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讓全社會共享「大數據」果實
讓全社會共享「大數據」果實
無論是開放共享政府數據,還是深化大數據的創新應用,公共部門其實都將以一種開放、共享的姿態,去積極擁抱大數據,去構建一種全新的大數據經濟、大數據生活。
中國正在步入全球大數據發展的「高速路」。近日,國務院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提出要全面推進大數據發展和應用,加快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深化大數據在各行業創新應用,通過建設數據強國,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綱要》提出,要在2017年底前形成跨部門數據資源共享共用格局,在2018年底前建成國家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台。
2012年,英國教授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的《大數據時代》一書問世,引爆「大數據」概念,讓「大數據」一詞迅速引發全球熱議。幾年過去,「大數據」不再只是書本中新奇的概念,而是從紙面走進現實,被充分運用到了普通公眾衣食住行的生活里,被實實在在地寫進了國家發展的行動綱要中。
無論是開放共享政府數據,還是深化大數據的創新應用,公共部門其實都將以一種開放、共享的姿態,去積極擁抱大數據,去構建一種全新的大數據經濟、大數據生活。某種程度上來說,大數據資源就是一座尚未開發的金礦,誰最先以開放的姿態擁抱它,誰就能搶佔先機,讓全社會共享到大數據發展的果實。
大數據時代,沒有人可以否認數據的重要性,更沒有誰敢忽視大數據的意義。從宏觀層面來說,作為全球競相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大數據產業蘊含著廣泛的應用價值和巨大的市場機會,將在交通、醫療、教育、政府公共管理等方面,轉換產業發展模式,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改變新一輪產業競爭格局,推動經濟社會發生深刻變革。從老百姓的微觀感受來看,大數據生活,就是打開電子生活清單,能隨時搜索到最符合自己偏好的吃喝玩樂推薦,接收到自己最喜愛的信息推送;就是在出遊時,可以更好地把握機票價格走勢,選擇最不擁堵的交通時段出行,為自己省錢、省時間……
正是因為大數據如此重要,建立政府數據共享機制,讓信息與數據充分流動起來,讓全社會都能在一個開放共享的平台上,掌握大數據,分析大數據,運用大數據,正在成為不少國家的普遍做法。2011年,巴西、印度尼西亞等八個國家就聯合簽署了《開放數據聲明》,成立開放政府合作夥伴。而在中國,一些地方在大數據產業發展方面同樣也有不少探索。比如貴州就緊抓大數據產業發展機遇,提出了「中國數谷」的概念,希望藉助大數據產業,搶占產業發展先機,實現自身工業結構的快速更新。重慶同樣先後推出了「雲端計劃」和「大數據行動計劃」,為建設大數據時代的「智慧城市」提供了制度支撐。
可以說,作為最大的社會權威數據擁有者,政府開放大數據,打通社會「信息不對稱」的鴻溝,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不僅將帶來產業之興、經濟之興,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創業創新,也將進一步打破各個部門之間的信息壁壘,整合信息數據資源,讓整個社會走出信息孤島,從而提升社會運行、公共治理的效率,推動政府職能轉變。
當然,數據開放也是一把雙刃劍。數據開放背後既涉及到國家安全、商業機密,也關乎公民隱私。因此,在數據開放的過程中,如何確保政府數據開放與安全兼容,從而既能讓全社會共享到大數據果實,又能保障公共數據的開放安全,更考驗著公共管理者的智慧。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讓全社會共享「大數據」果實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② 大數據將怎樣改變互聯網
大數據將怎樣改變互聯網
隨著大數據產業蓬勃發展,大數據技術及應用逐漸滲透、融入社會各個領域,並且推動互聯網等產業加快轉型升級。如何充分釋放和利用大數據蘊含的巨大價值,無疑成為當下的熱門議題。
傳統行業「掘金」大數據
怎樣給大數據下定義?「通俗地說,大數據就是量很大的數據,大到單個計算機無法處理。」工業和信息化部軟體司司長陳偉此前在接受采訪時介紹,目前,全球數據量每18個月就會翻倍,而由於產業鏈涉及數據採集、存儲、分析、挖掘以及流通服務,大數據不僅改變著互聯網的商業模式,而且還將重構互聯網產業格局,並將人類帶入互聯網的全新時代。
經過多年積累,現在不少保險公司已佔有大量線下數據,並圈定大批低賠付人群樣本。作為互聯網企業代表的網路,正與保險公司發展「深交」,通過對保險公司數據科學建模,利用人工智慧演算法海量計算,將這批具備相同特徵的群體挖掘出來,尋找低賠付人群的准確性已超過了85%。
隨著「雙11」電商節臨近,快遞業緊鑼密鼓地開始准備「迎戰」。與保險行業類似,物流行業也在積極擁抱大數據。阿里巴巴利用菜鳥物流雷達預警,去年「雙11」貨品預測率達到90%,「雙11」期間2.78億訂單僅用10天時間便已發送到位。
