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談談國家針對大數據發展規劃是怎樣的
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部署和頂層設計,需要我們做到「四個結合」:把政府數據開放和市場基於數據的創新結合起來。
政府擁有80%的數據資源,如果不開放,大數據戰略就會成為無源之水,市場主體如果不積極利用數據資源進行商業創新,數據開放的價值就無從釋放;把大數據與國家治理創新結合起來。
國務院的部署明確提出,「將大數據作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提高社會治理的精準性和有效性」,用大數據「助力簡政放權,支持從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後監管轉變」。
具體如下:
1、此外,我國作為世界製造業第一大國,需要高度關注一個現實——大數據重新定義了製造業創新升級的目標和路徑。
無論是德國提出的工業4.0戰略,還是美國通用公司提出的工業互聯網理念,本質正是先進製造業和大數據技術的統一體。
大數據革命驟然改變了製造業演進的軌道,加速了傳統製造體系的產品、設備、流程貶值淘汰的進程。
2、數字工廠或稱智能工廠,是未來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必然方向。
我國面臨著從「製造大國」走向「製造強國」的歷史重任,在新的技術條件下如何適應變化、如何生存發展、如何參與競爭,是非常現實的挑戰。
3、在政府治理方面,政府可以藉助大數據實現智慧治理、數據決策、風險預警、智慧城市、智慧公安、輿情監測等。
大數據將通過全息的數據呈現,使政府從「主觀主義」「經驗主義」的模糊治理方式,邁向「實事求是」「數據驅動」的精準治理方式。
在公共服務領域,基於大數據的智能服務系統,將會極大地提升人們的生活體驗,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出行、智慧物流、智慧社區、智慧家居等等,人們享受的一切公共服務將在數字空間中以新的模式重新構建。
B. 大數據如何激發城市群的「群體智能」
城市群是全球城市化發展的重要趨勢和現象,城市群承擔了核心國家和區域主要的人口與經濟規模,在此基礎上的最終成型,在於形成整個區域中,各個城市產業、經濟功能互補及專業化功能協調的空間結構。在我國城鎮化的後半程(城鎮化率達到50%以後),城市群作為新型城鎮化的主體形態,已經成為我國生產力布局的核心增長點,也是我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和空間平台。城市群的發展進入了新的階段,面臨著從增量擴張到存量提升的轉型提升過程。在這一過程中,大數據與智慧城市技術將深刻地影響城市群的發展變革。
近年來,基於信息技術和數據科學的城市定量研究,成為了城市規劃行業變革的重要推動力量。特別是隨著大數據技術方法的瓶頸不斷被突破,海量數據不斷形成深度積累,大數據研究也出現新的趨勢——逐漸由以往對單個城市內部空間結構的靜態描述,向更大區域尺度的全面研究躍遷。最新的動態系統、復雜網路、多維流空間等研究,已經逐步應用到城市群的理論研究和規劃實踐中。
城市群的本質是流的空間:人流、物流、經濟流、信息流等多維的流。在市場經濟的導向下,多重要素在城市間的流動與融合,促進了城市群的形成與發展。城市群即為建立在這種復雜流網路之上的復合空間。
城市是一個動態的生命體,而城市群作為城市的集合,生命體征的復雜度更是以指數增長。如果說傳統的統計數據像傳統醫學一般,根據經驗為城市群的發展開葯方,那麼,大數據則會像新興的精準醫學那樣,通過對城市群體征的全息檢測,提供個性化、有針對性和精準的治療方案。
對於城市管理部門來說,以數據為基礎,構建動態的監測指標體系和信息化管理平台,是城市群協同發展、智慧提升的必然要求,也是現代化城市群治理體系的一部分。大數據為城市群協同發展提供智能支撐,支撐區域政策的制定科學化、管理的精細化。
而對於開發商來說,隨著城市群發展與區域聯動的進展,以及我國大都市郊區化和要素外溢,各大城市的外圍輻射區域也開始成為我國城市開發新的增長點。大數據可以幫助開發商精準研判城市群價值空間特徵,尋找城市群核心城市外圍輻射區域的價值潛力。通過構建全周期、集成化、定量化、智慧化的城市開發和資本運營平台,優化投資和開發效績。
