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數據 > 電子政務數據與大數據

電子政務數據與大數據

發布時間:2023-11-02 18:04:46

大數據發展有力推動電子政務建設

大數據發展有力推動電子政務建設_數據分析師考試

自政府上網工程以來,經過十多年的發展,我國的電子政務建設已經基本越過基礎設施建設階段,進入了深化應用發展的新階段。電子政務對全面支撐政府履職,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提高政府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增強政府監管和服務能力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我國電子政務發展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特別是政府信息共享和數據開放問題影響了電子政務的綜合建設成效。

一方面是信息共享問題。由於管理體制、法律法規、歷史慣性以及部門間利益等方面的原因,我國的電子政務建設和發展一直處於「條塊分割,各自為戰」的狀態,不同區域、不同領域、不同部門之間電子政務業務系統之間不相融通,造成了眾多「信息孤島」,難以實現業務協同和規模效用,甚至連基本的部門間信息數據交換都難以實現。

另一方面是政府數據碎片化和數據開放問題。一方面,我國電子政務取得了較快發展,政府各部門以及公共服務機構在履職過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數據資源,這些數據分散在各個部門,數據碎片化問題嚴重。另一方面,信息技術已經發展到大數據時代,急需政府數據開放制度建設,依法劃定數據保密與政府數據開放的邊界,通過數據開放促進政府信息資源增值利用和創新應用,促進社會信息體系的建立。

《關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將會充分促使大數據與政府所掌握的海量公共信息數據的融合和開發,有力促進我國電子政務建設的深化和轉型,有效的解決以上困擾我國電子政務多年發展的數據共享開放頑疾。其作用將會突出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其一,政務大數據的開發利用有助於實現電子政務的信息共享與業務協同,打破信息孤島,加快簡政放權,轉變政府職能。在大數據思維和應用的背景下,有關部門會全力推進基於大數據和一體化的電子政務整合力度和進程,藉助發展大數據技術和建設國家基礎信息資料庫的機遇,出台電子政務建設標准、平台標准;理順區域、領域、部門間的關系,一舉打破「信息孤島」,促進統一信息數據介面標准規范,逐步實現業務協同和實時數據信息交換,全面提升電子政務建設水平,切實提高政府效能,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其二,政務大數據的開發利用有助於促使更多的與經濟社會發展相關的關鍵數據的向社會企業開放,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升人民群眾的滿意程度和電子政務建設的成效。更多的將不涉及政府保密和公共安全的有用數據及時准確的向社會、機構、企業開放,能夠更好地調動各個社會主體的參與性,使凝固的數據「活起來」,帶動與這些數據相關的金融、交通、商務、醫療、地理信息等相關大數據產業的發展與升級,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生活便捷度,提高社會治理水平,完善國家治理體系。

第三,政務大數據的開發利用有助於政府部門重新思考定義「信息安全」,提升信息安全能力,建設「網路強國」。一方面,基於大數據思維和應用,政府部門將會重新審視、定義「信息安全」與「數據安全」的內涵,全新評定「信息安全」等級,將不涉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的有用數據開放出去,減少「數據負擔」和「安全負擔」,提升政府運行效率,劃清安全界限。另一方面,通過大數據匹配和模型運算,能夠更好的評估數據安全等級,建立數據安全保護防衛模型和系統,檢測信息數據安全保護系統,進一步提升電子政務與網路信息安全的能力水平,為全面實現網路強國戰略保駕護航。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發展有力推動電子政務建設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Ⅱ 國家政務大數據平台來了

