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數據 > 航運大數據論壇

航運大數據論壇

發布時間:2023-09-15 12:54:14

A. 從長江航運大數據看長江流域經濟韌性和潛力

新華社武漢10月29日電 題:從長江航運大數據看長江流域經濟韌性和潛力

新華社記者李鵬翔、徐海波、李思遠

27日下午5時許,武漢陽邏港,隨著一聲長笛鳴起,一艘大型貨輪裝載著494標箱潔具、化工材料從港口出發,順江而下,駛往上海。

長江橫貫我國東西,承擔著沿江地區八成以上的煤炭、鐵礦石以及中上游地區九成的外貿貨運量。長江貨運數據是反映長江流域經濟活力的重要指標。

盯著監控大屏,望著鳴笛而去的貨輪,武漢長偉國際航運實業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殷亮說:“公司今年累計運輸量有望實現15%的增長,可以完成既定的目標任務。”

今年以來,長江水路運輸需求有所減少,繁忙的黃金水道,一度冷清。到了二季度,形勢才有所改觀。長江航務管理局統計數據顯示,二季度,長江航運景氣指數達到102.06點,信心指數為107.39點,均回升至“景氣”區。三季度,指數略微下跌,但仍處於“景氣”區。

“就眼前這個錨地,雖然沒有前幾年那麼繁忙,但也算熱鬧起來了。”武漢港集裝箱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小明指著陽邏港說,這個內陸最大水鐵聯運樞紐,是我國長江中上游地區對外貿易的重要窗口。今年夏天沒有了往年的“往來船隻川流不息”,讓許多航運人不免擔心。好在時間不是太長,8月份開始逐步回暖。

李小明的感受,有數據加以印證。據長江航務管理局統計,今年前三季度,長江干線港口貨物吞吐量26.2億噸,同比增長0.8%;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804萬標箱,同比增長7.9%。

“以往只需要提前一周訂艙位,現在要提前一個月訂。”殷亮預計,隨著四季度出貨旺季來臨,貨運量需求將會增長,艙位也隨之緊俏。

目前,這一增長勢頭愈發明顯。其中,大宗商品最為典型。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煤炭吞吐量5.1億噸,同比增長5.0%;金屬礦石吞吐量5.0億噸,同比增長2.5%;化工原料及製品吞吐量6947萬噸,同比增長6.6%。

“這些貨物都是製造業所需的原材料或燃料,大多由長江中上游送往中下游工業基礎較好的地區。”專注於長江航運市場監測研究的長江航運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金其強說,大宗商品貨運量的增長反映了工業經濟持續回暖上升的態勢。

物流業是國民經濟的“晴雨表”。長江流經我國1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連接西南、華中、華東三大經濟區。

近十年來,長江干線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長較快,2020年突破30億噸創歷史新高,2021年達到35.3億噸,較2012年增長80%。今年前三季度,又實現同比增長0.8%。

“在今年疫情反復和全球海運市場持續下滑等背景下,長江航運貨物吞吐量仍能保持增長,雖然漲幅不大,但是在較高基數基礎上實現的增長,難能可貴。”中國物流學會常務理事、華中科技大學管理學院教授王海軍認為,綜合分析長江航運大數據,可以看出長江流域經濟增長仍然韌性強、潛力大、空間廣。

這其中,內貿運輸持續穩定增長,為長江干線港口貨物吞吐量增長發揮了“壓艙石”作用。今年前八個月,長江干線港口內貿貨物吞吐量20.4億噸,同比增長2.4%,在總吞吐量中佔比87.6%。

同時,我國中西部地區的高質量發展也為長江航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2021年,長江上、中、下游地區分別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2.2億噸、6.1億噸、27億噸;相比2020年,上游、中游地區均實現近兩成的增長。“從這幾年編制長江航運景氣指數來看,上游、中游地區景氣指數大多處於上升態勢。”金其強說。

長江航務管理局主要負責人說,隨著長江流域工業生產和進出口貿易的日益向好,長江水路運輸需求將會逐步釋放,長江航運市場有望持續平穩運行、穩中有進。

B. 航運業未來的前景在哪裡會有哪些顛覆性的技術出現

長江航運的發展,近年來有著日新月異的變化。

船越來越大了,船員越來越少。

船噸位越來越大了,裝卸時間越來越短了。

船機器越來越簡單了,馬力越來越大了。

船的燃料越來多了,加油越來越方便了。

船的助航儀器越來越多了,駕駛的要求越來越輕鬆了。

航道障礙越來越少了,暢通工程越來越好了。

……

長江航運,船舶運輸業的發展,緊跟時代的步伐,昂首跨步。這個時代的建設,離不開船舶的運輸。更多知訊,我們後面繼續討論。歡迎你在下方留言,我們共話長江未來。


『航海家羅羅』公眾號(ID:luoluo94666)你我都是大海里的一條小魚,橫跨整個大海,是為了更好的相遇。

C. 智博會歷史

2018年2月,受全國人大常委會委託,重慶市人大常委會組織部分在渝人大代表就重慶市改革發展和大數據應用與發展等情況開展了集中視察相關大數據企業,為即將召開的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作準備。

