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政府信息化現狀以及解決途徑
一、現狀與問題
(一)網路與硬體現狀分析
目前上海市司法局及相關下屬單位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計算機網路系統,除了部分單位通過Modem或者ISDN,撥入到市信息中心的撥號伺服器上的30B+D線路上,其他沒有什麼網路可以利用直接通信。由於撥號費用的關系、以及速度上的限制,造成下屬單位與市局之間,數據的傳輸上不能保證實時和高效。另外,由於下屬單位沒有任何網路接入方式和設備,造成目前的數據傳輸只能是單向上報,市司法局業務處室不能做到主動的對所屬單位的數據調用和查詢。
在市司法局內部,現在存在3個獨立的網路:辦公內網,公務網和Internet外網。其中辦公內網和公務網為涉密網,Internet外網非涉密。根據保密局要求,這三個網之間需要物理隔離。辦公內網和Internet外網之間採用通過保密局安全認證的安全隔離卡作為物理隔斷;公務網完全獨立,採用獨立布線,和其他兩個網完全物理隔離。3個網中,使用效率最高、應用面最廣、工作關系最為密切的是辦公內網。目前已經基本做到市司法局內部辦公人員都接入到辦公內網。另外,市司法局還有5個網站託管在外,由他人負責維護。主要是:東方律師網、148網及法律人才交流網由盛世彩虹維護;司法行政系統門戶網、東方法治網由東方網維護。
2004年底,市司法局對現有中心機房進行了實質性的改造和優化。購置並安裝了高性能的Cisco6506核心交換機、HP rx5670資料庫伺服器(安裝了ORACLE資料庫)、3台HP應用伺服器及網路防火牆、入侵檢測等網路設備,改造了原有屏蔽機房,並經測試達到了國家B級標准,已基本構建了一個運行高效、使用靈活、維護方便、易於擴展、安全可靠的主機系統,具有較強的處理能力,為整個司法行政系統數據中心的建立和網路運行奠定了較為堅實的基礎。
(二)應用軟體系統現狀分析
目前的應用軟體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從功能上大致可以劃分成辦公自動化系統、司法業務系統和網站系統三部分。
1、辦公自動化系統
1999年,採用Notes/Domino開發技術,B/S結構,市局開發了辦公自動化系統。經過兩年多時間的運行,36個功能模塊中有20個模塊投入使用,其中郵件系統、公文流轉、通知通告、工作日誌、信息簡報、一周安排等模塊使用比較頻繁。目前還有16個模塊沒有使用起來,需要在新的系統中創造環境,使行政辦公管理系統的功能得到充分利用。原OA系統原來相當一部分模塊由於種種原因未投入使用,還有一部分模塊只是偶爾使用或者部分使用,整體運行效果一般。但同時已經投入使用的模塊(郵件系統、公文流轉、通知通告、工作日誌、信息簡報、一周安排等)已經成為各處室(部門)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OA改造時必須予以充分考慮,一方面要尊重現有系統的功能設置和操作習慣,另一方面要將原系統中的數據無縫移植到新系統中。
2004年底,基本完成了市司法局OA的改造,整個系統為分布式架構,可以在全市司法單位中推廣實施。在功能上將全系統公共信息系統(信息門戶)和辦公自動化系統分開。在這基礎上,市司法局將進一步完善功能,增加人事勞資系統、信訪管理系統、檔案管理系統、新聞影視管理系統等應用模塊,實現辦公與應用一體化。同時考慮各系統的數據共享,在OA系統中可以訪問業務系統的統計報表信息。
2、司法行政工作業務應用系統
市司法局的業務范圍涉及監獄、勞教、律師、公證、基層法律服務、法律援助、司法鑒定等領域,其中監獄局和勞教局相對獨立,分別針對自身的業務開展了信息化建設,上海市司法局除監獄和勞教之外也分別針對不同的業務開發了一些信息系統:
(1)律師信息管理系統。2002年9月開始投入使用,可以依託這一系統,進行年檢、注冊、執業證申領等律師管理工作。但目前使用的深度和廣度還不夠。
(2)基層人民調解信息管理系統。主要對基層的人員調解機構和業務報表等進行管理。2003年6月完成市司法局和4個區縣及4個街道的試點單位運行工作,2004年底完成了全市各區縣和街道的推廣工作。
(3)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信息管理系統。主要對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工作進行電子化、網路化管理,目前已經基本開發完成,准備進入試運行和推廣使用階段。
(4)司法考試報名系統。目前已投入使用,能依託此系統完成司法考試報名的全過程。
(5)公證業務處理系統。目前已推廣到全市大部分公證處,主要用於公證處處理公證業務。該系統採用C/S(客戶機/伺服器),設計思想及所用技術比較陳舊,需要進行技術開發和版本升級工作。
(5)社區服刑人員管理系統。對社區服刑人員(社區矯正人員)的基本信息進行管理,系統採用C/S結構,單機操作,應用情況一般。
(6)法律服務行業信用信息系統。法律服務行業信用信息系統主要是針對律師、公證員和基層法律服務工作者執業誠信管理。可以開發信用檔案的查詢系統,在許可權和密級允許的情況下為各級領導和公眾提供信用信息。
(7)地理信息系統(GIS)。針對所有司法行政工作機構及相關人員、業務情況,在地圖數據上加以多層展現。2004年底,完成了外網系統,向社會公開司法行政系統工作機構、服務人員和相關內容。內網管理系統正在研製開發過程中。
(8)司法鑒定工作管理信息系統。司法鑒定工作管理信息系統主要包括案件管理系統、機構管理系統、咨詢與信訪處理系統、專家庫系統、信息交換系統等,2004上底已基本完成開發工作,並進行了試運行。
(三)外網網站系統現狀分析
目前,本系統網站資源豐富但凌亂,各網站分屬不同的單位、部門管理,網站資源的使用效率較低,司法行政門戶網站的權威性需要進行提升和確認。市司法局所有網站均託管在外,其中東方律師網、148網及法律人才交流網由盛世彩虹維護;司法行政系統門戶網、東方法治網由東方網維護;公務網網站由市司法局機關維護。
網站系統存在的最大問題是統一信息發布問題,各網站可以相對獨立,各具特色,但在信息內容上和司法業務系統、行政審批系統、辦公自動化系統緊密相關,目前沒有一個統一的信息發布平台,發布到各網站上的信息完全依賴於手工,一方面維護量大,重復輸入重復發布現象嚴重;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信息出錯的可能性,而且缺少發布范圍的許可權控制,容易造成信息的泄密。另外,各網站也缺少安全機制,諸如防攻擊、災難恢復、網頁簽名等安全措施沒有考慮。
(四)與市公務網接入現狀分析
