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數據之於智能交通意義重大仍面臨難題
大數據之於智能交通意義重大仍面臨難題_數據分析師考試
日前,在2015中國智慧城市國際博覽會上,來自台灣的勤亞科技張及人透露「台灣政府在將近九年前就開始規劃所謂的大的交通數據雲,用數據來管理整個交通出行。比如通知你從A到B大概走多少時間,這個時間給你選擇走西會更快或者更慢一點,通過這種模式來做。」在公共交通部門,張及人稱台灣已經全面做到了公車到站提醒,准確率在96在97%。「這樣大家坐公交時不會浪費時間,能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出行計劃。」在計程車和商用車方面,「台灣有一個服務廳,可以清楚地告訴調度公司,在某個天氣、時間、路口會有比較多乘客,只要買了這個服務,系統會高速你客人在哪裡,這就是大數據做的應用。
大數據之於智能交通意義重大
智能交通建設和運營的過程中,從視頻監控、卡口電警、路況信息、管控信息、營運信息、GPS定位信息、RFID識別信息等每天產生的數據量可以達到PB級別,並且是指數級的增長。雖然絕大部分數據是「沉睡的數據」,但按照相關規定,需要對數據進行有期限或無期限的保存,這無疑給用戶在存儲成本上帶來壓力,而通過監控攝像機前端智能技術和大數據分析技術的應用,很好地解決了行業用戶的此類問題,給用戶帶來經濟效益,同時也可以將工作人員從紛繁復雜的監控畫面中解放出來。
大數據之於智能交通的意義,可以解決跨越行政區域的限制,實現數據信息的共享,在信息集成優勢和組合效率上,有助於建立綜合性立體的交通信息體系;另外在車輛安全、交通資源配置以及利用大數據的快速性和可預測性能提升交通預測的水平都有極大的幫助。
大數據支撐智能交通發展仍面臨五大難題
隨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車聯網等技術越來越多地滲透到交通領域,百姓的出行將越來越高效便捷,同時也有利於管理部門為社會提供更好的公共交通服務。藉助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技術和理念,將互聯網產業與傳統交通運輸業進行有效滲透與融合,形成具有線上資源合理分配,線下高效優質運行的新業態和新模式。積極用好大數據技術來支撐交通運輸行業科學決策。交通運輸部正在推進開展行業信息資源整合,同時也與互聯網企業開展合作,利用定位大數據和智能化分析技術,成為科學決策的技術支撐。
不過,大數據雖然支撐著智能交通的前行,但其發展道路上難免要歷經磨難,從目前來看主要存在五個問題。
問題一:海量設備管理問題
隨著系統規模擴大,前端設備點位增加,設備故障點也呈幾何級數增長,管理人員僅忙於應付設備故障,無暇他顧。以電子警察系統為例,目前一、二線城市基本都實現了電警設備在重點路口、路段的全覆蓋,建設規模均有上千台攝像機及相應的控制設備,由於各廠商產質量量良莠不齊,前端設備實際完好率不高。設備故障未暴露,或暴露但沒有得到及時維護的現象非常嚴重,給業主造成了大量的投資浪費。
問題二:統一標准和技術規范
國內智能交通系統項目的建設先於行業統一標準的推出。在缺乏標準的條件下,許多地區的智能交通系統自成體系,缺乏應有的銜接和配合,標准互不統一。即便在城市內部,道路上的感測器標准也非常混亂,因為感測器設備生產企業缺乏統一的介面標准。標准和規范的混亂妨礙了交通數據的獲取,從而無法進行交通流的分析和預測。在高速公路收費系統方面,各省或地區內建設的網路一卡通或不停車收費系統,也沒有統一指導和標准,為將來的全國聯網造成了困難。
問題三:系統可靠性與穩定性
