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數據時代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
大數據時代應該這樣保護自己的隱私首先今年的全國兩會,這是多名政協委員關心的問題,政協委員連玉明多次提出有關加強網路安全和個人隱私保護的提案,聚焦個人隱私保護,並呼籲加速立法。制定數據安全法,應確立數據主權。全國人大代表,浙江移動董事長、總經理鄭傑也認為,數據安全關系並影響網路安全、國家安全、公民個人隱私權益和社會安全穩定,應加快制定數據安全法。
在我國,數據安全已納入國家戰略保護領域。但鄭傑對現有與數據安全相關的法律法規政策進行研究後發現,我國數據安全的相關規定不夠全面,缺乏體系化,如「數據主權」的地位尚未確立。有鑒於此,鄭傑建議,盡快制定數據安全法。要確立數據主權,明確數據安全法的管轄范圍。明確境內運營中收集和產生的個人信息和重要數據應當在境內存儲;確需向境外提供的,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進行安全評估;要將相關國家、企業、組織、公民利益的數據活動納入數據安全法管轄范圍。
完善數據出境安全評估機制,將機制的適用范圍從網路安全法規定的關鍵信息基礎設施運營者拓展至網路運營者,明確重要數據的出境評估要求和評估責任主體。同時,對安全責任單位採取安全措施的原則、落實數據安全保護責任、採取防範危害數據安全行為技術措施等作出相應規范,建立數據安全投訴舉報制度。明晰數據安全監督管理的部門職責,明確數據安全監測預警與應急處置的規定,及時進行數據安全形勢研判和風險評估,發布安全風險預警,實現對數據安全風險的全天候實時、動態監測。
中國需要建立針對個人信息保護的組織
國際層面,歐盟、美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都出台了個人信息保護相關的法律法規;在國內,網路安全法實施以後,個人信息保護法和數據安全法也被列入了本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的立法規劃,這方面的標准也在不斷制定當中,所以關注度一直很高。
全國政協委員、德勤中國副主席蔣穎敏銳地觀察到了這個趨勢,並據此提出了《關於推進國際間個人信息保護規則充分認可的提案》,提出中國需要建立一個針對個人信息保護的組織,來統一和協同國內外的法律法規。她透露,德勤將在今年發布一份亞太區隱私保護趨勢的調研報告,中國過去兩年內在個人信息保護方面的進展也將被納入其中。
蔣穎指出,對於進入中國的企業來講,中國很多個人信息保護相關的規定都散落在各種法律法規當中,內容也停留在相對原則性的層面,有些標准還只是建議性、而不是強制性的。所以,如何真正地規范和保護「走進來」的企業,還是有些挑戰。
更重要的是「走出去」的中國企業。GDPR的規定是非常廣泛和嚴格的,跟國內的法規差別也很大,像「被遺忘權」這樣的概念,在中國還沒有被清晰地提出來。即使技術上能做到合規,也需要付出極高的成本,而違規成本同樣很高。在目前數據跨境流動幾乎不可避免的情況下,企業全球化會面臨很大挑戰。
建立一個針對個人信息保護的組織,不管是委員會還是其他形式,要能夠統一和協同現在法律法規當中關於個人信息保護的很多規則,既對企業合規更有針對性,也更便於監管。同時,還可以利用這個組織跟國外機構加強互動,參與到國際規則的制定過程當中,讓我們的法律法規跟國外已經建立起來的法律法規實現互認,在立法過程中適當地借鑒參考,提升包容性,使跨境數據可以在一個相對無間、無阻的安全區域裡面傳輸。這樣既減少了企業的合規成本,又增加了國際競爭力。
成立國家大數據管理中心
全國政協委員、天津晟航通廣科貿有限公司經理孫昌隆帶來的提案是《關於成立國家大數據管理中心的建議》。孫昌隆指出,大數據應用場景越來越廣泛,在進行一些分析和判斷的過程中,需要其他領域的數據做支撐,而一旦需要跨領域尋求數據源,則會經歷比較漫長和復雜的程序,畢竟信息數據安全無小事。目前,我國還沒有一個專門的機構來統籌大數據的管理和應用。
針對這樣的情況,孫昌隆委員建議成立國家大數據管理中心。他說:「該部門將管理所有採集數據的出入口,對數據進行分類管理。按照形勢發展要求,擬定數據標准體系,組織實施數據開放、交易、應用等相關工作。統籌推進社會經濟各領域數據開放應用,包括個人社會組織申請應用數據。統籌全部數據信息系統、網路系統、政務信息中心的建設、管理,組織協調政務信息資源的共享與開放。統籌協調數據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推進信息安全等級保護、應急協調相關工作。」
