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何計算水土流失預測時段
根據施工時序和施工期的不同,施工期水土流失預測時段按各工程區的具體施工時段分別進行計算,同時將產生水土流失的季節按最不利的時段確定預測時段。建設過程中,施工期跨越雨季的,預測時段按照1年考慮;未跨越雨季的,預測時段按占雨季時段比列確定。
雨季為6、7、8、9月份,則2013年6~8月的預測時段可按照0.75年考慮;2~5月的預測時段可確定為0.25年;9~12月的預測時段可確定為0.5年;10月的預測時段可確定為0.08年;8~9月的預測時段可確定為0.5年;2~12月的預測時段可確定為1年。
水土流失與當地自然條件和人類活動密切相關,水土流失的影響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兩個方面,其中自然因素主要有氣候(降雨強度)、地形(坡長、坡度)、植被狀況、地質構造和土壤類型等諸因素,人為因素主要表現為在工程建設過程中改變原有地形(坡長、坡度),破壞原有植被,使地表裸露,削弱其原有的蓄水保土功能,並產生新的水土流失,從而增加水土流失量。水土流失作為一項世界性的研究課題,一直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長期以來,在其基礎理論方面開展了水量的研究,並取得子有益的成果水土流失預測是水
土流失問題研究中很重要的內容,其預測方法也很多,常用的有通用土壤流失方
程法、類比法、分類分級法、流失系數法等。在我省由於各地方自然條件、地理
環唯旅宏境等存在很大差異,採用各種預測方法對水土流失進行預測時,必須確定該方
法是最符合本地v實際情況的,這將直接影響到水土流失量數據的精確性,因此
對預測方法和計算公式的選擇至關重要。
1水土流失預測常用計算公式
1.1通用土壤流失方程
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是美國研製的用於定量預報農地或草地坡面多年平均年土壤流失量的一個經驗性土壤侵蝕預報模型。它是從20世紀30年代開始土壤侵蝕試驗和定量研究基鎮迅礎上不斷發展完善的,最終於1965年正式出版,期間又分別在70年代和90年代進行了二次修訂。自模型研製以來,已在水土保持規劃和土地資源管理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模型在發展過程中形成的思想和方法,對於各國經驗性土壤侵蝕模型的建立具有很好的借鑒作用。我國自80年代開始引入該模型,進行模型的訂正和應用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USLE方程式如下:
W=R·KLS-C·P(通常將L、S合並為LS考慮)
式中:W-土壤流失量,t/ha:
R-降雨侵蝕力因子:
K一土壤可蝕性因子:
LS-坡長坡度因子:
C-植被和作物管理因子:
P-土壤保持措施因子。
1)降雨侵蝕力因子R
①Wischmeier經驗公式:
式中:R-降雨侵
Pi-各月平均降雨量(mm);
P-年平均降雨量(mm)。
②年R值的估算:R=0.207(P-160100)1205
傾覽下載文檔高清無水
式中:R-年降雨侵蝕力:
P一年降雨量(mm):
160-年最大60min降雨量(mm)。
③多年平均R值的估算:R=0.009×p0.564.1601455.I14400560
式中指冊:R一多年平均降雨侵蝕力:
P-年降雨量(mm);
160-平均年最大60min降雨量(mm):
I1440-平均年最大1440min降雨量(mm)。
『貳』 各地水土流失面積查哪個網站
http://www.cnscm.org/中國水土保廳跡持監測,右上角「全國水土保持空間數據發布系統」缺伏手,進去伏嫌後就可以查詢
『叄』 水土流失(自然災害)詳細資料大全
