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數據 > 大數據農場

大數據農場

發布時間:2023-09-29 14:26:34

Ⅰ 什麼是數字農業數字農業會有怎樣的發展趨勢呢

數字農業是指以現代信息技術為基礎,以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為目標,運用計算機、感測網路等高新技術,通過現代信息通信技術對農作物的生長、加工、管理等環節進行有效監控和控制的農業生產過程。

那麼數字農業與傳統的農業有什麼不同呢?它與現代物聯網有什麼不同呢?現代社會,隨著信息技術手段在農村的廣泛應用,以及互聯網、物聯網技術與數字農場、智能電網和智慧社區建設相結合,使農村的信息化程度不斷提高。為了適應新形勢提出的對信息化發展需求,人們開始將農業作為一個新興產業加快發展。這是隨著工業技術和信息系統的飛速發展出現的結果。

該系統在全國共有22萬畝農田得到了應用。這些田裡基本上都有這種監測設備,可以及時地了解到農作物生長的各個階段,保證農作物長得好。而且智能農田監測系統對土壤的有效監測還有其他多種方式,包括在線監測、移動監測與遠程實時監控等。所以智能農田監測系統就是能夠及時地監測到農作物對生長環境的變化趨勢以及農作物所需的水分、溫度等變化情況,幫助人們及時做出相應的判斷和決策。


