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數據:大變革、大機遇
大數據:大變革、大機遇
從來沒有哪一次技術變革能像大數據革命一樣,在短短的數年之內,從少數科學家的主張,轉變為全球領軍公司的戰略實踐,繼而上升為大國的競爭戰略,形成一股無法忽視、無法迴避的歷史潮流。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智慧城市、智慧地球正在使數據沿著「摩爾定律」飛速增長,一個與物理空間平行的數字空間正在形成。在新的數字世界當中,數據成為最寶貴的生產要素,順應趨勢、積極謀變的國家和企業將乘勢崛起,成為新的領軍者;無動於衷、墨守成規的組織將逐漸被邊緣化,失去競爭的活力和動力。毫無疑問,大數據正在開啟一個嶄新時代。
大數據時代有什麼本質特徵?大數據的來源是什麼?大數據又將流向哪裡?大數據在提升政府治理、改善經濟治理、再造公共服務模式、激發商業創新方面有哪些卓越案例?中國需要怎麼樣的戰略反應才能抓住大數據帶來的寶貴機遇?一系列問題亟待研究者給出深入解析。
「數據驅動發展」成為時代主題
如今,大數據已經被賦予多重戰略含義。從資源的角度,數據被視為「未來的石油」,作為戰略性資產進行管理;從國家治理角度,大數據被用來提升治理效率、重構治理模式、破解治理難題,它將掀起一場國家治理革命;從經濟增長角度,大數據是全球經濟低迷環境下的產業亮點,是戰略新興產業的最活躍部分;從國家安全形度,全球數據空間沒有國界邊疆,大數據能力成為大國之間博弈和較量的利器。總之,國家競爭焦點將從資本、土地、人口、資源轉向數據空間,全球競爭版圖將分成新的兩大陣營:數據強國與數據弱國。
宏觀上看,由於大數據革命的系統性影響和深遠意義,主要大國快速做出戰略響應,將大數據置於非常核心的位置,推出國家級創新戰略計劃。美國2012年發布《大數據研究和發展計劃》,並成立「大數據高級指導小組」,2013年又推出「數據—知識—行動」計劃,2014年進一步發布《大數據:把握機遇,維護價值》政策報告,啟動「公開數據行動」,陸續公開50個門類的政府數據,鼓勵商業部門進行開發和創新。歐盟正在力推《數據價值鏈戰略計劃》,英國發布《英國數據能力發展戰略規劃》,日本發布《創建最尖端IT國家宣言》,韓國提出「大數據中心戰略」。中國多個省市發布了大數據發展戰略,國家層面的《關於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綱要》也於2015年8月19日正式通過。
微觀上看,大數據重塑了企業的發展戰略和轉型方向。美國的企業以GE提出的「工業互聯網」為代表,提出智能機器、智能生產系統、智能決策系統,將逐漸取代原有的生產體系,構成一個「以數據為核心」智能化產業生態系統。德國企業以「工業4.0」為代表,要通過信息物理系統(CPS——cyber physical system),把一切機器、物品、人、服務、建築統統連接起來,形成一個高度整合的生產系統。中國的企業以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提出的「DT時代」(data technology)為代表,認為未來驅動發展的不再是石油、鋼鐵,而是數據。這三種新的發展理念可謂異曲同工、如出一轍,共同宣告了「數據驅動發展」成為時代主題。
與此同時,大數據也是促進國家治理變革的基礎性力量。正如《大數據時代》作者舍恩伯格在定義中所強調的,「大數據是人們在大規模數據的基礎上可以做到的事情,而這些事情在小規模數據的基礎上是無法完成的」。在國家治理領域,陽光政府、責任政府、智慧政府建設,大數據為解決以往的「頑疾」和「痛點」提供了強大支撐;精準醫療、個性化教育、社會監管、輿情監測預警,大數據使以往無法實現的環節變得簡單、可操作;大數據也使一些新的主題成為國家治理的重點,比如維護數據主權、開放數據資產、保持在數字空間的國家競爭力等。