2004年,市司法局聯通了市公務網,並由市公務網管理中心下發配置了必備的一些設備,如接入交換機CISICO 2950,海信防火牆1台HP RP2470 WEB伺服器,但是,應用項目還是比較少,僅建立了市司法局公務網網站應用,信息量少,且維護更新頻率較慢。市司法局40個接入應用點還沒有客戶端接入使用應用軟體系統。同時,市司法局與市監獄管理局、勞教局和各直屬單位、區縣司法局還沒有聯接。
市監獄局、市勞教局已聯接了市公務網,並有個別點接入應用。2002年,市監獄局完成了局機關內部區域網的改造,並已經建成了一個覆蓋所轄監獄的城域網。其採用CISCO 6506多層交換機作為交換核心,組建了國際主流的千兆主幹、百兆桌面的網路,並通過電信專線直接連接到各所屬監獄,傳輸業務數據和視音頻信號。市勞教局採用電信專線方式構建了包括所有勞教所的城域網,並通過加密機與局機關區域網相連,開展了多個業務管理系統的應用,實現了實時的數據傳遞和共享。各直屬單位和區縣司法局信息化建設現狀大致可以分為3個層次。
第一層面的,機關內部的區域網建成,公務網連通,有應用系統在網上運行的單位,這樣的單位,在司法行政系統內相對較少,比例不到10%。如浦東新區司法局建成機關內部區域網並與區政府聯網,初步實現了「四網一校一平台」的信息化應用體系。
第二層面的,有些已經建立了機關內部區域網,但公務網還沒有接通,有些公務網已經到位,但機關內部區域網還沒有建立起來,還有些單位網路已經有了,但相關的業務應用信息系統沒有跟上,缺少信息數據的積累,在司法行政系統內,第二層面水平的單位是大多數,佔了約80%的比例。19個區縣司法局中,僅7個單位有公務網接入點,比例為37%,9個單位建有機關內部區域網,比例為47%,而在已建成區域網的區縣司法局中,只有5個單位考慮到了內外網隔離問題,這個比例更低,只有區區的26%。至於業務應用系統的運行使用,情況就更差一些,我們通過去年下半年的調研了解到,除了監獄、勞教及少數區縣司法局外,大部分單位只有一些幹部人事、財務工資之類的軟體在運行。
第三層面的,大約佔10%比例,相對來講就落後一些了,機關內部區域網沒有建成,與公務網也沒有聯通,內部辦公基本上停留在單機工作方式。
通過對網路硬體和應用軟體的現狀分析,可以總結出系統存在的主要問題,也是市司法局信息化建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由於市司法局及相關下屬單位沒有形成一個安全統一、穩定可靠、快速專用的計算機網路系統,不同的信息系統相互孤立,各單位之間無法共享數據和即時通訊、進行數據交互。
——各種應用系統的所用的設計理念、開發技術、介面標准、資料庫不一致,數據不能完全共享,信息孤島化現象嚴重。
——應用水平低、單向信息交流。多數應用停留在簡單的辦公自動化的實現上,缺乏整體、有效與深層次的分析和決策支持。數據的單向交流,造成無法做到真正意義上完全的數據共享,使信息系統的應用效能大打折扣。
——散亂,無整體規劃。許多由不同單位開發的分散的小系統,使的司法系統沒有一個整體、連貫的信息建設方針。這種狀況一方面造成了低水平重復建設,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系統整合與升級的難度與代價。
——管理難度大。各系統的開發商參差不齊,缺少統一的管理和協調,也沒有總體上掌控的集成商,給系統的開發、實施、培訓、維護帶來很大管理上的問題。
——安全隱患。系統很少考慮安全方面的措施,無論是硬體網路、系統軟體、應用程序還是業務數據都存在比較嚴重的安全隱患。
二、主要措施及對策
(一)圍繞目標,分步實施。
通過大量的調查研究,對司法行政系統各單位信息化建設狀況和需求有了較為全面的了解,提出了司法行政系統信息化建設的總體構想,即「應用信息化領域中的先進理念和技術,建立起一套安全、先進、高效、實用、可擴展的司法行政電子政務系統,基本實現信息資源數字化、信息傳輸網路化、信息技術應用集約化。」建成後的網路將在數據應用上,基本達到數據的雙向交流、互動交流及共享決策;在設計技術上,達到信息數據獲取的主動性、可分析性,軟體的可移植性、可擴展性以及介面的標准化、開放性,使我們司法行政系統信息化建設定位於在上海黨政系統不落後、在全國司法行政系統處於領先水平。
圍繞總體目標,必須按照「統一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充分體現「先抓重點、逐步推廣、發掘潛能」的建設方針,擬用三年的時間,分三個階段來推進系統信息化建設工程。
第一階段:主要是聯接系統主幹網路,抓好基礎性建設。
一是進行司法行政業務網骨幹部分建設。該系統網路共分為3級,一級網為市司法局內網,二級網包括市監獄管理局、市勞教局、市政法管理幹部學院、區縣司法局和其它市局直屬單位內網,三級網包括監獄、勞教所和各司法所內網或終端。第一階段,將在一級網路升級擴容的同時,構建上海司法行政系統網的主幹網路,即通過公務網實現市司法局機關、監獄局機關、勞教局機關、管理學院、區縣司法局及局屬單位的二級網路連接,為實現本系統的網上數據傳遞和信息共享奠定基礎。
二是建立基於司法行政業務骨幹網的視頻及電話會議系統。實現市司法局與市監獄管理局、市勞教局、市政法管理幹部學院之間的視頻會議系統,與其它局屬單位、區縣司法局先建立電話會議系統,使局系統形成即時遠程會議的能力。
三是建立司法行政地理信息系統(GIS)。直觀、形象地在電子地圖上反映出司法行政相關工作機構的地理信息及其它相關業務信息,為司法行政系統內的協作和聯動創造條件,並為下一階段「司法行政指揮管理系統」的開發打下基礎。
四是建立法律服務行業信用信息系統。開發法律服務行業信用信息系統應用軟體,實現法律服務行業執業機構和從業人員徵信工作的數字化和網路化,迅速充分地反映獎懲等信息對信用等級的影響,構建群眾表達差評和好評的渠道。
五是實現行政審批事項的網上受理。將分兩期開發我局行政審批事項網上辦理應用軟體,首期實現網上行政審批事項所要求的「表格下載」、「在線受理」、「狀態查詢」、「結果公告」等4大功能,第二步實現與區縣局的網上辦理。
六是逐步建立、完善司法行政業務管理應用系統。努力完成基層人民調解管理信息系統、刑釋解教人員安置幫教管理信息系統等司法行政業務管理應用軟體的升級改版及推廣運行工作。
七是建立司法鑒定管理系統。在建立專家基本信息、鑒定經驗、技能等基本資料庫的基礎上,實現鑒定申請、受理、立項、鑒定處理、匯總鑒定結果、反饋鑒定申請人等業務過程的信息化處理。
八是實施市司法局行政辦公管理系統升級。對已有的辦公自動化系統進行改建和挖潛,在依託和利用已有系統功能的基礎上,增加新的功能,實現辦公、管理一體化,使現有工作方式、效率、秩序和質量有新突破。
第二階段:主要是推進系統全面聯網,搭建數據共享平台。
一是繼續深化司法行政系統聯網工程。力爭通過公務網,連接各監獄、勞教所、鄉鎮街道司法所和公證處,初步實現司法行政系統全面聯網。
