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數據 > 醫葯銷售大數據

醫葯銷售大數據

發布時間:2024-06-16 02:58:04

⑴ 醫葯行業和醫葯大數據的關系

目前市場上每個行業對於大數據的應用正在逐漸成熟,大數據五個特點:大量、高速、多樣、低價值密度/真實性。各行各業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醫葯行業也是如此,每天產生大量的醫葯數據,從葯物臨床前到上市後的醫葯數據是非常龐大的,對於這些大量的數據獲取、儲存、管理、分析就會創造有價值的數據。

醫葯行業和醫葯大數據的關系

在大數據沒有成熟之前,每個葯企在推出一款新葯之前,都會查閱大量的資料和大量的候選葯物折磨,在大量的資料中查詢想要了解的數據,非常耗時,耗力,而且對於研發一款新葯,耗時長,數據資料多,風險大,回報不及時,相對於這些資料庫現在正好能解決這些問題。


國外的比較巨頭醫葯大數據做的時間比國內的長,使用人數多,但是對於國內的醫葯市場多以仿製葯為主稍微優點不適,所以對於國內醫葯市場還是國內醫葯資料庫比較主流,造就成了現在國內醫葯大數據百家爭鳴的場面


"葯融雲"對於葯物的立項、研發都是有著非常大的幫助。在立項階段所需的參比制劑說明書,競品對比,注冊審評、市場數據、研發階段、臨床數據、專利數據等也是比較齊全的。對於葯物的研發靶點數據、原研品數據,研發數據,葯物毒理數據,臨床數據都是齊全的,而且檢索快,數據多,准確度高。

現在國內醫葯行業大數據能有效的幫助葯企減少研發成本,提高效率,現在是大數據時代,數據就是價值,醫葯行業大數據的數據更為廣闊,醫葯行業也是朝陽行業能帶給人們無限驚喜。

⑵ 答魔VS葯渡:醫葯大數據,兩家生死斗

速評:答魔和葯渡近期在醫葯圈發生激烈競爭,在「醫葯新笑山扒勢力」之中,如果答魔勝出,醫葯行業可能出現大變局,多了一場殺富濟貧,以小博大的商業案例。

要說商戰,自古以來,都是財經領域最精彩的戲碼。從早些年,桐廬幫大戰,地產巨頭嗆聲,格力和奧克斯互撕,每一場戰役都打得轟轟烈烈,難舍難分。然而,激烈的商戰千篇一律,有趣的商戰萬里挑一。戰事的開端還得從一段」江湖追殺令」開始……

一場殺富濟貧、以小博大的戲碼

先前,有網友把兩家公司內部文件、以及員工群里的討論在網上貼了出來,大概意思是: 葯渡跟答魔市場搶得好厲害,兩邊都發布了動員令。 答魔方面下發的內部文件是這樣的:第一句直奔主題,宣布「與葯渡的戰爭正式打響!」,這還真不是誇張,人家」紅頭文件」里用的就是戰爭這個詞。葯渡雖然沒有正式下達文件,但員工內部開會的討論也大致表明了態度:公司要 「全體員工」投入緊急狀態,在能觸答葯企的地方開展對答魔的全面打擊。只要發現客戶提到答魔,就全方位無死角挑毛病。討論群里還說了,曾經在爭取某個客戶時,葯渡就是用這個方法得手,把答魔的客戶碰昌截胡了。對於網上的各種聲音,答魔的員工大方地承認,確實發通知了,就是要跟葯渡全面搶奪。

有保險行業的朋友看到兩家撕斗在一起,都感嘆」醫葯行業的套路好深,我們賣保險的都不敢整這么不性感的攻堅戰」……

這場大戰為何如此焦灼?了解一下背景就知道。葯渡與答魔,誠如曾經的分眾與新潮。葯渡很早就奠定醫葯數據的行業位置,一度被業內熟知。然而成立不久來自長沙的答魔一出場就很生猛,利用大數據、媒體+互聯網模式,硬是把一款新產品宣傳的眾人皆知。面對這樣的局面,兩家開打,是遲早的事。但其實這一仗的背後,有其深刻的邏輯。在體驗過兩家產品的客戶里,大家都唯含覺得答魔的交互體驗碾壓葯渡。之前就有投資人感嘆,面對答魔的奮力直追,葯渡掌門人李靖竟然還有心思到處演講。看似很淡定,其實葯渡早就坐不住了。

