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數據中心也就是IDC機房將來的業務發展何去何從
(一)信息化成為數據中心機房產業發展的機遇
近年來,各國紛紛推出了新的信息產業發展戰略。美國注重各種智能系統和先進通信技術的發展,如「智慧地球」等;日本推出「i-Japan」戰略,韓國政府出台韓國未來IT戰略,英國提出「數字英國」計劃,均將信息技術與傳統工業的融合應用作為未來發展的重點。「我國數據中心機房產業在經歷了2010年的低開高走後,今後幾年對於產業發展而言將是極為重要的一段時期。十二五規劃的頒布以及其它一系列政策的實施,將進一步推動數據中心行業的高速成長。
十二五規劃使得各個主要行業的信息化建設進一步高速發展,而其中數據中心的應用將持續發展,將從早先的概念普及和實驗開始逐步進入市場主流。」鄧白氏研究公司劉亮說。
(二)技術的創新和融合特徵更加顯著
當前,數據中心的技術發展集中表現為技術群的協同發展,例如以虛擬化、雲計算等技術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群帶來了產業的革命,已滲透到數據中心各個學科和領域。數據中心的技術創新腳步越來越快,從事數據中心相關研究的專家們加緊研發各種先進的產品和技術,這些新產品和技術或者要解決數據中心面臨的實際問題,或者致力於讓系統工作得更加穩定。目前,國際上普遍認為未來數據中心應具備如下幾個特點:
1. 靈活性
靈活性將成為未來數據中心的重要指標之一,同時也是用戶業務變更過程中的必然需求。數據中心用戶在擴展、增加業務時,必然要對IT資源做出動態調整。虛擬化技術是實現業務靈活性的重要手段,使用較少的硬體和電力能耗,而能實現更大處理能力。
2. 綠色節能
能耗是數據中心主要的運維成本,建設綠色數據中心,可以達到節省運維成本、提高數據中心容量、提高電源系統的可靠性及可擴展的靈活性等效果。理想狀態下,通過虛擬化、刀片伺服器、水冷方式等多種降耗方式,在滿足同等IT設備供電情況下,綠色數據中心可以降低空調能耗20%-45%。因此,綠色數據中心是數據中心發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3. 模塊化
未來數據中心將更多的呈現出模塊化的特徵。數據中心採用模塊化方式構建將更靈活,更適應未來數據中心發展的需要。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再將數據中心看成一個單一整體,我們可以將數據中心按應用、服務類型和資源耗費率將數據中心分成多個功能區域。各個功能區域在不影響其他區域運行的情況下,可以動態升級和維護。比如:按照密度可以分為高密度區和普通密度區,在高密度區,地板承重、冷卻系統及電源供給配置都更高,可以滿足更高要求的數據中心服務需求。當然,還有很多其他分類方式。
4. 整合
整合將是數據中心領域需關注的重要管理手段。用戶可以通過重新設置伺服器,提高伺服器利用效率或者採用新型刀片伺服器等多種方式提升數據中心的利用效率。用戶也可以通過採用虛擬化技術及關閉高能耗、低效率數據中心等手段整合數據中心資源。
5. 自動化
數據中心還應當具備快速服務交付能力,實現可視性、可控性的自動化管理;同時,能夠提供更高的效率、更經濟的成本和更快的響應速度,使用戶能夠輕松應對服務變化和發展的需要。減少人工干預,從而有效避免人為錯誤導致的斷電和其他問題的發生。
6. 穩定和安全
早期的機房基礎設施無法從中斷事故中快速恢復,同時,網路攻擊和網路病毒也給安全製造了諸多的麻煩。系統穩定和安全必將成為未來數據中心的基本屬性。
7. 虛擬化和雲計算
虛擬化是數據中心發展的重要技術之一。虛擬化的優勢在於有效地提高了數據中心的利用效率,降低了投資成本,整合、優化了現有
伺服器的資源和性能,可以靈活、動態地滿足業務發展的需要。虛擬化讓數據中心所承載的基礎設施資源可以像水、像電一樣隨意取用。與虛擬化緊密相連的商業模式是雲計算,雲計算的核心就是虛擬化資源共享。
(三)商業模式創新成為產業發展的新引擎
雲計算有可能成為未來數據中心產業新的重要的商業模式之一。北京雲計算中心主任曾宇認為,未來的雲計算中心將會使用戶能夠以較低廉的費用,隨時隨地按需使用其資源,而不需要購買或擁有復雜的軟硬體系統。曾主任進一步講到,中國的雲計算發展經過2008和2009年概念普及階段,已進入落地階段。雲計算的發展已經獲得國家層面的關注,未來一定會有更多的企業開始嘗試雲計算。
近年來,國內意識超前的相關服務企業和國外成熟的數據中心專業服務商將目光投向了國內市場,催生了為數不多的幾家商業化數據中心服務提供商,建成或正在建設商業化的數據中心,提供基礎設施外包、運維外包等專業化的數據中心服務,使國內數據中心需求單位有了尋求市場化支撐的可能,而且在銀行、保險、證券等企業也產生了外包模式的案例,這為數據中心第三方服務市場帶來歷史性發展機遇。我們對數據中心第三方服務市場進行的調研顯示,以北京為核心的華北市場和以上海為核心的華東市場發展較為顯著,2009年分別有25.54億以及28.03億的規模,合計佔2009年市場份額的47.3%。分布行業中,金融和電信是第三方服務的主要市場,2009年兩者分別有24.64億以及29.50億的市場規模,合計占市場的47.9%。
對於各行業數據中心的建設,選擇外包,自建,還是共建,專家們表達了不同的觀點。中國華融資產管理公司信息科技部總經理艾軍更強調專業化與社會化的保障機制。他認為「社會是分工的」這是工業化社會的的必然,把工作交給合適的人去做,外包是一種理性選擇。況且,數據中心也不僅僅是信息技術的應用,還包含供電、溫控、消防、安全控制等綜合性的,需要24小時無間斷的保證。每個銀行都去維持這樣的高可用性的輔助環節,是低效率的。交給專業機構來做會更有效,從長遠來看,有利於持續發展。
民族證券總工程師馬光悌總工程師則主張自建,量身定做。因為這樣做的優點是,免去維護上的麻煩,升級上的困難,而且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用自己設計的工具來實現,當然也是存在缺點的,就是需要花費大量精力。
中信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信息技術部副總經理劉永濤認為「自建」還是「外包」,取決於企業自身根據業務應用和信息安全的要求的詳細定位,並結合自身對成本、能力、效率方面的要求做各方面的考慮。他認為二者相結合的模式是最理想的選擇,這種組合將帶來「同類最佳」效果。
(四)各主要公司兼並重組步伐加快
自2009年以來,世界各大IT企業為應對金融危機紛紛通過並購重組戰略整合優勢資源,開拓新興市場,實施產品多元化發展策略,從而提升行業地位和自身的競爭力。例如IBM通過戰略投資開拓新興國家市場,高度關注雲計算領域,同時收購有助其軟體業務增長的知名公司;英特爾成立新的能源系統集團,鎖定智能建築、智能電網等新業務;艾默生電氣斥資12億美元收購網路設備技術提供商AVOCENT,全面補強艾默生電氣旗下的數據中心業務部門;更早時期,施耐德電氣公司對美國電力轉換公司(APC)總金額約達61億美元的收購案,也給行業帶來了強大的沖擊,以UPS起家的APC公司也成為了施耐德全球戰略與整體架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來自法國的羅格朗公司也在最近開始產品的整合,並全面進入國內數據中心市場。可以預見,未來5年隨著國內、國際經濟形勢的不斷變化,這種發展態勢仍會繼續,各大跨國IT企業將繼續利用其已有資源積極開展並購,拓展業務領域和市場空間。