隨後,代表們圍繞擬提出的全團建議進行了討論發言,並對建議的進一步修改提出了意見建議。重慶大數據智能化發展需要得到國家部委的支持,其中建議之一就是在重慶舉辦智博會。

2018年3月3日,重慶代表團全體會議通過建議提交大會,到獲得黨中央、國務院正式批復

2018年5月,經黨中央、國務院同意將中國重慶國際汽車工業展與中國(重慶)國際雲計算博覽會合並,並更為現名;決定智博會從2018年起,每年在重慶市舉辦一屆。

2018中國首屆智博會將於2018年8月23日至25日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舉行,智博會以「智能化:為經濟賦能,為生活添彩」為主題,定位於「國際化品牌、國家級標准、專業性盛會」,通過「會」「展」「賽」及「系列活動」,為全球智能產業相關行業組織、企業和專家學者搭建集產業盛會、前沿展示、賽事路演、交流研討、智能體驗於一體的交流合作平台。

(3)航運大數據論壇擴展閱讀:

設立智博會的意義:

舉辦首屆中國國際智能產業博覽會,是落實《新時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加速中國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舉措。攜手努力,爭取把「智博會」打造成為人工智慧科技成果發布平台、產業聚集平台和投融資對接平台,促進智能產業資源共享共用和高效應用,推動人工智慧產業智能化發展。

同時,「智博會」在重慶舉辦也將有力地促進人工智慧創新要素在中國西部地區的聚集,有助於重慶找准著力點,促進產業升級。以智能產業帶動西部大開發,支撐「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發展。

D. 數博會數字經濟板塊核心論壇直指大數據應用

近年來,大數據技術一直甚囂塵上。雖然可能並沒有十分直觀的感受,但大數據技術確確實實正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的生活。而為了能夠更好地讓大數據技術服務於民,我國也一直在大力推進大數據技術在民生福利方面的落實與發展。

5月2日,據數博會組委會消息,2017中國國際大數據產業博覽會分論壇7大板塊中的數字經濟板塊日前已正式確定核心論壇——「社會民生福利:大數據應用高峰論壇」,來自美國、英國、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的行業專家將共同參與。

「十三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指出要全面實施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而在2017年,大數據在雲計算、非架構化數據存儲技術的助力下,大數據必將成為各行各業的熱點和焦點,大數據人才也必將是大數據戰略布局的重中之重。

從目前的職位需求情況來看,對大數據處理有需求的,一般為政府和大型企業。想要進入大公司,學習大數據技術不失為一項捷徑。另一方面,對大數據職位有需求的企業多分布在一線城市、沿海城市等經濟較為活躍的城市。想要去往這些城市發展的人,也可以考慮大數據這條發展道路。

不少人雖然認識到了大數據發展的必然性,但卻未必有合適的途徑進入到這個行業當中。為了讓更多人加入大數據人才的行列,盡可能填補大數據行業人才缺口,培養受企業歡迎的優質大數據人才,大數據培訓機構再次升級大數據課程,更易學、更實用,拒絕直播授課,拒絕自學視頻,力邀大數據專家面對面親授。

在不遠的未來,可以預見的是大數據技術必將逐漸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中,為了這一步的實現,需要更多的大數據人才投身到開發與研發工作當中去。從當下開始,改變人類的未來,你准備好了么?

E. 造船業如何玩轉航運大數據

造船業如何玩轉航運大數據_數據分析師考試

對大數據進行分析,挖掘大數據所蘊涵的價值,目前已成為許多行業的熱點,並在行業評價、預測及企業運營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上海船舶運輸科學研究所副總工程師、航運技術與安全國家重點實驗室負責人陳昌運認為,船舶行業是個傳統產業,與互聯網和大數據技術的結合相對滯後,但船舶行業又是一個全球性且規模龐大的行業,聯系著設計、製造和運輸業等,與許多行業的大數據有著根深蒂固的關系,這其中就包括航運大數據。日前,他向造船業同仁介紹了航運大數據技術的有關研究情況,以及如何讓航運大數據為造船業所用。

