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數據殺熟」是什麼意思
大數據殺熟指的就是針對某一件商品,或者針對某一個服務的時候,老客戶所看到的價格反而要比新客戶更高。
很多經營者會利用大數據對消費者的信息進行分析以及收集,對消費者的消費偏好以及收入水平進行了解,然後將某一件商品用不同的價格售賣給不同的消費者。
最常見的一種表現就是針對同一件商品時,老客戶購買的價格會更高一些。其次就是常見的捆綁服務,比如我們上一次因特殊情況購買飛機票時,勾選了貴賓休息室或其他的服務,下一次購買時就會默認勾選。對某件商品或者服務,多次瀏覽,但是並沒有購買,價格反而會越來越貴。
Ⅱ 大數據殺熟什麼意思
大數據殺熟什麼意思
大數據殺熟什麼意思?經常瀏覽一些資訊的人對於大數據三字應該並不陌生,大數據代表的就是巨量的資料,但是大部分人對於大數據殺熟不太懂。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詳細了解下大數據殺熟什麼意思。
如何避免大數據殺熟
1、使用多個帳戶進行交叉驗證。再找到幾個朋友,您甚至可以使用父母的手機進行搜索和比較,然後選擇最低價格下訂單。
2、掩蓋價格敏感的用戶。如果可以將您定義為對價格敏感的用戶,則平台向您推送的價格可能不會太高,否則第二次會有額外的優惠券和其他補貼。
3、反向操作,圖像模糊。當您要搜索礦泉水時,請同時搜索一些不相關的可樂,衣物,皮膚護理產品等,並使用不相關的數據來掩蓋您的真實意圖數據。需要說明的是,當用戶畫像的准確性下降時,您不太可能被「熟練」,但是平台提供的精緻和個性化服務的質量可能會下降。
4、注意您的隱私保護。盡量不要在網站,移動終端,APP,微信,QQ和其他社交網站上過多地暴露自己的信息。另外,集中精力吧!不要讓您的地理位置,地址簿,相冊等隱私得到盡可能多的保護。關閉所有不必要的位置許可權,照片閱讀許可權,地址簿閱讀許可權,並且不要連接到未知的WiFi甚至某些正式的WiFi。
大數據殺熟什麼意思
它是通過大數據等技術手段來比較用戶的消費行為,即使在相同的產品/相同的服務/相同的條件下,也要根據不同人群的消費潛力為不同人群設置不同的價格。
這樣一來,容易花錢的老用戶(「熟識」的客戶)就可以花更多的錢,不容易花錢的用戶應嘗試一下,讓他花一些錢,以使金額最大化。例如,美團外賣為老顧客提供1元的補貼,為新顧客提供6、5元的補貼。
被大數據殺熟應該如何申請賠償
大數據符合懲罰性賠償制度的適用條件:
首先,經營者客觀地實施了欺騙消費者的行為。
其次,消費者的用心良心;
第三,消費者蒙受損失;
第四,經營者的欺詐行為與消費者遭受的損失之間存在因果關系。
因此,除了補償消費者的損失外,實施大數據的運營商還應根據消費者的要求增加對損失的補償。增加的賠償額是消費者購買貨物或獲得服務的費用的三倍;如果追加賠償額少於500元,則賠償500元。由於大數據的`價格差異有限,個人消費者不會遭受太多損失,因此懲罰性賠償是消費者獲得賠償的重要途徑。 《消費者保護法》第10條規定,消費者有權根據公平交易條件獲得公平交易結果,這主要體現在消費者以合理價格購買商品或獲得服務的權利。
什麼是大數據殺熟
所謂「大數據殺熟」,有人將其定義為互聯網廠商利用自己所擁有的用戶數據,對老用戶實行價格歧視的行為。也就是說:同一件商品或者同一項服務,互聯網廠商顯示給老用戶的價格要高於新用戶,並依此獲得利潤最大化。
大數據殺熟案例
大數據殺熟現象最早可以追溯到亞馬遜在2000年一個差別定價「實驗」。當年,有用戶發現《泰特斯》(Titus)的碟片對老顧客的報價為26、24美元,但是刪了cookie後發現報價變成了22、74美元。這件事情的曝光,讓亞馬遜面臨消費者如潮的譴責,最後CEO貝索斯親自道歉,稱一切只是為了「實驗」。這是否僅僅是個「實驗」不得而知,但調整價格來「追逐利潤」是毋容置疑的。
