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數據對未來教育的影響包括哪些
作為社會子系統重要的組成部分,教育也深受大數據來臨的深刻影響。國外高校教學管理中,教育數據的挖掘也成為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美國的學校能夠通過對學生數據的分析,以85%的精確度預測學生的升學率。[4]中國教育在當前社會轉型影響下存在不少問題,通過正在形成的大數據技術,教育政策的制定、學習方案與評價方式的確立等,都將發生革命性變化。
1.滲透到教育的核心環節
教育和社會之間是哲學上的辯證關系,一方面,通過教育培養出能改變世界、創造世界的人才;另一方面,教育又深受當前社會氛圍、國家體制、經濟狀況、文化傳統等的影響。從當前來看,教育深受工業社會的影響。從18世紀中葉開始,整個世界開始受到工業革命的影響,市場的擴大和勞動時經驗與技術的要求,對勞動力的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實際的動手能力代替了過去注重個體層面的文化修養學習,能不能解決問題,成為衡量人才的標志。這種人才觀對教育的影響是巨大的,這從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杜威教育思想的流行可見一斑。
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將會革新這種延續了近三個世紀的教育理念。美國著名的未來學家,當今最具影響力的社會思想家之一的阿爾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在他的著作《未來的沖擊》中提出逗未來的教育地,他預測未來的教育要面對服務、面對創新,因此在家上學、教育空間設計、面向未來的學校界限的消失將成為趨勢。[5]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大數據時代人才的能力之一,將漸漸淡出教育的邏輯起點位置,發掘知識、尋找聯系、總結規律將成為大數據時代人才的重要要求。大數據時代教師將集中在挖掘學生與學習有關的表現,最適宜學生學習的方法,而不是依賴於定期的能力測試。教師分析學生知道什麼,什麼是最有效的學習路徑。通過對在線學習工具等的分析,可以評估學生在線學習行為的長度,以及學生們如何獲得電子資源,如何迅速地掌握概念。[6]
從我國實際情況來看,教育政策的制定與執行都是自上而下的,這種情況有利於政策的權威性與執行的效率,但是忽視教學與學生實際的弊端也客觀存在。大數據時代將可以通過對教育數據的分析,挖掘出教學、學習、評估等符合學生實際與教學實際的情況,這樣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制定、執行教育政策,從而為學生制定出更符合實際的教育策略。
2.重新構建教學評價方式
長期以來,教學評價活動主要是學校以及上級主管部門在聽課和學生考試成績的基礎上對任課教師進行評價,或者教師根據學生考試成績和作業成績以及課堂表現等對學生進行評價。[7]教學評價活動促進了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但是在細節方面還有待提高,比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哪些教學方式是最為擅長也最容易為學生接受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個體的學習習慣是什麼,什麼樣的學習方式最容易掌握知識看這些細節可能需要大量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來,短期的教學評價是難以實現的。
大數據技術通過對教師與學生長期行為進行分析,得出具有個性化的教學行為、習慣、方式。逗不得不承認,對於學生,我們知道的太少地。同樣,我們也可能對教師知道的太少。大數據的到來,可以通過技術層面來評價、分析並進而提升教學活動。首先,教學評價的方式不再是經驗式的,而是可以通過大量數據的逗歸納地,找出教學活動的規律。比如新一代的在線學習平台,就多出了行為和學習誘導的部分。通過記錄學習者滑鼠的點擊,可以研究學習者的活動軌跡,發現不同的人對不同知識點有何不同反應,用了多長時間,以及哪些知識點需要重復或強調。[8]對於學習活動來說,學習的效果體現在日常行為中,哪些知識沒有掌握,哪類問題最易犯錯等成為分析每個學生個體行為的直接結果。其次,可以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而不僅僅是知識掌握的單一維度。對學生的評價應該是多元的,特別是通過數據分析,可以發現學生思想、心態與行為的變化情況。比如,同一寢室,互相刪除了聯系方式,或者兩者之間沒有任何數據產生,同學之間的關系肯定出現了問題,通過數據分析,就應在學生心理與行為方面進行關照。如果通過文本分析、信息抓取分析出學生的近期情緒狀態,很多悲劇可能就能避免。即使是掌握知識的單一維度,其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有的是記憶好,有的則是邏輯思維能力強,通過大數據技術,可以分析出每個學生的特點,從而發現優點,規避缺點,矯正不良思想行為。第三,教學評價跳出了結果評價的圈子,實現過程性評價。傳統教學評價多是教的好不好,學的好不好,注重的是結果。而大數據時代可以通過技術手段,記錄教育的過程。現在一些學校實行了電子課本,如果能記錄下作業情況,課堂言行,師生互動,同學交往,並將這些數據匯集起來,不僅可以發現學生的特點,更不用為如何寫期末評價費力了。
