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數據未來發展趨勢如何
趨勢一:數據的資源化
什麼是數據的資源化,它指的是大數據成為企業和社會關注的重要戰略資源,並且已經成為大家爭奪的焦點。因此,企業必須要提前制定大數據營銷戰略計劃,搶占市場先機。
趨勢二:與雲計算的深度結合
大數據離不開雲處理,雲處理能夠為大數據提供彈性可拓展的基礎設備,是產生大數據的平台之一。自從2013年開始,大數據技術已開始和雲計算技術緊密結合,預計未來兩者關系將更為密切。
另外,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興計算形態,也將一齊助力大數據革命,讓大數據營銷發揮出更大的影響力。
趨勢三:數據科學和數據聯盟的成立
未來,數據科學將成為一門專門的學科,被越來越多的人所認知。各大高校將設立專門的數據科學類專業,也會催生一批與之相關的新的就業崗位。
B. 大數據時代,我國數據量究竟有多大
從2013年初開始,對於大數據爆發的焦慮感,緊迫感,不由自主地被捲入的甚至無力的感覺,驅動眾多行業、企業和團體去關注和開始接觸和了解大 數據,自覺或不自覺的,主動或不得已地去融入這波洪流。但是,真的說到大數據,我們中國到底有多少數據量,它們都分布在哪些行業,哪些數據是目 前可用的,哪些行業已經在使用數據,進入產業互聯網和數據引導的變革了?
可能看到的版圖依舊模糊。因此,我們懷抱很好的希望,以第一個吃螃蟹並期待來自行業的矯正和拍磚的態度,首先嘗試對於國內各個領域,行業以 及機構的數據擁有情況,使用情況以及未來路徑做一個粗獷地調研、梳理和判斷,對大數據時代我國各個領域數據資產的擁有和使用情況,也就是我們數 據資產的家底做個盤點,也對各個行業、系統進軍大數據,以及擁抱產業互聯網的進度和未來做個簡單判斷。事實上,大數據之題無疑繁若星辰,然而只 有在相對完整的視圖下,繁星若塵,我們才可得以一窺天機。
從我們手頭掌握的數據來看,2013年度,中國存儲市場出貨容量超過1個EB(1EB=多少),存儲總量而IDC曾經發布的預測表明在未來的3-4年,中國存儲總 容量可能達到18個EB。從數據存儲市場的需求來看,互聯網、醫療健康、通信、公共安全以及軍工等行業的需求是主要的,且上升態勢明顯。
鑒於存儲和伺服器的緊密相關,我們從已經獲得的資料可以知道,目前全球運行的伺服器總量超過5000萬台,美國國內運行的伺服器總體容量接近 1000萬台。從各種市場公開數據來看,2013年中國內地伺服器銷售總數接近為100萬台。大體估算,截止到2013年底,中國內地整體在運行的伺服器總數 量在300萬台以上。
從現有存儲容量看,中國目前可存儲數據容量大約在8EB-10EB左右,現有的可以保存下來的數據容量大約在5EB左右,且每兩年左右會翻上一倍。這些 被存儲數據的大體分布為:媒體/互聯網占據現有容量的1/3,政府部門/電信企業占據1/3,其他的金融、教育、製造、服務業各部分佔據剩餘1/3數據量 。
公開數據顯示,互聯網搜索巨頭網路2013年擁有數據量接近EB級別、阿里、騰訊聲明自己存儲的數據總量都達到了百PB以上。此外,電信、醫療、金 融、公共安全、交通、氣象等各個方面保存的數據量也都達到數十或者上百PB級別。
在目前被廣泛引用的IDC和EMC聯合發布的「2020年的數字宇宙」報告 預測到2020年,全球數字宇宙將會膨脹到40ZB,均攤每個人身上是5200GB以上,這個量將會如何被有效存儲和應用,我們眼下還很難想像。然而我們 看到該報告指出,從現在起到2020年,全球數字宇宙的膨脹率大約為每兩年翻一番。事實上,根據上述調查結論和伺服器容量調查,我們也能做出個相對 合理的推斷:目前,全球產生的數據量中僅有1%左右的數據能夠被保存下來,也就是說今天全球能夠被保存下來的數據也就是在50EB左右,而其中被標記 並用於分析的數據更是不到10%。