航運大數據收集與傳輸已有技術支撐

陳昌運介紹說,航運大數據包括船舶營運管理、船舶航行環境、船舶航行性能及營運能耗等數據內容,通常可以通過航運信息管理和船舶營運監測兩種方式獲取。

最常見的實船數據是船舶試航時測試到的數據,主要包括航速、航向、風速、風向、主機轉速和扭矩等。但這類數據是在特定環境下獲取的,採集的時間特定,數據量有限。因此,要獲得最全面的數據,必須對營運船舶進行長期監測。

以往,營運船舶的航行數據主要是採用定時報送方式獲取,通常每4小時或6小時由船上報送岸上,人工統計抄報的情況較為普遍。目前,隨著船舶設備逐步智能化,衛星定位技術和通信技術日漸成熟,營運船舶很多物理數據的測量已成為可能,航運業船岸信息一體化也成為現實。陳昌運提出,要想實現航運數據傳輸量大且成本不太高,目前條件下可以採用兩種簡單實用的方法。一是進行數據岸端有線傳輸,即當船舶靠岸或靠泊碼頭時,將數據採用有線加密方式發送到指定的岸上網路信息平台,該岸上網路信息平台的所有者可以是該船舶所屬公司,也可以是合作的科研機構。二是通過移動存儲介質,在船舶每個航次返回特定港口時,由指定船員交到岸上指定機構。

鑒於海上風浪和船上各種設備運行環境的復雜性,監測得到的數據難免會有不完整或失真的情況。陳昌運表示,對於船舶監測數據要進行修正。可以根據監測數據的特性查找出失真數據,也可以根據數據的量級以及數據變化趨勢進行判斷,還可以根據其他相關信號量的值進行判斷,例如,可以根據船舶運動來判斷浪高監測數據是否失真等。一旦判斷出失真數據,就要採用一定的數值方法對失真數據進行修補,通過後續監測的數據進行再驗證,通過多次迭代與分析,逐步逼近正確的結果。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造船業如何玩轉航運大數據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F. 聚焦海博會「智感海洋和信息增值服務論壇」

孫安然 李晶晶

10月15日~18日,被譽為「中國海洋第一展」的中國海洋經濟博覽會在深圳市舉辦。作為我國唯一的國家級海洋經濟展會,本屆海博會舉辦了多場具有國際視野及前瞻務實的多層次、多維度海洋經濟論壇,打造了一場全球海洋經濟領域的智慧盛宴。

作為本屆海博會分論壇之一,「 智感 海洋和信息增值服務論壇」於10月16日在深圳成功舉辦。該論壇由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和深圳市特區建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聯合承辦,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和廈門大學近海海洋環境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共同協辦。

為了深化研討,論壇設立了圓桌會議環節,5位特邀嘉賓針對「如何提升海洋觀測信息的增值服務」與「如何促進海洋觀測和知識性信息對 社會 服務和經濟發展的應用支撐」等議題進一步闡述觀點,展開了熱烈的討論。嘉賓還與觀眾現場互動,積極分享了觀點與建議,為促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數據驅動與場景應用是全面推進建設海洋強國的高效引擎。當前,各類涉海活動對海洋信息的智能獲取和增值服務都提出了迫切的需求,本次論壇搭建了一個高層次的交流平台,切實推動產學研聯合。

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副所長陳建芳表示,當前,隨著海洋經濟新引擎的發力,海洋漁業、沿海工業、綠色航運、海洋資源綠色開發和高效利用,以及防災減災、生態修復、海洋保險、環保督查等各類涉海活動對海洋信息的智能獲取和增值服務提出了十分迫切的需求。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及衛星海洋環境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在這方面進行了積極 探索 和相關技術研發。二所聯合研發的遙感與實測交互的海洋遙感在線分析平台SatCO2,向互聯網用戶提供了20多顆衛星、30年跨度、60多種海洋參數的在線共享和分析服務,成果在20多個國家推廣應用,進一步突破海洋衛星遙感數據便捷、高效使用的瓶頸,拓展了海洋遙感數據和科研成果的應用能力和價值。

中國工程院院士潘德爐:

現階段海洋遙感信息服務,存在「供需兩旺,價值不高」的問題。

智慧海洋是用知識來服務海洋,這才是真正的智慧海洋。智慧海洋當中的大數據是核心信息裝備研發的引擎,是智慧海洋的靈魂。

智慧海洋的核心之一是立體觀測網,是海洋大數據的重要之源,在智慧海洋的建設當中至關重要。我認為,當前海洋遙感信息增值的困境是「供需兩旺,價值不高」。瓶頸在哪裡?體現在三個「欠」:一是遙感資料反演信息欠精準;二是信息提取知識欠科學;三是知識服務欠智能。