(五)綠色IT將成為產業未來發展重點
隨著環保意識的不斷增強,各國政府也紛紛推出綠色IT的戰略。日本政府在「數字日本創新計劃」中提出要開發和實施無所不在的綠色ICT,加速推動低碳革命;韓國政府在「綠色IT國家戰略」中提出加大研發投入以實現低碳工作環境;歐盟也制定出各種運用ICT實現節能減排的政策框架。
受政策激勵和引導,各主要IT公司都在積極設計和改進IT技術。IBM宣布其「綠色創新工程」進入第二階段,在全球推出模塊化、高能
效的數據中心設計,能夠削減多達50%的能源消耗;惠普持續研究動態智能散熱等各層面的節能技術;艾默生則一直堅持其能效邏輯理念,讓用
戶對自己的機房能耗進行量化,進而更有針對性的實施數據中心節能增效方案。
三 對數據中心機房產業發展前景的思考
通過上面的分析,並汲取各方看法,我們大致可以判斷出目前影響國內數據中心機房產業發展的幾個因素:首先是國家投資的帶動。中國今天的發展是靠投資拉動的經濟模式,國家投資對整個市場的發展是不可小視的,無論是四萬億投資還是兩化融合。2009年兩化融合的重點實驗區廣州、上海、深圳都無一例外的提出了如何利用信息化進行改變。這樣建設和大規模的投資必將帶動整個數據中心的應用和發展。另一方面去年十月份,發改委和工信部聯合推出了深圳、無錫、北京、上海這些城市進行雲計算應用和產業示範。這些政策導向對市場發展來說是營造了一個非常好的環境。
其次,行業本身的應用。自國家提出關於鋼鐵、汽車、製造等十一個重點產業的振興規劃,這些行業都提到了保增長手段就包括創新業務模式改變傳統IT應用的模式。
業務本身的需求也起到了推動作用。用戶業務的快速發展對後台的支撐系統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戰。
還有就是技術層面的推動。最新的冷卻技術、更高效快捷的管理系統、快速發展的節能降耗需求都已逐步深入到國內數據中心機房的設計、建設和使用過程中,這些技術和理念將引領數據中心市場的發展。
面對這些機遇與挑戰,我們應該有更加冷靜的認識和思考。一、可以看出我國數據中心機房產業的投資熱度持續高漲但同時也存在過熱的苗頭,政府在這方面應加強產業統籌的引導,遏制低水平的重復建設;二、在大型數據中心項目不斷上馬的情況下,無論是設備還是人員都在極具的膨脹,如何對這些人員和設備進行有效的管理,也是需要業內人員給與高度關注的話題。面對更大更復雜的系統時,顯然依靠傳統的手段是很難解決的,這需要我們探索出更科學的管理模式。三、數據中心做為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目前還存在規劃設計水平不高,能耗成本居高不下的問題。未來的數據中心應該擁有一個科學合理的空間布局,形成集中化、智能化、模塊化的共享基礎設施和信息資源的平台,實現綠色節能,高效運營。四、面對新的商業模式和技術需求,數據中心的建設方(包括各IT廠商及服務商)則需要建立完善的服務機制,提高安全保障。
今年是我國「十二五」計劃的開局之年,是國民經濟各項建設的關鍵時期。對於數據中心機房產業從業者而言,面對機遇與挑戰,應當肩負起更多的責任,堅持科學的發展理念,正視自身的優勢和不足,為取得新的突破、獲得新增長而共同努力,使數據中心機房產業早日從百舸爭流的信息化大潮中脫穎而出。
㈡ 闡述數據中心建設對鄂爾多斯市經濟發展的有利影響
當今社會,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數據中心作為一種新型基礎設施,已成為支撐城市建設和經濟運行的中樞系統。隨著「網路強國」戰略的全面實施和新型城鎮化步伐的加快,城市數據中心的作用和戰略價值將更加突出。為此,各省市積極搶抓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的重要機遇,加快城市級數據中心的建設布局,大力支撐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且希望借機帶動新興產業的發展。
鄂爾多斯境內資源富集,煤炭、天然氣探明儲量2100億噸、4.95萬億立方米。過去的發展中,難免有「資源依賴」的老毛病。而數據中心作為雲計算經濟的基礎,能夠為鄂爾多斯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新的思路。
鄂爾多斯能夠為數據中心的建設提供充裕的土地資源,且內蒙擁有比較穩定的地質結構,遠離地震帶,同時歷史上沒有發生過大的洪澇災害,能夠保障大型數據中心的穩定運行,為今後較長時期建設和發展雲計算數據中心產業提供了穩定的地質環境。
數據中心運營將帶來巨大的電力損耗。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數據中心能耗將達到1000億度,這將帶來巨大的能源消耗壓力。而內蒙古充足多樣且相對廉價的電力資源充分滿足了雲計算數據中心的電力需求。
數據中心總能耗中,除去IT設備本身的能耗外,最主要的就是空調系統的能量消耗。而鄂爾多斯多年平均氣溫為6.2℃,全年將有7-8個月不需要空調系統,有利於大規模減少大型數據中心的製冷能耗,降低PUE,降低企業的運營成本。
除了以上幾點優勢外,自治區政府還為數據中心的建設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內蒙古自治區雲計算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年)》第七章第二節明確: 對於公司總部及稅收均在內蒙古自治區的雲計算企業,自注冊之日起五年內,可參照企業繳納所得稅額的40%申請資金扶持。
此外,現全市光纜長度16350公里,最大帶寬40G,圍繞數字城市建設目標的「東勝區數字化城市管理信息系統」已通過國家驗收,已經編制完成了《鄂爾多斯市雲計算產業集群發展—「藍天白雲」工程規劃方案》和《鄂爾多斯「草原矽谷」雲計算產業總體規劃》,硬體條件業已具備。
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及政策優勢為鄂爾多斯未來數據中心的建設運營提供了充足的便利,而數據中心建設帶來的新型經濟形式也必將有利於鄂爾多斯擺脫單一的產業結構,有利於形成多點產業支撐、多元優勢互補、多極市場承載的現代產業體系,從而使得鄂爾多斯經濟發展更具韌性。
㈢ 為什麼蘋果華為騰訊,都要把數據中心建在貴州,有什麼好處
最近兩年大數據非常火爆,跟著大數據一起火爆的是貴州省,每年在貴陽舉辦的大數據峰會更是吸引來了全球各地商界大佬的參與。
而且目前很多知名企業已經在貴陽建設大數據中心或者計劃在貴州建設大數據中心,比如在貴安新區中的電子產業信息園內,目前聚集了三大運營商後,戴爾、谷歌、阿里巴巴、騰訊、網路、京東、華為等近300數據項目。
目前貴州是首個國家級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貴州已有大數據企業超過9000家,產值超1100億元,每年有上萬名相關人才流入。
那貴州到底有什麼魅力,為何能夠吸引這么多知名企業來到貴州建設大數據中心,成為大數據中心的一個重要基地之一呢?這裡面有主要有幾個原因:
貴州的地理環境是非常適合建大數據中心的,這種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氣候優勢。貴州位於北緯24度至29度之間,貴陽更是被稱為避暑勝地,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夏季平均氣溫約25℃,冬季平均氣溫約9℃,溫差是比較小的,這種氣候非常有利於伺服器的維護,減少伺服器的能耗。
