㈠ 有哪些比較靠譜的數據分析培訓機構
靠譜的數據分析培訓機構推薦選擇【達內教育】,該機構師資強大,國內口碑良好,是值得信賴的培訓機構。
數據分析是一個檢查、清理、轉換和建模數據的過程,目的是發現有用的信息、告知結論和支持決策。數據分析有多個方面和方法,包括不同名稱下的不同技術,並用於不同的商業、科學和社會科學領域。在當今的商業世界,【數據分析】在使決策更加科學並幫助企業更有效地運營方面發揮著作用。數據分析可分為描述性統計、探索性數據分析(EDA)和驗證性數據分析(CDA)。EDA側重於發現數據中的新特徵,而CDA則側重於確認或偽造現有假設。預測分析側重於應用統計模型進行預測或分類,而文本分析應用統計、語言和結構技術從文本源中提取信息並對其進行分類。感興趣的話點擊此處,免費學習一下
想了解更多有關大數據的相關信息,推薦咨詢【達內教育】。該機構是引領行業的職業教育公司,致力於面向IT互聯網行業培養人才,達內大型T專場招聘會每年定期舉行,為學員搭建快捷高效的雙選綠色通道,在提升學員的面試能力、積累面試經驗同時也幫助不同技術方向的達內學員快速就業。達內IT培訓機構,試聽名額限時搶購。
㈡ 請問有哪個網站有日本電視動畫的統計數據,包括全年電視動畫出產量,每月出產量,製作公司,收視率等,謝
二、動畫電影的製作日益打破大公司壟斷的局面,徹底走向了普及化。中小公司製作動畫電影的能力越來越高。作為動畫宗元的東映公司只佔據製作總數的1/5~1/6。而各個獨立的中小公司,盡管每年製作的數量不多,但這些中小公司才是日本動畫電影製作的支柱。
三、數字技術普及之後,製作動畫片的程序日趨簡單,進度不斷加快,作品水準也在不斷提高,這使日本動畫電影成本和動畫藝術之間的矛盾逐步趨於調和。
實際上,僅靠宮崎駿、高畑勛、押井守、大友克洋等幾位稀見的天才和大師,是無法支撐起隆興的整個日本動畫產業的。目前,日本共有大約440家動畫製作公司,這個數字包括「貼牌生產」型的來料加工公司、聯盟公司和集團公司。而其中的90%都位於以東京為中心的首都圈。這些公司每周能生產70~80集動畫作品。同時,在外圍,中國上海、韓國、菲律賓、印尼等地的一些動畫生產公司都已經納入日本動畫產業鏈條,成為其廉價而高效的「貼牌生產商」。因此,這艘產業巨輪的生產能量是巨大的,其連帶生物鏈的細密也很驚人。
日本電影產業近年來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也危機重重。從全國影院銀幕總數上來看,1994年跌到1700塊之後觸底反彈,到2002年12月達到2635塊,2003年繼續緩幅上升到2681塊,2004年盡管有一些單館倒閉,但總體仍然較上年同期保持了105.4%的增勢,達到2825塊。造成銀幕數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2000年後,城市與郊區的商業街上大量擴建擁有5塊銀幕的復合影院,使銀幕數量急劇增多。而令人擔憂的是,這些銀幕上放映的日本國產影片之比重,根本無法與外國進口電影相抗衡。日本電影產業實際上呈現出一種「外高內低」的狀態。也就是說,外國引進電影的票房收入,常常佔到電影總票房的70%左右,而國產的不過勉強取得不到30%的成績。國產電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好萊塢大片的沖擊,首先當然與好萊塢電影的全球化攻勢息息相關;而在內因上,日本自二戰以降,經受第二次「西學浪潮」,也就是以臣服的態度全盤接受美國文化,亦成為日本無條件接納好萊塢電影的深層原因。但是,在這樣的電影產業中,我們仍然能夠看出,動畫片在整個日本影視文化產業中的重要地位。