3.革新教育者教學思維
傳統的教育大多是教育主管部門和教育者通過教學經驗的學習與自己的總結,認為某些因素對教學活動很重要,從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但是有些經驗是不具有科學性的,常識有時會影響人們的判斷。比如蘋果公司就發現,筆記本電腦銷售額的提升,常識認為的比如提高庫存管理能力、提供員工更多的專業培訓、做更為時尚的廣告、促銷等等,只能提升2%~9%的銷售額,而把電腦屏幕和桌子呈70度角左右放置,卻能高出其他電腦銷售額的15%。70度角放置的電腦,因為反光會讓人不舒服,從而誘使客戶去搬動屏幕,一旦潛在客戶與貨物發生了肢體接觸,他購買這個商品的可能性就上升了15%。[9]
大數據時代教師的教學思維需要從群體教育的方式轉向個體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傳統教育也提倡因材施教,但是由於學生數量、教師精力、教育任務等制約,因材施教總是有些缺憾。大數據技術將給教師提供最為真實、最為個性化的學生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因材施教。比如,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哪些(或哪個)同學注意基礎部分,哪些同學注意實踐內容,哪些同學完成某一練習,哪些同學可以閱讀推薦書目等等。這和網路購物相似,通過你過去的購買痕跡,網站就會分析出你的購物興趣,從而有針對性地給你推送廣告信息。
不僅如此,當學生在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時,也能通過數據分析強化學習。比如通過電子設備做作業時,某一類型的題目有幾次全對,就可以把類似的題目跳過;如果某個類型的題目犯錯,系統則可進行多次強化,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也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4.影響學校教育模式
學校教育是當前教育的絕對模式,適齡兒童、青少年都需要進入學校,通過教師的講授進行學習。但是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這一教學模式可能會得以改變。2004年,澳大利亞人馬丁開發了一個開源課程平台moodle,解決了來回奔波上課的問題。教師通過這個平台與學生互動,學習、考試、資料分發與上傳等,都通過網站完成。2010年,這個平台數量已經達到了100萬門戶。2006年,孟加拉裔金融白領薩爾曼·可汗將自己的10分鍾教學視頻傳到網上,幾年後,這個網站注冊用戶達到了1000萬。[10]
教育平台的開發,使網路課程得以飛速發展,2012年美國在線課程投資達到10億美元以上。網路課程的發展給傳統教學帶來了巨大沖擊,一方面,教育的方式將不再僅僅局限於學校教育;另一方面,教師的課堂教學出現新的替代模式。這種教育模式的革新,在大數據時代更有了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傳統教學模式有教師的督促、隨時溝通、情感交流,是按照教學大綱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模式有計劃、有步驟,體現秩序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框定了學生的思維框架,學生的創新能力沒有得到最大發揮。美國不少商業巨鱷都有輟學經歷,甚至有的創業基金要求學生輟學才能發放。這當然不值提倡,但是,從一個側面也反應出非學校教育,也同樣具有創造能力的事實。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可以通過學生學習興趣、在某一在線課程停留的時間、點擊率、情緒反應等,推送更具有個性化的學習內容。這在知識爆炸的時代,顯得尤為重要。此外,隨著媒介社會化時代的來臨,學生學習生活網路化已成事實,學生可以通過在線學習目前正在開設的課程,這對正在授課的教師是一種挑戰。美國有個Udemy網站,老師根據自己上傳視頻的點擊率獲得報酬,2012年5月份,該網站上有的老師收入已經超過20萬美元。隨著技術的發展,以後教育網站將在大數據的支撐下,根據知識傳播的形式、受眾的興趣不斷優化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更高質量的學習內容。
⑵ 大數據如何影響課堂教學
「大數據」(BIG DATA)這個詞,是2008年在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庫克耶編寫的《大數據時代》這本書中首次提出的。「大數據」指不用隨機分析法(抽樣調查)這樣的捷徑,而是對所有的數據(近似於全樣本)進行分析處理的一種方法。
1.什麼是我們身邊的大數據?
