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數據時代帶來哪些變化
一、思維方式改變
所謂思維方式,是一種習慣性的思考問題和處理問題的模式,並由此對我們的行為方式產生直接的影響。然而,如今大數據正影響著我們的思維方式。隨著網路、騰訊、淘寶等網路公司的迅速崛起以及他們的迅速致富,數據致富成了新的致富神話。先前那些房地產、電器大亨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取得的億萬財富,而這些網路數據商則在短短的幾年時間就迅速超越了這些實體公司的財富,並且所費人力、物力和財力甚少。
二、教育的改變
傳統的學校教育模式映射了工業化集中物流批量生產的模式:鈴聲、標准化的課堂、統一的教材、統一的服裝等。雖然這種教育也培養出了很多人才,然而大數據教育將呈現另外的特徵,例如彈性學習、個性化輔導等。學習分析是近年來大數據在教育領域較為典型的應用,利用鬆散耦合的數據收集工具和分析技術,研究並分析學生學習參與、學習表現和學習過程的相關數據,進而對課程、教學進行實時修正並預測學習者未來的學習趨勢。
三、經濟的改變
雖然我們在政治課上學到的是,生產決定消費,消費對生產有重要的反作用力。然而我認為,在如今這個極為宣揚個性與創造力的社會中,消費很大程度地決定著生產。消費者不認同的,就賣不出去,只有消費者認同的,才賣得出去。然而,大數據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通過對數據的全面感知、篩選、收集、分析、共享等為生產者提供可靠的、及時的信息,讓生產者生產出更為暢銷、更具個性化的物品。
關於大數據時代帶來哪些變化,青藤小編就和您分享到這里了。如果你對大數據工程有濃厚的興趣,希望這篇文章能夠對你有所幫助。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數據分析師、大數據工程師的技巧及素材等內容,可以點擊本站的其他文章進行學習。
② 大數據對未來教育的影響包括哪些
作為社會子系統重要的組成部分,教育也深受大數據來臨的深刻影響。國外高校教學管理中,教育數據的挖掘也成為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美國的學校能夠通過對學生數據的分析,以85%的精確度預測學生的升學率。[4]中國教育在當前社會轉型影響下存在不少問題,通過正在形成的大數據技術,教育政策的制定、學習方案與評價方式的確立等,都將發生革命性變化。
1.滲透到教育的核心環節
教育和社會之間是哲學上的辯證關系,一方面,通過教育培養出能改變世界、創造世界的人才;另一方面,教育又深受當前社會氛圍、國家體制、經濟狀況、文化傳統等的影響。從當前來看,教育深受工業社會的影響。從18世紀中葉開始,整個世界開始受到工業革命的影響,市場的擴大和勞動時經驗與技術的要求,對勞動力的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實際的動手能力代替了過去注重個體層面的文化修養學習,能不能解決問題,成為衡量人才的標志。這種人才觀對教育的影響是巨大的,這從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杜威教育思想的流行可見一斑。
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將會革新這種延續了近三個世紀的教育理念。美國著名的未來學家,當今最具影響力的社會思想家之一的阿爾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在他的著作《未來的沖擊》中提出逗未來的教育地,他預測未來的教育要面對服務、面對創新,因此在家上學、教育空間設計、面向未來的學校界限的消失將成為趨勢。[5]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大數據時代人才的能力之一,將漸漸淡出教育的邏輯起點位置,發掘知識、尋找聯系、總結規律將成為大數據時代人才的重要要求。大數據時代教師將集中在挖掘學生與學習有關的表現,最適宜學生學習的方法,而不是依賴於定期的能力測試。教師分析學生知道什麼,什麼是最有效的學習路徑。通過對在線學習工具等的分析,可以評估學生在線學習行為的長度,以及學生們如何獲得電子資源,如何迅速地掌握概念。[6]
從我國實際情況來看,教育政策的制定與執行都是自上而下的,這種情況有利於政策的權威性與執行的效率,但是忽視教學與學生實際的弊端也客觀存在。大數據時代將可以通過對教育數據的分析,挖掘出教學、學習、評估等符合學生實際與教學實際的情況,這樣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制定、執行教育政策,從而為學生制定出更符合實際的教育策略。
2.重新構建教學評價方式
長期以來,教學評價活動主要是學校以及上級主管部門在聽課和學生考試成績的基礎上對任課教師進行評價,或者教師根據學生考試成績和作業成績以及課堂表現等對學生進行評價。[7]教學評價活動促進了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但是在細節方面還有待提高,比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哪些教學方式是最為擅長也最容易為學生接受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個體的學習習慣是什麼,什麼樣的學習方式最容易掌握知識看這些細節可能需要大量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來,短期的教學評價是難以實現的。