根據日本《電影旬報》1991年以來公布的各年度日產影片票房統計數據,我們可以算出,動畫片票房基本占據各年度日產影片總票房60%以上的份額③。而最近十幾年來的日本國產片票房前十名中,動畫片總是能占據5席或5席以上的位置。以2001年為例,當年日本電影票房總收入為2000億日元,日產影片票房總收入為781.14億日元,前十名的票房總額為554億日元。其中,動畫片就佔到了6席,收入達到442.5億日元,佔到前十名總收入的79.87%,由此可見,動畫電影較實拍電影具有更強的票房影響力。
如果說《千與千尋》的全面成功使2001年的日本電影產業狀況具有特殊性,那麼我們再看看2002年:第一名《貓的報恩》64.6億,第二名《名偵探柯南》34億,第四名《口袋怪物》27.1億,第五名《機器貓》23.1億,第七名《東映動畫園地》20億,第9名《犬夜叉》15.4億……
綜合各年電影票房排行,可以明晰地看到,除去偶爾殺出的黑馬,每年占據票房收入大頭的,創造多半都是電視劇的影院版動畫片,即「劇場版」。所謂劇場版,實際上是以早就深入人心的電視動畫連續劇為基礎進行創作的,如《機器貓》系列、《蠟筆小新》系列、《名偵探柯南》系列影院版動畫作品。「劇場版」總是能夠引起觀眾的足夠關注和創造不菲的票房收入,是它們占據了票房排行的醒目位置。而專門為影院放映製作的動畫片如《千與千尋》等,實際並非主流。所以,吉布利⑤應該說是相對於「主流」的「支流」或「異類」。
根據日本電通公司發布的《2002年度信息媒體白皮書》數據,2002年日本動畫片市場規模有1860億日元,相關產品營業額達到2兆日元(包括電影和電視動畫片)。動畫產業的對美輸出,甚至是日本鋼鐵業對美輸出額的四倍。所以,動畫產業日益成為日本影視文化產業支柱及整個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日本電影的發展來看,如果說桃色電影在產量和培養新晉導演兩個方面支撐了日本電影的發展,那麼動畫片則在票房上為日本電影界保全了面子。
動畫文化:民族特性的根基與詢喚後的主流
數字技術的長足進步,一方面給日本動畫帶來無限的表現力,另一方面也使動畫完全成為一艘工業巨輪;而銷售體系的成熟,使動畫片成為日產電影的票房救世主。分工越來越細致、畫質越來越精美的日本動畫電影,今日仍長興不衰。筆者認為,日本動畫電影在該國電影行業中的中流砥柱地位,當然與其達成良性循環的製作-發行-相關產業銷售的網路有關,但是從根本上來說,動畫在日本受到如此寵愛,不但是產業育成的結果,更與日本人的民族特性和民族心理有相當大的關系。可以歸結為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日本獨特的漫畫文化是動畫產業與藝術雙重發展的基礎。
經由多年的積累,日本的漫畫出版量已經占據世界第一位,其質量也不斷在提高。有人認為,日本的漫畫文化不應停留於始自北齋的漫畫,而更具有源遠流長的歷史——12世紀的鳥獸戲畫傳統和明治時代歐洲風格的滑稽諷刺漫畫,這些都孕育了現代日本漫畫文化和成熟的受眾心理。日本文部省在2000年度《教育白皮書》中,首次將日本的漫畫稱作「日本的文化」,並將其定位為「現代的重要表達方式之一」。目前,漫畫出版業大約佔全國出版銷售總數的40%,銷售總額的20%,並且在海外受到廣泛的關注,還頻頻在國內的美術館等展覽會上露臉。
.
