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數據被分割成幀進行傳輸是在OSI協議的什麼層實現的
第二層消息稱為幀。第一層較比特,第三層較數據包,第四層報文。
所以是OSI第二層。
⑵ 為什麼5G需要網路切片 以及如何實現
因為5G的網路,特別是無線除了射頻部分和所有核心網路都要採用sdn,nfv並雲化來實現資源的更合理的共享和管理,所以就可以把資源池進行切片,實現slicing
⑶ 如何理解網路切片
網路切片是一種新型網路架構,在同一個共享的網路基礎設施上提供多個邏輯網路,每個邏輯網路服務於特定的業務類型或者行業用戶。每個網路切片都可以靈活定義自己的邏輯拓撲、SLA需求、可靠性和安全等級,以滿足不同業務、行業或用戶的差異化需求。運營商通過網路切片可以降低建設多張專網的成本,而且可根據業務需求提供高度靈活的按需調配的網路服務,從而提升運營商的網路價值和變現能力,並助力各行各業的數字化轉型。
網路切片的產生
隨著5G和雲時代多樣化新業務的涌現,不同的行業、業務或用戶對網路提出了各種各樣的服務質量要求。例如,對於移動通信、智能家居、環境監測、智能農業和智能抄表等業務,需要網路支持海量設備連接和大量小報文頻發;網路直播、視頻回傳和移動醫療等業務對傳輸速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車聯網、智能電網和工業控制等業務則要求毫秒級的時延和接近100%的可靠性。因此,5G網路應具有海量接入、確定性時延、極高可靠性等能力,需要構建靈活、動態的網路,以滿足用戶和垂直行業多樣化業務需求。
面對以上需求,網路切片技術應運而生,通過網路切片,運營商能夠在一個通用的物理網路之上構建多個專用的、虛擬化的、互相隔離的邏輯網路,來滿足不同客戶對網路能力的差異化要求。
5G端到端網路切片包括無線接入網路切片、移動核心網路切片和IP承載網路切片。其中無線接入網和移動核心網的網路切片架構和技術規范由3GPP進行定義,IP承載網路切片的架構和技術規范主要由IETF、BBF、IEEE、ITU-T等標准組織定義。以下章節將圍繞IP承載網路切片展開。
在5G端到端網路切片中,IP承載網路切片的主要功能是為無線接入網與核心網的網路切片中的網元和服務之間提供定製化的網路拓撲連接,以及為不同網路切片的業務提供差異化的服務質量SLA保證。此外,為了實現與無線接入網和核心網切片的端到端網路切片協同管理,以及將網路切片作為一項新業務提供給垂直行業租戶,承載網還需要對外提供開放的網路切片管理介面,用於網路切片的生命周期管理。
網路切片的架構
IP承載網路切片架構整體上可以劃分為三個層次,網路切片轉發層、網路切片控制層和網路切片管理層。
網路切片轉發層
網路切片轉發層需要具備靈活精細化的資源預留能力,支持將物理網路中的轉發
⑷ OSI參考模型各層的功能是什麼
OSI參考模型分為7層,分別是物理層,數據鏈路層,網路層,傳輸層,會話層,表示層和應用層。
各層的主要功能及其相應的數據單位如下:
1 物 理 層(Physical Layer)
我們知道,要傳遞信息就要利用一些物理媒體,如雙紐線、同軸電纜等,但具體的物理媒體並不在OSI的7層之內,有人把物理媒體當作第0層,物理層的任務就是為它的上一層提供一個物理連接,以及它們的機械、電氣、功能和過程特性。
如規定使用電纜和接頭 的類型,傳送信號的電壓等。在這一層,數據還沒有被組織,僅作為原始的位流或電氣電壓處理,單位是比特。
2 數 據 鏈 路 層(Data Link Layer)
數據鏈路層負責在兩個相鄰結點間的線路上,無差錯的傳送以幀為單位的數據。每一幀包括一定數量的數據和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和物理層相似,數據鏈路層要負責建立、維持和釋放數據鏈路的連接。在傳送數據時,如果接收點檢測到所傳數據中有差錯,就要通知發方重發這一幀。
3 網 絡 層(Network Layer)
在計算機網路中進行通信的兩個計算機之間可能會經過很多個數據鏈路,也可能還要經過很多通信子網。
網路層的任務就是選擇合適的網間路由和交換結點, 確保數據及時傳送。網路層將數據鏈路層提供的幀組成數據包,包中封裝有網路層包頭,其中含有邏輯地址信息- -源站點和目的站點地址的網路地址。
4 傳 輸 層(Transport Layer)
該層的任務時根據通信子網的特性最佳的利用網路資源,並以可靠和經濟的方式,為兩個端系統(也就是源站和目的站)的會話層之間,提供建立、維護和取消傳輸連接的功能,負責可靠地傳輸數據。在這一層,信息的傳送單位是報文。
5 會 話 層(Session Layer)
這一層也可以稱為會晤層或對話層,在會話層及以上的高層次中,數據傳送的單位不再另外命名,統稱為報文。會話層不參與具體的傳輸,它提供包括訪問驗證和會話管理在內的建立和維護應用之間通信的機制。如伺服器驗證用戶登錄便是由會話層完成的。
6 表 示 層(Presentation Layer)
這一層主要解決擁護信息的語法表示問題。它將欲交換的數據從適合於某一用戶的抽象語法,轉換為適合於OSI系統內部使用的傳送語法。即提供格式化的表示和轉換數據服務。數據的壓縮和解壓縮, 加密和解密等工作都由表示層負責。
7 應 用 層(Application Layer)
應用層確定進程之間通信的性質以滿足用戶需要以及提供網路與用戶應用軟體之間的介面服務。
(4)傳輸層為什麼要對數據進行切片擴展閱讀:
先將要寄的東西打包,這是應用層的數據。那麼現在到了傳輸層,主要是提供一種傳輸方式。類似我們在寄快遞的時候選擇空運或者陸運。空運比較貴嘛,但是快,陸運便宜但是慢。這邊只是一個比喻,實際肯定沒有這么簡單。
傳輸層主要會使用TCP和UDP兩種協議。那麼在選擇完了傳輸方式後,就需要填寫發件人(源地址)和收件人(目標地址)了。填寫完畢以後交給快遞公司,他們會把快遞由一個轉運中心發往另一個轉運中心,並不是直接從源發往目標。這里的轉運中心其實就到二層了。
在傳輸過程中,像乙太網中的MAC地址,是會不停變化的,就像一個快遞由上海發往武漢,會先到上海的某個集散中心,然後發往武漢,然後又在武漢的集散中心轉幾圈,最後發往離目標最近的快遞點,然後才開始配送,最終送到收件人手上。
ISO為了更好的使網路應用更為普及,就推出了OSI參考模型。其含義就是推薦所有公司使用這個規范來控制網路。這樣所有公司都有相同的規范,就能互聯了。提供各種網路服務功能的計算機網路系統是非常復雜的。根據分而治之的原則,ISO將整個通信功能劃分為七個層次,劃分原則是:
(1)網路中各節點都有相同的層次;
(2)不同節點的同等層具有相同的功能;
(3)同一節點內相鄰層之間通過介面通信;
(4)每一層使用下層提供的服務,並向其上層提供服務;
(5)不同節點的同等層按照協議實現對等層之間的通信。
(6)根據功能需要進行分層,每層應當實現定義明確的功能。
(7)向應用程序提供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