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大數據時代數據使用的最關鍵是
大數據時代數據使用的關鍵是數據再利用。
最早提出大數據時代到來的是全球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大數據在物理學、生物學、環境生態學等領域以及軍事、金融、通訊等行業存在已有時日,卻因為近年來互聯網和信息行業的發展而引起人們關注。大數據作為雲計算、互聯網之後又IT行業又一大顛覆性的技術革命。雲計算主要為數據資產提供了保管、訪問的場所和渠道,而數據才是真正有價值的資產。
企業內部的經營信息、互聯網世界中的商品物流信息,互聯網世界中的人與人交互信息、位置信息等,其數量將遠遠超越現有企業IT架構和基礎設施的承載能力,實時性要求也將大大超越現有的計算能力。如何盤活這些數據資產,使其為國家治理、企業決策乃至個人生活服務,是大數據的核心議題,也是雲計算內在的靈魂和必然的升級方向。
大數據時代的影響:
現在的社會是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科技發達,信息流通,人們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密切,生活也越來越方便,大數據就是這個高科技時代的產物。
隨著雲時代的來臨,大數據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大數據通常用來形容一個公司創造的大量非結構化和半結構化數據,這些數據在下載到關系型資料庫用於分析時會花費過多時間和金錢。大數據分析常和雲計算聯繫到一起,因為實時的大型數據集分析需要像MapRece一樣的框架來向數十、數百或甚至數千的電腦分配工作。
㈡ 大數據時代三個「關鍵詞」
「十三五」時期,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就是把大數據作為基礎性戰略資源,全面實施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加快推動數據資源共享開放和開發應用,助力產業轉型升級和社會治理創新。落實這一決策部署,要做的工作很多,其中,面向全社會普及大數據常識,既是打基礎的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環節。本文將圍繞大數據時代三個「關鍵詞」,做些必要闡釋。
關鍵詞1
數據化:信息社會的重要標志
數據化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從狹義看,數據化是指將事物及其運動轉化為可識別信息的過程。從廣義看,數據化是指利用基礎數據全面認知並優化改造客觀世界的過程。數據是一種客觀存在,把這些客觀存在的數據找出來,就是數據化的過程。如何有效獲取數據?其重要手段就是利用大數據,這本身也是數據化的集中體現。
大數據不同於小數據。相對於大數據而言,過去我們熟悉的標准化統計數據就是小數據。大數據之所以在網路時代快速發展,是因為有一系列幕後的推動力量,包括摩爾定律的作用、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的發展,以及社交網路、感測設備、智能終端、智能製造的出現等,正是這些力量促使了大數據爆發性增長。從種類上看,大數據不僅包括傳統的統計數據,還包括實時、連續發生的交易數據、行為數據、感測數據,等等。其基本特點是多雜碎快。
大數據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能做很多過去的小數據做不了的事情。大數據的作用可以簡單歸納為5個效應:一是識別效應,它可以識別身份、位置、狀態、真假;二是重現效應,它可以再現過去的場景,實現過程的追溯;三是關聯效應,通過對數據的相關分析、聯想分析、聚類分析,可以找出事物之間的聯系;四是溢價效應,大數據的應用可以產生新的數據,有利於發現事物變化的內在規律;五是預測效應,利用大數據可以對經濟、天氣、災害、疾病以及人類的行為進行預測分析。
數據化是信息社會的重要標志。人類經過農業社會、工業社會,現在已經進入了信息社會。信息社會一定是高度信息化的社會,也一定是高度數據化的社會。尤其是大數據技術的出現,使過去不可計量、存儲、分析和共享的很多東西都被數據化了,這標志人類在尋求量化世界的道路上前進了一大步,人們認識世界的能念胡力有了空前提高。就像我們現已熟知的定式、公理、公式,客觀上早就存在,一經被人發現就變得非常有價值,成為我們行動的利器。數據也是這樣,過去我們沒有技術和手段,不能大量發現和捕捉到它。現在我們有了大數據技術,就離發現事物的本質及其變化規律更近了。所以說,有了大數據,所有可以數據化的信息都被數據化了,人類認識和改變世界的能力也就大大提升了。
關鍵詞2