深度評論:日本動漫電影風雨50年(轉)
作者:舒勇 來源:中國動漫網 2007年9月30日
動畫電影是日本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考察日本電影時不可忽視的重要領域。動畫片在日本的創作歷時90載,業已形成成熟的藝術形態和穩固的受眾市場,並在國際藝術影壇上佔有一席之地。以經濟效果而言,日本動漫電影從製作到銷售已經形成了一體化經營的產業鏈。這艘產業巨輪的生產能量是巨大的,其連帶生物鏈的細密也很驚人。
目前,中國動畫已進入重要發展年頭。在增強自身文化含量和經濟競爭能力的同時,鏡鑒他國的種種經驗,尤其是同屬儒文化圈的日本的成功經驗,已成為未來中國動畫走向文化與經濟雙贏的必需。
2004年,以宮崎駿《哈爾的移動城》、大友克洋《蒸汽男孩》、押井守《清白》為代表的七部CG動畫電影的集中公映,儼然為日本電影產業迎來了勢所必至的鼎盛之年。在整個日本電影產業的范圍內考察日本動畫產業的生產與銷售狀況,剖析其發展原因,是本文的主旨。
動畫生產:經年沉澱的成熟模式
談及21世紀的日本動畫產業,有三個詞彙是不能避開的,那就是「數字」、「合作」、「全球化」。但是,經由近50年發展才趨於成熟的日本動畫產業,卻是由傳統的大製片廠中心制起步的。
如果不把日本動畫電影濫觴期的個人化短片製作納入本文研究的視野,那麼從生產流程的變化這一角度而言,戰後初期日本長篇動畫電影的生產,是以1956年4月成立的東映動畫公司為主的。網羅了主要動畫人才如藪下泰司、山本善次郎、森康二等人的東映動畫公司,創造了日本動畫史上太多的第一:第一部彩色長篇動畫電影《白蛇傳》、第一部寬銀幕作品《少年猿飛佐助》……但是,以迪斯尼為藍本的東映動畫公司,製作周期很長,其特點可以用三個「三」來說明——工作人員300人左右,構想3年,作畫30餘萬幅。一部90分鍾的常規動畫片,預算高達6000萬日元,製作周期則長達一年半。如此龐大的製作門檻,使大多數人望而卻步,東映動畫公司幾乎壟斷了日本動畫市場,直到手冢治蟲所開創的「有限動畫片」的出現。
從1960年開始,彩電在日本普及,彩色電視節目的播放拉開了序幕。以電視為傳播媒介的動畫片,已成為不可避免的發展趨勢。自1963年手冢治蟲以《鐵臂阿童木》為契機,開辟了「有限動畫片」的製作模式以來,動畫產業除在電視動畫片領域有強勢發展外,日本動畫電影在製作數量上也凸顯出其他國家難以匹敵的長足進步。「JAPANIMATION」這一詞彙深入歐美人心。由此開拓的「漫畫-電視-電玩 -玩具」四層循環式銷售互動系統,使四者同時收到廣泛的商業效應,讓玩具商、電視台、出版商、電玩生產商、主創人員皆大歡喜。因而,每當一個新的漫畫/動畫/電玩人物產生時,舉國上下都會觀看,參與評價、討論,甚至連年至古稀的老人也不例外。
動畫影視與文化不可互相割裂。1963年之後直到70年代初期,日本動畫(JAPANIMATION)進入真正的飛速發展階段。它就像一個在幼兒期吃了激素的兒童,突然之間變成了龐然大物,並且給世界其他動畫文化以壓力。各電視台播送的動畫片節目越來越多,播送頻率也越來越高。而同時國內動畫生產人員的素質並不能夠隨之跟上。大公司尚且可以仗著資金雄厚到東映動畫公司挖老動畫人,或者高薪聘請著名漫畫作家操刀;小公司只能請些不入流的漫畫作家,甚至是高中還沒畢業的漫畫迷。在作品的精神導向上,由於競爭激烈,金錢、暴力和性這些元素逐漸在動畫電視中泛濫。作為藝術品的動畫片,已然消殆於媚俗的電視動畫系列片中。同時,東映動畫公司為適應形勢的需要,終止了定期聘用員工的做法,並投入人力物力進行長篇電視動畫連續劇的製作。這樣一來,畫風的游移和技術上的粗製濫造不可避免。應該被廣泛利用的高度發展的技術,在有限動畫片中卻毫無餘地地給其他簡便而快捷的方法讓路。盡管仍有動畫人逆流而上,繼續堅持製作「完全」長篇動畫電影,如芹川有吾1964年的《頑皮王子斗大蛇》、白川大作 1963年《汪汪忠臣藏》等,但隨著1971年8月,倡領長篇動畫電影事業的東映電影公司總裁大川博逝世,東映動畫公司走向了全面衰退,旗下的動畫家也飛鳥各投林,日本踏上「全世界數量最多的動畫片生產基地」之路。