從哲學意義上來看,大數據不僅僅是一場技術革命,也不僅僅是一場管理革命或者治理革命,它給人類的認知能力帶來深刻變化,可謂是認識論的一次升華。具體而言,大數據可以為決策者解決「四個問題」,提升「兩種能力」。一是解決「坐井觀天」的問題,以往人們決策只能基於視野之內極為有限的局部信息,和井底之蛙無異,大數據則可以實現整個蒼穹盡收眼底;二是解決「一葉障目」的問題,以往不具備全樣本數據分析能力,只能用小樣本分析近似推理,猶如從「泰山」中取來「一葉」,而真理可能存在於全樣本的海量數據之中,藉助大數據則可完全克服;三是解決「瞎子摸象」的問題,七個瞎子根本無法根據各自的認識加總出完整的大象,因為他們的信息是相互離散的,無法有效關聯起來,而大數據的基本優點是在深入關聯中還原事物的原貌;四是解決「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的問題,人們習慣於因果分析,遇到這種「稀奇古怪」的因果鏈則很難前瞻和推理,但大數據注重相關關系,可以准確地發掘出規律。提升兩種能力,一個是「一葉知秋」的能力,體現大數據敏銳的洞察能力,另一個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能力;體現大數據對時空約束的突破。這些足以說明,大數據是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能力的一次升華。
中國成為數據強國的優勢、挑戰與路徑
值得振奮的是,中國具備成為數據強國的優勢條件。從2013年至2020年,全球數據規模將增長十倍,每年產生的數據量由當前的4.4萬億GB,增長至44萬億GB,每兩年翻一番。從全球佔比來看,中國成為數據強國的潛力極為突出,2010年中國數據佔全球比例為10%,2013年佔比為13%,2020年佔比將達到18%,屆時,中國的數據規模將超過美國的數據規模,位居世界第一。中國成為數據大國並不奇怪,因為我們是人口大國、製造業大國、互聯網大國、物聯網大國,這都是最活躍的數據生產主體,未來幾年成為數據大國也是邏輯上必然的結果。
盡管存在成為數據強國的潛力,但在目前的政策環境之下,我國推進大數據戰略仍存在以下幾個清晰的挑戰。第一,頂層設計方面,全球大國之間圍繞大數據的競爭頗為激烈,中國作為一個後發國家,想要實現彎道超車,後來居上並非易事。如何能夠緊扣創新前沿,把准未來趨勢,超前戰略部署,對政策設計來說是一個非常現實的挑戰。第二,數據開放方面,「數據孤島」廣泛存在,雖然政府掌握著80%的數據,但現實中卻相互割裂,自成體系,「部門牆」「行業牆」「地區牆」阻礙了數據的流動共享,數據被視為部門的利益和隱私,這與大數據時代的基本理念准則相悖。第三,大數據相關的法律、法規、標准缺位,導致能夠開放的數據不開放,需要保護的隱私不保護,企業由於標准模糊而無法大膽創新。第四,「數據主權」容易受到侵蝕,由於數據空間是國家新的戰略維度,尚沒有完備的安全保障體系,再加上電腦、手機、晶元、伺服器、搜索引擎、操作系統、軟體等核心的數據「基礎設施」大量依賴進口,數據資產極易流失,數據主權極易受到侵蝕。
把握優勢,克服挑戰,抓住大數據革命帶來的「機會窗口」,建設數據強國,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一個有力支撐。然而,我們需要怎樣做才能更好地擁抱大數據時代,確保在數字化趨勢中立於不敗之地呢?首先,需要在國家頂層設計上有一個清晰的行動框架,包括由什麼部門主導、哪些部門參與、什麼樣的協作機制、沿著什麼優先次序、克服哪些既有的障礙、達到什麼戰略目標,只有這樣,各部門、各地區、企業界、學術界才能形成合力,在一個共同的路線圖上協作推進。其次,盤活數據資產,在數據開放上取得實質性突破。一些基本的建議包括:加快G2G(政府與政府之間)、G2B(政府與企業之間)、G2C(政府與公民之間)大數據開放與共享;推動基礎性、戰略性大數據資源庫整合;加強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編制國家大數據檔案。最後,把強大的「國家企業」和活躍的「萬眾創新」結合起來。一方面,要培育可以和國際「八大金剛」並駕齊驅的巨型企業作為大數據環境中競爭的中堅力量,同時,鼓勵和引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成為數據生態系統中的活躍力量。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大變革、大機遇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Ⅱ 大慶油田和華為一起建立的計算雲數據中心究竟有什麼用