10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建設指南》(以下簡稱《指南》)。
《指南》提出要建立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1+32+N」三類平台是握租其中重要組成部分,「1」是指國家政務大數據平台,「32」是指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統籌建設的省級政務數據平台,「N」是指國務院有關部門的政務數據平台,其中國家政務大數據平台是「政務數據管理的總樞紐、政務數據流轉的總通道、政務數據服務的總門戶」。
「國家政務大數據平台是整份指南中最關鍵的環節」,山東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清華大學數據治理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趙金旭對經濟觀察報表示。
趙金旭介紹,中國政務數據共享存在一些壁壘,包括橫向上的數據孤島——即同級部門間的數據分割,縱向上的數據煙筒——數據向上匯集容易,基層使用難。部分政務數據建設陷入了「管道冗餘」的困境,一個部門動輒有兩三套軟體系統,管道很多,但有皮灶效、標准、共享的數據卻不夠。
這其中技術並不是主要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數據系統所依賴的行政系統特徵。「比如條塊權力分割、績效競爭制度,都會減少部門間共享數據的動力,而科層壓力又會提高基層申請使用數據的難度。」趙金旭說。
在趙金旭看來,《指南》的思路即是跨過行政層級問題,選擇用一個統一的、最高級別的數據平台來統合所有政務數據,實現數據的開放、共享以及後續的授權運營。而這一平台的建立,從長期看,或許將會影響政府的治理結構以及中央地方考核管理機制,比如一個更為扁平化、彈性化和互動性的治理體系,趙金旭正在進行的一項課題研究即以此為題。
產業層對於《指南》也給予了頗多關注。《指南》中提出,「管運適度分離原則,加大政務數據運營力量投入」,「明確數據運營非歧視、非壟斷原則」。
數牘科技高級總監李宗勇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目前已有一些地方政府在開展政務數據授權運營,燃皮扮但管運適度分離是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中明確提出來,為全面政務數據授權運營指明了方向。政府不能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同時,政府也不可能投入大量資源進行經營性運營,需要社會單位投入到政務數據運營中來。政務數據授權運營需要明確數據運營機構的安全主體責任,強化授權場景、授權范圍和運營安全監督管理,需要建設信息化平台,支持線上運營、管控和場景應用開發以及跨網跨域數據流通,因此,構建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需要政務數據開放平台和隱私計算廠商協作推動。」
在李宗勇看來,《建設指南》對於延伸數據要素化生態,推動數字經濟發展以及政府數字化轉型具有極為重大意義。第一,有力支撐全網全域的數據要素化生態;第二,推動數字經濟數據供給側革新的重大舉措;第三,以數據協作和數據應用為導向來推動政府數字化轉型,深入推進政府內部跨部門、跨地域、跨層級政務數據協同共享,在社會治理、服務民生等領域打造政務大數據應用,將部門協作和政府決策數字化,提升數字化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落實服務型政府。
國家政務大數據平台
《指南》提出了兩個目標節點,一是到2023年底前,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初步形成,基本具備數據目錄管理、數據歸集、數據治理、大數據分析、安全防護等能力,數據共享和開放能力顯著增強,政務數據管理服務水平明顯提升;二是到2025年,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更加完備,政務數據管理更加高效,政務數據資源全部納入目錄管理。
李宗勇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全國一體化」是一個相當明確的提法,自上而下,全國統籌,全國一體,國務院辦公廳統籌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的建設和管理,整合形成國家政務大數據平台,建立完善政務大數據管理機制、標准規范、安全保障體系。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的平台架構是 「1+32+N」。
上述體系中作為「1」的國家政務大數據平台是核心。《指南》中提出,國務院辦公廳統籌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的建設和管理,整合形成國家政務大數據平台,建立完善政務大數據管理機制、標准規范、安全保障體系。
國家政務大數據平台主要包括國家政務數據服務門戶,基礎庫和主題庫兩類數據資源庫,以及數據分析系統等六大核心系統,通用演算法模型等相關應用支撐組件。基礎庫包括人口、法人、自然資源、經濟、電子證照等,主題庫則涵蓋醫療健康、社會保障、生態環保、應急管理、信用體系等。
32和N均要「將本部門平台與國家政務大數據平台對接,同步數據目錄,支撐按需調用」。
趙金旭說:「這一平台的成立,是數據開放、共享的關鍵一步」。
按照《指南》要求,要全面摸清政務數據資源底數,建立政務數據目錄動態更新機制,政務數據質量不斷改善。
李宗勇對經濟觀察報表示,要摸清家底,這將是一項龐大的工程。在中國80%的政務數據都集中在政府部門。從《建設指南》的表述看,要建立覆蓋國家、省、市、縣等層級的全國一體化政務數據目錄,形成全國政務數據「一本賬」,支撐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數據有序流通和共享應用。建設完善人口、法人、自然資源、經濟、電子證照等基礎庫和醫療健康、社會保障、生態環保、應急管理、信用體系等主題庫,並統一納入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
其中「數據目錄」是「摸清家底」的關鍵。目前多省份均已經建立本省的數據目錄,但趙金旭認為,目前各省各地的數據目錄存在標准不一的情況,比如電話工單,在不同地市可能歸屬於不同部門管理。而建立統一「數據目錄」的過程,也是統一數據標準的過程。
技術與治理
趙金旭介紹,盡管中國在政務數據建設上已經布局多年,但仍然存在大量數據難共享、難使用的問題。
2002年兩辦印發的《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於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指導意見》形成了我國政務數據的基本框架,即「一站兩網四庫十二金」(政府網站,內外網,四個包含人口、土地在內的基本資料庫和十二個包括金稅、金財在內的十二個垂直業務系統),這一框架經過近20年的建設,在2010年左右基本成型。
但在上述框架中,基於地方政府的「四庫」和基於垂直條線的「十二金」中存在的數據共享壁壘形成了所謂的政務數據「條條塊塊」。
所謂「塊」主要指的是同級部門間的數據共享難,數據也是業務,數據的共享意味著部門業務情況的分享,在沒有硬性要求的前提下,部門並沒有共享數據的動力,否則其工作節奏、業務邏輯等核心利益會受到影響,「就相當於權力被壓縮了」。所謂「條」主要是指稅務等垂直體系內的信息反饋。
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趙金旭認為其中一個關鍵的問題在於此前數據系統所依賴的行政體系。
「地方治理結構包括幾個重點,一把手負責制、臨時領導小組、運動型治理和績效考核,綜合起來類似於項目制管理,同級別的行政負責人之間有競爭關系,上下級層級關系也較為明確,結果就是同級別部門難以共享數據,上下級數據向上匯集容易,向下反饋難。」趙金旭說。
為改變這一狀況,從2015年開始,頂層設計即釋放了建立統一數據平台信號,2015年國務院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其中即提出「加快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推動資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此後又相繼發布了《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辦法》《關於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等文件。
而此次《指南》,則是從技術上明確了路徑,即通過一個頂層的一體化數據體系,實現政務數據的開放共享。
與此前的文件相比,《指南》進一步明確了「誰管理誰負責、誰提供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這也為之後政務數據的使用提供了便利。「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街道、居委會要使用某一個數據時,可以直接通過省市平台與國家政務大數據平台申請『按需調用』,而不是向數據管理方的條塊部門申請。」趙金旭。
在趙金旭看來,當這一體系建成並開始運作後,也會對地方政府的行政治理體系和邏輯帶來變化,比如變得更加扁平化。趙金旭正在進行的一項研究即是信息化對央地關系的重塑和影響。
趙金旭預測:「可能的影響有幾個方面,第一個是政務數據整理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對各部門權責清單整理的過程,在整理清楚後,行政的業務流程有沒有可能會重塑?第二,在體系形成後,地方行政有可能會變得更加指標化,可以形成更多的數據指標,以衡量社會經濟方面的變化;第三在治理指標化後,地方的績效考核方式可能也會有變化;第四,在整體治理數據化後,地方的治理又可能會變得更加智能,就像工業中的大數據檢測一樣,政府可以通過一些指標對緊急情況作出預判,並提前採取措施」。
安全與邊界
《指南》中提出,至2025年,將推動達成「政務數據與社會數據融合應用水平大幅提升,大數據分析應用能力顯著增強,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趙金旭對經濟觀察報表示,政務數據的打通將會給社會治理帶來更多便利,也會給居民生活、企業運營提供更多便利。但是作為「一體兩面」,當數據更加集中時,對系統的安全性要求也會更高。
隨著數字滲透率的不斷提高,數據安全、數據隱私已經成為全球各國政府面臨的挑戰,我國也相繼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法規。
《指南》中用了大量篇幅要求「安全保障一體化」,其中針對平台技術防護能力,提出要「充分利用電子認證,數據加密存儲、傳輸和應用手段,防止數據篡改,推進數據脫敏使用,加強重要數據保護,加強個人隱私、商業秘密信息保護,嚴格管控數據訪問行為,實現過程全記錄和精細化許可權管理」;針對強化數據安全運行管理,提出要「建立健全事前管審批、事中全留痕、事後可追溯的數據安全運行監管機制」。
李宗勇對經濟觀察報表示,按照《建設指南》提出的要求,構建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的融合需要跨網跨域的多層級協調,過程勢必復雜,不僅涉及管理方面的問題,還需要通盤考慮數據質量、制度標准、生態構建、商業模式、平台建設等各個方面的問題。
李宗勇說,「數據的數字化形態對數據流通過程的數據隱私保護形成了主要阻礙。原因在於當前數據的形態是二進制的數字化形態,載體是計算機和互聯網。這就導致數據在流通過程中極為容易被無限復制和擴散。數據要素資源化的關鍵在於在保護數據隱私前提下,實現數據大規模社會化流通」,在李宗勇看來,針對數據這一特性,諸如隱私計算等可以實現數據「數據可用不可見」、「數據可用不可得」的技術手段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在趙金旭看來,除了數據本身的安全,數據的合理使用也是需要關注的重點,要防止政務數據濫用對個人權益邊界的影響。
《指南》中提出要「建立國家電子證照基礎庫,『一人一檔』、『一企一檔』等主題庫。」
趙金旭說:「當個人數據與政務數據匯集時,個人在數據方面會變得更加『透明』,需要在提高治理質量和效率的同時,保障每個人的合法權益,用制度性措施防止侵犯個人合法權益的行為」。

