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醫葯電子商務的發展與現狀
2007年6月21-22日,我有幸以一個電子商務從業人員的身份參加由國家葯監局信息中心在北京中苑賓館主辦召開的首屆「互聯網葯品信息與交易服務高峰論壇」,會上通過國家葯品監管最高部門的政策解讀和國內外醫葯電子商務發展現狀相關數據的披露,使我對我國醫葯電子商務行業發展有了新的看法,並對醫葯電子商務網站發展模式有了深入探究的興趣。
醫葯行業是一個國家監管比較嚴格的行業,葯品質量、用葯安全關繫到人們的身體健康,所以葯品的流通監管顯得尤為重要。互聯網的、電子商務的發展也打破了葯品的傳統流通渠道限制,葯品通過互聯網進行交易、流通已經繞過了傳統的監管體系,使原有的監管體系在互聯網環境下起不到作用,所以互聯網的發展也迫切要求醫葯行業進行電子商務化。
醫葯領域引進電子商務,是國際上的大趨勢。根據有關數據顯示:在歐洲,葯劑師協會下屬的葯店,90%以上都開展網上葯品預訂服務。美國有1000多家網上葯店,市場規模將近1700億美元。而在中國,由於網路葯品交易剛剛放開,醫葯企業還處於猶豫不決階段。但也正是因此,中國的醫葯電子商務中蘊藏了巨大的商機。
醫葯電子商務的應用,可劃分為3個層次:第一個層次,通過互聯網進行醫葯信息的發布和獲取;第二個層次,進行葯品價格信息的發布和交易的撮合;第三個層次,完整的電子商務,即通過互聯網完成從葯品信息發布和獲取到在線交易、在線支付的全過程。
市場有了需求,醫葯電子商務網站也相繼誕生。我在GOOGLE,網路等搜索引擎輸入「網上葯店」進行搜索,就能搜到大量的賣葯信息,但這是否就是所說的醫葯電子商務、醫葯電子商務網站呢?
根據《互聯網葯品信息服務管理辦法》和《互聯網葯品交易服務審批暫行規定》的相關要求,醫葯網站分類如下:
一、葯品信息服務類網站(包括經營性葯品信息服務網站和非經營性葯品信息服務網站)。
二、葯品交易服務類網站(包括葯品交易服務第三方交易平台、葯品交易服務B2B網站和葯品交易服務B2C網站)
在「互聯網葯品信息與交易服務高峰論壇」會上,從國家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到2007.6.18,全國已獲得「互聯網葯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書」的企業總共1178家,占申請企業數的50.09%,其中經營性385家,非經營性793家,獲得信息服務資格證書企業數前六位省份為:北京、上海、廣東、陝西、江蘇、浙江。同樣截至到2007.6.26,全國已獲得「互聯網葯品交易服務資格證書」的企業有9家,其中第三方平台五家:
1: 北京先鋒環宇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2: 海虹醫葯電子交易中心有限公司
3: 海南衛虹醫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
4: 合肥徽之堂醫葯信息有限公司
5: 深圳市天馳醫葯信息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B2C經營模式四家:
1: 北京金象大葯房醫葯連鎖有限責任公司
2: 北京京衛元華醫葯科技有限公司
3: 遼寧盛生葯房連鎖有限公司
4: 上海葯房連鎖有限公司
至於B2B經營模式目前還沒有企業獲得證書,但也有少數企業打算提出申請。從總體上來看,我國醫葯電子商務發展尚屬起步階段。
站在電子商務的角度,我所關心的、並要探究的是關於「第三個層次,完整的電子商務,即通過互聯網完成從葯品信息發布和獲取到在線交易、在線支付的全過程。」的醫葯電子商務網站。從以上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數據截至到2007年6月22日)合法的醫葯電子商務交易網站僅僅9家(第三方交易平台5家,B2C網上葯店4家),而且網上葯店經營的葯品必須是OTC類葯品(非處方葯),這無論從數量上漢或是從經營范圍上,都跟美國形成了巨大的差距,也不符合我國的發展情況和市場需求。通過搜索引擎搜索,我搜到大量的違法網站經營葯品,這些網站的存在說明市場存在巨大的需求。