由於日本電視動畫系列劇在國內已經獲得足夠的收入,能夠以低廉的價格外銷,因而成功進入歐洲市場。以義大利國營電視台RAI為首的西歐電視台紛紛投資日本,以製作新的電視動畫片。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除了傳統動畫技法的進步與文化內涵的深入外,飛速發展的計算機技術為動畫產業狀況和藝術狀況的轉變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尤其始自1994年的CG技術,促成整個動畫美學的急速更迭——從技術上來講,多幅賽璐珞重疊之後,會降低透明度,導致背景變暗,甚至變色。但數字技術能完全解決這一難題;而從色彩而言,賽璐珞使用300種顏色,就已經難能可貴了,但數字技術能夠容納1670萬色。日本最早的數字動畫作品應該是1996年的《咯咯咯鬼太郎》(30分鍾)。該片除了原畫、動畫以外,所有的製作步驟全部數字化。老牌的東映動畫公司作品中也開始部分使用數字技術。隨著技術的進步,出於節省經費和人力目的,及為追求畫面表現力方面的卓越性能,東映動畫公司名稱於1998年正式由「東映動畫會社」變更為「東映ANIMATION」。其後,數字技術在其生產中得到全面的運用。
而同時,大量涌現的小製作公司也不甘落後,紛紛加入CG動畫生產大軍。由此,東映動畫一直引以自豪的製片廠制度完全喪失了優越性而面臨重大沖擊,攝影台塵埃落滿。數字技術帶來了新時代背景下的動畫產業革命。
結合以上分析,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日本動畫電影的生產表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產量一直保持在一個較高的、穩步發展的水平線上。
二、動畫電影的製作日益打破大公司壟斷的局面,徹底走向了普及化。中小公司製作動畫電影的能力越來越高。作為動畫宗元的東映公司只佔據製作總數的1/5~1/6。而各個獨立的中小公司,盡管每年製作的數量不多,但這些中小公司才是日本動畫電影製作的支柱。
三、數字技術普及之後,製作動畫片的程序日趨簡單,進度不斷加快,作品水準也在不斷提高,這使日本動畫電影成本和動畫藝術之間的矛盾逐步趨於調和。
實際上,僅靠宮崎駿、高畑勛、押井守、大友克洋等幾位稀見的天才和大師,是無法支撐起隆興的整個日本動畫產業的。目前,日本共有大約440家動畫製作公司,這個數字包括「貼牌生產」型的來料加工公司、聯盟公司和集團公司。而其中的90%都位於以東京為中心的首都圈。這些公司每周能生產70~80集動畫作品。同時,在外圍,中國上海、韓國、菲律賓、印尼等地的一些動畫生產公司都已經納入日本動畫產業鏈條,成為其廉價而高效的「貼牌生產商」。因此,這艘產業巨輪的生產能量是巨大的,其連帶生物鏈的細密也很驚人。
動畫銷售:日本電影產業的拯救者
如上所述,日本動畫產業的生產力已自成體系,那麼其銷售狀況又如何呢?
日本電影產業近年來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也危機重重。從全國影院銀幕總數上來看,1994年跌到1700塊之後觸底反彈,到2002年12月達到2635塊,2003年繼續緩幅上升到2681塊,2004年盡管有一些單館倒閉,但總體仍然較上年同期保持了105.4%的增勢,達到2825塊。造成銀幕數量上升的主要原因是,2000年後,城市與郊區的商業街上大量擴建擁有5塊銀幕的復合影院,使銀幕數量急劇增多。而令人擔憂的是,這些銀幕上放映的日本國產影片之比重,根本無法與外國進口電影相抗衡。日本電影產業實際上呈現出一種「外高內低」的狀態。也就是說,外國引進電影的票房收入,常常佔到電影總票房的70%左右,而國產的不過勉強取得不到30%的成績。國產電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好萊塢大片的沖擊,首先當然與好萊塢電影的全球化攻勢息息相關;而在內因上,日本自二戰以降,經受第二次「西學浪潮」,也就是以臣服的態度全盤接受美國文化,亦成為日本無條件接納好萊塢電影的深層原因。但是,在這樣的電影產業中,我們仍然能夠看出,動畫片在整個日本影視文化產業中的重要地位。