水土流失是指由於自然或人為因素的影響、雨水不能就地消納、順勢下流、沖刷土壤,造成水分和土壤同時流失的現象。主要原因是地面坡度大、土地利用不當、地面植被遭破壞、耕作技術不合理、土質鬆散、濫伐森林、過度放牧等。水土流失的危害主要表現在:土壤耕作層被侵蝕、破壞,使土地肥力日趨衰竭;淤塞河流、渠道、水庫,降低水利工程效益,甚至導致水旱災害發生,嚴重影響工農業生產;水土流失對山區農業生產及下遊河道帶來嚴重威脅。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水土流失
- 外文名 :water and soil loss
- 學科類型 :地理學
- 常見類型 :水力侵蝕、重力侵蝕、風力侵蝕
- 危害 :破壞土地生產力、生態,淤積河道
- 別稱 :水土損失
概述,類型,形成,我國水土流失重災區:黃土高原,危害,現狀,地域比較,治理與開發,化學處理,綜合治理,生物措施,防治現狀,防治措施,
概述
水土流失 (water and soil loss)是指「在水力、重力、風力等外營力作用下,水土資源和土地生產力的破壞和損失,包括土地表層侵蝕和水土損失,亦稱水土損失。」--(《中國水利
網路全書·第一卷》,《中國大網路全書·水利卷》,《水土保持學》王禮先中國林業出版社2005) 1981年科學出版社《簡明水利水電詞典》提出,水土流失指「地表土壤及母質、岩石受到水力、風力、重力和凍融等外力的作用,使之受到各種破壞和移動、堆積過程以及水本身的損失現象。這是廣義的水土流失。狹義的水土流失是特指水力侵蝕現象。」 這與前面講的土壤侵蝕有點相似,所以人們常將「水土流失」與「土壤侵蝕
」 兩詞等同起來使用。 根據中國第二次水土流失遙感調查,20世紀80年代末,中國水土流失面積356萬k㎡ ,其中:水蝕面積:165萬k㎡ ,風蝕面積:191萬k㎡ ,在水蝕、風蝕面積中,水蝕風蝕交錯區水土流失面積26萬k㎡ 。 在165萬k㎡的水蝕面積中,輕度83萬k㎡ ,中度55萬k㎡ ,強度18萬k㎡ ,極強6萬k㎡ ,劇烈3萬k㎡ 。 在191萬k㎡風蝕面積中,輕度79萬k㎡ ,中度25萬k㎡ ,強度25萬k㎡ ,極強27萬k㎡ ,劇烈35萬k㎡ 。 凍融侵蝕面積125萬k㎡(是1990年的遙感調查數據),沒有統計在中國公布的水土流失面積當中。 1991年中國國務院頒布《水土保持法》,為中國第一部專業水保技術法規,為中國水保工作者長期無法律依靠劃上了句號。 2005年中國水利部在中國范圍內開展了為期一年的水土流失與生態安全科學考察。 我國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水土流失面廣量大。據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成果,我國現有水土流失面積294.91萬平方公里。嚴重的水土流失,是我國生態惡化的集中反映,威脅國家生態安全、飲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糧食安全,制約山地和丘陵區,影響全面小康社會建設進程。 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水土保持工作。目前,全國水土保持措施保存面積已達到107萬平方公里,累計綜合治理小流域7萬多條,實施封育保護80多萬平方公里。1991年《水土保持法》頒布實施以來,全國累計有38萬個生產建設項目制定並實施了水土保持方案,防治水土流失面積超過15萬平方公里。 不過,水土保持作為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水平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以及城鎮化、信息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等一系列新要求還不能完全適應,與廣大人民民眾對提高生態環境質量的新期待還有一定差距,水土流失依然是我國當前面臨的重大生態環境問題。
