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月活突破四億 滴滴發布部分活動數據
[汽車之家?行業]?11月3日,滴滴出行宣布10月國內月活用戶突破4億,隨著10月「滴滴喵喵節」等活動的上線,目前滴滴月度活躍用戶實現持續增長。
2020年,滴滴先後推出了青菜拼車、快的新出租,以及定位年輕用戶市場的網約車新業務花小豬;在公共交通方面,滴滴導航已開放至乘客端,實時公交業務覆蓋城市超104個;社區團購平台橙心優選在9月29日全國日訂單總量突破280萬單,截至10月底,服務拓展到11個省市。
編輯點評:
幾天前,滴滴正式上線紐西蘭,首先在該國最大的工商業和港口城市奧克蘭提供快車服務,且當地80%的網約車司機已經進行了注冊,這已經是滴滴業務進駐的第11個海外市場。截至目前,滴滴年運送乘客量已超過100億人次,今年國慶節前,更創下了單日為全球提供6000萬次服務的紀錄。未來,滴滴還會在智慧交通、自動駕駛等科技領域加大投入。(文/汽車之家?翁萌)
B. 滴滴代駕聽單,哪些數據能優先聽單
滴滴代駕系統派單並非每天任何一個地方都會有,並且還會綜合各種因素來選擇一定距離范圍以內的司機進行派單,比如到達時間、離客人距離、在線時長、貢獻值、好評率、任務達成率等等。
如果是申請為滴滴代駕的兼職,需要平均每天上線一個小時左右,系統後台會檢測每一位代駕司機的上線時間,更加便於分配訂單,促進滴滴代駕平台的發展。
代駕一般晚上訂單多,大部分人都是晚上喝了酒不能開車,比如在飯店、KTV等就死看著喝酒多的地方,通常單子多,這些人,基本都喝過酒之後,不能開車了,必須要代駕才行。
滴滴出行涵蓋計程車專車滴滴快車等多項業務在內的一體式平台,滴滴出行APP的推出改變了傳統的打折模式,引領了現代化出行的方式。
改變了傳統打車市場的格局,同時利用互聯網的特點將線上與線下相融合,節約司機和乘客的溝通成本,最大限度地優化消費者的打車體驗。
降低空乘率,最大限度的節約司機和乘客雙方的資源和時間,滴滴出行一上市就在全國各地開始流行,目前成為市民出行的方式之一。
兼職跑滴滴代駕的,基本上都是一些上班族,每天晚上下班吃過晚飯之後,就開始騎著小電動自行車去外面等單子。我們都知道,一般叫滴滴代駕的都是喝了酒的人,如果遇上喝醉發酒瘋的人,那簡直是很難對付,既要忍受他的種種行為,還要送他到指定的地方。
C. 滴滴和快的打車軟體收集的用戶行為數據有什麼用
通過數據分析,洞察用戶需求,召迴流失用戶;進行標簽畫像,對用戶進行分群管理,實現精細化運營! 有數據,會分析,能乾的事很多~
還可以接入DSP精準用戶廣告投放等
D. 滴滴打車空間分析的實現方法
滴滴打車空間分析的實現方法定量統計。描述計程車和網約車載客行程的統計特徵和空間特徵並比較兩者的異同。首先通過對計程車和滴滴的定位數據進行處理獲取了上下客數,設施作為研究滴滴出行影響因素的變數,先進行了數據預處理,再進行了時空特徵分析,從空間的角度分析了其影響因素。
E. 滴滴的數據可以看到啥
滴滴最近又成為熱點,不過這次的熱點讓人有很大爭議,而爭議背後很多人在思考的是,滴滴的數據到底重要不重要。
好了,我們看看過去的一些已經公開的信息,來看看滴滴的大數據威力。
有人的城市,才是活的城市。滴滴,讓這個城市的數據「動」起來。
凌晨(0時-4時),首都機場出發訂單分布。每個橙色的圓點代表一個訂單,軌跡顏色深淺代表走過的路程頻率。機場高速大概是晚上最繁忙的一條高速路,最遠的訂單北至北六環,南至南五環外。
每個城市的忙碌,在大數據下,是那麼清晰:
而城市裡,人們都在忙碌著。除了CBD和中關村這樣的加班大戶,各部委也在不停歇加班。
數據來源於2015年新華社和滴滴的公開數據,可以看到八點以後用滴滴打車的人還非常多。甚至一些具體部委的用車情況可以看得比較清晰:
可見國土資源部的加班情況非常厲害。然後再看公安部幾乎午休得在工作:
外交部的工作時間比較特殊:
而在2018年的滴滴數據裡面,就更有溫度了:
人和人之間,多了一份鏈接,那麼數據的維度也就更多了。
而滴滴在國內的市場重要性也是極高的:
數據背後,可以看到很多日常大家看不到的東西。
那麼你覺得,如何才能保護好數據呢?