經過分析研究,我對我國醫葯電子商務也有了新的看法,本人觀點如下:
1.我國醫葯電子商務發展水平低。從醫葯電子商務類網站的數量和經營范圍、發展模式來看就知道醫葯電子商務的價值鏈條並未得到有效的開發,葯品作為一種高度標准化的商品,是最適合從事網上交易的。從葯品的生產到流通上市各個環節都必須嚴格按照國家相關標准來執行,所以在葯品質量、包裝規格、主要成分、主要功能、適用范圍等等都可以用具體的量化數據來衡量,消費者如果能夠通過互聯網這種透明、開放的環境對比挑選葯品,買賣雙方信息就比較對稱,操作過程也比較透明,可以很好的減少葯品流通過程中的暴利行為,給葯品最終消費者最大的實惠,也能有效的促進行業的發展和國家的醫療改革。
2.監管部門監管手段、水平跟不上互聯網技術和市場需求。目前國家葯監部門對互聯網葯品交易設置的門檻這么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監管技術跟不上,生怕互聯網這種新的形式會帶來難以解決新的問題和麻煩,但行業的發展和改革不能因為這個原因而停滯,所以葯監部門也在摸著石頭過河,在實踐中探索。
3.醫葯電子商務,發展潛力巨大。正由於目前是新的應用,正因為目前的市場不是很成熟,所以也給了企業很大的發展空間,競爭程度也沒有那麼激烈,但企業也應認識到,在發展的前期沒有成功經驗可循,政策的支持也少,反而更多的是限制和門檻,這就需要企業能夠有前瞻性的戰略規劃和周密的市場計劃,同時具備在這種環境中開拓市場的能力和決心。
4.醫葯電子商務市場化程度不高。目前就第三方交易平台來說,全國就是5家,而且這些平台主要是用於醫療系統葯品及器械的采購招投標,特別是在目前國家對醫葯電子商務並未完全放開發展的情況下,葯監部門的監管和干預必然會比較多,所以完全按照市場為導向恐怕很難做到。
5.政府、企業面臨兩難境地。政府也想推動醫葯行業的電子化,企業跟想在醫葯電子商務進程中賺得一桶金,但由於政策的不完善和發展模式的不成熟不清晰,造成了政府、企業雙方出現「心有餘而力不足」的兩難境地,醫葯電子商務的發展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才能完成。
以上是我以電子商務人的眼光來看待問題所提出的觀點,對醫葯行業的電子商務發展問題還需要醫葯行業更加專業的人員來進行深入的分析。(來源:艾瑞網)
『貳』 B2B醫葯電商借大數據盈利
B2B醫葯電商借大數據盈利
電商這個概念並不新鮮,但醫葯行業電商的發展卻滯後於其他。「人們往往會不經意間把網路和缺乏監管、假貨泛濫等詞語聯系起來。」曾宇說,不同於其他產品,葯品非常特殊,加上網上售葯的規范彼時並不完善,所以造成普遍誤解,「所有的葯品經營都是經過國家GSP規范,線上並不等於假葯。」
在他看來,中國醫葯行業非常封閉。曾宇的第一次創業是想直接做第三方的醫葯B2B交易平台,但在試圖引導傳統醫葯人進駐電商平台上就屢屢受挫。此外,醫葯電商面臨著政策困境:B2C限售處方葯、醫保和線上葯品交易未掛鉤等,所以醫葯電商發展始終不溫不火。國內東部的華源醫葯、海虹醫葯、九州通、快易捷等分別於2000年初就開展了醫葯電商試點工作,而西部真正意義上的醫葯電商平台——拜歐,2012年才拿到《互聯網葯品交易服務許可證》。
盡管受政策限制明顯,但隨著政策放開,醫葯電商在漸漸風起雲涌。相關數據顯示,我國醫葯電商交易規模從2010年的1.5億元增至2014年的68億元,年均增速達到了174%,4年間網上葯店規模也從16家增長到271家,增長了15倍。這里很大比例都是B2C的模式,用曾宇的話來說,「B2C的醫葯電商已經快成紅海了,而B2B還是藍海。」
在醫葯B2B市場上,傳統的批發弊端很多,流程非常繁復,曾宇介紹,美國目前醫葯一級批發商總共只有5家,前3家就佔了全美96%的市場份額。相比之下,國內大小醫葯批發公司就有近2萬家,批發環節錯綜復雜,「一層一層的加價和利益分配,葯品的價格怎麼會低得下來?」所以降低葯品價格的關鍵在於減少批發流轉環節,而通過B2B醫葯電商,就可以實現從廠商直接到終端葯店,甚至直達消費者的手裡。