類型
根據產生水土流失的「動力」,分布最廣泛的水土流失可分為水力侵蝕、重力侵蝕和風力侵蝕三種類型。
風力侵蝕導致水土流失 1、水力侵蝕分布最廣泛,在山區、丘陵區和一切有坡度的地面,暴雨時都會產生水力侵蝕。它的特點是以地面的水為動力沖走土壤。例如:黃土高原。 2、重力侵蝕主要分布在山區、丘陵區的溝壑和陡坡上,在陡坡和溝的兩岸溝壁,其中一部分下部被水流淘空,由於土壤及其成土母質自身的重力作用,不能繼續保留在原來的位置,分散地或成片地塌落。 3、風力侵蝕主要分布在中國西北、華北和東北的沙漠、沙地和丘陵蓋沙地區,其次是東南沿海沙地,再次是河南、安徽、江蘇幾省的「黃泛區」(歷史上由於黃河決口改道帶出泥沙形成)。它的特點是由於風力揚起沙粒,離開原來的位置,隨風飄浮到另外的地方降落。 例如:
河西走廊 和
黃土高原。 另外還可以分為凍融侵蝕、冰川侵蝕、混合侵蝕、風力侵蝕、植物侵蝕和化學侵蝕。
形成
中國是個多山國家,山地面積占國土面積的2/3;又是世界上黃土分布最廣的國家。山地丘陵和黃土地區地形起伏。黃土或鬆散的風化殼在缺乏植被保護情況下極易發生侵蝕。大部分地區屬於季風氣候,降水量集中,雨季的降水量常達 年降水量的60%~80%,且多暴雨。易於發生水土流失的地質地貌條件和氣候條件是造成中國發生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河西走廊水土流失 中國人口多,對糧食、民用燃料等需求大,所以在生產力水平不高的情況下,人們對土地實行掠奪性開墾,片面強調糧食產量,忽視了因地制宜的農林牧綜合發展,把只適合林,牧業利用的土地也辟為農田,破壞了生態環境。大量開墾陡坡,以至陡坡越開越貧,越貧越墾,生態系統惡性循環;濫砍濫伐森林,甚至亂挖樹根、草坪,樹木銳減,使地表 *** ,這些都加重了水土流失。另外,一些基本建設也不符合水土保持要求,例如,不合理的修築公路、建廠、挖煤、採石等,破壞了植被,使邊坡穩定性降低,引起滑坡、塌方、土石流等嚴重的地質災害。 1、自然因素。 主要有氣候、降雨、地面物質組成和植被四個方面。 ①地形:溝谷發育,陡坡;地面坡度越陡,地表徑流的流速越快,對土壤的沖刷侵蝕力就越強。坡面越長,匯集地表徑流量越多,沖刷力也越強。 ②降雨。產生水土流失的降雨,一般是強度較大的暴雨,降雨強度超過土壤入滲強度才會產生地表(超滲)徑流,造成對地表的沖刷侵蝕。 ③地面物質組成。 ④植被。達到一定郁閉度的林草植被有保護土壤不被侵蝕的作用。郁閉度越高,保持水土的越強。 2、人為因素。 人類對土地不合理的利用、破壞了地面植被和穩定的地形,以致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 ①植被的破壞。 ②不合理的耕作制度。 ③開礦。
我國水土流失重災區:黃土高原
我國的黃土高原現在是水土流失的重災區,高原上植被稀少,溝壑縱橫,流失的土壤進入黃河,使之泥沙劇增。但歷史上的黃河流域並非今天的模樣,幾千年前,那裡森林密布,氣候濕潤,最初的華夏文明就誕生在這一地區。此後,一方面因為自然氣候的變化,降水逐漸減少,另一方面,也因為過度的開發,森林等地表植被迅速消失,水土流失現象日益嚴重。因為過度的土地開發,導致了嚴重的水土流失現象。反過來,日益嚴重的水土流失現象又導致耕地或牧場的減少。長期來看,過度開發不僅不能給人類帶來更多的收益,反而會造成更大的生態環境危機。目前,我國北方和西北內陸等生態脆弱地區普遍存在的過度開荒和過度放牧現象是造成這些地區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危害