智能交通系統復雜度和整合程度越來越高,而系統的健壯性卻沒有同步提高,往往有牽一發而動全身的問題出現。以某地級市為例,智能交通系統由近200台伺服器和2千多台前端設備組成,包括信號控制、交通流量採集、交通誘導、電子警察、卡口等子系統,數據要和省級交管平台、區縣級交管子平台、公安業務集成平台等系統相連。系統具有流程復雜、業務系統眾多、客戶端分散等等一系列特點。業主竭盡全力為了保證業務系統的正常運行,但還是經常出問題。系統及網路結構復雜是一方面,業務系統眾多無法「照顧」過來才是最嚴重的問題。
問題四:數據源的質量
智能交通應用需要高質量的數據源,而目前設備長時間運行的性能得不到保證,數據質量不高限制了智能交通業務高水平的擴展應用。現代化的交通誘導和交通信號控制需要實時准確的交通流量數據以供交通狀態判斷以及短時交通預測使用。而由於目前系統健壯性不足,難以自行判斷數據質量,從而使得交通誘導和信號控制系統不能發揮預期效用,從而影響了整體智能交通系統的投資價值。
問題五:信息安全問題
由於智能交通兼具交通工具帶來的移動特性和通信傳輸所使用的無線通信兩方面的特點,它也就集成了無線網和移動網兩大類型網路的安全問題。然而,當前針對智能交通的研究還只是偏重於其功能的實現,忽略了其信息安全問題。實際上,無論是從信息的收集、信息的傳輸、信息的處理各個環節,智能交通都存在嚴重的信息泄露、偽造、網路攻擊、容忍性等安全問題,亟須受到人們的關注和重視。
結語:未來伴隨著移動互聯網、大數據、車聯網等技術越來越多地滲透到智能交通,將會使我們的出行越來越便捷、高效、舒適。對於管理部門來講,通過智能交通設施大數據分析預測出行規律和趨勢,科學安排各項保障工作,為全社會提供更好的公共交通服務。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之於智能交通意義重大仍面臨難題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② 如何運用交通大數據智慧出行
2015年兩會上,「大數據(big data)」一詞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在交通領域,大數據一直被視作緩解交通壓力的技術利器。應用大數據有助於了解城市交通擁堵問題中人的出行規律和原因,實現交通和生活的和諧,提高城市的宜居性,為政府精準管理提供基於數據證據的綜合決策。
隨著手機網路、全球定位系統(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北斗車載導航、車聯網、交通物聯網的發展,交通要素的人、車、路等的信息都能夠實時採集,城市交通大數據來源日益豐富。在日益成熟的物聯網和雲計算平台技術支持下,通過城市交通大數據的採集、傳輸、存儲、挖掘和分析等,有望實現城市交通一體化,即在一個平台上實現交通行政監管、交通企業運營、交通市民服務的集成和優化。
③ 請分析大數據在公共交通可以為公眾提供哪些新智能服務
大數據放在交通領域能幹這些事:智能公交、輔助交通規劃決策、對駕駛員評估、預測群體出行行為
智能公交,這是交通部早已實現的事情,也是交通部最早利用大數據決策的成功案例之一。交通部根據GPS定位技術、3G通信技術、GIS地理信息系統技術等等結合對車輛的監控,實施的公交車智能調度策略,提高了公交車的利用率,同時也在不斷減輕城市道路的擁堵負擔。
用大數據輔助交通規劃輔助決策,就公交網路而言,傳統的方式需要在投入大量人力進行OD調查和數據收集。而目前的一卡通,則讓數據更為全面的展現在決策人員面前,流量數據全部可以精確掌握,同時再利用上車輛擁堵時間,擁堵路段的大數據分析後,公交車的線路調整,增加與減少換乘站的決策就會更加有依據。
預測群體出行行為,目前網路地圖已經做到了可以提前兩周預測某個城市的人數大概規模,而將這一成熟的預測演算法用於交通後,結合交通部的其他大數據,便可以預測出群體出行的態勢,對其可能出行的時間,出行路線,出行方式等等進行預測,從而為城市車輛調度提供決策幫助。