「因物流與商家供需信息不匹配,前年或者更早時貨物送達時間甚至超過1個月,有人『雙12』還沒收到『雙11』的貨品……」阿里數據經濟研究中心秘書長潘永花進一步介紹,結合商家銷售數據和物流公司快遞數據綜合分析,可為物流公司提供智能物流解決方案。
伴隨人們大步邁進互聯網時代,各傳統行業不斷爭相擁抱「大數據+」,雲、網、端逐漸成為各行業重要基礎設施體系。潘永花認為,從「端」的角度來看,除智能終端外,還有越來越多的App;從「網」角度來說,互聯網、物聯網、雲和大數據都將是核心資源,而正是基於雲、網、端的基礎,才有了「互聯網+」各種行業的化學反應。
巧用數據資源釋放大能量
有人說,「IT」代表著過去,「DT」才代表著未來。這里所說的「DT」正是指的數據技術。也就是說,當下大數據核心技術成了諸多產業的發展驅動力。「人們逐漸意識到,數據是推動產業發展的動力,也將為今後各行業提供全新服務。它不再僅是業務的附屬品!」Teradata天睿公司大中華區副總裁姜欣表示。
根據大數據產業發展需求,不少互聯網企業不僅巧用大數據助力自身發展,而且也嘗試逐漸向外界開放數據資源,推動傳統企業在「互聯網+」的大潮下轉型升級。
「大數據與行業數據融合,可以產生『核聚變』,迸發出新能量。」網路公司高級副總裁王勁告訴記者,網路正通過大數據技術識別各類目標客群,進行多維度分析客群搜索趨勢、搜索行為、興趣偏好,助力企業了解行業趨勢、加強用戶洞察、提升營銷效果;此外,系列數據資源還能為網上輿情提供實時監控分析。
王勁介紹:「隨著互聯網用戶趨於交互方式尋找服務需求,網路大數據預測未來5年使用語音、圖像來表達需求的比例將超過50%。網路在語音識別、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前沿技術領域,正在有針對性地進行重點突破。」
從政府角度看,如果能盤活政府機構大量數據資源,將更有利於融合並利用外部智慧,提升政府公共服務創新能力,提升社會運行效率。「政務大數據可讓公眾、企業深入參與政府治理,使政府與公眾充分互動,實現政府對公眾服務的精準化、個性化,使政府從單純的管理角色向多元共治方向變革。」潘永花說。
大數據瓶頸消除在望
「目前,大數據產業發展主要遇到的障礙是數據的共享與互通,以及如何保障數據安全。」網路有關負責人表示。
潘永花坦言,目前我國大數據人才缺口大,相關的創新創業人才有待培養,而且我國也缺乏像發達國家一樣的「大數據國家戰略」以及「開放政府政策」,在標准、規范方面還存有各自為政的尷尬。
陳偉指出,國務院印發的《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提出要「加快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推動資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此舉不僅開啟了數據共享的大門,而且也對各行業、各企業間進行數據互通起到引導示範作用,將有利於打破數據共享互通中的發展障礙。
同時,數據安全、數據共享等話題同樣備受關注。「這是一場『革命』,將對各行各業帶來深刻影響,甚至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但同時它也引發『數據暴政』的擔憂……」牛津大學教授維克多·梅耶-舍恩伯格在《大數據》中的這句經典話語,曾被業界津津樂道。
為保證數據安全,技術層面不容忽視。「從大數據存儲、應用、管理以及隱私保護等方面應層層把關,有針對性地應對安全威脅。」王勁告訴記者,目前,網路綜合採用隨機干擾、散列、K-匿名、泛化等多種隱私保護手段,對用戶數據實現了完全的數據脫敏處理,再供應業務方和合作夥伴進行使用,防止用戶隱私泄露。
有人時常提及,「數據安全三分靠技術,七分靠管理」。潘永花對此也深表認同:「從運營管理層面上說,互聯網企業須對數據安全有嚴格規范標准,建立數據安全保障策略以及各項應急機制。」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將怎樣改變互聯網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③ 大數據將如何改變徵信領域
大數據將如何改變徵信領域
21世紀,互聯網、移動互聯網、3D列印、人工智慧……正如摩爾定律所言,人類的科技革新發展迅速,其中大數據的發展潛力最被看好。大數據的概念非常火爆,但少有人真正理解大數據的核心內容,一個普遍而且嚴重的誤解就是:大數據=數據大,即大數據就是量大的數據。但實際上,大數據的核心在於數據的交叉與流動。
亞馬遜前任首席科學家Andreas Weigend將數據比喻成新的石油,在信息社會,隨著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新技術及相關的創新應用不斷加快,海量數據正在政務管理、金融業風控、產業發展、城市治理、民生服務等眾多領域不斷產生、積累、變化和發展。正如國際咨詢公司麥肯錫所說:「數據,已經滲透到當今每一個行業和業務職能領域,成為重要的生產因素。」我國的數據應用資源也正和土地、勞動力、資本等生產要素一樣,成為促進中國經濟穩定增長的基本要素。