大數據技術通過對教師與學生長期行為進行分析,得出具有個性化的教學行為、習慣、方式。逗不得不承認,對於學生,我們知道的太少地。同樣,我們也可能對教師知道的太少。大數據的到來,可以通過技術層面來評價、分析並進而提升教學活動。首先,教學評價的方式不再是經驗式的,而是可以通過大量數據的逗歸納地,找出教學活動的規律。比如新一代的在線學習平台,就多出了行為和學習誘導的部分。通過記錄學習者滑鼠的點擊,可以研究學習者的活動軌跡,發現不同的人對不同知識點有何不同反應,用了多長時間,以及哪些知識點需要重復或強調。[8]對於學習活動來說,學習的效果體現在日常行為中,哪些知識沒有掌握,哪類問題最易犯錯等成為分析每個學生個體行為的直接結果。其次,可以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而不僅僅是知識掌握的單一維度。對學生的評價應該是多元的,特別是通過數據分析,可以發現學生思想、心態與行為的變化情況。比如,同一寢室,互相刪除了聯系方式,或者兩者之間沒有任何數據產生,同學之間的關系肯定出現了問題,通過數據分析,就應在學生心理與行為方面進行關照。如果通過文本分析、信息抓取分析出學生的近期情緒狀態,很多悲劇可能就能避免。即使是掌握知識的單一維度,其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有的是記憶好,有的則是邏輯思維能力強,通過大數據技術,可以分析出每個學生的特點,從而發現優點,規避缺點,矯正不良思想行為。第三,教學評價跳出了結果評價的圈子,實現過程性評價。傳統教學評價多是教的好不好,學的好不好,注重的是結果。而大數據時代可以通過技術手段,記錄教育的過程。現在一些學校實行了電子課本,如果能記錄下作業情況,課堂言行,師生互動,同學交往,並將這些數據匯集起來,不僅可以發現學生的特點,更不用為如何寫期末評價費力了。
3.革新教育者教學思維
傳統的教育大多是教育主管部門和教育者通過教學經驗的學習與自己的總結,認為某些因素對教學活動很重要,從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但是有些經驗是不具有科學性的,常識有時會影響人們的判斷。比如蘋果公司就發現,筆記本電腦銷售額的提升,常識認為的比如提高庫存管理能力、提供員工更多的專業培訓、做更為時尚的廣告、促銷等等,只能提升2%~9%的銷售額,而把電腦屏幕和桌子呈70度角左右放置,卻能高出其他電腦銷售額的15%。70度角放置的電腦,因為反光會讓人不舒服,從而誘使客戶去搬動屏幕,一旦潛在客戶與貨物發生了肢體接觸,他購買這個商品的可能性就上升了15%。[9]
大數據時代教師的教學思維需要從群體教育的方式轉向個體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傳統教育也提倡因材施教,但是由於學生數量、教師精力、教育任務等制約,因材施教總是有些缺憾。大數據技術將給教師提供最為真實、最為個性化的學生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因材施教。比如,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哪些(或哪個)同學注意基礎部分,哪些同學注意實踐內容,哪些同學完成某一練習,哪些同學可以閱讀推薦書目等等。這和網路購物相似,通過你過去的購買痕跡,網站就會分析出你的購物興趣,從而有針對性地給你推送廣告信息。
不僅如此,當學生在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時,也能通過數據分析強化學習。比如通過電子設備做作業時,某一類型的題目有幾次全對,就可以把類似的題目跳過;如果某個類型的題目犯錯,系統則可進行多次強化,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也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4.影響學校教育模式
學校教育是當前教育的絕對模式,適齡兒童、青少年都需要進入學校,通過教師的講授進行學習。但是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這一教學模式可能會得以改變。2004年,澳大利亞人馬丁開發了一個開源課程平台moodle,解決了來回奔波上課的問題。教師通過這個平台與學生互動,學習、考試、資料分發與上傳等,都通過網站完成。2010年,這個平台數量已經達到了100萬門戶。2006年,孟加拉裔金融白領薩爾曼·可汗將自己的10分鍾教學視頻傳到網上,幾年後,這個網站注冊用戶達到了1000萬。[10]
教育平台的開發,使網路課程得以飛速發展,2012年美國在線課程投資達到10億美元以上。網路課程的發展給傳統教學帶來了巨大沖擊,一方面,教育的方式將不再僅僅局限於學校教育;另一方面,教師的課堂教學出現新的替代模式。這種教育模式的革新,在大數據時代更有了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傳統教學模式有教師的督促、隨時溝通、情感交流,是按照教學大綱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模式有計劃、有步驟,體現秩序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框定了學生的思維框架,學生的創新能力沒有得到最大發揮。美國不少商業巨鱷都有輟學經歷,甚至有的創業基金要求學生輟學才能發放。這當然不值提倡,但是,從一個側面也反應出非學校教育,也同樣具有創造能力的事實。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可以通過學生學習興趣、在某一在線課程停留的時間、點擊率、情緒反應等,推送更具有個性化的學習內容。這在知識爆炸的時代,顯得尤為重要。此外,隨著媒介社會化時代的來臨,學生學習生活網路化已成事實,學生可以通過在線學習目前正在開設的課程,這對正在授課的教師是一種挑戰。美國有個Udemy網站,老師根據自己上傳視頻的點擊率獲得報酬,2012年5月份,該網站上有的老師收入已經超過20萬美元。隨著技術的發展,以後教育網站將在大數據的支撐下,根據知識傳播的形式、受眾的興趣不斷優化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更高質量的學習內容。