(2)貴州位於雲貴高原地區,境內地貌主要以喀斯特地貌為主,很少有台風,地震,泥石流等地質災害,這有利於大數據中心的穩定。
(3)貴州境內有眾多溶洞,洞裡面的恆溫恆濕,這個非常適合建立大數據中心,所以目前有很多大數據中心都是直接建在貴州省內的溶洞裡面。
大家都知道大數據中心是電老虎,大數據中心的運營成本主要包括機房電費、寬頻成本、機房建設及攤銷、人工成本及機房租金等,其中的機房電費成本約占據總成本的一半以上 。
之前美國有一個機構曾經做過一個調查,結果發現一個數據中心的用電功率超過了美國的一個中型城鎮,比如谷歌位於全球的數據中心的用電功率達到3億瓦特,這一數字超過了三萬戶美國家庭。
正因為如此,建立大數據中心最大的一個成本就是電力,而且必須需要該地區有豐富的電力資源。目前貴州的電力資源是比較豐富的,2018年各省發電量排名當中,貴州排在第15位,發電量不是很靠前,但這個發電量跟貴州的經濟體量相比還是相對比較豐富的,所以貴州很多電量都是輸送到省外。
除了電力資源豐富之外,貴州的電價還非常便宜,為了吸引各大數據中心到貴州投資,貴州各地方政府協調電網給出了一個比較優惠的電價政策,最低的價格達到每度0.35元,而據工信部統計,目前全國大數據中心平均用電價格為0.87元/千瓦時,而沿海地區用電價格高達1.5元/千瓦時,相當於目前貴州的電價只有其他地區的一半,甚至更低,這也是吸引各大巨頭大數據中心落戶的直接原因之一。
影響大數據中心布局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土地。因為大數據中心不像機房那麼簡單,隨便1棟樓就可以解決問題,大數據中心需要非常大的面積。
比如騰訊貴安七星綠色數據中心位於貴州省貴安新區,總佔地面積約為770畝,隧洞面積超過3萬平方米。如果這個大數據中心建立在深圳,按照土地均價1萬元/平米計算,那光土地成本就需要50億左右。而貴州作為欠發達地區,目前經濟並不是很發達,所以土地成本相對比較低,這770畝土地價格估計也就幾個億左右,這樣就可以大大節省大數據中心的建設成本。
最近幾年貴州的大數據業務之所以發展迅猛,這裡面除了國家政策偏重之外,貴州各地方政府出台的優惠政策也是吸引各大企業落戶的重要原因之一。
前幾年貴州省就出台相關文件大力支持大數據中心產業的發展,這種政策支持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稅收優惠。
比如投資1000萬元及以上的大數據企業,從企業投產運營之日起3年內,企業所交納的省級以下稅收地方財政留存增量部分,由企業所在地市、縣政府全額補給企業;
投產運營3年以上5年以內的,以減半方式給予支持。 而符合國家稅收優惠政策規定的大數據企業,可享受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稅率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的優惠。
2、補貼政策
為降低企業成本,貴州省還給大數據企業補貼寬頻費用,大數據企業自用寬頻租賃費由所在市、縣政府給予50%的補貼,每戶企業每年補貼不超過50萬元,補貼期可為3年。
此外,從財政上,貴州省整合貴陽市、貴安新區設立大數據產業發展專項資金,從2014年起連續3年,每年安排不少於1億元用於支持大數據產業發展。
3、人才政策
大數據本身就是一個高 科技 產業,本身就離不開人才,為了吸引更多的人才來貴州落戶以及就業,貴州省推出了很多人才優惠政策。
一是實施「百千萬人才引進」計劃,鼓勵大數據產業人才到貴州創業,認定為大數據企業高層次人才的可享受相關優惠政策,這種人才政策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二是給大數據企業的員工在稅收和購房方面發「紅包」。對大數據企業員工,在貴州工作時間超過1年、年繳納個人所得稅在3萬元及以上的,按其個人所得稅地方留存部分,第1至5年給予90%的獎勵,第6至10年給予60%的獎勵。大數據企業高管人員和核心技術人才,在貴陽市和貴安新區購買住房並簽訂5年以上本地服務協議的,經認定後由所在地政府每人給予10萬元一次性購房補貼。
三是大數據企業高管人員和核心技術人才,在戶籍和就醫等方面享受優惠和便利,子女在義務教育階段入學可在省內居住地轄區學校就讀。
總之,貴州省大數據之所以能夠迅猛發展,吸引那麼多世界頂尖企業來落戶投資,可以說貴州省綜合了天時,地利,人和各方面的優勢,所以目前貴州省大數據產業發展越來越好。
貴州被稱為中國的大數據「矽谷」,三大運營商、華為、騰訊、蘋果紛紛在貴州建立數據中心。為什麼這些 科技 巨頭紛紛在貴州建立數據中心呢?下文具體說一說。
數據中心最大的特點就是「高能耗」 ,電力成本是整個支出成本的50%~70%,其中一半來自於伺服器等設備的供電,另一半來自於機器設備散熱的「空調費」。
從氣溫和能源來說,貴州是公認的中國南方最適合建立數據中心的地方。貴州常年氣溫保持在14℃到16℃,即便最炎熱7月份,平均氣溫也只有23.7℃,是伺服器等設備運行最合適的溫度。
根據華為的說法「大數據基地建在北京需要1塊錢1度電,貴陽只需要4毛。 我們不需要什麼優惠政策,放在貴州,建成運行後一年可以節約上億的電費 」。
2013年是中國「大數據元年」,大數據的到來,貴州和北上廣的等一線發達地區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貴州專門頒布了一系列政策,用於支持貴州大數據的發展。2014年開始,貴州鼓勵獎政府部分的數據遷移到雲端,即「雲上貴州」,除了特殊需求,不再自建機房,這個在全國范圍內都是超前的。
貴州通過政策上的引導,明確了兩大基礎工程: 一個是數據中心,一個是呼叫中心 。數據中心方面,三大運營商、華為、阿里巴巴、騰訊、蘋果等紛紛將南方的數據中心建立在貴州;呼叫方面,華為、螞蟻金服等都將客服中心放在了貴州,貴陽的呼叫中心坐席達到了30多萬席。
總之,貴州發展大數據產業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貴州獨特的自然環境和精準有利的政策支持是貴州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兩大法寶。
可是你不知道的是:三大運營商,蘋果,華為,騰訊等等都選擇將大數據中心落戶在貴州!到底貴州有什麼魔力呢?畢竟貴州並不是像北上廣一樣發達。有什麼理由留住這些大企業嗎?
2013年3月,貴州面向全國優質民營企業進行招商推介時,特意邀請馬雲。馬雲這樣說:錯過三十年前的廣東和浙江!也一定不能錯過在貴州的發展機遇。
也就是在這一年,三大運營商將大數據中心落戶在了貴州;不僅僅是它們,阿里,華為,惠普,IBM,網路,騰訊,戴爾等等都將大數據中心和貴州相連!
這一切的根源在於:貴州對於發展大數據的決心!貴州從最開始就既定了將貴州打造成大數據中心,所以支持力度大,定位精準!
從將貴州打造成全國首個大數據綜合試驗區,貴州應該是最早一批積極落實《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地區, 這是貴州能夠先人一步的根源!
從2013年三大運營商落戶貴州貴安新區,總投資150億元,規劃建設機櫃超10萬個、伺服器超200萬台!它們打了頭陣,更有利於促成品牌效應,行業巨頭紛紛入駐 ,實際上也是吸引華為,騰訊,蘋果紛至沓來的原因之一!