「大數據」已經滲透到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比如我們打開手機淘寶,呈現在我們面前的界面是不一樣的。它推送給我們的商品是不同的,而且這些商品往往真的能夠抓住我們的需求和心理,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這就是大數據分析出的結論。
淘寶這個平台,對每一個瀏覽過商品的人,購買過商品的人,都進行了全數據分析,可以輕松獲取我們的很多信息。
例如我們的性別、年齡、家庭成員、喜好、是否結婚、是否有孩子、孩子的性別,甚至可以細致到你是愛穿休閑類的服飾,還是喜歡小清新類的服飾,或者是職業裝類的服飾等等。通過你的每一次操作,收集到了這些數據之後,它經過分析和處理,進一步推測出了你可能會訂購的商品,從而推送給你,讓你花更少的時間檢索而要花更多的錢進行消費。
例如你購買了一些孕婦類產品,可能在不久之後,它就會推送相關聯的一些嬰兒用品給你。
而我們消費後的評價與反饋,又使得他們不斷改進自己,例如不同賣家的鑽石星級,或者清退一些不合格的賣家等等這些行為,就是淘寶對自身的調整。
這種互利互惠的雙迴路的運轉模式,可以看作是賣家與買家間的一種良性的互動方式,而這種互動方式在傳統的賣場裡面是不可想像,也難以實現的。
2.什麼是課堂教學互動方式?
課堂教學互動方式,則是指在課堂上,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一種信息交流方式。
在傳統的課堂中,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方式比較單一,上課就是教師在講,學生在聽,一種單方向的傳導過程。
有人說,教師就是知識的搬運工,課堂上很少有師生之間的交流。
還有一種觀念是,教師對學生提問,學生回答,就是師生互動。
顯然,這種認識是膚淺的,這將使師生互動流於形式。師生互動的根本目的是要引導和培養學生的高階思維。
因此,真正的師生互動應該定義為思維的碰撞、智慧火花的生發之源。
近些年來一直被提及的可汗學院的教學與學習方式,之所以受到關注的原因,恰恰就是它基於大數據分析,解決了課堂教學互動這個難題。
大數據之所以能實現課堂教學互動,是因為它具有三個主要特徵:反饋、個性化和概率預測。
我們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一種單迴路的學習,即教師給予,學生接受。我們對學生進行考核,然後對他們進行評價。
我們不會或者沒有條件來通過學生的成績來反思自己的教學內容或者方式是否是恰當的。
我們不能從學生身上獲得真正有用的反饋信息來改變自己的教學內容和行為。
所以說,傳統的課堂教學是一種單迴路的方式,根本沒有實現師生間的良性互動。
此外我們的教學內容在編排上,考慮的是處於平均水平的學生,而這種水平的學生其實在現實中可能根本是不存在的。
換句話說,我們的教學沒有照顧到「好」學生,也忽略掉了那些「差」學生,甚至連我們認為的中等水平的學生,也是不存在的,因為他們是平均後虛構出來的群體。
所以,我們的教學根本沒有針對學生做出個性化的設計,這是教育普及大眾化不得不做出的取捨。
傳統的教學是沒有反饋或反饋較少(沒有時間或實在照顧不到,分身乏術),沒有個性化,從而更談不上有概率預測的一種教學。
而大數據下的新的課堂教學互動方式,卻可以改變這種狀況。
1.參考案例
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庫克耶編寫的《與大數據同行——學習和教育的未來》一書,舉了可汗學院的例子。