升維:數據化能力決定競爭能力
「升維」一詞來自於科幻作家劉慈欣的小說《三體》。在這里借用這個詞彙想表達的是,人類從農業社會、工業社會到信息社會,就是一個不斷升維的過程。對於農業社會而言,工業社會就是升維。對於工業社會來講,信息社會就是升維。信息社會與工業社會之間的競爭,不是在一個維度,更不在一個層次。
信息革命已經將人類帶進了信息社會。所謂信息社會,就是建立在工業社會之上,全面實現信息化,並體現出以人為本、可持續和包容發展理念的新型社會。今天的中國,正處在重要轉型期。雖然我們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但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引領下,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和綠色化進程勢必持續向前。因此,當工業社會升維到信息社會時,我們的城鎮和鄉村也會隨之加快信息化進程。
僅以城市為例,工業化城市升維到信息化城市,而信息化城市的重要標志之一,就是高度數據化。城市的基礎設施、經濟、社會、政務、生活等都將在「升維」的過程中實現高度的數據化。概括地講,就是一切都將「用數據說話,靠數據決策仔沒攔,依數據行動」。信息革命是推動城市數據化的主要動力。我認為,未來的推動力將會來自以下幾個方面:一是信息化,全球經濟發展的推動力;二是網路化,連接一切;三是寬頻化,「極速」寬頻不是夢;四是智能化,智能產品、智能工廠大量涌現;五是服務化,服務環節創造的價值可以佔到90%以上;六是社會化,管理運營的社會化;七是生態化,從價值鏈向生態圈轉型;八是平台化,企業運營、政府治理都將平台化。圍繞上述發展趨勢,決定城市競爭力的核心要素,將包括:數據採集能力、數據處理能力、數據傳播能力、數據利用能力、數據安全能力等。未來城市之間的競爭將體現為數據化能力之間的競爭。
關鍵詞3
數據開放:大數據察豎戰略的突破口
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關鍵在於推進數據資源開放共享。推進大數據戰略,並不需要政府花錢大量補貼和建立這一領域的新興產業,只需加快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就能催生一個重要的新增長點——新型的服務業。建立大數據的基礎設施,可以讓經濟增長潛力迅速迸發出來,這是因為公司可以用這些數據創造價值,進而可能創造新的服務行業。數據已經在那兒了,開放沒有什麼成本,贏得的卻是新的發展機會。
需要說明的是,大數據戰略中的數據開放,與我們常說的信息公開有所不同。以往的信息公開往往是政府將加工好的信息放到網上去,而數據開放則強調開放更多的基礎數據,比如,交通大數據、通信大數據等。讓基礎數據流動起來,才能夠真正釋放其應有的價值,才能夠通過這些數據去整合資源,創造出新的商業模式和新的業態。近年來,霍營北大青鳥發現國內已有不少城市和企業開展了類似的數據開放應用活動,通過數據開放產生經濟和社會價值的實踐,讓人們逐漸認識到數據的價值和數據開放的重要性。總之,信息社會已經來臨,現在的行動,決定未來。
㈢ 大數據發展五大關鍵要素
大數據發展五大關鍵要素
目前,大數據正成為推動企業效率提升和管理變革的強大力量,一些企業正利用互聯網與物聯網等帶來的海量數據,通過挖掘、分析與業務應用,贏得優勢。它正成為經濟繁榮的催化劑,在美國,大數據已經被提到了國家戰略的高度。但如何發展大數據呢?從新加坡的經驗來看,政府在其中起到關鍵性的作用。
新加坡政府抓住了大數據發展的五大關鍵要素:基礎設施、產業鏈、人才、技術和立法。它在其中發揮了關鍵角色,尤為值得一提的是,這五個要素是普通企業所做不到的,而新加坡政府正好填補了企業的短板。
大數據基礎設施方面:一個國家在信息和存儲等方面的基礎設施,決定了大數據時代的海量數據能否匯集、傳達,存儲和應用。為了為大數據的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新加坡在基礎建設投資方面毫不吝嗇。新加坡是世界十大高速網路架構之一,並承載了東南亞地區半數以上的第三方數據中心儲存量。新加坡已確立其作為全球數據管理樞紐的地位,匯集了東南亞超過50%的商業數據託管及中立運營商數據中心。
大數據產業鏈方面:在大數據產業鏈中,橫跨了包括數據提供者、存儲商、分析和挖掘商,以及應用企業等。對於企業,往往只有應用能力,卻缺乏獲得、存儲和分析與挖掘大數據的能力。而在這方面,當然要依靠產業鏈中相應的服務商,但政府在產業鏈建設中發揮了關鍵性的作用。
在數據挖掘方面,鼓勵大學設立數據挖掘和分析平台,2012年,新加坡管理大學(SMU)推出的「Livelabs」創新平台,旨在增強新加坡在消費者和社會行為領域的數據分析能力;鼓勵企業設立數據分析中心,一些企業通過在新加坡設立數據分析中心,洞察亞洲市場需求,已成功地實現了區域市場業務的拓展。2011年,勞斯萊斯(Rolls-Royce)與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STAR)下設的高性能計算研究院合作成立了計算工程實驗室,在智能數據分析領域進行合作研究。