根據日本《電影旬報》1991年以來公布的各年度日產影片票房統計數據,我們可以算出,動畫片票房基本占據各年度日產影片總票房60%以上的份額③。而最近十幾年來的日本國產片票房前十名中,動畫片總是能占據5席或5席以上的位置。以2001年為例,當年日本電影票房總收入為2000億日元,日產影片票房總收入為781.14億日元,前十名的票房總額為554億日元。其中,動畫片就佔到了6席,收入達到442.5億日元,佔到前十名總收入的79.87%,由此可見,動畫電影較實拍電影具有更強的票房影響力。
如果說《千與千尋》的全面成功使2001年的日本電影產業狀況具有特殊性,那麼我們再看看 2002年:第一名《貓的報恩》64.6億,第二名《名偵探柯南》34億,第四名《口袋怪物》27.1億,第五名《機器貓》23.1億,第七名《東映動畫園地》20億,第9名《犬夜叉》15.4億……
綜合各年電影票房排行,可以明晰地看到,除去偶爾殺出的黑馬,每年占據票房收入大頭的,創造多半都是電視劇的影院版動畫片,即「劇場版」。所謂劇場版,實際上是以早就深入人心的電視動畫連續劇為基礎進行創作的,如《機器貓》系列、《蠟筆小新》系列、《名偵探柯南》系列影院版動畫作品。「劇場版」總是能夠引起觀眾的足夠關注和創造不菲的票房收入,是它們占據了票房排行的醒目位置。而專門為影院放映製作的動畫片如《千與千尋》等,實際並非主流。所以,吉布利應該說是相對於「主流」的「支流」或「異類」。
根據日本電通公司發布的《2002年度信息媒體白皮書》數據,2002年日本動畫片市場規模有1860億日元,相關產品營業額達到2兆日元(包括電影和電視動畫片)。動畫產業的對美輸出,甚至是日本鋼鐵業對美輸出額的四倍。所以,動畫產業日益成為日本影視文化產業支柱及整個經濟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日本電影的發展來看,如果說桃色電影在產量和培養新晉導演兩個方面支撐了日本電影的發展,那麼動畫片則在票房上為日本電影界保全了面子。
動畫文化:民族特性的根基與詢喚後的主流
數字技術的長足進步,一方面給日本動畫帶來無限的表現力,另一方面也使動畫完全成為一艘工業巨輪;而銷售體系的成熟,使動畫片成為日產電影的票房救世主。分工越來越細致、畫質越來越精美的日本動畫電影,今日仍長興不衰。筆者認為,日本動畫電影在該國電影行業中的中流砥柱地位,當然與其達成良性循環的製作-發行-相關產業銷售的網路有關,但是從根本上來說,動畫在日本受到如此寵愛,不但是產業育成的結果,更與日本人的民族特性和民族心理有相當大的關系。可以歸結為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日本獨特的漫畫文化是動畫產業與藝術雙重發展的基礎。
經由多年的積累,日本的漫畫出版量已經占據世界第一位,其質量也不斷在提高。有人認為,日本的漫畫文化不應停留於始自北齋的漫畫,而更具有源遠流長的歷史——12世紀的鳥獸戲畫傳統和明治時代歐洲風格的滑稽諷刺漫畫,這些都孕育了現代日本漫畫文化和成熟的受眾心理。日本文部省在2000年度《教育白皮書》中,首次將日本的漫畫稱作「日本的文化」,並將其定位為「現代的重要表達方式之一」。目前,漫畫出版業大約佔全國出版銷售總數的40%,銷售總額的20%,並且在海外受到廣泛的關注,還頻頻在國內的美術館等展覽會上露臉。
而與之息息相關的動畫產業,則藉助漫畫產業這一巨人的肩頭,迅速而全面地發展起來。很多情況下,一部成熟而暢銷的漫畫書,人物形象和故事情節早已深入人心,並且通過長期的大眾傳播,業已在社會上形成了一定的「追星族」或「發燒友」,他們成為潛在的影視鐵桿觀眾。漫畫題材被改編成動畫電視連續劇後,長期在電視台播映,人們已經在心理上接受其人物形象和情節模式。最後,改編成「劇場版」電影公映。這是一種極其討巧的方式:電視連續劇的長期播送,已經培養了固定的收視人群;而稍作改變的故事情節,又會引起鐵桿觀眾的津津樂道;另外,成熟的電視劇基礎,使製片費用可以壓到最低。
第二,受眾心理的普遍性。