傳統公司「互聯網+」轉變
2014年2月26日,葯易購試運營,單日平台就突破了10萬的銷售量;不到半年,葯易購銷售額突破3000萬,其會員數和銷售額每月增長率超過70%。相比之下,當時曾宇帶領下的運營團隊不足30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
對中間環節的削減就是對傳統利益鏈條的沖擊,曾宇團隊與傳統醫葯公司的磨合並不容易,葯易購發展初期遭到很多抵觸。由於價格低,剛運營兩個月,葯易購在推廣活動中就受到了來自廠家和其他批發商的輿論攻擊,嚴重時,甚至要求合縱醫葯關閉該網站;同時,公司內部線下的業務遇到線上的業務「威脅」,也叫苦連天。
「幸好李總(李燕飛)頂住了壓力,下放了很大許可權,放手讓我們去干。」曾宇說,為了提高效率,避免使用傳統人馬去做互聯網的事,葯易購並不像其他醫葯公司單純設立電子商務部,而是線上線下隔離發展。2年後的今天,事實證明,這樣的傳統轉型模式是成功的,截至2015年11月,近2年的時間里,葯易購上注冊的單體葯店和診所達13000餘家(整個四川省的單體葯店與診所一共4萬家左右),與23個省份的客戶發生著業務往來。葯易購已經成為西南地區B2B醫葯電商的標桿,很多周邊省份的醫葯企業甚至不遠千里來取經。目前,葯易購在新疆已經有了辦事處,逐漸往西南其他省份擴張。
曾宇看重的,並不僅僅是線上賣葯本身。「原來很多傳統醫葯企業都覺得醫葯電商是個『坑』,除了砸錢不會有其他收益。」曾宇說,「很多傳統企業想要轉型,但大多的思路也不過是開一個『網店』而已,這種單純的線下到線上的平台轉換會很快遇到瓶頸。」真正的傳統企業的「互聯網+」轉型,並非如此簡單。
在他的擴張計劃里,2015年的目標是:銷售額能達到1億元,擁有1.2萬的終端會員,業務擴展到兩個省。事實上,這個計劃已經提前兩個多月實現了。他的目標是全國每個省都能有一個葯易購戰略同盟,復制葯易購模式,走葯品批發的線上電子商務聯盟。框架一旦搭建起來,攬過來的用戶數量越多,能深入到每個省份的當地市場,賣葯以外的真正價值就開始體現了。
醫葯電商的盈利出路
醫葯電商的數量在增長,但盈利模式還在探索。國家葯監局規定,網上售葯必須具備《互聯網葯品交易服務資格證》和《互聯網葯品信息服務資格證》。根據公開數據,截至今年初,葯監局共發放A證16張,供於類似淘寶這樣的第三方交易服務平台;批發交易類B2B證書86張,其中真正開展業務的不超過20家;網上零售類B2C證書288張,但真正開展業務的不超過80家,且僅有少數實現盈利。
葯易購如何實現盈利呢?曾宇說,葯易購在客戶基數和品種結構上還有巨大的空間,但葯易購真正看到的是客戶群集效應後,巨大的潛在需求挖掘,那才是葯易購真正的目標。
「判斷市場和客戶的痛點,這一切都應該建立在數據的支撐基礎上。」這是曾宇的葯易購擴張邏輯。廠商和所有的賣家一樣,要葯暢銷,需要藉助大數據分析判斷,而要逐漸拋卻原來的經驗主義,信息化如此通透的現在,經驗反而會成為一種區域思維。曾宇表示,葯易購的線上聯盟建立起來以後,全國各省的葯店診所終端大數據,才是未來商業格局的「定海神針」。他表示,除了大數據,電商培訓、金融產品,甚至延伸至線下的社區醫療服務,都可以納入這個體系之中,不只是品種,全方位幫助葯房、診所等終端和上游生產企業,才是葯易購真正的使命。
「在行業外看行業是道,在行業內優化行業是術。改變格局,重構生態鏈。葯易購一直在路上。」曾宇說。
第三方點評
最重要的是做好服務
醫葯行業做電商平台的大方向是一種必然趨勢,前景是光明的,但道路是曲折的。每個醫葯企業想要走互聯網的道路,必須面對觀念和人才問題。傳統醫葯企業需要顛覆過去的經營模式和管理模式,這是最大的困難。而醫葯企業思維的轉換又必須倚靠相關的人才,需要具備互聯網思維,能夠將傳統經營模式與互聯網運作規律結合起來的人才。但目前看來,這種人才比較短缺。