信息安全問題目前已經被擺在了「兩會」的檯面上,對其的關注度勢必將會越來越高。無論是個人還是企業、機構等,如果不從宏觀層面深度思考信息安全之於國家建設和社會發展的地位,就難以真正抓住人民期盼之所在。
⑵ 利用大數據能突破經濟周期嗎,比如國內房地產市場。
頭部房企紛紛布局高科技領域
2019年年的全國兩會,「人工智慧」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智能+」成為製造業轉型升級的關鍵詞。兩會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也紛紛提出相關議案、提案,涉及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建設、製造業的智能化改造升級、人工智慧在房地產領域的應用、相關財稅金融支持等層面。
其中不乏房地產企業的聲音,如近期宣布布局高科技的全國政協委員、碧桂園董事會主席楊國強,遞交了《關於加快人工智慧和建築機器人深度融合的提案》。
而在實踐中,人工智慧、機器人等高科技產業已從探路模式進入快車道,國內知名企業均對此進行研發、試水,房地產行業也不例外。包括碧桂園、萬科、恆大、中海等在內的頭部房企,均已涉足建築機器人、大數據、物聯網、新能源汽車等領域。
楊國強則對高科技有著更大的期許。他表示,未來房地產只是碧桂園多元業務中的一部分,高科技綜合性企業將成為碧桂園新的標簽。
2019年1月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金額TOP10統計分析
經歷2018年末的業績沖刺後,2019年首月房企表現較為平淡。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房地產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多家龍頭房企的銷售業績都開始出現了放緩的跡象,萬科、中國恆大的銷售額均同比下滑,降幅在30%左右。其中,萬科以實現合同銷售金額488.8億元位列第一,中國恆大以實現歸屬本公司股東權益合同銷售金額431.7億元,排名第二。碧桂園以實現歸屬本公司股東權益合同銷售金額330.74億元,排名第三。
房企在春節期間開展的「返鄉置業」系列活動也收效甚微。2019年在中央堅持「房住不炒」定位、地方強調「一城一策」的背景下,房地產市場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房企競爭格局不斷升級。
2019年1月中國房地產企業銷售金額TOP10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人工智慧大爆發
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提到,2019年將是人工智慧規模化應用落地年,人工智慧的黃金收獲期也將從2019年開始。
他建議,要加快人工智慧基礎設施建設,讓人工智慧服務於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更好地解決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實現因材施教,讓「智醫助理」輔助醫生診斷等,一方面優化社會投入結構,另一方面提升社會服務能力。
作為製造業大國,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是我國近年來經濟的主旋律之一。全國人大代表、聯想集團董事長兼CEO楊元慶提出,要通過加快推進我國製造業全價值鏈環節的智能化改造,通過大力發展智能物聯網,革新生產技術,提升傳統行業的生產效率。
房地產行業的智能化建議也已提出。3月6日,楊國強提交《關於加快人工智慧和建築機器人深度融合推動建築業機器換人的提案》,他建議,政府層面要加強對人工智慧和建築機器人深度融合的引導和支持;建築行業協會、高校等應積極參與行業標准制定;施工單位要積極導入建築機器人。
楊國強認為,機器人能在解決建築安全和質量問題、提高勞動生產率、節約成本方面發揮作用。
此外,眾多代表和委員還從AI+校園安全、AI+慈善、無人駕駛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建議。
「人工智慧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工程院院士、中星微電子集團創建人兼首席科學家鄧中翰說,「人工智慧與航天、軍工等重要領域一樣,必須實現底層核心晶元的自主可控。」他認為,人工智慧是我國在集成電路晶元領域實現換道超車的重要機會窗口。