F. 如何分析滴滴打車模式分析,從產品和運營角度
這段時間一直在思考針對O2O領域的一些場景模式,比如滴滴打車主要是出行場景,對於網路外賣、美團外賣來說其解決的根本是「坐等服務」(這個名詞是我自己瞎定義的),前期更多的是對餐飲這塊市場進行深挖,隨著整個配送體系的形成,它更像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渠道方,通過已經成型的配送體系,任何可以坐等送到的產品(實體)都可以接入或者共享合作。今天想通過對滴滴打車的學習和了解,將一些模式或者方法類比到網路外賣,雖然領域不同,但是卻有很多相似之處,下面主要從產品自身角度以及營銷、運營方向進行介紹:一、產品1.1產品迭代優化
滴滴打車在產品上經歷了一次重大的變革,一開始滴滴打車使用外包的方式對產品進行設計和定義,最後發現產品從功能、性能以至於用戶體驗都不能應對呈指數增長的用戶數,最後滴滴打車招了大量的BAT技術人員,佔有最大比例的是網路,對原有產品進行了推翻並重構,目前所能看到的嘀嘀打車相對流暢的應用軟體,得益於滴滴向網路看齊,將技術變成未來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1.1.1優勢、劣勢分析:
滴滴在這塊的優劣勢也是相當的明顯:
優勢:1、擁有比肩BAT的技術實力以及研發能力;2、具備對新業務的快速開發和復制的能力;3、具備目前國內最前瞻的互聯網產品和思維方式;
劣勢:1、由於極速的公司擴張以及業務線擴張,滴滴新進人員的能力良莠不齊,會導致對研發體系構建有一定影響,當然這也屬於創業公司快速擴張階段的通病;2、滴滴技術體系整體是復制網路模式,把網路多年積累的經驗都帶過來,但是也會有一些不好的問題也帶進來,比如「PPT」文化等;3、雖然滴滴技術實力較強,但技術積累還相對較弱,對於核心演算法的研究方面現在還在不斷完善,比如在一輛車在一條路線上不斷的上下人並計算費用等;
1.1.2對比網路外賣:
對於網路外賣來說,雖然不屬於同一領域,但是從技術層面上是有很多的相似之處,著重說幾個網路外賣可以借鑒的方式:
1、 通過進行分拆,目前網路外面更偏向於是一個創業公司,不管從流程還是管理方面,都可以拜託網路母體所帶來的一些影響,對於外賣來說,很多決策以及技術開發,更偏向於快速開發、快速迭代,更多專注於產品而減少整個過程中「PPT」文化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
2、 網路外賣相對於其他競爭對手來說,最大的優勢在於自身產品,不管是產品的流暢度還是穩定性,都是其他競爭對手目前無法比肩的。下一步網路外賣需要完善的是技術層面的數據分析和演算法的不斷優化;
1.2構建產品生態體系
目前滴滴已經有六條相對獨立的業務線:計程車、專車(企業)、快車、順風車、巴士、代駕,這六條業務線每一個業務的開發、運營都是獨立的,並且從滴滴打車app中也不是全部集成進去,比如滴滴巴士採用的是微信客戶端的方式,滴滴本身也分為用戶版和企業版,但其本身都屬於出行這一領域的細分市場。原則很明確,不管用什麼方式,都會構建起出行領域的產品生態體系。
1.2.1優勢、劣勢分析:
優勢:1、基本上覆蓋出行領域的幾個細分市場,形成一定的場景閉環;2、單獨形成獨立的事業部,進行獨立運作,可以相對靈活的進行各種打法的布局,比較像游記隊打法,各自為營;3、依託於平台體量,進行細分領域的導流和用戶培養,所有的細分領域都擁有對滴滴本身體量的紅利;4、技術資源和平台的共享,具有較強快速的業務及產品線的復制能力;
1.2.2對比網路外賣:
對於該部分,我認為網路外賣也可以構建與自己本省的生態體系,依託於網路對於搜索以及LBS的布局,網路外賣雖然目前主要提供白領快餐外賣,可以猜想下一步布局策略為:從時間段可以分為:早餐、中、晚餐、下午茶等;如果從外賣本身亦可以分為:水果、生鮮、超市到家服務等領域的細分;針對服務客戶可以分為to C或者to B,依託於網路騎士線下物流體系,構建起基於外送的配送體系。
1.3提供開放平台介面
滴滴目前已經針對企業級用戶提供開放平台介面,也就是說任何的應用和產品都可以根據滴滴提供的技術介面來進行業務對接,可以實現招聘-人才專車,房產-愛巢專車,餐飲-吃貨專車,醫療-健康專車等各種場景應用的接入口,實現滴滴的平台化策略。
1.3.1優勢、劣勢分析:
優勢:1、通過對開放平台的接入,可以實現對不同應用場景的覆蓋,很好的對場景的實現的雙贏模式。2、為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用戶平台提供更多的用戶場景;3、提供滴滴+的策略,可以更好的對滴滴打車出行平台的搭建和應用;4、可以依託於O2O各個應用或產品與出行這個概念進行有效結合,有更多的想像和實現空間。
劣勢:1、目前該平台只能對專車或者計程車進行對接,暫時無法對接所有產品業務線;
2、提供開發平台介面,註定會削弱本身滴滴打車應用的裝機量,以及對滴滴打車客戶端的使用量。3、作為開放介面,只是提供打車服務的一鍵叫車,但是並不能提供開放介面提供營銷或者運營類的策略注入,所以目前看來只是一個基於平台的對接或者導流的入口。
1.3.2對比網路外賣:
對於網路外賣來說,這一點具有得天獨厚的先天優勢,因為網路本身具有開放平台的基因,對於白領領域市場來說,對於工作餐則是一個很好的應用場景,對於滴滴來說更看重的是出行這個領域,那麼外賣則更看重的是快速飲食,比如:
1、企業級市場深入:企業級網路外賣可以做到所有企業內部用戶,可以每天有一單免費外賣或者下午茶作為公司福利,並且費用是由公司與網路外賣進行結算;
2、對於其他產品的介面開放:比如對於去哪兒等旅遊App的介面對接,可以實現對於預定酒店周邊的快速訂單服務等;
1.4多種入口接入方式
目前對於滴滴打車來說,有兩個主要的產品接入方式:手機客戶端、微信客戶端,這是對微信以及支付場景的一個精準定位。手機客戶端分為針對司機和用戶兩種客戶端模式,而對於微信客戶端,對於用戶來說是微信端,而對於司機來說,還是司機手機客戶端。不同的接入方式可以從多個角度來進行導流。
1.4.1優勢、劣勢分析:
優勢:1、不管是注冊手機客戶端還是微信端的關注,都可以進行打車服務,可以給用戶更多的選擇的權利和方式;2、通過對微信公共賬號的服務,可以提供相應的營銷和運營策略,實現對微信的精準營銷;3、微信和客戶端的互動可以減少對於簡訊、電話等通知模式,很大程度的降低運營成本;
劣勢:1、對於微信進行一鍵叫車的比例相對較小,較為雞肋;2、對於目前的滴滴大巴,只能使用微信進行預約,與其他業務線不能形成很好的互補效應,目前是需要解決的很大的問題;3、微信公共號的使用,更多的將會被用於營銷,而不會被用於實際應用場景的開發。
1.4.2對比網路外賣:
目前網路外賣與微信的貼合度相對於滴滴較弱,目前網路更偏重於以手機客戶端的方式進行訂單服務,對於微信開發程度不夠,這很大可能性是由於微信支付與網路自有應用場景沖突。從直觀的感覺,網路外賣在微信上更多的只是分享紅包,當然比較片面。
網路外賣可能會投入較大的營銷推廣在相關領域上,但是不管如何發展,網路外賣最後還是會以客戶端為主導。
二、運營
2.1推薦有獎
推薦有獎,目前滴滴的模式是邀請好友加入後,提供首單立減和邀請人員的各得獎勵的思路來進行,這是一個很好的運營思路。但是有一個弊端,只是一對一的邀請,而沒有真正的體現出聚集效應。真正的將金字塔體系發揮淋漓盡致的是近期出現的「借貸寶」模式,只要通過第一級的分享並完成注冊,他將獲得第二級、第三級注冊所帶來的福利,當然前提是只能有三級的概念,不然就會涉及到傳銷方式。