二是整合本系統內各大數據中心(市司法局數據中心、市監獄局數據中心、市勞教局數據中心、市矯正辦數據中心)的信息資源。運用網路服務概念,加強信息交流的雙向性和綜合性,深化本系統內完全的網上通訊和信息共享,進一步提高整體工作效率。
三是實現行政審批事項的全過程網上辦理。在第一階段實現司法行政系統行政審批事項網上受理的基礎上,實施進一步的應用軟體開發,做到行政審批事項的全過程網上受理和辦理。審批流程將通過網路在各個結點自動流轉,審批數據將在各有關部門間共享。
四是建立與完善公證管理系統。公證管理信息系統在各公證處正常運行的基礎上,藉助司法行政業務網,實現司法局對各公證處的網上管理和監督,充分共享本市公證業務界的業務信息,實現網上錯證查詢、抵押登記查詢的能力。
五是建立社區服刑人員(社區矯正)動態跟蹤管理系統。通過司法局與監獄、勞教以及有關社區矯正機構的全面聯網,實現對社區服刑人員動態的跟蹤與記錄。在全面掌控對象最新資料的基礎上,及時做出相應的處置。
六是建立法律援助管理系統。通過全市法律援助中心的全面聯網,實時掌握全市法律援助案件申請和辦理的情況,高效地提取和分析相關的工作數據,實現與法律服務機構、法制宣傳部門等的信息共享。
七是建立司法行政系統主要業務工作和各支隊伍(機關幹部、監獄勞教警察、院校教職員工,以及法律服務從業人員等)的信息管理資料庫。實現系統內的數據共享和部分信息的網上查詢,為法律服務行業信用信息系統的建立及行政審批事項的網上辦理等工作的開展提供數據支撐。
第三階段:主要是圍繞網路縱達橫聯,深入挖潛提升效能。
一是建立司法行政系統綜合管理信息庫。提升各項業務應用系統及行政辦公系統,通過信息實時傳遞、數據集中處理等方式,形成較強的司法行政業務綜合處理能力,實現業務辦理自動化、對外服務網路化、統計分析智能化。
二是開發決策支持系統。採用數據整合、聯機分析處理、數據挖掘等先進技術,發掘、歸納龐雜數據背後的規律,為領導決策提供輔助信息。
三是開發公共服務關系管理系統。籌劃搭建能有效整合司法行政系統各類信息資源並集各項業務功能於一體的、對外開放的本市司法行政工作綜合服務平台,逐步實現對外向人民群眾、對內向其他國家機關提供全方位服務的客戶關系管理系統的建設目標。以利於更好地科學分析人民群眾和政府機關的切實需要,及時提供量體裁衣式的個性化服務。
四是開發司法行政指揮管理系統。建設依託本系統各大數據中心和管理系統的指揮管理系統,使「兵種復雜、條塊交織、層多面廣」的司法行政系統形成迅速、通暢的指揮反映鏈。
B. 大數據時代應該怎樣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十八屆三中全會將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現代技術正在深度改變人們的生活、工作和思維方式。面對新形勢的挑戰,國家治理方式也應順應時代發展,充分利用大數據提高城市治理效率、降低政府運行成本、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大數據不僅是科學概念,更是一個實實在在的應用技術。」蘇州大學教授王宜懷介紹,從政府層面來說,大數據可以將原本分散存儲在不同部門、行業、主體的數據作為整體加以利用,實現統一管理,為信息分析、利用、開放提供基礎。同時,大數據的信息平台,使數據資料更加全面,政府部門間的數據信息調用將更加方便快捷,可以有效地提高工作效率。
通過數據整合和運用提高管理能力,是目前世界各國的通用做法。在西班牙首都馬德里,整合警察、消防、醫療系統,使救援時間大幅度縮短;在新加坡,智能交通綜合信息管理平台在預測交通流速和流量方面有高達85%的准確率。
如何保證大數據的安全使用?建議,制定完善的大數據應用規則,劃分部門信息使用許可權,確保信息在指定部門、指定情況下按照規范流程使用,確保個人信息安全。在此基礎上,設立大數據監督部門,依法監督大數據採集、使用,保證數據的真實性和安全性。
C. 對政府服務和管理而言,大數據的大意義是什麼
1、創新政府大數據管理思維。
第一,利用大數據形成政府管理的大數據思維。政府需要進一步開放數據信息,提升社會公眾對於政府利用大數據技術創新自身管理範式的感知水平。
第二,政府需要強化數據信息整合的力度。政府需要進一步強化對於數據信息的整合與溝通,通過打通不同政府部門之間的「信息孤島」,進而提升政府協同管理水平。
第三,利用大數據提高服務質量。當前我國政府亟需創建創新型與服務型政府,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務過程中需要藉助大數據相關手段針對社會大眾的需求進行及時收集與回應,以此為基礎來增強社會大眾對於政府服務供給的獲得感。
2、利用大數據手段升級政府管理手段。
第一,利用大數據技術完善政府管理專業的人才儲備。我國政府管理部門應致力於引進大數據專業領域的人才。政府管理部門通過充實大數據人才隊伍,有助於進一步提升政府管理決策的效率,同時鑒於大數據人才的稀缺性,政府不僅需要藉助相關的優惠政策與扶持條件。
吸引大數據領域的高水平人才安家落戶,更需要充分發揮自身的平台優勢,致力於搭建以大數據研究為核心的產學研一體化研究聯盟,通過大數據戰略聯盟的締結,實現大數據管理人才的自給自足。
第二,利用大數據技術更新政府管理技術儲備。
大數據的飛速發展對於網路空間安全提供了較大的挑戰。我國政府需要從頂層設計的戰略視角制定大數據網路安全保障機制,並進一步強化對於網路空間的管理與治理。
3、利用大數據理順政府管理運行體系。
第一,利用大數據手段提升決策科學化水平。大數據技術在政策創新、公共危機治理以及行政監督等領域具有得天獨厚的技術優勢,決策者藉助大數據技術能夠促進對於大數據的深度挖掘和分析,進而對政府的各類管理事項作出科學預測,以提升決策的合理性與科學性。
大數據技術不僅能夠進一步強化政府相關管理決策的指向精準性,同時藉助大數據技術自身所蘊含的先進性與前沿性,能夠為政府管理科學化提供有力支撐。
第二,藉助大數據技術增強政府公共服務產出水平。政府在進行相關公共服務供給過程中,由於不能保障及時有效覆蓋社會大眾的全部需求,在大數據背景下政府應該通過致力於統一公共服務數據的格式與採集標准,持續推進公共服務資源的重新整合、竭力實現公共服務的均等化。
(3)如何將政府數據獲取方式升級擴展閱讀
大數據趨勢
趨勢一:數據的資源化
何為資源化,是指大數據成為企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戰略資源,並已成為大家爭相搶奪的新焦點。因而,企業必須要提前制定大數據營銷戰略計劃,搶占市場先機。
趨勢二:與雲計算的深度結合
