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數據 > 大數據立法的必要性

大數據立法的必要性

發布時間:2024-06-17 23:58:57

1. 大數據在社會治理中的創新應用實踐

大數據在社會治理中的創新應用實踐
交通擁堵一直是令城市管理者十分頭疼的難題。為緩解交通擁堵,利用信息技術是其中的新方向之一。2012年IBM的研究者與法國里昂市合作開發了一套緩解道路擁堵的系統——「決策支持系統優化器」,通過整合、分析市政網路現有交通數據以及來自社交媒體的新數據來醫治交通頑疾。這只是運用大數據來解決社會治理難題的一個初級案例,不遠的將來,利用大數據技術進行社會決策與治理,有可能成為政府行使職能的常態。大數據技術為社會治理帶來新機遇社會治理是對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等事務進行的組織、協調、指導、規范、監督的過程。它涉及合理有效配置社會資源,比如提供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社會保障等社會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保障社會公平與公正;涉及通過行政及司法手段保障社會安全和社會穩定。而社會治理目標的實現,是以掌握治理對象的狀況及其外部環境的信息為前提的。現階段,我國正處在社會轉型期,急劇發展變化的社會,對於包括人、財、物、事等在內的龐大而復雜的社會管理信息需求,與當前大數據技術的發展不期而遇。創新社會治理,是我國應對社會轉型、化解社會矛盾、協調利益關系、維護社會秩序所面臨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針對目前社會治理領域普遍存在的服務理念滯後、決策機制不夠科學、部門協作亟須加強、工作方式待改進與工作效率求提升等問題,大數據技術從認識、理論、方法、實踐和效果評估等方面都能給人以啟發。大數據技術通過對海量數據的快速收集與挖掘、及時研判與共享,成為支持社會治理科學決策和准確預判的有力手段,為社會轉型期的社會治理創新帶來了機遇。大數據在社會治理中的創新應用實踐建立大數據中心,及時搜集、實時處理數據信息,為科學決策提供堅實基礎。政府部門是社會治理的主導者,在出台社會規范和政策時,依賴大數據進行分析,可以減少因缺少數據支撐而帶來的偏差,提高公共服務的效率。實踐中,浙江法院系統通過建立全國法院案件信息資料庫,及時、全面、准確地採集反映案件及其審理過程情況的各類信息,為加強對辦案的全流程監管,實現科學分類、多元檢索和海量數據的分析比對奠定了基礎。打造大數據電子政務平台,暢通利益訴求與溝通渠道,建立主動應對的社會治理模式。大數據分析注重用戶行為的分析和反饋,通過網上辦事、區域聯動、資源共享的電子政務平台和網格化社會管理體系,促進政府和公眾互動,獲取公眾行為的大數據並加以分析,可以更加及時地發現社會矛盾和問題,將過去政府被動應對問題轉變為主動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治理模式。對社會大數據進行歷時性和實時性分析,加強社會風險控制,提高政府預測預警能力和應急響應能力。無論是對現實社會各行業的運行監控,還是對網路虛擬社會的治理,都可以基於歷時和實時的大數據分析,密切掌握市場調節失靈、社會秩序與穩定受到威脅等需要社會治理介入的節點或情況,這對於進一步加強和完善社會公共安全體系,完善社會應急管理體制等具有重要作用。積極發展大數據技術創新社會治理制定大數據國家戰略,加強頂層規劃和設計,打造「數據中國」。大數據將成為引領未來科技和社會進步的重要載體。麥肯錫的大數據研究報告稱,大數據是國家和地區發展的主要指標,已經滲透到金融、健康、住房、交通、教育等重大民生領域,正在影響著企業的決策和國家發展的戰略部署。國際上,美國、英國、法國等發達國家先後出台大力發展大數據技術的相關政策,日本和韓國也積極付諸大數據技術的實踐。我國廣東、上海、山東、浙江等部分經濟發達地區也已先後啟動大數據行動計劃或成立大數據聯盟,以促進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大數據技術發展既是創新社會治理的需要,也是信息社會發展的必由之路。建議我國從國家層面設計大數據發展戰略,做好頂層設計,引導和推動各領域、各行業對大數據的研究和利用。完善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擴大社會應用,促進數據驅動的社會決策和治理常態化。信息技術基礎設施是大數據技術應用的載體,大數據本身也將成為社會基礎設施的一部分。大數據中心和數據應用平台建設的水平,決定了大數據時代的數據能否被有效收集、分析、挖掘和應用。這些大數據基礎設施的建設可以與國家信息化建設相融合,以政府為主導、技術型企業為主力、公眾參與為紐帶,形成覆蓋有線與無線互聯網、各種社交網路、各種使用終端在內的社會化統一數據平台,通過大數據挖掘和分析技術,有針對性地解決社會治理難題;針對不同社會細分人群,提供精細化的服務和管理。同時建立資料庫資源的共享和開放利用機制,不僅打破政府部門間的「信息孤島」現象,也加強政府與社會公眾間的互動反饋,不斷擴大在教育、醫療等領域的應用,使數據驅動的社會決策與科學治理常態化。建立數據使用規范,規避大數據的使用風險。技術往往是一把雙刃劍。大數據的收集和使用可能涉及國家信息安全和公民隱私等,需要在立法層面明確大數據採集和使用的原則。大數據平台本身的安全性也應引起重視,需要國家相關部門制定大數據技術標准和運營規范,重視大數據及信息安全體系建設,加強對重點領域敏感數據的監管。應當採取必要措施,構建大數據良性生態環境,調動全社會積極、有序地運用大數據技術來創新社會管理。