答魔的跨界搶劫降為打擊

醫葯大數據就是在醫葯行業闖出的黑馬。答魔與葯渡,答魔CEO是五道口金融學院校友,葯渡CEO是千人計劃科學家。行內的葯渡喊出「自己是醫葯大數據龍頭」,跨界的答魔錶示「簡潔、高效、易用」很重要。

醫葯數據隔出兩家仇,也隔出了這個行業的痛點。

十年前,剛步入古稀的李靖發現商機的時候,出發點很簡單,那就是打造醫葯網路的同時,下注創新葯。

從某種意義上講,李靖的insight的確具備前瞻性,中國醫葯市場規模與研發投入不成正比,但整體市場規模和投入增比原超過全球平均增速。中國生物葯市場規模2014年為1167億,以每年復合增長率22.4%,2018年為2622億,佔全球市場規模14%,增速遠高於全球平均增速 7.7% 。預計2030年市場規模會擴大到13198億,預計佔全球生物葯市場規模的 28% 。中國的醫葯研發投入佔比比較低,2016年達到107億美金,占據全球研發投入不到7.4%。但2012年到2016年年復合增長率為19.2%,遠高於全球投入平均增2.4%。但結合國家對於創新葯研發的相關政策,未來中國醫葯研發投入將持續走高。2016年-2021年預計將達到22.1%的年復增長率。2021年將達到292億美金,是2016年投入規模將近3倍。(數據來自Frost & Sullivan)

憑借著先發優勢,李靖贏得了一定的市場,憑借千人招聘計劃的身份吸引到很多年輕研究者的目光。 有人說葯渡是靠時間築起了護城河,但時間也拖累了葯渡。 保持了8年的醫葯大數據產品在新技術面前正在變得脆弱。NLP和深度學習等技術打造的答魔數據更受客戶和投資人青睞。醫葯大數據在AI技術和互聯網的改造下,已經朝著智能化發展。更快、更准、更全。顯然,誰滿足這些需求,誰才是行業里的寵兒。尤其在」新勢力」成為年度熱詞之後,業界開始越來越關注各個行業里的科技企業。 用戶需求量大,數據入局者眾多,競爭越來越激烈,這也就不難理解,為啥答魔與葯渡要拉下面子,打一場硬仗了。

眾所周知,一款創新葯研發投入在26億美金,對於為行業提供基礎設施服務的企業絕對稱得上旱澇保收。醫葯大數據在技術壁壘、數據量、行業knowhow等方面對於創業者綜合素質要求極高。面對這樣的局面,答魔若按部就班其他企業的運營方式,那麼其卧榻之側,早就睡滿了人。因此,答魔就像初入江湖但身懷絕技的清華小子,鋒芒盡露,佛擋殺佛,神擋殺神。

醫葯市場究竟爭的是什麼?

相比之下,葯渡也有資本優勢,業內資源更多。 一位接近葯渡高層的人士曾透露,葯渡CEO李靖可謂是公司里的神話,他同時創立了多家公司,覆蓋創新葯、私募基金、數據、醫院等領域。而答魔方面,有報道披露在2020年後大規模招聘銷售人員。 顯然,葯渡的資本能力遠勝於答魔,並且自家老大還會親臨一線融資,而答魔卻還在優化銷售。 於是,答魔一炮打響價格戰,劍指葯渡數據。有數據顯示,答魔給用戶的報價比葯渡整體低30% , 價格戰維度來看,答魔作為市場後起之秀,通過價格補貼搶奪市場規模的動作在意料之中。對此,葯渡也不敢掉以輕心,銷售端通過話術作為反擊。 不過,從數據維度,葯渡和答魔基本一致。

如今,答魔數據的B端撬動力雖遜於葯渡,但在各大媒體狂轟濫炸和兇殘的價格補貼之下,屆時答魔可能進一步撼動葯渡的地位。答魔CEO是連續創業者,團隊規模遠小於葯渡且在base在二線城市,因此在資金使用上答魔會更有效率。顯然,隨著答魔在產品和銷售端的持續發力,平台也將不斷補齊團隊與資金能力,這種三位一體的同步增長,將是葯渡未來又一大外部危機,接下來,就看李靖如何接招了。

背靠娘家,誰主沉浮?