嚴重的水土流失,造成耕地面積減少、土壤肥力下降、農作物產量降低,人地矛盾突出。當地農民民眾為了生存,不得不大量開墾坡地,廣種薄收,形成了 「越窮越墾、越墾越窮」的惡性循環,使生態環境不斷惡化,制約了經濟發展,加劇了貧困。國家「八七」扶貧計畫中,黃土高原地區貧困縣有126個,佔全國貧困縣總數的21.3%,貧困人口2300萬人,佔全國貧困人口的28.8%。經過多年的扶貧攻堅,目前仍有近1000萬貧困人口,是我國貧困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區之一。嚴重的水土流失也造成該區交通不便、人畜飲水困難,嚴重製約區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水土流失的危害性很大,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使土地生產力下降甚至喪失:中國水土流失面積已擴大到150萬平方公里,約佔中國的1/6,每年流失土壤50億噸。土壤中流失的氮、磷、鉀肥估計達4000萬噸,與中國當前一年的化肥施用量相當,摺合經濟損失達24億元。長江、黃河兩大水系每年流失的泥沙量達26億噸。其中含有的肥料,約為年產量50萬噸的化肥廠的總量(此句不通,請查原文)。難怪有人說黃河流走的不是泥沙,而是中華民族的「血液」,如此大片肥沃的土壤和氮、磷、鉀肥料被沖走了,必然造成土地生產力的下降甚至完全喪失。 2、淤積河道、湖泊、水庫:浙江省雖然水土流失較輕,可是省內有8條水系的河床普遍增高了0.2—0.1米,內河航行里程當前比60年代減少了1000公里。比如1958年以前,從嵊縣城到曹娥江可通行10噸載重量的木船。由於河床淤沙太多,如今已被迫停航,原來的水資源變成沙資源,航建公司變成「黃沙」公司。 湖南省洞庭湖由於風沙太多,每年有1400多公頃沙洲露出水面。湖水面積由1954年的3915平方公里到1978年已縮減到2740平方公里。更為嚴重的是洞庭湖水面已高出湖周陸地3米,這就喪失了它應承擔的長江的分洪作用。這是一個十分嚴重的問題。 四川省的嘉陵江、涪江、沱江等幾條流域水土流失也十分嚴重,約20%以上的泥沙淤積於水庫。據有關專家預測,照此下去,再過50年,長江流域的一些水庫都要淤平或者成為泥沙庫。 3、污染水質影響生態平衡:當前,中國一個突出的問題是江、河湖(水庫)水質的嚴重污染。水土流失則是水質污染的一個重要原因。長江水質正在遭受污染就是典型例子。 由此可見,水土流失的危害性不僅很大,而且還具有長期效應。問題的嚴重性必須充分估計到。
現狀
中國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由於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社會經濟條件,使水土流失成為主要的環境問題。 中國的水土流失分布范圍廣、面積大,根據公布的中國第2次遙感調查結果,中國的水土流失面積達356萬k㎡,占國土總面積的37%,其中水力侵蝕面積達165萬k㎡,風力侵蝕面積191萬k㎡。在水蝕和風蝕面積中,水蝕、風蝕交錯面積為26萬k㎡,侵蝕形式多樣,類型復雜,水力侵蝕、風力侵蝕、凍融侵蝕及滑坡土石流等重力侵蝕特點各異,相互交錯,成因復雜。土壤流失嚴重,根據統計,中國每年流失的土壤總量達50億噸。長江流域年土壤流失總量為24億噸,其中上游地區年土壤流失總量達15.6億噸,黃河流域、黃土高原區每年進入黃河的泥沙多達16億噸。 根據第一次全國水利普查水土保持情況普查成果,中國現有土壤侵蝕總面積294.9萬平方千米,占普查范圍總面積的31.1%。其中,水力侵蝕129.3萬平方千米,風力侵蝕165.6萬平方千米。西北黃土高原區侵蝕溝道總計666719條,東北黑土區侵蝕溝道總計295663條。 大規模開發建設導致的人為水土流失問題仍十分突出。嚴重的水土流失,是我國生態惡化的集中反映,威脅國家生態安全、飲水安全、防洪安全和糧食安全,制約山丘區經濟社會發展,影響全面小康社會建設進程。
地域比較
黃土高原: 1.自然原因:土質疏鬆,降水集中。