作為全球人口和計算設備保有量的大國,我國每年所能產生的數據量也極為龐大,有數據說2014年甚至可能達到ZB級別,但是真正被有效存儲下來的 數據僅僅是其中極微少部分,中國保存下來數據佔全球數據的比例大約在10%左右,也就是上面說的5EB。這些數據中,目前已被標記並用於分析的數據僅 達到500PB左右,也是接近10%的一個比例。
伴隨著雲計算迅速普及和各行業,各企業和部門對於數據資產保存和利用意識的增強,以及通過互聯網、大數據對產業進行變革的意願,未來2-3年一 定會有越來越多的行業、大企業步入到PB、百PB、甚至EB級別數據俱樂部,未來3-3年中國的數據總量也將呈翻倍上升態勢,我們預測2015年中國就可能 突破10EB數據保有量,被標簽和分析利用數據量也將上升到EB級別,這些數據增長中互聯網、政務、醫療、教育、安全等行業和領域所做貢獻最大,而相 對傳統的物流、生產製造、甚至農業等領域數據擁有量的增長將更加明顯。
C. 大數據 大變革、大機遇
大數據:大變革、大機遇
從來沒有哪一次技術變革能像大數據革命一樣,在短短的數年之內,從少數科學家的主張,轉變為全球領軍公司的戰略實踐,繼而上升為大國的競爭戰略,形成一股無法忽視、無法迴避的歷史潮流。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智慧城市、智慧地球正在使數據沿著「摩爾定律」飛速增長,一個與物理空間平行的數字空間正在形成。在新的數字世界當中,數據成為最寶貴的生產要素,順應趨勢、積極謀變的國家和企業將乘勢崛起,成為新的領軍者;無動於衷、墨守成規的組織將逐漸被邊緣化,失去競爭的活力和動力。毫無疑問,大數據正在開啟一個嶄新時代。
大數據時代有什麼本質特徵?大數據的來源是什麼?大數據又將流向哪裡?大數據在提升政府治理、改善經濟治理、再造公共服務模式、激發商業創新方面有哪些卓越案例?中國需要怎麼樣的戰略反應才能抓住大數據帶來的寶貴機遇?一系列問題亟待研究者給出深入解析。
「數據驅動發展」成為時代主題
如今,大數據已經被賦予多重戰略含義。從資源的角度,數據被視為「未來的石油」,作為戰略性資產進行管理;從國家治理角度,大數據被用來提升治理效率、重構治理模式、破解治理難題,它將掀起一場國家治理革命;從經濟增長角度,大數據是全球經濟低迷環境下的產業亮點,是戰略新興產業的最活躍部分;從國家安全形度,全球數據空間沒有國界邊疆,大數據能力成為大國之間博弈和較量的利器。總之,國家競爭焦點將從資本、土地、人口、資源轉向數據空間,全球競爭版圖將分成新的兩大陣營:數據強國與數據弱國。
宏觀上看,由於大數據革命的系統性影響和深遠意義,主要大國快速做出戰略響應,將大數據置於非常核心的位置,推出國家級創新戰略計劃。美國2012年發布《大數據研究和發展計劃》,並成立「大數據高級指導小組」,2013年又推出「數據—知識—行動」計劃,2014年進一步發布《大數據:把握機遇,維護價值》政策報告,啟動「公開數據行動」,陸續公開50個門類的政府數據,鼓勵商業部門進行開發和創新。歐盟正在力推《數據價值鏈戰略計劃》,英國發布《英國數據能力發展戰略規劃》,日本發布《創建最尖端IT國家宣言》,韓國提出「大數據中心戰略」。中國多個省市發布了大數據發展戰略,國家層面的《關於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綱要》也於2015年8月19日正式通過。
微觀上看,大數據重塑了企業的發展戰略和轉型方向。美國的企業以GE提出的「工業互聯網」為代表,提出智能機器、智能生產系統、智能決策系統,將逐漸取代原有的生產體系,構成一個「以數據為核心」智能化產業生態系統。德國企業以「工業4.0」為代表,要通過信息物理系統(CPS——cyber physical system),把一切機器、物品、人、服務、建築統統連接起來,形成一個高度整合的生產系統。中國的企業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提出的「DT時代」(data technology)為代表,認為未來驅動發展的不再是石油、鋼鐵,而是數據。這三種新的發展理念可謂異曲同工、如出一轍,共同宣告了「數據驅動發展」成為時代主題。