中新網黑龍江新聞月12日電(賈超時 張浩然)大慶千億級信息技術產業又添勁旅,大慶與華為共建「石油雲」。近日,大慶油田高性能計算雲數據中心簽約暨揭牌儀式在大慶舉行,大慶油田與華為簽約成立大慶油田高性能計算雲數據中心。
魯勇說,華為與大慶油田聯合打造的高性能計算雲數據中心採用了華為最新的雲計算解決方案,助力油田核心業務上雲。未來,華為公司仍將持續構建安全、高效的全場景雲生態,並與大慶油田保持充分互信,定期溝通。以業務需求為驅動,從頂層設計抓手,打造雲計算、大數據等新技術在石油行業的應用標桿,攜手實現智慧油田的目標。
Ⅲ 大數據真的是「未來的新石油」
大數據真的是「未來的新石油」
當前IT業最熱門的話題應該就是大數據了,這個兩年前才被炒作起來的概念,現在已無處不在,占居了互聯網的半壁江山,它與雲計算一起成為未來信息技術發展最重要的內容。處於IT行業的人們,如果不知道大數據,不了解大數據所創造的那些神話般的故事,就好象已經跟不上信息技術的發展,成為時代的落伍者了。
那麼什麼是大數據?現在還沒人能給出一個確切的答案,它同雲計算一樣,是一個形象但卻籠統的概念。大家一致的理解是從4V的角度來描述這一概念的內涵。所謂4V就是說大數據具有體量巨大(Volume)、種類繁多(Variety)、實時處理(Velocity)、數據真實(Veracity)的特性。信息技術的發展,使互聯網遍布世界的每個角落,各種各樣的信息都可通過網路進行傳播。世上所發生的每件事情,人類所進行的每項思考,社會所進行的每點進步,知識所增加的每種內容都可通過互聯網進行匯集。網路技術、感測技術與射頻技術使各種事物都可產生大量數據。事物的內容、時空、方位、特性都可轉化為數據,這些經濟的、社會的、規范的、雜亂的、簡單的、復雜的等各式各樣的數據代表了不同事物的內涵。代表不同事物的海量數據可以通過網路進行匯集,匯集後的整體數據反應了事物的本質特性或發展趨勢。而這種反應事物本質特性或發展趨勢的數據具有一定的價值,通過高性能計算機的數據提取、價值分析、數據表達等大數據技術,可以從大數據中把這些價值提取出來。不同的需要可以提取出不同的價值,所有的價值都可以為人類服務,這就是大數據的本質。
大數據,這一鮮明而又形象的概念之所以如此引人注目,是因為許多像亞馬遜、谷歌這樣的大公司為它杜撰了無數神話般的故事。每一個故事都告訴人們,大數據具有無所不能的洞察力。它可以象偉大的先知一樣預測未來,可以利用玄妙的相關關系推測人的喜好,可以利用寵大的數據窺探人的內心,可以利用趨勢分析引導人的行為,甚至可以用事物發展曲線來控制人的思維,改變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
大數據利用最多的地方是商業領域。大家都知道尿布與啤酒的故事,通過大數據分析,找出這兩個毫不相乾的事物之間的關聯,利用推薦系統,向不同用戶提供不同的產品推銷方案,提高產品的銷售量;另一個眾所周知的故事就是通過購物記錄來分析少女懷孕的案例,通過分析用戶的購買行為,推測用戶的現在狀態與未來需求。盡管這一案例因為侵犯別人隱私而廣受批評,但卻說明了大數據分析在商業領域的價值。還有無數這樣或那樣的故事,都說明大數據在分析人們的喜好與購買習慣上的巨大作用,利用這種分析,商家可以更好地進行營銷。權威的市場調查機構說,大數據將會改變未來的商業規則,實時競價系統(RTB)、更加智能的推薦系統以及基於大數據的商業智能分析(BA),使企業能夠生產更加適合用戶喜好的產品,能夠找到向用戶推銷產品更好的方法,能夠為用戶提供更好的服務,能夠利用有限的資源產生更多的效益,大數據的這些功能將會使經濟社會更快更好地發展。
