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學術界開始關注大數據是哪一年
學術界開始關注大數據是2012年,大數據是IT行業術語,是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體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大數據技術的戰略意義不在於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而在於對這些含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換而言之,如果把大數據比作一種產業,那麼這種產業實現盈利的關鍵,在於提高對數據的「加工能力」,通過「加工」實現數據的「增值」。
從技術上看,大數據與雲計算的關系就像一枚硬幣的正反面一樣密不可分。大數據必然無法用單台的計算機進行處理,必須採用分布式架構。它的特色在於對海量數據進行分布式數據挖掘。但它必須依託雲計算的分布式處理、分布式資料庫和雲存儲、虛擬化技術。
『貳』 大數據是什麼時候提出來的
大數據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亂禪岩個世紀 90 年代,當時美國 IT 公司 Teradata 提出了「大型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的概念,這就是「大數據」的前身。然而,大數據這一術語的真正流行是在 2000 年之後的。隨著互聯網、移動設備和感測器技術襲尺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數據被持續地產生、收集、存儲和分析,這使得大數嘩御據概念得到了廣泛關注和應用。『叄』 大數據元年是哪年
2013年
『肆』 大數據是什麼時候提出來的
1980年,阿爾文托夫勒提出。
1980年,美國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最早在《第三次浪潮》一書中提出了大數據(BigData)的概念,並將其贊頌為第三次浪潮的華彩樂章。直到現在,大數據在政府決策部門、行業企業、研究機構等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並實際創造了價值。
相關介紹: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給出的定義是:一種規模大到在獲取、存儲、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傳統資料庫軟體工具能力范圍的數據集合,雹銷弊具有海量源族的數據規模、快速的數據流轉、多樣的數據類型和價值密度低四大特徵。
大數據技術的戰略意義不在於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而在於對這些含有意斗培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換而言之,如果把大數據比作一種產業,那麼這種產業實現盈利的關鍵,在於提高對數據的「加工能力」,通過「加工」實現數據的「增值」。
『伍』 大數據概念最早是在哪一年提出的
有資料說「大數據」這個概念最早由全球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提出,但並未提及內大致時間;容還有的資料說,1980年,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便在《第三次浪潮》一書中,將大數據熱情地贊頌為「第三次浪潮的華彩樂章」,那麼晚於1980年的論著應該都不是首創了。
『陸』 大數據概念最早是在哪一年提出的
2008年八月中旬
大數據(big data),是指無法在可承受的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體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
在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及肯尼斯·庫克耶編寫的《大數據時代》 中大數據指不用隨機分析法(抽樣調查)這樣的捷徑,而採用所有數據進行分析處理。大數據的4V特點: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價值)。
對於「大數據」(Big data)研究機構Gartner給出了這樣的定義。「大數據」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根據維基網路的定義,大數據是指無法在可承受的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體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
大數據技術的戰略意義不在於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而在於對這些含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換言之,如果把大數據比作一種產業,那麼這種產業實現盈利的關鍵,在於提高對數據的「加工能力」,通過「加工」實現數據的「增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