Ⅲ 山東省電子政務和政務數據管理辦法

第一章總則第一條為了規范電子政務建設與發展,推進政務數據共享與開放,提高政府服務與管理能力,優化營商環境,根據有關法律法規,結合本省實際,制定本辦法。第二條本省行政區域內電子政務和政務數據的規劃建設與管理、應用與服務、安全與保障以及其他相關活動,適用本辦法;涉及國家秘密的,按照有關保守國家秘密的法律、法規執行。第三條本辦法所稱電子政務,是指各級行政機關運用信息技術,向社會提供公共管理和服務的活動。

本辦法所稱政務數據,是指各級行政機關在依法履行職責過程中製作或者獲取的,以一定形式記錄、保存的文件、資料、圖表等各類數據,包括行政機關直接或者通過第三方依法採集的、依法經授權管理的和因履行職責需要依託政務信息系統形成的數據等。第四條電子政務和政務數據管理應當遵循統籌規劃、集約建設、整合共享、開放便民、保障安全的原則。第五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加強對本行政區域內電子政務和政務數據相關工作的領導,將電子政務和政務數據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並將電子政務和政務數據建設、管理等經費列入本級財政預算。第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大數據工作主管部門負責本級電子政務和政務數據的管理、指導、協調、推進等工作,其他有關部門在各自職責范圍內做好相關工作。

鄉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應當依託統一的政務服務平台,為轄區群眾提供優質便捷的公共服務。第七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和有關部門應當對在電子政務和政務數據工作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給予表彰和獎勵。第二章規劃和建設第八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組織編制本級電子政務和政務數據發展規劃,並向社會公布。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大數據工作主管部門應當根據本級電子政務和政務數據發展規劃,制定年度工作計劃並組織實施。

省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根據省級電子政務和政務數據發展規劃,制定本系統電子政務和政務數據相關建設專項規劃,並報省人民政府大數據工作主管部門備案。第九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開發、維護或者購買電子政務和政務數據相關建設項目,應當報本級人民政府大數據工作主管部門審核;涉及固定資產投資和國家投資補助的,按照有關投資的法律、法規執行。第十條省人民政府大數據工作主管部門負責建設和管理省級電子政務雲節點,並統籌全省電子政務雲平台的建設、運行和監管,建立全省統一的電子政務雲服務管理體系。

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大數據工作主管部門負責本級電子政務雲節點的建設、運行和監管,並將建設方案報省人民政府大數據工作主管部門備案。

縣(市、區)人民政府及其工作部門不得新建電子政務雲節點;已經建設的,由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大數據工作主管部門按照規定逐步歸並整合。第十一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依託省級或者市級電子政務雲節點開展部署業務系統、應用管理等活動,應當向本級人民政府大數據工作主管部門提出申請。第十二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大數據工作主管部門負責本級電子政務網路的建設和管理,提高對政務服務的支撐能力。第十三條省人民政府大數據工作主管部門負責統一身份認證、電子印章等共性應用支撐系統的建設、管理和運行維護,為各級行政機關開展政務服務提供保障。第三章政務數據管理第十四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大數據工作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政務數據的匯聚和統籌管理。第十五條政務數據實行目錄管理。

省人民政府大數據工作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編制省級政務數據總目錄,統籌全省政務數據目錄編制工作。

設區的市和縣(市、區)人民政府的大數據工作主管部門負責組織編制本級政務數據總目錄。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根據國家政務信息資源目錄編制指南的具體要求,編制本部門的政務數據目錄,明確政務數據的分類、格式、屬性、更新時限、共享類型、共享方式、使用要求等內容,並報本級人民政府大數據工作主管部門備案。第十六條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應當建立政務數據目錄更新機制;有關法律、法規作出修改或者本部門行政管理職能發生變化的,應當在15個工作日內更新本部門政務數據目錄。