之前,答魔宣布開物天使(開物資本合夥人王秋虎創辦)和供應室對其投資。另一邊,葯渡獲得本草資本(開物資本合夥人劉千葉創辦)和漢石投資。 之後,醫葯大數據行業形成了「葯渡+本草資本」「答魔+開物天使」的格局。 醫葯大數據企業的相互廝殺最終也演變成資本間的相互博弈。

敢問路在何方?

答魔與葯渡在華北和華東打得不可開交,誰能守住長江以北,誰又能守住行業寒冬里的那一條江? 2020年疫情降臨,新興銷售渠道崛起,創新葯投資風口持續。 葯渡VS答魔的戰爭還在繼續,它不像拼多多挑戰阿里、京東,砸開了下沉市場的裂縫;它不像美團挑戰網路,打破了ATM一統江湖的格局;它不像位元組跳動挑戰騰訊,帶來了短視頻戰局的高速變化。 有人說,這些小巨頭對頂峰的沖擊,其勢很猛,足以撬動全行業的變局。

總而言之,醫葯數字化戰爭中,如果答魔勝出,且在銷售規模和客戶資源上壓倒葯渡數據,那麼星星將不是那個星星,而是燎原的星星,醫葯市場將出現大變局,同時多了另一家「殺富濟貧的戲碼」。

⑶ 醫葯大數據對於醫葯行業的作用是什麼

現在是大數據時代,我們每天都在產生海量的數據,利用好這些數據,不但能夠為人們的工作生活帶來便利,而且能促進生產環節更加高效地配置資源,提高效率,促進產業升級,醫葯行業也在大數據時代脫穎而出,在生物醫葯領域,大數據更是人類挑戰疾病的重要武器。

在大數據技術尚未成熟之前,葯物研發與試葯環節是一項復雜且龐大的工程,耗時長、回報慢、風險大。可以說,任何一個制葯公司在向市場推廣葯物產品之前,都要經過幾千甚至上萬次的實驗和大量候選葯物的折磨。

由於葯物研發是化學、生物、葯理、臨床等十幾個學科知識的綜合運用,平均每個葯物背後的研發數據資料多達數千甚至數萬頁。如何在海量信息中快速高效地搜尋整理,在重重迷霧里找到真正的價值所在,是每家創新葯企和相關機構的切實需求。

而通過大數據技術,各葯企/研發單位得以提高自己掌握市場信息的速度和完整性,輔助項目的立項過程,加快葯物研發的進度……在有限的時間內,研發更多對人類更有意義的葯品/治療方式。大數據讓葯物的篩選過程變得更為簡單、快捷,也更為安全,是一種高效又經濟的葯物分析技術手段。

同時,在集采常態化、新葯審評審批加快、醫保談判降價的大趨勢下,市場為真正具有臨床應用價值的葯品騰出了空間,全球科學家都在不斷努力提高新葯研發成功率。如何博採眾長,研發出滿足臨床需求、所需投入盡可能少、市場效益更好、成功率更高的葯品?

葯渡資料庫

在功能上:注冊時光軸,檢索功能豐富,支持訂閱審評,研發數據多維度關聯。

在開放程度:封閉式。

總體來說葯渡醫葯數據針對的是創新葯的研發,打造的是研發型資料庫,目前沒有中標數據,市場數據等。

問題還是比較寬泛,主要能解決的有了解市場數據、了解研發數據、銷售數據等等。

⑷ 如何做好醫葯企業的銷售流向數據分析

我們是和一家第三方互聯網大數據公司合作---未名企鵝,他們有一款產品叫「終端通」,通過日處理百萬終端過億條數據,從廣度、深度、目標終端、渠道和活躍五個方面洞察行業與市場,為客戶提供決策依據。
同時終端通將我們的流向數據與未名企鵝獨有的行業庫數據進行深度整合,並在地圖上直觀全面的反映葯品在各終端類型及在各級地域的真實覆蓋。
通過交叉覆蓋分析,幫助我們優化渠道布局,通過計算已合作商業公司在各級地域的重疊覆蓋數據,幫助我們發現新商業,深挖老商業。