大數據的另一個應用領域就是社會公共領域。利用大數據,政府可以更好地管理社會,為社會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教育部門可以更好地獲取與傳播知識,提高民眾的素質;衛生部門可以預測重大流行疾病的發生,提前作出防範預警;安全部門可以監控社會狀況,確保國家不受破壞。谷歌公司前幾年利用大數據繪制了「世界流感地圖」[1]用來幫助人們了解世界各地流感的發病情況;利用大數據預測禽流感在各地的爆發趨勢,為民眾提供預防建議,向衛生部門提供監控資料。在公共安全領域,大數據也有巨大的作用,如美國就建立了基於各種感測技術與大數據技術的網路監控系統,預測重大社會公共事件的發生,比如爆發大規模遊行活動、可能遭受的恐怖襲擊等。
隨著科技的發展,大數據的應用也延伸到個人服務領域。穿戴式設備的產生標志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到了以人為中心的階段。像谷歌眼鏡、蘋果手錶這樣的穿戴式設備把技術與人體結合在起來,使人類可以更加便捷得獲取信息。這些穿戴式設備利用大數據為個人提供學習、生活、健康等方面的數據服務。大數據通過穿戴式設備發揮其作用,同時穿戴式設備本身也成為收集數據、構建大數據的來源。穿戴式設備作為一種工具,大數據是其服務的內容。
大數據有如此巨大的作用,讓一些信息技術發達的國家倍加關注,很多大型信息公司也把大數據當作公司未來發展的重點。美國是當今世界最為重視大數據發展的國家,也是利用大數據較好的國家。美國政府把大數據作為未來信息技術發展的重中之重,認為大數據將引起信息技術發展的革命,改變未來社會的發展模式。2012年3月美國政府發布了《大數據研究和發展倡議》,把大數據稱作「未來社會發展的新石油」,把發展大數據研究提到國家戰略的高度上來。為掌控這一「未來的新石油」,引領世界技術發展方向,聯邦政府制定了大數據研究發展計劃,推進相關研究機構進行科技研究和創新發現。改進從海量數據中提取價值的方法,提高從數據中獲取知識的能力,加速美國在科技領域中的前進步伐,確保美國在信息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美國政府指定了國家科學基金(NSF)、國家衛生研究院(NIH)、能源部(DOE)、國防部(DOD)、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地質勘探局(USGS)6個聯邦部門來負責推進大數據的研究,並計劃投資2億美元用來研究收集、儲存、保留、管理、分析和共享海量數據的技術。
政府的投入與政策的支持,使那些本來就注重大數據研究的公司更加主動,紛紛加大對大數據研發與利用的投入,取得了不菲的成績。如Apache基金會開發的Hadoop分布式處理系統,經過不斷發展完善,現已成為大數據處理的標准結構;微軟開發的Windows Azure平台使大數據的處理更加人性化、簡易化;還有其它公司,經過不斷的創新研究讓大數據技術更加完善、更加實用。技術的發展使大數據的價值更加突顯,人們對它的期望也不斷提高。據說谷歌公司利用大數據不但可以預測流感的發生,也可預測美國的經濟復甦情況;不但可以預測明年服裝的流行色,也可預測某位娛樂名星是否可以紅遍世界。谷歌公司最近一個廣為流傳的大數據案例就是,在2013年的奧斯卡電影節上,它預測准了大部分的奧斯卡獎項得主。Facebook也是利用大數據的典型公司,大數據是這家社交網站最大的價值所在。通過對大量社交信息的分析,Facebook可以了解用戶的生活習慣與購買喜好,利用定向推薦廣告,為這家年輕的公司每年創造上百億的產值。
還有許多真實的或杜撰的有關大數據的美妙故事,每一個都反應了大數據在某一領域的巨大作用,這些故事的匯編,給人們描繪了一個大數據主宰的奇幻世界。在那裡,人們利用大數據可以預測任何一件事情的發展趨勢,可以完成一切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每一個人都是先知、都是智者,在大數據的支持下,每一個人都通天文、曉地理,前知一千後知八百,如齊天大聖般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然而真的是這樣嗎?
