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有哪些大學的哪些專業是與大數據有關的
一、開設了大數據的大學:
1、北京大學
大數據是一個新的專業,國內首次出現這個專業是在2016年的時候,當時新設這個專業的高校全國只有3所有,其中就有北京大學。
(1)中國人大大數據新生擴展閱讀:
大數據專業主要課程
C程序設計、數據結構、資料庫原理與應用、計算機操作系統、計算機網路、Java語言程序設計、Python語言程序設計,大數據演算法、人工智慧、應用統計(統計學)、大數據機器學習、數據建模、大數據平台核心技術、大數據分析與處理,大數據管理、大數據實踐等課程。
數據(big data)
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體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貳』 中國人民大學舉辦數據科學與工程學術報告會
中國人民大學重點實驗室舉辦數據科學與工程學術報告會,此次報告會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了解工業界的實際需求以及平台的使用情況,加強同行之間的學術交流,促進中國人民大學計算機學科的發展,來自滴滴大數據與數據挖掘研究院的李佩博士、蘇州大學的李直旭副教授、劉冠峰副教授和劉安副教授四位青年學者受邀作報告。
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下設經濟信息管理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數學系,以及數據工程與知識工程研究所、管理科學與工程研究所,其中數據工程與知識工程研究所是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李佩博士結合過去自己在LinkedIN公司的工作經驗,給我們介紹了LinkedIN公司的大數據譽罩系統PYMK及其相關的生態系統。同時,也對當前流行的大數據處理平台Hadoop、Spark及各自的生態圈作了一個系統的介紹。此外,他還介紹了滴滴出行在大數據技術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最後,李佩博士結合自己在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的讀博經歷,向在校生推薦了大數據與機器學習領域必讀的經典教材,並對他們未來的擇業提出了一些中肯的建議。
李直旭副教授報告的題目是「藉助Web大數據來處理數據質量問題」。李直旭副教授從六個維度( 錯誤數據、不一致性、丟失數據、過時數據、不適用、不確定性)介紹了數據質量問題普遍存在的一個基本事實,並簡要地綜述了圍繞每一個維度處理數據質量問題的相關工作。結合其近年來的相關工作,以關系數據為依託,李直旭副教授分別介紹了如何藉助Web中的大數據來進行記錄連接(record linkage)和記錄的補全工作。
劉冠峰副教授報告的題目是「社交網路與信任」。劉冠峰副教授首先介紹了社交網路及基於讓芹社交網路的各類應用,並著重指出社交網路中參與人之間的信任關系是整個社交網路各類應用的基礎。基於此前提,劉冠峰副教授對其發表在ICDE『2015(資料庫A類會議)上就如何快速有效地挖掘出符合參與人之間預設信任關系的方法進行了詳細的闡述。
劉安副教授系統地介紹了加密軌跡數據上的相似性計算問題。除了闡述了加密軌跡數據上的相似性計算面臨的挑戰,其還詳細地介紹了如何通過重寫三個操作符(歐氏距離計算、最大最小選擇、條件執行),來實現加密軌跡數據上的相似性計算,並從理論上證明了該方法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以最近開源的大數據處理系統Greenplum為背景,Greenplum系統開發團隊的劉奎恩博士即興分享了其在大數據時代進行資料庫開源的背景與意義。
除了在校師生,中國人民大學舉辦的本次報告還吸引了來自工業界和學術界(包括CCF大數據協會、中科院、EMC/Pivotal公司、網路、先鋒創投等)的相關人士近50人前來參會,大家提問踴躍,本次報告得到圓滿的成功。