新加坡信息通信研究院(I2R)擁有全亞洲最大的數據挖掘團隊之一。
承擔數據提供者角色,主動披露政府掌握的數據,在大數據建設中,這一點至關重要,因為畢竟政府是最大的數據擁有者。但是讓政府能夠主動開放自己的數據,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新加坡政府卻做到了這一點。新加坡土地管理局(Singapore Land Authority)研發的電子地圖(OneMap),就為基於位置的服務(LBS)的企業提供了開放數據平台。
新加坡陸路交通管理局則通過公共數據開放計劃開放新加坡交通數據,鼓勵企業甚至是個人開發提升公共交通效率的應用軟體。
新加坡環境局(NEA, National Environment Agency)與多家企業合作,研究如何收取降雨量,並通過掌握不同地區環境的數據,來預測哪個地區接下來會爆發熱帶地區可能產生的疾病。
大數據人才方面:目前企業應用大數據過程中往往最缺少數據人才,培養數據人才要充分發揮政府的作用。為了成為全球領先的數據分析中心,新加坡政府在這方面的努力可謂不遺其力。
它與企業以及本地高等院校開展合作,確保畢業生獲得必備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目前,新加坡在數據分析領域開設了4個碩士課程以及5個本科課程,提供側重於具體行業應用的多學科研究方法。
在新加坡經濟發展局的協助下,亞洲頂尖學府新加坡國立大學(NUS)和IBM將開展合作,共同成立新加坡國立大學商業分析中心。該中心旨在幫助在校學生以及在職人員提升商業分析領域的最新職業技能,為未來數據分析工作打好基礎。
大數據技術方面:大數據存儲、分析和挖掘技術與產品往往需要巨大投資,但是一般的企業無法承受這樣的投資,此時政府的作用就尤為重要。而新加坡在其中,從來就沒有缺位。
信息通信研究院(I2R)與中國搜索引擎巨頭網路在東盟自然語言技術開發領域進行合作。這一技術如被普遍應用,將為企業進軍新興的東盟市場創造空前機遇。此外,數據分析會被應用在分析社會認知領域。新加坡高性能計算研究所(IHPC)是率先開發此項技術的研究所之一。通過對人們第一印象的建模研究,企業可以更好地了解亞洲消費者。這項技術能夠幫助企業預測消費者對新產品的反饋。
在立法方面:大數據的發展總是伴隨著與個人隱私權的沖突,而能否通過立法明確保護個人隱私權是大數據能否良性發展的關鍵,而新加坡在這方面做得很充分。新加坡於2012年公布了《個人資料保護法》(PDPA)。《個人資料保護法》作為一項較為寬松的立法,旨在防範對國內數據以及源於境外的個人資料的濫用行為。該法案的出台使公民得以進一步了解個人資料的使用途徑;同時,在進行個人信息處理的過程中,也加強了企業與客戶之間的信任程度。
新加坡在收集、存儲大量數據的基礎上,對數據進行有效的分析與應用,從中獲得經濟價值。到2017年底,預計數據行業將為新加坡經濟貢獻十億新元的增值,並培養2,500名跨領域數據分析專業人才。
而所有這一切在於新加坡對於大數據的戰略定位,對於自然資源稀缺的新加坡而言,「利用數據作為資源」是非常好的選擇,新加坡經濟發展局資訊通信與媒體業執行司長吳汭剛認為,「對於新加坡,數據就是未來流通的貨幣,而我們目前所做的就是將新加坡打造成全球數據管理中心,從而有能力與企業合作,將數據的潛在價值轉化為可見的商業利潤。」
㈣ 大數據是促成智慧城市變革的關鍵
大數據是促成智慧城市變革的關鍵「十三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十三五」我國將支持綠色城市、智慧城市、森林城市建設和城際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業內認為,這意味著在「十三五」期間,中國將進入智慧城市2.0時代。
「未來智慧城市的市場空間將非常巨大。」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大中華區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賀樂賦在由中國經營報主辦的「互聯網 」——2015智慧城市暨中國新型城鎮化高峰論壇上表示,到2020年,全球70%的人口將生活在城市,而現在全球在城市生活的人口比例僅為50%;屆時,中國將有超過200個人口規模達到百萬的城市,而現在歐洲超過百萬人口規模的城市只有幾十個,所以未來智慧城市的市場空間將非常巨大。