你可能不會忽略掉:節約成本!對於任何一個企業來說,成本控制是最基礎的!而大數據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高耗能!而貴州的水資源豐富,可以說是國內電費最低的省份之一。
可以說對於大數據中心來說,能夠節約大約50%-70%的電量!這對於企業來說,這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一環。
而且,貴州地處北緯24到29度之間,平均氣溫在14-16度,冬暖夏涼,地質結構穩定,災害風險低,森林覆蓋率49%,可以說這對於大數據中心所需要的穩定,安全,而且氣溫適合,對於散熱要求大的數據中心很適合!
在貴州大數據產業園,聯通負責人這樣說:這里有綠色節能、柔性可變、靈活定製、網路通達、安全可靠、專業運營六大特點,這是促使他們選擇的原因。
確實,貴州本身的優勢不僅僅貴州本身的支持;環境特色,電力成本以及開放的數據資源等等優勢,讓貴州成了這些企業選擇的「鑽石礦」!
華為、騰訊等企業把數據中心建在貴州,主要是因為貴州全年平均氣溫較低,而且電力穩定,空氣清潔,更關鍵的是數據中心安全等級可以建設的更高,而且貴州政府規劃和招商引資政策較好。下面來分析一下。
氣溫較低,對於數據中心的散熱非常有好處。貴州即使是夏天,平均溫度大概也就在20多度,如果是山區,可能溫度會更低,更涼爽一些。氣溫較低,對於大型數據中心的散熱是非常有好處的,大家都知道數據中心的發熱量是驚人的,氣溫較低可以節約大量的空調用電。這樣也能節約設備成本,提升數據中心運行穩定性,降低數據中心運行費用。
數據中心是耗電大戶,電力供應的穩定性可以說至關重要。貴州電廠眾多,本地大型電廠非常多,因此電力供應情況非常充足,原來就是西電東輸的起點,可以說電力非常穩定和充足。貴州本地電廠和電網的供電能力充足和穩定,這保證了數據中心的高等級的供電要求。畢竟周邊就有穩定的發電廠,這對於數據中心來說更為重要。
數據中心對於空氣的清潔度要求也非常高。而貴州空氣質量可以說非常好,這對於數據中心的良好運行至關重要,空氣不用特別精細的處理就可以很好地滿足要求,這又減低了數據中心的運行成本。
貴州數據中心安全等級特別高,甚至可以抵禦核彈攻擊。數據中心在未來是一個國家的機密,可以說安全是需要考慮非常周全的。一般在貴州建立數據中心,都是在山腳下挖出山洞,作為數據中心,這樣把一座大山挖空,可以說安全等級特別高,甚至可以輕松抵禦核彈的攻擊。這樣的安全等級,可以說把數據安全放在了非常高的等級上。這樣的數據中心無疑更能夠吸引人把數據放在裡面。
貴州省這幾年充分考慮了自己的資源優勢,規劃和主導了貴州大數據中心的定位。依託著貴州大數據中心的定位,不斷推出招商引資政策和人才引進政策,包括稅收方面的優惠,包括土地方面的優惠,包括供電優惠政策等等。這些政策對於企業落戶貴州也是起到了非常關鍵的作用。
綜上所述,華為、騰訊等企業把數據中心建在貴州,主要是因為貴州平均氣溫較低,而且電力供應穩定,空氣清潔,更關鍵的是數據中心安全等級可以建設的更高,而且貴州招商引資政策也是非常好。
感謝閱讀!
為了電!首先是省電,你知道北京一個騰訊的數據中心一年的電費是多少嗎?十個億。再有這么大的耗電量,你就是給的起電費電網也不一定能給你做輸配電啊。這個不是你想要就有的,像北京的電都是外省輸送過來的,你一拍腦袋想砸錢建一個數據中心,國家電網沒規劃你這塊兒,這么大的耗電量,它從哪兒給你送電來啊?貴州這里好處就出來了,有全國最充沛的水利資源,把機房建在河邊的山裡頭,電力,空調的冷卻這些問題都解決了。這也是為什麼很多比特幣的挖礦機礦場都在雲貴那邊的原因了。建好了水電站電就和白來的差不多了。水利發電站就在邊上也沒有電網的輸配送問題了,至於數據傳輸反正是光纖,距離根本不是問題。
大家好!
為什麼長期以來沒有什麼發展機遇的貴州,能夠成為中國大數據中心。
世界各大巨頭公司紛紛把自己的數據中心建立在貴州這塊自古以來就荒涼落後的西部山區中。
作為在貴州呆了很長時間的人,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核心點符合建造大數據中心:
大數據中心裡的設備都是極其昂貴的設備,那可是公司的真金白銀。更何況比設備更貴重的核心數據、科研成果,更是無價之寶。作為一個公司戰略級資產,最核心的考慮點應該是天災原因。天災面前人人平等,天災面前,一切白費。而貴州省在下面幾個可以說在世界上都是得天獨厚的:
1.地震:地震應該是對數據中心,危害最大的自然災害。但,有史料記載以來,貴州好像沒有發生過地震活動。不像現在四川和雲南地震頻發。
2.水災:貴州林密,溝深,只要選址得當,完全不用擔心像長沙那樣被水漫金山。
1.貴州地處中國內陸,東挨湖南,北接重慶四川,西連雲南,南抵廣西。屬於中國的內陸地區。
2.貴州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被群山環抱,交通閉塞,很少有戰亂,非常穩定、孤僻、獨立的地方。如,席捲世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貴州就幾乎沒有受到炮彈的打擊。解放戰爭更是一個地區,一個團就解放了。
「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分平」,一直是貴州寫照,地處亞熱帶,但有處於雲貴高原中心地帶,而且高原也不太高,平均海拔1000多米。氣溫常年維持在10℃~30℃之間。對高耗電的大數據中心來說,無形中降低了大量的電費成本。
大自然的空調房,溶洞
貴州是一個資源缺乏的省,煤炭,鋼鐵,石油等都幾乎沒有,但唯獨水資源豐富。烏江,清水江,赤水河,盤江等等。有高原帶來的巨大落差,非常便於水電站的建立。在70十年代,很多農村都是通過自建水電站,發電自給自足。
這是貴州擺脫落後的機會,騰飛的起點。由衷為故鄉高興。
把最賺錢又環保的項目落在扶貧重點地區符合國家策略,很早前就在貴州黔南建設「大碟子」,據說光選址就選了12年,最後才選到這國寶級的「科斯特地形」開始建設,總耗時23年。有這么好的天文設備在這里,當然高 科技 的項目更有理由落在這里啦,天氣也是關鍵,這里全年平均氣溫23度,夏天不熱冬天不冷,當然大多數原因還是國家想要扶持貴州啦,全國各省各縣都修高速公路,最費錢耗時難修的就是貴州省了,投資那麼多,總要有項目回報吧!以上純屬個人觀點哦!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消息,微軟2018年6月搞了一個名為 Natick的實驗性項目。這個項目非常有意思,微軟在蘇格蘭奧克尼群島海岸線附近的水域中,部署了一個水下數據中心,在一艘長 40 英寸的船內部署了12個機架和864 台伺服器。
另外一個很有意思的消息是,VerneGlobal公司和Advania公司在冰島建立了自己的數據中心,冰島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的數據中心首選,冰島正在打造零碳的綠色數據中心產業
不知道有沒有人路過華為的數據中心,在華為的一些數據中心,冬天路過的時候,數據中心上雲蒸霞蔚,蔚為壯觀。所以,對於數據中心而言,選址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散熱。數據中心所處的位置,如果氣候常年涼爽,對於數據中心而言,可以顯著降低整體能耗,節約大量散熱所需的能源費用。
如果有朋友去過運營商的機房也可以看到,運營商的機房一般都是沒有窗戶的,這是為了避免夏天太陽直射產生的熱量,所以散熱是數據中心的基本需求。微軟之所以做實驗把數據中心建在水下,也是看重了水下良好的散熱條件