2004年,可汗是一個剛從哈佛商學院畢業一年的基金分析師,給自己的表妹輔導數學。
由於他們生活在不同的城市,因此,他在互聯網上為她進行輔導,從此永遠地改變了教育的世界。
他編寫了若干程序來協助教學,這些程序能生成數學習題,並顯示孩子們提交的答案是否正確。
同時,也收集數據,程序可以追蹤每個學生的答對和答錯的習題數量,以及他們每天用於作業的時間等等。
後來在此基礎上創建的可汗學院,之所以可以聞名於世,就是因為它收集有關學生行為的數據,從中獲取有用的信息來改變教學內容的設計,為每個學生定製個性化的學習方案。
可以說數據就是可汗學院運作的核心所在,大數據的支撐,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使得相隔千里的師生之間形成了有效的課堂教學互動。
它改變了我們對面對面才能達成互動的傳統認識。
此外,還有一個關於斯坦福大學吳恩達與他的機器學習課程的例子。
吳教授將課程放到了網上,他追蹤學生與視頻互動的行為。
在什麼地方按了暫停鍵,什麼地位按了重復鍵,在什麼地方放棄了繼續聽課,他的目的不是督促學生學習,而是反思學生卡在了什麼問題上,哪些教學內容難以理解,從而對課程進行調整。
例如,他發現學生本來都是正常的按順序進行網上學習,但是很多學生在學習第7課時,都會去回看第3課的一個關於數學知識的復習課。
於是他發現,原來是因為第7課解決某個問題時,需要用到第3課復習到的一個數學公式,而很多學生並沒有記住,因此他就對第7課時的教學視頻做了改變,會自動彈出一個彈窗幫助學生來復習數學公式。
還有一次,他發現學生在學習第75課到第80課時,正常的學習秩序被打亂了,學生以各種各樣的順序反復觀看這幾節課。
他通過反復分析,發現學生的行為是在反復理解概念,於是他將這部分的教學內容製作的更加精細,更有助於幫助學生理解概念。
【 評價】
這是一個典型的大數據分析下,課堂教學互動變革實現了教學反饋的例子。
覺得我們傳統的教學,只是通過每天判一判學生的作業,看一看他們的考試成績,是無法得到這些動態的數據的,更無法得到改變我們教學內容與方式的有價值的信息。
於是我們的教學可能幾年甚至幾十年都在重復相同的內容和動作。因為我們不知道學生究竟是如何進行學習的。
2.參考案例
還有一個例子是關於「半島大學」的暑期班項目,他們使用可汗學院的數學課程教授來自舊金山灣區貧困社區的中學生。
在課程一開始,一個七年級的女生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墊底,在整個暑期的大部分時間中,她一直是學得最慢的一個學生,但是在課程結束後,她的成績是班上的第二名。
可汗對此感到好奇,於是調取了她完整的學習記錄,查看她每一道習題和解題的時間,系統創建的圖表對她學習進行的描繪,發現他很長時間都徘徊在班級的底部,直到在某個事件點上突然直線上升,超過了幾乎所有的學生。
這充分說明,當學生以自己最適合的步調和順序進行學習時,即使一個被看似沒有能力的「差生」也是可以變為優等生的。
【 評價】
這是一個典型的大數據分析下,課堂教學互動變革實現了個性化教學的例子。
如果這個女孩放在我們傳統的基於小數據的教學課堂上,幾次考試的成績都不理想,可能她就會被我們歸類為「差生」,於是各種補習加各種輔導,完全打擊了她的自信心,成績的陰影甚至會影響到她的一生。
而可汗學院的課程,利用數據監控了她的所有的學習過程,時間是一個連續的變數,針對她的特點設計了適合她的習題,循序漸進,激發出了她最大的能量。
她完全根據這種個性化的定製,按照自己的學習節奏進行學習,不用去關注到其他人的學習進度與成績。細思極恐,我在想我們的教育究竟扼殺掉了多少這樣的人才?