因此,要以政府為主導,堅持四個統籌,需求統籌、星地統籌、軟硬統籌、中長期統籌;以企業為主,建立政、企、產、學、研融合的市場經濟機制。同時,加大投入,加強基礎研究與核心技術攻關。針對技術層面,要精準海洋時空基準網建設,從大陸時空基準控制網到海洋時空基準控制網、全球性時空基準控制網,都要跟蹤前沿,查漏補缺。積極發展兩大衛星,一個是全時間段的靜止衛星,一個是全空間域的激光衛星。同時,要發展智能服務平台和人工智慧遙感商業應用平台。

航天宏圖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宇翔:

下一階段海洋遙感衛星圖像處理軟體將會從單機化、集群化逐漸發展為雲服務化,用戶無須購買計算機、數據、存儲等設備與資源,只需要一個雲平台賬號就能解決全部問題。

當前,在海洋大數據的獲取、共享、分析、應用等方面還存在諸多的問題,如標准不統一、信息孤島、兼容性差、落地困難等。將遙感圖像處理技術與雲計算、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相融合,在雲端匯集海量遙感數據資源和大規模算力資源,通過在線的按需實時計算、智能計算方式,可大幅降低遙感應用時間成本和資源成本,推動大數據融合應用,暢通共享渠道,為用戶提供遙感存、算、管、用一站式雲服務。

航天宏圖發布的PIE-Engine Studio遙感計算雲服務,在海洋行業中已經具備對海洋執法督查、海洋防災減災、海域動態監管等方面的數據挖掘和分析能力。未來,PIE-Engine Studio遙感計算雲服務將進一步提升我國海洋遙感大數據服務能力,在提高數據獲取、處理和服務時效性、健全數據隱私和安全、增強多源數據關聯挖掘和知識服務、改善服務針對性和有效性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自然資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研究員何賢強:

海洋生態遙感有很大的產業應用潛力,不管是政府監管、漁業、企業、防災減災等都具有重大的應用價值。相對於陸地遙感應用,海洋生態遙感應用在深度和廣度上,均需進一步挖掘。

海洋經濟高質量、可持續的發展必須依賴生態環境的 健康 。海洋生態遙感有很大的產業應用潛力,不管是政府監管、漁業、企業、防災減災等都具有重大的應用價值。

但從我國海洋遙感產業化應用的角度來說,還存在比較大的不足,一是缺乏好用的面向終端用戶的產品;二是缺乏高精度、高價值的產品;三是用戶規模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下一步要創新數據的生產和應用模式,實現豐富的生產資料,擴大生產者和使用者的參與規模,從而形成產業的新生態。其中,豐富生產資料的難點主要在於,需要綜合和提升海洋、陸地和氣象衛星的水體應用能力,而不同系列的衛星在波段、性能方面差異比較大,且陸地氣象衛星的高精度水體遙感應用瓶頸還亟待突破。

要解決這些難題,首先要構建海陸氣一體化輻射傳輸模型,這一方面我們前期已有比較好的基礎,已構建了領先的水體輻射傳輸模型。其次要解決陸地衛星和氣象衛星的高精度水體應用產品的業務化生產技術。同時,需要克服現有的衛星遙感 只能 探測表層的難題,發展激光遙感技術和遙感-數模融合應用技術,實現從表層探測到整個剖面的反演。

此外,要構建海洋遙感產業化生態,解決產業應用瓶頸,突破三大技術——遙感基礎科學、新技術、應用模式,積極促進遙感基礎科學和新技術的突破。要基於互聯網交互平台,增強自造血能力,創新應用模式,研發面向互聯網用戶的海洋遙感在線產品生產及應用服務平台,打造深度產業、商業應用場景。

中國工程院院士蔣興偉:

在海洋衛星進入組網運行以後,如何從大洋漁業遙感服務作為切入點,做好漁場環境和漁情信息的提取、應用、開發和服務,這不是一個研究所或者中心能夠做到的,需要集合大家的智慧和力量,將漁業遙感信息服務再上一個新台階。

遠洋漁業能夠緩解近海漁業資源壓力,保障水產品有效供給,對實現我國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國家高度重視遠洋漁業發展,近年來,我國遠洋漁業在漁船裝備、捕撈設備等能力方面都有了較快提升,但仍存在作業漁場信息短缺,新漁場漁況不明,捕撈經驗認知時間長、投入大、局限性大,科學探捕調查投入大、范圍有限等方面的問題。