大數據離不開雲處理,雲處理為大數據提供了彈性可拓展的基礎設備,是產生大數據的平台之一。自2013年開始,大數據技術已開始和雲計算技術緊密結合,預計未來兩者關系將更為密切。除此之外,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興計算形態,讓大數據營銷發揮出更大的影響力。
趨勢三:科學理論的突破
隨著大數據的快速發展,就像計算機和互聯網一樣,大數據很有可能是新一輪的技術革命。隨之興起的數據挖掘、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等相關技術,可能會改變數據世界裡的很多演算法和基礎理論,實現科學技術上的突破。
趨勢四:數據科學和數據聯盟的成立
未來,數據科學將成為一門專門的學科,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知。各大高校將設立專門的數據科學類專業,也會催生一批與之相關的新的就業崗位。與此同時,基於數據這個基礎平台,也將建立起跨領域的數據共享平台,之後,數據共享將擴展到企業層面,並且成為未來產業的核心一環。
趨勢五:數據泄露泛濫
未來幾年數據泄露事件的增長率也許會達到100%,除非數據在其源頭就能夠得到安全保障。可以說,在未來,每個財富500強企業都會面臨數據攻擊,無論他們是否已經做好安全防範。而所有企業,無論規模大小,都需要重新審視今天的安全定義。
在財富500強企業中,超過50%將會設置首席信息安全官這一職位。企業需要從新的角度來確保自身以及客戶數據,所有數據在創建之初便需要獲得安全保障,而並非在數據保存的最後一個環節,僅僅加強後者的安全措施已被證明於事無補。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大數據與政府改革創新
D. 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分析政府應該如何發展大數據壯大數字經濟
中青在線北京3月6日電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 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翀 )5G、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新一代信息技術、傳統行業互聯網轉型升級……這一串話題的背後是近年來全國兩會對數字經濟發展的聚焦。2017年,數字經濟首次寫入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促進數字經濟加快成長」;2019年,全國兩會政府報告再對數字經濟著墨,稱「壯大數字經濟」。
數字經濟為何如此受重視?
此前上海社科院發布的一項報告指出,數字經濟正在席捲全球,全球經濟向數字經濟遷移已經勢在必然,數字經濟已成為國家的核心競爭力。而世界經濟論壇則給出過一個研究數據:數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長0.5%至0.26%。
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直言:「數字經濟給全球的社會和經濟發展都帶來了巨大動力,各國也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紛紛擬定數字經濟計劃。」在他看來,所謂數字經濟,可認為是由互聯網產業高速發展帶來的新經濟模式,為國民經濟的增長提供了全新動能,促使社會變革邁入里程碑式的一步。
如今,數字經濟是各國博弈瞄準的新舞台,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願意錯過數字經濟的紅利,中國也不例外。
工信部旗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就做過初步測算,2018年上半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為1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佔GDP比重達到38.2%。
《2018中國數字經濟指數白皮書》指出,隨著居民消費升級以及信息通信技術與傳統產業的加速融合,我國數字經濟未來整體上仍然會呈現加速增長態勢。預計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將達到6.4萬億美元,同比增速達到19.4%。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深化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研發應用,壯大數字經濟,再次明確數字經濟的信心。」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說,如今,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新經濟正茁壯成長,其與傳統產業融合創新,將對舊有經濟模式進行顛覆和重塑,為實體經濟插上「翅膀」,帶動數字經濟快速發展,讓整個數字經濟完整的形成起來。
數字經濟應在哪些領域發力?
全國政協委員、網路董事長李彥宏連續五年將人工智慧相關提案帶上兩會,今年他最新的提案內容涵蓋構建車路協同的智能交通、完善電子病歷管理制度及加強人工智慧倫理研究三個方面。
以智能交通為例,李彥宏表示,緩解交通擁堵通常以擴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主要手段,但因物理空間有限,傳統方式已無法有效緩解擁堵;利用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構建智能交通解決方案,可以實現對交通的「全面感知、全局決策、實時控制」,能有效緩解交通擁堵、減少交通事故。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把目光投向了5G應用和物聯網發展。
「5G是數字經濟新引擎,產業應用不限於智能手機、基站建設等領域,更會推動物聯網、區塊鏈、視頻社交、人工智慧產品與應用的發展。」雷軍說,目前受制於5G基礎建設尚未完成,相關標准尚未明確,5G的服務與應用資源也不夠豐富等因素,5G的產業發展仍存在困難與挑戰。
但考慮到5G是各國未來一段時間主要信息基礎設施和技術競爭關鍵領域,對社會經濟發展具有較強的拉動作用,由此,雷軍建議提前布局5G產業應用,推動5G與物聯網的創新融合發展。
數字經濟之路應該怎麼走?