全國人大代表、騰訊董事會主席馬化騰則進一步將人工智慧與就業聯繫到一起。他建議,要發展壯大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動能產業,同時要完善分享等新經濟、新模式、新業態的相關勞動法律規范,探索全民社會保障體系。
房企「玩轉」高科技
2014年以來,國內人工智慧、移動互聯熱潮洶涌,龍頭房企也開始了自己的高科技布局。
圍繞房地產開發的傳統業務,住宅工業化、建築智能化BIM系統是房企首先投入的領域。
萬科是住宅工業化的先行者,公司目前實現的住宅工業化面積為全行業最多;碧桂園近年來在大力推進SSGF高質量建造體系,碧桂園總裁莫斌透露,未來三年,碧桂園將大面積實現建築機器人的應用。
中海地產則在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的建設中,聯合管理團隊以「智能建造管理平台」為數據集成樞紐,將建築業信息技術與施工管理進行了深度融合;同時,綜合運用BIM、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及虛擬現實等技術,實現了建築施工全過程智慧化管理;採用了目前國際最先進的數字孿生園區理念,也就是現實世界和數字世界同步建造。
房企對高科技的另一重要應用是新業務領域。萬科執行副總裁、首席財務官孫嘉介紹,萬科集團擁有一個500人規模的獨立科技公司,即萬翼網路科技有限公司,為旗下多元業務賦能。
孫嘉說,過去三年是萬科的信息化階段,2019年開始將實現數字化應用、智能化,分三個階段在2024年使科技成為萬科新的動力。
碧桂園旗下的現代農業和鳳凰優選,則將高科技農業連接新零售,將現代農田和加工工廠里生產出來的農產品,通過鳳凰優選的線上線下渠道,賣給小區業主們。
建築機器人「飛起」
在眾多房企的科技追求中,碧桂園是進行得最深入的一家。
今年1月碧桂園年會之時,楊國強就提出集團的多元化戰略,即打造「高科技綜合性企業」,並早在去年就有了一系列的舉措,比如瞄準智能製造,成立機器人公司、建設機器人谷項目、打造科技小鎮、開發智慧產業園。
2018年9月,佛山市順德區政府與碧桂園旗下的廣東博智林機器人公司簽約,宣布機器人谷的誕生。當月,潼湖科技小鎮開園,不僅引入網路無人車「阿波龍Apollo」,碧+智慧餐廳也正式開餐。
去年12月,碧桂園與清華大學簽署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人工智慧、機器人技術研發與應用、人才培養等領域進行合作。
上海易居房地產智庫中心總監指出,碧桂園的多元化布局首先是抓住了中國製造邁向中高端帶來的機遇;其次是地產開發招商引資需要配套產業,而不是單純增加住房和收入,地方政府也會比較歡迎這類「高科技綜合性企業」屬性的開發商。
不過在當前,碧桂園投入和關注最多的依然是建築機器人。
楊國強在《提案》中表示,如果一棟30層樓的建設,70%的工人由建築機器人來完成,留30%的建築熟練工,培養20%的操作建築機器人的新型建築工人,可以從根本上解決安全和質量問題,提高勞動生產率並節約大量成本。
在實踐中,機器人的運用並不簡單。由於工地環境復雜,建築機器人會碰到定位、導航等一系列問題。
楊國強希望,政府層面加強對人工智慧和建築機器人深度融合的引導和支持。促進建築機器人的產學研用,建立人才培養、技術交流的渠道和平台,研究人工智慧在單體建築機器人以及系統化解決方案中的應用。
楊國強同時建議,建築行業協會、高校等積極參與行業標准制定。比如,面向機器人施工的建築信息模型還不完善,如在原有建築信息模型中加入建築機器人需要的尺寸和施工信息,並把這些信息標准化,能大大增強機器人對圖紙的理解能力。
楊國強還提出,在施工過程中引入無人機、激光雷達、機器視覺等技術,對人員、機器、原料、方法、環境進行全程管理,實現數字化施工,讓工地更加安全、高效、環保、綠色。
⑶ 2022年兩會中哪些提案你很贊同
2022年3月5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將在北京召開。全國的人大代表都會齊聚北京,對國家的政治、經濟、法治等各個方面提出自己的改革建議。為全國人民更好的生活、和國家的長遠發展建設出謀劃策。這些提案有些非常關注人民的日常生活,可以說如果真的實施對我們每個人都有極大的影響。下面列舉幾個我十分贊同的提案。
三、關於拐賣婦女、兒童實行買賣同罪的建議
上海市婦聯兼職副主席黃綺將在今年兩會期間發出提議,收買與拐賣同罪,最高可判死刑,對涉及其他違法行為的應當數罪並罰。