目前,我國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居全球第一,擁有豐富的數據資源和應用市場優勢,大數據部分關鍵技術研發取得突破,涌現出一批互聯網創新企業和創新應用。可是,數據之間的交叉融合非常少,信用數據源的割裂是當前影響我國大數據應用和拓展的主要障礙。
對於P2P行業來說,大數據在徵信領域作用重大,對P2P平台的核心競爭力是一大考驗,國內外都有一些企業正在從事大數據徵信的研發、實驗乃至實踐工作。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國內金融行業中成功運用大數據做風控的企業,只有阿里小貸等少數幾家。他們主要是通過賣家累計的海量交易信息及資金流水,在幾秒內完成對商家的授信。在數據徵信領域還是存在很多問題,利用大數據進行風險控制任重而道遠。
依賴大數據風控主要靠及時更新的數據和對客戶的約束力來實現其有效性,這兩個因素也被稱為「閉環數據」。盡管年初央行同意8家個人徵信機構進行數據的收集,但由於資料庫往往涉及平台的核心競爭力,在沒有建立起相應的激勵機制的情況下,大多不願意共享。
另一方面,P2P行業的信用數據獲取渠道極其有限,個人信用數據部分依靠借款用戶自行提交,部分依靠平台上門徵集,對借款主體的信用數據徵集工作占據了P2P網貸平台的大量人力物力,造成了一定的運營成本壓力和管理壓力。
美國利用數據進行徵信的發展歷程與其背後的邏輯對於我國發展徵信行業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美國信用局協會(CDIA)制定了用於個人徵信業務的統一標准數據報告格式和標准數據採集格式,且正在將美國徵信數據的標准推廣至其他國家,以促進徵信體系的全球化發展。除金融相關數據外,電商、電信業、零售業的數據也正在納入徵信體系。
美國徵信市場的特點可以用12字概括:專業分工、邊界清晰、各司其職。整個徵信體系分為機構徵信和個人徵信,其中機構徵信又分為資本市場信用和普通企業信用。個人徵信方面,先由美國三大徵信局益百利(Experian)、愛克菲(Equifax)美國環聯(TransUnion)進行數據處理,然後再由FICO Score和Vantage Score等評分機構進行信用評級,最後應用到實際的金融環境之中,已形成一條成熟的核心產業鏈。
另外,美國通過立法和行業共識,其數據徵信體系也形成了相對統一的標准。以「個人徵信」為例,其內涵由「5C1S」定義:品德(Character)、能力(Capability)、資本(Capital)、條件(Condition)、擔保品(Collatera)、穩定性(Stability)。同時,信用的邊界也得到了明確的刻畫,即對於用來量化信用的數據基礎形成了共識。
從歷史發展路徑來看,美國的大數據徵信也是先經歷了野蠻生長,然後理智整合。在這個過程中,應用場景的拓展、技術的進步和法律法規的完善起到了關鍵性的推動作用。由於我國利用大數據進行徵信還處於初級階段,央行授權開展個人徵信業務的8家徵信機構也沒有形成成熟的產業閉環,如何協調相關的徵信機構與數據源機構,使得基本的信用信息能夠共享,這需要兩類機構之間互相合作與博弈,也需要政府層面能夠做出適當引導,以便早日打破僵局。
令人欣喜的是,加快大數據部署,深化大數據應用,已成為穩定我國經濟增長的內在需要和必然選擇。最近國務院印發了《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開放政府數據和推動產業創新。這是我國第一次把發展大數據上升為國家戰略,對推進落實「中國製造2025」和「互聯網+」國家戰略、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大數據帶來的新服務模式和資源分析處理能力,將帶動產業技術研發體系的創新,推動跨領域、跨行業的融合和協同創新,在促進新興產業快速發展的同時帶動傳統產業的協同發展,為建設國內信用社會、行業創新提供有力支撐,重塑國家競爭優勢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將如何改變徵信領域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④ 大數據發展前景如何
隨著信息技術和人類生產生活交匯融合,全球數據呈現爆發增長、海量集聚的特點。無論是國家、企業還是社會公眾,都越來越認識到數據的價值。因此,近年來,各地紛紛成立大數據發展局,企業紛紛推動數據資產治理,大數據輻射的行業也從傳統的電信、金融逐漸擴展到工業、醫療、教育等。一時間,彷彿各行各業都在談大數據,人人都在談大數據。但也有聲音說大數據迎來了「七年之癢虛爛世」,面對大數據熱潮也需要一些「冷思考」。我國大數據究竟發展得如何?未來我國大數據發展還有哪些機遇和挑戰?
1、大數據產業進展顯著
過去幾年,大數據理念已經深入人心,「用數據說話」已經成為所有人的共識,數據也成了堪比石油、黃金、鑽石的戰略資源。五年來,我國大數據產業政策日漸完善,技術、應用和產業都取得了非常明顯的進展。