⑸ 大數據之醫葯營銷 適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中國制葯網 市場分析】隨著近年來醫葯行業政策頻繁出台以及互聯網的發展以及我國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醫葯市場競爭將更加激烈。
在激烈競爭中,葯企要想佔領市場並獲得持續發展,就必須重視產品的營銷模式創新、通過互聯網 ,不斷革新和實施營銷模式,實現大數據營銷,而兼具「打破傳統」和「智慧未來」是現代醫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所在。
大數據並非「繁花似錦」
隨著近年來醫葯行業政策頻繁出台,使得市場環境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一方面,《醫葯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醫療器械科技產業「十二五」專項規劃》以及《國家葯品安全「十二五」規劃》、葯價放開等一系列規劃的公布,帶動了整個醫葯行業發展機遇。同時,商務部和工信部提出的支持、鼓勵醫葯企業做大做強的政策也使得行業內面臨優異的資源整合機會,業內認為,未來十年將是中國醫葯行業的「黃金時期」。然而另一方面,反商業賄賂後遺症持續、基葯招標仍舊採取「唯低價是取」或二次議價,《新廣告法》等政策的出台,令葯企原本運用自如的各種營銷模式卻難以一展拳腳。
「新醫改的各種政策,對醫葯營銷模式變化確實起到決定性的推動作用,葯企大多是無奈被動的適應政策的變化。但目前各種營銷模式幾乎都有自己生存的空間和發展,比如醫院葯佔比催生了DTP(DTC)模式;招投標催生了基葯運作模式;招投標落標催生了處方葯轉型OTC模式;新醫葯和電商扶持催生了開銷模式;各種降價模式催生壓縮了代理模式;鼓勵民營資本辦醫療,催生了專做民營醫院模式;醫葯連鎖上市和稅控體系讓單店無法生存,連鎖集中度提升由此誕生葯企的KA運作模式等。衍生出如此多樣的營銷模式均是政策遺物,因為在政策面前,葯企抱怨等待都是無用的,只能是『天竟物擇,適者生存』。」康美葯業股份有限公司OTC事業部總經理李從選解釋道。
事實上,即便政策頻發影響了葯企在市場上的布局,但隨著「互聯網 」時代的來臨,越來越多的葯企開始依賴醫葯大數據尋求營銷模式的創新。對於這一大數據營銷模式的出現,李從選認為,其發展前景並非「繁花似錦」。因為大數據營銷是基於多平台的大量數據,依託大數據技術的基礎上,應用於互聯網廣告行業的營銷方式。大數據營銷衍生於互聯網行業,又作用於互聯網行業。依託多平台的大數據採集,以及大數據技術的分析與預測能力,能夠使廣告更加精準有效,給品牌企業帶來更高的投資回報率。大數據營銷的核心在於讓網路廣告在合適的時間,通過合適的載體,以合適的方式,投給合適的人。從當前實際情況來看,大數據真正服務於葯企營銷,仍還有一段較長的路要走,因此需要葯企在不寄希望於大數據的基礎上,積極研究、利用、嘗試。
然而,針對大數據營銷,有觀點表示,「並非所有葯企均適合」。在大數據的影響下,面對存在的現實問題,葯企在設計大數據營銷模式時,業界也多次提出葯企必須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考慮:一是切入送葯APP的企業;二是進行的DTP(直接針對患者銷售高價值葯)模式;三是藉助健康管理銷售產品模式;四是慢病管理的OTO模式。餘下葯企,也就是把大數據作為服務消費者的一種電子化高效快捷工具而已。
對於大數據營銷模式,有業內人士指出,「其只適合靜態疾病領域的監控,如慢性病葯企。」對此,李從選十分贊同。「我認為確實是各種慢病和重大疾病為主才有必要介入大數據,提供系列跟蹤服務。偶發性一次性疾病、小病,用不著大數據管理。」
事實也正如此,如作為獨家降血壓苗葯生產者——貴州源和葯業打造的全新營銷模式就是把大健康產業與大數據結合起來,建立大數據網路營銷管理平台。去年11月,貴州源和就啟動了網路營銷資料庫的建設,如今,大數據營銷管理平台初步成型。貴州源和葯業開發的大數據管理平台,顛覆了傳統營銷模式,將對患者進行綜合管理,全面錄入患者基本信息,建立健康管理檔案,專家團隊根據信息對每一個患者進行綜合分析,最後出具個性化的治療方案,為患者提供預防、治療、康復理療等全方位服務。
「我們要做的不僅僅是生產葯品,而是要做健康講座、預測、治療、康復等一系列工程。並通過不定期舉辦健康知識講座,搭建患者與醫生溝通的橋梁,拉近彼此關系,讓患者更加了解自身情況,利用數據營銷贏得了患者的贊譽。」談及數據化管理,貴州源和有限公司總經理鄒文江表示。
管理需結合地域特色
在競爭日益激烈的醫葯市場環境下,我國的醫葯營銷模式類型多樣。而大數據營銷模式作為「互聯網 」的代表之一,其對葯企營銷模式的創新同樣帶來了影響。
「談不上『互聯網 』,我認為叫做「 互聯網」比較合適,無非就是積極主動地把網路、電商的各種技術手段用在傳統的各項營銷管理活動中去,提高效率和效益。」李從選如是說。
另外,他還進一步表示,面對不同區域,葯企往往採取的營銷模式也不同。因此,葯企應結合區域特點,利用大數據去深耕區域市場:第一,建立消費者資料庫,調研消費者需求、開發、升級消費者需要的產品,建立消費者粉絲圈,直接和消費者互動和銷售產品;第二,立項的狀況和和連鎖葯店結合起來,利用連鎖終端會員大數據做患教與服務,促進產品銷售。同時還可以提供可穿戴移動終端設備採集消費者大數據,網路(PC和移動終端)上提供咨詢服務,實現最終消費者依賴,從而出售產品。
此外,還有專家提出,「即便葯企選擇了大數據營銷模式,但其管理也極其重要。」針對該觀點,鄒文江認為,好的品種,好的營銷模式,需要好的營銷隊伍執行落地。大數據營銷系統建立,需要葯企具備優化制度流程、專業管理工具和經過若干次以上訓練並熟練使用這套流程和工具的人或者是團隊。而思想不統一、理念不一致、流程復雜化、團隊執行力差是影響葯企營銷模式落地的主要因素。所以,數據優化流程,事情簡單化、提高員工的工作效果就顯得尤為重要。
而李從選也認為在對大數據營銷模式管理時,相關葯企應警惕如何採集到大數據是個難題,需要克服;服務採集到的消費者大數據不泄密也難;利用採集到大數據服務患者不引起反感等難題。
與此同時,相關專家也還提醒道,葯企在進行大數據營銷模式變革時應根據政策變化作出微調和改進,並不能徹底顛覆,因為營銷模式調整是企業發展戰略的問題,需要慎重。而相關部門在制定政策時,應更多地在政策細節上去保護科技含量高的品種;保護好價格走低但療效好的品種;保護好大型知名葯企,盡量避免無質量的低層次的市場競爭。同時,政府扶持鼓勵利用大數據的葯企,給與政策寬松環境和融資寬松環境至關重要。

