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數據採集的五種方法是什麼
一、 問卷調查
問卷的結構,指用於不同目的的訪題組之間以及用於同一項研究的不同問卷之間,題目的先後順序與分布情況。
設計問卷整體結構的步驟如下:首先,根據操作化的結果,將變數進行分類,明確自變數、因變數和控制變數,並列出清單;其次,針對每個變數,依據訪問形式設計訪題或訪題組;再次,整體謀劃訪題之間的關系和結構;最後,設計問卷的輔助內容。
二、訪談調查
訪談調查,是指通過訪員與受訪者之間的問答互動來搜集數據的調查方式,它被用於幾乎所有的調查活動中。訪談法具有一定的行為規范,從訪談的充分准備、順利進入、有效控制到訪談結束,每一環節都有一定的技巧。
三、觀察調查
觀察調查是另一種搜集數據的方法,它藉助觀察者的眼睛等感覺器官以及其他儀器設備來搜集研究數據。觀察前的准備、順利進入觀察場地、觀察的過程、觀察記錄、順利退出觀察等均是技巧性很強的環節。
四、文獻調查
第一,通過查找獲得文獻;第二,閱讀所獲得文獻;第三,按照研究問題的操作化指標對文獻進行標注、摘要、摘錄;最後,建立文獻調查的資料庫。
五、痕跡調查
大數據是指與社會行為相伴生、通過設備和網路匯集在一起,數據容量在PB級別且單個計算設備無法處理的數字化、非結構化的在線數據。它完整但並非系統地記錄了人類某些社會行為。
大數據研究同樣是為了把握事物之間的關系模式。社會調查與研究中,對大數據的調查更多的是從大數據中選擇數據,調查之前同樣需要將研究假設和變數操作化。
關於數據採集的五種方法是什麼,青藤小編就和您分享到這里了。如果您對大數據工程有濃厚的興趣,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為您提供幫助。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於數據分析師、大數據工程師的技巧及素材等內容,可以點擊本站的其他文章進行學習。
Ⅱ 什麼是統計數據收集統計數據收集的基本要求是什麼
統計數據收集是按照確定的數據分析框架,收集相關數據的過程,它為數據分析提供了素材和依據。
統計數據收集的基本要求是准時性、及時性和全面性。
在收集數據的時候,一般我們把數據類型分為一手數據和二手數據這兩個類型。其中一手數據主要是指我們可以直接得到的數據,二手數據主要是指我們需要通過一定的方式對原始數據進行加工處理最後得到的可以進行使用的數據。
而在收集數據的時候,一手數據和二手數據的來源是不一樣的。一般數據來源主要有以下幾種方式:資料庫、公開出版物、互聯網、市場調查。
(2)必須對數據收集過程做出哪些假設擴展閱讀:
調查數據收集方法
1、問卷調查
問卷的要素,即構成一份完整的問卷所必須的組成部分,包括了標題組、申明組、指導語組、訪題組、說明組等內容。
依據訪問方式,問卷可分為面訪問卷和非面訪問卷;面訪問卷又可以區分面訪問答問卷和面訪自填問卷;非面訪問卷有紙版郵寄問卷、語音自填問卷、網路自填問卷、電話問答問卷等形式。除了面訪問卷與非面訪問卷以外,還有混合訪問形式。
2、訪談調查
訪談調查還可以再細分為結構式訪談和無結構式訪談,深度訪談和專題小組訪談。
3、觀察調查
根據觀察的場景,可以將觀察區分為實驗室觀察和實地觀察;根據觀察者的參與程序,可分為參與觀察和非參與觀察;根據觀察的准備程度,可分為結構性觀察和非結構性觀察。
4、文獻調查
文獻調查,是有目的地對文獻進行查詢,並從中獲得研究數據和參考數據的調查。根據用途,它可分為用於理論建構和論證的參考文獻調查與用於分析論證的數據文獻調查。
5、痕跡調查
痕跡調查可以通過痕跡證據與痕跡數據匯集在一起,用以證明或證偽事物之間的關系模式。另外也可以通過大數據及其研究方法,從大數據中選擇數據,調查之前同樣需要將研究假設和變數操作化。