Ⅳ 大數據技術在電子政務領域的應用

大數據技術在電子政務領域的應用
隨著科學技術在社會各領域的不斷滲透, 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改變, 其中, 以大數據技術為代表的現代電子信息技術的廣泛使用, 將人們帶入了「大數據時代」。本文以大數據技術在電子政務領域的應用為研究內容, 在分析大數據技術特徵的基礎上, 這一技術在電子政務領域的實際應用加以介紹, 從而使人們更加深入的了解大數據技術。
近年來, 我國在計算機網路技術研究領域取得了顯著成績, 大數據技術、雲計算技術、物聯網技術等在社會各領域得到了較為廣泛的應用。在此過程中, 為提高政府部門辦事效率, 以大數據技術為核心的電子政務系統應運而生, 並且, 融入了大數據技術的電子政務系統在數據的獲取、處理、分析等方面的效率顯著提高, 為政府相關工作的高效開展奠定了基礎。
1、大數據技術的特徵概述
相比較傳統數據處理技術來說, 大數據技術的主要特徵包括以下四個方面:
(1) 大數據技術涉及到的數據量極為龐大, 在計算機網路快速發展的今天, 網路上的數字信息呈現出幾何指數增長的趨勢, 經過一定時期的積累, 這一數據量將達到驚人的數量, 為此, 只有大數據技術才能夠對此類規模的數據進行有效的處理。
(2) 大數據技術所涉及數據類型眾多, 除常見的文本、聲音、圖像、音頻等數據外, 還包括一些特殊的文件形式, 並且, 不同類型的文件形式其作用自然也就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3) 大數據技術有著較快的數據處理數度, 憑借分布式計算機技術的使用, 能夠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一定規模數據的處理任務, 並且, 最終得到的結果是有效的。
(4) 大數據技術所處理的數據雖然數據密度較低, 但是, 當密度較低的數據被收攏在一起後, 通過科學的數據處理分析方法, 從零星的數據中尋找有用的信息, 並對該信息的價值進行深入挖掘。
2 、大數據技術的關鍵
所謂大數據, 是指在短時間通過網路嗅探的方式, 快速搜集各種類型的網路數據, 並在相關數據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大數據技術的實現需要通過大規模並行處理資料庫技術、數據挖掘技術、分布式資料庫技術、雲計算基礎構架平台等技術, 為更好的研究大數據技術, 應對其關鍵技術進行深入分析。
2.1 大規模並行處理資料庫技術
為保證大數據技術中龐大數據的存儲與處理, 則需要利用大規模並行處理資料庫技術對相關數據進行集群管理。這一技術能夠以最快的速度對數據處理命令進行相應, 並具有較低的延遲讀寫速度, 並且, 在雲計算平台的配合下, 大規模並行處理資料庫的成本也相對較低, 在正常工作過程中, 能夠實現多個副本故障檢測與轉移機制, 在長時間工作的狀態下, 出現故障的幾率較低。
2.2 分布式資料庫技術
所謂分布式資料庫技術, 則區別於雲存儲資料庫的形式, 他是利用互聯網的空間特性, 將物理空間相對獨立的存儲單元進行連接, 通過一定的演算法進行邏輯上的統一, 形成具有超大規模的資料庫, 並具有較高的數據處理能力和數據存儲能力。
從信息安全的角度分析, 這種分布式的資料庫技術能夠實現對數據資源的有效保護, 即便出現大規模的計算機病毒事件, 基於分布式數據的存儲優勢, 相關病毒對部分計算機的影響, 並不能對全部計算機中的數據造成毀滅性的破壞。
2.3 分布式存儲技術
在大數據技術的實際應用中, 為滿足用戶一定規模數據存儲的需求, 則充分利用了分布式存儲技術所具有的縱向、橫向擴展的優勢, 將數據進行分割後存儲與多台伺服器、存儲設備上, 從而有效降低了單一存儲器的數據存儲壓力, 並且, 這種分布式存儲技術, 還實現了系統可用性、可靠性的提高, 以及保證數據存取的高速進行。
2.4 雲計算技術
對於大數據技術來說, 為了實現對一定規模數據的收集、分析和處理的能力, 則充分利用了雲計算技術所搭建的平台, 從而為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奠定了堅實的硬體基礎。基於傳統存儲技術在速度、空間上的有限性, 無法為大數據技術提供足夠的支持, 雲計算技術則將傳統計算機的存儲、運算功能轉移至雲端, 以一種更加高效的方式, 為大數據技術在眾多領域的拓展提供可靠的技術平台。
3、大數據技術在電子政務領域的應用
基於大數據技術的諸多優勢, 在電子商務領域, 大數據技術主要用於網站數據進行分析, 社會誠信系統的構建, 信息共享平台與電子政務系統等。
3.1 大數據技術支持下的政府網站大數據分析
為准確掌握網站的瀏覽情況, 大多數網站都會對用戶的日常瀏覽情況進行數據分析, 相關分析要素包括用戶訪問的路徑、不同網頁的停留時間、瀏覽網頁的具體時間等, 通過對以上要素的研究, 能夠對用戶需求、習慣進行准確分析, 並能夠對後期網站缺陷的具體調整提供指導性意見。
以某政府網站為例, 由於網頁設計不合理, 以至於在用戶打開某一頁面時, 長期處於等待狀態, 如此一來, 用戶對這一網頁的實際瀏覽次數將為0。針對這一情況, 網站管理人員通過對某一周期內的網站瀏覽情況進行分析, 由於一定周期內瀏覽網站用戶的數量較大, 且相關要素成倍增加, 所以, 在處理以上信息的過程中就用到了大數據技術。對於網頁訪問次數出入較大的數據, 則需要進行深入分析, 在排除網頁的可鏈接性之後, 檢查網頁內的相關信息, 卻保網頁內信息的可靠、安全。
通過用戶瀏覽網站後留下的大量信息, 網站一方可以將用戶信息存入資料庫中, 並利用大數據技術對相關信息進行分類, 以實現網站信息向用戶的精準推送。並且, 經過大數據處理後的數據信息, 逐漸成為政府行政決策的重要依據, 並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保證行政決策的有效性和科學性。
3.2 大數據技術支持下的信用平台建設
為更好的掌握居民信用信息, 建立以個人為單位的信用資料庫, 則需要以大數據技術為依託, 收集相關部門所掌握的居民信用資料, 並通過大數據技術進行對比、整合, 進而得出准確的個人信用情況。例如, 在購房貸款過程中, 商業銀行往往需要用戶提供《個人徵信檔案》, 在《個人徵信檔案》中, 不僅包括用戶的基本身份信息, 還包括用戶在所有金融機構辦理的各種信用卡情況, 以及是否存在不良信用記錄等, 這些信息的存在, 就意味著政府機構與金融機構之間實現了以大數據技術為核心的信息共享, 通過對比用戶身份信息, 將屬於同一用戶的信用信息進行整合, 並重新存儲與資料庫之中。
政府行為的信用平台建設, 旨在掌握用戶的個人誠信資料, 並為基於個人行為的政府服務工作提供數據支撐, 打擊社會范圍內長期存在的老賴等現象。大數據技術支持下的信用平台建設, 能夠實現社會范圍內道德誠信體系的不斷加強, 促進社會道德水平的提升。
3.3 大數據交換共享平台與電子政務
隨著政府部門事務性工作的不斷增加, 僅依靠人工對相關數據進行收集、分類、整合、處理等工作不僅效率低, 速度慢, 且容易出現人為性差錯, 數據結果的人為性因素較大。在此情況下, 依託大數據技術在多元數據收集、處理方面的優勢, 以及計算機網路技術下的信息共享平台建設, 能夠幫助政府通過網路獲取社會各領域的相關數據, 並對數據資源進行有效整合, 形成龐大的資料庫資源。
然而, 對於資料庫來說, 只有得到利用才能體現其價值, 在情況下, 政府部門就充分利用了大數據交換共享平台的優勢, 建立以政府事物為中心的社會基礎資料庫, 為政府相關工作的開展提供橫向、縱向信息的全方位共享。在區域間政府工作交流方面, 大數據共享交換平台能夠突破傳統政務工作的空間限制, 進而促進跨地區政府部門信息資源整合與交流下的業務開展。
為更好的發揮電子政務的優勢, 在大數據交換共享平台的建設方面, 需要對這一平台的信息資源目錄體系進行完善, 制定政府間統一的大數據交換共享平台使用標准, 規范政府在使用大數據交換共享平台的各種行為, 以實現對數據資源的合理、高效利用。所以, 大數據交換共享平台的使用, 不僅便於政府工作的開展, 也促進了社會管理工作有條不紊的展開, 社會環境的穩定得以實現。