與此同時,大數據也是促進國家治理變革的基礎性力量。正如《大數據時代》作者舍恩伯格在定義中所強調的,「大數據是人們在大規模數據的基礎上可以做到的事情,而這些事情在小規模數據的基礎上是無法完成的」。在國家治理領域,陽光政府、責任政府、智慧政府建設,大數據為解決以往的「頑疾」和「痛點」提供了強大支撐;精準醫療、個性化教育、社會監管、輿情監測預警,大數據使以往無法實現的環節變得簡單、可操作;大數據也使一些新的主題成為國家治理的重點,比如維護數據主權、開放數據資產、保持在數字空間的國家競爭力等。
從哲學意義上來看,大數據不僅僅是一場技術革命,也不僅僅是一場管理革命或者治理革命,它給人類的認知能力帶來深刻變化,可謂是認識論的一次升華。具體而言,大數據可以為決策者解決「四個問題」,提升「兩種能力」。一是解決「坐井觀天」的問題,以往人們決策只能基於視野之內極為有限的局部信息,和井底之蛙無異,大數據則可以實現整個蒼穹盡收眼底;二是解決「一葉障目」的問題,以往不具備全樣本數據分析能力,只能用小樣本分析近似推理,猶如從「泰山」中取來「一葉」,而真理可能存在於全樣本的海量數據之中,藉助大數據則可完全克服;三是解決「瞎子摸象」的問題,七個瞎子根本無法根據各自的認識加總出完整的大象,因為他們的信息是相互離散的,無法有效關聯起來,而大數據的基本優點是在深入關聯中還原事物的原貌;四是解決「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問題,人們習慣於因果分析,遇到這種「稀奇古怪」的因果鏈則很難前瞻和推理,但大數據注重相關關系,可以准確地發掘出規律。提升兩種能力,一個是「一葉知秋」的能力,體現大數據敏銳的洞察能力,另一個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能力;體現大數據對時空約束的突破。這些足以說明,大數據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的一次升華。
中國成為數據強國的優勢、挑戰與路徑
值得振奮的是,中國具備成為數據強國的優勢條件。從2013年至2020年,全球數據規模將增長十倍,每年產生的數據量由當前的4.4萬億GB,增長至44萬億GB,每兩年翻一番。從全球佔比來看,中國成為數據強國的潛力極為突出,2010年中國數據佔全球比例為10%,2013年佔比為13%,2020年佔比將達到18%,屆時,中國的數據規模將超過美國的數據規模,位居世界第一。中國成為數據大國並不奇怪,因為我們是人口大國、製造業大國、互聯網大國、物聯網大國,這都是最活躍的數據生產主體,未來幾年成為數據大國也是邏輯上必然的結果。
盡管存在成為數據強國的潛力,但在目前的政策環境之下,我國推進大數據戰略仍存在以下幾個清晰的挑戰。第一,頂層設計方面,全球大國之間圍繞大數據的競爭頗為激烈,中國作為一個後發國家,想要實現彎道超車,後來居上並非易事。如何能夠緊扣創新前沿,把准未來趨勢,超前戰略部署,對政策設計來說是一個非常現實的挑戰。第二,數據開放方面,「數據孤島」廣泛存在,雖然政府掌握著80%的數據,但現實中卻相互割裂,自成體系,「部門牆」「行業牆」「地區牆」阻礙了數據的流動共享,數據被視為部門的利益和隱私,這與大數據時代的基本理念准則相悖。第三,大數據相關的法律、法規、標准缺位,導致能夠開放的數據不開放,需要保護的隱私不保護,企業由於標准模糊而無法大膽創新。第四,「數據主權」容易受到侵蝕,由於數據空間是國家新的戰略維度,尚沒有完備的安全保障體系,再加上電腦、手機、晶元、伺服器、搜索引擎、操作系統、軟體等核心的數據「基礎設施」大量依賴進口,數據資產極易流失,數據主權極易受到侵蝕。