我們真的應該好好認清大數據帶給我們的課堂教學互動的變革,這種變革很多時候甚至不是技術上的,而是理念上的。
在反饋與個性化的基礎上,大數據的更大的優勢就體現在了概率預測這方面了。
例如我們可以對學生個體為提高其學業成績需要實施的行為作出預測。比如選擇最有效的教材、教學風格、反饋機制等等。
其實,在小數據時代,我們跟學生家長所說的某些建議,比如您的孩子應該加強數學這方面的學習,您的孩子適合去學文科等等這些建議,其實也不是肯定的事實,也只是概率性的干預。
因為可能根據老師所謂的經驗,這個學生選擇學習文科,將來考上一本的可能性更高。而大數據與過去最大的區別是,我們是通過對事物加以測量和量化,以更高的精確度說話。它的預測准確率更高。
比如,大學的選課方面,可以根據你以往的學習基礎以及學習行為,預測出你選哪門課的通過率會更高,你未來的職業規劃怎樣進行會更加順利等等。
大數據所實現的這種概率預測,似乎與課堂教學互動方式的變革沒有直接的關系。
但是仔細分析不難發現,這種預測其實是師生間互動的一種延續,我們對學生的影響不只局限於課堂上,而是延續到了未來選擇的層面上,使得互動交流更上了一個台階。
1.利用數據反饋信息調整課堂教學策略
以高考備考為例:
上圖是追蹤某高中四年所有學生高考數學各知識點得分率的情況,我們可以看出對其中一部分知識點的得分率維持在高位。
這就說明學校一貫的培養策略與日常教學方法是正確的,只需要保持即可,無論教師還是學生不需要過於焦慮,因為大數據反饋的結果對未來教學效果有一定的預測功能。
2.關注學生的個性化發展
大數據不僅對規模龐大的數據進行全樣本分析,得到一般規律,更重要的是很能體現出個性,它可以記錄下每一個學生的變化,方便教師針對每一個學生調整課堂教學方式。
上圖是大數據分析系統給出的某一個學生在一次考試中的情況,從圖中可以看出,數學與物理是這個學生的優勢學科,英語是這個學生最薄弱的學科,那麼在進行改進策略制定時,要多聽取英語老師的建議。
大數據可以幫助教師的課堂教學行為不像傳統課堂那樣,針對的是所謂的「平均水平」的學生授課,而是能照顧到每一名學生。
例如,利用信息技術監控學生的課堂測試與課堂練習情況,隨時調取任意學生的過程進行點評,統計每一名學生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這樣教師對課堂進程的判斷不是根據經驗,而是根據實際情況隨時調整。
總之,課堂教學互動方式的變革,不應該只是技術層面上的變革,媒體技術,網路平台的建設已經非常的成熟了,我們需要的變革是組織變革,是思想的變革。
現在流行的微課、慕課(MOOCs)其實就是大數據滲透到教學互動領域冰山的一角,形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隱藏在這些形式下的數據所反映出來的學生行為,以及反饋給教師的教學信息,從而引起他們的思考和改變,形成雙向的迴路,實現真正的「互動」,這才是大數據真正的價值。
大數據下的教師要成為「數據脫盲者」,我們需要通過讀取數據來追蹤學生的進步,通過概率預測解釋什麼是對學生最有效的學習。
我想這應該意味著我們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系統,在這個系統中,有數據處理的專家,有解讀數據分析數據的分析師,有利用數據改善教學的教師。
只有在這個良性循環的系統中,才能真正實現課堂教學互動,呈現個性化的教學,讓教育針對每一個孩子。
希望我們的教育和教學可以因為大數據而發生真正的變革。
⑶ 大數據的弊端是什麼
雖然大數據的擁護者看到了使用大數據的巨大潛力,但也有隱私倡導者擔心,因為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收集相關數據,無論是他們是否會故意透露這些數據或通過社交媒體張貼,甚至他們在不知不覺中通過分享自己的生活而公布了一些具體的數字細節。
分析這些巨大的數據集會使我們的預測能力產生虛假的信息,將導致作出許多重大和有害的錯誤決定。此外,數據被強大的人或機構濫用,自私的操縱議程達到他們想要的結果。
⑷ 大數據時代對教育技術學的影響有哪些
回答這個問題,抄
首先得清楚什麼是大數據。所謂大數據就是一種規模大到在獲取、存儲、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過了傳統資料庫軟體工具能力范圍的數據集合,具有海量的數據規模、快速的數據流轉、多樣的數據類型、價值密度低等特徵。
其次、大數據的作用或者價值,大數據能幫助提供產品或服務的企業進行精準的營銷;大數據能發現市場的特徵,從而發現未發現的商機;傳統企業可以根據大數據做互聯網的轉型等。
根據這些大數據的特徵,我們不難發現大數據對教育技術學的影響:
1、大數據的預測性,可以發現學習者的特徵,以便開發出更符合學習者的學習模式或者學習軟體;
2、大數據的速度性,可以發現教育技術方案實施過程中的問題和特點,以便做出調整;
3、大數據的多樣性,可以更全面的了解教育技術的優點與問題,是教育技術變得更加具有智能性,我把它稱之為自適應技術。
總之,大數據時代的到來,使得教育技術多方面的進一步發展成為可能。
⑸ 大數據對未來教育的影響包括哪些