數據中心的能耗需求也是剛需,因為數據中心的伺服器需要24小時不間斷運轉。冰島為何成為全球數據中心建設的熱門地點,是因為冰島的天氣涼爽,而且冰島的地熱非常豐富,冰島的地熱發電滿足了全冰島的用電需求並且還有所富餘。所以能耗一向是數據中心的剛性需求。以前傳說四川大渡河畔是比特幣的礦機的挖礦聖地,也是看重了四川富餘的水電資源
我們再看看貴州,當地常年氣溫涼爽,在夏天幾乎不用空調,可利用自然條件冷卻伺服器;而且貴州水電裝機量排在全國第四,有充足且便宜的電力資源提供,這些都為貴州作為數據中心建設的最佳地點提供了絕佳的支持
華為在貴州的數據中心,甚至挖空了一座小山,在山腹里建設數據中心,將會更加涼爽,很有可能採用自然散熱方式,就可以滿足數據中心伺服器的散熱訴求。所以貴州建設數據中心,是得天獨厚的
數據中心選址有幾個條件,一是安全,二是成本低,這兩點貴州都具備。
所謂企業數據中心,就是一個公司核心數據的存儲中心,相當於人的大腦,對安全性要求比較高,一般都是採用容災備份的方式設置,分散在不同的地區,貴州只是其中一個,別的地方應該也還有。
數據中心的安全性威脅主要來自:自然因素,人為因素、意外因素。和其他地區比較,貴州自然安全因素比較好,台風、地震、雨雪等自然災害非常少;貴州相對地處偏僻,不繁華,人為因素的概率也比較低;貴州地處雲貴高原,周邊環境比較穩定,火災等意外因素也相對少一些。除此之外,網路攻擊等其它安全因素在哪裡都差不多。
在安全的前提下,能省就省。數據中心屬於不太需要人力維護,但是需要精心呵護的地方,除了上面說的安全因素外,對環境、電力、溫度、消防要求比較高。
因為工作的原因,我曾經到過很多運營商的機房,裡面可以說是戒備森嚴,因為裡面有大量的用戶數據,必須保證絕對安全,不能影響用戶正常通信。
據了解,這種機房對環境要求非常高,必須做防塵處理,貴州的污染少,防塵成本就會降低;機房還要求24小時供電,雙路供電的同時,還要配備柴油發電機組,配備逆變器,而且耗電非常高,還要通過空調調節機房溫度接近恆溫,因為只有在恆定的溫度下機器運行效率才高,壽命也長,貴州電力相對充沛,電費不高,能節省成本。
除此之外,空調也是用電大頭,為了節能,在溫度適宜的時候,他們都採用新風製冷,就是用自然風冷卻機器散熱,貴州的半高原環境常年溫度偏低,非常適合採用自然條件降溫,這對降低空調電費來說是最好的。
正是由於上述原因,很多互聯網公司願意把數據中心建在貴州,貴州也為他們創造了很好的運營條件,包括機房選址,環境開發,人才政策等等,這就形成了一種產業,數據中心和呼叫中心基地。
蘋果華為騰訊都要把數據中心建在貴州,有三方面原因,簡單點說就是成本低、安全性高、符合大趨勢。
接下來我們具體分析這三大原因。
成本有多方面,既然是大數據中心,那麼首先要有比較大的空間,需要擺放很多台伺服器,需要耗費大量電力,需要保持較低的溫度。
貴州地處西部,土地成本低,平均溫度也低,還有很多溶洞可以直接利用。此外貴州有煤礦 ,電力充足 ,電力成本較低。
涼爽的溫度,一年四季溫差小,這種自然氣溫環境得天獨厚,耗電量也非常均衡。
電費佔了數據中心近半的成本,相對於其他地區平均0.8元以上的用電成本,貴州用電成本低至0.35元,這是非常大的優勢。
西部遠離沿海,身處內陸,更加安全,即使發生戰爭也不容易受到影響。
貴州地質條件獨特,沒有地震、泥石流等危害。
「一帶一路」為貴州帶來了大機遇,僅貴陽市就有大數據企業1600多家,主營業務收入在2018年達到了1000億元。
為了吸引投資,貴州對企業的優惠措施也非常到位,企業融資、稅收、人才等方面都有政策扶持。
以稅收優惠為例,符合國家稅收優惠政策規定的大數據企業可享受第一年至第二年免徵企業所得稅、第三年至第五年按照25%的法定稅率減半徵收企業所得稅的優惠。
以貴安新區為例,企業建設大數據中心可以獲得最高1000萬元軟硬體資源支持,除了階梯電價優惠外,對於各類人才也有3年內每年最高2萬元的租房支持。正因為符合了國家規劃,地方重視,企業配合,貴州大數據行業吸引了每年上萬人才流入,部分人才還能享受高達10萬元的購房補貼。
如今貴州大數據產業規模已經形成,優勢會日益明顯,成為貴州經濟新的經濟增長點。
㈣ 為什麼蘋果華為騰訊,都要把數據中心建在貴州,有什麼好處
貴州被稱為中國的大數據「矽谷」,三大運營商、華為、騰訊、蘋果紛紛在貴州建立數據中心。為什麼這些 科技 巨頭紛紛在貴州建立數據中心呢?下文具體說一說。
數據中心最大的特點就是「高能耗」 ,電力成本是整個支出成本的50%~70%,其中一半來自於伺服器等設備的供電,另一半來自於機器設備散熱的「空調費」。
從氣溫和能源來說,貴州是公認的中國南方最適合建立數據中心的地方。貴州常年氣溫保持在14℃到16℃,即便最炎熱7月份,平均氣溫也只有23.7℃,是伺服器等設備運行最合適的溫度。
根據華為的說法「大數據基地建在北京需要1塊錢1度電,貴陽只需要4毛。 我們不需要什麼優惠政策,放在貴州,建成運行後一年可以節約上億的電費 」。
2013年是中國「大數據元年」,大數據的到來,貴州和北上廣的等一線發達地區站在同一起跑線上。貴州專門頒布了一系列政策,用於支持貴州大數據的發展。2014年開始,貴州鼓勵獎政府部分的數據遷移到雲端,即「雲上貴州」,除了特殊需求,不再自建機房,這個在全國范圍內都是超前的。
貴州通過政策上的引導,明確了兩大基礎工程: 一個是數據中心,一個是呼叫中心 。數據中心方面,三大運營商、華為、阿里巴巴、騰訊、蘋果等紛紛將南方的數據中心建立在貴州;呼叫方面,華為、螞蟻金服等都將客服中心放在了貴州,貴陽的呼叫中心坐席達到了30多萬席。
總之,貴州發展大數據產業占據了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貴州獨特的自然環境和精準有利的政策支持是貴州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兩大法寶。
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消息,微軟2018年6月搞了一個名為 Natick的實驗性項目。這個項目非常有意思,微軟在蘇格蘭奧克尼群島海岸線附近的水域中,部署了一個水下數據中心,在一艘長 40 英寸的船內部署了12個機架和864 台伺服器。
另外一個很有意思的消息是,VerneGlobal公司和Advania公司在冰島建立了自己的數據中心,冰島正在成為越來越多的數據中心首選,冰島正在打造零碳的綠色數據中心產業
不知道有沒有人路過華為的數據中心,在華為的一些數據中心,冬天路過的時候,數據中心上雲蒸霞蔚,蔚為壯觀。所以,對於數據中心而言,選址首先要考慮的就是散熱。數據中心所處的位置,如果氣候常年涼爽,對於數據中心而言,可以顯著降低整體能耗,節約大量散熱所需的能源費用。
如果有朋友去過運營商的機房也可以看到,運營商的機房一般都是沒有窗戶的,這是為了避免夏天太陽直射產生的熱量,所以散熱是數據中心的基本需求。微軟之所以做實驗把數據中心建在水下,也是看重了水下良好的散熱條件
數據中心的能耗需求也是剛需,因為數據中心的伺服器需要24小時不間斷運轉。冰島為何成為全球數據中心建設的熱門地點,是因為冰島的天氣涼爽,而且冰島的地熱非常豐富,冰島的地熱發電滿足了全冰島的用電需求並且還有所富餘。所以能耗一向是數據中心的剛性需求。以前傳說四川大渡河畔是比特幣的礦機的挖礦聖地,也是看重了四川富餘的水電資源
我們再看看貴州,當地常年氣溫涼爽,在夏天幾乎不用空調,可利用自然條件冷卻伺服器;而且貴州水電裝機量排在全國第四,有充足且便宜的電力資源提供,這些都為貴州作為數據中心建設的最佳地點提供了絕佳的支持
華為在貴州的數據中心,甚至挖空了一座小山,在山腹里建設數據中心,將會更加涼爽,很有可能採用自然散熱方式,就可以滿足數據中心伺服器的散熱訴求。所以貴州建設數據中心,是得天獨厚的
大家好!