把握優勢,克服挑戰,抓住大數據革命帶來的「機會窗口」,建設數據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有力支撐。然而,我們需要怎樣做才能更好地擁抱大數據時代,確保在數字化趨勢中立於不敗之地呢?首先,需要在國家頂層設計上有一個清晰的行動框架,包括由什麼部門主導、哪些部門參與、什麼樣的協作機制、沿著什麼優先次序、克服哪些既有的障礙、達到什麼戰略目標,只有這樣,各部門、各地區、企業界、學術界才能形成合力,在一個共同的路線圖上協作推進。其次,盤活數據資產,在數據開放上取得實質性突破。一些基本的建議包括:加快G2G(政府與政府之間)、G2B(政府與企業之間)、G2C(政府與公民之間)大數據開放與共享;推動基礎性、戰略性大數據資源庫整合;加強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編制國家大數據檔案。最後,把強大的「國家企業」和活躍的「萬眾創新」結合起來。一方面,要培育可以和國際「八大金剛」並駕齊驅的巨型企業作為大數據環境中競爭的中堅力量,同時,鼓勵和引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數據生態系統中的活躍力量。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 大變革、大機遇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D. 大數據的權威定義
大數據是IT行業的術語,指的是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體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大數據起源 2008年9月,美國《自然》雜志,正式提出「大數據」概念
2011年2月1日,美國《科學》雜志,通過社會調查的方式,第一次分析了大數據對人們生活的影響
2011年5月,麥肯錫研究院分布報告。大數據是指其大小超出了常規資料庫工具獲取,存儲,管理和分析能力的數據集。
具有4V特徵(value,volume,velocity,variety)
Value:價值高。
Volume:體量大。(數據每個18月翻一番,而每年產生的數據量增長到44萬億GB)
Velocity:速度快。(數據生成,存儲,分析,處理遠遠超過人們的想像力)
Variety:種類多。
大數據的來源
按產生主體
(1)企業(關系型資料庫,數據倉庫)
(2)人(瀏覽信息,聊天,電子商務......)
(3)機器(伺服器產生日誌,視頻監控數據)
數據來源的行業劃分
(1)BAT三大公司為代表
(2)電信、金融、保險、電力、石化系統
(3)公共安全、醫療、交通領域
(4)氣象、地理、政務等領域
(5)製造業和其他產業
3.按數據存儲的形式劃分
(1)結構化
(2)非結構化
二.大數據技術支撐
大數據運用場景
環境,教育,醫療,農業,智慧城市,零售業,金融業。
大數據的處理方法
數據採集
數據抓取,數據導入,物聯網設備自動抓取
數據預處理
數據清理,數據集成,數據轉換,數據規約。
轉換:過平滑聚集、數據概化、規范化等方式將數據轉換成適用於數據挖掘的形式。
規約:尋找依賴於發現目標的數據的有用特徵,縮減數據規模,最大限度地精簡數據量。
統計與分析
統計與分析主要是利用分布式資料庫,或分布式計算集群來對存儲於其內的海量數據進行普通的分析和分類匯總,以滿足大多數常見的分析需求,在這些方面需要使用不同的框架和方法。
Hadoop:大數據的核心,主要組成部分包括:maprece(處理)和HDFS(存儲)和yarn(集群資源管理和調度);
Hbase:常用資料庫;spark:實時數據處理框架;sqoop:數據導入導出;flume:日誌採集工具
Hive:數據倉庫,必須有SQL基礎,可以做離線的數據分析,把復雜的maprece代碼轉化為簡單的sql語句,
而且可以處理的數據類型更加豐富,對接的工具也更多,是整個大數據學習中非常主要的一部分。
E. 什麼是大數據,怎麼理解和應對大數據時代
從本質上講,大數據是指按照一定的組織結構連接起來的數據,是非常簡單而且直接的事物,但是從現象上分析,大數據所呈現出來的狀態復雜多樣,這是因為現象是由觀察角度決定的。