2. 盤點政府推動大數據應用及發展的舉措

盤點政府推動大數據應用及發展的舉措
一、政府:推動大數據應用的最關鍵力量
(一)政府掌握大量最具應用價值的核心數據,是推動大數據應用的最關鍵力量
根據麥肯錫大數據研究報告指出, 各個行業利用大數據價值的難易度以及發展潛力 對比下,政府利用大數據難度最低而潛力最大。
大數據
另一方面政府開放大數據運用已經是大勢所趨:
1、 政府掌握了大量最具應用價值的核心數據。 過去十多年來政府投資進行了大量電子政務或者稱為政府信息化的工作,後台積累了大量的數據,而這些數據和公眾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有研究表明政府所掌握的數據使政府成為了一個國家最重要的信息保有者,有百分之七十到八十的核心數據存在於政府的後台 。
2、 開放數據本身就是政府在大數據時代提供的一項公共服務。 政府數據本質上是國家機關在履行職責時所獲取的數據,採集這些數據的經費來自於公共財政,因而這些數據是公共產品,歸全社會所有,應取之於民,用之於民。
3、 政府開放數據供社會進行增值開放和創新應用,推動經濟增長乃至整個經濟增長方式的轉型。 數據是互聯網創新的重要基礎,如果政府不開放這一部分數據,很多創新應用沒有數據作為支持,數據開發者能利用政府開放的數據,提供更好的服務,創造更多的價值, 這個過程能夠提高整個國家在大數據時代的競爭力。
4、 政府開放數據推動經濟增長獲得的稅收高於單純賣數據獲得的收入。 201 年世界經合組織在關於開放政府數據的報告中提到政府通過開放數據推動經濟增長,從而獲得的稅收收入遠高於單賣數據所能獲得收入。開放數據激發經濟活力從而得到稅收提升,這是一個良 性循環,更是一個能創造巨大公共價值的全局性的戰略。
(二) 國內外政府開放數據的情況
在 2009 年奧巴馬簽署開放政府數據的行政命令後,這些年來開放政府數據已成為了世界性的一個趨勢。美國聯邦數據平台 Data.gov 上線後,在美洲、歐洲、亞洲等地,開放政府數據已成為了政府的一項重要工作。美國聯邦政府的開放政府數據平台開放了來自多個領 域的 13 萬個數據集的數據。這些領域包括圖中所列的農業、商業、氣候、生態、教育、能源、金融、衛生、科研等十多個主題。這些主題下的數據都是美國聯邦政府的各個部委所開放的。英國、加拿大、紐西蘭等國在 2009 年之後都建立起了政府數據開放平台,成為 了國際信息化和大數據領域的一個重要趨勢。
大數據
在我國, 2011 年香港特區政府上線了 data.gov.hk,稱為香港政府資料一線通。上海在 2012年 6 月推出了中國大陸第一個數據開放平台。之後,北京、武漢、無錫、佛山南海等城市也都上線了自己的數據平台。
大數據
(三)、 大數據對於政府治理具有極大的價值
大數據其實對政府的治理帶來了全新的價值,無論是對宏觀經濟的決策能力、產業聚集能力、協同治理能力、社會管理能力、公眾服務能力、快速響應能力的提升,大數據都可以在有很大層面上幫助政府治理。
大數據大數據
(四)、大數據上升至國家戰略成為共識。
大數據時代,對大數據的開發、利用與保護的爭奪日趨激烈,制信權成為繼制陸權、制海權、制空權之後的新制權,大數據處理能力成為強國弱國區分的又一重要指標。國際上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紛紛布局大數據產業,相繼推出大數據相關政策,大力支持大數據產 業在本國的發展。以美國為例,美國從開展關鍵技術研究、推動大數據應用和開放政府數據三方面布局大數據產業,尤其在開放政府數據方面非常積極,通過 Data.gov開放 37 萬個數據集,並開放網站的 API 和源代碼,提供上千個數據應用。我們認為,大數據未來將 引發新一輪大國競爭,大數據對整個世界的影響力會呈現爆發性增長趨勢,因此包括我國在內的國家會在政策支持力度上不斷提升,大數據戰略將上升至國家戰略已毋庸臵疑。
大數據
(五)、 我國 高度重視大數據未來發展
自去年 3 月「大數據」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以來,國務院常務會議一年內 6次提及大數據運用。近期在 6 月 17 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再次強調「我們正在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而大數據手段的運用十分重要。」 7 月 1 日,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運用大數據加強對市場主體服務和監管的若干意見》。
大數據
大數據大數據
(六). 各部委行動時間表已經確,我國大數據發展面臨歷史性機遇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國務院出台文件對各個部委推進大數據任務制定了明確的時間表,很多推進工作任務要求在 2015 年 12 月底前出台政策並實施,近期將是我國大數據發展政策出台的密集期。

