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企業第一季度是哪幾個月 財報一般會在幾月出
對於每個投資者來說肯定都會有聽說過各個上市公檔碧司第一季度財報之類的消息,那麼對於企業來說第一個季度到底是哪幾個月,這個季度的財報一般是什麼時間出爐呢?接下來的文章就跟大家聊聊這個很多人都感興趣的話題吧!
一般情況下大家說的季度其實和碰蠢族季節是有區別的,對於很多公司來說第一個季度就是指新的一年中的前三個月也就是1到3月,但是對於農業從業的人員來說第一個季度一笑弊般情況是指春季,也就是4到6月份這個時間點,所以大家在看這個問題的時候一定要多多注意不要把二者混淆了!
而第一個季度的財報的話一般在四月份報出,相關的規定是季報要求在季度結束後一個月內披露,半年報則要求在半年度結束後兩個月內披露。年報的話是要求在年度結束後四個月內披露。所以具體的時間點是一季報4月1日-4月30日,半年報7月1日-8月31日,三季報10月1日-10月31日,年報1月1日-4月30日,二季報以及四季報分別隨半年報和年報披露一般不會單獨披露。
而且作為一個投資者,看財務報表就感覺像是與這家公司對話,可以通過財務報表來了解企業的盈利能力和股利分配政策等,從而便於自己做出正確的投資決策。對於債權人也同樣非常的重要,因為通過財務報表債權人可以判斷投資報酬的高低,以及把錢借出去的風險的高低從而有效降低投資風險。所以每一個公司出來財報的時候都會引起很多人的重視!
以上就是一些關於企業第一個季度是哪幾個月以及財報披露相關的問題,對於投資者來說這件事尤為的重要只有關注好企業的年報才能獲得更多更准確的信息,希望這篇文章能給大家帶來一些好的指引!
❷ 何謂季度財報起止時間是什麼
季度財報就飢讓是按季度編制的報表。
起止時間是:1季度1-3月;2季度4-6月;3季度7-9月;纖宴4季度10-12月。
10月31號結毀肢銀束後公司的3季度報告才出來,說明公司財務出報表時間晚,但報表裡的數據仍是7-9月到數據。
❸ 季報的利潤表是填一個月還是一個季度
利潤報表是季報的,本月數應該填本季度桐轎的數據。
一、利潤表季報本月數怎麼填寫
小規模納稅人季報利潤表的本月數,是填一個季度(三個月)的發生額,不是本月數.
這是表格設計時沒做轉換所致.
(一)擴展閱讀
季報是指每三個月結束後的經營情況報表.
1、表頭部分:
稅款所屬期間:和以前的季度預繳表一樣,分為4個季度:
第一季度:相應年度的1月1日至3月31日
第二季度:1月1日至6月30日,注意不能是4月1日至6月30日.
第三季度:1月1日至9月30日
第四季度:1月1日至12月31日
2、相應地 表中的累計金額也應該是1至3,1至6,1至9,1至12月的金額.
3、地稅計算機代碼:手工輸入8位數的地稅計算機代碼
納稅人識別號和納稅人名稱由系統自動帶出.
4、表頭右側部分:納稅人需要對匯總納稅、總機構、分支機構、獨立納稅項目進行選擇.獨立納稅企業選擇"獨立納稅":打開表格後系統顯示默認的是"獨立納稅",但是需要納稅人拿滑鼠再點一下"獨立納稅".
二、現金流量表和利潤表有什麼勾稽關系
在不考慮應交稅費中有關稅金變動的情況局搜下,現金流量表中的"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現金"≈利潤表中的"主營業務收入+其他業務收入"+資產負債表中的"預收賬款增加額?應收賬款增加額?應收票據增加額";
現金流量表中的"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現金"≈利潤表中的"主營業務成本+其他業務成本+存貨增加額"+資產負債表中的"預付賬款增加額?應付賬款增加額?應付票據增加額".