3.4 電子政務決策系統中的大數據技術
在實際使用過程中, 大數據技術並不僅僅是簡單的對多元數據的收集、整合、分析、處理, 對於大數據技術的使用方來說, 龐大的數據價值還在於能夠輔助政府決策。
利用計算機軟體技術, 通過對龐大數據中有關數據的篩選、分析, 經過計算機軟體的處理之後, 能夠得到更加准確的計算結果, 政府部門依據這一結果, 就可以完成一系列的政府決策, 從而實現了政府辦事效率的快速提高。
例如, 在市政建設方面, 對於城市內部交通擁堵問題, 可以藉助交通系統長期提供的大數據信息, 了解城市內交通擁堵的主要路段、時間, 以及在龐大數據信息的支持下, 通過建模的方式, 採取多種治堵方式, 並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每一種方式的實際效果進行綜合評估, 最終選擇效果最好的治堵方式。
對於政府決策的客觀性、准確性等, 使用大數據技術輔助決策有著極大的優勢, 但是, 基於大數據技術缺乏人類情感因素的介入, 以至於相關決策並不能夠完全突出「以人為本」的政府工作理念, 所以, 政府部門應慎重對待大數據技術下的電子政務決策, 根據相關內容的實際情況, 做出最佳的決策選擇。
4、大數據技術在電子政務中應用的不足之處分析
通過對地方政府電子政務系統的實際使用情況調查研究後發現, 即便在我國電子信息技術得到快速發展的情況下, 大多數地區政府在電子政務系統建設方面依然存在不足, 即便是已經施行電子政務管理的地區, 政府部門對於大數據技術的實際應用卻有著較為明顯的不足, 以至於大數據技術的優勢無法得到有效發揮。
4.1「數據孤島」現象的存在
大數據技術的核心在於對數據信息的共享, 然而, 有地方政府對大數據技術的認識不足, 以至於在數據共享方面存在政策性的理解偏差, 使得以政府為核心的相關數據無法被其它行業所利用, 大數據技術的優勢也就失去。例如, A省與B省協商開通省際公交專線, 然而, 為了更好的安排公交車的運行時間表, 則需要A、B兩省之間的人員往來數據進行分析, 並能夠預估公交線路的實際載客風險, 從而適當的調整公交車的運營次數和時間, 但是,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 A、B兩省間的客流數據無法實現共享, 以至於在公交車的實際安排下依然無法解決道路擁堵的實際問題。
地方政府所體現出來的在大數據技術應用方面的這一問題, 是傳統政務管理工作中各自為政思想的延續, 一旦數據無法實現共享, 也就造成了所謂的「數據孤島。大數據共享的問題在於兩個方面, 首先, 政府部門之間有著嚴格的管理秩序, 優勢存在上下級關系的政府部門, 下級向上級申請差異資料庫中的內容, 多無法得到上機政府部門的許可, 以至於大數據技術在電子政務領域的使用存在著明顯的「數據孤島」現象。
導致「數據孤島」現象的原因還包括大數據技術的本身, 由於我國大數據技術的應用並未得到普及, 在電子政務領域也只是部分地區完成了大數據技術的初步使用。數據作為政府管理的稀缺資源, 以及從保密的角度分析, 相關數據並不能進行過度披露, 否則, 將造成社會性的事件。所以, 這也就不難解釋除政府部門間數據信息的相對獨立以外, 廣大市民同樣無法通過大數據技術支持下的電子政務平台獲得真實的數據信息。在這一「數據孤島」現象的影響下, 地方電子政務平台的實際效果也就有著明顯的降低。
4.2 電子政務領域常見的數據資源「過剩」與「閑置」問題
單從地區政府發展的角度來看, 地區政府在大數據技術方面投入的多少, 能夠直接反映出該地區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 兩者之間存在著顯著的正相關關系。然而, 當地區政府在大數據技術方面的投入與實際數據需求偏低時, 也就出現了所謂的數據資源「過剩」的問題。不僅如此, 在大數據技術投入不足的情況下, 政府部門無法對社會中存在的大量數據加以利用時, 也就形成了另一種形式的數據資源「閑置」。
(1) 以南京地區為例, 作為我國南方較為重要的經濟主體, 南京市政府在大數據技術與電子政務方面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 經過近幾年的發展, 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備的電子政務平台, 在實際使用中也到了廣大市民的歡迎。然而, 相對於南京的區域地位來說, 受上海的影響, 作為上海市的經濟輻射范圍, 南京市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影響, 經濟中心明顯向上海地區便宜, 為此, 基於大數據技術的電子政務平台所整合的數據, 也就無法在更大的空間中發揮其作用, 這就是數據資源「過剩」。
(2) 在我國西北、西南部分地區, 由於經濟發展較為落後, 以至於在全國范圍內進行大數據技術支持下的電子政務系統建設過程中, 無法進行大范圍的電子政務系統建設。以貴州省為例, 大數據技術下電子政務系統依然停留在商業層面的應用, 對於其它領域的電子政務系統建設並未涉及, 因此造成了貴州省內相關數據信息無法全面獲取, 這也就是資源「閑置」的直接表現。
5、關於大數據技術在電子政務領域應用的建議
針對當前大數據技術發展的實際情況, 以及電子政務作為信息化時代下政府事務性工作改革的重要內容, 有著較為積極的意義。因此, 為推動大數據技術在電子政務領域的中的應用, 則需要做到以下三個方面。
(1) 地方政府應結合大數據技術與電子政務的結合, 推動地區大數據技術產業的發展, 通過各種優惠政策, 吸引高新技術企業入駐, 建立以大數據技術為核心的產業發展模式, 從而帶動地區經濟發展。
(2) 提高政府方面對大數據技術的認識,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 大數據技術的優勢越發明顯, 尤其是在傳統事務性工作的處理方面, 藉助專業的數據分析軟體, 能夠完成從數據的收集、整理、分類, 直至得出數據分析結果, 實現了政府辦事效率的顯著提高。如此一來, 大數據技術的優勢得以體現, 政府方面對於大數據的認識進一步提高, 進而促進了大數據技術在電子政務領域的普及。
(3) 加快大數據技術相關硬體、軟體的研發。目前, 大數據技術涉及到的硬體、軟體成本較高, 導致了部分經濟欠發達地區無法實現大數據技術支持下的電子政務系統的全面推廣。以大數據技術使用較為廣泛的數據中心機房來說, 由於要使用到高速計算機和伺服器到等昂貴的信息設備, 對於缺乏條件的地方政府來說, 可以利用雲計算技術, 通過網路伺服器的模式, 解決這一問題。
總的來說, 大數據技術在電子政務領域的應用實現了我國政務處理的信息化改革, 對於我國現代化社會管理制度體系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並且, 通過大數據思維在政務領域的滲透, 有助於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效率提高。
6、總結
盡管, 我國電子政務系統的建設時間並不長, 相關領域依然有待完善。隨著大數據技術在電子政務領域的不斷滲透, 基於多元數據收集、整合、分類、處理的大數據信息交換共享平台建設, 為政府各項事務的有效開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然而, 由於技術與認識上的不足, 電子政務系統中的大數據技術應用仍然集中於縱向政務業務領域, 這並不符合當前社會發展的趨勢。因此, 為推廣以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個, 則需要加快大數據技術支持下的電子政務系統的設計, 推動電子政務系統中大數據技術的應用, 打造「數字化政府」。