表 3: 各部委推進大數據應用時間表
序號工作任務負責單位時間進度1加快建立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制度。發展改革委、中央編辦、公安部、民政部、人民銀行、稅務總局、工商總局、質檢總局2015 年 12 月底前出台並實施2全面實行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和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 「一照一碼」登記制度改革。工商總局、中央編辦、發展改革委、質檢總局、稅務總局2015 年 12 月底前實施3建立多部門網上項目並聯審批平台,實現跨部門、跨層級項目審批、核准、備案的「統一受理、同步審查、信息共享、透明公開」。發展改革委會同有關部門2015 年 12 月底前完成4推動政府部門整合相關信息,緊密結合企業需求,利用網站和微博、微信等新興媒體為企業提供服務。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持續實施5研究制定在財政資金補助、政府采購、政府購買服務、政府投資工程建設招投標過程中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報告的政策措施。財政部、發展改革委2015 年 12 月底前出台並實施6充分運用大數據技術,改進經濟運行監測預測和風險預警,並及時向社會發布相關信息,合理引導市場預期。發展改革委、統計局持續實施7支持銀行、證券、信託、融資租賃、擔保、保險等專業服務機構和行業協會、商會運用大數據為企業提供服務。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民政部持續實施8健全事中事後監管機制,匯總整合和關聯分析有關數據,構建大數據監管模型,提升政府科學決策和風險預判能力。各市場監管部門2015 年 12 月底前取得階段性成果9在辦理行政許可等環節全面建立市場主體准入前信用承諾制度。 信用承諾向社會公開,並納入市場主體信用記錄。各行業主管部門2015 年廣泛開展試點, 2017 年 12 月底前完成10加快建設地方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台、部門和行業信用信息系統,通過國家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台實現互聯共享。各省級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2016 年 12 月底前完成11建立健全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將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報告嵌入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的各領域、各環節,作為必要條件或重要參考依據。在各領域建立跨部門聯動響應和失信約束機制。建立各行業「黑名單」制度和市場退出機制。推動將申請人良好的信用狀況作為各類行政許可的必備條件。各有關部門,各省級人民政府2015 年 12 月底前取得階段性成果12建立產品信息溯源制度,加強對食品、葯品、農產品、日用消費品、特種設備、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等重要產品的監督管理,利用物聯網、射頻識別等信息技術,建立產品質量追溯體系,形成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的信息鏈條。商務部、網信辦會同食品葯品監管總局、農業部、質檢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2015 年 12 月底前出台並實施13加強對電子商務平台的監督管理,加強電子商務信息採集和分析,指導開展電子商務網站可信認證服務,推廣應用網站可信標識,推進電子商務可信交易環境建設。健全權益保護和爭議調處機制。工商總局、商務部、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持續實施14進一步加大政府信息公開和數據開放力度。除法律法規另有規定外,將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信息自作出行政決定之日起 7 個工作日內上網公開。各有關部門,各省級人民政府持續實施15加快實施經營異常名錄制度和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制度。建設國家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依法對企業注冊登記、行政許可、行政處罰等基本信用信息以及企業年度報告、經營異常名錄和嚴重違法失信企業名單進行公示,並與國家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台實現有機對接和信息共享。