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數據 > 大數據人文

大數據人文

發布時間:2024-07-16 18:55:15

大數據時代對人文地理的研究帶來哪些影響

大數據已經滲透至全球政治經濟的各領域,提高了全球各部門、各行業的創造力、競爭力、生產效率與經濟效益。更重要的是,它改變了我們的生活、工作和
思維方式,從而開啟了這次重大的時代轉型。毫無疑問,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並影響著人文地理與城市研究的理論、方法與技術體系。中國城市社會經濟發展正處
於全面轉型之中,剛剛出台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也強調了「人的城鎮化」,以及通過智慧城市建設促進城市可持續發展的構想,這對
於人文地理與城市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人文地理與城市學科應該抓住大數據時代這一新的科學研究機遇期,依託中國這一巨大的大數據市場,從理論與方法
體繫上對不同層面地理要素與城市問題展開深入研究,這對於理論創新與解決實際問題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因此,為促進國內地理與規劃領域對大數據應用於人
文地理和城市研究的認識和了解,本刊策劃了大數據應用與城市研究專欄,組稿3
篇論文,內容主要涉及理論、方法與應用等方面,以期達到拋磚引玉,吸引更多學者關注大數據的研究。

——欄目特約編輯甄峰教授

提要

信息通信技術快速發展帶來了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改變著區域或城市空間組織及居民行為,流空間成為人類活動的主要載體,並使得人文地理學理論與方法
面臨革新。本文在梳理國內外文獻基礎上,認為大數據時代的人文地理研究開始更加註重自然與人文學科間的融合、數據密集型研究方法的革新、以居民活動為主體
的人本科學性,並構建了人文地理學及其主要分支學科在大數據時代研究的總體框架。同時,也提出了大數據面向空間規劃方法和技術、居民個體行為決策優化、企
業運營決策、政府宏觀政策制定與管理等方面的應用方向。

⑵ 大數據時代 重構文化空間的人文向度

大數據時代:重構文化空間的人文向度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人們在虛擬空間與物理空間的雜居,以及「擬態環境」對文化空間的重構,導致了知識在獲取、存儲、交流、再生產等諸多環節發生深刻變化。如何面對由此帶來的挑戰成為擺在廣大學者面前的重要課題。

大數據時代首先帶來了傳播話語權的遷移。在印刷時代,知識分子常常是報紙書籍等紙媒話語權的擁有者。比如,民國時期的《新青年》、《新潮》、《語絲》、《晨報·副鐫》等報刊,其編者常常具有大學教師、編輯、作家等多重身份,這為他們重構文化空間、進行文化啟蒙打下了重要基礎。而在大數據時代,由於媒介身份和教育身份的分離,當今學者難以形成占據主導地位的話語權。文化話語權逐步從傳統學者移至媒介巨頭,尤其是以電視、網路等現代傳播手段為代表的傳媒機構。無論如何,大數據重構了文化傳播的空間形態,也打破了原有的話語體系平衡,締造出新的話語權分布,進而帶來了一個迫在眉睫的問題:作為掌握媒介話語權的傳媒機構如何重塑文化價值空間?從目前看,媒介文化產業正迅速崛起、快速發展,但由於從業人員的蕪雜,資本力量漸漸成為傳媒文化的主宰。特別是在資本邏輯的驅動下,文化的價值向度被嚴重剝落。不僅如此,媒介偏好也是一個重要原因。印刷文明推崇客觀和理性的思維,同時鼓勵嚴肅、有序和具有邏輯性的公眾話語。而大數據不僅用視像漸漸取代傳統文字,還使信息變得海量且混雜無章,這導致公眾話語變得散亂無序。正如尼爾·波茲曼的喟嘆:這是一個「娛樂至死」的時代。因此,在大數據時代,廣大學者必須積極應對文化空間和教育背景的深刻變化,特別要處理好「為學」及人文教育等問題。

首先,就為學而言,在印刷媒介時代,藏書、購書與紙媒閱讀常常是文人學者為學的主要方式。民國時期,學者家中的藏書一般都要超過上萬冊,據鄧雲鄉回憶:「教文史的大教授通常都藏書幾萬冊」。「據統計,現存魯迅藏書有4062種,約14000冊,其中中文書籍2193種,外文書籍1869種,包括中文線裝書、中文平裝書、俄文書、西文書、日文書等。」可以說,魯迅的文學及學術成就與其藏書、借書乃至抄書密不可分。而在知識的交流與傳承上,也多是通過課堂、宴飲、聚會、拜訪等方式進行。比如20世紀30年代的北京,林徽因的「太太客廳」、朱光潛的「讀詩會」、《晨報·副鐫》「沈從文們」的聚會等都是當時為學交流的典型代表。

而在大數據時代,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查到各地的藏書狀況及學習資源,國內外開放的網路數據資源使知識獲取更為便捷迅速。數字化出版的崛起更是重新塑造了人們的交流方式、交流對象和文化傳遞模式。在知識的存儲上,電子圖書具有紙媒所不具備的攜帶方便、易於查詢等長處,實現了從古昔的汗牛充棟到當今的大容量可移動介質的重大轉變。在知識的交流上,網路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機會,E-mail、博客、微博、論壇、微信等網路平台已經成為日常交流的重要方式,而知識的分享、交流和傳遞也更為迅速和便捷。在知識的再生產上,海量網路資源為人們的書寫記錄提供了重要平台。比如,部分史料在搜集、整理、編寫、保管、出版、傳播等環節開始趨於數字化發展。由此可見,大數據時代的「為學」方式較紙媒時代已經發生很大改變。隨著「數字鴻溝」的不斷拉大,廣大學者除了要秉承傳統的為學精神,還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獲取及交流方法,使自身的學術研究不斷適應時代的發展要求。