公眾亦在大數據介入城市群發展的過程中獲益。事實上,各種人流、車流、信息流等大數據,均來自公眾的時空活動行為。每個人都在以「用腳投票」的方式,為城市群的全息觀測和研究提供了行為樣本。基於大數據的人口監測將促進人口的有序流動,有力推動我國城鎮化的健康有序發展,最終為城市群發展的核心主體——居民們提供更完善的福祉。
以往的智慧城市都是單一城市的發展路徑,如今大數據與城市群發展的融合,將實現多個城市的「群體智能」。最新的大數據、深度學習、神經網路等「新IT時代」的技術,將在新時代的城市群發展和運營中全面、綜合、動態地實現數據價值,為城市問題提供與時俱進的系統性解決方案。
大數據能知道用戶需要什麼。
C. 「大數據」僅僅是一個數據應用先進方法
「大數據」僅僅是一個數據應用先進方法
看了眾多對「大數據」的說法,有人說大數據需要「全息」的數據,才能做到真正的大數據應用,才能做到理想中的BI;還有人說大數據重點是各種數據處理以及更海量數據和海量信息,從超級大的數據挖掘出的東西,往往價值很大。
不管哪種說法,我覺得他們更適合去做「科學研究」,在企業這樣干,哪是個頭,什麼時候才能有結果啊?近期一個段子說,大數據很牛的系統框架搭建完畢,然後問你也需要解決什麼業務問題?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所以我想表達的一個觀點,是「大數據」僅僅是一個數據應用先進方法,什麼4V非結構化處理,非結構化處理、數據挖掘、人工智慧,這些N年前就有了好吧?有人說是概念炒作,我認為只說對了一小半,原因如下:
1、傳統BI過於注重決策支持,沒有形成數據應用閉環,這是傳統BI沒有解決的缺陷,而大數據提供了這個契機。從我對傳統BI在過去和現在應用的了解,傳統BI的應用重心99%仍然在直接和間接的決策支持,如果你和做過多年傳統BI,且不了解大數據的同學問,數據分析可以直接在系統中調用,智能判斷,這個你們做么?基本會回答不做,因為這不是項目范圍,還有人說,這個咋做?
2、對最細粒度維度的挖掘,可以實現自動化智能的效果,而傳統BI不行。大數據時代重新將技術從實施時候的「廠商」,拉回到實施人員,使得很多想像空間完全打開。如果你觀察傳統BI的同學,一般是IOS等幾大廠商的產品(包括數據挖掘產品)和SQL足夠熟悉,這種技術環境造就的團隊,已經沒有技術實力來實現通過多個系統介面,將數據歷史數據+實時收集=〉數據挖掘=〉系統調用數據挖掘結論=〉直接影響用戶體驗=〉自動評估效果這樣的閉環數據應用中。
例 如你發現某些特定用戶來寫錯送貨地址,傳統BI能做到的是,發現有部分用戶寫錯地址,原因是換地方了,但是按業務經理的說法,我也知道這個事情啊,寫錯了 就只能人工解決啊,分析出來有啥用?於是大數據可以根據寫錯地址的原因進行分析,可以發現有搬家、換租地方(換城市)等,那麼可以根據(時間+IP)等組 合用戶信息區別來自動提醒,直接解決了問題,而不是分析出一個結論,把困難交給了相關的業務經理。
3、一定得全息、全量問題發現才能算大數據,或者才能實施應用么?持這種觀點的同學永遠想像不到,互聯網時代是能解決多少問題就有多少價值的理念。
就如上面的案例,你可以說不能解決全部填錯地址的問題,但是當你發現你這樣做已經解決了很多消費者的問題,挽回多方損失的時候,你就會覺得,這事還真值得去做。等你搜集到全息數據,黃花菜都涼了,而問題還不一定能解決,因為你重點是糾結這個數據到底全還是不全啊
結論:
「大數據」僅僅是一個數據應用先進方法,它的核心不是全息數據,也不是海量非結構化、結構化數據混合處理,而是是否打開了你應用數據的心扉,你是否可以用這個先進武器,解決你之前解決不了,甚至想都不敢想的問題。
大數據包含但不限於原有BI和數據挖掘的應用范圍,既可以是預測,也可以是宏觀報告、問題分析,還可以將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集成在系統中,將你的系統變得越來越Smart,自然用戶體驗會逐步提升,營銷、售後問題也能有更多解決。
任何說大數據主要是在預測、關聯等定義的描述,都是在限制大數據的發揮,或者給自己貼金而已,大數據不應該被某些人或團隊給圈死在太局部的應用中。
D. 大數據將對國家治理和社會生活帶來哪些根本性改革
很榮幸能為你解答!