從日本人的民族特性和民族心理上來說,日本人不管男女老少,都痴迷於動漫及相關文化。日本動漫文化的定位也非常准確而廣泛,絕非單純面向兒童的說教作品。日本人能將任何事情都畫成漫畫,並改編成動畫電視或電影。近年來的動畫片中,不但有面向兒童的《小魔女特快專遞》,也有解構權威話語的古典文學名著《平家物語》,甚至還有《資本論》等經濟學、哲學領域的著作。而這類系列動畫電影的文學/漫畫腳本流行多年,當年看著它們長大的兒童盡管已成人,但仍未改變重溫兒時樂趣的情愫,甚至會帶著自己的孩子去觀看陪伴自己成長的動畫人物。這一部分觀眾也占據了票房的很大份額。
在動畫電視發展早期,為了掩蓋「有限動畫片」的拙劣技法所帶來的視覺停滯感,題材曾被無限抽象而超現實化,傾向於探討機器人、外太空等話題。繼承這一花招,目前被日本動畫廣泛採用的題材,多為思考電腦/機械化普及之後人類存在的價值與狀態、人與機械的統一及異化、人類的命運和精神家園等等宏大的終極命題。動畫作品中滲透的這些世界觀越來越抽象,甚至超越了普通人的實際感情,日本動畫片被打扮成哲學家和思想者、人類未來拯救者的形象。目前,日本已取得經濟霸主地位,正不斷在國際上謀求政治霸主地位和軍事地位,整個民族的思想泛右翼化。動畫片無疑承擔了宣洩和表達日本民族政治軍事訴求的重任。
動漫曾經被日本文部省所代表的官方話語認為是「低俗、無廉恥」的,但從前述2000年的政府白皮書對漫畫文化的認可,和以《千與千尋》為代表的動畫片在世界電影藝術界的地位來看,動漫儼然成為日本文化/經濟的表率。充斥著低俗趣味的市民文化,在經歷了長時間的探索與發展後,終於被主流話語詢喚和收歸,並且挾帶著高尚和丑惡這兩種矛盾的特質登上大雅之堂,道貌岸然地坐在民族文化和民族經濟的首要席位上。
日本動畫協會公布 09 年「日本動畫推移與國際比較」官方統計數據
631天 20小時 35分鍾前
來源: 原創
本文同時發布到:無 動漫資訊
日本動畫協會在三月底的年度盛事「2009 日本國際動畫展」中展出了一系列關於日本國內動畫與外國比較的統計數字,而日前該單位也於官方網站上公開了這份資料,以下即為日本動畫協會所公布之「日本動畫推移與國際比較」的整理報導:
◆ 日本動畫電影數量以及票房收入曲線(1958 年~2008 年)
2008 年內日本出品的動畫電影除了《哆啦 A 夢》、《蠟筆小新》、《名偵探柯南》、《神奇寶貝》等過去每年幾乎固定會推出電影版作品的動畫之外,最熱門的動畫電影就要算是宮崎駿的《崖上的波妞》了。
當初許多評論都認為《崖上的波妞》主要是以兒童為取向的作品,因此在票房的收入上不太被看好,不過在該片上映後卻大大地推翻了這些預測。雖然還未能超過《神隱少女》的 304 億日圓(2001 年日本電影票房冠軍)、以及《霍爾的移動城堡》的 200 億日圓(2004 年日本電影票房冠軍)的票房數字,不過就故事內容、角色特性以及作品特質來說,《崖上的波妞》或許比較相似於《龍貓》一樣,會成為一部長期受到歡迎的作品。
◆ 日本電視動畫作品數量的演進(1963 年~2008 年)
日本最初的 30 分鍾帶狀電視動畫《原子小金剛》於 1963 年問世,在之後日本的電視動畫逐漸的發展蓬勃起來。日本特有的「深夜動畫時段」作品在 1990 年代後半開始極速的增加,而在進入 2000 年之後依舊沒有改變這個成長方向,並且在 2006 年達到至今作品放映紀錄的最高峰。
雖然相較之下 07、08 年的作品數量有相繼減少的趨勢,但這究竟是代表動畫公司的製作量減少,或者這才是回歸到正常的市場需求量,這些都還需要再持續觀察幾年才有辦法作出評斷。
◆ 日本動畫的作品時數演進(2003 年~2008 年)
在日本的動畫「作品時數」統計中,是以每年年初至年底推出的所有動畫為對象(包含 DVD 內的影像特典以及電視未播放的部分),這個部分是在 2006 年達到了顛峰。而這里也將以孩童為主的「一般時段(5 點至 23 點)」,和以年紀稍長的觀眾為取向的「深夜時段(23 點至 5 點)」分別比較。
而將 08 年與 07 年的數據比較後,可發現在「一般時段」的作品時數大約減少了 5000 分鍾左右,換算後約為 169 集的 30 分鍾作品。而在「深夜時段」的部分則是減少了 9500 分鍾,換算後約為 317 集 30 分鍾的作品。
此外,雖然在「深夜時段」的誕生後 1990 年代的動畫作品開始急速增加,但相對的在少子化的影響下,「一般時段」的動畫就有逐漸減少的趨勢,因此到了後期的作品時數總合就可說是跟著深夜時段的動畫數量在變動。