作為社會子系統重要的組成部分,教育也深受大數據來臨的深刻影響。國外高校教學管理中,教育數據的挖掘也成為提高教學管理水平和教學質量的重要方式。美國的學校能夠通過對學生數據的分析,以85%的精確度預測學生的升學率。[4]中國教育在當前社會轉型影響下存在不少問題,通過正在形成的大數據技術,教育政策的制定、學習方案與評價方式的確立等,都將發生革命性變化。
1.滲透到教育的核心環節
教育和社會之間是哲學上的辯證關系,一方面,通過教育培養出能改變世界、創造世界的人才;另一方面,教育又深受當前社會氛圍、國家體制、經濟狀況、文化傳統等的影響。從當前來看,教育深受工業社會的影響。從18世紀中葉開始,整個世界開始受到工業革命的影響,市場的擴大和勞動時經驗與技術的要求,對勞動力的素質提出了新的要求,實際的動手能力代替了過去注重個體層面的文化修養學習,能不能解決問題,成為衡量人才的標志。這種人才觀對教育的影響是巨大的,這從美國實用主義哲學家杜威教育思想的流行可見一斑。
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將會革新這種延續了近三個世紀的教育理念。美國著名的未來學家,當今最具影響力的社會思想家之一的阿爾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在他的著作《未來的沖擊》中提出「未來的教育」,他預測未來的教育要面對服務、面對創新,因此在家上學、教育空間設計、面向未來的學校界限的消失將成為趨勢。[5]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作為大數據時代人才的能力之一,將漸漸淡出教育的邏輯起點位置,發掘知識、尋找聯系、總結規律將成為大數據時代人才的重要要求。大數據時代教師將集中在挖掘學生與學習有關的表現,最適宜學生學習的方法,而不是依賴於定期的能力測試。教師分析學生知道什麼,什麼是最有效的學習路徑。通過對在線學習工具等的分析,可以評估學生在線學習行為的長度,以及學生們如何獲得電子資源,如何迅速地掌握概念。[6]
從我國實際情況來看,教育政策的制定與執行都是自上而下的,這種情況有利於政策的權威性與執行的效率,但是忽視教學與學生實際的弊端也客觀存在。大數據時代將可以通過對教育數據的分析,挖掘出教學、學習、評估等符合學生實際與教學實際的情況,這樣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制定、執行教育政策,從而為學生制定出更符合實際的教育策略。
2.重新構建教學評價方式
長期以來,教學評價活動主要是學校以及上級主管部門在聽課和學生考試成績的基礎上對任課教師進行評價,或者教師根據學生考試成績和作業成績以及課堂表現等對學生進行評價。[7]教學評價活動促進了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但是在細節方面還有待提高,比如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哪些教學方式是最為擅長也最容易為學生接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個體的學習習慣是什麼,什麼樣的學習方式最容易掌握知識?這些細節可能需要大量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來,短期的教學評價是難以實現的。
大數據技術通過對教師與學生長期行為進行分析,得出具有個性化的教學行為、習慣、方式。「不得不承認,對於學生,我們知道的太少」。同樣,我們也可能對教師知道的太少。大數據的到來,可以通過技術層面來評價、分析並進而提升教學活動。首先,教學評價的方式不再是經驗式的,而是可以通過大量數據的「歸納」,找出教學活動的規律。比如新一代的在線學習平台,就多出了行為和學習誘導的部分。通過記錄學習者滑鼠的點擊,可以研究學習者的活動軌跡,發現不同的人對不同知識點有何不同反應,用了多長時間,以及哪些知識點需要重復或強調。[8]對於學習活動來說,學習的效果體現在日常行為中,哪些知識沒有掌握,哪類問題最易犯錯等成為分析每個學生個體行為的直接結果。其次,可以對學生進行多元評價,而不僅僅是知識掌握的單一維度。對學生的評價應該是多元的,特別是通過數據分析,可以發現學生思想、心態與行為的變化情況。比如,同一寢室,互相刪除了聯系方式,或者兩者之間沒有任何數據產生,同學之間的關系肯定出現了問題,通過數據分析,就應在學生心理與行為方面進行關照。如果通過文本分析、信息抓取分析出學生的近期情緒狀態,很多悲劇可能就能避免。即使是掌握知識的單一維度,其因素也是多方面的,有的是記憶好,有的則是邏輯思維能力強,通過大數據技術,可以分析出每個學生的特點,從而發現優點,規避缺點,矯正不良思想行為。第三,教學評價跳出了結果評價的圈子,實現過程性評價。傳統教學評價多是教的好不好,學的好不好,注重的是結果。而大數據時代可以通過技術手段,記錄教育的過程。現在一些學校實行了電子課本,如果能記錄下作業情況,課堂言行,師生互動,同學交往,並將這些數據匯集起來,不僅可以發現學生的特點,更不用為如何寫期末評價費力了。
3.革新教育者教學思維