⑹ 中關村醫葯健康大數據交易平台啟動,將帶來哪些方面變化

中關村醫葯健康大數據交易平台啟動,將帶來哪些方面變化?醫葯健康大數據平台十分關鍵,主要是用於全面新技術開發,以及對於相關產業進行扶持,另外還有一個重要功能,那就是培養更多醫葯類人才,下面給大家說明一下,這個平台未來將會給醫葯行業帶來什麼變化,朋友們可以參考:

三、醫葯健康大數據交易平台啟動對於人才培養十分重要,會加速人才流動:

這次醫葯健康大數據交易平台啟動,對於很多人才有直接好處,他們能夠通過這個平台,展示自己能力,從而讓人才流動加速,這方面改變意義十分重大。

⑺ B2B醫葯電商的大數據盈利模式

B2B醫葯電商的大數據盈利模式

「你們想創辦醫葯電商平台嗎?」2013年底,在走訪了20多家傳統醫葯批發企業均以失敗告終後,80後的曾宇拿著上百頁的策劃書,又找到了四川合縱醫葯有限公司的董事長李燕飛。他們的談話只持續了半個小時,李燕飛就決定為這個項目拍板投錢了。

那時的四川少有醫葯電商,很多傳統醫葯批發企業老闆都對發展醫葯電子商務嗤之以鼻:「我賣葯賣得好好的,也賺著錢,為什麼要花幾百萬在這互聯網上?」而不過一兩年時間,在如今幾乎所有傳統醫葯企業都在爭先恐後想插上火熱的「互聯網+」翅膀的時候,曾宇團隊聯合合縱醫葯創辦的葯易購,已經銷售量破億,擁有了上萬家終端注冊用戶,和全國23個省份的客戶發生著業務往來。