④ 大數據,數據挖掘在交通領域有哪些應用
交通領域大數據分析和應用的場景會相當多,這裡面要注意兩點,一個是大數據本身的技術處理平台,一個是數據分析和挖掘演算法。具體場景當時寫過點內容,如下:
對於公交線路規劃和設計是一個大數據潛在的應用場景,傳統的公交線路規劃往往需要在前期投入大量的人力進行OD調查和數據收集。特別是在公交卡普及後可以看到,對於OD流量數據完全可以從公交一卡通中採集到相關的交通流量和流向數據,包括同一張卡每天的行走路線和換乘次數等詳細信息。對於一個上千萬人口的大城市而言,每天的流量數據都會相當大,單一分析一天的數據可能沒有相關的價值,而分析一個周期的數據趨勢變化則會相當有價值。結合交通流量流向數據趨勢變化,可以很好的幫助公交部門進行公交運營線路的調整,換乘站的設計等很多內容。這個方法可能很早就有人想到,但是在公交卡沒有普及或海量數據處理和計算能力沒有跟上的時候確實很難實際落地操作,而現在則是完全可以落地操作的時候了。
從單一的公交流量流向數據動態分析僅僅是一個方面,大數據往往更加強調相關性分析。比如對於在某一個時間段內公交流量和流向數據發生明細的趨勢變化的時候,這個趨勢變化的究竟和哪些潛在的大事件或其它影響因素的變化存在相關性,如何去分析這些相關性並做出正確的應對。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說,當市中心區內的房屋租金持續增長的時候一定會影響到交通流的變化,很多人可能會搬離到更遠的地方去居住,自然會形成更多的新增公交流量和流向信息。在《大數據時代》裡面談到更多的會關心相關性而不是因果只是一個方面的內容,實際上往往探索因果仍然很重要,就拿尿片和啤酒的例子來說看起來很簡單,但是究竟是誰發現了這種相關性才更加重要,發現相關性的過程往往是從果尋因的過程,否則你也很難真正就確定是具備相關性。
其次就智能交通來說,現在的智慧交通應用往往已經能夠很方面的進行整個大城市環境下的交通狀況監控並發布相應的道路狀況信息。在GPS導航中往往也可以實時的看到相應的擁堵路況等信息,而方便駕駛者選擇新的路線。但是這仍然是一種事後分析和處理的機制,一個好的智能導航和交通流誘導系統一定是基於大量的實時數據分析為每個車輛給出最好的導航路線,而不是在事後進行處理。對於智能交通中的交通流分配和誘導等模型很復雜,而且面對大量的實時數據採集,根據模型進行實時分分析和計算,給出有價值的結果,這個在原有的信息技術下確實很難解決。隨著物聯網和車聯網,分布式計算,基於大數據的實時流處理等各種技術的不斷城市,智能的交通導航和趨勢分析預測將逐步成為可能。
還有一個在國外大片中經常能夠看到的就是實時的車輛追蹤,隨著智慧城市的建設,城市裡面到處都是攝像頭採集數據,當鎖定一個車輛後如何根據車輛的特徵或車牌號等信息,實時的追蹤到車輛的行走路線和位置。這裡面往往需要實時的視頻數據採集,採集數據的實時分析和比對,給出相應的參考信息和數據。這個個人認為是具有相當大的難度,要知道對於視頻流和圖像信息的比對和分析往往更加耗費計算資源,需要更長的計算周期,要從城市成千上萬個攝像頭裡面採集數據並進行實時分析完全滿足大數據常說的海量數據,異構數據,速度和價值等四個維度的特徵。基於車輛能夠做到,基於人當然同樣也可以做到,希望這類應用能夠逐步的出現,至少現在從硬體水平能力和技術基礎上已經具備這種大數據應用的能力。
⑤ 城市交通大數據行業發展現狀剖析
城市交通大數據行業發展現狀剖析