Ⅱ 農業大數據怎麼玩

農業大數據怎麼玩?中國民企在行動
科技正在以大數據的形式向農業領域滲透,行業整合成為中國農業生產方式變革的重要力量。決策者多次提出的「讓農民成為令人羨慕職業」願景,在科技的武裝下正在接近實現。
在農業4.0時代前夜,中國農業生產的三要素已經悄然改變。農民面朝黃土背朝天的傳統形象已被拋棄,科技的力量已使農村勞動力成為「網路新農人」。他們手中的農業大數據平台新工具,已經可以隨時監測到土壤、天氣、農作物等數據;而越來越多的土地流轉,也賦予他們更大的規模效益。
中國農科院農發所研究員胡定寰曾向經濟觀察報記者描述了他對中國未來農業生產方式的構想。他認為未來中國的農業生產者應該是有技術的新農民,甚至是大學畢業生來經營適度規模的家庭農場。
市場主體已經開始意識到這一點。相對於國外,中國農業公司很多,但是依靠科技手段提供大數據的龍頭農業公司卻很少。這也是掣肘互聯網科技和傳統農業相結合的因素。曾是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數據科學家的張弓試圖改變這一現狀,2015年他離開矽谷,帶回了科學技術和大數據解決方案,也帶回了在空間、氣象和農業領域十分活躍的多位中國科學家。
張弓現在的身份是北京佳格天地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在美國,他從事衛星和氣象大數據在農業和生態領域的應用,參與了美國農業部和美國森林局以及商業機構的重要項目,多項技術創新成果被應用於NASA地球信息共享系統。
張弓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時說,隨著中國人口結構的變化以及農業的快速發展,農業正在發生深刻的變革,時下農業大數據的發展正當其時。
如果說留給大眾印象深刻的是50年代大批留美科學家回國,21世紀的海外人才回國潮正在影響著中國經濟結構變革。張弓就是這輪「現象級」中國留學人才迴流中的一員。
佳格開始對接中國的農業公司,為農業生產提供技術領先的農業大數據平台。作為中國為數不多的農業大數據公司之一,佳格已經獲得A輪融資6000萬元,其最近的動態是,順利與現代農業領先企業東方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民企發力
當人們談論大數據時,或許首先想到的並不是農業。作為高風險行業,農業生產面臨天氣、種植等太多不確定性。而作為最古老的生產形態,農業生產更是遠落後於現代工業、服務業的社會產值。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科技被用到農業領域,農業生產的高附加值已經逐漸顯露。
城鎮化、農村勞動力外流,已經讓傳統意義上農民已經開始主動或被動離開土地。根據此前農業部統計,截至2016年底,二輪承包地經營權流轉面積達到4.7億畝,佔比約35.1%,現在2.3億農戶中有7000萬農戶已經不再直接經營其承包的全部或部分土地。
規模化和規范化的農業生產需要更多的技術支撐,大數據農業公司越來越有市場,走在前列的中國民營企業已經嗅到了這一商機。佳格此時開始登上時代的舞台。張弓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佳格的核心服務是通過提供作物大數據、氣象預測以及病蟲害預警服務,實現中國農業從傳統「看天吃飯」的經驗模式到「知天而作」的現代數據農業模式的轉變。
農業大數據公司是服務農業公司的公司。張弓介紹:「具體來說,佳格可以為農業企業解決的痛點包括以氣象、遙感和地面數據為基礎的農業信息系統,比如給用戶提供作物長勢監測,結合地塊級氣象服務和病蟲害預警、智能化灌溉植保,有效提升農作物的種植效率和精細化管理水平;另一類是農產品的評估需求,包括農業種植,農產品貿易和金融體系服務。」
這一次,佳格選中了以現代農業產業為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東方集團,後者旗下的子公司東方糧倉已建立了從育種到餐桌的全產業鏈經營管理商業模式。2009年成立的東方糧倉先後在黑龍江省五常、方正、肇源這3個糧食主產區投資興建了3個年綜合加工能力為30萬噸的現代化稻穀精深加工園區,並在五常核心產區流轉13000畝優質水稻田。其與五常市政府合作建設的五常市農業高科技示範園區,已成為國內一流的現代農業示範園區。
與歐洲、美國大農業相比,中國人均耕地少、土地分散,這對農業數據收集造成很大困難。此外中國農業還存在大數據人才匱乏、大數據共享度低等困擾。農業部信息中心主任王小兵建議,中國應該加快構建數據資源體系,解決農業數據匱乏問題。
東方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孫明濤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中國農業還缺乏一些大數據,農產品的市場行情每時每刻都在變化,在價格變化中吃虧的可能更多的是種地的人,他們從種植到收獲,包括最後相關的消費數據都是極其缺乏的,所以需要一種方式能夠快速收集和分析這些數據。」
孫明濤認為,不管是通過氣象、氣候數據,還是其他衛星得到的播種面積等相關數據,是能夠有效解決生產這端數據供給的。
事實上,即使正在走向規模化經營,中國農業生產一定程度上也面臨著「靠天吃飯」的困局。甚至在中國農業保險賠付率不高的現狀下,一旦遇到暴雪、強降水等天災,尤其是設施農業經營者很容易難以收回成本,更不用談當年盈利了。根據經濟觀察報記者采訪,2017年底安徽省雪災時,一家投資上千萬的合作社受災嚴重,而按照當地保險公司規定,僅依據其對合作社核定損失額的40%進行賠付。
從防範風險、降低損失的角度來講,大數據公司的出現解決了這兩點的矛盾。張弓的獨特經歷也使得公司能夠利用中、美、歐等數十顆衛星和無人機實時採集地面和氣象數據,整合土壤、地塊、作物、農資等全方位信息。
張弓介紹,這些信息通過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圖像解析和數據分析演算法,為現代農業產業提供全產業鏈數據支持和管理服務,提高農業管理的科技化水平和精細化管理能力。此外,佳格已經可以做到進行產值預判,從金融和貿易的角度,服務場內場外期貨公司、貿易公司。
農業4.0前夜
毫無疑問,中國農業生產正處於巨大變革之中。正如信息化和工業化的融合帶來了工業4.0時代,這片土地上的互聯網數據和傳統農業生產碰撞,正將中國的農業帶向4.0時代。農業4.0從2015年開始備受關注,這一年11月,《農村深化改革實施方案》公布,明確提出到2020年農業科技創新體系更加健全的目標。
農業部課題組曾對六省1072農戶數據進行調研分析,結果表明,信息化對農戶農業經營收入有重要影響。查詢農業信息的農戶比不查詢信息的農戶家庭農業經營收入要提高45.8%;使用過農業信息技術的農戶比未使用的農戶收入高14.3%。
這些數據僅僅是針對分散農戶做的信息技術調查。對於規模化生產者運用大數據科技手段後增收額的變化,官方尚沒有相關的數據,但這一改變生產方式的手段,對於農業增收的影響可想而知。
政府層面推動的現代農業4.0項目的代表是北京市大興區的500畝西紅柿,其中一個重要溫室大棚根據需要自動調整光線,西紅柿需要快速生長時光線是直射的,而需要慢慢生長時則調整到斜射的角度。由於物聯網技術的運用,這些西紅柿的生長可以實現全程可追溯。
專業的農業公司所面對的生產規模遠非500畝。僅僅東方集團的子公司東方糧倉在黑龍江省五常市就有13000畝優質水稻田。
孫明濤告訴經濟觀察報:「與佳格合作,就是要把科技引入農業,提高農業產量,降本增效,提升產業化水平;同時,雙方共同探索出一套成功的模式,激發行業內更多創新力,共同促進農業產業升級。」
雖然與自帶話題的BAT等傳統互聯網公司相比,大數據公司顯得有些低調,但卻在悄無聲息中消融行業邊界。佳格就是這樣,作為一家通過衛星和氣象大數據服務於農業、環境、金融等行業的大數據應用公司,佳格已經開始將前沿互聯網大數據融入到傳統農業中來。從技術本身來看,這家公司也是中國第一家將目標智能識別技術和機器學習技術應用於高解析度遙感影像領域、並率先實現商業化應用的公司。
對於未來的發展,張弓告訴經濟觀察報,佳格首先是從農業相關領域切入,做好農業種植板塊,得到種植經驗積累之後再逐漸向上下游推進。佳格不僅是農業大數據,更是以空間數據為核心。佳格在基礎技術平台上最主要的應用除了農業,還有金融、生態環保,並以這幾個應用為核心逐步拓展其他相關行業。