大數據(big data),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體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從技術上看,大數據與雲計算的關系就像一枚硬幣的正反面一樣密不可分。大數據必然無法用單台的計算機進行處理,必須採用分布式架構。
它的特色在於對海量數據進行分布式數據挖掘。但它必須依託雲計算的分布式處理、分布式資料庫和雲存儲、虛擬化技術。
F. 大數據概述及基本概念
大數據的定義首先,還是要重新審視大數據的定義。
行業里對大數據的定義有很多,有廣義的定義,也有狹義的定義。
廣義的定義,有點哲學味道——大數據,是指物理世界到數字世界的映射和提煉。通過發現其中的數據特徵,從而做出提升效率的決策行為。
狹義的定義,是技術工程師給的——大數據,是通過獲取、存儲、分析,從大容量數據中挖掘價值的一種全新的技術架構。
相比較而言,我還是喜歡技術定義,哈哈。
大家注意,關鍵詞我都在上面原句加粗了哈!
要做什麼?——獲取數據、存儲數據、分析數據
對誰做?——大容量數據
目的是什麼?——挖掘價值
獲取數據、存儲數據、分析數據,這一系列的行為,都不算新奇。我們每天都在用電腦,每天都在干這個事。
例如,每月的月初,考勤管理員會獲取每個員工的考勤信息,錄入Excel表格,然後存在電腦里,統計分析有多少人遲到、缺勤,然後扣TA工資。
但是,同樣的行為,放在大數據身上,就行不通了。換言之,傳統個人電腦,傳統常規軟體,無力應對的數據級別,才叫「大數據」。
2.大數據,到底有多大?
我們傳統的個人電腦,處理的數據,是GB/TB級別。例如,我們的硬碟,現在通常是1TB/2TB/4TB的容量。
TB、GB、MB、KB的關系,大家應該都很熟悉了:
1 KB = 1024 B (KB - kilobyte)
1 MB = 1024 KB (MB - megabyte)
1 GB = 1024 MB (GB - gigabyte)
1 TB = 1024 GB (TB - terabyte)
而大數據是什麼級別呢?PB/EB級別。
大部分人都沒聽過。其實也就是繼續翻1024倍:
1 PB = 1024 TB (PB - petabyte)
1 EB = 1024 PB (EB - exabyte)
只是看這幾個字母的話,貌似不是很直觀。我來舉個例子吧。
1TB,只需要一塊硬碟可以存儲。容量大約是20萬張照片或20萬首MP3音樂,或者是671部《紅樓夢》小說。
1PB,需要大約2個機櫃的存儲設備。容量大約是2億張照片或2億首MP3音樂。如果一個人不停地聽這些音樂,可以聽1900年。
1EB,需要大約2000個機櫃的存儲設備。如果並排放這些機櫃,可以連綿1.2公里那麼長。如果擺放在機房裡,需要21個標准籃球場那麼大的機房,才能放得下。
阿里、網路、騰訊這樣的互聯網巨頭,數據量據說已經接近EB級。
EB還不是最大的。目前全人類的數據量,是ZB級。
1 ZB = 1024 EB (ZB - zettabyte)
2011年,全球被創建和復制的數據總量是1.8ZB。
而到2020年,全球電子設備存儲的數據,將達到35ZB。如果建一個機房來存儲這些數據,那麼,這個機房的面積將比42個鳥巢體育場還大。
數據量不僅大,增長還很快——每年增長50%。也就是說,每兩年就會增長一倍。
目前的大數據應用,還沒有達到ZB級,主要集中在PB/EB級別。
大數據的級別定位:1 KB = 1024 B (KB - kilobyte)
1 MB = 1024 KB (MB - megabyte)
1 GB = 1024 MB (GB - gigabyte)
1 TB = 1024 GB (TB - terabyte)
1 PB = 1024 TB (PB - petabyte)
1 EB = 1024 PB (EB - exabyte)
1 ZB = 1024 EB (ZB - zettabyte)
3.數據的來源
數據的增長,為什麼會如此之快?