有網友自述,通過某旅行服務網站訂特定酒店,朋友的賬號顯示只需300元,自己的賬號則要380元。相同的房間,不同的價格,這算得上演算法的「功勞」。通過深挖消費者過往消費甚至瀏覽記錄,讓演算法洞悉消費者偏好,不少互聯網平台清晰地知道消費者的「底牌」,於是就有了上述的看人下菜碟。
大數據殺熟的原因
部分企業為了獲得更多的利潤空間會把用戶進行分類。最簡單的分類方法就是把用戶分為價格敏感性用戶和非價格敏感性用戶,由於使用習慣老客戶多為非價格敏感性用戶,而新用戶則對價格比較敏感。企業則針對不同類別的用戶提供不同的價格以獲取更多的利益。
怎樣理解大數據殺熟
與其稱這種現象為「殺熟」,不若說是「殺對價格不敏感的人」:一罐可樂,在超市只賣2元,在五星級酒店能賣30元。這不能叫價格歧視,而是因為人們能住得起五星級酒店,那麼就是要被「殺」,這個理論套用在「大數據殺熟」上卻並不恰當。一個關鍵問題是,一罐可樂的正常價格是透明的,所以在五星級酒店的溢價是公開的。但「大數據殺熟」卻處於隱蔽狀態,多數消費者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溢價」了。此外,將老顧客等同於「對價格不敏感的人」,也有偷換概念之嫌。
大數據殺熟相關法規
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的實際體驗調查結論與網友的反饋大相徑庭。實際調查顯示,大數據「殺熟」問題並不明顯,只有個別價格不同行為涉嫌大數據「殺熟」,調查點名了去哪兒和飛豬旅行等網站都有不同程度的大數據殺熟情況。但消費者發現被大數據「殺熟」後,由於其存在復雜性和隱蔽性,維權舉證確實存在困難。
2019年10月9日,文化和旅遊部公示了《在線旅遊經營服務管理暫行規定(徵求意見稿)》。[2]
針對最受關注的「大數據殺熟」問題,《暫行規定》明確規定,在線旅遊經營者不得利用大數據等技術手段,針對不同消費特徵的旅遊者,對同一產品或服務在相同條件下設置差異化的價格。[2]
大數據殺熟還將面臨最高五十萬元的處罰。《暫行規定》第三十五條規定,違反該條規定的,由縣級以上文化和旅遊行政部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第七十七條的規定處罰。具體來說,由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限期改正,沒收違法所得,可以並處五萬元以上二十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並處二十萬元以上五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大數據殺熟的幾種方式
「殺熟」,看字面的意思,就是同一個平台的同一款產品,每個賬戶看到的價格是不一樣的,老用戶的購買價格比剛注冊的新用戶價格貴。
大數據殺熟,其技術基礎是大數據,也就是海量的用戶數據,通過你的基礎屬性數據判斷你所在用戶群體、人群特徵(如消費能力等)、通過你的行為判斷數據,判斷你的偏好、消費水平和消費意願強烈程度。然後通過精準的用戶畫像,推送不同的商品價格。
一般來說,有幾種情況:
1、根據地理位置定位,如果你附近商場或商店少,顯示給你看的商品就會加價,幾年前,美國就有「如果附近沒有肯德基,就給用戶顯示更高的披薩價格」的案例。還有,如果你在「富人區」,賣給你的東西價格不加個三成五成的,好像也對不起大數據。
2、根據你的消費記錄,如果你是屬於花得起錢的那種,也會給你加價。
3、根據你搜索的詞彙、時間、頻率,判斷你是「隨便看看」還是「心裡長草」甚至是「心急如焚」,從而給你調整報價。
4、我還聽說,用不同的手機看到的價格不一樣,如,蘋果手機看到的價格可能高於其他的普通手機。
5、如果你是新用戶,商家可能會給你較高的優惠券,或者新人體驗券,最終購買的價格可能會低於老用戶。
怎樣應對大數據殺熟
在現階段,作為消費者,我們還無法保證商家自覺不「殺熟」,那該怎麼做才會盡量避免「被溢價」呢?