Ⅲ 農業大數據的應用有哪些農業大數據能為農場做什麼

1.首先,也是最重要的,農民需要測量和了解數量巨大、種類多樣的數據所能帶來的影響,因為這些數據驅動著他們的耕地的整體質量與產量。這些數據包括當地的天氣數據、GPS數據、土壤細節、種子、化肥和作物保護劑規格等等。充分利用這些數據運行長期和短期模擬,以應對氣候變化、市場需求或其他參數造成的「事件」,對要實現利潤最大化農民而言不可或缺。同時,從監管的角度來看,在整個供應鏈跟蹤並追溯產品,或是實行原產國標簽,無疑是額外的大數據挑戰。

2.其次,種子、植物保護劑和肥料的供應商需要接收所有的這些數據,將其放入統一的模型中,並使用專用演算法,以便向農民提供盡可能最好的解決方案和服務。

3.再次,農業機械製造商是整個價值鏈的另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們不僅需要確保其資產能在最低成本保持最長的正常運行時間,還要支持移動數據採集(如土壤樣本、水分監視器和感測器、田間作物的顏色、生長速率、天氣破壞、營養水平、農作物品種等),並能讓這些信息在價值鏈內被實時獲取,以進行進一步的處理。

Ⅳ 物聯網、大數據、智能農業是農業的未來嗎你怎麼看

隨著我們國家全面振興鄉村戰略的提出,三農問題也變得越發關鍵,在這樣的大背景之下,各地開始積極發展特色化農業。而且在發展農業的過程,各地都走出了不同的道路,有些地區便推動發展智慧農業。很多朋友就是十分好奇,究竟什麼是智慧農業,為了農業的發展是不是要全面推行智能化?今天小編就和大家詳細聊一聊關於智慧農業的發展。

綜上所述,在目前科技的進步之下,智能農業對於目前的傳統農業沖擊很大,有著互聯網的技術支持之下,新農場將會慢慢取代過去的模式。由各類的精準高科技設備可以更好地實現農場的耕種、收獲,加工、銷售,最後完成農業技術的核心轉型,可以說未來的智能農業大有可為。

Ⅳ 大數據有什麼作用

一、電商行業

電商行業是最早利用大數據進行精準營銷,它根據客戶的消費習慣提前生產資料、物流管理等,有利於精細社會大生產。由於電商的數據較為集中,數據量足夠大,數據種類較多,因此未來電商數據應用將會有更多的想像空間,包括預測流行趨勢,消費趨勢、地域消費特點、客戶消費習慣、各種消費行為的相關度、消費熱點、影響消費的重要因素等。