水土流失分布地圖 2.人為原因:人類的過度開發(過度放牧、開礦、毀林開荒) 【流水侵蝕為主】。 整治措施:黃土高原不如南方水熱條件好,又處於過渡地帶,需實施植樹種草、退耕還林還草等生物措施;興修水庫、打壩淤地、修建水平梯田等工程措施以小流域為單位進行綜合治理,使黃土高原生態環境得以改善,區域經濟得以發展。 南方丘陵: 1.自然原因:地表的起伏有利於流水沖刷,降水量大且時間長; 2.人為原因:人類的過度開發(過度開發,樵採)【降水侵蝕為主】。 整頓措施:南方低山丘陵地區由於水熱條件好,其有效措施是以封山育林恢復植被、新興小水電,大辦沼氣等(切實解決農村生活用能問題,才是能封住山林的基本保障)。 南方低山丘陵地區的水土流失所帶來的影響遠比北方嚴重的原因: 一、從經濟角度看 南方低山丘陵地區水熱條件更好,單位土地的生物生長量和產值更高,每寸土地水土流失造成的損失更大。 二 、從生態角度看 南方低山丘陵地區多為石質山地,土層薄,一旦表土蝕去,容易形成石漠化,而且恢復起來更難。 三 、從社會角度看 南方低山丘陵地區人口稠密,並且在江河下游地區多為重要的工農業生產基地和經濟中心,水土流失對社會影響更大,造成的損失也更大。
治理與開發
化學處理
套用陰離子聚丙烯醯胺(PAM)防治水土流失,已成為國際普遍採用的化學處理措施。2003年美國水土保持報導了美國印地安那州D.C.Flangan等人套用模擬降雨裝置,在多干擾農田中,進行了施用PAM防治水土流失的試驗研究,取得了在雨量充沛地區施用PAM防治水土流失的試驗成果。第1次暴雨事件後,20kg/h㎡PAM能使農用粉沙壤土的土壤固體顆粒淋失量減少60%,還能減緩60 L/min高強度流水的沖刷侵蝕。在易嚴重侵蝕的地區用PAM處理後的土壤能有效控制侵蝕。對初始干土模擬降雨研究發現,在69mm/h降雨中,用80 kg/h㎡PAM可使粉沙壤土堤減少86%的地表徑流和99%的土壤流失。在表土,用PAM液霧噴施風乾的土壤比直接用干PAM顆粒處理的土壤更能及時有效地控制侵蝕。相信,此項研究對中國套用PAM防治水土流失的試驗研究,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綜合治理
原則:調整土地利用結構,治理與開發相結合。 具體:1、壓縮農業用地,重點抓好川地、塬地、壩地、緩坡梯田的建設,充分挖掘水資源,採用現代農業技術措施,提高土地生產率,逐步建成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基本農田(基本前提)。 2、擴大林草種植面積; 3、改善天然草場的植被,超載過牧的地方應適當壓縮牲畜數量,提高牲畜質量,實行輪封輪牧; 4、復墾回填。 實踐:小流域綜合治理 重點:保持水土,開發利用水土資源,建立有機高效的農林牧業生產體系。 方針:保塬,護坡,固溝 模式:工程措施(打壩建庫,平整土地,修建基本農田,抽引水灌溉)。
生物措施
農業技術措施(深耕改土,科學施肥,選育良種,地膜覆蓋,輪作復種)。
防治現狀
目前,全國水土保持措施保存面積已達到107萬平方公里,累計綜合治理小流域7萬多條,實施封育保護80多萬平方公里。199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法》頒布實施以來,全國累計有38萬個生產建設項目制定並實施了水土保持方案,防治水土流失面積超過15萬平方公里。 2015年,全國共完成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面積7.4萬平方千米;其中,綜合治理面積5.4萬平方千米,實施生態修復面積2萬平方千米,實施坡改梯400萬畝,建設生態清潔型小流域300多條。2015年,全國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5.4萬平方公里,新增實施水土流失地區封育保護面積2.0萬平方公里。 2015年12月發布的《全國水土保持規劃(2015-2030年)》提出,近期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體系。全國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32萬平方公里,其中新增水蝕治理面積29萬平方公里,年均減少土壤流失量8億噸。遠期目標:到2030年,建成與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的水土流失綜合防治體系,全國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積94萬平方公里,其中新增水蝕治理面積86萬平方公里,年均減少土壤流失量15億噸。