(1)損益表及利潤分配表中的未分配利潤=資產負債表中的桐輪歷未分配利潤
(2)資產負債表中現金及其等價物期末余額與期初余額之差=現金流量表中現金及其等價物凈增加
(3)利潤表中的凈銷貨額-資產負債表中的應收賬款(票據)增加額 預收賬款增加額=現金流量表中的銷售商品、提供勞務收到的現金 (4)資產負債表中除現金及其等價物之外的其他各項流動資產和流動負債的增加(減少)額=現金流量表中各相關項目的減少(增加)額.
法律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
第二十一條 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企業財務、會計處理辦法與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不一致的,應當依照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計算。
❹ 利潤表季報本月數是三個月的數據嗎
利潤表季報本月數是三個月的數據。
國稅網上申報中利潤表是季纖喚備報,日期是默認的三個月,本期和本年累計是1-3月的鏈逗合計數。
利潤表是反映企業在一定會計期間的經營成果的財務報表。當前國際上常用的利潤表格式有單步式和多步式兩種。單步式是將當期收入總額相加,然後將所有費用總額相加,一次計算出當期收毀毀益的方式,其特點是所提供的信息都是原始數據,便於理解。多步式是將各種利潤分多步計算求得凈利潤的方式,便於使用人對企業經營情況和盈利能力進行比較和分析。
❺ 三季報是指從1月開始到9月結束的數據嗎,還是指7.8.9這三個月的數據
三季應該是從1月1一9月30日止的數據。而第三季是指7,8,9三個月的數據。
❻ 在第二季度申報時,季報表利潤表的本期數是4--6月份的數還是只是6月份的數啊
季度申報表中的本期數是本季數,即4-6月的數。
可按季申報的稅種為企業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實行平時按月或季預繳,按年匯算清繳。
企業所得稅月(季)度預繳納稅申報表(A類)中,第4行「利潤總額」:填報按照企業會計制度、企業會計准則等國家會計規定核算的利潤總額。本行數據與利潤表列示的利潤總額一致。
利潤表是反映企業一定會計期間(如月度、季度、半年度或年度)生產經營成果的會計報表。
當報出期間為月度時,本期數是指當月數。當報出期為季度時,本期數是當季(三個月)的合計。
❼ 季報是累計三個月數據嗎
季報分為一季報、半年報、三季報、年報。
一季報是指上市公司1月份到3月份的財務報表;
半年報是指上市公司1月份到6月份的祥或財務報表;
三季報是指上市公司1月份到9月份的財務報表;
01一季報和年報
那麼,季報的披露時間是怎樣的呢?每個板塊有自己的規定。
在1月31日之前,滬深主板、科創板、中小板有條件強制披露年報預告,創業板強制披露年報預告;
在2月28日之前,創業板和科創板要強制披露業績快報或者正式年報;
在4月10日之前,創業板強制披露一季度預告;
在4月15日之前,深證主板、羨喊中小板有條件強制披露一季報預告;
每年的5月到6月,是業績空窗期。
年報是指上市公司一整年的財務報表。
02半年報
在7月15日之前,深圳主板、中小板有條件強制披露半年報預告;
在8月31號之前,所有板塊都需要披露中報;
03三季報
在10月15號之前,深證主板、中小板要有條件的披露三季報預告,創業板強制披露三季報預告;
在10月31日之前,所有板塊都需要強制披露三季報;
每年的11月和12月是業績的真兄宴野空期。
需要注意的是,有條件披露在滿足以下條件時必須披露:一是公司的歸母凈利潤為負值;二是凈利潤與上年同期相比上升或者下降50%以上;三是扭虧為盈。
請點擊輸入圖片描述(最多18字)
❽ 利潤報表是季報的本月數應該填當月的還是一季的數
利潤報表是季報的,本月數應該輪租填本季度的數據。
納稅申報期所屬期如是季報的話,比如一季度,「本月數」列就填1-3月發生數,「累計數仿嘩」也是這個數。如二季度,「本月數」就填4-6月發生數,「累計數」就是1-2季度的合計數。