傳統的教育大多是教育主管部門和教育者通過教學經驗的學習與自己的總結,認為某些因素對教學活動很重要,從而一而再、再而三地強調。但是有些經驗是不具有科學性的,常識有時會影響人們的判斷。比如蘋果公司就發現,筆記本電腦銷售額的提升,常識認為的比如提高庫存管理能力、提供員工更多的專業培訓、做更為時尚的廣告、促銷等等,只能提升2%~9%的銷售額,而把電腦屏幕和桌子呈70度角左右放置,卻能高出其他電腦銷售額的15%。70度角放置的電腦,因為反光會讓人不舒服,從而誘使客戶去搬動屏幕,一旦潛在客戶與貨物發生了肢體接觸,他購買這個商品的可能性就上升了15%。[9]
大數據時代教師的教學思維需要從群體教育的方式轉向個體教育,在教學過程中,可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異。傳統教育也提倡因材施教,但是由於學生數量、教師精力、教育任務等制約,因材施教總是有些缺憾。大數據技術將給教師提供最為真實、最為個性化的學生特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有針對性地進行因材施教。比如,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哪些(或哪個)同學注意基礎部分,哪些同學注意實踐內容,哪些同學完成某一練習,哪些同學可以閱讀推薦書目等等。這和網路購物相似,通過你過去的購買痕跡,網站就會分析出你的購物興趣,從而有針對性地給你推送廣告信息。
不僅如此,當學生在完成教師布置的作業時,也能通過數據分析強化學習。比如通過電子設備做作業時,某一類型的題目有幾次全對,就可以把類似的題目跳過;如果某個類型的題目犯錯,系統則可進行多次強化,這樣不僅提高了學習效率,也減輕了學生的學習負擔。
4.影響學校教育模式
學校教育是當前教育的絕對模式,適齡兒童、青少年都需要進入學校,通過教師的講授進行學習。但是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這一教學模式可能會得以改變。2004年,澳大利亞人馬丁開發了一個開源課程平台moodle,解決了來回奔波上課的問題。教師通過這個平台與學生互動,學習、考試、資料分發與上傳等,都通過網站完成。2010年,這個平台數量已經達到了100萬門戶。2006年,孟加拉裔金融白領薩爾曼·可汗將自己的10分鍾教學視頻傳到網上,幾年後,這個網站注冊用戶達到了1000萬。[10]
教育平台的開發,使網路課程得以飛速發展,2012年美國在線課程投資達到10億美元以上。網路課程的發展給傳統教學帶來了巨大沖擊,一方面,教育的方式將不再僅僅局限於學校教育;另一方面,教師的課堂教學出現新的替代模式。這種教育模式的革新,在大數據時代更有了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傳統教學模式有教師的督促、隨時溝通、情感交流,是按照教學大綱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學活動。這種教學模式有計劃、有步驟,體現秩序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框定了學生的思維框架,學生的創新能力沒有得到最大發揮。美國不少商業巨鱷都有輟學經歷,甚至有的創業基金要求學生輟學才能發放。這當然不值提倡,但是,從一個側面也反應出非學校教育,也同樣具有創造能力的事實。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可以通過學生學習興趣、在某一在線課程停留的時間、點擊率、情緒反應等,推送更具有個性化的學習內容。這在知識爆炸的時代,顯得尤為重要。此外,隨著媒介社會化時代的來臨,學生學習生活網路化已成事實,學生可以通過在線學習目前正在開設的課程,這對正在授課的教師是一種挑戰。美國有個Udemy網站,老師根據自己上傳視頻的點擊率獲得報酬,2012年5月份,該網站上有的老師收入已經超過20萬美元。隨著技術的發展,以後教育網站將在大數據的支撐下,根據知識傳播的形式、受眾的興趣不斷優化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更高質量的學習內容。
⑹ 大數據對教學的影響
大數據對教學的影響
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大數據」時代悄然來臨。隨著硬體的高速革新化與軟體的高速智能化,大數據時代也對高校教育領域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大數據就其性質來說,不是產品,也不是一種技術,而是一個抽象的概念,有人將「大數據」形象地比喻成21世紀人類探索的新邊疆,是以高度發達的信息網路技術為支撐,所呈現出的巨大數據信息,當然包括伴生的相關處理技術。大數據是近年來繼雲計算、物聯網後的新技術熱點。
大數據具有4V特性,包括海量的數據規模(Volune)、快速的數據流轉和動態的數據體系(Velocity)、多樣的數據類型(Variety)和巨大的數據價值(Value)。而就數據的實用價值,IBM認為還應具有第五個V特徵,就是真實性(Veracity),在日常工作和學習中,數據信息真實性的好處不言而喻,對教育領域來說,更是最基本的要求與保障。要利用大數據時代的巨大資源為教育服務,教師的選取和甄別手段更顯得尤為重要,從這個層面上來說,數據的真實性在一定方面上制約著教師教的內容和學生學的內容。