在政策方面,我國從中央到地方的大數據政策體系已經基本完善,目前已經進入落地實施階段。自從2014年「大數據」這個詞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來,我國大數據發展的政策環境掀開了全新的篇章。在頂層設計上,國務院《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對政務數據共享開放、產業發展和安全三方面做了總體部署。《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暫行辦法》《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等文件也都已經出台。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推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衛健、農業、環保、檢察、稅務等部門還出台了領域大數據發展的具體政策。截至2019年初,所有省級行政區都發布了大數據相關的發展規劃,十幾個省市設立了大數據管理局,8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1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啟動建設。可以說,大數據的政策體系已經基本搭建完成,目前已經紛紛進入落地實施甚至評估檢查階段。
在技術方面,我國大數據技術發展屬於「全球第一梯隊」,但國產核心技術能力嚴重不足。我國獨有的大體量應用場景和多類型實踐模式,促進了大數據領域技術創新速度和能力水平,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在技術全面性上,我國平台類、管理類、應用類技術均具有大面積落地案例和研究;在應用規模方面,我國已經完成大數據領域的最大集群公開能力測試,達到了萬台節點;在效率能力方面,我國大數據產品在國際大數據技術能力競爭平台上也取得了前幾名的好成績;在知識產權方面,2018年我國大數據領域專利公開量約佔全球的40%,位居世界第二。但我國大數據技術大部分為基於國外開源產品的二次改造,核心技術能力亟待加強。例如,目前國內主流大數據平台技術中,自研比例不超過10%。
在產業方面,我國大數據產業多年來保持平穩快速增長,但面臨提質增效的關鍵轉型。2018年,我國大數據產業延續多年來的增速,繼續保持相對高速的增長。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歷槐測算,2018年我國大數據產業整體規模有望達到5400億元,同比增長15%。然而,綜合國內外環境、新興技術發展等多種因素,大數據產業的增速出現了下滑。我國的大數據產業也面臨著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轉型期。
在應用方面,大數據的行業應用更加廣泛,正加速滲透到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隨著大數據工具的門檻降低以及企業數據意識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始嘗到大數據帶來的「甜頭」。無論是從新增企業數量、融資規模還是應用熱度來說,與大數據結合緊密的行業正在從傳統的電信業、金融差肢業擴展到政務、健康醫療、工業、交通物流、能源行業、教育文化等,行業應用「脫虛向實」趨勢明顯,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更加深入。
2、產業的五大困局
雖然我國大數據總體發展形勢良好,也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
一是,涉及核心技術的產業發展薄弱,未能有效提升我國核心技術競爭力。核心技術的影響力在大數據產業有著極高的重要性。由於大數據企業在完成產品開發後,可以近乎零成本無限制的復制,因此擁有核心技術的大企業,很容易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即憑借具體的信息產品贏得海量用戶獲得壟斷地位。當前,從大數據技術與產品的供給側看,我國雖然在局部技術實現了單點突破,但大數據領域系統性、平台級核心技術創新仍不多見。大數據處理工具都是「他山之石」,大部分企業用的都是國外的數據採集、數據處理、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技術,自主核心技術突破還有待時日。尤其是開源產品的技術標准方面,我國的影響力尚亟待提升。
二是,數據孤島和壁壘降低了大數據產業資源配置效率。大數據產業發展必須實現數據信息的自由流動和共享,如果數據不開放、不共享,數據整合就不能實現,數據價值也會大大降低。無論是政府數據、互聯網數據還是其他數據,數據擁有者往往不願對其進行開放流通。受制於前期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目前我國政府數據往往還存在著諸多「數據孤島」和「數據煙囪」,數據價值難以發揮。
三是,數據安全管理薄弱增加了大數據產業的發展風險。大數據技術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創新活力的同時,也使數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乃至大數據平台安全等面臨新威脅與新風險。海量多源數據在大數據平台匯聚,來自多個用戶的數據可能存儲在同一個數據池中,並分別被不同用戶使用,極易引發數據泄露風險。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海量數據(21.90 -5.19%,診股)進行挖掘分析所得結果可能包含涉及國家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敏感信息,需要對分析結果的共享和披露加強安全管理。