一、「四個結合」助力國家大數據戰略
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部署和頂層設計,需要我們做到「四個結合」:把數據開放和市場基於數據的創新結合起來。擁有80%的數據資源,如果不開放,大數據戰略就會成為無源之水,市場主體如果不積極利用數據資源進行商業創新,數據開放的價值就無從釋放;把大數據與國家治理創新結合起來。國務院的部署明確提出,「將大數據作為提升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提高社會治理的精準性和有效性」,用大數據「助力簡政放權,支持從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後監管轉變」「藉助大數據實現負面清單、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的透明化管理,完善大數據監督和技術反腐體系」,並具體部署了四大重大工程:數據資源共享開放工程、國家大數據資源統籌發展工程、治理大數據工程、公共服務大數據工程;把大數據與現代產業體系結合起來。這里涉及農業大數據、工業大數據、新興產業大數據等,我國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迎來難得的歷史機遇;把大數據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結合起來。國務院專門安排了「萬眾創新大數據工程」,數據將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肥沃土壤,數據密集型產業將成為發展最快的產業,擁有數據優勢的將迅速崛起。
此外,我國作為世界製造業第一大國,需要高度關注一個現實——大數據重新定義了製造業創新升級的目標和路徑。無論是德國提出的工業40戰略,還是美國通用提出的工業互聯網理念,本質正是先進製造業和大數據技術的統一體。大數據革命驟然改變了製造業演進的軌道,加速了傳統製造體系的產品、設備、流程貶值淘汰的進程。數字工廠或稱智能工廠,是未來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必然方向。我國面臨著從「製造大國」走向「製造強國」的歷史重任,在新的技術條件下如何適應變化、如何生存發展、如何參與競爭,是非常現實的挑戰。
二、推動大數據在國家治理上的應用
在大數據條件下,數據驅動的「精準治理體系」「智慧決策體系」「陽光權力平台」將逐漸成為現實。大數據已成為全球治理的新工具,聯合國「全球脈動計劃」就是用大數據對全球范圍內的推特(Twitter)和臉譜(Facebook)數據和文本信息進行實時分析監測和「情緒分析」,可以對疾病、動亂、種族沖突提供早期預警。在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推動大數據應用,是我們繁重而緊迫的任務。
在治理方面,可以藉助大數據實現智慧治理、數據決策、風險預警、智慧城市、智慧公安、輿情監測等。大數據將通過全息的數據呈現,使從「主觀主義」「經驗主義」的模糊治理方式,邁向「實事求是」「數據驅動」的精準治理方式。
經濟治理領域也是大數據創新應用的沃土,大數據是提高經濟治理質量的有效手段。互聯網系統記錄著每一位生產者、消費者所產生的數據,可以為每個市場主體進行「精確畫像」,從而為經濟治理模式帶來突破。判斷經濟形勢好壞不再僅僅依賴統計樣本得來的數據,而是可以通過把海量微觀主體的行為加總,推導出宏觀大趨勢;銀行發放貸款不再受制於信息不對稱,通過貸款對象的大數據特徵可以很好地預測其違約的可能性;打擊假冒偽劣、建設「信用中國」也不再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大數據將使危害市場秩序的行為無處遁形。
在公共服務領域,基於大數據的智能服務系統,將會極大地提升人們的生活體驗,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出行、智慧物流、智慧社區、智慧家居等等,人們享受的一切公共服務將在數字空間中以新的模式重新構建。
三、加強大數據動態的跟蹤研究
我國要從「數據大國」成為「數據強國」,藉助大數據革命促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還有幾個關鍵問題需要深入研究。
切實建設數據政策體系、數據立法體系、數據標准體系。以數據立法體系為例,一定要在數據開放和隱私保護之間權衡利弊,找到平衡點。
重視對「數據主權」問題的研究。藉助大數據技術,美國和互聯網、大數據領軍緊密結合,形成「數據情報聯合體」,對全球數據空間進行掌控,形成新的「數據霸權」。思科、IBM、谷歌、英特爾、蘋果、甲骨文、微軟、高通等產品幾乎滲透到世界各國的、海關、郵政、金融、鐵路、民航系統。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數據主權極易遭到侵蝕。對於我國來說,在伺服器、軟體、晶元、操作系統、移動終端、搜索引擎等關鍵領域實現本土產品替代進口產品,具有極高的戰略意義,也是維護數據主權的必要條件。