為什麼長期以來沒有什麼發展機遇的貴州,能夠成為中國大數據中心。
世界各大巨頭公司紛紛把自己的數據中心建立在貴州這塊自古以來就荒涼落後的西部山區中。
作為在貴州呆了很長時間的人,我認為有以下幾個核心點符合建造大數據中心:
大數據中心裡的設備都是極其昂貴的設備,那可是公司的真金白銀。更何況比設備更貴重的核心數據、科研成果,更是無價之寶。作為一個公司戰略級資產,最核心的考慮點應該是天災原因。天災面前人人平等,天災面前,一切白費。而貴州省在下面幾個可以說在世界上都是得天獨厚的:
1.地震:地震應該是對數據中心,危害最大的自然災害。但,有史料記載以來,貴州好像沒有發生過地震活動。不像現在四川和雲南地震頻發。
2.水災:貴州林密,溝深,只要選址得當,完全不用擔心像長沙那樣被水漫金山。
1.貴州地處中國內陸,東挨湖南,北接重慶四川,西連雲南,南抵廣西。屬於中國的內陸地區。
2.貴州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被群山環抱,交通閉塞,很少有戰亂,非常穩定、孤僻、獨立的地方。如,席捲世界的第二次世界大戰,貴州就幾乎沒有受到炮彈的打擊。解放戰爭更是一個地區,一個團就解放了。
「天無三日晴,地無三分平」,一直是貴州寫照,地處亞熱帶,但有處於雲貴高原中心地帶,而且高原也不太高,平均海拔1000多米。氣溫常年維持在10℃~30℃之間。對高耗電的大數據中心來說,無形中降低了大量的電費成本。
大自然的空調房,溶洞
貴州是一個資源缺乏的省,煤炭,鋼鐵,石油等都幾乎沒有,但唯獨水資源豐富。烏江,清水江,赤水河,盤江等等。有高原帶來的巨大落差,非常便於水電站的建立。在70十年代,很多農村都是通過自建水電站,發電自給自足。
這是貴州擺脫落後的機會,騰飛的起點。由衷為故鄉高興。
2015年,首個國家級數據中心——災備中心落戶貴州。之後,富士康、阿里巴巴、騰訊等大型互聯網企業都在貴州省建設了數據儲存中心。中國電信雲計算貴州信息園、中國移動(貴州)大數據中心、中國聯通貴安雲數據中心,都在貴州建成並運營。
直到去年蘋果公司還宣布,將投資10億美元在貴州建立一座用於儲存蘋果用戶上傳信息的數據中心。那麼,問題來了,這些大佬們究竟是看上了貴州的什麼?這當中究竟有什麼奧秘呢?
首先要建立數據中心的話,就要有相當多的計算機設備,如果要全部運行電費將成為一個龐大的開支。這些公司雖說不差錢,但是也要省錢呀!貴州被稱為南方電網的「電池」,這里的電費相當便宜。
數據中心高耗能的特點不僅僅對電力要求高,對散熱能力也有要求。電力成本中還有一半的支出是空調費,要藉助空調給電子設備散熱。而貴州的地理優勢就出來了,貴州常年氣溫保持在14℃到16℃,數據設備運行最為合適的溫度,這又給省了一筆空調費了。
因此不僅僅是網路安全很重要,數據中心所處的地理方面也要很安全才可以。像四川盆地這種地震頻發的地區,或者是沿海一些台風頻發的城市,就非常不適合建立數據中心。貴州地區一般不怎麼發生自然災害,所以國家和各大企業都將目光投向了這片「福地」。
第一,省錢。
數據中心常年都有機器在運轉,為了保證這些機器正常運轉,需要及時給機器散熱,不然很有可能被燒壞。而貴州天氣適宜,常年氣溫在20℃以下,給機器散熱並不需要用很多電,甚至不需要空調,用自然風就能讓機器的溫度降下來,可替公司節省一大筆電費。
機器的防塵處理也非常重要,貴重環境很好,污染程度並不重,公司還可節省一大筆防塵費用。所以在貴州建造能夠為公司生下一大筆開銷,雖然說這些公司每年賺的錢都有很多,但也不能用在明明可以節約的地方。
㈤ 大數據的產生與發展現狀研究
摘 要:大數據的產生給未來信息技術帶來新的機遇與挑戰。大數據對數據處理的有效性、實時性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根據大數據的特點對當前數據處理技術實施變革,從而形成更有益於大數據採集、存儲、處理、管理、分析、共享的新興技術。本文從大數據的產生與發展、特徵、主要應用以及大數據所帶來的挑戰等方面進行闡述與分析。
關鍵詞 :大數據 物聯網 信息處理 海量計算
一、大數據的產生與發展現狀
隨著物聯網、雲計算等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大數據技術(Big Data)也越發進入人們的視線。大數據是用傳統方法或工具很難處理或分析的數據信息。目前,人們對大數據的理解還不夠全面和深入,關於大數據的含義也沒有一個統一的定義。亞馬遜大數據科學家John Rauser認為:大數據是超過任何一台計算機處理能力的龐大數據量。Informatica 的中國區首席顧問但彬指出:大數據是海量數據與復雜類型的數據的結合。而維基網路則把大數據定義成諸多大而復雜的、難以用當前資料庫處理的數據集合。
大數據研究受到國內外學術界和工業界的廣泛關注,已成為當今信息時代全世界討論的熱點。2008年,Nature雜志就推出大數據專刊,計算社區聯盟也在同一年發表了報告《Big data computing; Creating revolutionary breakthroughs in commerce, science and society》,報告闡述了解決大數據問題所需的關鍵技術以及所面臨的挑戰。美國奧x政府於2012年3月在白宮網站發布了《大數據研究和發展倡議》,提出了通過收集、處理海量、復雜的數據信息,從而提升能力,加快科學和工程領域的創新步伐,轉變學習教育模式,強化美國本土的安全」。2011年1月,微軟公司同惠普公司合作開發了一系列能夠提升生產力,同時提高決策速度的設備。此外,歐盟委員會也提出駕駁大數據浪潮的戰略思路,日本發布的《面向 2020 的 ICT綜合戰略》也提出需要構造大量豐富的數據基礎。