網路外賣可以使用的打法:借鑒與「借貸寶」的模式,使用三級分享機制,但是對於優惠券的額度會做一個相應的調整,產生病毒營銷模式。
2.2玩游戲贏紅包
目前滴滴提供的一個游戲是滴滴滑雪,這塊我並不贊同滴滴這種模式,原因是作為出行平台,並不擅長對於游戲的設置。從另一個角度可以分析,滴滴打車手機客戶端其實對於用戶來說是一個較為低頻的應用,因為一天中,作為用戶只會使用短暫的一次到兩次的打車服務,其他時間不會更多的關注App本身。
針對這塊,網路外賣其實和滴滴打車一樣,也屬於較為低頻的應用,滴滴採用游戲的模式目的是為了提供用戶對於應用的一個粘性度,說白了就是讓用戶除了打車之外會有一些時間花在App本身的內容上。
網路外賣可以使用的打法:與網路本身的游戲平台進行對接,將游戲中加入外賣的獎勵機制,提供玩簡單的游戲可以贏取外賣紅包,實現游戲和外賣兩個領域的共贏。
2.3商家合作
對於商家合作這塊,目前有幾個比較成熟的例子:
1、滴滴一鍵叫紅米Note2全球首發體驗極速配送,小米通過和滴滴打車進行合作,實現對產品對於最後一公里的橋接,完成對產品從線上發布到物流再到同城快遞的打通,是一個雙方都共贏的模式;
2、汽車新品發布,免費試乘機會,主打節能環保的奧迪A3 e-tron專車和滴滴合作,走進上海、杭州兩座城市,提供一次試乘體驗,通過一號專車提供叫車服務。這也是一種基於互贏得模式,用戶可以體驗新車乘坐感受,汽車廠商亦可以對產品進行有效推廣和鎖定精準用戶;
當然還有對於房地產小區的出行對接服務、好聲音大猜想贏取滴滴代駕大禮等等,都是一個有效的場景實現。而對於網路外賣來說,他偏重於不出行這個場景,我把他定義為「坐等服務」模式,那麼可以應用的打法就比較多,比如,針對住宅提供覆蓋式的外賣訂餐服務、超市送貨到家服務。提供新品的免費試吃、試用活動等等。
2.4製造優惠周期
目前滴滴代駕免費兩周、快樂周末免費打快車等方式,製造通過對特定時間的認知,來增加用戶對產品的認知。這種做法有幾個好處:1、可以提供單日的訂單量,並能提前對峰值從技術角度提供可控的范圍,類似於技術以及運營要提前做好這一階段的促銷和應對策略;2、通過對固定時間的有效補貼,可以增加新用戶的注冊量,實現對新用戶和老用戶雙重營銷策略。對於網路外賣來說,其實已經有相應的運營策略,比如不同的節假日或者紀念意義的日期,對產品進行促銷活動,但是缺少自己特有時間段的設定,例如:天貓雙十一,京東618,蘇寧818等等,這塊也是後續需要加強的部分。
2.5製造新穎熱點
針對這塊的點,目前有如下幾個例子,進行介紹:
1、你吃飯我付款,滴滴買單俠,其實提供的一個一種出行吃飯的應用模式,就是用戶去合作的餐廳進行消費,滴滴會提供相應的打車優惠。
2、通過尖叫付款,通過車載分貝測出來的分貝數,滴滴會為用戶減免當次的部分車費,叫聲越高,越便宜。並「尖叫專車」經過用戶的同意後,製作了這支《尖叫專車》的視頻。來進行有效的產生傳播效應。
針對網路外賣這塊,有幾個想法:1、通過寫美食點評,換取對應的優惠券;2、通過對時間的計時,來有相應價格的波動,體現一寸光陰一寸金的理念等等。
G. 滴滴快車運營負責人分享:如何通過數據挖掘發現新出行業務
現在,沒有人不知道滴滴打車。從第一單到日成交 1000 萬單,它只用了不到 21 個月的時間。
短短的時間里,我們見證滴滴打車的迅猛發展,也見證它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如今「出行」這個詞,與滴滴已經緊密相連。
這有賴於滴滴打車通過出行數據的深度挖掘,進行出行服務方面的創新,以及針對不同城市展開的城市化運營有密切的關系。