③ 大數據對教學的影響
大數據對教學的影響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大數據」時代悄然來臨。隨著硬體的高速革新化與軟體的高速智能化,大數據時代也對高校教育領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大數據就其性質來說,不是產品,也不是一種技術,而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有人將「大數據」形象地比喻成21世紀人類探索的新邊疆,是以高度發達的信息網路技術為支撐,所呈現出的巨大數據信息,當然包括伴生的相關處理技術。大數據是近年來繼雲計算、物聯網後的新技術熱點。
大數據具有4V特性,包括海量的數據規模(Volune)、快速的數據流轉和動態的數據體系(Velocity)、多樣的數據類型(Variety)和巨大的數據價值(Value)。而就數據的實用價值,IBM認為還應具有第五個V特徵,就是真實性(Veracity),在日常工作和學習中,數據信息真實性的好處不言而喻,對教育領域來說,更是最基本的要求與保障。要利用大數據時代的巨大資源為教育服務,教師的選取和甄別手段更顯得尤為重要,從這個層面上來說,數據的真實性在一定方面上制約著教師教的內容和學生學的內容。
大數據時代給傳統的教育提出了挑戰,由於自身特點,它給教育提出了教育對象的個性化發展、教育方式的變革、教育觀念的開放化、管理的科學化等要求,更有利於素質教育的開展。大數據時代的數據具有信息量大、形式多樣、實時性強和價值多元等特性,因此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只有關注人的多樣化發展才能培養出高素質人才。然而,與此相矛盾的是,傳統的教學方式強調教師的主體地位,為了便於管理和保證教學效果,教師最有效也最輕松的方式就是以標准化來要求每一位同學,表現於統一的教材、統一的作業、統一的考核和對學生單一的評價方式上,這不僅不利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長此以往,更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方式與視域,無法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和大數據時代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
要想利用信息時代的數據更好地應用於教育,必須變革教學方式,對教師提出新的要求,教師不僅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還要更好地掌握學科前沿的動態信息,更好地利用數據的開放性、共享性等特點,充實學習內容,提升教學水平。以「慕課」和「小微課」平台的問世為廣大學生所熟悉和利用,豐富和發展了在線教學模式,這更需要教師不斷調整,告別傳統的授業者的角色,以學生為主體,以技術為手段和平台,成為知識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評價者。
除了促進個性化發展、豐富學習內容和提高學習效率,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更有利於教師掌握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與傳統的教師通過面談、電話交流、家訪及其他同學側面反映和憑借工作經驗判斷學生心理特徵等方式,應用大數據技術,分析和測量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對以前遇到的實際問題的解決方式進行歸納和總結,這種體察方式不僅更理性,還可進一步對未來的心理狀況進行有效預測,能促進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還能有針對性地促進學習效果,提高學習能力。
大數據背景下,不僅革新教育理念,對高等學校的管理也提供了新思路。高等學校的信息化進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數據,包括教師和學生信息、學籍和成績信息、注冊與選課信息等,利用大數據技術管理這些信息,對幫助學校資源管理和教學方法等方面將會產生極大的便利。目前,高等學校的信息化系統正不斷發展完善。除數據管理、校園網路和遠程教育系統外,還發展了圖書館信息管理系統、數字化校園等,如何對這些系統產生的大量信息進行系統分析,在信息化背景下建設優質高校就顯得尤為重要。其中,教學管理、學習行為、教學評估等,均受到大數據的影響。
在教育領域如何利用大數據及其相關技術促進教育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機遇與挑戰並存,作為教育人士,我們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緊緊握住時代的脈搏,更好地服務於教育。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對教學的影響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④ 大數據引發了教育評價的哪些變革
在考試中,兩個同樣得了90分的考生,他們的能力完全一樣嗎?