近年來,我國也積極開展對大數據的研究。2011年10月,工信部確認京滬深杭等 5 城市為「雲計算中心」試點城市。2012年6月,中國計算機學會青年計算機科技論壇也舉辦了「大數據時代,智謀未來」學術報告研討會。大數據及其科學研究方法涉及應用領域很廣,並將與國計民生密切相關的科學決策、金融工程以及知識經濟領域緊緊接合。
二、大數據的特點
目前,企業界和學術界都一致認為,大數據具有4個「V」特徵,即:容量(Volume)、種類(Variety)、速度(Velocity)和至關重要的`價值(Value)。
(1) 容量(Volume)巨大。海量的數據集從TB 級別提升到PB 級別。
(2) 種類(Variety)繁多。大數據數據源有多種,數據格式和種類不同於以前所規定的結構化數據范疇。
(3)價值(Value)密度低。如視頻的例子,在不間斷連續監控的過程中,可能有意義的數據僅有一兩秒。
(4)速度(Velocity)快。包含大量實時、在線數據處理分析的需求1秒鍾定律。
三、大數據應用的領域
大數據產業的發展將推動全球經濟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這將對提升企業整體競爭力和政府監管能力具有意義深遠的影響。
商業作為大數據的重要應用領域。沃爾瑪公司通過對消費者購物行為等一系列非結構化數據的分析,了解不同顧客的購物習慣,公司從所銷售的數據進行分析,從而選出適合在一起搭配出售的商品;淘寶也針對買家開設了大數據平台,為客戶量身打造了一整套完善的網購體驗產品。
大數據在金融業也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美國Equifax公司利用大數據技術,通過對其的資料庫中與財務有關的記錄海量信息進行索引處理和交叉分享,從而得到客戶的個人信用等級,以推斷出客戶的支付需求與能力。
隨著大數據在醫療與生命科學研究過程中的廣泛應用和不斷擴展。2010年,中國公布的《十二五規劃》指出:要重點建設國家級、省級和地市級三級醫療衛生信息平台,建設電子病歷和電子檔案兩個最為基礎的資料庫。各級醫院也將在醫療信息倉庫、數據中心等領域加大投入,醫療數據信息的存儲將愈加被關注,醫療信息中心的關注焦點也將由傳統的計算領域轉為存儲領域。
除此之外,大數據在製造業領域也有著廣闊的應用。製造業企業積累了廣泛的數據信息,在開展對業務數據進行技術管理的同時,企業需要通過大數據處理技術來幫助決策者從資料庫儲存的海量信息中找到有價值的信息,並且對其進行分析處理,從而增強決策的正確性、規避風險。
四、大數據所面臨的挑戰
大數據技術使人們能夠更好地利用之前不能使用的各個數據類型,找出被忽略的信息,促進企業組織更加高效、智能。但隨著對大數據研究的不斷深入,人們也更加意識到當大數據技術向人們敞開「方便之門」的同時,也帶來了眾多的挑戰:
(1)大數據需要更為專業化的管理技術人才。
(2) 大數據的合理利用需要解決容量大、類別多和時效性高的數據處理問題。
(3)大數據的利用對信息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4)大數據的集成與管理問題。
這些挑戰已成為關繫到未來大數據發展的重要因素,同時也成為未來引領大數據發展的推動力。
五、結束語
大數據已經逐步滲透到人們工作生活的諸多領域中,對於大數據的研究也在不斷的深化。本文針對大數據的產生與發展、特徵、主要應用以及大數據所帶來的挑戰等方面進行闡述與分析。大數據的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還有更為廣闊的空間需要人們不斷開拓,如何合理地利用大數據、更加高效地處理大數據來為人們服務仍需要廣大研究者不斷地研究和探索。
參考文獻:
[1]劉智慧,張泉靈.大數據技術研究綜述[J].浙江大學學報,2014,46(6):957- 972.
[2]嚴霄鳳,張德馨.大數據研究[J].計算機技術與發展,2013,23(4):168-172.
[3]劉俊.基於大數據流的Multi-Agent系統模型研究[J].計算機技術與發展, 2007,17(5):166-169.
㈥ 為什麼蘋果華為騰訊,都要把「數據中心」建在貴州,有什麼好處
首先交通便利,設施完善,利於電子化發展,其次能源充足,足以供應公司需求,所以建在貴州是明智之舉。。
㈦ 「東數西算」的智慧大腦!26座城市搶建智算中心
智東西(公眾號:dxcom)
作者 | 楊暢
編輯 | 李水青
智東西2月25日消息,近日,「東數西算」國家項目正式啟動,為數據中心產業帶來了重要利好信號。(《 歷史 時刻!「東數西算」國家工程全面啟動》)
作為數據中心中領域的一顆「明珠」,智算中心也引起行業關注。
一般認為,智算中心全稱是人工智慧計算中心,主要是為人工智慧(AI)應用提供所需算力服務、數據服務和演算法服務,由AI晶元和算力機組等設備組成,與雲計算中心、超算中心有一定區別。企業和研究機構可以依託智算中心提供的強大算力,驅動AI模型進行數據深度加工,實現AI應用創新。
「東數西算」國家項目強調在京津冀、長三角、成渝等八大樞紐間建設算力網路,支持全國各地日益增長的算力需求。而沿著這張算力網路「地圖」,我們發現智算中心已經「遍地開花」。
細數過來,從2021年到2022年開年,全國有不下20座城市建成或正在建智算中心,智算中心數量達到27個,而其中位於八大樞紐的就有12個,接近50%。
「東數西算」工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范圍內的智算中心
那麼具體有哪些城市在建設或者規劃建設智算中心?「東數西算」工程會對智算中心帶來什麼樣的影響?各地智算中心項目建設進度如何?可能會對當地AI產業有何影響?