二、金融行業

大數據在金融行業應用范圍是比較廣的,它更多應用於交易,現在很多股權的交易都是利用大數據演算法進行,這些演算法現在越來越多的考慮了社交媒體和網站新聞來決定在未來幾秒內是買出還是賣出。

三、醫療行業

醫療機構無論是病理報告、治癒方案還是葯物報告等方面都是數據比較龐大行業,面對眾多病毒、腫瘤細胞都處於不斷進化的過程,診斷時會發現對疾病的確診和治療方案的確定是很困難的,而未來,我們可以藉助大數據平台收集不通病例和治療方案,以及病人的基本特徵,可以建立針對疾病特點的資料庫

四、農牧漁

未來大數據應用到農牧漁領域,這樣可以幫助農業降低菜賤傷農的概率,也可以精準預測天氣變化,幫助農民做好自然災害的預防工作,也能夠提高單位種植面積的高產出;牧農也可以根據大數據分析安排放牧范圍,有效利用農場,減少動物流失;漁民也可以利用大數據安排休漁期、定位捕魚等,同時,也能減少人員損傷。

五、生物技術

基因技術是人類未來挑戰疾病的重要武器,科學家可以藉助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從而也會加快自身基因和其它動物基因的研究過程,這將是人類未來戰勝疾病的重要武器之一,未來生物基因技術不但能夠改良農作物,還能利用基因技術培養人類器官和消滅害蟲等。

六、改善城市

大數據還被應用改善我們日常生活的城市。例如基於城市實時交通信息、利用社交網路和天氣數據來優化最新的交通情況。目前很多城市都在進行大數據的分析和試點。

七、改善安全和執法

大數據現在已經廣泛應用到安全執法的過程當中。想必大家都知道美國安全局利用大數據進行恐怖主義打擊,甚至監控人們的日常生活。而企業則應用大數據技術進行防禦網路攻擊。警察應用大數據工具進行捕捉罪犯,信用卡公司應用大數據工具來檻車欺詐性交易。

在傳統領域大數據同樣將發揮巨大作用:幫助農業根據環境氣候土壤作物狀況進行超精細化耕作;在工業生產領域全盤把握供需平衡,挖掘創新增長點;交通領域實現智能輔助乃至無人駕駛,堵車與事故將成為歷史;能源產業將實現精確預測及產量實時調控。

個人的生活數據將被實時採集上傳,飲食、健康、出行、家居、醫療、購物、社交,大數據服務將被廣泛運用並對用戶生活質量產生革命性的提升,一切服務都將以個性化的方式為每一個「你」量身定製,為每一個行為提供基於歷史數據與實時動態所產生的智能決策。

Ⅵ 人工智慧大數據如何作用在農業發展

原標題:2019年中國農業產業市場分析:傳統三大發展痛點,三大技術助力向數字農業轉型升級

數字農業應運而生 前景如何?

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數字農業」應運而生。我們應該怎樣理解 「數字農業」?我國數字農業前景如何?數字農業又能如何助推傳統農業轉型升級?

2019年3月中國農產品進出口金額統計分析

在進口金額方面,數據顯示,2018年2-4季度中國農產品進口金額逐漸下降,2019年3月中國農產品進口金額為10595.8百萬美元,同比下降0.1%。

在出口金額方面,2018年1-4季度中國農產品出口金額呈增長趨勢,其中,2018年2季度中國農產品出口金額增幅最大,相比1季度增長11.45%。2019年3月中國農產品出口金額為16482.3百萬美元,同比增長12.3%。

我國傳統農業發展痛點分析

1、需求側——日益增長的農產品需求與國內傳統的農業生產矛盾凸顯,對外依存度高。隨著收入增加,消費者將從滿足基本的生存需求向品質更高的生活方式進行轉換,進而攝入更多的肉類、蛋奶類製品以滿足能量需要,對糧食等農產品的需求量逐步提高。不僅如此,隨著我國居民收入的持續提升,居民對於高品質的農產品的運咐瞎需求也在持續提升,我國農產品生產的矛盾也逐漸將由總量的供給不足轉變為產品結構不匹配。