事實上,無論是中央還是地方,我國已經出現很多的智慧城市政策性文件。住建部和科技部截至目前已經聯合發布三批國家智慧城市試點名單,試點城市接近300個。而相關調研機構指出,其實在國家「試點」體系之外,中國85%以上的城市都在進行智慧城市建設,但系統割裂、數據源封閉。IDC近日也指出,智慧城市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最佳模式,在「十三五」期間將大有可為。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中國常住城鎮人口已接近7.5億人,城鎮化率為54.7%。到2030年,我國城鎮化率將接近70%,未來越來越多的人將生活在城市中。但專家認為,建設什麼樣的城市、怎樣建設城市則需要很好地思考。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區域經濟學會會長金碚認為,互聯網大數據則是促成智慧城市變革的關鍵之一。
當前,信息通訊等高新技術迅猛發展,移動終端迅速增長,雲計算、大數據、互聯網等新技術突飛猛進,諸如一卡通、移動APP、智慧氣象、衛星導航、政務雲、遠程醫療、生物識別技術……這樣的智慧生活方式,早已成為公眾的一種生活常態。我們已進入以互聯網為標志的信息時代,這些技術的發展和進步客觀上為城市建設和管理提供了構建未來智慧型城市管理模式。
未來,將有數以億計的聯網設備,這些設備將形成難以估量的龐大數據,基於龐大數據的智能分析和利用,才能促成最終的智慧城市。
㈤ 大數據變革世界的關鍵資源
大數據變革世界的關鍵資源
工信部部長苗圩在人民日報發文稱,進入21世紀,由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所引發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更加深刻地詮釋著人類進步的征程。其中,最具時代標志性的標簽非大數據莫屬,它好比是21世紀的石油和金礦,是一個國家提升綜合競爭力的又一關鍵資源。
文章指出,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創新、變革、融合成為產業發展主旋律,蘊藏巨大發展機遇。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無論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還是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環境,大數據都將充當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地位也將越來越突出。
原文如下:
人類文明進步的每個階段都有一張最具代表性的歷史標簽:19世紀是煤炭和蒸汽機,20世紀是內燃機、石油和電力。進入21世紀,由信息技術和互聯網所引發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更加深刻地詮釋著人類進步的征程。其中,最具時代標志性的標簽非大數據莫屬,它好比是21世紀的石油和金礦,是一個國家提升綜合競爭力的又一關鍵資源。
大數據既是一類數據,也是一項技術。作為數據,它呈現容量大、增長速度快、類別多、價值密度低等特徵;作為新一代信息系統架構和技術,它能夠對數量巨大、來源分散、格式多樣的數據進行採集、存儲,並進行關聯性分析。大數據通過數據整合分析和深度挖掘,發現規律、創造價值,進而建立起從物理世界到數字世界和網路世界的無縫鏈接。大數據時代,線上與線下、虛擬與現實、軟體與硬體重疊交錯、跨界融合,將重塑我們的認知和實踐模式,開啟一場新的產業突破與經濟轉型。
我們正處於大數據變革的時代。移動互聯網、智能終端、新型感測器快速滲透到地球的每一個角落,人人有終端、物物可感測、處處可上網、時時在鏈接,數據增長速度用幾何式增長甚至爆發式增長都很難形容得貼切。有機構預計,到2020年全球數據使用量將達到約44ZB(1ZB=10萬億億位元組),將涵蓋經濟社會發展各個領域。由此產生的革命性影響將重塑生產力發展模式,重構生產關系組織結構,提升產業效率和管理水平,提高政府治理的精準性、高效性和預見性。毋庸置疑,大數據將創造下一代互聯網生態、下一代創新體系、下一代製造業形態以及下一代社會治理結構。
大數據還將改變國家間的競爭模式。世界各國對數據的依賴快速上升,國際競爭焦點將從對資本、土地、資源的爭奪轉向對大數據的爭奪,重點體現為一國擁有數據的規模、活躍程度以及解析、處置、運用數據的能力,數字主權將成為繼邊防、海防、空防之後又一個大國博弈領域。各主要國家已認識到大數據對於國家的戰略意義,誰掌握數據的主動權和主導權,誰就能贏得未來。新一輪大國競爭,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大數據增強對世界局勢的影響力和主導權。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已擁有全球最多的互聯網用戶和移動互聯網用戶、全球最大的電子信息產品生產基地、全球最具成長性的信息消費市場,培育了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企業。龐大的用戶群體和完整的經濟體系積累了豐富的數據資源,而工業互聯網將進一步激發大數據發展的潛力,不斷拓展信息產業新藍海。