◆ 日本動畫 DVD 的銷售走向(1999 年~2007 年)
由於目前 2008 年的統計數字尚未正式出爐,因此無法下定論,但對於動畫產業來說,2008 年最大的影響力可說是來自於「藍光光碟」的誕生。
回想當年的影像媒體自錄像帶到 DVD 的推移可說是非常的成功,而目前已可見像是《超時空要塞 Frontier》、《CODE GEASS 反叛的魯路修 R2》的藍光光碟初回出貨量就達到五萬張左右,因此從今年開始到明年藍光光碟是否能普及化是非常重要的關鍵期。
◆ 日本動畫協會加盟社的網路與手機動畫作品相關收入(2002 年~2007 年)
近年來在日本急遽成長的還包括了網路和手機動畫作品,雖然自 05 到 06 年有十足的上升,但卻在進入 07 年時減緩了成長。雖然目前 2008 年的數據還未公布,不過大致上可看出目前網路和手機也成為了一個新的發表主流平台。
◆ 日本動畫角色外圍商品市場的演進(2001 年~2007 年)
雖然日本的動畫角色外圍商品市場自 2002 年大大衰退,但在之後以非常緩慢的速度爬升,並且在 07 年恢復到和 02 年一樣的水平。而若仔細觀察這幾年來銷售前排名的話,也可以發現幾乎都是幾個固定的角色。
◆ 中國動畫作品時數的演進(2003 年~2008 年)
這份圖表是依照「中國廣電總局」所發布的資料作為依據,其中帶狀式動畫以及電影版動畫等皆被計算在裡面,但是並不是所有作品都有被中國當局允許進行播映。
◆ 與美國 2D、3D 動畫電影的數量比較(1995 年~2008 年)
自 1995 年世界首支 3D CG 動畫問世至今,現今的美國好萊塢可說是幾乎沒有在製作 2D 的平面動畫電影,而依照圖表趨勢可觀察到,今後似乎也將會持續朝著這個方向演進。觀察圖表可發現,美國在 3D 動畫的製作數量上有大幅的成長,而除了以往幾乎獨占市場的皮克斯動畫和夢工廠之外,也有不少其它的電影公司逐漸地打入這塊領域。
此外,也統計了 2007 年 12 月至 2008 年 11 月為止,日本、美國以及其它國家分別針對「兒童」所製作的動畫作品數目,日本是 55 部作品,美國則製作了高達 351 部的作品,其餘國家的總合則為 41 部,在這里或許也能觀察到各自對於「動畫」的定位也說不定。
日本動畫協會已提供了完整的「日本動畫推移與國際比較」剪報資料,有興趣的人可至的官方網站下載。
PS :沒有直接的 只能給你找些原來的~
㈢ bilibili(1)-爬取視頻信息進行數據分析
感謝@雄哥和@遜哥的幫助才得以完成這篇文章,不然,還不知怎麼應對IP限制。
項目地址: https://github.com/UranusLee/bilibili_spider
通過chrome可以看出來B站視頻統計信息是通過js載入,打開開發者工具可以到stat?aid=31的json文件。
再分析json文件的載入方式,基本可以得到所需要的headers參數。
因為之前一直都在爬取豆瓣、知乎、拉勾這些有特殊headers的網站,所以,為了省事,還是全部headers都加上。
進行爬取的時候,發生了一點問題,通過不斷測試,基本可以斷定B站有IP訪問限制,基本上是1分鍾150次以下不會封IP,封閉IP一次為5分鍾,所以考慮用代理IP,拿著買好的穩定的IP,刻不容緩的加入進來。
總共爬取下來710多W條數據,用了三四天的時間,期間網路斷掉,或者IP地址停用,一直耽擱,之所以不準備繼續下去是因為數據還准備做一個B站每年數據分析,所以選用了aid=11883351這條數據作為截止可以比較好的對應上每年7月初的一個數據對比分析
發現有播放數為-1的值,總共占數據總量的2%,故而刪除。
可以看出基本上播放量,彈幕,評論回復,收藏,硬幣,分享基本就是長尾數據,有大量的小數值的數據,但是整體的平均值受極值的影響較大。相比較而言view播放量更加有研究性。
1.播放量佔比分析
總共分為<500,500-1000,1000-5000,5000-20000,>20000。
播放量整體還是大量的淹沒視頻,播放量小於500的達到了整體視頻的48.8%,而播放量20000以上的只佔到5.4%,按照「二八原則」,視頻達到3338以上的播放量即達到B站視頻實際效用的界限。