防治措施
套用陰離子聚丙烯醯胺(PAM)防治水土流失,已成為國際普遍採用的化學處理措施。2003年美國水土保持報導了美國印地安那州D.C.Flangan等人套用模擬降雨裝置,在多干擾農田中,進行了施用PAM防治水土流失的試驗研究,取得了在雨量充沛地區施用PAM防治水土流失的試驗成果。第1次暴雨事件後,20kg/h㎡PAM能使農用粉沙壤土的土壤固體顆粒淋失量減少60%,還能減緩60 L/min高強度流水的沖刷侵蝕。在易嚴重侵蝕的地區用PAM處理後的土壤能有效控制侵蝕。對初始干土模擬降雨研究發現,在69mm/h降雨中,用80 kg/h㎡PAM可使粉沙壤土堤減少86%的地表徑流和99%的土壤流失。在表土,用PAM液霧噴施風乾的土壤比直接用干PAM顆粒處理的土壤更能及時有效地控制侵蝕。相信,此項研究對中國套用PAM防治水土流失的試驗研究,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肆』 什麼是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重力亂扒、風力等外營力作用下,水土資源和土地生產力的破壞和損失,包括土地表層侵蝕和水土損失,亦稱水土損失」。
1981年科學出版社《簡明水利水電詞典》提出,水土流失指「地表土壤及母質、岩石受到水力、風力、重力和凍融等外力的作用,使之受到各種破壞和移動、堆積過程以及水本身的損失現象。這是廣義的水土流失。狹義的水土流失是特指水力侵蝕現象。」
這與前面講的土壤侵蝕有點相似,所以人們常將「水土流失」與「土壤侵蝕」兩詞等同起來使用。
根據全國第二次水土流失遙感調查,21世紀初期,我國水土流失面積356萬平方千米,其中:水蝕面積165萬平方千米,風蝕面積191萬平方千米,在水蝕、風蝕面積中,水蝕風蝕交錯區水土流失面積26萬平方千米。
在165萬平方千米的水蝕面積中,輕度83萬平方千米,中度55萬平方千米,強度18萬平方千米,極強6萬平方千米,劇烈3萬平方千米。
在191萬平方千米風蝕面積中,輕度79萬平方千米,中度25萬平方千米,強度25萬平方千米,極強27萬平方千米,劇烈35萬平方千米。
凍融侵蝕面積125萬平方千米(是1990年的遙感調查數據),沒有統計在我國公布的水土流失面積當中。
1991年,中國國務院頒布的《水土保持法》,為我敬陪皮國第一部專業水保技術法規,為我國水保工作者長期無法律依靠畫上了句號。
2005年,中國水利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了為期一年的水土流失亮差與生態安全科學考察。
『伍』 水土流失指數是怎麼來的,是什麼東東
通過分析傳統生態學蓋度在指示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功能的不足,以植被垂直結構中各個層次控制水土流失的機理為依據,提出結構化植被因子指數Cs這一新的指標,建立了植被因子指數模型並進行了案例分析。結果表明:油松和山楊群落中,林冠層、草被層及枯枝落葉層都是植被防止水土流失的關鍵層次,其蓋度對於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權重分別為0.0150,0.591,0.394和0.0608,0.828,0.112。結構化植被因子指數考慮了群落結構中各層次的相對作用,並結合各層次的蓋度來綜合反映植被影響水土流失的作用,比傳統的生態學蓋度能更好地描述植被與土壤侵蝕的關系,是一種理想的植被因子指標。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