可惜的是,理想很豐滿,實現很骨感。至少在當前大數據還沒有那麼大神奇,就連谷歌公司所說的利用人們的檢索詞可以用來預測流感的發展這種人人都相信的故事也沒能發生。當H7N9在中國出現的時候,谷歌沒能給出任何有關這一流感發生與發展的預測,更不用說事先給民眾發出預警,提醒人們防範了;歐洲的金融危機持續了五六年,至今沒有一家大數據公司能預測這場金融危機何時結束,就連未來是向好還是向壞發展的方向都不能預測;在商業領域,個性化廣告推薦這種理應可以做好的事,大數據也沒能表現出其超強的功用。最近經過大數據改造的淘寶網個性推薦系統沒比五六年前好多少;號稱利用大數據使圖書銷售量大幅增加的亞馬遜網站上推薦的書,沒有一本是我喜觀的。
2013年4月15號,波士頓馬拉松比賽現場發生了震驚世界的恐怖襲擊[4]。美國人悲傷地發現,那些基於現代信息技術與大數據分析的網路監控系統,並沒能確保國家的安全,大數據分析在防範恐怖襲擊方面,並不象人們所期望的那樣有效。看來這個被稱為未來技術競爭至高點的大數據,在當下還不能如人們所期望的那樣有用。
產生如此悲觀想法的原因,一是雖然大數據可能代表了未來信息技術發展的方向,具有光明的前景。但是在人們的意識與相關的配套技術還沒有發展起來的情況下,大數據還不能發揮其巨大作用。二是大數據還沒有一個確切的定義,它所具有的內涵還不能被清晰地詮釋。美國把大數據被稱作「未來的新石油」,然而石油是不可再生的,數據卻是隨時隨地都在產生,越是往後產生的數據越多,數據的准確性越高,對數據的處理能力越強,這讓人們對現在就收集並佔有大量數據的必要性產生懷疑;還有從大數據中提取價值首先要有需求,沒有需求就不知道從大數據中提取什麼,當人們的思維還沒有發展到可以完全掌控數據,還不知道大數據到底有什麼用處時,很難對其產生需求;沒有需求就沒有數據收集的方向,沒有方向的收集就會造成巨大浪費;在方向不明的時候,唯一可做的就是收集所有可能收集到的數據,然而這樣不但會給數據的存儲、管理造成具大的成本,也會產生一些法律的問題,例如是否會侵犯他人隱私等。再有,隨著科技的發展,穿戴式設備會不斷智能化並在生活中得以普及,這種以人為中心的智能設備本身就會不斷分析所取得的數據,提取個人的喜好等特性,學習與適應人個的品性,具有人的品性特徵,這樣就使得從大數據中分析人的品性失去了意義。
以上這一切都讓人們對大數據的發展未來產生了懷疑。因此,當美國制定大數據發展戰略,把它看成「未來的新石油」時,世界其它國家雖然也十分重視這一技術的發展,卻沒有制定相關發展戰略。這有可能是其它國家在大數據技術方面落後於美國,還不能制定明確的發展目標,也可能是人們對這一技術的發展前景還沒有一個清楚的認識,無法確定大數據是否真的可以引領未來技術的發展方向。因此,我們還是暫時忘了大數據吧!別再關注那些炙熱的概念炒作,靜下心來認認真真地想一想大數據的真正內涵。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真的是「未來的新石油」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