每次看到一幕幕母子相隔十幾年再重逢、被拐女子受盡凌辱,被公安人員解救的的畫面,作為一名旁觀者也是眼眶濕潤。建立健全一個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大打擊力度勢在必行。這件事表面上和大多數人沒有關系,但是誰也保不定就成了這個偶然事實的受害者。不能冷眼旁觀,積極發聲,關注和推進事件的進展也是我們普通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⑷ 運用經濟生活知識分析政府應該如何發展大數據壯大數字經濟
中青在線北京3月6日電 (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 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翀 )5G、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慧、新一代信息技術、傳統行業互聯網轉型升級……這一串話題的背後是近年來全國兩會對數字經濟發展的聚焦。2017年,數字經濟首次寫入全國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促進數字經濟加快成長」;2019年,全國兩會政府報告再對數字經濟著墨,稱「壯大數字經濟」。
數字經濟為何如此受重視?
此前上海社科院發布的一項報告指出,數字經濟正在席捲全球,全球經濟向數字經濟遷移已經勢在必然,數字經濟已成為國家的核心競爭力。而世界經濟論壇則給出過一個研究數據:數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長0.5%至0.26%。
全國人大代表、蘇寧控股集團董事長張近東直言:「數字經濟給全球的社會和經濟發展都帶來了巨大動力,各國也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紛紛擬定數字經濟計劃。」在他看來,所謂數字經濟,可認為是由互聯網產業高速發展帶來的新經濟模式,為國民經濟的增長提供了全新動能,促使社會變革邁入里程碑式的一步。
如今,數字經濟是各國博弈瞄準的新舞台,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願意錯過數字經濟的紅利,中國也不例外。
工信部旗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就做過初步測算,2018年上半年中國數字經濟規模為16萬億元(人民幣,下同),佔GDP比重達到38.2%。
《2018中國數字經濟指數白皮書》指出,隨著居民消費升級以及信息通信技術與傳統產業的加速融合,我國數字經濟未來整體上仍然會呈現加速增長態勢。預計2020年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將達到6.4萬億美元,同比增速達到19.4%。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深化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研發應用,壯大數字經濟,再次明確數字經濟的信心。」全國人大代表、浪潮集團董事長孫丕恕說,如今,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為代表的新經濟正茁壯成長,其與傳統產業融合創新,將對舊有經濟模式進行顛覆和重塑,為實體經濟插上「翅膀」,帶動數字經濟快速發展,讓整個數字經濟完整的形成起來。
數字經濟應在哪些領域發力?
全國政協委員、網路董事長李彥宏連續五年將人工智慧相關提案帶上兩會,今年他最新的提案內容涵蓋構建車路協同的智能交通、完善電子病歷管理制度及加強人工智慧倫理研究三個方面。
以智能交通為例,李彥宏表示,緩解交通擁堵通常以擴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主要手段,但因物理空間有限,傳統方式已無法有效緩解擁堵;利用人工智慧等新技術,構建智能交通解決方案,可以實現對交通的「全面感知、全局決策、實時控制」,能有效緩解交通擁堵、減少交通事故。
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董事長雷軍把目光投向了5G應用和物聯網發展。
「5G是數字經濟新引擎,產業應用不限於智能手機、基站建設等領域,更會推動物聯網、區塊鏈、視頻社交、人工智慧產品與應用的發展。」雷軍說,目前受制於5G基礎建設尚未完成,相關標准尚未明確,5G的服務與應用資源也不夠豐富等因素,5G的產業發展仍存在困難與挑戰。
但考慮到5G是各國未來一段時間主要信息基礎設施和技術競爭關鍵領域,對社會經濟發展具有較強的拉動作用,由此,雷軍建議提前布局5G產業應用,推動5G與物聯網的創新融合發展。
數字經濟之路應該怎麼走?