數字經濟之路該怎麼走?這是一個涉及到如何化封閉為共享、使發展與穩定能平衡、讓創新和監管「共舞」的問題。
孫丕恕說,人工智慧的發展依賴於計算力、演算法、數據資源三大支撐,其中數據是基礎。然而在我國,海量數據中,20%是互聯網數據,80%是組織數據,組織數據中的80%由政府掌握。目前政府數據共享程度不夠、政府數據開放程度不夠、政府掌握社會數據不全面的現象依然存在,很大程度制約了數據的高價值釋放。要讓「死數據」變成「活水之源」,需推動政府數據資源的共享、開放。
「阻礙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正是部分對數據的開發和利用沒有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展開,損害了公眾的合法權利,也不利於大數據產業和數字經濟的長久健康發展。」張近東表示,相關立法滯後造成敏感信息的安全性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合法合規前提下的數據管理和共享缺少統一的規范和標准,跨境數據的保護和合法共享缺少有效的國際溝通交流機制是造成上述現象的主因。
張近東認為,應該從法規制定、政府引導、資金扶持、大眾支持、國際合作等角度,強化數據安全保護,發展高質量數字經濟。
在數據安全方面,老百姓最為關注無疑是個人隱私保護。孫丕恕說,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是越來越重要的「生產資料」,任何數字產業的發展,智能應用的升級都需要數據發揮作用。而保護數據隱私與合法、合規使用數據,發展數據產業並不矛盾。
他以浪潮集團推動政府數據開放運營的過程為例介紹說,從數據的匯集、治理,保護到今天的授權運營,浪潮探索出了合法、合規使用數據的經驗與方式,且在技術層面做到了數據「可用而不可見」,保護數據隱私的同時,還能服務於民生與社會發展。
(原標題:政府工作報告再提「數字經濟」:從「促進」到「壯大」 該怎麼走?)
E. 政府利用大數據分析可以怎麼樣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為政府治理理念的轉型帶來了新機遇。對於政府而言,要提升自身的治理能力,必須要在其中融入新的思維和新的文化,在這一方面,大數據中的數據思維與文化模式可以為政府治理工作的轉型提供思路,如果將大數據充分地利用起來,政府治理工作便可以實現多層次、多元化、多角度發展,最終實現政府管理工作以公共服務為主、協同共治為輔的目的。如今,政府開展治理工作時,不能僅僅依靠傳統的經驗了,任何工作都必須要基於數據的基礎上開展,這就要求政府工作人員深入到群眾之中,採集客觀資料,並進行科學的實證分析,以此作為開展工作的基礎。也就是說,任何一項工作的開展都必須要用數據來說話,這對於促進政府工作的轉型有著非常積極的效果。
大數據為政府治理模式的創新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大數據是對海量數據的科學運算,人們可以找尋到不同數據之間的密切聯系,這也是大數據方法論的思想。此外,在大數據技術平台的支持下,人們可以採用眾包、外包等一系列的組織模式來革新政府治理的組織架構,將傳統的組織架構向合作、協同方面進行轉型,從這一層面而言,將大數據理論引入到政府治理工作中,可以為政府治理模式的開展提供創新的模式。種種實踐證實,大數據給政府治理模式的創新主要帶來了幾個方面的發展機遇:一是促進了政府治理模式從粗放式到精細化的轉型;二是促進了政府治理模式從單一性到協同共享性的轉型;三是促進了政府治理模式從被動性到主動性的轉型。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提升了政府決策工作的科學性。近年來,政府各項公共事務變得越來越復雜,僅僅依靠工作人員的個人感知是無法對所有事務做出科學、准確的判斷的,要想從根本上提升政府決策工作的科學性,就需要合理應用大數據思維模式,收集數據,分析現階段經濟社會運行過程中的規律,採取合理的數據挖掘來開展決策工作。從本質上而言,大數據給政府決策部門帶來了如下的改變:首先,在制定決策時,政府的決定已經不是個別領導的決策,而是必須要使用數據說話,根據數據來制定出決策,與傳統的決策模式相比,該種決策模式更加的科學、精準;其次,在決策實施跟蹤階段,政府可以充分利用社交網路與物聯網來分析決策的實施情況,利用數據對實施成果進行監控,這可以幫助政府及時地調整決策方向和決策模式。
大數據為政府服務效能的提升帶來新的機遇。要提升政府的綜合治理能力,必須採取科學有效的措施提升政府的服務效能,這也是大數據背景下建設服務型政府的關鍵性因素。在政府治理的背景下,要提升政府的服務效能,不僅需要提升政府行政部門的審批效率,還要採取相應的措施提升政府公共服務產品的質量。一是在提升行政審批效率方面,憑借大數據能夠幫助政府打破不同部門之間的信息孤島,構建出完善的行政審批服務雲平台,利用大數據能真正的為老百姓辦實事,為老百姓節約時間,這既有效提升了政府開展行政工作的效率,還可以大范圍的節約政府開支。二是在提升公共產品的服務質量方面,政府工作人員可以利用大數據對公共服務產品的數據進行深入的分析與挖掘,讓公共服務產品供給走向個性化、分層化以及精準化發展道路。還可以利用大數據的兼容性和開放性,鼓勵越來越多的社會大眾參與到政府決策活動中,讓他們對政府決策工作進行科學的監督,不斷提升公共服務產品的綜合質量。
F. 互聯網+電子政務雲數據綜合服務平台升級擴容應該按照什麼標准
「互聯網+」時代,針對電子政務發展的新方向,政府需要將履行職責和全面深化改革措施協調起來,找到電子政務的發展方向,實現最佳實踐的目標。在面臨技術體系架構需向雲計算轉變,建設重點需從流程信息化向政府治理能力提升轉變,政府信息資源開發利用需要從公開、共享、市場、安全四個方面整體推動,如此一來,相應的發展戰略、發展規劃、建設計劃以及實踐標桿,都需要匹配復合型人才,並且由集中統一的制度實施保障。
l 技術體系架構需向雲計算轉變
雲計算將是未來電子政務技術體系架構的重要方向。互聯網對電子政務發展的技術體系架構產生了重大影響,電子政務技術體系架構在開始建設的時候,是沒有互聯網這個因素的,互聯網的發展使得計算模式發生重要改變,雲計算資源利用率高,成本節約,模式改變集中體現就是雲計算。此外,模式的轉變對於不同部門、不同地區、不同事物是多樣性、分階段的。向雲計算轉變,方向毫無疑問,但在實際建設中,需要從長期經濟發展和業務發展角度統籌考慮,需要從五年十年的角度,考慮哪個方式經濟上是最合算的,哪個方式業務是最可以持續的,而不是單單追求理想中的最佳模式。再者,感測技術、軟體技術和內容技術將發揮重要作用。政府履行職責,不管是公共服務,還是社會管理,都需要掌握更多的數據信息,感測技術為政府掌握更多信息,支撐履行職責創造了條件。社會公眾對信息技術的利用能力在大幅提升,政府提供公共服務和加強社會管理,都需要對既有軟體系統重新思考。互聯網帶來了海量數據,需要內容技術對海量數據進行管理和利用。既有的信息管理的技術和系統需要適應這個變化,需通過新技術來變革。
l 建設重點需從流程信息化向政府治理能力提升轉變
電子政務建設的核心是「政務」。電子政務要全面支撐政務部門履行職責,滿足公共服務、社會管理、市場監管和宏觀調控各項需求。目前,中央政府正在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改革的實施,簡政放權目的是什麼?第一、著力提升政府效能,提高政府行政效率與公共服務水平。第二,加強和改進市場監管,增強政府服務和監管的有效性,簡政放權行政權力下放不等於不管理不控制。從這個角度來看,電子政務支撐政府履職需要從原來的流程出發轉變向政務本質出發。