醫葯電商能極大降低葯價

電商這個概念並不新鮮,但醫葯行業電商的發展卻滯後於其他。「人們往往會不經意間把網路和缺乏監管、假貨泛濫等詞語聯系起來。」曾宇說,不同於其他產品,葯品非常特殊,加上網上售葯的規范彼時並不完善,所以造成普遍誤解,「所有的葯品經營都是經過國家GSP規范,線上並不等於假葯。」

在他看來,中國醫葯行業非常封閉。曾宇的第一次創業是想直接做第三方的醫葯B2B交易平台,但在試圖引導傳統醫葯人進駐電商平台上就屢屢受挫。此外,醫葯電商面臨著政策困境:B2C限售處方葯、醫保和線上葯品交易未掛鉤等,所以醫葯電商發展始終不溫不火。國內東部的華源醫葯、海虹醫葯、九州通、快易捷等分別於2000年初就開展了醫葯電商試點工作,而西部真正意義上的醫葯電商平台——拜歐,2012年才拿到《互聯網葯品交易服務許可證》。

盡管受政策限制明顯,但隨著政策放開,醫葯電商在漸漸風起雲涌。相關數據顯示,我國醫葯電商交易規模從2010年的1.5億元增至2014年的68億元,年均增速達到了174%,4年間網上葯店規模也從16家增長到271家,增長了15倍。這里很大比例都是B2C的模式,用曾宇的話來說,「B2C的醫葯電商已經快成紅海了,而B2B還是藍海。」

在醫葯B2B市場上,傳統的批發弊端很多,流程非常繁復,曾宇介紹,美國目前醫葯一級批發商總共只有5家,前3家就佔了全美96%的市場份額。相比之下,國內大小醫葯批發公司就有近2萬家,批發環節錯綜復雜,「一層一層的加價和利益分配,葯品的價格怎麼會低得下來?」所以降低葯品價格的關鍵在於減少批發流轉環節,而通過B2B醫葯電商,就可以實現從廠商直接到終端葯店,甚至直達消費者的手裡。

傳統公司「互聯網+」轉變

2014年2月26日,葯易購試運營,單日平台就突破了10萬的銷售量;不到半年,葯易購銷售額突破3000萬,其會員數和銷售額每月增長率超過70%。相比之下,當時曾宇帶領下的運營團隊不足30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

對中間環節的削減就是對傳統利益鏈條的沖擊,曾宇團隊與傳統醫葯公司的磨合並不容易,葯易購發展初期遭到很多抵觸。由於價格低,剛運營兩個月,葯易購在推廣活動中就受到了來自廠家和其他批發商的輿論攻擊,嚴重時,甚至要求合縱醫葯關閉該網站;同時,公司內部線下的業務遇到線上的業務「威脅」,也叫苦連天。

「幸好李總頂住了壓力,下放了很大許可權,放手讓我們去干。」曾宇說,為了提高效率,避免使用傳統人馬去做互聯網的事,葯易購並不像其他醫葯公司單純設立電子商務部,而是線上線下隔離發展。2年後的今天,事實證明,這樣的傳統轉型模式是成功的,截至2015年11月,近2年的時間里,葯易購上注冊的單體葯店和診所達13000餘家,與23個省份的客戶發生著業務往來。葯易購已經成為西南地區B2B醫葯電商的標桿,很多周邊省份的醫葯企業甚至不遠千里來取經。目前,葯易購在新疆已經有了辦事處,逐漸往西南其他省份擴張。

曾宇看重的,並不僅僅是線上賣葯本身。「原來很多傳統醫葯企業都覺得醫葯電商是個『坑』,除了砸錢不會有其他收益。」曾宇說,「很多傳統企業想要轉型,但大多的思路也不過是開一個『網店』而已,這種單純的線下到線上的平台轉換會很快遇到瓶頸。」真正的傳統企業的「互聯網+」轉型,並非如此簡單。