課堂上,老師告訴同學們,「完成第一題到第十題」。可是,真的是所有學生都有必要完成這10道題嗎?
教學過程中,如何更好地啟發學生、如何更好地課堂互動,一節課的時長究竟是40分鍾合適,還是45分鍾合適。這些問題,老師們是「憑經驗」,還是靠科學分析?
如果你對以上問題有思考,那麼,你就會對大數據對教育形態的改變持開放的心態。
大數據時代悄然來臨,過去無法收集與分析的數據都被新的技術手段賦予了可能性。誰能對大數據的挖掘更為深刻,誰就會在行業發展中搶佔先機,教育領域也是如此。
就在幾天前,慧科教育宣布在原來「開課吧」的基礎上正式上線「找座兒吧」,即在原來在線教育平台的基礎上,又推出垂直的招聘平台。從學習者職業性向的分析,到適合崗位的推薦,再到個性化設計的課程,經過考核、認證,最終推送到匹配的招聘崗位,完成了學習者從學習到求職的一整套完整路徑。這樣一套同以往學校教育截然不同的教育模式,引發了業內的熱議,而這,正是基於對學習者個性化的數據分析完成的。
兩個同樣考90分的考生,能力水平完全一樣嗎?
大數據讓教育真正面對每一個獨立的個體
「不得不承認,對於學生,我們知道得太少。」這是卡耐基·梅隆大學教育學院的一句經典的口號,同時也是美國十大教育類年會關注度最高的議題。類似的思考在我們國家的教育領域同樣存在。
「我們真的了解孩子嗎?」「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特的,都是與眾不同的,但是我們能針對他們進行真正個性化、差異化的教學嗎?」
舉個簡單的例子,兩個同樣在數學考試中取得90分的考生,他們的能力完全一樣嗎?根據傳統的教學模式,我們會認為,成績相同的學生,能力大體相仿。但如果借用大數據的分析手段,學生的差異性就會清晰展現。根據對同為兩個90分的考生進行分析,我們發現,第一個學生更多的是依靠出色的邏輯思維,而另一名同學邏輯推理能力相對薄弱,是依靠出色的記憶力而獲得較好的成績。
因此,大數據能夠讓我們更全面地看待學生的發展,發現以往考試成績所反映不了的深層次問題。當然,如果老師能對這一情況及時掌握,就能對兩位同學開展不同的教學方式和方向。
比如,通常老師布置作業的方式是,「請同學們完成第一題到第十題。」「請同學們在假期讀完這10本書」。把同樣的書目和同樣的題目布置給不同的學生,在傳統教育模式下無可厚非,但如果新技術已經幫助我們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和特點都有了充分的了解,就會有針對性地布置作業,進而實現那個綿延2000多年的夢想——因材施教。
如A同學做對了第二題,系統馬上可以告訴他,他可以跳過第四題和第八題,這是因為,二、四、八三道題目在考查同樣的知識點,如果都做則是簡單重復。如果B同學做錯了第三題,那麼系統就會提示他強化式練習第六題和第九題,這是因為基於大數據的分析,第三題做錯的同學很有可能在第六題和第九題也出現錯誤。而有針對性地反復訓練,是十分必要的。
這樣的模式我們其實已經並不陌生,一些網站會根據此前你的購買習慣,有針對性地推送一些產品,以及微博運營者根據你此前已經關注了哪些人來判斷有可能會對哪些人感興趣,都是基於這個原理,即大數據的分析。
如果商業網站都已經越來越了解學生,為什麼我們的老師不能越來越了解學生呢?