l 政府信息資源開發利用需要從四個方面整體推動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數據信息的數量在急劇增長,做好信息資源管理變得尤為重要。在「互聯網+」時代,對於政府數據信息來講,四個基本原則依然不能改變,第一是公開,第二是共享,第三是市場,第四是安全。不管概念如何變化,政府信息資源開發利用也好,大數據也好, 「互聯網+」也好,這四點依然是基本原則,公開、共享、市場、安全四個原則缺一不可,如果只偏重一個方向,發展中必定會出現問題。
l 電子政務的最佳實踐借鑒
中國電子政務發展已經有三十多年的歷程,發展歷程中,取得了很多成績,由於歷史條件,技術條件等各方面制約,中國電子政務建設也走了一些彎路。在新的環境和條件下,中國電子政務的未來,最佳實踐變得更加重要。最佳實踐首先要有方向,沒有方向最佳實踐無從談起,需要認真梳理,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需要從政府履行職責和全面深化改革措施協調起來,找到電子政務的發展方向。為了實現最佳實踐的目標,需要重點考慮以下幾個問題:第一,要有發展戰略。確定電子政務的發展目標、原則和方向。第二,要有發展規劃。要把重大任務予以明確,找出實現目標的困難和解決的措施。第三,要有建設計劃。不僅要有年度計劃和項目計劃,還要建立一套評價和實施的指標體系,來規劃和監督計劃的實施。第四,要有實踐標桿。發展方向是抽象的,如何實現是關鍵,從國際到國內,電子政務建設有很多成功案例,需要將這些成功案例做好總結,從具體的行動決策和技術架構總結為有普遍規律性、理論性、操作性的實踐參考。第五,要有復合型人才。電子政務的持續發展需要高端的復合型人才,人才的積累需要一個可持續發展過程,未來要以CIO制度為基礎,推動人才的可持續發展。第六、要有集中統一的制度保障。集中統一是電子政務發展的基本原則,在實際實施的過程中,貫徹落實是難題,電子政務發展較好的地區和部門,很重要的就是做到了集中統一,所以集中統一的制度保障十分重要。
金鵬信息電子政務解決方案
G. 盤點政府推動大數據應用及發展的舉措
盤點政府推動大數據應用及發展的舉措
一、政府:推動大數據應用的最關鍵力量
(一)政府掌握大量最具應用價值的核心數據,是推動大數據應用的最關鍵力量
根據麥肯錫大數據研究報告指出, 各個行業利用大數據價值的難易度以及發展潛力 對比下,政府利用大數據難度最低而潛力最大。
大數據
另一方面政府開放大數據運用已經是大勢所趨:
1、 政府掌握了大量最具應用價值的核心數據。 過去十多年來政府投資進行了大量電子政務或者稱為政府信息化的工作,後台積累了大量的數據,而這些數據和公眾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有研究表明政府所掌握的數據使政府成為了一個國家最重要的信息保有者,有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核心數據存在於政府的後台 。
2、 開放數據本身就是政府在大數據時代提供的一項公共服務。 政府數據本質上是國家機關在履行職責時所獲取的數據,採集這些數據的經費來自於公共財政,因而這些數據是公共產品,歸全社會所有,應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3、 政府開放數據供社會進行增值開放和創新應用,推動經濟增長乃至整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 數據是互聯網創新的重要基礎,如果政府不開放這一部分數據,很多創新應用沒有數據作為支持,數據開發者能利用政府開放的數據,提供更好的服務,創造更多的價值, 這個過程能夠提高整個國家在大數據時代的競爭力。
4、 政府開放數據推動經濟增長獲得的稅收高於單純賣數據獲得的收入。 201 年世界經合組織在關於開放政府數據的報告中提到政府通過開放數據推動經濟增長,從而獲得的稅收收入遠高於單賣數據所能獲得收入。開放數據激發經濟活力從而得到稅收提升,這是一個良 性循環,更是一個能創造巨大公共價值的全局性的戰略。
(二) 國內外政府開放數據的情況
在 2009 年奧巴馬簽署開放政府數據的行政命令後,這些年來開放政府數據已成為了世界性的一個趨勢。美國聯邦數據平台 Data.gov 上線後,在美洲、歐洲、亞洲等地,開放政府數據已成為了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美國聯邦政府的開放政府數據平台開放了來自多個領 域的 13 萬個數據集的數據。這些領域包括圖中所列的農業、商業、氣候、生態、教育、能源、金融、衛生、科研等十多個主題。這些主題下的數據都是美國聯邦政府的各個部委所開放的。英國、加拿大、紐西蘭等國在 2009 年之後都建立起了政府數據開放平台,成為 了國際信息化和大數據領域的一個重要趨勢。
大數據
在我國, 2011 年香港特區政府上線了 data.gov.hk,稱為香港政府資料一線通。上海在 2012年 6 月推出了中國大陸第一個數據開放平台。之後,北京、武漢、無錫、佛山南海等城市也都上線了自己的數據平台。
大數據
(三)、 大數據對於政府治理具有極大的價值
大數據其實對政府的治理帶來了全新的價值,無論是對宏觀經濟的決策能力、產業聚集能力、協同治理能力、社會管理能力、公眾服務能力、快速響應能力的提升,大數據都可以在有很大層面上幫助政府治理。
大數據大數據
(四)、大數據上升至國家戰略成為共識。
大數據時代,對大數據的開發、利用與保護的爭奪日趨激烈,制信權成為繼制陸權、制海權、制空權之後的新制權,大數據處理能力成為強國弱國區分的又一重要指標。國際上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紛紛布局大數據產業,相繼推出大數據相關政策,大力支持大數據產 業在本國的發展。以美國為例,美國從開展關鍵技術研究、推動大數據應用和開放政府數據三方面布局大數據產業,尤其在開放政府數據方面非常積極,通過 Data.gov開放 37 萬個數據集,並開放網站的 API 和源代碼,提供上千個數據應用。我們認為,大數據未來將 引發新一輪大國競爭,大數據對整個世界的影響力會呈現爆發性增長趨勢,因此包括我國在內的國家會在政策支持力度上不斷提升,大數據戰略將上升至國家戰略已毋庸臵疑。
大數據
(五)、 我國 高度重視大數據未來發展
自去年 3 月「大數據」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一年內 6次提及大數據運用。近期在 6 月 17 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再次強調「我們正在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而大數據手段的運用十分重要。」 7 月 1 日,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運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的若干意見》。
大數據
大數據大數據
(六). 各部委行動時間表已經確,我國大數據發展面臨歷史性機遇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國務院出台文件對各個部委推進大數據任務制定了明確的時間表,很多推進工作任務要求在 2015 年 12 月底前出台政策並實施,近期將是我國大數據發展政策出台的密集期。
表 3: 各部委推進大數據應用時間表
