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在關系型資料庫中 數據表中的一「列」(請注意)被稱為記錄 為什麼不是欄位
在關系型資料庫中 數據表中的一「行」被稱為記錄,一「列」被稱為欄位。
關系型資料庫採用了關系模型來組織數據,其以行和列的形式存儲數據,以便於用戶理解。關系型資料庫一系列的數據對象(實體集)用關系(表)來定義。ER中實體集的屬性 ->表中的列(欄位、屬性);ER中實體集中的每個實體實例 -> 表中的行(元組、記錄)。
(1)資料庫如何定義表中列擴展閱讀:
資料庫管理系統需要結構(例如表)在存儲數據之前被定義出來。有了表,每一列(欄位)都存儲一個不同類型(數據類型)的信息。資料庫中的每個記錄,都有自己唯一的key,作為屬於某一表的一行,行中的每一個信息都對應了表中的一列——所有的關系一起,構成了關系模型。
用戶通過查詢來檢索資料庫中的數據,而查詢是一個用於限定資料庫中某些區域的執行代碼。關系模型可以簡單理解為二維表格模型,而一個關系型資料庫就是由二維表及其之間的關系組成的一個數據組織。
② 在資料庫中如何定義表中列的內容
內容?SQL Server中可以右鍵編輯前200行直接寫。要是要定義數據類型,就是右鍵Design。
③ 什麼是資料庫列存儲,原理是怎樣的
資料庫列存儲不同於傳統的關系型資料庫,其數據在表中是按行存儲的,回列方式所帶來的重要好處答之一就是,由於查詢中的選擇規則是通過列來定義的,因 此整個資料庫是自動索引化的。
按列存儲每個欄位的數據聚集存儲,在查詢只需要少數幾個欄位的時候,能大大減少讀取的數據量,一個欄位的數據聚集存儲,那就 更容易為這種聚集存儲設計更好的壓縮/解壓演算法。這張圖講述了傳統的行存儲和列存儲的區別:
④ 想在mysql資料庫中的表中插入一列,怎麼做
傳統情況
我們先回顧一下,在沒有 "立刻加列" 功能時,加列操作是怎麼完成的。我們也藉此來熟悉一下本期的圖例:
擴展思考題:是否能設計其他的數據格式,取代instant標志位和"列數"欄位,使得 加列/刪列 操作都能 "立刻完成" ?(提示:考慮 加列- 刪列- 再加列 的情況)
使用限制
在了解原理之後,我們來看看"立刻加列"的使用限制,就很容易能理解其中的前兩項:
"立刻加列"的加列位置只能在表的最後,而不能加在其他列之間
在元數據中,只記錄了 數據行 應有多少列,而沒有記錄 這些列 應出現的位置。所以無法實現指定列的位置
"立刻加列"不能添加主鍵列
加列 不能涉及聚簇索引的變更,否則就變成了 "重建" 操作,不是 "立刻" 完成了
"立刻加列"不支持壓縮的表格式
按照 WL 的說法:"COMPRESSED is no need to supported"(沒必要支持不怎麼用的格式)
總結回顧
我們總結一下上面的討論:
"立刻加列" 之所以高效的原因是:
在執行 "立刻加列" 時,不變更數據行的結構
讀取 "舊" 數據時,"偽造"新增的列,使結果正確
寫入 "新" 數據時,使用了新的數據格式(增加了instant 標志位和 "列數" 欄位),以區分新舊數據
讀取 "新" 數據時,可以如實讀取數據
"立刻加列"的 "偽造" 手法,不能一直維持下去。當發生與 "立刻加列" 操作不兼容的 DDL時,表數據就會發生重建
回到之前遺留的兩個問題:
"立刻加列" 是如何工作的 ?
我們已經解答了這個問題
所謂 "立刻加列" 是否完全不影響業務,是否是真正的 "立刻" 完成 ?
可以看到:就算是 "立刻加列",也需要變更 數據字典,那麼 該上的鎖還是逃不掉的。也就是說 這里的 "立刻" 指的是 "不變更數據行的結構",而並非指 "零成本地完成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