Ⅳ 「大數據」之於「電子政務」

「大數據」之於「電子政務」
大數據是繼雲計算、物聯網之後IT產業又一次顛覆性的技術變革,對國家治理方式、決策、組織和業務流程、提供公共服務的方式等都將產生巨大的影響。隨著互聯網、雲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大量數據的收集、儲存、分析、處理及其應用變得更加方便,政府或公眾的決策行為將逐漸基於數據和分析而做出,而非像以前基於經驗和直覺。電子政務建設因為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變得更加高效、快捷。
創造大價值
大數據的發展,將極大地改變政府的管理模式。其包容性將模糊掉政府各部門間、政府與市民間的邊界,信息孤島現象大幅消減,數據共享成為可能,從而提高政府各機構的協同辦公效率和為民辦事效率,提升政府社會治理能力和公共服務能力。具體而言,依託大數據的發展,有利於節約政府投資、加強市場監管,從而提高政府決策能力、提升公共服務能力,實現區域化管理。
利用大數據整合信息,將工商、國稅、地稅、質監等部門所收集的企業基礎信息進行共享和比對,通過分析,可以發現監管漏洞,提高執法水平,達到促進財稅增收、提高市場監管水平的目的。建設大數據中心,加強政務數據的獲取、組織、分析、決策,通過雲計算技術實現大數據對政務信息資源的統一管理,依據法律法規和各部門的需求進行政務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可以提高設備資源利用率、避免重復建設、降低維護成本。
大數據也將進一步提高決策的效率,提高政府決策的科學性和精準性,提高政府預測預警能力以及應急響應能力,節約決策的成本。以財政部門為例,基於雲計算、大數據技術,財政部門可以按需掌握各個部門的數據,並對數據進行分析,作出的決策可以更准確、更高效。另外,也可以依據數據推動財政創新,使財政工作更有效率、更加開放、更加透明。
藉助大數據,還能逐步實現立體化、多層次、全方位的電子政務公共服務體系,推進信息公開,促進網上辦事實時受理、部門協同辦理、反饋網上統一查詢等服務功能,加快推進智能化電子政務服務和移動政務服務新模式的初步應用,不斷拓展個性化服務,進一步增強政府與社會、老百姓直接的雙向互動、同步交流。
基於城市網格化的管理需要一個統一協調的管理信息整合,各類基礎資源和信息都應該是共享的,大數據可以實現這一點。通過充分利用大數據的各類資源,發揮城市網格化管理效用,達到最大程度的共享應用,以提升城市和社區的服務質量、提高服務能力、加強服務管理,創建服務型社會,使城市管理工作和社區服務水平邁上更高的台階。
助推大建設
雖然目前我國基於大數據的信息共享建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從總體來看,跨部門的信息資源利用系統仍局限在小部分的政府業務范圍,而且應用的深度和廣度還遠遠不夠,不能滿足當今社會發展的要求。因此,我們需要順應大數據這個趨勢,建設基於大數據的網上辦事大廳、交換共享平台、社會誠信體系、容災備份體系和公開平台,建立政務雲計算平台,積極推進電子政務建設。
建設省、市、縣三級統一的,集信息公開、網上辦理、便民服務、電子監察於一體的網上辦事大廳,通過虛擬的網上服務窗口,提供一站式、跨地域、全天候、全透明的各類社會服務和管理事項。同時,推動各級實體性行政辦事大廳向網上辦事大廳遷移,實現跨部門網上辦理事項的有效整合,推進全流程網上辦事。
統籌建設省、市、縣三級大數據交換共享平台,完善交換共享平台的覆蓋范圍,打通信息橫向和縱向的共享渠道,推進跨地區、跨部門信息資源共享和業務協同。同時,完善全省政務信息資源目錄體系,制定全省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目錄和數據標准,強化對各類信息資源的整合,為省、市、縣各政府深化電子政務應用提供跨層級、跨部門的數據支撐。建立數據中心之間以及各級政務資料庫之間交換、整合、比對、更新、維護機制,建設自然人、法人、空間地理等基礎資料庫,為社會管理、公共服務和宏觀調控提供數據支撐。
整合來自於政府職能部門及企事業單位、行業協會、中介組織的信用信息資源,推動和規范誠信機構建設,提供完整、准確、及時的企業和個人誠信信息。同時,建立個人信用信息平台,探索個人信用體系建設模式,促進個人信用信息的開發利用,奠定建設誠信社會的堅實基礎。
開展以雲計算為基礎的電子政務公共服務平台的頂層設計,建設集中統一的區域性電子政務雲平台,為政府部門提供高效的伺服器資源、海量的存儲空間、高速的網路帶寬和安全的網路環境。電子政務雲平台將按統一標准建設,即插即用,政府部門可根據自身需求,定製使用。創造一個信息共享、資源共用、運維共管的新局面,逐步實現政府部門統一伺服器管理、統一機房、統一運維的目標,以充分整合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減少重復投資。
建設容災備份設施,為黨政用戶提供統一的容災備份服務。通過數據備份、數據復制等技術實現數據級容災,確保各部門業務數據的完整性、一致性和可用性,同時,對部分重要應用系統實現快速切換、數據零丟失的應用級容災,從而為全省政府部門提供網路、數據以及應用系統的災難備份與恢復服務。
通過大數據中心建設,將政務部門的數據進行匯總、清洗、比對分析後,形成信息資源,並建設一個大數據公開平台,統一對社會開放政務數據,提高整個社會對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

Ⅵ 大數據時代下的電子政務聯系實際例子及個人發言提綱

大數據時代下的電子政務聯系,實際例子和個人發言提綱的話,可以參考其他人的發言提綱,然後結合自己的進行發言。

Ⅶ 請從電子政務的角度,談談大數據的發展和應用會帶來哪些變化

大數據主要是指,從無數累積的數據中通過分析得出指導性的發展性規律,因此當然專也會對政務、電子政屬務化,帶來更多的應用功能和方式上的改變。

當然,在電子政務的立場上,和一般行為的大數據分析又不一樣;數據來源、形式、分析出發點都有很大的不同。

因此,電子政務化的大數據,也是一個比較專業的方向,並且,政務化大數據,不能交由一般的市場群體來建立、運營和完成。在其位要專做其事,因此政務工作的大數據,還是需要由政府單位來逐步摸索、分析、建立、完善、優化,直到可復制化、聚合化的運營。

--OA辦公軟體,電子政務OA自動化系統,推薦考察試用 雲海中騰OA智能辦公平台,採用國際化java語言十餘年持續開發,千餘高端行業客戶,配備安卓蘋果ios移動辦公app專業客戶端,阿里釘釘、微信企業號介面,大量控制項免費提供,並提供量身定製拓展開發,提供本地化安裝配置實施培訓服務。