2.分年份分析B站視頻增長速度
以每年7月份為周期分析
通過aid可以查到所有爬下的數據所屬的時間,再按照概率分析大概的時間就可以得出每一年7月份的視頻量。
整體的視頻數量增長速度實際上是大致按照每年翻倍的速度來增長,整體增長曲線拋開10-11年,整體增長平和。
2010-2011年之間,必定是發生了事才會導致視頻量突增,才會導致視頻總量增長率超過800%。通過查詢,基本確實如之前所假設一樣,10年因為Ac fun(A站)確實發生了嚴重的幾次彈幕沖突,A站關閉了彈幕系統,加上很多人打出「ACG滾出ac」的標語,大量的A站up主轉移至B站,開始了B站的逆襲。
14年一年視頻增長率唯一一次跌至94%,是因為14年動畫版權問題,禁止了私自上傳動畫,視頻量比預期下跌了大概8W左右。今年更加誇張的是2018年還沒有到07月份,視頻總量已經達到2200W左右。
3.參與率分析用戶活躍度
彈幕成本是最低的,大概平均27.8人次觀看,就會出現一次彈幕(包括非會員的觀看次數,但是無法發彈幕,提高了彈幕成本),分享成本不僅僅是會員,非會員沒有登陸也可以分享,這確實42.58人次的成本僅僅高於彈幕成本,說明B站整體視頻風格更加多元化。121.58的投幣成本受限於B站的投幣系統,B幣少,並且獲得有難度,導致投幣成本遠高於其他幾項。
4.投幣分析
B站投幣有「不牛不投,不服不投」的潛性規則,往往一個視頻的投幣量可以反應視頻的質量和B站的流行趨勢。
排名第一的是 【嗶哩嗶哩2017拜年祭】 ,94.1W投幣
排名第二的是 【古箏】千本櫻——你可見過如此兇殘的練習曲 ,79.6W投幣
排名第三的是 【嗶哩嗶哩2016拜年祭】 ,77.2W投幣
然後是敖廠長的兩連擊
【敖廠長】讓你耳朵懷孕的FC游戲 ,74.6W投幣
【敖廠長】打臉!魂斗羅水下八關存在 ,73.0W投幣
其實可以看出前三名中,兩次拜年祭以及用戶群體的自發投幣,整個拜年祭已經成為B站文化的一部分,是每年最核心的一部分。當然也不缺乏敖廠長這種良心up主,每一次對於過往游戲的解疑和介紹,還有那無所不能的哥們,宅男但不失真心,牛逼但非常人親。
文化的多元化才是整個B站撐起一片天的本質原因,我曾經在B站中過《極樂凈土》的毒,看過外國人在中國成了網紅,聽過古箏彈奏魂斗羅、彈奏日本電音。這是一個大熔爐,每個人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我突然想起了廣告模塊的一個高分視頻,彈幕量只有300,但是播放量有2000多萬次,我不知道是B站運營人員清空了一部分的彈幕和評論,但是一個廣告在B站,在這個無數個平時看都不看廣告的年輕人,能夠看上2000多萬次,幾乎人均一次。我才覺得我真正的知道。
----------------------------------------------------分割線-------------------------------------------
數據分析的部分有點意猶未盡,今天實在是困了,今天稍晚或者明天會繼續對於B站各個模塊繼續進行深挖,包括彈幕的語義分析、通過彈幕揣摩劇情、哪種視頻可以火、up主的影響力、視頻質量建模等。
㈣ 數據分析培訓機構哪家好
數據分析培訓機構較好的有:
1、好未來TAL
2、新東方XDF
3、弘成教育ChinaE
4、學大教育
5、達內教育
6、等等其他機構
四、課程設置
只要談到學習,就離不開課程。也就是我們所要學習的知識和技術。課程是否合理直接決定了學生的知識結構和學習成果。
好的課程安排能夠讓學員有系統的學習,能夠讓小白也能夠更快的入門,當然,課程還應該與市場需求相互對接,這樣才能夠讓學員實現更好的成長。
五、課程內容
參加培訓最終目的必然是提高自身水平或者實現高薪就業,無論是哪個目的,最終結果都是為了能學習到企業實際需求的技術。
所以在選擇培訓機構的時候一定要仔細觀察該課程的課程大綱,是否與目前企業招聘需求一致。
六、是否真正的學習到知識
參加培訓與自學最大的不同,不僅僅是課程內容,更重要的是培訓機構提供的課程服務能幫助大家更快更好的掌握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