李佩博士:2010年碩士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資料庫與智能信息檢索實驗室,2014年底博士畢業於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計算機系數據管理與挖掘實驗室。2013年6月到8月以及2015年初到9月,工作於美國加州山景城LinkedIn公司SNA(搜索、網路與分析)部門,擔任關系推薦系統工程師,在大數據管理與挖掘第一線從事研發工作。2015年10月至今,在滴滴出行研究院負責數據挖掘項目。在知名國際期刊和學術慶滑鬧會議上(包括KDD、ICDE等A類國際會議)發表論文近20篇,是數據挖掘知名會議SDM』10的最佳論文獲得者。
李直旭副教授:2002-2009年就讀於中國人民大學信息學院攻讀計算機學士和相關證書。2013年畢業於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獲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2013-2014年就職於沙特阿卜杜拉國王科技大學(KAUST)做博士後研究員,並於2014年入職蘇州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目前主要從事數據質量,大數據應用,數據挖掘與信息抽取等領域的研究工作。曾參與國內外多項科研基金項目的研發工作。在IEEE TKDE, EDBT, CIKM, WWWJ等頂級國際期刊與知名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30餘篇。
劉冠峰副教授:2013年畢業於澳大利亞 Macquarie 大學,獲得計算機博士學位。 博士論文獲得當年澳大利亞最佳博士論文提名。2013年1月至2013年8月就職於Macquarie 大學 (Research Fellow) 和 悉尼科技大學 (Visiting Research Fellow),並於2013年9月入職蘇州大學。目前主要從事可信計算、社交網路信息挖掘、圖資料庫等領域的研究工作。曾參與多項澳洲科研基金項目研究。在ICDE、AAAI、TSC、FGCS、WWWJ、ICWS,等重要國際期刊與知名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20餘篇。
劉安副教授:2009年獲得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香港城市大學聯合培養博士學位,2009年至2013年在香港城大-中國科大聯合高等研究中心擔任Senior Research Associate,2013年底加入蘇州大學。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數據管理與分析方面,包括時空資料庫,數據安全與隱私,雲計算與服務計算等。在國際期刊和學術會議上(包括IEEE Trans., CCF推薦的A/B類國際會議)發表論文50多篇。
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學力在職申碩有困惑?院校專業不好選?點擊底部官網,有專業老師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碩士/博士開放網申報名中:https://www.87dh.com/yjs2/
『叄』 兩會專訪丨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副總經理趙大春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高度,對「雙減」工作作出重要決策部署。如何發揮信息通信技術優勢,推動「雙減」發揮實效,助力構建教育良好生態?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移動副總經理趙大春建議,打造「雙減」服務大平台,提供公益化、個性化基礎教育服務,「希望通過『雙減』服務大平台,實現以信息化強化教培監管,做好『雙減』的『減法』;以信息化優化課後服務、到家學習,做好『雙減』之後的『加法』,真正推動『雙減』落到實處」。