序號工作任務負責單位時間進度1加快建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發展改革委、中央編辦、公安部、民政部、人民銀行、稅務總局、工商總局、質檢總局2015 年 12 月底前出台並實施2全面實行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 「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工商總局、中央編辦、發展改革委、質檢總局、稅務總局2015 年 12 月底前實施3建立多部門網上項目並聯審批平台,實現跨部門、跨層級項目審批、核准、備案的「統一受理、同步審查、信息共享、透明公開」。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2015 年 12 月底前完成4推動政府部門整合相關信息,緊密結合企業需求,利用網站和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為企業提供服務。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持續實施5研究制定在財政資金補助、政府采購、政府購買服務、政府投資工程建設招投標過程中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報告的政策措施。財政部、發展改革委2015 年 12 月底前出台並實施6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改進經濟運行監測預測和風險預警,並及時向社會發布相關信息,合理引導市場預期。發展改革委、統計局持續實施7支持銀行、證券、信託、融資租賃、擔保、保險等專業服務機構和行業協會、商會運用大數據為企業提供服務。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民政部持續實施8健全事中事後監管機制,匯總整合和關聯分析有關數據,構建大數據監管模型,提升政府科學決策和風險預判能力。各市場監管部門2015 年 12 月底前取得階段性成果9在辦理行政許可等環節全面建立市場主體准入前信用承諾制度。 信用承諾向社會公開,並納入市場主體信用記錄。各行業主管部門2015 年廣泛開展試點, 2017 年 12 月底前完成10加快建設地方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台、部門和行業信用信息系統,通過國家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台實現互聯共享。各省級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2016 年 12 月底前完成11建立健全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將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報告嵌入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的各領域、各環節,作為必要條件或重要參考依據。在各領域建立跨部門聯動響應和失信約束機制。建立各行業「黑名單」制度和市場退出機制。推動將申請人良好的信用狀況作為各類行政許可的必備條件。各有關部門,各省級人民政府2015 年 12 月底前取得階段性成果12建立產品信息溯源制度,加強對食品、葯品、農產品、日用消費品、特種設備、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等重要產品的監督管理,利用物聯網、射頻識別等信息技術,建立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形成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的信息鏈條。商務部、網信辦會同食品葯品監管總局、農業部、質檢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2015 年 12 月底前出台並實施13加強對電子商務平台的監督管理,加強電子商務信息採集和分析,指導開展電子商務網站可信認證服務,推廣應用網站可信標識,推進電子商務可信交易環境建設。健全權益保護和爭議調處機制。工商總局、商務部、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持續實施14進一步加大政府信息公開和數據開放力度。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將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信息自作出行政決定之日起 7 個工作日內上網公開。各有關部門,各省級人民政府持續實施15加快實施經營異常名錄制度和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制度。建設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依法對企業注冊登記、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基本信用信息以及企業年度報告、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進行公示,並與國家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台實現有機對接和信息共享。工商總局、其他有關部門,各省級人民政府持續實施16支持探索開展社會化的信用信息公示服務。建設「信用中國 」網站,歸集整合各地區、各部門掌握的應向社會公開的信用信息,實現信用信息一站式查詢,方便社會了解市場主體信用狀況。各級政府及其部門網站要與 「信用中國 」網站連接,並將本單位政務公開信息和相關市場主體違法違規信息在「信用中國 」網站公開。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其他有關部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2015 年 12 月底前完成17推動各地區、各部門已建、在建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和信息交換共享。在部門信息系統項目審批和驗收環節,進一步強化對信息共享的要求。發展改革委、其他有關部門持續實施18健全國家電子政務網路,加快推進國家政務信息化工程建設,統籌建立人口、法人單位、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宏觀經濟等國家信息資源庫,加快建設完善國家重要信息系統。發展改革委、其他有關部門分年度推進實施, 2020 年前基本建成19加強對市場主體相關信息的記錄,形成信用檔案。對嚴重違法失信的市場主體,按照有關規定列入「黑名單」,並將相關信息納入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和國家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台。各有關部門2015 年 12 月底前實施20探索建立政府信息資源目錄。各有關部門2016 年 12 月底前出台目錄編制指南21引導徵信機構根據市場需求,大力加強信用服務產品創新,進一步擴大信用報告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及銀行、證券、保險等領域的應用。