四是,產業壟斷與惡性競爭現象頻發,「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明顯。由於資源型產業門檻低、利潤高,新興的大數據企業往往首先將目光盯在獲取數據資源上面。大量依託數據資源優勢的企業誕生,為大數據產業帶來了低附加值的壟斷經濟模式,使得依靠技術壁壘打江山的企業不得不面對殘酷的市場競爭,放緩了技術研發的步伐。同時,數據壟斷問題也愈發明顯。少數互聯網巨頭企業擁有巨大數據,不但對產業發展不利,甚至存在巨大的數據聚集隱患。
五是,各地發展同質化嚴重,普遍存在重存儲輕應用的現象。由於缺乏統一的大數據產業分類統計體系和產業運行監測手段,各地大數據產業的定位相似,同質化競爭加劇。而盲目的重復建設,更是可能導致大數據產業過剩。同時,由於部分地區信息化發展程度有限,大數據應用場景不夠豐富,更是以數據中心等大數據存儲設施的建設作為發展大數據產業的關鍵,且規模巨大,目標動輒以百萬台計,後期若無法有效利用,將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
⑤ 2015年隨著什麼文件的發布中國正式啟動大數據國家戰略
法律分析:2015年,隨著《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的發布,中國開始正式啟動大數據國家戰略,這一事件標志著發展大數據已經成為中國構建數據強國、推動大數據治國的一個必然選擇。
法律依據:《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 一、發展形勢和重要意義 全球范圍內,運用大數據推動經濟發展、完善社會治理、提升政府服務和監管能力正成為趨勢,有關發達國家相繼制定實施大數據戰略性文件,大力推動大數據發展和應用。目前,我國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用戶規模居全球第一,擁有豐富的數據資源和應用市場優勢,大數據部分關鍵技術研發取得突破,涌現出一批互聯網創新企業和創新應用,一些地方政府已啟動大數據相關工作。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大數據部署,深化大數據應用,已成為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和推動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需要和必然選擇。
⑥ 國家對於推動互聯網+及+互聯網有哪些政策及措施
「互聯網+」是一個復雜的動態的體系,包括互聯網技術、模式、服務等等和傳統領域的改造升級,不是一系列專項政策可以說清的,結合目前已有的一些內容未來還將在其他政策中配套相應的內容。據我所知,除了《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外,《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提出深化大數據在各行業的創新運用,《關於促進雲計算創新發展培育信息產業新業態的意見》提出要提升雲計算發展水平,物聯網也有相應的政策內容;同時,還有《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農村電子商務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線上線下互動加快商貿流通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意見》、《國務院關於大力發展電子商務加快培育經濟新動力的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跨境電子商務健康快速發展的指導意見》(感謝乎鬼竹)
對於傳統的滲透和改造,「中國製造2025」中提出信息化與工業化深度融合,工信部開展2015年智能製造試點示範專項行動,加快改造傳統製造業;《關於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關於加快眾創空間發展服務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及其他創新創業政策中均提到要利用互聯網發展開放式創新,積極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新模式。
以上為我所知,肯定不全,未來還會有新的措施和政策,還是應多關注
⑦ 大數據發展有力推動電子政務建設
大數據發展有力推動電子政務建設_數據分析師考試