建設「雙減」服務大平台,破解「吃不飽」「吃不了」難題
「『雙乎者蔽減』有效實施後,不同學生在相同課堂上的學習質量與進度,仍然存在差別,『吃不飽』『吃不了』仍是現實問題。」趙大春表示,打造一個貫穿「校外-校內-家庭」三大場景的「雙減」大平台,充分協同學校、校外、家庭三類學習途徑解決問題,對於推動教育回歸育人本質、走向公益化個性化至關重要。
趙大春認為,「雙減」服務大平台 一是 以校外服務實現教育公益化,可以通過對培訓機構的監管,減輕家長的經濟負擔和精力負擔,讓校外教育本身回歸公益屬性; 二是 以校內課後服務實現教育多樣化、精準嫌敏化,通過建立素質教育機構白名單,向學校補充提供優質素質教育服務內容,同時匯聚校內外各類學情數據,實現學生全面畫像,提供精準作業設計及推送,減輕負擔、因材施教; 三是 以家校社協同服務實現教育個性化,統一提供開放型在線輔導,實現學生基於自身興趣及實際,對老師、學習內容自主選擇,促進優質教育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個性化教育服務模式創新。
推進教育公益化個性化,信息通信技術大有可為
據了解,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後,全國各地積極響應跟進,校內校外雙向發力。
趙大春在調研中發現,基於信息化手段的校外監管服務已在多地初步落地。為規范校外培訓市場亂象,對培訓機構的信息監管成為剛需,校外培訓機構監管平台可運用互聯網信息化手段,將教育信息化系統與銀行的金融 科技 能力進行整合,提供資質監管、資金監管、信息公示、數據分析等服務,為教育行政部門提供高效的管理工具。相關平台已在北京、南通、開封等地相繼落地試點。
同時,基於信息化手段的校內服務模式也已形成多樣化 探索 局面。一方面,課後延時服務需求激增,興趣類、素質類課程受到學生追捧。據統計,92.7%的學校開展了文藝 體育 類活動,88.3%的學校開展了閱讀類活動,87.3%的學校開展了科普、興趣小組和社團活動,部分地區為學校提供數百餘門課程的課後服務「菜單」,學校側按需「點餐」。另一方面,作業設計水平不斷提高,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差別化、多樣化的作業,並制定分層進階作業體系,在規定時間內學生完成書面作業的概率已由「雙減」前的46%提高到90%以上。此外,到家服務打造了創新試點。針對家校社協同育人發展要求,北京已打造開放型學習輔導平台,面向全市招募中學和教師研修機構的輔導教師,通過「一對一、一對多實時在線輔導」等模式,實現學生的實時在線學習;江西已打通全省「贛教雲」資源,實現家庭大屏學習,覆蓋學生超14萬名。
「市場應用逐漸鋪開,我國信息通信技術歲州持續進步、技術能力不斷積淀,可為信息化手段支撐『雙減』提供堅實基礎。」趙大春認為,5G、大視頻、大數據都將為推進教育公益化個性化發揮積極作用。
首先,我國5G雲網能力有基礎,可支撐「雙減」服務大平台實現大規模數據傳輸與資源匯聚 。目前,我國5G基站總量佔全球60%以上,已建成全球最大5G網路;雲計算市場仍保持高速增長,是全球規模最大、增速最快的市場之一,雲網融合領域也步入成熟,佔全球份額約13%,構建了適應業務需求的跨地域雲網融合能力。 其次,大視頻能力有基礎,可實現在線高清學習和內容分發。 當前視頻能力市場高速增長,視頻監控、媒體處理能力、媒體存儲能力等技術不斷發展,視頻融合、接入即服務和極速高清等優勢逐步顯現,可支持4K/8K超高清畫質、端到端200ms超低延時,實現遠程超高清同步學習。 再者,大數據能力有基礎,實現精準作業和個性化學習。 我國大數據專利數年均復合增長率達49.9%,相關應用滲透到政務、教育等多個領域。例如,成都武侯國家智慧教育示範區項目中的教育數據治理平台,可實現區內42個平台近700萬條數據的匯集和分級管控,推動數據賦能區域治理與變革。
確保平台發揮實效,需頂層設計、配套保障、標桿示範三管齊下
趙大春從 頂層設計、配套保障、示範標桿 三方面為「雙減」服務大平台建設提出了具體建議。