說到這里,就要回顧一下人類社會數據產生的幾個重要階段。
大致來說,是三個重要的階段。
第一個階段,就是計算機被發明之後的階段。尤其是資料庫被發明之後,使得數據管理的復雜度大大降低。各行各業開始產生了數據,從而被記錄在資料庫中。
這時的數據,以結構化數據為主(待會解釋什麼是「結構化數據」)。數據的產生方式,也是被動的。如果你對大數據開發感興趣,想系統學習大數據的話,可以戳我加入大數據技術學習交流群,私信管理員即可免費領取開發工具以及入門學習資料
第二個階段,是伴隨著互聯網2.0時代出現的。互聯網2.0的最重要標志,就是用戶原創內容。
隨著互聯網和移動通信設備的普及,人們開始使用博客、facebook、youtube這樣的社交網路,從而主動產生了大量的數據。
第三個階段,是感知式系統階段。隨著物聯網的發展,各種各樣的感知層節點開始自動產生大量的數據,例如遍布世界各個角落的感測器、攝像頭。
經過了「被動-主動-自動」這三個階段的發展,最終導致了人類數據總量的極速膨脹。
4.大數據的4Vs
行業里對大數據的特點,概括為4個V。前面所說的龐大數據體量,就是Volume(海量化)。除了Volume之外,剩下三個,分別是Variety、Velocity、Value。
我們一個一個來介紹。
Variety(多樣化)
數據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包括數字(價格、交易數據、體重、人數等)、文本(郵件、網頁等)、圖像、音頻、視頻、位置信息(經緯度、海拔等),等等,都是數據。
數據又分為結構化數據和非結構化數據。
從名字可以看出,結構化數據,是指可以用預先定義的數據模型表述,或者,可以存入關系型資料庫的數據。
例如,一個班級所有人的年齡、一個超市所有商品的價格,這些都是結構化數據。
而網頁文章、郵件內容、圖像、音頻、視頻等,都屬於非結構話數據。
在互聯網領域里,非結構化數據的佔比已經超過整個數據量的80%。
大數據,就符合這樣的特點:數據形式多樣化,且非結構化數據佔比高。
Velocity(時效性)
大數據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時效性。從數據的生成到消耗,時間窗口非常小。數據的變化速率,還有處理過程,越來越快。例如變化速率,從以前的按天變化,變成現在的按秒甚至毫秒變化。
我們還是用數字來說話:
就在剛剛過去的這一分鍾,數據世界裡發生了什麼?
Email:2.04億封被發出
Google:200萬次搜索請求被提交
Youtube:2880分鍾的視頻被上傳
Facebook:69.5萬條狀態被更新
Twitter:98000條推送被發出
12306:1840張車票被賣出
……
怎麼樣?是不是瞬息萬變?