自政府上網工程以來,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我國的電子政務建設已經基本越過基礎設施建設階段,進入了深化應用發展的新階段。電子政務對全面支撐政府履職,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提高政府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增強政府監管和服務能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國電子政務發展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特別是政府信息共享和數據開放問題影響了電子政務的綜合建設成效。
一方面是信息共享問題。由於管理體制、法律法規、歷史慣性以及部門間利益等方面的原因,我國的電子政務建設和發展一直處於「條塊分割,各自為戰」的狀態,不同區域、不同領域、不同部門之間電子政務業務系統之間不相融通,造成了眾多「信息孤島」,難以實現業務協同和規模效用,甚至連基本的部門間信息數據交換都難以實現。
另一方面是政府數據碎片化和數據開放問題。一方面,我國電子政務取得了較快發展,政府各部門以及公共服務機構在履職過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數據資源,這些數據分散在各個部門,數據碎片化問題嚴重。另一方面,信息技術已經發展到大數據時代,急需政府數據開放制度建設,依法劃定數據保密與政府數據開放的邊界,通過數據開放促進政府信息資源增值利用和創新應用,促進社會信息體系的建立。
《關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將會充分促使大數據與政府所掌握的海量公共信息數據的融合和開發,有力促進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深化和轉型,有效的解決以上困擾我國電子政務多年發展的數據共享開放頑疾。其作用將會突出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政務大數據的開發利用有助於實現電子政務的信息共享與業務協同,打破信息孤島,加快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在大數據思維和應用的背景下,有關部門會全力推進基於大數據和一體化的電子政務整合力度和進程,藉助發展大數據技術和建設國家基礎信息資料庫的機遇,出台電子政務建設標准、平台標准;理順區域、領域、部門間的關系,一舉打破「信息孤島」,促進統一信息數據介面標准規范,逐步實現業務協同和實時數據信息交換,全面提升電子政務建設水平,切實提高政府效能,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其二,政務大數據的開發利用有助於促使更多的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關的關鍵數據的向社會企業開放,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升人民群眾的滿意程度和電子政務建設的成效。更多的將不涉及政府保密和公共安全的有用數據及時准確的向社會、機構、企業開放,能夠更好地調動各個社會主體的參與性,使凝固的數據「活起來」,帶動與這些數據相關的金融、交通、商務、醫療、地理信息等相關大數據產業的發展與升級,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生活便捷度,提高社會治理水平,完善國家治理體系。
第三,政務大數據的開發利用有助於政府部門重新思考定義「信息安全」,提升信息安全能力,建設「網路強國」。一方面,基於大數據思維和應用,政府部門將會重新審視、定義「信息安全」與「數據安全」的內涵,全新評定「信息安全」等級,將不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的有用數據開放出去,減少「數據負擔」和「安全負擔」,提升政府運行效率,劃清安全界限。另一方面,通過大數據匹配和模型運算,能夠更好的評估數據安全等級,建立數據安全保護防衛模型和系統,檢測信息數據安全保護系統,進一步提升電子政務與網路信息安全的能力水平,為全面實現網路強國戰略保駕護航。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發展有力推動電子政務建設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⑧ 工信部將從七方面推進大數據產業發展
工信部將從七方面推進大數據產業發展
11月16日,為宣貫落實《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發改委、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央網信辦、廣東省深圳市政府聯合在第十七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舉辦了大數據創新發展論壇。工業和信息化部副部長懷進鵬、發改委副主任林念修、中央網信辦副主任庄榮文、深圳市市長許勤出席會議並講話。