趙大春建議,制定國家層面的「雙減」服務大平台頂層設計。一是實施「雙減」服務大平台頂層設計。建議由政府主導,建設「雙減」服務大平台,組織規劃總體框架,確定平台「校外培訓監管」「校內課後服務與作業服務」「家庭開放輔導」三大業務模塊,具備監管機構白名單管理、課後服務選課排課、精準作業推送反饋、線上精準輔導等核心功能,實現數據匯聚分析與精準學情畫像,促進教育管理與教育資源使用效能提升,推動打造一套覆蓋全國、資源豐富、校內校外家庭協同的公益化、個性化服務。二是推動建設平台標准體系。建議相關行業主管部門,規范制定「雙減」服務大平台數據互聯互通、信息安全等標准,做到省、市、縣自上而下一個體系、一個介面,縱向與國家及各級系統實現互聯互通,橫向與相關部門實現業務拉通和數據共享。
在平台配套保障方面,趙大春建議完善教師資金保障機制並制定監督與激勵機制,「由政府主導,將課後服務納入公共福利事業,通過政府投入和吸收 社會 募捐資金等方式,為在線輔導教師提供經費補助或表彰獎勵,為課後環境搭建提供良好動能」。
在打造示範標桿方面,趙大春建議鼓勵各地方形成試點先行的工作格局,推動形成優勢互補的共贏局面。他認為,各地可根據當前 探索 基礎,從校外監管、校內服務、到家服務三方面選取與本地發展現狀相關度較高的方向開展針對性試點,利用自身生產環境開展先行先試,例如,北京已 探索 打造中學教師開放型在線輔導項目,具備 探索 經驗,可成立國家級到家服務試點,形成一批行業「樣板房」。
『肆』 大數據有什麼用
大數據是什麼
國家圖書館的藏書量有2600萬冊,如果從數據來看的話,一個家庭一年產生的數據相當於半個國家圖書館的數據總量。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互聯網中心主任何寶宏認為,當一個時代的人沒有辦法用那個時代的工具來處理的數據就可以稱為大數據。而大數據並非現在才出現,現在的大數據是現代人用現代工具處理不了的數據。其實古人也會遇到同樣的問題,比如人口普查,中國在東漢時期就有幾千萬人,這顯然是大數據。
中國通信學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新生認為,推動大數據大量產生的核心動力,是人們渴望能將現實物理社會存在的東西記錄下來,能夠測量它,並且能夠分析。隨著雲計算的發展,人們會利用雲平台,通過先進技術從海量的信息中挖掘出有質量、有價值的數據,從而使大量有價值的數據轉化成知識。
在談到大數據的時候,人們往往知道的就是數據很大,但是它具體有什麼特徵呢?張新生認為,大數據的特徵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量特別大,現在的數據計算單位,已經從GB到達了TB、PB,甚至是EB了;其次是多樣性,絕大多數大數據是非結構性的,其種類十分復雜,我們現在的技術手段還沒法對此進行處理;再次是速度,數據產生和傳送的頻率非常快;最後是價值,從大量的低質量、低價值的數據中獲取知識,猶如從大海中撈針,獲取數據成本很高,但有待挖掘價值大。
大數據有什麼用
當你打開一個網頁的時候,裡面彈出了你個人比較喜歡的產品廣告——其實,這就是一個利用大數據進行精準營銷的例子。
哪些組織或者應用程序掌握了我們的「痕跡」呢?中國聯通網路技術研究院首席專家唐雄燕舉例說,網路掌握你的隱私,微信知道你的社交圈子,淘寶了解你的購物習慣,移動電信聯通三大運營商存有你的通話記錄和上網記錄,銀聯知道你在哪裡用了信用卡,定位軟體則知道你現在何方……
大數據給企業和商業帶來了巨大的價值,比如在互聯網金融領域降低了不良貸款率,減少了交易成本。谷歌利用大數據預測季節性流感的爆發和傳播。AT&T將用戶在WiFi網路中的地理位置、網路瀏覽歷史記錄以及使用的應用等數據銷售給廣告客戶。當用戶距離商家很近時,就有可能收到該商家提供的折扣很大的電子優惠券,等等。
但是,作為大數據的產生者,廣大公眾能夠從大數據的發展中獲得什麼呢?大數據的發展關乎廣大公眾的切實利益,舉例來說,專家們認為利用大數據可以有效地實現「智慧醫療」,為全面的個人健康管理進行服務;個人可以方便獲取醫院的就診信息、檢查數據、醫療影像等,以及個人健康的歷史數據;為慢性病患者提供遠程數據分析和服務;輔助臨床診斷和用葯決策;為公共衛生機構提供及時的統計分析;以及為葯品研發、治療方案設計提供數據分析。隨著大數據的發展,廣大公眾的生活也將變得更加便利。
我們該怎麼做
剛剛買完房子的你,突然收到很多房產開發商或者代理商的電話和簡訊,這時你肯定感覺自己的信息被泄露了。對於大數據時代來說,廣大公眾會更加關注自己的隱私,而我們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呢?
