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叫原始數據,記錄原始數據有什麼要求
資料庫是依照某種數據模型組織起來並存放二級存儲器中的數據集合。這種數據集合具有如下特點:盡可能不重復,以最優方式為某個特定組織的多種應用服務,其數據結構獨立於使用它的應用程序,對數據的增、刪、改和檢索由統一軟體進行管理和控制。從發展的歷史看,資料庫是數據管理的高級階段,它是由文件管理系統發展起來的。 資料庫的基本結構分三個層次,反映了觀察資料庫的三種不同角度。 (1)物理數據層。它是資料庫的最內層,是物理存貯設備上實際存儲的數據的集合。這些數據是原始數據,是用戶加工的對象,由內部模式描述的指令操作處理的位串、字元和字組成。 (2)概念數據層。它是資料庫的中間一層,是資料庫的整體邏輯表示。指出了每個數據的邏輯定義及數據間的邏輯聯系,是存貯記錄的集合。它所涉及的是資料庫所有對象的邏輯關系,而不是它們的物理情況,是資料庫管理員概念下的數據
⑵ 原始數據的獲得與處理
礦產資源評價工作是從原始資料信息開始的,這些原始的資料信息即為原始數據。它主要包括地理、地質、物化探、礦產、航衛片(遙感影像)或與它們相關的幾個主要部分。
地理數據主要指各種比例尺的地形圖。目前,國家公共地理數據可以通過合法途徑予以獲得,包括數字化信息。此外,也可以通過購買地形圖自行數字化。由於資源評價工作區往往是不規范或不標準的區域,因此,在獲得了原始圖件之後,應對相應的工作區實施地形圖鑲嵌和配准。對於自己進行數字化的地形圖應注意分層,以便於以後應用。
在礦產資源評價工作中,地質、物化探和礦產類數據是最多,也是最復雜和最重要的,其中基礎地質資料是最主要的部分。總結起來有如下幾部分:①不同比例尺的基礎地質(礦產)圖件和文字資料;②不同比例尺的物化探圖件和相應的說明書;③與研究區工作內容相關的專題研究成果資料;④研究區內主要代表性礦床的地質勘探資料(報告)和開采資料;⑤其他與項目有關的資料等。對收集或通過工作得到這些資料,應建立資料檔案(資料庫)加以整理、歸類和管理。對這些資料信息的數字化處理是一項相當復雜的工作,在開始數字化之前應確立數字化的詳細計劃、標准、規范和要求。為了便於應用,標准性的基礎地質圖件,應在統一的GIS系統條件下開展,而文字資料則可用相關的文字編輯軟體錄入;其他輔助性圖件,主要指一些極小比例尺的附圖和插圖,可用一般的圖形編輯軟體進行,作為普通文檔存放。
航衛片等遙感影像具有直觀、快速、准確和定性地提供多重地學信息的特點,是工作程度低和工作環境差的地區開展資源評價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礎和原始資料,同時也是基於3S技術礦產資源評價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遙感原始數據主要通過有關部門購置,但遙感數據的處理則應按照工作任務和要求有選擇地進行。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①選擇合適的圖像處理方法;②遙感數據的配准、鑲嵌、糾正和增強處理;③亮度、對比度、飽和度等的調整;④形成影像清晰、色彩豐富、立體感強的高質量圖像;特殊情況下,可以按照不同的任務和要求,形成多幅具有不同特徵的圖像,以便於實際應用。
在原始數據的處理過程中要注意以下幾點:①所有數字化工作應在統一的GIS系統中進行,對於所有圖像的配准和鑲嵌,應選用符合原始圖形的地圖投影方法,建立統一的地理坐標系(這在GIS系統中很容易進行),這是以後所有工作的重要基礎,如果沒有統一的坐標系統,所有數字化的各類圖件都將是一盤散沙,無法進行後續的許多實質性工作;②數字化過程中圖層劃分要合理,便於應用。圖層的劃分不應過粗,但也不應過細,例如同是屬於水系范疇的河流(線型)和湖泊(面型)可以放到同一圖層;另一方面,同是線型屬性的公(鐵)路和斷層,則應劃分為兩個圖層。③不同比例尺原始圖件在數字化時,應適當注意邊界的完整性和可拼合性。在進入GIS系統開展數字化之前,應利用相關的點陣圖處理軟體對圖像邊界進行合適的裁剪,數字化圖件的圖框和圖例應單另建層,或在最終工作未完成前不進行圖幅裝飾。④對屬性庫的建立應考慮庫的連接和標注要求,屬性庫欄位選擇應合理,以能適合礦產資源評價工作的需要,為以後的按屬性查詢和空間分析打好基礎和提供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