愛范兒旗下的創業社區 MindStore,邀請滴滴打車的快車運營負責人孫樞分享了「快車拼車」這一產品的誕生始末,以及在滴滴在不同城市運營的基本機制。
以下是分享全文:
大城市已經非常擁擠了,在北京工作,尤其是五道口上下班的人都知道,下班時打車回家是非常痛苦的。
然而,我們的城市化進程卻越來越塊。中國的一線城市車輛密度已經超過任何一個其它國家的城市,比如杭州、北京,遠遠高於東京和紐約。
車輛密度高,導致路面上的車輛行駛速度緩慢。當我們每天上下班都要花那麼長時間在路上,每個人的出行成本提升,整個社會的效率下降。 4 年前,滴滴打車上線時,我們希望解決一個簡單的問題:當你需要打計程車的時候,你能夠打到。
這 4 年,我們通過一個業務線一個業務線、一個產品一個產品,逐漸地把滴滴打車打造成了一個多元化、多業務線的出行平台。從一開始的計程車、專車、順風車,再到快車。之後又有代駕、試駕、企業出行等服務。這么多條業務線,我們想做的很簡單:滿足絕大多數人的出行需要。
除了業務線增加,我們也可從數據看到滴滴打車迅速成長:
(1)使用人群 3 億;
(2)2015 年全年訂單總量 14.3 億,是美國 2015 年所有計程車訂單量的 2 倍;
(3)2016 年 3 月,滴滴打車整個平台的日訂單量突破 1000 萬,相當於美國全國每日移動出行的 5、6 倍。
隨著我們規模的迅速增長,每天積累大量數據,通過對這些數據的深度挖掘,我們有了一些比較有趣的發現。
第一個,關於空駛率。
當我們開始用移動互聯網連接計程車的時候,一個我們不斷去努力優化的指標就是空駛率。這個指標的背後,是我們在思考,怎麼能夠讓在路上跑的司機師傅們提升產出,減少一趟行程結束和第二趟行程開始之間的時間,以及油費上的浪費。
實際上,以我們現在的規模和掌握的數據,我們基本能夠在早晚高峰做完一個訂單結束,第二個訂單就進來,這時候,司機的手機端立即就響了。但是即使能做到訂單的緊密銜接,一般情況下,司機還是需要花 5 分鍾的時間,從第一個乘客的下車地點開到第二個乘客的上車地點,所以算下來每個小時還會 10% 的空駛率。
那麼一個直接的問題就是有沒有方法我們能夠完全解決空駛率這個問題,讓司機在這一個小時裡面都有產出。
第二個,關於車內空間的使用。
做滴滴大巴後,我們開始非常關註上座率。也就是說一個大巴裡面的30個或者40個座位,有多少個是實際有乘客的。上座率越高,大巴資源的利用率也就越高。
轎車其實也是一樣的,我們發現大多數在滴滴平台上的車型,除了司機之外,都能夠差不多坐四個乘客。但是一般的行程只有一到兩個乘客,早高峰、晚高峰,大家都是上班或者下班回家,一般都是一個人,本來可以坐四個人的這樣一個車型,車內的資源只有用了40%。於是,我們開始更加深度去思考上座率這件事。
第三個,關於滴滴平台上特定時間段的供需平衡。
當一個滴滴用戶打開滴滴,他是否能夠叫到一輛車,應該是我們這個平台需要去滿足的一個最基本的需求,我們叫應答率。應答率也是我們每天,我們的運營、技術、產品非常關注的這樣一個指標。
基本上,在不斷地增加我們平台上的車輛和司機,同時通過不同的策略和運營方法來鼓勵司機在對的時間上路接單,也在不斷地優化我們的派單和匹配演算法。但是發現在幾乎所有城市裡,出行需求實在是太龐大了,早晚高峰很難滿足得了。
一旦碰到差的天氣,,比如下雪,情況就更糟糕了。所以,我們會思考,除了不斷地增加車輛之外,我們有沒有其他方法能夠保證我們的用戶體驗,保障每個用戶在需要的時候是能夠打到車。
第四個,同類出行需求的滿足。
我們發現,當一個城市的規模變大之後,會有很多類似的行程在類似的時間發生,特別是早晚高峰。舉個例子,每天早上 7 點到 9 點之間在北京有上千上萬個用戶從北京北邊一個龐大的居住區「回龍觀」往「上地」或者是「五道口」方向。
他們很大一部分的行程是重疊的,我們能不能把這些行程合並起來?