工商總局、其他有關部門,各省級人民政府持續實施16支持探索開展社會化的信用信息公示服務。建設「信用中國 」網站,歸集整合各地區、各部門掌握的應向社會公開的信用信息,實現信用信息一站式查詢,方便社會了解市場主體信用狀況。各級政府及其部門網站要與 「信用中國 」網站連接,並將本單位政務公開信息和相關市場主體違法違規信息在「信用中國 」網站公開。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其他有關部門,地方各級人民政府2015 年 12 月底前完成17推動各地區、各部門已建、在建信息系統互聯互通和信息交換共享。在部門信息系統項目審批和驗收環節,進一步強化對信息共享的要求。發展改革委、其他有關部門持續實施18健全國家電子政務網路,加快推進國家政務信息化工程建設,統籌建立人口、法人單位、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宏觀經濟等國家信息資源庫,加快建設完善國家重要信息系統。發展改革委、其他有關部門分年度推進實施, 2020 年前基本建成19加強對市場主體相關信息的記錄,形成信用檔案。對嚴重違法失信的市場主體,按照有關規定列入「黑名單」,並將相關信息納入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和國家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台。各有關部門2015 年 12 月底前實施20探索建立政府信息資源目錄。各有關部門2016 年 12 月底前出台目錄編制指南21引導徵信機構根據市場需求,大力加強信用服務產品創新,進一步擴大信用報告在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及銀行、證券、保險等領域的應用。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2017 年 12 月底前取得階段性成果22落實和完善支持大數據產業發展的財稅、金融、產業、人才等政策,推動大數據產業加快發展。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人民銀行、網信辦、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2017 年 12 月底前取得階段性成果23加快研究完善規范電子政務,監管信息跨境流動,保護國家經濟安全、信息安全,以及保護企業商業秘密、個人隱私方面的管理制度,加快制定出台相關法律法規。網信辦、公安部、工商總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會同法制辦2017 年 12 月底前出台(涉及法律、行政法規的,按照立法程序推進)24推動出台相關法規,對政府部門在行政管理、公共服務中使用信用信息和信用報告作出規定,為聯合懲戒市場主體違法失信行為提供依據。發展改革委、人民銀行、法制辦2017 年 12 月底前出台(涉及法律、行政法規的,按照立法程序推進)25建立大數據標准體系,研究制定有關大數據的基礎標准、技術標准、應用標准和管理標准等。加快建立政府信息採集、存儲、公開、共享、使用、質量保障和安全管理的技術標准。引導建立企業間信息共享交換的標准規范。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標准委、發展改革委、質檢總局、網信辦、統計局2020 年前分步出台並實施26推動實施大數據示範應用工程,在工商登記、統計調查、質量監管、競爭執法、消費維權等領域率先開展示範應用工程,實現大數據匯聚整合。在宏觀管理、稅收征繳、資源利用與環境保護、食品葯品安全、安全生產、信用體系建設、健康醫療、勞動保障、教育文化、交通旅遊、金融服務、中小企業服務、工業製造、現代農業、商貿物流、社會綜合治理、收入分配調節等領域實施大數據示範應用工程。

閱讀全文

與大數據立法的必要性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怎樣查看手機緩存文件 瀏覽:181
word文件後綴被修改 瀏覽:49
寫文件哪些網站免費 瀏覽:252
一部電影講保姆照顧小孩和丈夫 瀏覽:212
錄屏視頻文件夾怎麼設置 瀏覽:333
可下載的電影在線 瀏覽:800
鬼片奶奶女鬼是誰演的 瀏覽:463
在線可以看片的網站 瀏覽:689
三a大作有哪些網路游戲 瀏覽:265
免費電影在線觀看知乎 瀏覽:615
ps文件夾增強工具 瀏覽:807
一鍵查詢電腦文件的軟體 瀏覽:247
適合夫妻二人觀看的電電影 瀏覽:207
win10以本地連接無網路 瀏覽:463
四級片是什麼? 瀏覽:341
網站69 瀏覽:628
三極蛇妖電影 瀏覽:685
哪個網站不用安裝播放器 瀏覽:374
微盤里的私信文件在哪裡 瀏覽:84
中國企業升級轉型 瀏覽:188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