此外,人文教育也是必須面對的一個問題。30年前,尼爾·波茲曼在談到電視對美國教育的影響時指出,「美國目前最大的教育產業不是在教室里,而是在家裡,在電視機前。」這種警醒亦如當下的大數據之於教育。傳統課堂傳授的知識備受各類現代傳播媒介的信息沖擊,學生獲取知識及價值認同的途徑已發生重要改變。大數據時代使得我們的教育變得越來越「教條化」。這就要求人文教育工作者既要注重網路傳播的倫理規范,還要加強高校自身的職責建設,推動網路新媒體與傳統教學資源的有機組合。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時代 重構文化空間的人文向度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⑶ 什麼是人力資源大數據服務

人力資源大數據指的是以人力大數據為基礎依託,通過聚合多種人力維度信息並進行分類,從新組合,從而形式的一整套完整的人力資源大數據服務體系。
人力資源大數據服務包括了勞動力資源調查及更新、人力資源市場信息化建設、人力資源產業園建設與運營等。目前由德生科技提供的人力資源大數據服務具有「證據鏈」、「多元化」、「可視化」「數字化」、等特點。可為人們提供高效、精準、個性化的服務,有效地滿足人們服務需求。

⑷ 澶ф暟鎹涓庝紶緇熸暟鎹鐩告瘮錛屾湁浠涔堜笉鍚岋紝澶ф暟鎹瀵逛漢鏂囩戝﹀甫鏉ョ殑鍙樺寲鏄浠涔

榪欎釜闂棰樻湁鐐瑰芥硾錛屽ぇ鏁版嵁鐨勫ぇ鏄鎸囨暟鎹閲忓ぇ錛屽睘鏁版嵁浠撳簱鍜屾暟鎹鎸栨帢鑼冪暣錛屼粠澶ч噺鏁版嵁涓鍙戠幇鏂扮煡璇嗗拰瑙勭煩鎴栬呬笉鍚屽睘鎬ч棿鐨勫叧閿鎬с傛暟鎹婕旂畻銆佸ょ珛鐐瑰垎鏋愶紝鑱氶泦鍒嗘瀽閮藉睘浜庡ぇ鏁版嵁鑼冪暣銆傛棤璁哄逛簬鍝縐嶅︾戝叾瀹為兘鏄鏈夐噸瑕佷綔鐢ㄥ緱銆

⑸ 什麼是數字人文

數字人文,有時也被稱為人文計算,它是針對計算與人文學科之間的交叉領域進行學習、研究、發明以及創新的一門學科。

究其本質來說,它是方法論;究其研究范圍來說,它是一門交叉學科。它涉及到了對電子信息的調查研究、分析、綜合和表達。

它致力於研究如何利用媒體來影響這些人文學科,以及這些人文學科對我們的計算方面的知識能有何貢獻。

典型的數字人文學術部門包括技術人員以及在數字媒體方面有經驗和專業知識的學者。這些部門往往是大量與其他部門的同事合作研究項目。

數字人文時代將來臨:

觀察當下,數字人文已經構成了一個全新的環境,不光是在用數字進行生產、消費、傳播,而且生活在一個被數字記錄和創造的文化生態環境里。

面臨諸多挑戰。比如市場模式的變化,出現了市場和社交網路疊加在一起的「社會網路市場」。市場結構的變化,出現了平台公司「創意生態」與全社會「人文生態」環境的落差。文化發展模式的變化,出現了精英文化與大眾文化界限的互動與融合。

教育模式的變化,學校從傳播已生產出來的知識走向教授知識生產的能力;監管模式的變化,將文化管理體制的基礎建立在保護個人參與文化創造的權利基礎之上等。

展望未來,伴隨數字人文時代的來臨,將在「全數字化」環境中從事人文研究與傳播,在「全人文化」環境中從事數字技術的開發與應用。

數字人文還處在萌芽期,對此我們要建立統一競爭、開放有序的現代文化市場,以應對新的挑戰。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數字人文時代將來臨

閱讀全文

與大數據人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ps入門必備文件 瀏覽:348
以前的相親網站怎麼沒有了 瀏覽:15
蘋果6耳機聽歌有滋滋聲 瀏覽:768
怎麼徹底刪除linux文件 瀏覽:379
編程中字體的顏色是什麼意思 瀏覽:534
網站關鍵詞多少個字元 瀏覽:917
匯川am系列用什麼編程 瀏覽:41
筆記本win10我的電腦在哪裡打開攝像頭 瀏覽:827
醫院單位基本工資去哪個app查詢 瀏覽:18
css源碼應該用什麼文件 瀏覽:915
編程ts是什麼意思呢 瀏覽:509
c盤cad佔用空間的文件 瀏覽:89
不銹鋼大小頭模具如何編程 瀏覽:972
什麼格式的配置文件比較主流 瀏覽:984
增加目錄word 瀏覽:5
提取不相鄰兩列數據如何做圖表 瀏覽:45
r9s支持的網路制式 瀏覽:633
什麼是提交事務的編程 瀏覽:237
win10打字卡住 瀏覽:774
linux普通用戶關機 瀏覽:114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