Ⅲ 數據分析的具體流程是什麼
一、數據收集
數據收集是數據分析的最基本操作,你要分析一個東西,首先就得把這個東西收集起來才行。由於現在數據採集的需求,一般有Flume、Logstash、Kibana等工具,它們都能通過簡單的配置完成復雜的數據收集和數據聚合。
二、數據預處理
收集好以後,我們需要對數據去做一些預處理。千萬不能一上來就用它做一些演算法和模型,這樣的出來的結果是不具備參考性的。數據預處理的原因就是因為很多數據有問題,比如說他遇到一個異常值(大家都是正的,突然蹦出個負值),或者說缺失值,我們都需要對這些數據進行預處理。
三、數據存儲
數據預處理之後,下一個問題就是:數據該如何進行存儲?通常大家最為熟知是MySQL、Oracle等傳統的關系型資料庫,它們的優點是能夠快速存儲結構化的數據,並支持隨機訪問。但大數據的數據結構通常是半結構化(如日誌數據)、甚至是非結構化的(如視頻、音頻數據),為了解決海量半結構化和非結構化數據的存儲,衍生了HadoopHDFS、KFS、GFS等分布式文件系統,它們都能夠支持結構化、半結構和非結構化數據的存儲,並可以通過增加機器進行橫向擴展。
四、數據分析
做數據分析有一個非常基礎但又極其重要的思路,那就是對比,基本上 90% 以上的分析都離不開對比。主要有:縱比、橫比、與經驗值對比、與業務目標對比等。
五、數據運用
其實也就是把數據結果通過不同的表和圖形,可視化展現出來。使人的感官更加的強烈。常見的數據可視化工具可以是excel,也可以用power BI系統。
六、總結分析
根據數據分析的結果和報告,提出切實可行的方案,幫助企業決策等。
關於數據分析的具體流程是什麼,青藤小編就和您分享到這里了。如果您對大數據工程有濃厚的興趣,希望這篇文章可以為您提供幫助。如果您還想了解更多關於數據分析師、大數據工程師的技巧及素材等內容,可以點擊本站的其他文章進行學習。
Ⅳ 怎樣對數據進行分析—數據分析的六大步驟
時下的大數據時代與人工智慧熱潮,相信很多人都會對數據分析產生很多的興趣,其實數據分析師是Datician的一種,指的是不同行業中,專門從事行業數據收集,整理,分析,並依據數據做出行業研究、評估和預測的專業人員。
很多人學習過數據分析的知識,但是當真正接觸到項目的時候卻不知道怎樣去分析了,導致這樣的原因主要是沒有屬於自己的分析框架,沒有一個合理的分析步驟。那麼數據分析的步驟是什麼呢?比較讓大眾認可的數據分析步驟分為
六大步驟。只有我們有合理的分析框架時,面對一個數據分析的項目就不會無從下手了。
無論做什麼事情,首先我們做的時明確目的,數據分析也不例外。在我們進行一個數據分析的項目時,首先我們要思考一下為什麼要進展這個項目,進行數據分析要解決什麼問題,只有明確數據分析的目的,才不會走錯方向,否則得到的數據就沒有什麼指導意義。
明確好數據分析目的,梳理分析思路,並搭建分析框架,把分析目的分解成若干不同的分析要點,即如何具體開展數據分析,需要從那幾個角度進行分析,採用哪些分析指標(各類分析指標需合理搭配使用)。同時,確保分析框架的體系化和邏輯化,確定分析對象、分析方法、分析周期及預算,保證數據分析的結果符合此次分析的目的。
數據收集的按照確定的數據分析框架,收集相關數據的過程,它為數據分析提供了素材和依據。常見的數據收集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般地我們收集過來的數據都是雜亂無章的,沒有什麼規律可言的,所以就需要對採集到的數據進行加工處理,形成合適的數據樣式,保證數據的一致性和有效性。一般在工作中數據處理會佔用我們大部分的時間
數據處理的基本目的是從大量的,雜亂無章的數據中抽取到對接下來數據分析有用的數據形式。常見的數據處理方式有 數據清洗、數據分組、數據檢索、數據抽取 等,使用的工具有 Excel、SQL、Python、R 語言等。