1、多用幾個賬號交叉驗證。多找幾個朋友,甚至可以用父母的手機搜索對比,然後選擇最低價的那個下單。
2、偽裝價格敏感用戶。如果你能夠被定義為價格敏感用戶,可能平台給你推送的價格就不會太高,或者二回有另外的優惠券之類的補貼。
3、反向操作,畫像模糊。當你要搜索礦泉水時,再同時搜索一些不相關的可樂、服裝、護膚品等,用無關數據掩蓋你的真實意圖數據。這個需要說明的是,當你的用戶畫像准確度降低時,你被「熟殺」的可能性降低,但平台給你提供的精細化個性化服務的質量可能會降低。
4、注意自己的隱私保護。盡量不讓自身信息在網站、手機終端、APP、微信、QQ及其他社交網站暴露得太多。另外,劃重點!盡可能地不要讓你的地理位置、通訊錄、相冊等等隱私被獲取。關閉掉一切非必須的定位許可,照片讀取許可、通訊錄讀取許可,不要連接來來路不明的WiFi,甚至一些看起來官方的WiFi。
Ⅲ 網上買機票,蘋果比安卓貴,大數據殺熟怎樣坑了消費者
大數據殺熟其實就是利用演算法技術,去搜索客戶的一些資料,比如說年齡工作收入等這些細節問題,如果收入高的話,同樣的商品就會提高一些價格賣給這位客戶,除此之外下面我們來分析一下大數據殺熟到底是怎麼在坑騙消費者,
所以我們在平時的訂飛機票或者點外賣的時候,一定要拿起朋友的手機互相對比一下,看看是否有大數據殺熟的現象,如果有的話可以向有關部門舉報,一旦舉報成功,該平台就會受到相應的處罰,
同樣在這次315的打假大會上,有記者就揭露了很多平台存在大數據殺熟的現象,現在政府也出台了相關規定,禁止公司利用大數據殺熟,
Ⅳ 手機越好,打車越貴如何不被大數據殺熟
從去年8月開始,復旦大學管理學院孫金雲教授招募了多名大學生當調研員,安排他們在上海、北京、深圳、成都和重慶5個城市,使用7個平台,專門打車800多次,花費5萬元換回了一份打車報告。
調研結果顯示,北京、上海、深圳三個一線城市的 響應時長峰值都發生在早高峰階段。其中,北京打車的響應時長達到32.5分鍾,其中還不包括一些下單時間超過1小時仍無司機接單而被迫取消、重新調整呼叫方式的情形。調查還發現,除北京外,揚招仍然是各城市打車最快的首選。
而調查報告中,最有沖擊力的一條結論莫過於:平台會看手機型號出價,手機越好,價格越貴。以滴滴出行和蘋果手機為例,在滴滴的一鍵呼叫中勾選 經濟型和舒適型、兩檔進行測試,結果顯示蘋果手機用戶更容易更貴的舒適型車輛也就是專車、優享 接單,這一比例是非蘋果用戶的三倍。
而且,蘋果用戶比非蘋果用戶享受的打車優惠更少。數據顯示,蘋果手機用戶平均只能獲得2.07元的優惠,而非蘋果用戶平均可以獲得4.12元的優惠,差別十分顯著。
NO.1
手機越好,打車越貴,平台如何做到?是否涉嫌違法?