大數據手段和新技術可以取代教師嗎?
優化傳統教學模式,讓課堂減少灌輸,增加互動
近一段時間,「幕課」是教育領域當之無愧的「熱詞」,繼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紛紛加入由國外高校牽頭組建的幕課聯盟之後,日前,深圳大學聯合國內40所大學組建「全國高校UOOC聯盟」,旨在打造屬於中國大學自己的幕課聯盟。
這一消息再一次讓基於新技術手段打造的「大規模在線開放課程」成為社會和教育領域關注的熱點。在討論新技術對於傳統教學模式帶來的沖擊之餘,人們自然而然地發出了這樣的思考:大數據手段與幕課會取代傳統教學模式,最終讓教師們失去飯碗嗎?
答案應該是否定的。
「新技術並不能取代老師,而是重新定義了教育。」上海海事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副教授魏忠認為,「翻轉課堂、信息技術下的教育可以不要老師嗎?恰恰相反,你看網路課程的視頻,越來越標准化。但學生是個性化的,這就需要我們老師學會高效利用高新技術、利用教育信息資源,有針對性、更個性地指導學生成長、進步。」
為什麼這么說?
比爾·蓋茨曾預言,「5年以後,你將可以在網上免費獲取世界上最好的課程,而且這些課程比任何一個單獨的大學提供的課程都要好。」是的,未來,學生們可以沒有門檻、沒有圍牆地獲取任何一所大學、任何一位老師的課程,跨越國家、跨越民族。這就會帶來一種可能,線上學習越來越成為學習知識的主要途徑,而學生們學習行為的數據將自動留存,更易於後期的學習行為評價和評估,教師不再基於自己的教學經驗來分析學生的共同點、在學習中的偏好、遇到的難題等,只要通過分析整合學習的行為記錄,就能輕而易舉得到學習過程中的規律。
那線下呢?傳統的課堂將實現功能上的轉變,成為交流學習成果和釋疑解惑的場所,成為線上學習的必要補充。
對此,慧科教育集團創始人方業昌給出了支持的觀點,「經過相當長時間在線教育的探索,我們發現線上教育不能完全取代線下教育,或許未來一門課程,全國的學生,甚至全世界的學生都通過互聯網來聽一位老師講授,但學生依然需要大量同樣教授這門課程的老師承擔起線下的輔學、導學、答疑、互動、評價等功能。新技術會解放一些老師,他們中的一部分從傳統的教學崗轉為輔學崗,而還有一部分則從傳統的教學崗轉為致力於新的教學內容和方式的創新。這些都是線上教育不能完成的,是不可或缺的。」
對此,魏忠認為:「信息技術解放了一些具有創新精神的老師,使他們拋棄了大量重復的勞動而將精力集中在教師的核心功能,這就是技術的解放力量。」
說到這兒,我們會發現,大數據其實並不神秘,大數據對於教育的改變將會是補充,而不是顛覆。正如上海思來氏信息咨詢有限公司創始人張韞所說,「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讓社會科學領域的發展和研究從宏觀群體逐漸走向微觀個體,讓追蹤每一個人的數據成為可能,從而讓研究每一個個體成為可能。對於教育研究者來說,我們將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發現真正的學生。」而這,正是教育的進步。
⑤ 大數據時代對教育技術學的影響有哪些
回答這個問題,抄
首先得清楚什麼是大數據。所謂大數據就是一種規模大到在獲取、存儲、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過了傳統資料庫軟體工具能力范圍的數據集合,具有海量的數據規模、快速的數據流轉、多樣的數據類型、價值密度低等特徵。
其次、大數據的作用或者價值,大數據能幫助提供產品或服務的企業進行精準的營銷;大數據能發現市場的特徵,從而發現未發現的商機;傳統企業可以根據大數據做互聯網的轉型等。
根據這些大數據的特徵,我們不難發現大數據對教育技術學的影響:
1、大數據的預測性,可以發現學習者的特徵,以便開發出更符合學習者的學習模式或者學習軟體;
2、大數據的速度性,可以發現教育技術方案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和特點,以便做出調整;
3、大數據的多樣性,可以更全面的了解教育技術的優點與問題,是教育技術變得更加具有智能性,我把它稱之為自適應技術。
總之,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得教育技術多方面的進一步發展成為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