在他的擴張計劃里,2015年的目標是:銷售額能達到1億元,擁有1.2萬的終端會員,業務擴展到兩個省。事實上,這個計劃已經提前兩個多月實現了。他的目標是全國每個省都能有一個葯易購戰略同盟,復制葯易購模式,走葯品批發的線上電子商務聯盟。框架一旦搭建起來,攬過來的用戶數量越多,能深入到每個省份的當地市場,賣葯以外的真正價值就開始體現了。

醫葯電商的盈利出路

醫葯電商的數量在增長,但盈利模式還在探索。國家葯監局規定,網上售葯必須具備《互聯網葯品交易服務資格證》和《互聯網葯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根據公開數據,截至今年初,葯監局共發放A證16張,供於類似淘寶這樣的第三方交易服務平台;批發交易類B2B證書86張,其中真正開展業務的不超過20家;網上零售類B2C證書288張,但真正開展業務的不超過80家,且僅有少數實現盈利。

葯易購如何實現盈利呢?曾宇說,葯易購在客戶基數和品種結構上還有巨大的空間,但葯易購真正看到的是客戶群集效應後,巨大的潛在需求挖掘,那才是葯易購真正的目標。

「判斷市場和客戶的痛點,這一切都應該建立在數據的支撐基礎上。」這是曾宇的葯易購擴張邏輯。廠商和所有的賣家一樣,要葯暢銷,需要藉助大數據分析判斷,而要逐漸拋卻原來的經驗主義,信息化如此通透的現在,經驗反而會成為一種區域思維。曾宇表示,葯易購的線上聯盟建立起來以後,全國各省的葯店診所終端大數據,才是未來商業格局的「定海神針」。他表示,除了大數據,電商培訓、金融產品,甚至延伸至線下的社區醫療服務,都可以納入這個體系之中,不只是品種,全方位幫助葯房、診所等終端和上游生產企業,才是葯易購真正的使命。

「在行業外看行業是道,在行業內優化行業是術。改變格局,重構生態鏈。葯易購一直在路上。」曾宇說。

第三方點評

最重要的是做好服務

醫葯行業做電商平台的大方向是一種必然趨勢,前景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每個醫葯企業想要走互聯網的道路,必須面對觀念和人才問題。傳統醫葯企業需要顛覆過去的經營模式和管理模式,這是最大的困難。而醫葯企業思維的轉換又必須倚靠相關的人才,需要具備互聯網思維,能夠將傳統經營模式與互聯網運作規律結合起來的人才。但目前看來,這種人才比較短缺。

醫葯行業做電商需要每個醫葯電商合法經營,他們既然在網上賣葯,就必須具備相關的資格證書,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的經營,都要遵循相關的法律法規,按規矩辦事,這是醫葯電商立足的最基本一點。其次,價格需要透明,雖然現在線上經營成本較低,葯價相應較低,會引起一些傳統醫葯商家的抵制,但這畢竟是一種優勢,給顧客更多實惠。醫葯電商要真正做大最重要的還是做好服務,始終站在客戶的角度來思考自己的經營。

醫葯電商盈利的前景很好,但這需要一個過程。現階段醫葯電商的首要任務是積累用戶量,一方面用戶多了,賣葯的盈利也多;另一方面,有更多的用戶量可以延伸盈利渠道,比如以後會有一些廣告費、代理費,都可以給醫葯電商帶來更多的收入。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B2B醫葯電商的大數據盈利模式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閱讀全文

與醫葯銷售大數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aeplexus粒子教程 瀏覽:354
美國簽證可以帶多少個文件夾 瀏覽:1000
學電腦編程需要什麼文化程度 瀏覽:987
iphone91熊貓看書壁紙 瀏覽:668
Java語言編程基礎教程 瀏覽:84
捷安特升級m8000 瀏覽:587
黑莓手機軟體文件夾 瀏覽:948
克里斯汀犧牲最大的電影 瀏覽:471
c頭文件string 瀏覽:146
怎麼在qq發視頻文件怎麼打開方式 瀏覽:840
vivoy13il升級包 瀏覽:59
免費盜墓片30部 瀏覽:442
數據挖掘演算法java實現 瀏覽:706
靈異14路末班車電影 瀏覽:577
pdfjs水印 瀏覽:791
由pin碼獲取密碼 瀏覽:980
英雄聯盟召喚師圖標文件夾 瀏覽:778
三星手機的文件在哪 瀏覽:162
新建文件夾自動加密 瀏覽:501
ps圖不大存的文件特別大 瀏覽:988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