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學校如何用大數據查看學生
學校通過學生手機號碼、身份信息等用大數據查看學生。根據查詢相關資料信息,學校用大數據可以查到學生的學籍信息以及教師的聯系方式。大數據或稱巨量資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透過目前主流軟體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並整理。
⑵ 對於學生來說,大數據有什麼樣作用
1、幫企業了解用戶
大數據通過相關性分析,將客戶、用戶和產品進行有機串聯,對用戶的版產品偏權好,客戶的關系偏好進行個性化定位,生產出用戶驅動型的產品,提供客戶導向性的服務。
從大數據技術方面來看,用數據來指引企業的成長,將不再單單是一句口號。據網路副總裁曾良表示,從挖掘的角度來看,他們通過對每天60億的檢索請求數
據分析,可以發現檢索某一品牌的受眾行為特徵,進而反饋給企業的品牌、產品研發部門,能更准確地了解目標用戶,並推出與調性相匹配的產品。
通過運用大數據,不僅可以從數據中發掘出適應企業發展環境的社會和商業形態,用數據對用戶和客戶對待產品的態度,進行挖掘和洞察,准確發現並解讀客戶及用戶的諸多新需求和行為特徵,這必將顛覆傳統企業在用戶調研過程中,過分依賴主觀臆斷的市場分析模式。
2、幫企業鎖定資源
通過大數據技術,可以實現企業對所需資源的精準鎖定,在企業在運營過程中,所需要的每一種資源的挖掘方式、具體情況和儲量分布等,企業都可以進行搜集
分析,形成基於企業的資源分布可視圖,就如同「電子地圖」一般,將原先只是虛擬存在的各種優勢點,進行「點對點」的數據化、圖像化展現,讓企業的管理者可
⑶ 大學生怎麼運用大數據建設社會主義
一、大數據及其特點
大數據目前尚無明確定義。維基網路對大數據的定義是:大數據是指所涉及的數據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通過目前主流軟體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截取、管理、處理並整理成為幫助企業經營決策更積極目的的信息【1】。徐子沛在《大數據》一書中將大數據定義為:指那些大小已經超出了傳統意義上的尺度,一般的軟體工具難以捕捉、存儲、管理和分析的數據【2】。《大數據時代》的作者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認為,「大數據是人們在大規模數據的基礎上可以做到的事情,而這些事情在小規模數據的基礎上是無法完成的。大數據是人們獲得新的認知、創造新的價值的源泉;大數據還是改變市場、組織機構,以及政府與公民關系的方法。」【3】8-9《人民日報》在采訪他時,他曾說:「在我看來,大數據是一種價值觀、方法論,我們面臨的不是隨機樣本,而是全體數據;不是精確性,而是混雜性;不是因果關系,而是相關關系。這是一場思維的大變革,更是一個互動的過程——你可以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式去做大數據,並得到不一樣的結果與好處。」【4】據此,筆者認為:大數據是大規模數據中,可以通過有效技術手段快速獲取、存儲、管理並分析出可以推動社會發展的有價值的數據。
目前普遍認可大數據的四個基本特徵,即4V特性:規模大(Volume)、來源廣泛且類型多樣(Variety)、獲取及處理速度快(Velocity)、價值密度低(Value)。
數據規模大(Volume)。現代意義上的「數據」,范疇比信息還要大。進入信息時代,「數據」二字的內涵開始擴大:不僅指代「有根據的數字」,還統指一切保存在電腦中的信息,包括文本、圖片、視頻等。數據也逐漸成為「數字、文本、圖片、視頻」等的統稱,也即「信息」的代名詞。【6】256-257
數據來源廣泛、類型多樣(Variety)。信息時代,數據的獲取途徑不僅限於計算,還包括大記錄,即人們通過手機、個人電腦、ipad等終端上傳到網路的海量數據以及個人存儲在手機、個人電腦等終端中的數據。數據的類型也不再局限於原始的計算數據、結構化數據,還包括人們在日常生活中隨手記錄、保存、上傳至網路平台的圖片、音頻、視頻等非結構化數據。
數據獲取及處理速度快(Velocity)。數據來源的多樣化致使數據日益公開化、社會化,數據獲取更為方便、快捷、全面。伴隨大數據發展而誕生的數據處理技術使得數據處理速度遠遠快於傳統數據時代,數據處理日益規模化、軟體化、智能化。
價值密度低(Value)。價值密度的高低與數據總量的大小成反比,大數據本身的價值密度是相對較低的,需要對海量的數據進行挖掘分析才能得到真正有用的信息,形成用戶價值。【5】基於海量數據基礎上形成的某一領域或某一特定內容形成的信息,相關性更強、信息更為全面,效果更佳明顯,價值高於傳統小數據分析得出的結論。
二、依託大數據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重要性
大數據已經融入到大學生日常生活中,大學生學習、生活、工作無處不體現大數據。一方面,大學生通過互聯網獲取學習資料、娛樂資訊、工作模板,成為大數據的享用者;另一方面,大學生搜索、下載學習資料留下數據痕跡,在微博等社交網路平台發表狀態、上傳生活照片以及工作過程中通過網路發布通知、活動內容,成為大數據的貢獻者。大數據與大學生息息相關,透過大學生可以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亦可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
(一)大數據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提供良好的環境。