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2017 年 12 月底前取得階段性成果22落實和完善支持大數據產業發展的財稅、金融、產業、人才等政策,推動大數據產業加快發展。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人民銀行、網信辦、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2017 年 12 月底前取得階段性成果23加快研究完善規范電子政務,監管信息跨境流動,保護國家經濟安全、信息安全,以及保護企業商業秘密、個人隱私方面的管理制度,加快制定出台相關法律法規。網信辦、公安部、工商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會同法制辦2017 年 12 月底前出台(涉及法律、行政法規的,按照立法程序推進)24推動出台相關法規,對政府部門在行政管理、公共服務中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報告作出規定,為聯合懲戒市場主體違法失信行為提供依據。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法制辦2017 年 12 月底前出台(涉及法律、行政法規的,按照立法程序推進)25建立大數據標准體系,研究制定有關大數據的基礎標准、技術標准、應用標准和管理標准等。加快建立政府信息採集、存儲、公開、共享、使用、質量保障和安全管理的技術標准。引導建立企業間信息共享交換的標准規范。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標准委、發展改革委、質檢總局、網信辦、統計局2020 年前分步出台並實施26推動實施大數據示範應用工程,在工商登記、統計調查、質量監管、競爭執法、消費維權等領域率先開展示範應用工程,實現大數據匯聚整合。在宏觀管理、稅收征繳、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食品葯品安全、安全生產、信用體系建設、健康醫療、勞動保障、教育文化、交通旅遊、金融服務、中小企業服務、工業製造、現代農業、商貿物流、社會綜合治理、收入分配調節等領域實施大數據示範應用工程。
H. 如何實現大數據時代的政府治理創新
1、在政府系統進一步確立大數據的理念,研究制定大數據施政發展規劃
2、夯實大數據產業基礎,提供大數據施政平台技術支撐。
3、打通各部門各層級之間信息孤島,實現大數據信息資源互聯共享。
4、發揮第三方力量的作用,政府積極購買大數據相關技術服務
I. 如何實施政府大數據平台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各領域的數據量都在爆發式增長,尤其在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it技術得到廣泛應用之後,數據的增長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轉型,大數據如浪潮般席捲而來,人類社會進入大數據時代。大數據不僅僅只是一次顛覆性的技術革命,更是一場思維方式、行為模式與治理理念的全方位變革,尤其在政府治理領域,大數據帶來了巨大的變革潛力和創新空間。在「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時代背景下,應充分重視大數據在政府治理中的重要價值,牢牢抓住大數據為政府治理提供的創新機遇,切實提高各級政府部門的治理能力。
一、大數據為政府治理理念轉型帶來新機遇
治理理念的轉型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前提,理念的轉型需要新文化、新思維的融入,大數據所蘊含的數據文化與數據思維恰好可以為治理理念轉型提供突破口,基於大數據探索政府治理的多元、多層、多角度特徵,最終實現以政府為主體的政府管制理念向以協同共治、公共服務為導向的政府治理理念的轉型。在大數據時代,政府治理的依據不再是個人經驗和長官意志,而是實實在在的數據,在過去深入群眾、實地調研考察的基礎上,系統採集的客觀數據和實證分析的科學結果將成為最為重要的政府決策依據。「尊重事實、推崇理性、強調精確」的特徵和「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理念將成為政府治理理念轉型的核心要義。
二、大數據為政府治理模式創新帶來新機遇
大數據通過把數學演算法運用於海量數據,從數據中尋找相關關系,通過這種相關性預測事情發生的可能性,這是大數據方法論的核心思想。此外,依託於大數據技術和平台,通過外包、眾包等靈活的組織方式,可以推動政府治理的組織架構從科層、分割、封閉向開放、協同、合作轉型,因此把大數據的方法和手段引入到政府治理領域,是實現政府治理模式創新的有效路徑。基於上述方法論,大數據為政府治理模式創新帶來的新機遇主要包括:從粗放式管理到精細化治理、從單兵作戰型管理到協作共享型治理、從被動響應型管理到主動預見型治理、從電子政務管理到政府2.0治理、從風險隱蔽型管理到風險防範型治理,最終實現全面數據驅動的治理模式創新。
三、大數據為政府決策科學化帶來新機遇
隨著公共事務的日益復雜,僅憑個人感知已經很難全面了解所有正在發生的事情並做出正確判斷,政府部門想要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就需要把大數據思維與技術運用到政府治理與決策中,依靠大規模數據的收集來直觀呈現經濟社會運行規律,通過相應的數據挖掘來輔助政府部門進行科學決策。大數據為政府決策科學化帶來的機遇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在決策的制定階段,大數據背景下,政府決策不再是個別領導幹部「拍腦袋」做出的,而是通過「用數據說話」,讓聽得見炮火的人(數據)做出決策,這樣的政府決策是在對客觀數據進行科學分析、充分了解客觀現實的基礎上做出的,這樣大大提高了決策的精準性、適用性和科學化水平;其次,在決策實施效果的跟蹤反饋階段,通過物聯網和社交網路的普及,大量的客觀數據能夠快速匯集給決策者,通過這些數據對決策的實施過程和效果進行實時監控,能夠更全面地掌握決策的實施效果和下一步的改進方向。
四、大數據為政府服務效能提升帶來新機遇
提升政府服務效能是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撐,也是大數據背景下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關鍵所在,在政府治理的范疇下,提升政府服務效能主要包括政府部門行政審批的效率提升和公共服務產品的質量提高兩個方面。在提升行政審批效率方面,大數據可以打通各個政府部門的信息孤島,打破各部門數據的條塊分割,通過構建統一的政府行政審批雲平台,讓數據為老百姓「跑腿辦事」,省去了「跑斷腿、磨破嘴,辦事跑十幾個部門,蓋幾十個公章」的苦惱和無奈,這樣既提高了行政審批效率,又節約了政府開支。在提高公共服務產品質量方面,大數據通過對公共服務產品數據和服務對象數據的挖掘、分析,提升公共服務產品供給的精準化、分層化、個性化;通過公共數據的開放和兼容,讓公眾參與到公共服務產品設計、提供和監督等各個環節,實現公共服務產品質量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