Ⅷ 什麼是大數據,大數據時代有哪些趨勢

行業主要上市公司:易華錄(300212)、美亞柏科(300188)、海量數據(603138)、同有科技(300302)、海康威視(002415)、依米康(300249)、常山北明(000158)、思特奇(300608)、科創信息(300730)、神州泰岳(300002)、藍色游標(300058)等

本文核心數據:大數據產業鏈、產業規模、應用市場結構、競爭格局、發展前景預測等

產業概況

1、定義:大數據產業覆蓋范圍廣

根據中國信通院發布的《大數據白皮書》,大數據產業是以數據及數據所蘊含的信息價值為核心生產要素,通過數據技術、數據產品、數據服務等形式,使數據與信息價值在各行業經濟活動中得到充分釋放的賦能型產業。不同機構對大數據的定義也有所不同,具體如下:

2、產業鏈剖析:大數據產業鏈龐大

大數據產業鏈覆蓋范圍廣,上游是基礎支撐層,主要包括網路設備、計算機設備、存儲設備等硬體供應,此外,相關雲計算資源管理平台、大數據平台建設也屬於產業鏈上游;

大數據產業中游立足海量數據資源,圍繞各類應用和市場需求,提供輔助性的服務,包括數據交易、數據資產管理、數據採集、數據加工分析、數據安全,以及基於數據的IT運維等;

大數據產業下游則是大數據應用市場,隨著我國大數據研究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目前,我國大數據已廣泛應用於政務、工業、金融、交通、電信和空間地理等行業。

大數據產業上游基礎設施具體包括IT設備、電源設備、基礎運營商及其他設備,相關代表企業華為、中興通訊、艾默生、三大運營商等。

中游大數據領域可以細分為數據中心、大數據分析、大數據交易與大數據安全等子行業,相關代表企業包括寶信軟體、數據港、久其軟體、拓爾思、上海數據交易中心、貴陽大數據交易所與華雲數據等。

在下游應用市場,我國大數據應用范圍正在快速向各行各業延伸,除發展較早的政務大數據、交通大數據外,在工業、金融、健康醫療等眾多領域大數據應用均初見成效。

產業發展歷程:十年來大數據產業高速增長,信息智能化程度得到顯著提升

我國大數據產業布局相對較早,2011年,工信部就把信息處理技術作為四項關鍵技術創新工程之一,為大數據產業發展奠定了一定的政策基礎。自2014年起,「大數據」首次被寫進我國政府工作報告,大數據產業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此後,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逐漸建立起來,相關政策與標准體系不斷被完善,到2020年,我國大數據解決方案已經發展成熟,信息社會智能化程度得到顯著提升。

產業政策背景:優化升級數字基礎設施,鼓勵大數據產業發展

2014年,大數據首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大數據逐漸成為各級政府關注的熱點,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數據流通與交易、利用大數據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概念深入人心。此後國家相關部門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勵大數據產業發展。

當前,隨著5G、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發展,信息技術與傳統產業加速融合,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數據中心作為各個行業信息系統運行的物理載體,已成為經濟社會運行不可或缺的關鍵基礎設施,在數字經濟發展中扮演至關重要的角色。數據中心作為大數據產業重要的基礎設施,其快速發展極大程度地推動了大數據產業的進步。在2021年3月發布的「十四五」規劃中,大數據標准體系的完善成為發展重點。

產業發展現狀

1、行業整體情況:大數據產業規模維持高速增長 主要應用於金融和政府領域

——大數據產業規模:2021年超過800億元

近年來我國大數據行業取得快速發展,賽迪CCID統計,我國大數據市場規模由2019年的619.7億元增長至2021年的863.1億元,復合年增長率達到18.0%,大數據市場規模包含了大數據相關硬體、軟體、服務市場收入。

——大數據市場結構:產業整體以大數據服務為主,應用領域以金融和政府領域為主

從產業結構來看,目前,我國的大數據產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大數據軟體和大數據服務的需求開始不斷提升,大數據硬體佔比有所下降但仍占據主導地位,

CCID統計,2021年我國大數據市場結構中,大數據硬體、大數據軟體和大數據服務的市場佔比分別為40.5%、25.7%和33.8%。近幾年大數據硬體的佔比在逐漸下降,大數據軟體和大數據服務的佔比在逐步提高。未來我國大數據軟體和服務市場相比硬體市場將呈現更好的發展態勢。

從應用領域來看,大數據分析產品及服務已經從最早的為電信領域客戶提供經營分析、為銀行領域客戶提供風控管理等輔助性經營決策,發展到目前的為金融、電信、政府、互聯網、工業、健康醫療、電力等多個行業領域客戶提供預測性分析、自主與持續性分析等,以實現企業決策與行動最優化。大數據分析產品及服務應用已經十分廣泛,但由於各下游領域業務特點的不同,決定了其對大數據分析產品及服務的具體需求存在一定差異。

CCID統計,2021年我國大數據分析市場下遊行業中,金融、政府、電信和互聯網位居應用領域前四名,市場佔比分別為19.1%、16.5%、15.2%和13.9%,合計超過60%;其他重點應用領域主要包括健康醫療、交通運輸、工業、電力等。

2、細分市場一:金融大數據

——金融大數據需求:金融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帶動大數據需求提升

從金融領域需求來看,近年來,中國金融領域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其中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斷積極擁抱金融科技,推動數字化轉型,整體行業規模擴大;保險業和證券業的收入也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而提升。

近年來,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突破應用,以移動金融、互聯網金融、智能金融等為代表的金融新業態、新應用、新模式正蓬勃興起,我國金融業開始步入一個與信息社會和數字經濟相對應的數字化新時代,金融數字化轉型成為金融行業轉型發展的焦點。2019年,人民銀行印發《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19-2021年)》,構建起金融科技「四梁八柱」的頂層設計,明確了金融科技發展方向和任務、路徑和邊界。2022年1月,人民銀行再次發布《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明確提出,從戰略、組織、管理、目標、路徑以及考評等方面將金融數字化打造成金融機構的「第二發展曲線」。隨著金融業務規模不斷擴大,加之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發展,大數據在金融領域的需求將不斷提升。

——金融大數據應用場景

過去幾年,金融大數據帶來了重大的技術創新,為行業提供了便捷、個性化和安全的解決方案。目前,中國金融大數據典型的應用場景包括股票洞察、欺詐檢測和預防、風險分析與金融服務領域。

3、細分市場二:政府大數據

——政府大數據需求:互聯網政務服務用戶規模不斷提升

從政府領域需求來看,根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CNNIC)發布的第49次《中國互聯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互聯網政務服務發展展現出了巨大潛能。截至2021年12月,我國互聯網政務服務用戶規模達9.21億,較2020年12月增長9.2%,占網民整體的89.2%。「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要「推進網路強國建設,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2021年,我國各省市積極探索、持續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建設發展,努力提升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數字化、智能化水平。截至2021年11月,全國已有20多個省(區、市)相繼出台數字政府建設的有關規劃,為我國互聯網政務服務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政府大數據應用場景