徐子沛在《數據之巔:大數據革命,歷史、現實與未來》中提到一個案例:2013年7月,有報道稱,華東師范大學的一位女生收到校方的簡訊:「同學你好,發現你上個月餐飲消費較少,不知是否有經濟困難?」這條溫暖的簡訊也要歸功於數據挖掘:校方通過挖掘校園飯卡的消費數據,發現其每頓的餐費都偏低,於是發出了關心的詢問,但隨後發現這是一個美麗的錯誤——該女生其實是在減肥。【6】275這個案例說明可以通過大數據了解實時了解學生狀態,在當前東西方價值觀激烈碰撞的環境下,通過分析數據可以了解並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做到早發現、早處理,對於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提供良好的環境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二)大數據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提供更為行之有效的方法。
價值觀教育並非一成不變、形式單一,目前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方式主要有課堂教學、主題班會、高校講座、社會實踐以及網路自主獲取等形式。那麼,這些方式哪些是學生更喜聞樂見、接受主動性更強的方式?有沒有尚未發掘的、學生潛意識中更易於接受的價值觀教育方式?以課堂教學為例,學生是更傾向於教師講課學生聽的形式還是互動教學形式?如果把視頻教學納入到課堂教學中,那麼視頻內容是什麼樣的,多長的視頻最優化,以何種形式展現,等等,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問卷調查、抽樣調查等方式獲取的數據量小、不夠全面、不完全具有代表性,且學生填寫調查問卷具有自我意識,問卷結果未必是學生真實想法。大數據是通過高校大學生在網路上發布海量資訊中獲取,如學生通過QQ、微信、飛信等溝通軟體,人人網、新浪微博、大學生在線等網路社交平台以及郵箱、Dropbox等數據共享平台發布的數據。數據更公開、更廣泛、更全面、更真實,通過分析得出的結論更具有說服力。通過分析高校大學生思想動態大數據,可以全面、時時了解學生接受價值觀教育的趨向性方式。依據不同年級、不同專業、不同高校學生特點,採用不同形式進行價值觀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三)大數據有效掌握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動態情況。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是一項艱巨的長期工程,其過程具有動態性、延展性,需要提前、時時把握價值觀建設狀態、發展動態、發展趨勢,隨時調整價值觀建設的方法、形式、重點。基於網路數據的信息挖掘,不需要逐一調查,成本低廉,更重要的是,這種分析是實時的,沒有滯後性【6】268。
三、依託大數據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途徑
(一)樹立大數據觀念
大數據絕不僅僅是科研的高端產品,大數據存在於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沃爾瑪通過數據挖掘發現顧客潛在意識——父親在買尿布時往往會順便買啤酒——捆綁「啤酒和尿布」提高銷量;亞馬遜通過數據挖掘——分析顧客的購買規律——「預判發貨」,即在網購時,顧客還沒有下單,亞馬遜就將包裹寄出;奈飛公司利用客戶的網上點擊記錄,預測其喜歡觀看的內容,實現精準營銷。
在高校中,數據和數據分析的價值更是隨處可以得到體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經具備了大數據的特徵【7】。建設核心價值觀,充分發揮大數據的價值,需要高校學生工作者強化大數據意識,提高對數據的敏感意識、前瞻意識,培養數據共享意識、動態意識,數據不是一成不變的,要不斷接受新數據、挖掘新信息。根據對數據的分析,個性化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
(二)建立大資料庫
數據是大數據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的基礎。建立大資料庫的方式有兩種:對內,匯總校園內通過高校信息網路中心的數據及學生在各平台發布的信息;對外,搜集政府、社會發布的與核心價值觀建設相關的信息。學校電子網路信息、學生交流使用的網路電子平台、校園各單位為方便服務管理而統計保存的各種信息匯總以及校園安全服務網路使用的攝像頭、門禁器等產生的信息數據。
(三)培養大數據工作隊伍
光有數據沒有分析人才,那麼數據永遠只是一堆數字,沒有任何價值。大數據價值密度低的特點要求數據分析者設計能完成特定任務的軟體或程序,智能分析海量數據。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建設工作人員主要以高校學生工作處、思政教師及輔導員為主,需要在這批人員中培養一批思想政治覺悟高、政治理論水平高人員專門從事該項事務,提高他們的大數據意識和大數據處理能力,適應大數據時代社會對大學生數據能力的需求。
⑷ 大學生如何用大數據思維指導實踐
比如說,現在大數據顯示,啥熱門,就去做啥,比如研發無人駕駛汽車,啥行業有需求,但國內產品落後,啥農產品有需求,但滯銷,其實任何人都是這樣思維,為啥要突出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