醫葯行業做電商需要每個醫葯電商合法經營,他們既然在網上賣葯,就必須具備相關的資格證書,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的經營,都要遵循相關的法律法規,按規矩辦事,這是醫葯電商立足的最基本一點。其次,價格需要透明,雖然現在線上經營成本較低,葯價相應較低,會引起一些傳統醫葯商家的抵制,但這畢竟是一種優勢,給顧客更多實惠。醫葯電商要真正做大最重要的還是做好服務,始終站在客戶的角度來思考自己的經營。
醫葯電商盈利的前景很好,但這需要一個過程。現階段醫葯電商的首要任務是積累用戶量,一方面用戶多了,賣葯的盈利也多;另一方面,有更多的用戶量可以延伸盈利渠道,比如以後會有一些廣告費、代理費,都可以給醫葯電商帶來更多的收入。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B2B醫葯電商借大數據盈利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叄』 相比其他行業,醫葯電商明顯滯後,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
醫葯電商黃金時代已經到來
隨著新醫改、互聯網+、醫葯新零售等因素正深入影響醫葯電商行業,近年來中國醫葯電商市場開始呈現持續增長的趨勢。有業內人士表示,2018年是醫葯電商危機與機遇並存的一年,多種形式的創新將有利於醫葯電商發展,或將為行業創造發展的良機。可以說,醫葯電商的黃金時代已經到來。
醫葯電商的本質
其實醫葯電商與普通的電商並無本質區別,最重要的區別在於醫葯領域:一是受到嚴格的監管;二是對於服務的要求比其他領域的電商要求更高。近年來,就像其他大多數朝陽產業的行業一樣,醫葯電商發展極為迅速。其實主要原因還是在於國家2014年頒布的《互聯網食品葯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松綁了醫葯電商的限制。
醫葯電商呈現四大關鍵詞分析
歷經多年的發展沉澱後,醫葯電商發展不論是從政策鼓勵、行業熱捧、終端需求,還是從整體醫葯產業鏈來說,萬億級規模的醫葯電商迎來了最佳的發展窗口。我們不難發現,醫葯電商開始呈現以下四大關鍵詞:
關鍵詞一:合規
由於行業的特殊性,醫葯電商的監管政策與監管趨勢每年都有變化。如2016年互聯網第三方平台葯品網上零售試點工作結束,2017年取消「B、C」兩證審批,更是改變了醫葯電商的運營基礎與准入門檻。而醫葯分開、互聯網+醫療、醫葯新零售等政策及新趨勢讓行業面臨著新的發展環境。
關鍵詞二:流量
葯品是特殊商品,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醫葯電商銷售的增長空間。從醫葯電商誕生之初起,各企業都在想方設法,謀求通過業務創新,以最低的運營成本獲取最高效的用戶流量,促進銷售規模快速增長。
早期醫葯電商的運營模式與引流途徑,主要是在第三方平台上開展價格戰、促銷戰,以低價吸引用戶,做大規模。然而隨著行業逐步走向成熟,不少商家已經認識到價格戰並不能培養忠誠用戶。更為重要的是,互聯網第三方平台葯品網上零售試點工作的結束,及阿里健康、京東的轉變經營模式,都促使醫葯電商企業開始尋找性價比更高的運營模式與流量渠道。
隨著行業監管環境的改變,如醫葯電商行政許可事項的取消,亦有更多第三方企業,如普天葯械網、360健康等,為醫葯電商提供業務創新機會與流量幫助。
關鍵詞三:專業
雖然醫葯電商的出現時間不短,但不少行業人士認為,其只是實現了渠道的開拓與價格的透明,未能為消費者帶來真正有價值的專業服務。
隨著近幾年來零售葯店回歸專業化服務的呼聲越來越高,要讓醫葯電商擁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就必須展現醫葯電商的真正價值,才能創造自身的藍海市場。在技術應用不斷提升的環境下,藉助技術的力量,包括全維度信息化系統、大數據、遠程視頻診療等技術,讓醫葯電商從過往的葯品銷售升級到專業服務,亦成為可能。
關鍵詞四:模式