所以怎麼減少空駛,怎麼利用車內的空間,怎麼能在早晚高峰和天氣惡劣的時候滿足需求,怎麼連接這些重疊的行程,這些觀察和思考最終成果匯集在新的共享出行的方式上——拼車。
那什麼是拼車?拼車是您和相似出行路線的人共同坐一輛車。
我們先看看非拼車是什麼。當我們自己獨立出行的時候,一個司機從第一個乘客的上車地點,接上乘客 A,根據最佳路線開到乘客 A 的目的地。乘客 A 下車,司機結束訂單。司機再空駛去乘客 B 的上車地點,把乘客 B 放下,再空駛去接乘客 C,這樣一直下去。
那拼車有什麼不一樣呢?一個司機先接上乘客 A,但是在途中有可能乘客 A 才上車不久,有可能是走了一半了,司機又接上一單,那他順路會去接上乘客 B,那之後司機再按照兩個人的目的地順序,看誰最近,把兩個乘客送到他們相對應的目的地。
所以總體來講,在拼車的情況下,一輛車一個司機可以用稍多餘一個行程的時間和距離,來服務之前需要兩倍的時間來完成的兩個行程。也就是說更短的時間、更短的路程來服務同樣的用戶,效率更高了。
對於一個用戶來講,選擇拼車,也有可能會有三種不同的體驗。第一,有可能是正在附近沒有幾米,另外一個乘客也在叫車,同時去的地方也比較順路,那你們倆在出發點就拼上了,這種發生的可能性還比較小的。
第二種是我在叫車的時候並沒有拼上,但是在行程上,滴滴的後台還在不斷地計算,在收集順路的訂單,如果發現正好有一個人離你的行程不遠,也在發單去比較順路的一個目的地,它就會把這個單子發給這個司機。匹配上了,你就會在路途中接上第二個用戶,一起去你們類似順路的目的地。
第三種等於是第二種的反過來,我叫車了,正好另外一個拼友他在行程中離我很近,同時我們倆也是去類似的地方,所以我的車在來接我的時候,這個拼友已經在車上了。
產品聽起來比較簡單,但往往很多時候,簡單的產品背後需要非常大的工作量。拼車這個產品是依賴於目前滴滴出行的出行數據,每天我們採集的出行數據超過 50 個 TB 的,同時每天路徑規劃也超過了 50 億次。
基於上面的數據量,我們可以進行最大限度的數據挖掘,不斷地通過大數據和深度學習驅動的人工神經元的這樣一個智能網路,來實現非常精準的預測能力、智能的調配能力和動態的定價能力。
那麼這樣一個大數據驅動的共享出行方式能帶來什麼?有什麼意義?
首先,拼車能夠提高叫車的成功率。以前我們一個人叫車,必須要有一輛車來匹配上,現在一輛車可以當兩輛用。拼車能夠在不增加道路一輛車的情況下,大幅度地提升叫車的成功率,提升整體的用戶體驗。
第二點是可以提升司機的時薪。舉例,原來 30 分鍾 10 公里,一個車主一個司機只能服務一個用戶,現在他稍微多花一點時間,有可能 35 分鍾、40 分鍾就可以服務兩批不同的用戶,效率更高,司機每小時的利用率更高,空駛率甚至可以降到 0,司機的收入自然也就變得更高。而司機的效率的提升,整個平台效率的提升,可以進一步地降低出行者的出行成本。原本一個人要付這個行程的費用,現在跟一起拼車的人共享了那一部分行程,就可以一起負擔了,出行成本可以至少降低 30%。
那麼叫車成功率的提升、司機時薪的提升,以及用戶出行成本的降低,實際上組成了一個良性循環。當我司機的時薪提升的時候,就會有更多的車主願意來加入這樣一個平台。那麼司機更多,整體的叫車體驗就會變得更好,更多人也會來使用這樣一個出行產品。那麼同時,我的出行成本還變得更低,整個的規模在增加,所以形成這樣一個良性循環的圈。
除了降低空駛率的數據等方面,還能降低擁堵。這個很簡單,一個人坐一輛車,變成了兩個人坐一輛車。在我們上了拼座的城市,可以直接三個人或者四個人坐一輛車,直接減少道路上的車輛。我們現在的絕大多數城市已經不能夠支持我們這么自私,每個人光是圖自己方便,一個人坐一輛車把整個的城市道路全部擁堵住。拼車不能徹底解決擁堵的問題,但是我們覺得可以減少擁堵的一部分。
最後,拼車其實還創造了一個社交的場景,應該有可能還有一些治癒功能。如果我們想我們每天每個人平均估計花一個小時、一個半小時,甚至更多在路上,那我們堵在路上的時候,一個人坐在車上的時候。拼車如果拼成功了,你會有一個拼友一起跟你坐在車上,這個時候有可能可以創造一些交流的空間,讓整個行程更美好、更愉快。