專家們認為,大數據時代關注的是用戶的特徵,而不是具體的信息。比如說,通過大數據,希望知道用戶是一個處於20—30歲年齡段生育過子女並接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而不是想知道她姓甚名誰,今年多大,有幾個小孩。還有一點,就是大數據的採集和處理主要是由一些大型的公司在做,它們有自己嚴格的規范和流程,以確保信息安全。
專家們也給出了一些具體的建議:首先,國家相關的法律也對個人隱私的保護問題進行了相應的規定和約束,2013年1月份全國人大通過了關於個人用戶隱私保護的決定,同時工信部根據全國人大的決定,出台了關於互聯網和電信網個人信息保護的條例以保護用戶的隱私,這些都對個人隱私的保護具有一定的作用。其次,企業要履行自己的社會責任,通過特定的技術手段對用戶信息進行不可逆的處理。一旦發生用戶信息外泄,企業要承擔相應的責任。最後,用戶也需要注意保護自己的隱私。一些信息泄露事件的出現,也與廣大用戶本身對個人信息的保護意識不足有一定關系。所以,在大數據時代,迫切需要向用戶開展加強自身信息保護意識的教育,也就是安全上網的知識普及和教育。
不論你接受還是不接受它,大數據就在那裡,不近不遠。大數據已經在我們的生活當中,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影響。一方面,我們要加強個人隱私的保護,另一方面,也要充分適應大數據給我們帶來的變革,享受它給每個人的生活帶來的便利。
『伍』 大數據成為全新生產要素
大數據成為全新生產要素_數據分析師考試
近日,工信部部長苗圩介紹,工信部將編制實施軟體和大數據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支持軟體企業和工業企業跨界融合、協同創新。業界普遍認為,隨著未來「十三五」有關大數據發展規劃的出爐,大數據產業將迎來發展新高峰。
李克強總理在今年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的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行動計劃,「互聯網+」戰略上升至國家層面。目前,「互聯網+」已全面覆蓋人們的吃穿住行用,每一個傳統行業都孕育著「互聯網+」的機會,帶來巨大想像空間。在此趨勢下,大數據成為新的生產要素。如何挖掘和開發海量數據,通過對大數據的積累和交換、分析與運用,對經濟走勢產生更為敏銳的洞察和判斷,成為行業從業者的制勝要點。
全球最大企業管理軟體供應商SAP大中華區總裁紀秉盟(Mark Gibbs)近日在上海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認為「互聯網+」是整個中國范圍內一個非常強健的政府主導的項目和倡議。它鼓勵人們和企業充分利用移動、大數據和物聯網,通過使用這些新興技術,來幫助中國企業乃至中國整個國家實現自身重大的轉型。
在「互聯網+」背景下,數據資產將成為各類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更多數據將會長期在線存儲。大數據蘊藏著豐富的信息和價值,對許多企業來說,如何運用好大數據,發揮數據資產的商業價值,是大數據時代最核心的挑戰。
「阿里巴巴本身是一個數據公司。」在不久前舉行的阿里巴巴入股第一財經活動現場,馬雲表示,數據流通才能發揮價值,只有建構數據分享的機制和產品,提升數據使用效率,才能真正使數據更好地服務於經濟和生活,提升各類商業活動的效率和質量。在馬雲看來,未來五年和十年,「互聯網+」的核心思想就是如何把互聯網加上傳統經濟,不管是傳統製造業還是傳統的各行各業加起來,只有參與傳統行業的改造,整個互聯網才能活得久、活得好。
據專家介紹,大數據應用起源於互聯網,正在向以數據生產、流通和利用為核心的各個產業滲透。目前在國內,包括金融、零售、電信、公共管理、醫療衛生等領域已開始探索和布局「互聯網+」以及大數據應用。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成為全新生產要素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陸』 人大的大數據專業怎麼樣啊
中國人民大學大數據專業屬於國家重點學科,全國排名第一,是教育部版應用統計科學研究權中心、國家統計局重點研究基地,配備最強師資有金勇進、田茂再、易丹輝、賈俊平等名師授課,報考山東在職研究生的人員不必擔心師資問題,來山東進行授課的老師全部與統招生所配備的師資一致,是值得報考的。
『柒』 大數據未來將是怎樣的發展趨勢
我們先來看一下大數據的定義:
大數據(big data)是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體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大數據到底是什麼,如果簡單來理解大數據就是 4V 的特徵: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價值),即 數據體量巨大、數據類型繁多、價值密度低、處理速度快。
大數據的應用
洛杉磯警察局和加利福尼亞大學合作利用大數據預測犯罪的發生。
google流感趨勢(Google Flu Trends)利用搜索關鍵詞預測禽流感的散布。
統計學家內特.西爾弗(Nate Silver)利用大數據預測2012美國選舉結果。
……
還有一個經典小故事,它的背後原理也是大數據的應用!
20世紀90年代,美國沃爾瑪超市管理人員分析銷售數據時,發現了一個令人難以理解的現象: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啤酒」與「尿布」兩件看上去毫無關系的商品,會經常出現在同一個購物籃中,且大多出現在年輕的父親身上。
分析背後原因是,在美國有嬰兒的家庭中,一般是母親在家中照看嬰兒,年輕的父親去超市買尿布。
父親在購買尿布的同時,往往會順便為自己購買啤酒。
由此,沃爾瑪就在賣場嘗試將啤酒與尿布擺放在相同區域,讓年輕的父親可以同時找到這兩件商品,並很快地完成購物,從而極大提升商品銷售收入。
大數據與我們息息相關
我們一定聽過AlphaGo對戰柯潔,機器人通過海量的圍棋數據進行學習從而戰勝了圍棋高手柯潔。
但大數據更是與我們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來看看大數據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什麼?