智東西通過調查2021年以來各地規劃、建設和建成的智算中心,並與業內人士交流,來與大家一起探討這些問題。
據智東西統計,從2021年1月1日到2022年2月15日,全國共有至少26個城市在推動或剛剛完成當地智算中心的建設,這些城市中既有省會城市,例如南京、西安,也有非省會城市,像許昌、青島。
其中,不少城市已經在本地建設了像大數據中心、雲計算中心、國家超算中心等信息基礎設施。不過這些中心並不能替代智算中心,它們之間的功能存在差異——像雲計算中心,主要是提供雲服務,超算中心主要為科學研究提供超算服務,智算中心則主要是為企業和科研院所提供普惠AI算力服務。
此外,中信所《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發展白皮書(2021)》中指出,智算中心借鑒了超級計算(高性能計算)中心和雲計算數據中心大規模並行計算和數據處理的技術架構,但它是以AI專用晶元為計算算力底座的。上述三類中心的軟體和業務架構不一樣,不過雲數據中心和超算中心也可以通過延展建設,來對外提供智能算力。
據我們統計,2021年,全國建成並投入運營或試運營的智算中心有8個,分別是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合肥先進計算中心、南京智能計算中心、中國電信京津冀大數據智能算力中心、浙江(長三角)新一代全功能智能超算中心、西安未來人工智慧計算中心、中原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哈爾濱人工智慧先進計算中心,投運時間分別是5月、6月、7月、8月、9月、9月、10月和12月。這些智算中心中大部分都有二期建設規劃。
截至目前,2021年和2022年各地投入運營的智算中心情況
一些智算中心並沒有直接用「智算中心」或「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命名,而是採用「先進計算中心」或「智能超算中心」的命名方式,但它們也提供智能算力,所以也可以算作智算中心,例如合肥先進計算中心和浙江(長三角)新一代全功能智能超算中心。
不同智算中心的測算算力時採用的算力測試基準有所差別,使用算力單位略有不同,但是無論是「1 P OpS」、「1 PFLOPS FP16」、「1 Petaflops」還是「1 P」,都相當於每秒可進行一千萬億次運算。
2022年開年以來,國內已經有一個新投運的智算中心,是位於上海的商湯 科技 人工智慧計算中心。
很多城市是正在建設智算中心,從2021年1月1日到2022年2月15日,全國共有至少18個城市簽約、開工、招標、計劃建設智算中心項目,其中已經宣布開工建設的至少有6個城市,分別是合肥、慶陽、大連、沈陽、深圳、長沙。
截至目前,2021年和2022年各地規劃或已經開始建設的智算中心情況
對比2021年之前的各地智算中心建設情況來看,2020年之前的智算中心項目更少一些。不過,部分2021年開工建成的智算中心其實在2020年就已經立項招標和預研規劃,比如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項目。
智算中心並不是2021年才有的新類型數據中心,我國較早建成的智算中心還有深圳鵬城雲腦、曠視蕪湖AI超算中心等。2018年,鵬城雲腦I初步建成並上線運行,算力達到100 PFLOPS(1 PFLOPS相當於每秒運算能力為一千萬億次)。
從全國智算中心的地理位置分布來看,目前,東部、中部和西部都有省市在部署智算中心。作為數據中心的一種,各地的智算中心建設規劃難免會受到「東數西算」政策的影響。
特別是國家發改委等部門在《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等文件中指出:「原則上,對於在國家樞紐節點之外新建的數據中心,地方政府不得給予土地、財稅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智算中心作為各地政府主導的項目,極有可能受到影響,但是並不一定會大批向西部地區遷移。因為智算中心主要面向AI相關產業,這些業務對於網路通信的要求也比較高,在這方面,東部地區略有優勢。
中科曙光高級副總裁任京暘告訴智東西,「東數西算」工程會促進智算中心的發展,預計在全國一體化算力網路國家樞紐節點建設中,規劃的數據中心項目會配置一定規模的智能算力,有些項目還可能是直接以智算中心的形態出現。
另外,從這些智算中心公布的算力規模情況來看, 100P算力是很多智算中心的起步目標 。
一般認為,100P大約相當於5萬台高性能電腦的算力。拿科研場景為例,天文學家在20萬顆天體的星空圖中要定位某種特徵星體,如果算力不夠,耗時可能要超100天,如果擁有100P算力,定位星體所需時間僅為100秒。
任京暘說,一般智算中心提到的100P是指FP16或INT16,即半精度算力,就現階段而言,以100P起步,能實現比較大的規模效益。
從需求角度看,智算中心作為城市級公共算力平台,要滿足區域內政府、企業、高校等各類用戶的算力需求,起步規模不宜過小,否則無法支撐類似大模型訓練等大算力需求,也不足以發揮集約共享的規模效益。
任京暘補充道,從投資角度看,智算中心發展尚處於初期階段,建設、運營、應用與生態建設等投入較大,需要結合地方財政承受能力做出合理評估,根據實際需求進行適度的超前部署。
大部分智算中心都是分期建設的,建成一期,就可以投入運營一期,後期再根據運行情況和產業發展需求進行二期、三期建設。
例如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該智算中心在2021年5月完成了一期項目建設工作,並開始為企業提供AI算力,但很快飽和了。於是,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又進行了二期項目擴容工作,將算力規模從100P擴容到200P。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現在二期算力也接近飽和,隨著准備進行進一步的算力擴容工作。
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
根據各智算中心的數據,至少數百家企業已經簽約智算中心,例如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已經為多家高校和科研院所、100多家企業提供算力,南京智能計算中心已經吸引超40家產學研機構入駐。
一個智算中心可以同時支撐的產業場景很多,例如自動駕駛、智慧醫療、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礦山、智能製造等等,主要看當地的需求,一般都是為了支撐當地的優勢產業更好發展。比如,青島靠近海域,其人工智慧計算中心招標文件就有提到青島人工智慧計算中心要支撐青島優勢產業集群,比如智能家居、智能製造等產業智能化持續領先,並著重強調支撐當地智慧海洋經濟的發展。
上述智算中心都並不局限於支撐單一產業。不過,也有一些城市選擇建設針對性更強的智算中心,像山西晉城建設了專門面向煤炭行業的智算中心(智能礦山創新實驗室創新成果&計算中心)。該智算中心由華為、晉能控股等企業參與建設,主要是為推動山西煤礦智能化建設。
智能礦山創新實驗室創新成果&計算中心
在智算中心建設過程中,市政和建築設計企業背後的AI和ICT企業是重要角色,例如曙光、華為、浪潮、騰訊、商湯 科技 等企業。
在 探索 智算中心過程中,作為計算領域的頭部玩家曙光提出了「5A級」智算中心建設方案,從開放、融合、綠色、普惠、服務五個方面,進行智算中心相關的實踐和 探索 。目前,曙光5A級智算中心已在廣東珠海、安徽合肥、浙江桐鄉等地陸續落成,其江蘇崑山等地的智算中心也進入建設階段。
合肥先進計算中心
曙光智算中心會採用兼容多種晶元、演算法、模型等的多元協作方式以實現多元算力提供。例如曙光參建的合肥先進計算中心不僅能提供智能算力,還能提供高性能計算所需算力。在降低智算中心、數據中心能耗方面,曙光研發有浸沒式相變液冷技術,可使智算中心的PUE值降至1.04到1.05。
華為應該是比較早嘗試智算中心的企業,而且也是參與各地智算中心建設最多的企業之一。華為升騰計算業務總裁許映童曾在2021世界人工智慧大會期間透露,華為希望在2021年內啟動超20個智算中心建設。
包括「鵬城雲腦II」、「武漢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在內的幾個華為承建的智算中心項目幾乎都是使用華為的Atlas 900 AI集群架構,來實現AI算力供給的。Atlas 900 AI集群架構是由數千顆升騰910 AI處理器構成,其總算力達到256P 1024 PFLOPS FP16。
鵬城雲腦
浪潮在智算中心方面也有多年的研究,無論是智算中心運行過程中算力生產、算力聚合、算力調度還是算力釋放環節,浪潮都分別有相應的技術和軟硬體支撐。南京智能計算中心就是採用了浪潮AI伺服器算力機組和寒武紀思元270和思元290智能晶元及加速卡。
南京智能計算中心
作為數據中心行業的重要玩家,騰訊將其在數據中心方面的 探索 應用在了智算中心建設中,像騰訊智慧產業長三角(合肥)智算中心建設中就用到了騰訊第四代T-Block等高端模塊化技術,支持項目快速交付。騰訊第四代T-Block等高端模塊化技術就是將IT、空調等數據中心的各個功能模塊化,以實現按需靈活配置。
商湯 科技 是從2018年開始進行人工智慧計算中心預研工作的,2020年7月開始商湯 科技 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建設工作。2022年1月24日,商湯 科技 人工智慧計算中心啟動運營。商湯 科技 人工智慧計算中心的峰值算力高達3740 Petaflops,這背後包含了商湯 科技 的多種技術突破,包括高性能計算、分布式調度、硬體/軟體協同設計等。
商湯 科技 人工智慧計算中心
我們通過調查2021年以來建設和建成的智算中心,發現越來越多的城市已經開始了智算中心建設。這體現了各地對於AI產業的重視。從一些現有的智算中心建設工期來看,一般一期建設大概時間在半年到一年不等,今年可能會有更多在建的智算中心建成並投運。另外,「東數西算」工程也會對新的智算中心的規劃、建設產生多重影響。
目前參與智算中心建設的企業相對有限,隨著各地對智算中心建設需求的增加以及一些新玩家加入,智算中心領域玩家可能會面臨更激烈的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