大數據時代給傳統的教育提出了挑戰,由於自身特點,它給教育提出了教育對象的個性化發展、教育方式的變革、教育觀念的開放化、管理的科學化等要求,更有利於素質教育的開展。大數據時代的數據具有信息量大、形式多樣、實時性強和價值多元等特性,因此教育模式和教育理念只有關注人的多樣化發展才能培養出高素質人才。然而,與此相矛盾的是,傳統的教學方式強調教師的主體地位,為了便於管理和保證教學效果,教師最有效也最輕松的方式就是以標准化來要求每一位同學,表現於統一的教材、統一的作業、統一的考核和對學生單一的評價方式上,這不僅不利於發揮學生的主動性,長此以往,更限制了學生的思維方式與視域,無法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和大數據時代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
要想利用信息時代的數據更好地應用於教育,必須變革教學方式,對教師提出新的要求,教師不僅要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還要更好地掌握學科前沿的動態信息,更好地利用數據的開放性、共享性等特點,充實學習內容,提升教學水平。以「慕課」和「小微課」平台的問世為廣大學生所熟悉和利用,豐富和發展了在線教學模式,這更需要教師不斷調整,告別傳統的授業者的角色,以學生為主體,以技術為手段和平台,成為知識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評價者。
除了促進個性化發展、豐富學習內容和提高學習效率,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更有利於教師掌握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與傳統的教師通過面談、電話交流、家訪及其他同學側面反映和憑借工作經驗判斷學生心理特徵等方式,應用大數據技術,分析和測量學生的心理特點,通過對以前遇到的實際問題的解決方式進行歸納和總結,這種體察方式不僅更理性,還可進一步對未來的心理狀況進行有效預測,能促進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還能有針對性地促進學習效果,提高學習能力。
大數據背景下,不僅革新教育理念,對高等學校的管理也提供了新思路。高等學校的信息化進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數據,包括教師和學生信息、學籍和成績信息、注冊與選課信息等,利用大數據技術管理這些信息,對幫助學校資源管理和教學方法等方面將會產生極大的便利。目前,高等學校的信息化系統正不斷發展完善。除數據管理、校園網路和遠程教育系統外,還發展了圖書館信息管理系統、數字化校園等,如何對這些系統產生的大量信息進行系統分析,在信息化背景下建設優質高校就顯得尤為重要。其中,教學管理、學習行為、教學評估等,均受到大數據的影響。
在教育領域如何利用大數據及其相關技術促進教育發展,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在此過程中機遇與挑戰並存,作為教育人士,我們應抓住機遇,迎接挑戰,緊緊握住時代的脈搏,更好地服務於教育。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對教學的影響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⑺ 大數據的弊端是什麼
大數據的弊端是可能造成數據泡沫風險。大數據(big data),或稱巨量資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透過目前主流軟體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並整理成為幫助企業經營決策更積極目的的資訊。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給出的定義是:一種規模大到在獲取、存儲、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傳統資料庫軟體工具能力范圍的數據集合,具有海量的數據規模、快速的數據流轉、多樣的數據類型和價值密度低四大特徵。
結構
大數據包括結構化、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非結構化數據越來越成為數據的主要部分。據IDC的調查報告顯示:企業中80%的數據都是非結構化數據,這些數據每年都按指數增長60%。
大數據就是互聯網發展到現今階段的一種表象或特徵而已,沒有必要神話它或對它保持敬畏之心,在以雲計算為代表的技術創新大幕的襯托下,這些原本看起來很難收集和使用的數據開始容易被利用起來了,通過各行各業的不斷創新,大數據會逐步為人類創造更多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