上海段和段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劉春泉:
要區分來看這個調查情況,就是實際的情況可能跟人們生活中感受差不多。雖然說有很多人都認為這是大數據殺熟,但從他調查情況來看,很多平台其實也沒那麼智能,也沒用多少所謂的高 科技 或大數據技術手段。比如用手機的品牌,高端機更貴一些,說白了這個原理大家都懂了。
這里有一個問題,如果他通過手機的高端機費用更貴,是不是就一定合法或是違法?我覺得要區分看具體情況,如果你使用高端手機,它向你推薦比較貴的車,但費用都是正常的,高端車價格肯定是高於普通車的,這種情況是合法的。但如果說是同樣的車,平台覺得你的承受能力更強,對於價格不敏感,就用調參數的技術手段把費用變得高一些或路線變得長一些或有意識不給你便宜的車,給你推高端車,這些就構成了大數據殺熟,是不正常的商業行為。
NO.2
相關部門能否從制度上遏制大數據殺熟?
上海段和段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劉春泉:
實際上有關部門已經注意到這些情況,一些文件也頻繁的提到要治理。我個人認為,根據現在已有的《電商法》三十五條的相關規定,實際上是可以為大數據殺熟找到法律依據的。比如不能歧視或欺詐,如果能夠拿出一些技術上證據來證明正常路線是10公里,通過調技術參數,兩個打車同樣起點的到另外地方,一個是10公里,另一個是12公里或一個是10塊錢、一個12塊錢,根本原因在於一個是手機是小米低端的,另外一個是小米高端的,這種其實就可以依據相關法律法規律對平台進行處罰。
NO.3
用戶如何盡可能避免被「大數據殺熟」?
上海段和段律師事務所合夥人劉春泉:
大數據殺熟這個問題還要有針對性的分析。從孫教授這次調查情況來看,用打車軟體實際上並沒有起到打車軟體推出的目標,推出打車軟體是希望減少計程車、網約車的空駛率、提高 社會 效益。現在實際情況是網約車空駛率沒有減少、費用沒有減少,這很值得我們反思。呼籲這些平台企業,加強 科技 進步,讓公眾能夠從 科技 進步當中獲得利益,而不是只是動腦筋讓自己賺到更多錢。
用戶一定程度上就是待宰的羔羊,每一個用戶面對的都是別人設定好的軟體相關技術標准,用戶實際上能做的比較少,但也不是一點都沒有。比如孫教授在報告中也提到,大家要減少對紅星網路平台的使用,同時使用多個平台或平時注意揚招,只有你平時多個選擇,平台覺得在市場上有競爭者,競爭充分後,平台互相之間是會監督的。如果長期只用一個固定平台,大數據殺熟是需要發紅包拉新客的,不在乎你這個老客。平台一旦市場地位太高,壟斷的利益實際上也是比較高的,如果這時讓平台技術創新,平台就沒有老人利益上的動機。所以使用多個平台讓市場有充分競爭,只有充分競爭才是對消費者最大的利益,這點大家要永遠記住。
Ⅳ 蘋果怎樣回應大數據殺熟
近來,不少網友反映,在線上打車、在線視頻等多個領域存在大數據「殺熟」的情況:同樣的服務,用蘋果產品付費比安卓多。
對此,不少企業歸責於蘋果服務存在30%的抽成。對此,蘋果方面獨家回應:這完全是「背鍋」了,因為定價權100%由開發者掌握。
蘋果為什麼要抽成?
除了參考一些產品商業收費模式外,蘋果方面稱,之所以有抽成,是因為蘋果為助力開發者獲得成功,提供了其所需的工具和資源,另外還可以輕松地將他們的APP或游戲賣向全球155個國家或地區。
「蘋果開發了可以為這些開發者使用的程序語言,提供了相應的開發工具,包括內容管理系統,讓開發者們可以提交和管理他們的移動業務,包括分析工具、測試工具、安全解決方案等等。」
看來這個鍋只能消費者背了。
來源: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