懷進鵬指出,數據是重要的戰略資源與核心創新要素,是未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引擎。大數據技術和產業是大數據發展應用的基礎與支撐。當前我國大數據產業發展面臨著重大機遇和挑戰,必須加快發展。工業和信息化部將圍繞建設數據強國,從以下七個方面全面推進大數據產業發展。一是貫徹落實國家大數據戰略,做好大數據產業發展的頂層設計;二是支持大數據關鍵產品的研發和產業化;三是促進大數據與其他產業的融合發展,與《中國製造2025》、「互聯網+」等國家戰略協同;四是推動大數據標准體系建設;五是大力促進大數據應用,建設大數據綜合試驗區,支持地方開展大數據產業發展和應用試點;六是加強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七是完善大數據制度法規。
貴州省委常委、貴陽市委書記陳剛代表地方政府,鄔賀銓院士代表專家,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曹淑敏代表研究機構,分別就大數據發展作了專題報告。阿里巴巴、華為、奇虎360等企業代表進行了高峰對話。來自全國各地方政府部門、企業、科研機構及媒體的代表共計700餘人參加了論壇。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工信部將從七方面推進大數據產業發展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⑨ 市場潛力凸顯 大數據已成轉型新力量
市場潛力凸顯 大數據已成轉型新力量
9月5日,國務院印發的《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對外公開。《綱要》提出了未來5至10年我國大數據發展和應用要實現的目標,這是我國發布的首個大數據國家行動計劃,旨在全面推進我國大數據發展和應用,加快建設數據強國。
「這是我國第一次把發展大數據上升為國家戰略。」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副主任潘文這樣評價此次《綱要》的發布。「對推進落實"中國製造2025"和"互聯網+"國家戰略、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推動經濟和社會發展將具有重要意義。」
治理和促進作用凸顯
大數據正逐漸成為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動力(310328,基金吧),成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徑。
大數據是以容量大、類型多、存取速度快、應用價值高為主要特徵的數據集合,正快速發展為對數量巨大、來源分散、格式多樣的數據進行採集、存儲和關聯分析,從中發現新知識、創造新價值、提升新能力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服務業態。目前,大數據正逐漸成為推動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動力,成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新途徑。
《綱要》提出,從政府大數據、大數據產業、大數據安全保障體系三個方面著手推進大數據領域的十大工程。2020年底前,逐步實現信用、交通、醫療、衛生、就業、社保、地理、文化、教育、科技、資源、農業、環境、安監、金融、質量、統計、氣象、海洋、企業登記監管等民生保障服務相關領域的政府數據集並向社會開放。
有專家表示,在未來,大數據將充分利用優質共享的信息知識和創新資源,不斷降低社會信息成本,通過基於大數據精準分析和科學決策,將有力支撐教育文化、健康醫療、電子商務、工業製造、現代農業等,提升傳統產業生產效率和經濟效益,同時培育形成新產業、新消費熱點和新服務模式,促進經濟整體發展。
同時,業界也普遍認為,大數據對於宏觀經濟的推進,對於大眾創業、高科技創業的促進作用尤其大。在城市治理上,通過政府與企業數據的彼此開放和對接,交通、醫療、旅遊、民政等領域,實現了效率上的提升,也被歸結於大數據治理的功效。
《綱要》明確了行動計劃中的部分任務的完成時間:2017年底前跨部門數據資源共享共用格局基本形成;到2018年,開展政府和社會合作開發利用大數據試點,中央層面構建形成統一的互聯網政務數據服務平台,跨部門共享校核的國家人口基礎信息庫、法人單位信息資源庫、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基礎信息庫等國家基礎信息資源體系基本建成,2018年底前將建成國家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台等。
政府數據開放要找准突破口
從國家的總體要求以及老百姓(603883,股吧)的需求看,政府公開數據及其他很多方面還跟不上百姓實際需求。
中國商報記者注意到,《綱要》部署了三大任務,首先提及的就是要加快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推動資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
對此,中國人民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執行副院長毛壽龍表示,政府公開數據跟過去相比,應該是好得多。但是從中央的總體要求,以及老百姓的需求角度來講,政府公開數據及其他很多方面還跟不上百姓的實際需求。
那麼,如何尋找到「加快政府數據開放共享」的突破口?