Value(價值密度)
最後一個特點,就是價值密度。
大數據的數據量很大,但隨之帶來的,就是價值密度很低,數據中真正有價值的,只是其中的很少一部分。
例如通過監控視頻尋找犯罪分子的相貌,也許幾TB的視頻文件,真正有價值的,只有幾秒鍾。
G. 大數據時代有哪些主要特點
大數據有4個特點,為別為:Volume(大量)、Variety(多樣)、Velocity(高速)、Value(價值),一般我們稱之為4V。
1.大量。大數據的特徵首先就體現為「大」,從先Map3時代,一個小小的MB級別的Map3就可以滿足很多人的需求,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存儲單位從過去的GB到TB,乃至現在的PB、EB級別。
隨著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數據開始爆發性增長。社交網路(微博、推特、臉書)、移動網路、各種智能工具,服務工具等,都成為數據的來源。淘寶網近4億的會員每天產生的商品交易數據約20TB;臉書約10億的用戶每天產生的日誌數據超過300TB。
迫切需要智能的演算法、強大的數據處理平台和新的數據處理技術,來統計、分析、預測和實時處理如此大規模的數據。
2.多樣。廣泛的數據來源,決定了大數據形式的多樣性。任何形式的數據都可以產生作用,目前應用最廣泛的就是推薦系統,如淘寶,網易雲音樂、今日頭條等,這些平台都會通過對用戶的日誌數據進行分析,從而進一步推薦用戶喜歡的東西。
日誌數據是結構化明顯的數據,還有一些數據結構化不明顯,例如圖片、音頻、視頻等,這些數據因果關系弱,就需要人工對其進行標注。
3.高速。大數據的產生非常迅速,主要通過互聯網傳輸。生活中每個人都離不開互聯網,也就是說每天個人每天都在向大數據提供大量的資料。
並且這些數據是需要及時處理的,因為花費大量資本去存儲作用較小的歷史數據是非常不劃算的,對於一個平台而言,也許保存的數據只有過去幾天或者一個月之內,再遠的數據就要及時清理,不然代價太大。
基於這種情況,大數據對處理速度有非常嚴格的要求,伺服器中大量的資源都用於處理和計算數據,很多平台都需要做到實時分析。數據無時無刻不在產生,誰的速度更快,誰就有優勢。
4.價值。這也是大數據的核心特徵。現實世界所產生的數據中,有價值的數據所佔比例很小。
相比於傳統的小數據,大數據最大的價值在於通過從大量不相關的各種類型的數據中,挖掘出對未來趨勢與模式預測分析有價值的數據,並通過機器學習方法、人工智慧方法或數據挖掘方法深度分析。
發現新規律和新知識,並運用於農業、金融、醫療等各個領域,從而最終達到改善社會治理、提高生產效率、推進科學研究的效果。
H.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產生大數據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產生大數據
自上個世紀70年代駛入信息高速公路,互聯網的發展始終在創新與改變中跨越前行。每一天開啟網路,迎接我們的都是可能或正在發生的各種改變。眼下,人們還在津津樂道雲計算的時候大數據時代已經悄然到來。
從聯系平台到瀏覽平台,到交互平台,到工作平台,互聯網始終在不斷發展中前行。鄔賀銓說,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逐步進入大數據時代,城市數據、企業數據、醫療數據、網站數據成為我們虛擬與現實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什麼是大數據?鄔賀銓解釋說,大數據是指無法在容許的時間內用常規軟體工具對其內容進行抓取、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當然,大數據規模的標準是持續變化的,當前廣泛指單一數據集的大小在幾十TB和數PB之間。
毫無疑問,大數據將加快推動互聯網的演進。大數據催生的新業態還會讓我們工作更輕松、經濟更活躍、生活更便利。鄔賀銓說。
大數據可以提供宏觀經濟分析服務。日本公司的經濟指標預測系統,從互聯網新聞中搜索影響製造業的480項經濟數據,計算出采購經理人指數的PMI預測值。