對數據整理完畢之後,就需要對數據進行綜合的分析。數據分析方式主要是使用適當的分析方法和工具,對收集來的數據進行分析,提取有價值的信息,形成有效結論的過程。
在確定數據分析思路的階段,就需要對公司業務、產品和分析工具、模型等都有一定的了解,這樣才能更好地駕馭數據,從容地進行分析和研究,常見的分析工具有 SPSS、SAS、Python、R語言 等,分析模型有 回歸、分類、聚類、關聯、預測 等。其實數據分析的重點不是採用什麼分析工具和模型而是找到合適的分析工具和模型,從中發現數據中含有的規律。
通過對數據的收集、整理、分析之後,隱藏的數據內部的關系和規律就會逐漸浮現出來,那麼通過什麼方式展現出這些關系和規律,才能讓別人一目瞭然。一般情況下,是通過表格和圖形的方式來呈現出來。多數情況下,人們通常願意接受圖形這樣數據展現方式,因為它能更加有效、直觀地傳遞出數據所要表達的觀點。
常用數據圖表 有餅圖、柱形圖、條形圖、折線圖、氣泡圖、散點圖、雷達圖、矩陣圖 等圖形,在使用圖形展現的情況下需要注意一下幾點:
當分析出來最終的結果之後,我們是知道這部分數據展現出來的意義,適用的場景。但是如果想讓更多人了解你分析出來的東西,讓你的分析成果為眾人所熟知,這時就需要一份完美的PPT報告,一個邏輯合理的故事。這樣的分析結果才是最完美的。
一份好的數據分析報告,首先需要有一個好的分析框架,並且圖文並茂,層次清晰,能夠讓閱讀者一目瞭然。結構清晰、主次分明可以使閱讀者正確理解報告內容;圖文並茂,可以令數據更加生動活潑,提高視覺沖擊力,有助於閱讀者更形象,直觀地看清楚問題和結論,從而產生思考。
數據分析的四大誤區
1、分析目的不明確,不能為了分析而分析 。只有明確目的才能更好的分析
2、缺乏對行業、公司業務的認知,分析結果偏離實際 。數據必須和業務結合才有意義,清楚所在行業的整體結構,對行業的上游和下游的經營情況有大致的了解,在根據業務當前的需要,制定發展計劃,歸類出需要整理的數據,同時,熟悉業務才能看到數據背後隱藏的信息。
3、為了方法而方法,為了工具而工具 。只要能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工具就是好的方法和工具
4、數據本身是客觀的,但被解讀出來的數據是主觀的 。同樣的數據由不同的人分析很可能得出完全相反的結論,所以一定不能提前帶著觀點去分析
Ⅳ 數據挖掘建模有哪些步驟
1.定義商業問題,數據挖掘的中心價值主要在於商業問題上,所以初步階段必須對組織的問題與需求深入了解,經過不斷與組織討論與確認之後,擬訂一個詳盡且可達成的方案。
2.數據理解,定義所需要的數據,收集完整數據,並對收集的數據做初步分析,包括識別數據的質量問題、對數據做基本觀察、除去雜訊或不完整的數據,可提升數據預處理的效率,接著設立假設前提。
3.數據預處理,因為數據源不同,常會有格式不一致等問題。因此在建立模型之前必須進行多次的檢查修正,以確保數據完整並得到凈化。
4.建立模型,根據數據形式,選擇最適合的數據挖掘技術並利用不同的數據進行模型測試,以優化預測模型,模型愈精準,有效性及可靠度愈高,對決策者做出正確的決策愈有利。
5.評價和理解,在測試中得到的結果,只對該數據有意義。實際應用中,使用不同的數據集其准確度便會有所差異,因此,此步驟最重要的目的便是了解是否有尚未被考慮到的商業問題盲點。
6.實施,數據挖掘流程通過良性循環,最後將整合過後的模型應用於商業,但模型的完成並非代表整個項目完成,知識的獲得也可以通過組織化、自動化等機制進行預測應用,該階段包含部署計劃、監督、維護、傳承與最後的報告結果,形成整個工作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