中國政府大數據主要應用於信息共享、政務數據管理、城市網路管理與社會管理幾大領域。加強電子政務建設,管理好政府的數據資產,完善政府決策流程,將是未來數年大數據在公共管理領域發展的重要方向。大數據將對政府部門的精細化管理和科學決策發揮重要作用,從而提高政府的服務水平。輿情監測、交通安防、醫療服務等將是公共管理領域重點應用領域。

4、細分市場三:互聯網大數據

——互聯網大數據需求:互聯網行業規模不斷提升

在人工智慧、雲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和資本力量的助推和國家各項政策的扶持下,2021年,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業發展態勢平穩向好。企業業務收入和營業利潤保持較快增長;互聯網平台服務和數據業務實現快速發展,信息服務收入較快增長;多省份保持增長態勢。2021年我國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完成業務收入15500億元,同比增長21.2%。

2022年上半年,我國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完成互聯網業務收入7170億元,同比增長0.1%。

註:2021年及以前年份,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指獲得《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在中國大陸境內經營全國或區域性增值電信業務、上年度互聯網業務收入500萬元及以上的企業。2022年,規模以上互聯網和相關服務企業口徑由互聯網和相關服務收入500萬元以上調整為2000萬元及以上。

——互聯網大數據應用場景

在互聯網行業,除了社交、B2C業務之外,像在線音視頻業務、廣告監測、精準營銷等等,也是未來潛在應用場景。

產業競爭格局

1、區域競爭:中國大數據企業主要分布在華南和華東沿海地區

根據企查貓數據,截止2022年9月23日,全國大數據產業中「存續」及「在業」的企業多集中分布在華南和華東沿海地區。其中,廣東省的大數據企業最多。

2、企業競爭:技術領域創新和經驗是關鍵,融合應用領域行業龍頭更能獲得青睞

根據大數據產業聯盟調研和發布的2022大數據企業投資價值百強榜單來看,榜單共選取了10個細分領域,涉及大數據基礎軟體、數據治理與分析、數據安全、商業智能、營銷大數據5個通用領域,以及政府大數據、金融大數據、工業大數據、健康醫療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大數據5個融合應用領域。

大數據基礎軟體、數據治理與分析、數據安全、數據可視化等,是所有細分行業應用場景的基礎支撐,體現了大數據技術價值和作用。在這些細分領域提供技術解決方案的企業中,技術創新能力較強、在各自的細分領域有較長時間技術積累的廠商是投資機構的關注重點。

政府大數據、金融大數據發展相對成熟,落地實踐案例多和品牌知名度高的企業受市場關注程度較高。工業大數據、健康醫療大數據、空間地理信息大數據等市場仍處於待爆發階段,在各自細分領域建立競爭優勢的企業容易獲得投資機構的青睞。

註:2022年大數據企業投資價值百強榜是從企業估值/市值、營收狀況、創新投入、產品競爭力、細分市場潛力、領導層能力等多個維度進行綜合評比,同時結合行業專家打分,評選出2022年度大數據領域最具投資價值的100家企業。

產業發展前景:大數據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大數據作為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標志,對生產製造、流通、分配、消費活動以及經濟運行機制、社會生活方式和國家治理能力均產生重要影響。伴隨國家快速推動數字經濟、數字中國、智慧城市等發展建設,未來大數據行業對經濟社會的數字化創新驅動、融合帶動作用將進一步增強,應用范圍將得到進一步拓寬,大數據市場也將保持持續快速的增長態勢。預計2027年我國大數據市場規模將達到2930.9億元,未來六年復合年增長率為22.6%。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Ⅸ 大數據與電子政務的關聯

所謂大數據,指的是無法在可承受的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體工具進行捕捉、管理、處理的數據集合,又稱海量數據,常常把這些數據與採集它們的工具、平台、分析系統一起稱為大數據。隨著移動互聯和社會化媒體的廣泛運用與性能豐富,顛覆性地改變信息傳播渠道、獲取路徑以及服務內容和模式,信息傳播格局呈現出網路媒體化、媒體大眾化、大眾網路化的趨勢。
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把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推向縱深的關鍵環節,對加快轉變政府職能,提高政府服務效率和透明度,便利群眾辦事創業,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通過信息採集使用互聯網而進行政務互動落實了國家創新形式的理念;
第二,實行電子政務並不僅僅是為了方便政府工作人員,在此基礎上促進了政務的公開透明,促進公眾參與,並與政府工作人員進行交流,有利於政策更好的實施落實,加快了我國的民主化進程;第三,使得政府原先單項的管理模式向雙向甚至多項轉變,使市民可以隨時隨地了解國家資訊獲得所需要的信息,參與管理,加快了民眾辦事流程,降低了辦事成本。拓寬民眾與政府的交流渠道,增強民眾對決策的支持力度,促進政策實施並維護了社會和諧。

信息管理對我國發展電子政務的影響:
01提升政府的辦公效率
02有利於政府決策的科學性
03有助於緩解信息孤島現象的產生
法律依據
《民法典》第一千零三十四條至第一千零三十九條基本沿用了《網路安全法》的規定:
1.要求信息處理者在處理(包括:收集、存儲、使用、加工、傳輸、提供、公開等)個人信息時需要徵得該自然人或者其監護人的同意,並在已明示的處理信息目的、方式和范圍內進行信息處理。
2.明確賦予信息處理者保證信息安全、不得對外泄漏的義務。

閱讀全文

與電子政務數據與大數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數據線斷在哪裡取出來 瀏覽:522
word最好的文件 瀏覽:345
大數據聚類資料庫 瀏覽:247
網站關停域名怎麼注銷 瀏覽:456
適合微信閱讀的手機報 瀏覽:114
win10設置應用許可權管理 瀏覽:47
wordpress製作單頁網站導航頁面 瀏覽:277
什麼海外網站可以看限製片 瀏覽:596
指尖見app在哪裡下載 瀏覽:367
java聊天室課程設計 瀏覽:670
responsejavascript 瀏覽:71
如何從殺毒軟體裡面恢復出文件 瀏覽:972
越獄iphone如何備份 瀏覽:124
蘋果四S萬能鑰匙怎麼破不開 瀏覽:603
網路列印機共享怎麼連接 瀏覽:313
fme系統找不到指定文件 瀏覽:301
iphoneid和密碼忘了怎麼辦 瀏覽:238
蘋果電腦優盤里的文件如何加密 瀏覽:284
word標題名和文件名一致 瀏覽:957
excel修改後的文件保持了怎麼恢復 瀏覽:340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