在全球電子商務中,B2B模式是最具潛力和發展前景的。普天葯械網作為第三方葯械B2B電商平台,不斷挖掘客戶真實需求,研發最新技術系統,夯實運營服務能力,創建了頗具普天特色的運營模式,不但受到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還得到了諸如魚躍醫療、康達醫療、西門子等眾多大牌供應商和醫療集團客戶的高度認可,更得到軟銀資本、新希望基金等風投機構的高度青睞。2017年更是以總交易額50億元的好成績華麗收官,迅速躋身全國醫葯電商第一陣營。難怪IDG全球常務副總裁熊曉鴿會說,下一代的BAT會將B2B領域里產生。
未來中國醫葯電商市場規模將達到1660億元
面對「互聯網「的發展機遇,葯品流通企業以及行業外的互聯網企業均表現出極大的信心。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醫葯行業電子商務市場競爭與投資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醫葯電商直報企業銷售規模已達476億元,同比增長32.5%。截止至2017年我國醫葯電商直報企業銷售規模增長至736億元,同比增長20.3%。初步測算2018年我國醫葯電商直報企業銷售規模達到了859億元左右,同比增長16.7%左右。不過,在監管政策的影響下,行業發展增速持續放緩。
2015-2018年我國醫葯電商直報企業銷售規模統計及增長情況預測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中國醫葯電商行業發展難點亟待解決
——葯品管控及處方葯網售政策的限制
一方面,我國葯品管理主要由政府主導,葯品的生產、流通、消費都受到政府的嚴格管控,公立醫療機構在葯品的采購中佔比在70%以上,葯品的消費主要通過患者到醫院就醫拿葯實現。葯品管控的行政壟斷,限制了葯品市場化水平。
另一方面,2017年11月,國家食品葯品監管總局發布《網路葯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意見稿要求,經營者為葯品生產、批發企業的,不得向個人消費者銷售葯品;經營者為葯品零售連鎖企業的,不得通過網路銷售處方葯、國家有專門管理要求的葯品等,由於處方葯占整個醫葯市場規模的85%左右,這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醫葯電商的銷售規模。
2、醫保支付受限
醫保支付制度的不完善,線上消費不能使用醫保支付,醫保統籌賬不能用於零售端支付等限制了醫葯電商的發展。由於受到葯品醫保嚴格監管的限制,網上購葯無法使用醫保支付,盡管目前我國醫保覆蓋率已提升到95%以上,但是醫保結算僅授權於線下實體葯店,限制了部分消費者的線上消費,不利於提升消費者線上購物體驗,阻礙了醫葯電商的發展。
目前沈陽和杭州等城市在網上醫保個人賬戶支付的開放方面進行試點,盡管醫保個人賬戶線上支付的開放,促使醫葯電商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但是醫葯電商的大幅發展,還需要將線上葯品消費納入醫保報銷范圍。
3、消費者對網購葯品存在質疑
近年來市場上的假冒偽劣產品層出不窮,毒奶粉、假疫苗、假化妝品事件頻發,消費者對於網上購物慎之又慎。消費者對網購葯品最大的擔憂就是葯品的質量得不到保證,部分有網上購葯經歷的消費者由於自己無法辨識葯品的真偽,會使其對所購葯物的真假、品質產生質疑。
一些網店在平台上打著賣保健品的幌子賣假葯,也對消費者的人身安全和消費權益造成侵害,讓消費者對網上葯店產生不信任心理。消費者對網上葯店葯品質量的不信任,再加上線下葯店在政策上有很多的利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消費者網上購葯的積極性,直接或間接導致了消費者選擇去醫院和社會葯房購葯代替網上購葯,限制了醫葯電商的發展。
4、醫葯電商供應鏈有待創新發展
我國醫葯供應鏈創新的最主要途徑在於緊密結合互聯網,以信息化為主要推動,高度整合各類醫用資源,促進多要素集成創新,實現醫葯供應鏈協調。但是,目前我國醫葯電商發展模式還處於摸索階段,其供應鏈模式雖多種多樣,但依然存在行業集中度低,供應鏈各節點之間信息不對稱,企業運營成本高等問題。