『陸』 如何用arcgis做水土流失現狀圖要准備哪些數據
水土流失前/後兩期的遙感影像數據
水土流失前/後的矢量數據(作統計分析使用)
行政區劃數據、居民區數據(作顯示之用)
『柒』 地球環境的危害程度等等的數據(精確點)
一、大氣污染
大氣污染物主要可以分為兩類,即天然污染物和人為污染物,引起公害的往往是人為污染物,它們主要來源於燃料燃燒和大規模的工礦企業。 其它有害物質: 如重金屬類,含氟氣體,含氯氣體等等。
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燃料中含有各種復雜的成分,在燃燒後產生各種有害物質,正因為燃料燃燒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不斷增加,破壞了自然界二氧化碳的平衡,以至引發「溫室效應」,致使地球氣溫上升。
二、酸雨
隨著工業化和能源消費增多,酸性排放物也日益增多,它們進入空氣中,經過一系列作用就形成了酸雨。
大氣塵埃
三、臭氧層破壞
臭氧層是地球最好的保護傘,它吸收了來自太陽的大部分紫外線。然而近二十年的科學研究和大氣觀測發現:每年春季南極大氣中的臭氧層一直在變薄,事實上在極地大氣中存在一個臭氧「洞」。
這種臭氧損耗現象是一種反常現象,這是否表明這一紫外線吸收層正處於全球性災難呢?通過不斷的科學研究,人們發現人類社會活動釋放的物質嚴重的破壞了臭氧層,當然這種現象還受到這一地區獨特的氣象狀態(極渦、寒冷的平流層溫度、極地平流層雲)的影響。
四、水污染
水的污染有兩類:一類是自然污染;另一類是人為污染。當前對水體危害較大的是人為污染。水污染可根據污染雜質的不同而主要分為化學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類。
1、海水污染
污水、廢渣、廢油和化學物質源源不斷地流入大海。石油災難是在巨型油輪泄漏或沉沒時發生的。有害物質便將進入海水中。
2、地表水污染
排水系統的鋪設和清潔劑的使用有增無減,使我們的水道和湖泊中磷酸鹽含量日益增多。這種過度營養導致藻類迅猛繁殖。消耗水中的氧,使魚類死亡,生態系統惡化。由於工業上不妥善處理汞化合物和其它重金屬,也造成嚴重的水污染。
3、地下水污染
地下水受到了污染的威脅,主要來自於地表或土壤水的下滲,農用氮肥以及垃圾中的油、酚污染著地下水。
水資源保護
淡水是主要的水資源,而且只有淡水中的一小部分能被人們使用。淡水是一種可以再生的資源,其再生性取決於地球的水循環。隨著工業的發展,人口的增加,大量水體被污染;搭答為抽取河水亂枝神,許多國家在河流上游建造水壩,改變了水流情況,使水的循環、自凈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五、固體廢物
固體廢物的危害
垃圾正成為困擾人類社會的一大問題,全世界每年要產生超過計劃10億噸的垃圾,大量的生活和工業垃圾由於缺少處理系統而露天堆放,垃圾圍城現象日益嚴重,成堆的垃圾臭氣熏天,病菌滋生,有毒物質污染地表和地下水,嚴重危害人類的健康,這種現象若得不到遏制,人類將被自己生產的垃圾埋葬掉。
六、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是指在一定的地表面積內所發生的地面水平面降低的現象。作為自然災害,地面沉降的發生有著一定的地質原因。但是,隨著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口的膨脹,地面沉降現象越來越頻繁,沉降面積也越來越大。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地面沉降現象尤為嚴重。地面沉降的地質原因
從地質因素看,自然界發生的地面沉降大致有下列三種原因:
1、地表鬆散地層或半鬆散地層等在重力作用下,在鬆散層變成緻密的、堅硬或半堅硬岩層時,地面會因地層厚度的變小而發生沉降。
2、因地質構造作用導致地面凹陷而發生沉降。
3、地震導致地面沉降。
地面沉降的人為原因
地面沉降現象與人類活動密切相關。尤其是近幾十年來,人類過度開採石油、天然氣、固體礦產、地下水等直接導致了今天全球范圍內的地面沉降。由於各大中城市都處於巨大的人口壓力之下,地下水的過度抽采更為嚴重,導致大部分城市出現地面沉降,在沿海地區還造成了海水入侵。
七、生物多樣性變化
據估計,全世界每年有數千種動植物滅絕。
砍伐森林
據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會估計,全球的森林正以每年2%的速度消失,按照這個速度,50年後人們將看不到天然森林了。
北美的許多草原已經或多或少地消失了。在非洲,由於要解決日益增加的人口的糧食問題,人們正在大量焚毀有豐富動物資源的熱帶草原
排干濕地
沼澤濕地不僅是生物的生活環境,而且在水循環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可調嘩虧節河流的流速,改善地下水的補給。但是為了發展工業和建築住房,許多濕地不是被排干就是蓄滿了水。試圖把濕地轉變為耕地,結果常常是土貧產低。
動物滅絕
許多動物種類已瀕臨滅絕,僅是面臨危險的脊椎動物數量也是十分驚人的。威脅的性質是各種各樣的:歐洲的猛禽正遭到採集鳥蛋者的威脅,而老虎則面臨著其出沒的密林被砍伐掉的危險。許多瀕臨動物已難以挽救了,而另外一些若能受到保護尚可倖存。
八、赤潮
赤潮是水體中某些微小的浮游植物、原生動物或細菌,在一定的環境條件下突發性地增殖和聚集,引起一定范圍內一段時間中水體變色現象。使大量海洋動物窒息
九、水土流失
土地資源是三大地質資源(礦產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之一,是人類生產活動最基本的資源和勞動對象。人類對土地的利用程度反映了人類文明的發展,但同時也造成對土地資源的直接破壞,這主要表現為不合理墾植引起的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土地次生鹽鹼化及土壤污染等,而其中水 土流失尤為嚴重,乃當今世界面臨的又一個嚴重危機。
水土流失概述
水土流失是我國土地資源遭到破壞的最常見的地質災害,其中以黃土高原地區最為嚴重。我國目前水土流失總的情況是:點上有治理,面上有擴大,治理趕不上破壞。全國水土流失面積解放初期為17.4億畝,到1980年約治理6億畝。由於治理趕不上破壞,水土流失面積卻擴大到22.5億畝,約占國土總面積的1/6,涉及近千個縣。全國山地丘陵區有坡耕地約4億畝,其中修梯田約1億畝,而另外3億畝坡地正遭受水土流失的危害。
水土流失危害
土壤肥力下降,水土流失可使大量肥沃的表層土壤喪失。
水庫淤積,河床抬高,通航能力降低,洪水泛濫成災。
威脅工礦交通設施安全。在高山深谷,水土流失常引起泥石流災害,危及工礦交通設施安全。人們在森林中爛砍爛伐,利用樹木來賺錢。還有一些不缺水的地方,人們無節制的用水...... 我們可以在各個學校舉行保護環境的講座,讓學生再回家向家長宣傳,讓保護環境的意識再普及些;我們還可以成立一個巡邏隊,一天24小時在街上巡邏,看到這些現象可以給予一定的懲罰。
『捌』 水土保持監測具體內容
水土保持監測是指對水土流失發生、發展、危害及水土保持效益進行長期的調查、觀測和分析工作。通過水土保持監測設備,可摸清水土流失類型、危害及其影響情況、發生發展規律、動態變化趨勢,對水鄭慧肢土流失綜合治理和生態環境建設宏觀決策以及科學、合理、系統地布設水土保持各項措施具有重要意義。
北京方大天碧稿雲喊世的水土保持監測自動氣象站的測量要素包括風速風向,空氣溫濕度,氣壓感測器,土壤溫濕度,雨量感測器,日照時速,太陽總輻射等。測量數據的業務處理方式完全符合中國氣象局氣象業務觀測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