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創新、變革、融合成為產業發展主旋律,蘊藏巨大發展機遇。隨著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無論保持經濟中高速增長、促進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還是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發展環境,大數據都將充當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性地位也將越來越突出。
2015年是我國建設製造強國和網路強國的關鍵之年,國家制定發布了《中國製造2025》和「互聯網+」行動計劃,極大地激發了全民創新創業的熱情,也明確了大數據發展的戰略方向。日前,國務院常務會議通過了《關於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綱要》,強調開發應用好大數據這一基礎性戰略資源。應按照建設製造強國和網路強國的戰略部署,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信息產業支撐能力,構建完善以數據為核心的大數據產業鏈,推動公共數據資源開放共享,加快推動核心技術、應用模式、商業模式協同創新發展,將大數據打造成新常態下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的新引擎,為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撐。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變革世界的關鍵資源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㈥ 互聯網大數據正在成為什麼的關鍵力量
助推經濟轉型。
大數據之所以成為時代變革力量,在於它通過追隨意義而獲得智慧。大數據被稱作21世紀的「鑽石礦」,是國家發展重要的戰略資源,正在深刻改變著我們的生活。大數據是信息通信技術發展積累至今,按照自身技術發展邏輯,從提高生產效率向更高級智能階段的自然生長。無處不在的信息感知和採集終端為我們採集了海量的數據。
㈦ 為什麼說大數據是變革世界的關鍵資源
當今是信息時代
信息在競爭中占據重要位置
因此需要重視大數據
㈧ 大數據時代的幾個關鍵詞是什麼
1、容量(Volume):數據的大小決定所考慮的數據的價值和潛在的信息;
2、種類(Variety):數據類型的多樣性;
3、速度(Velocity):指獲得數據的速度;
4、可變性(Variability):妨礙了處理和有效地管理數據的過程。
5、真實性(Veracity):數據的質量。
6、復雜性(Complexity):數據量巨大,來源多渠道。
7、價值(value):合理運用大數據,以低成本創造高價值。
(8)大數據變革世界的關鍵擴展閱讀:
大數據的精髓:
大數據帶給我們的三個顛覆性觀念轉變:是全部數據,而不是隨機采樣;是大體方向,而不是精確制導;是相關關系,而不是因果關系。
A、不是隨機樣本,而是全體數據:在大數據時代,我們可以分析更多的數據,有時候甚至可以處理和某個特別現象相關的所有數據,而不再依賴於隨機采樣(隨機采樣,以前我們通常把這看成是理所應當的限制,但高性能的數字技術讓我們意識到,這其實是一種人為限制);
B、不是精確性,而是混雜性:研究數據如此之多,以至於我們不再熱衷於追求精確度;
之前需要分析的數據很少,所以我們必須盡可能精確地量化我們的記錄,隨著規模的擴大,對精確度的痴迷將減弱;擁有了大數據,我們不再需要對一個現象刨根問底,只要掌握了大體的發展方向即可,適當忽略微觀層面上的精確度,會讓我們在宏觀層面擁有更好的洞察力;
C、不是因果關系,而是相關關系:我們不再熱衷於找因果關系,尋找因果關系是人類長久以來的習慣,在大數據時代,我們無須再緊盯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而應該尋找事物之間的相關關系;相關關系也許不能准確地告訴我們某件事情為何會發生,但是它會提醒我們這件事情正在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