政府相關部門需要積極採取措施,通過促進形成醫葯電商發展的利好政策、強化互聯網葯品質量和價格雙重監管、鼓勵醫葯電商有效結合醫療服務機構、加快構建醫葯供應鏈信息共享機制等創新發展思路,指導醫葯電商供應鏈模式創新、協調健康發展。
中國醫葯電商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政策利好持續推動
2017年初,國務院公布取消互聯網葯品交易資格B證、C證的審批;2017年9月,國務院又公布了新一批取消行政許可的事項,其中包括備受關注的互聯網葯品交易服務企業(第三方)(醫葯電商A證)審批,醫葯電商門檻進一步降低。
2018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正式發布《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釋放了一系列利好互聯網醫療的政策。與醫葯電商最直接相關的是在「完善『互聯網+』葯品供應保障服務」節里提到要「促進葯品網路銷售和醫療物流配送等規范發展」,給醫葯電商發展「互聯網+醫療」處方葯配送業務帶來了契機。
2018年9月,衛健委連續印發了《互聯網診療管理辦法(試行)》、《互聯網醫院管理辦法(試行)》、《遠程醫療服務管理規范(試行)》三個政策,其中落實了以實體醫院為主體開展線上部分常見病、慢性病患者的復診,並進一步說明了處方後「醫療機構、葯品經營企業可委託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配送」。這實際上是一種基於互聯網醫院或者醫療的醫葯電商,醫葯電商與互聯網醫療的邊界的逐漸模糊、聯系的逐漸加強,或將利好醫葯電商的發展。
2、政策市場雙重驅動,向市場上游發力
第一,「兩票制」帶來葯品流通管控嚴格,企業將注意力轉向暫不受流通管控的零售端;而醫院葯佔比規定壓縮葯企院內市場,迫使企業尋找院外零售葯店或醫葯電商市場。第二,分級診療政策下,基層醫療機構和零售葯房眾多,分散企業營銷落點,增加傳統營銷推廣,葯企投入基於移動互聯網的數字營銷逐漸成為主流。第三,電子處方的成熟與處方外流趨勢促進DTP葯房快速發展,為醫葯電商從O2O角度切入處方葯市場提供了良好機會。
3、醫葯電商O2O模式
從目前的發展趨勢看,醫葯行業O2O(onlinetooffline)電子商務模式、移動APP客戶端、微商城的發展等,已經成為各大醫葯電商的未來。當前,醫葯電商還不能解決消費者購買葯品的及時性問題,尤其當發生較為緊急情況急需用葯或醫葯器械時,網上葯店就無法解決問題。
但O2O模式的出現,使消費者線上下單線下享受商品和服務成為現實,將葯學服務落到實處,從而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安全、有效、及時、便捷和人性化的全新服務,滿足顧客對於用葯健康多方面、多層次的需求。盡管B2B、B2C是當前主流的醫葯電商模式,但醫葯電商O2O的發展趨勢已經十分明顯,傳統醫葯電商行業將向現代化服務的方向發展。
4、信息化與大數據帶來的機遇
互聯網和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正在悄悄改變著傳統的電商模式。當消費者出現身體不適時,大多數人會上網搜索相關信息,獲得治療建議,人們對互聯網已經產生了非常大的依賴性。互聯網以及大數據和葯品行業的深度融合,將成為未來醫葯電商發展的關鍵。未來,不僅可以利用信息化以及大數據實現網路視頻會診,達到網上看病的目的,還可以通過移動客戶端儲存大量就醫、購葯信息及患者健康信息等數據,通過數據分析和比對,發現患者的購葯特點及需求,以便提供針對性的葯學服務。
在互聯網、大數據、醫葯電商的融合發展與支持下,企業通過日常葯品交易以及消費者的瀏覽信息,根據當前的需求導向,定期更新葯品種類和信息,甚至進一步連接葯品生產企業,實現智慧化生產等均有望成為未來醫葯電商發展的契機,改變現有醫葯互聯網交易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