毛壽龍建議,首先是中央政府的明確要求,要求公開哪些信息,而且不需要考慮任何後果。第二個層次是一種權力結構的要求,也就是說我們不能任何事情都要經過批准以後才能公開。第三,中央政府要求各級政府在信息公開方面有足夠的投入,因為信息公開也不是免費的,信息如果公布出去,投資的通道特別小,公布的通道特別小,信息即使放在那,實際上也有很多技術性的障礙,以及資源性的障礙。
根據《綱要》的部署,除了上面提到的任務和目標以外,數據安全同樣不能忽視。對此,貴陽大數據交易所總裁王叄壽強調,要從內容安全、技術安全、交易安全三個方面加強防範。
此外,王叄壽還表示:「大數據本身作為一種資產,它是無處不在的,但是,原來在沒有《綱要》這樣一個頂層設計的時候,各級地方政府還沒有把政府手裡的數據資產激活。政府手裡掌握著大量的數據資產、數據資源,一旦把這個價值釋放出來,我相信整個市場的規模會產生上萬個億,甚至成為繼互聯網以後最重要的一個產業。」
零售大數據潛力無限
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把大數據上升到戰略資產這樣一個位置,從中國大數據市場整體規模來看,今年預計整體增長的速度應該會超過30%。
業內權威人士預測,在未來5到10年,大數據產業將可能迎來黃金增長期。根據國家金融信息中心指數研究院發布報告顯示,到2016年我國大數據市場規模預計將達238億美元。
但是,我國的大數據應用領域分布仍然不夠全面,相關企業主要集中在互聯網、市場營銷、電信、金融領域,而政府公共服務、農業類應用,發展還在原始階段。
值得注意的是,大數據未來的應用與推廣對目前處於轉型期的零售行業尤其重要。
其實,早在《綱要》公布之前,各大零售企業已經紛紛試水大數據管理。以阿里巴巴為例,其在2011年底的時候推出了淘寶指數,幫助買家賣家第三方用戶群體分析自己的產品走向,或者搜索的一些熱點,或者一些銷售數據的趨勢等等。
從整個零售業發展的趨勢來看,大數據是一個重要的引擎。
以O2O為例,線上線下融合發展這是未來一個趨勢,而在O2O過程中不可避免會產生大量的數據,怎麼利用這些數據更精確地為消費者提供服務,讓消費者快速的精準的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品,以及如何幫助消費者購買到質量有保證的商品,這些背後都需要有大數據支撐。這是整個零售業大數據發展的一個契機。
具體來看,目前越來越多的企業已經把大數據上升到戰略資產這樣一個位置,從中國大數據市場整體規模來看,今年預計整體增長的速度應該會超過30%,預計到2016年,整個市場規模會突破100億人民幣這樣一個規模。從整個零售企業數據的應用來看,應用率還不到5%,因此,零售業大數據蘊藏潛力是無限的。
到目前為止雖說在零售領域已經有很多應用出現,但是主要是在零售企業內部,進行企業內部資源優化配置這樣一個過程中。對此,資本市場雖然很關注,但是以大數據為核心競爭力來進行上市的企業還沒有出現。因此,業界判斷,未來三到五年,中國零售業大數據發展情況還是會從探索期慢慢步入到快速發展這樣一個階段,但是時間還需要三到五年。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市場潛力凸顯 大數據已成轉型新力量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