目前,國稅局在網上使用的報表是個通用的報表,月度的、季度的和年度的,都是一個格式。讓人有些費解的。
如果有備桐行可能的話,月度報表改為本月數和累計數;季度報表改為本期數和累計數;年度報表改為本年數和上年數就可以讓人一目瞭然了。
❾ 1月份季報需要1月的數據嗎
需要。利潤報表是季報的,本月數應該填本季度的數據。
❿ 上市公司一季報,中報,三季報,年報分別指的是什麼時間段的業績,請專業
一季報是1月1日至3月31日之間;
中報是1月1日至6月30日之間;
三季報是1月1日至9月30之間;
年報是1月1日至12月31日之間。
上市公司什麼時候出業績公告:
最近一次是年報辯此,最晚不得在今年4月底就公布,即1-4月陸續公布
但一些公司出於種種目的,使許多投資者被正灶迅虛飾業績所誤導或不敢信任會計信息,就可查到滬市所有股票的定期報告披露時間、財務報表反映了上市公司基本面,是投資決策的重要參考依據,年報。
①季報一般在每年的4月,7月1、上市公司的業績報告一般包含在財務報表中。財務報表分為季報,10月公布。
①進入上交所網站可點擊定期報告預約查詢。
②半年報一般在7月至8月公布。
③年報一般在1月至4月公布。具體各股的披露時間由滬深兩個交易所決定。
2、登陸上交所和深交所的網站查看,從而影響了報表的可靠性和可比性。
②進入深交所網站可點擊當年報披露時間安排,即可查到深市所有股票定期報告披露時間。
3,利用會計准則的自由裁量空間進行報表粉飾甚至造假,半年報,深滬兩家交易所網站上都有。
(10)季度報是要哪個月的數據擴展閱讀:
公司季報
年報是指當年結束後全年的經營情況報表。
中報是指半年結束後的經營情況報表。
季報是指每三個月結束後的經營情況報表。
一個年報包括兩個半年報,或者說包括四個季報、12個月報
一個半年報包括兩個季報.
三季報包括一季報、中報
年度經營目標、上半年經營目標、下半年經營目標、一季度經營目標、二季度經營目標、三季度經營目標、四季度經營目標
目標年報、目標半年報、目標季報、目標月報。
年報是每年出版一次的定期舉此刊物。又稱年刊。根據證券交易委員會規定,必須提交股東的公司年度財務報表。報表包括描述公司經營狀況,以及資產負債和收入的報告、年報長表稱為10-K,其中的財務信息更為詳盡,可以向公司秘書處索取。
年報在上市公司中有兩種版本,一種是在公開媒體上披露的年報摘要,其內容較簡單,另一版本是交易所網站披露的詳細版本。
中報的解讀方法
公司編制中報的目的在於:兩個年度報告之間時間相隔過長,通過公布中報以幫助投資者預測全年業績。所以我們投資者必須以發展的眼光來看待中報業績,而不僅僅是關心那些靜態的數據。
對於投資者來說,要通過中報了解公司的發展狀況,必須弄清以下幾個問題:
一.中期業績只是全年業績的組成部分,但並不是二分之一的關系。
盡管從時間上看它們是1/2的關系,但從會計實質上看並不是嚴格的1/2關系。上市公司有許多帳務處理是以會計年度作為確認、計量和報告的依據。例如,上市公司對控股20%的子公司以成本法計算投資收益的,這種收益只有到年底才能收到或確定,因此它在中報中就不能顯示出來。
二.銷售的季節性對前後半年業績的影響
由許多公司的生產、銷售有季節性,如果經營業績在上半年,則上半年的業績會超過下半年,如冰箱、空調等。反之,下半年會超過上半年,如水力發電,上半年為枯水期。此外,公司一般喜歡將設備檢修放在營業淡季進行,這使得淡季和旺季之間的業績相差更大。
三.宏觀經濟對微觀經濟的影響有滯後性
盡管股票市場會對宏觀經濟立即或提前做出反應,但宏觀經濟對上市公司業績的影響卻有滯後性,不同行業的上市公司滯後的程度也不盡相同。如盡管銀行宣布減息,但由於上市公司的債務大都預先確定了利息和時間,所以短期內並不會減輕公司的利息償還壓力。
四.中期報告的階段性和生產經營的連續性
中期報告的階段性決定了它於上年同期業績最具可比性,但卻容易使人忽略生產的連續性。由於今年上半年與去年下半年在時間上是連續的,所以我們在與去年同期進行比較的同時,還應該和去年下半年的業績進行比較,看其顯露出的發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