背後推動拼車這個產品的一個非常關鍵的因素是拼車行程的重疊率。也就是說當兩個不同的行程拼成功了,有多少百分比的路程是兩個人共享的。
在我們試運營的幾個城市裡面,才上線的時候,重疊率已經高達了差不多 70%。最近通過一些演算法的優化等等,已經高達了 75%,那麼重疊率越高,司機的效率也就越高,拼車整體的收益也就越大。通過不斷地完善我們的演算法,做更多的數據挖掘,這個重疊率也是在不斷地提升。
一個完美的拼車行程是什麼?我舉個例子,應該就是說一輛車上面有四個座位,這個時候正好有四批不同的用戶,互相都不認識,他從同一個起點出發,他們要去一個目的地,那這個時候四個人正好拼上了,所以四個人 100% 地共享一輛車、一個行程。
在我們在一批城市上線拼車之後,各個城市之間的反映有非常大的不同。青島、南京、杭州願拼率是最高的,也就是說 100 個快車訂單裡面,到底有多少人選擇了拼車。南京是高達 60% 以上。
而我們怎麼能夠把拼車做得更好,以及滴滴這樣一個出行平台,未來一個發展方向是什麼?其實主要還是通過我們的大數據和我們的技術來驅動。我舉幾個例子,最近一段時間,我們在拼車這個產品上積累的數據越來越多,我們也是通過這樣一個沉澱和技術上的一個突飛猛進,解決了一些拼車這個產品的最基本的問題。
舉第一個例子,在拼車這個產品才上線的時候,一個對於乘客不太好的體驗是,乘客先在車上了,我在路途中要去接另外一個乘客。接上另外一個乘客,發現我反而要掉頭,這個時候對整個的乘客體驗是非常不好的。
明明上車之後,我想往北走,但是這個時候卻匹配了一個去南邊接駕的拼車訂單,所以對乘客的體驗傷害挺大的,盡管有可能這些拼車路線是非常的順路。最近一段時間,我們通過比較詳細的地圖技術服務,獲到了一些特徵,基本解決了拼程掉頭接駕的問題。
第二點,拼車需要優化的問題是,盡管能拼成功的訂單是非常多的,但是拼成功之後,對於兩邊乘客的體驗是什麼樣,特別是第一位乘客,我們能不能夠減少他所損耗的乘客時間。隨
著我們業務的增長,可以拼的訂單數量越來越多,我們通過定位問題的特徵,利用機器學習來看能不能夠迅速地匹配。首先第一,能不能匹配上一個可以匹配的訂單。第二是能不能盡可能地減少乘客,特別是第一個乘客的時間損耗,能夠盡快把乘客送到他的目的地。
所以預測,特別是前瞻性的精準預測和智能調度對我們整個的產品形態是非常關鍵的。一個完美的行程,一個完美的拼車行程也好,或者一個完美的普通行程也好,實際上需要非常非常多的對於數據的挖掘,我們來看我們能不能預測現在的路況,我們能不能選擇最適合拼成功的兩個,或者三個,甚至四個不同的行程,在提升效率的同時,又能夠保證用戶的體驗。
現在滴滴已經在 400 多個城市開成,我們也是希望能夠把我們這樣一個技術驅動、體驗驅動的分享經濟模式,來改變每一個城市的出行。拼車是其中一個我們認為可以讓城市出行變得更美好的這樣一個產品。下面我想給大家介紹一下這么大的一個出行網路到底是怎麼運行的,如何分城市地來運營我們這樣一個出行平台。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們開車網路就從全國 259 個城市發展到了 400 多個城市,基本上所有的地級市都已經開通了。我們希望達到的一個目標是城城通,同時在很多城市也已經做到盈虧平衡,或者已經開始盈利了。
那麼我們的城市團隊運營方式是什麼呢?有可能跟很多其他的互聯網企業不太一樣的是我們至少在一二線城市,同時在有些三線城市,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小團隊。每一個城市團隊就等同於一個小的創業公司,基於滴滴出行的這樣一個大的平台上。
每一個城市團隊有許可權,也有責任把滴滴快車在所在的城市做到最好,同時不斷地根據當地車時的獨特性和特徵推出各種各樣的創新,讓滴滴快車這樣一個產品在所有城市都達到一個最高的滲透率。所以幾百個城市,我們就有幾百個創新點,這樣一個分布式創新,我覺得能夠給我們帶來最快速的增長和迭代。