數字經濟之路該怎麼走?這是一個涉及到如何化封閉為共享、使發展與穩定能平衡、讓創新和監管「共舞」的問題。
孫丕恕說,人工智慧的發展依賴於計算力、演算法、數據資源三大支撐,其中數據是基礎。然而在我國,海量數據中,20%是互聯網數據,80%是組織數據,組織數據中的80%由政府掌握。目前政府數據共享程度不夠、政府數據開放程度不夠、政府掌握社會數據不全面的現象依然存在,很大程度制約了數據的高價值釋放。要讓「死數據」變成「活水之源」,需推動政府數據資源的共享、開放。
「阻礙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正是部分對數據的開發和利用沒有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展開,損害了公眾的合法權利,也不利於大數據產業和數字經濟的長久健康發展。」張近東表示,相關立法滯後造成敏感信息的安全性無法得到有效保障,合法合規前提下的數據管理和共享缺少統一的規范和標准,跨境數據的保護和合法共享缺少有效的國際溝通交流機制是造成上述現象的主因。
張近東認為,應該從法規制定、政府引導、資金扶持、大眾支持、國際合作等角度,強化數據安全保護,發展高質量數字經濟。
在數據安全方面,老百姓最為關注無疑是個人隱私保護。孫丕恕說,在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是越來越重要的「生產資料」,任何數字產業的發展,智能應用的升級都需要數據發揮作用。而保護數據隱私與合法、合規使用數據,發展數據產業並不矛盾。
他以浪潮集團推動政府數據開放運營的過程為例介紹說,從數據的匯集、治理,保護到今天的授權運營,浪潮探索出了合法、合規使用數據的經驗與方式,且在技術層面做到了數據「可用而不可見」,保護數據隱私的同時,還能服務於民生與社會發展。
(原標題:政府工作報告再提「數字經濟」:從「促進」到「壯大」 該怎麼走?)
⑸ 劉強東新增什麼提案
3月7日消息,兩會期間,今年第一次當選政協委員的京東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劉強東,帶來了兩份新的提案,一份關於打造現代流通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提案;另一份則是關於利用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完善電子化政府采購的建議。
以下為劉強東委員的兩份提案:
《關於打造現代流通體系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建議》
經濟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流通體系的高質量發展。隨著新一輪信息技術革命和消費升級,現代流通體系在技術、商業模式、基礎設施等方面都在發生變革。為適應新時代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要求,需要大力發展更加開放、高效、智能的高質量現代流通體系,在消費端、供給端和流通環節做出全面升級。
⑹ 2022兩會中有哪些提案讓你覺得最接地氣
每年的這個時候的兩會都是非常讓人關注的,因為兩會的提案很多都是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的,我認為最接地氣的天有春節假期延長、加重對買賣婦女兒童犯罪分子的量刑標准、免費醫療,最後一個就是個人所得稅起征點提高,富人多交稅。
第三個是免費醫療。
現在很多人的都好都是有啥千萬別有病,不是說有病難受,而是去看病難受,真的是花錢如流水,一個小病好幾百,以前一瓶點滴幾十塊錢,現在要好幾百,真的是治好的感冒發燒的病,結果又來個窮病!所以作為一個文明大國,作為一個實力強國,我也認為不能讓一個人因為貧困看不起病,也不能讓一個家庭因疾病而返貧,這是所有人的希望,更是一種大國的擔當!
看過我不是葯神之後就讓我特別感動,因為看不起病的人實在太多了,什麼時候這些人能夠得到更好的治療,什麼時候這些人的家庭能回歸到正常家庭生活,我真的不希望因為一場疾病讓家庭失去的奮斗的希望,所以這個提議真的太接地氣了,也肯定是最受歡迎的提議了。
第四個是提高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
這個提案對很多收入中等的人來說肯定是非常好的,因為一般的階層工資到手其實並不是很多,然後如果過了起征點,還需要交稅,並不是不應該交稅,而是這個錢對於很多家庭來說確實影響挺大的,所以適當提高起征點肯定會讓更多家庭稍微富裕一些,對於富人來說,我只能從窮人的角度來說一下,確實應該多交一些,因為你們賺太多錢了!