2、供給側——小規模分散經營,生產成本高,盈利能力弱。我國農業總產值雖常年居於世界首位,但由於長期存在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的分散經營以及高度分散的種簡肢植、養殖現狀,導致農業技術水平低,無論是機械化水平還是在生化技術水平,均落後於發達國家。同時,我國農業產業化程度較低,價值鏈短,附加值低,導致農業盈利薄弱,人均農業增加值遠低於發達國家。

3、服務側——融資困難、非標准化、信息不對稱。融資環節復雜,成本高,時效性差。「三農」貸款難問題突出,民間借貸現象加大農村金融風險。農業的標准化生產和銷售體系尚未建立。農產品生產技術和流程標准不完善,農產品標准化的銷售體系不健全,品牌意識普遍不高。鏈條冗餘、信息不對稱導致銷售難度加大、生產端附加值低。農產品從生產到消費交易鏈條過長,交易成本、運輸成本較高,交易的不確定性增大、損耗也較高。

數字技術如何助力傳統農業轉型升級?

針對傳統農業面臨的以旁空上問題,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將會有效助力傳統農業向數字農業轉型升級。

1、物聯網——農業數據實時獲取,奠定農業數字化基礎。物聯網在農業領域應用范圍廣泛,基於物聯網的農業解決方案,通過實時收集並分析現場數據及部署指揮機制的方式,達到提升運營效率、擴大收益、降低損耗的目的。可變速率、精準農業、智能灌溉、智能溫室等多種基於物聯網的應用將推動農業流程改進。物聯網科技可用於解決農業領域特有問題,打造基於物聯網的智慧農場,實現作物質量和產量雙豐收。

2、大數據——決策「數字化」,全面提升生產效率。萬物互聯在推動海量設備接入的同時,也將在雲端生成海量數據。而挖掘這些由物聯網產生的大數據中隱藏信息的方法就是利用人工智慧。物聯網最核心的商業價值就是將這些海量的數據進行智能化的分析、處理,從而生成基於不同商業模式的各類應用。

3、人工智慧——潛力巨大,激活農業高效發展。在種植領域,人工智慧有望提高糧食產量、減少資源浪費。在養殖領域中,利用人工智慧可以有效降低疾病造成的損失。人工智慧縮短農業研發進程。在實驗室和研究中心,機器學習演算法能夠幫助培育更好的植物基因,創造更安全、更高效的農作物保護產品和化肥,並且開發更多的農產品。

說到數字技術助推農業發展,就不得不提到以色列。以色列天然水資源短缺、降水稀少,有三分之二的地區被定義為半乾旱或乾旱地區。資源匱乏迫使國家聚力提高農業效率,為挖掘大數據潛力刺激數字農業發展。

近年來,以色列越來越多的農業領域正通過熱像儀、感測器、無人機、衛星圖像等技術監測使得實時數據及時傳達給農民,大幅提高了農民相應速度,最大限度地減少了極端天氣條件下的農業損害、最大限度地提高農業產量。經過農業現代化進程,截至2016年,以色列實現了從新中國成立初期80%糧食靠進口到可以生產滿足自身95%需求的轉變。

更多數據請參考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農業產業化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閱讀全文

與大數據農場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租婚車去哪個網站 瀏覽:519
linux批量修改文件許可權 瀏覽:911
初學者學習編程語言從什麼開始學 瀏覽:662
招商銀行信用卡買蘋果 瀏覽:200
streamsh頭文件在那邊找 瀏覽:395
蘋果7p怎麼看激活日期 瀏覽:600
汽車編程是什麼工作 瀏覽:152
電腦顯示找不到文件無法刪除 瀏覽:164
叉叉模擬器下載的文件在哪 瀏覽:764
網路攝像頭中up是什麼意思 瀏覽:152
除了晉江還有什麼網站有好文 瀏覽:771
蘋果ipaimini系統更新密碼 瀏覽:123
linux下如何debug 瀏覽:65
excel2003教程視頻 瀏覽:792
聯通幸福卡升級版資費 瀏覽:712
華擎主板的win10系統 瀏覽:584
od注入代碼 瀏覽:542
電建通文件存手機哪裡 瀏覽:508
win10桌面圖標不清晰 瀏覽:985
bln文件怎麼轉換成cad文件 瀏覽:624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