所以每一個城市都相當於自己的一個獨立的作戰單位,一個城市有一個總負責人,他是這個城市的總經理,他底下有三個不同的小團隊,運營團隊、市場團隊和體驗團隊。
運營團隊主要把握的是整個存量的用戶和司機的一個活躍度,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和方法,來維護他們的活躍度,提高活躍度。
市場團隊這邊主要負責我們的拉新,以及我們的品牌傳播,通過線上線下的營銷活動,跟類似品牌的合作,以及新媒體的一些運營,來把滴滴快車這個產品,以及這個品牌能夠完全滲透到整個城市裡面去。
第三塊就是體驗團隊,一個司機、一個用戶在滴滴平台上,他到底能夠留存多久,他到底能夠有多活躍,我們認為有一部分是基於他到底體驗是怎麼樣子的。所以我們專門有一個體驗團隊來關注,以及提升滴滴的產品在整個城市的體驗。同時協助這個城市總經理,還有相對應 的HR、PR、GR 和經管等等。
那我們為什麼要這樣做?具體三個原因。第一個是貼近市場。團隊城市化、運營策略城市化、市場活動城市化,特別是在滴滴所做的這樣一個 O2O 行業,其實城市和城市之間還是有很大的不同。比如,成都跟杭州非常不一樣,北京跟深圳也非常不一樣,用戶的習慣不一樣,車主和司機的習慣也不一樣。我們怎麼能夠更好地去服務司機、吸引司機,服務乘客、吸引乘客。
第二個原因就是快速決策。每一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熱點,每一個地方的競爭情況也不一樣,每個地方也有自己的一些緊急事件,所以當我們每個地方都有一個比較獨立的團隊的時候,他們能夠非常快速地去決策,針對性地來做快速的,並且有效的反映。『
最後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我們認為一個中心化的大腦不如幾百個大腦分布在全國。每天,我們每個城市都在做各種各樣的創新和嘗試,各種各樣的 AB test,所以迭代速度會更快。作為一個整體的組織來講,我們的迭代速度更快。
同時,因為是分城市來試錯,所以試錯成本也更低。所以通過這樣一個分布式創新,相對來說比較獨立作戰的一個城市的這樣一個網路,我們才能夠做到今天滴滴在 400 多個城市能夠運營起來,能夠服務好車主,服務好用戶。一個城市、一個城市地改變人們的出行。
H. 滴滴打車公司靠什麼盈利
很多方面都能盈利,簡單說幾點。首先是抽點,假如一輛順風車扣1塊,全國那麼多順風車得扣多少錢。而且還不僅是順風車,還有專車、快車、租車、代駕。然後是廣告,滴滴有自己的積分商城,商城裡有各種商家優惠信息,你打完車領紅包時候有廣告,無處不在的廣告都是要收費的,後面發展到一定規模就滴滴就變成一個生態圈,吃喝玩樂都融合進來,這又是一個很大的市場。
I. 滴滴打車還能用嗎
可以。
可以打車,雖然滴滴出行APP在應用商店下架,無法斬獲新的用戶和司機,但這並不影響下架前就已下載軟體的老用戶,並且滴滴出行的微信小程序也是可以使用的。
按照目前是的行形勢來看,滴滴並沒有全面下架,只是處於整改階段。因為滴不久前已經成立了新的公司,目的就是為了承接舊公司的業務,並以舊公司承擔相關責任,以此降低風險,進而不影響盈利。
目前滴滴打車下架已經人盡皆知,其原因就是違規收集使用個人信息。滴滴作為網約車平台的龍頭老大,在國家地理位置、地圖繪制、等重要的出行數據,從這些數據就可以分析出國家地理要點、人口分布、經濟活力等重要信息。一旦數據泄露,勢必會對國家安全埋下隱患。
首先,比較常見的就有曹操出行、陽光出行、首汽約車、t3出行、花小豬等。這些都是滴滴未下架之前就與之搶奪市場的網約車平台,雖然規模不及滴滴,但在知名度和服務都是比較高的,並且比較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