兩會的熱點肯定還會持續,因為有太多關乎我們老百姓未來的內容,很多都可能決定我們未來的生活,希望兩會代表們能提出更多接地氣的提案,讓老百姓的生活更加的富裕。
⑺ 政協提案:提升智慧城市建設,優化人居環境
當前無論是智慧城市,大數據還是「互聯網+」,都要盡可能架構些地方城鎮能用的創新。把數據作為核心,致力於突破,無異於開門就是一座大山,改革創新難度巨大。「城市大腦」的提出,應密切對接城市治理,直接服務城市決策,按照分階段實施和同步考慮信息安全等,從全國城市的基本面來看,應率先建設五個庫,強大城鎮智慧創新的實踐與規劃能力:
1、建設案例庫,支持模式創新;
2、建設經濟技術庫,支撐不同經濟成本下的實施指南;
3、建設共性問題解析庫,突出問題導向,實現針對性,反演剛性需求;
4、建設產城融合開發單元庫,服務地方經濟建設並吸納人口;
5、建設超現實概念展示庫,集聚未來創新,促進感知傳播。
兩會工作報告曾指出,打造智慧城市,改善人居環境,使人民群眾生活得更安心、更省心、更舒心。經濟新常態下,我國智慧城市創新應重點從如下四個方面著手。
1、智慧建築從理念到行動,逐步成為建築領域創新的核心實踐之一
智慧建築事業應當在充分借鑒綠色建築模式的基礎上,依託互聯網和大數據思維、技術,快速向標准化、行業性推進。在超過20億m2的既有建築改造和新建建築市場中,強化智慧技術的應用,服務我國建築領域節能減排和居住舒適性的需要。
2、智慧城市行業協同必須依託龍頭企業聯合體實現加速創新
智慧城市的建設,需要行業協同、行業融合和行業集成創新。圍繞智慧建築和智慧城市,快速集成產業生態圈,並深刻地從供給側改革和用戶需求分析等出發,依託行業性、國家級行業平台的建設來加速智慧建築和智慧城市咨詢服務、建設設計、施工管理、運營維護等板塊的有機銜接。
3、小城鎮的綠色化智慧化思考、規劃和建設迫在眉睫,需求強勁
在推進國家智慧城市試點的同時,加大對小城鎮智慧化、綠色化發展的關注和投入,從落實新型城鎮化的高度和市場需求分析,以行業發展的視角來集成研發有針對性的小城鎮綠色智慧解決方案,服務我國總數超過兩萬個的小城鎮和約九百個新城新區。綠色智慧融合發展,集成創新,強健小城鎮科學發展的規劃路徑目前極為迫切,是我國「十三五」時期,推進深度城鎮化,特別是「鎮」的宜居宜業,進而有效承載就地城鎮化人口的關鍵性補充。
4、面向城市全生命周期,建立「規劃-設計-建設-管理」平台開發、標准化和推廣,是加強對建設工作管理和提高建築效能的關鍵性抓手
加強該在領域的創新,特別是BIM等應用的政策機會,做實「規劃-建設-管理」平台,具有全面的行業推廣價值。建設行業自身應通過信息化基礎上的智慧化,來提高管理效能、促進產業升級、實現簡政放權,更好地服務於城市建設、運營和管理。中央城市工作會議提出,要提升管理水平,著力打造智慧城市。
5、以「數字-數據-資源-要素-效益」等為關鍵內容,切實發展智慧經濟,提振並提升產業水平
信息基礎設施、公共基礎設施和城市基礎設施「三基」融合改造和建設,構建智慧城市基礎設施體系,有效整合資源和公共品,堅持安全可控的技術管理體系,降低城市運營成本。打造智慧城市創新平台群,扶持智慧經濟與三次產業,特別是第三產業的高度融合,快速將互聯網+、物聯網和大數據等與現代服務業的有機銜接和跨界創新。依託城市功能疏解和協同發展的空間和產業契機,著力發展能夠自我感知、自我學習和自我優化提升的智慧經濟,促進城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韌性建設,促進城市在區域產業鏈分工和區域協同發展中處於科學的生態位。
金鵬信息網格化軟體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