看視頻的時候優先推選我們感興趣的視頻
買衣服的時候優先推選我們可能喜歡的衣服
同理,還有音樂APP,團購軟體,旅遊平台等這些都是大數據帶給我們的改變
現在生活中幾乎所有的便利都是大數據帶給我們的改變!
大數據的前景
大數據成為時代發展一個必然的產物,並且大數據正在加速滲透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為我們提供便利。
大數據,這個行業的前景讓人實名心動♡♡♡
大數據行業人才缺口大,市場火爆,據悉,大數據行業目前國內的人才需求量達百萬+
大數據行業人才薪資普遍偏高,據數據,2019年一線城市大數據開發人才月薪15-20k
未來的大數據將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將在醫療、教育、服務、金融、政府、交通等行業廣泛應用
『捌』 大數據賦能下的「互聯網+醫療」
大數據賦能下的「互聯網+醫療」
近年來,「互聯網+」熱度持續上升。在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共有7處提及「互聯網+」。「做大做強新興產業集群,實施大數據發展行動,加強新一代人工智慧研發應用,在醫療、養老、教育、文化、體育等多領域推進「互聯網+」,寫進了對今年政府工作的建議中。而在今年兩會上,多位科技大佬就健康大數據以及人工智慧在「互聯網+醫療」領域的應用提出建議。
人工智慧輔助基層醫療
移動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人工智慧等數字技術有效提升了健康醫療產業的信息化、網路化、智能化水平。隨著5G、區塊鏈等新技術的突破與應用,數字技術還將為健康醫療事業帶來更深遠的影響。但無論是互聯網+醫療還是AI+醫療,當下最亟需的應用場景其實在基層。
全國人大代表、騰訊公司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建議,在醫療欠發達地區和基層機構可以率先推廣人工智慧輔診等技術,如騰訊結合醫療影像與人工智慧技術的「覓影」平台,目前已成為醫療機構的癌症輔助篩查工具;通過AR、VR、直播等方式,基層醫生能與專家遠程會診和交流,這些都將有效改善醫療資源不足的現狀,推動優質醫療資源精準下沉。
全國政協委員、搜狗公司CEO王小川建議,利用數字技術將優質資源廣泛貫通至患者末端,打通醫療惠民「最後一公里」,提供「核心醫院+基層衛生服務機構+數字家庭醫生」三級供給模式,提升醫療效率和准確率,助推分級診療,力爭實現每個中國家庭都有家庭醫生,促進醫療全民普惠。
健康大數據應用挑戰多
雖然大數據應用如火如荼,但目前實現數字技術在健康醫療事業中應用還存在諸多挑戰。例如政府部門之間,醫療機構之間,醫療機構和服務企業之間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數據壁壘。同時,移動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新技術與健康醫療產業融合方面還存在較多政策、標准、法規和技術壁壘。
對此,馬化騰建議以雲計算、大數據等數字技術為載體和手段,建立跨部門、跨領域健康醫療機構間的數據共享機制,實現健康醫療大數據的規范採集、集成共享和合規應用,提升管理和服務的精準度,助力國家建設全方位、全周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建議立法明確管理機構、醫療機構、市場主體、患者個人等各方主體對醫療數據的權屬關系。建立由政府牽頭、多方參與的健康醫療領域開放創新平台,加強成熟技術和頂級專家經驗共享,破解數字技術與醫療行業融合的共性難題,降低數字技術大規模推廣應用的技術門檻。
「人工智慧+醫療」離不開高質量的健康醫療數據,全國人大代表、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表示,目前,現有的優質健康醫療數據更多集中在院內診療過程,且以專科疾病為主,常見病、慢性病、患者行為等健康數據並不完善,制約了人工智慧技術在醫改任務中充分發揮作用。他建議,將智能語音技術列入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戰略發展布局。在此基礎上,建立國家健康醫療語音數據應用規范,實現覆蓋採集、應用和管理的全生命周期、全方位的健康醫療大數據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