「數據驅動發展」或將成為對沖當前經濟下行壓力的新動力。大數據是促進生產力變革的基礎性力量,這包括數據成為生產要素,數據重構生產過程,數據驅動發展等。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其邊際成本為零,不僅不會越消耗越少,反而保持「摩爾定律」所說的指數型增長速度。這就可能給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帶來新動力,對沖經濟下行壓力。
需要建設一個高質量的「大數據與國家治理實踐案例庫」。國家行政學院一直重視案例庫的建設,在中央的重視和支持下,就大數據促進國家治理這一主題,各部門、各地方涌現出大量創新性的實踐
E. 全息MR和5G是怎麼應用的
全息MR:是增加了MR混合現實的可實現裸眼3D效果的非介質成像技術;MR混合現實就是把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結合在一起帶給大家一種全新的體驗。就像北京諦聽文化在全息領域做線下體驗,包括做的文旅演藝,做實景演出數字化,就是考慮如何把MR和實景演出結合起來,應用的是全息混合現實這項技術。
全息混合現實就是裸眼3D空間成像技術和混合現實技術的結合。全息MR和5G的應用他是一種高速的互聯網通信技術,所以它能夠進行實時的大數據的傳輸。
所以未來我們可以通過5G技術來實時的傳輸全息影像,舉個簡單的例子,我們可以讓每一個人都能夠通過全息技術到達春晚的現場和現場的演員一起溝通和交流。換一個角度看,我們可以讓每一個藝術家(包括去世的藝術家)都能夠走到觀眾身邊,都能夠去到不同的城市、鄉村、劇場,讓觀眾親身體會到藝術家在身邊表演,體驗虛實結合的穿越感。在真實和虛擬之間自由的欣賞藝術創作和藝術家的表演。
諦聽文化在2019年BIRTV展上剛剛完成了5G+全息MR的展示,觀眾們不僅可以在台下觀看節目,還可以進入「全息採集區域」,通過AR 技術和5G 通訊技術讓自己的實時影像出現在全息視頻中,與虛擬人演員共同演唱《我和我的祖國》。
F. 全程媒體、全息媒體、全員媒體、全效媒體的區別是什麼
區別:
全程媒體:全流程跟蹤、全鏈條播報,從事件發生到結束媒體需及時跟進、全程參與、深度介入。在人工智慧、大數據和社交網路時代,任何一件事情,網民通過傳統媒體或網路媒體或自媒體,極有可能溯及其過往歷史、當下現在和未來發展,多類媒體所形成的近程、中程和遠程演化拼圖,很多時候都能讓受眾沉浸於一種參與式的過程跟蹤式的媒體觸達狀態。
全息媒體:全形態呈現、全維度體驗,通過圖文、語音、視頻、VR、AR、可穿戴設備等多種形態立體化呈現新聞信息,帶給用戶全息多維感官體驗。新媒體用語音圖文虛擬現實等綜合手段更加逼真的描畫和重構客觀世界和人類社會,其富含信息的顆粒度更加精細,人的認知能力是隨著洞察工具和表達工具改良而進步的。
全息的映射和擬構世界恰恰極大的拓展了人類的共有精神世界,也必能更好的改造世界。瞬息的數據獲取和全息的鏡像表達,使得媒體既要深度挖掘內容的趣味性、價值性和分享性,又要綜合考慮全息成本和傳播收益的效費比。全息不僅僅是更加高精度的描述了四維宇宙,在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的幫助下,甚至可以部分模擬五維和六維乃至更高維宇宙的狀態。
全員媒體:全員參與、全局動員,在充分調動系統內員工協同力量的基礎上,激活系統外自媒體和網民的力量。在社交媒體和移動互聯網時代,人人都是媒體,每一個產品和機器都是媒體,只要是能和人及機器產生交互的就是抽象層面的媒體。
全員媒體決定了我們每個人在新時代進行公共傳播的時候,就擁有一定的媒體屬性,就應當提升媒介素養,注意傳播責任。全員媒體是人的社會性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傳播能力的擴展體現。
全效媒體:更高的效率、更好的效果,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等技術手段,全環節提升生產效率、全流程把握傳播效果、全方位提升傳播效能,含服務和電商多效態。在移動互聯網乃至下一代的智能互聯網時代.
新媒體的傳播效能是跨越年齡、地域、行業、媒介周期、平台、語種等等類型接近於全效,從低齡幼童到高齡老年,從漠北鳴沙到江南春雨。從內容的產生就在開始產生傳播效果,到議論評論以及演化定格,效果已經成為內容的固有初始屬性,所生即所效,所效即所能。這恰恰是傳播工具正在成為人類認知器官的內化過程。
G. 大數據時代,對我們的生活和思維發生了哪些改變
一場生活、工作與思維的大變革。大數據開啟了一次重大的時代轉型。大數據時代的思維變革:1、更多。2、更雜。3、更好。大數據時代下的變革三部曲:商業變革(二)大數據時代下的變革三部曲:管理變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