人們在城市中生活每天產生大量的數據,有結構化的也有非結構化的,有一些與交通出行密切相關,而有一些又看似與交通出行沒有什麼關系,這些數據分布在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門、互聯網公司或者傳統運營企業。舉個例子來說,隨著智慧城市建設熱潮,很多城市中已經布滿了感測設備(交叉口進口道地磁、電子警察、卡口等),通過地磁可以採集到一定時間間隔交叉口進口道交通流量、速度以及佔有率;通過電子警察或卡口可以實時獲取經過卡口的車輛車牌號、通過時間以及地點車速,這些數據基本都匯聚在地方交警部門。互聯網公司通過為城市居民提供即時通信、導航以及共享服務,可以通過客戶終端定位實時獲取居民的位置。傳統運營企業范圍也很廣泛,包括了公交公司客運企業、計程車公司、通信運營商等,公交公司和客運企業匯聚了客流數據(IC卡、第三方支付以及零票)、車輛定位數據等,計程車公司匯聚了計程車定位數據、而通信運營商則可以匯聚客戶手機MAC地址。上述列舉的數據,都可以為城市交通規劃、政策制定、設計以及管理提供數據支持。後續筆者會結合自身十幾年的理論研究以及交通工程經驗,闡述每種數據未來的應用場景及潛在價值。
城市交通系統分析是一個復雜巨系統,尤其是在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的當下,如何提高整個交通系統效率、提升居民出行品質是對每個交通管理者、研究者、工程師的挑戰。交通科學自誕生之日起,就與數據結下不解之緣,這是一門基於統計學的工程科學。
互聯網公司最早認識到了數據在交通領域的應用價值,也極大推動了雲計算、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交通領域的應用。高德、滴滴擁堵排名、阿里城市大腦就是互聯網公司藉助自身的數據資源開展交通領域大數據應用的探索。
互聯網公司進軍傳統智能交通行業,一邊是互聯網公司頻頻發布基於大數據分析的各種報告,另一邊也開始產生了各種質疑的聲音。當前城市交通已經有一隻腳邁入了大數據時代,而另外一隻腳則需要傳統交通理論與移動互聯數據有效融合進行驅動。撥開當前交通大數據行業的繁華偽裝,我們以冷靜的眼光去審視,看到當前還存在很多問題,今天就略談一二:
第一、所謂的交通大數據基本還是針對單一數據源開展分析,分析精度有待進一步提高,應用場景有待進一步豐富。大部分的研究集中在基於車載GPS數據以及視頻數據提取車輛描述信息、交通流狀態信息,研究擁堵的表徵指標以及交警執法應用;
第二、城市交通感測設備布局並未從交通大數據的視角進行優化分析。城市智能交通系統規劃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研究城市交通採集設備布局方案,目前,較少有人從城市交通規劃與管理智庫頂層設計的高度,對檢測器的分布進行研究。此外,提高感測設備的適用性以及穩定性,也是有效提高當前數據質量的重要手段。
第三、城市交通大數據缺乏統一的數據標准。前面也論述了當前可以用於交通系統分析的數據,這些數據來源不同,要想未來能夠將上述數據利用起來,打破數據壁壘,形成城市交通數據池,就需要共同探討數據共享機制,並制定統一數據標准;此外,形成城市數據池後,城市交通數據治理將是一項復雜而艱巨的任務。
第四、大數據時代城市交通理論的創新面臨巨大挑戰。傳統的交通理論基本都是基於統計學,也就是基於樣本開展研究,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變革了交通理論數據來源,使得數據由抽樣變為了全樣,數據由有針對性的調查變為從大數據中抽取有用信息。因此,交通需求預測、交通通行能力分析、交通管控等基本理論將產生巨大變革,交通學者們應當既要仰望天空又要腳踏實地,在基礎領域研究中投入更多的精力,不應被當前的浮雲遮住望眼。
城市交通系統理論與大數據技術的融合發展任重而道遠,也期望與廣大交通工程師以及研究人員共同探討、共同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