大數據可以有力地支撐信息消費。中國的網購60%是對實體店購物的替代,40%是因為方便和品種多等原因而新增的購買量。電子商務更有利於手機用戶需求,大數據又將進一步促進其銷售。
大數據還能夠提供咨詢服務。矽谷有個氣候公司,從美國氣象局等資料庫中獲得幾十年的天氣數據,將各地的降雨、氣溫、土壤狀況、農作物產量做成精密圖表,從而預測各個農場的來年產量,向農戶出售個性化保險。
大數據的應用還體現在我們生活中。鄔賀銓說,北京公交一卡通每年產生4000萬條刷卡紀錄,分析這些數據可優化設計城市公交路線。這是大數據對交通服務的改變。
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產生大數據,大數據反過來驅動互聯網各類應用的加速演進。在可以預見的未來,通過對大數據的充分挖掘將產生更多新的應用,將催生更多的新業態出現。將會為我們帶來更多的便利和驚喜。鄔賀銓說。
I. 大數據時代中國數據量有多大
首先我們只說說你一個人的數據量,多了不算
(1)首先基本信息:包括人口基本信息,健康信息,信用信息、測評信息、經歷信息(比如學籍),關系信息(比如親戚)等等,當然這部分信息並不算很大,可能會更新,但是更新的頻繁度不會很大。
(2)交易信息:這部分就大了,比如你的手機交易,以及出行等信息,這些都是交易信息。而且交易信息不僅僅是一條信息,可能還包括物流變化信息,買家信息,商品信息等等,這部分內容會頻繁更新,可以想像一下你網購,你覺得這部分信息大不大,這還不涉及金融信息。
(3)金融信息:這也是一個大塊,賬戶的各種變動、資金的進出,進出的來源目的地等等,在交易信息的同時,這部分信息也會隨著變動。
(4)社交信息:這部分不解釋了。
(5)其他信息:這個我不知道怎麼起名,但是上面的內容並不能包括所有的信息內容,姑且起一個其他信息。
這些信息很零散,但是綜合起來的量其實很大,再加上中國的13億多的人口,信息量那就十分驚人了,就算平均每人每天只產生1MB的數據(其實根本不可能這么少),那麼也是13億MB≈130萬GB≈1300TB>1PB,那麼如果是10M,那麼就是10倍,我想很多人怎麼也不可能每天上網只用10M的數據量吧(我說的不是流量是數據量),當然這些數據量不可能權威有用信息,可是就算是10%有用,每天也不止10M啊,所以這個數據量是很難想像的。
J. 大數據未來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大數據行業是海量數據同超強計算能力相結合的產業。如今移動互聯網、物聯網產生了海量的數據,大數據計算技術完美地解決了海量數據的收集、存儲、計算、分析的問題。大數據時代開啟人類社會利用數據價值的另一個時代。
1、國家政策好
如今國家正在大力發展和扶持大數據建設工程,准備建立國家級戰略性數據資源庫。工信部印發了《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特別提出加快推進大數據產業應用能力,到2020年,技術先進、應用繁榮、保障有力的大數據產業體系基本形成。
2、新興產業,目前競爭壓力小
大數據行業最近幾年才大力發展,在國內的布局和發展還不是很成熟穩定,如果你是大數據從業人員那麼競爭相對其他熱門互聯網行業會小很多,只有盡早進入才有可能成為此行業的領軍人物。
3、市場需求大
隨著大數據行業的迅猛發展,尤其是5G時代的到來更是加快了大數據行業的發展,與其對應的大數據行業人才需求也在逐年擴大,據國內權威數據統計,未來五年,我國信息化人才總需求量高達1500萬— 2000萬人。以大數據分析為例,我國大數據人才需求以每年遞增20%的速度增長,每年新增需求近百萬。
4、就業范圍廣
大數據技術正在向各個行業蔓延,大數據與雲計算、AI、金融、醫療、物聯網、政府公共服務等相結合,締造了很多就業新崗位,大數據浪潮不僅開始席捲全行業,政府職能、城市規劃、安全執法也將需要大數據的支持,所以,大數據在各行業算是通吃的技能 ,基本不用擔心就業問題。
5、高薪職位
市場的供求關系決定了市場的價格,目前我國大數據方面的專業人員還不是很多,這就造就了大數據人才是目前最具前景的高薪行業之一,大數據分析、大數據開發等大數據人才必將成為市場緊缺型人才,發展前景好,薪資水平也水漲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