要做好遠洋漁業,一個關鍵點就是要准確、快速找到漁場,這其中大洋漁業遙感技術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近年來,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聯合多家科研院所、涉海大學和企業,積極 探索 解決大洋漁業遙感技術瓶頸,不斷完善漁情預報模式和在線服務能力。

多譜段、多要素、全天時、全球覆蓋遙感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這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我們將如何做好大數據時代的服務工作?如何突破精細化的應用技術?未來將在如下幾方面繼續發力:一是構建大洋漁業環境衛星遙感立體監測網,加強業務化能力;二是推動基於5S技術的漁船數據綜合應用服務;三是雲上大數據在線漁情服務系統構建;四是加強高度集成的信息分析及應用平台建設,提供大眾化的在線服務。

華為海洋全球銷售部總裁許劍濤:

海底光纜承載了全球99%以上的國際數據傳輸,是全球國際互聯網的「中樞神經」。海纜也是打造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戰略資源,呼籲政府部門盡快把海纜建設納入戰略考量,做到基礎建設先行,打造全球數據聯通中心節點。

海底光纜作為全球國際網路互聯的「中樞神經」,承載了全球99%以上的國際數據傳輸。2008年,華為海洋開始涉足深海跨洋通信。12年來,華為海洋已成為被全球海纜行業認可的四大廠家之一。

從戰略角度看,海纜是建設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重要基礎設施。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范疇不應僅是傳統意義的貿易和物流中心,更需要考慮建立成為具有更高戰略意義的全球信息流樞紐。

作為國際通信信息高速路的基礎設施,海底光纜的建設應該依託國家和城市的發展戰略,做到建設先行。海底光纜帶來的大容量、低時延、高質量的國際通信網路資源將助力城市成為區域或全球數據聯通的中心節點,吸引更多國際頂尖互聯網、數據中心、雲計算、大數據應用等行業入駐,並孵化全球國際化的創新型數字經濟商業模式,達到全球通信信息匯聚、形成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示範先行作用。

廣東省海洋遙感重點實驗室主任唐丹玲:

「風泵」有很多未知的作用,很值得研究。衛星遙感提供了重要研究手段。

風作用於海洋表面,改變水體的移動和狀態,產生一系列環境生態效應,這一過程統稱為「風泵」。環境變化、海面溫度升高,會引起台風的頻率、強度甚至時間的變化,這種變化也會影響到海洋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中很重要的是浮游植物,也就是初級生產力。

南海的上層水溫比較高,重要特點就是分層現象。分層現象影響水體混合,營養鹽沉到下面,導致其寡營養鹽,因此浮游植物比較少,初級生產力比較低,漁業資源相對比較稀少。但是,台風過後引起水體混合、加強上升流、下面的含有較多營養鹽的冷水上來。因此,可以看到台風過後受到影響的水溫降低的水域浮游植物生長加快、濃度會加大。

總的來說,「風泵」改變營養鹽輸運,促進海洋生源要素循環,驅動上層海洋初級生產以及生態系統,並進一步影響漁業資源。「風泵」有很多未知的作用,很值得研究。衛星遙感提供了重要研究手段。

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講席教授戴民漢:

海洋 健康 關乎人類可持續發展。目前海洋面臨著人類活動和氣候變化雙重壓力,正在發生快速且大幅的變化。觀測、數據、科學認知是尋求可行解決方案的基礎:沒有科學就沒有可持續發展。

海洋之於地球,猶如水之於人類。當前,海洋生態系統正面臨著全球氣候變化和區域/局地人為活動所帶來的前所未有的壓力,正在發生著急劇變化。因此,海洋的 健康 及其可持續發展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

我們對海洋的認知還相當「粗獷」。迄今為止,人類已 探索 的海洋只有5%,還有95%的海洋是未曾探測的,這是經略海洋面臨的巨大挑戰。因此,基於海洋觀測獲得准確數據,並形成對海洋的科學認知是尋求未來有效行動方案的基礎。

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陳鷹:

海洋牧場建設呼喚有效的海洋技術。生境營造核心工程技術問題,從物理上可歸結為流場調控。通過流場調控,人工上升流改變養殖環境生化參數,人工下降流減緩低氧現象,是有效的海洋牧場生境營造技術。

在海洋牧場建設中,生境營造技術是海洋牧場建設的核心。人工魚礁技術不是海洋牧場建設的唯一選擇,比如在深水、缺氧情況,人工魚礁技術將會無能為力。人工魚礁之外的生境營造技術,還有人工上升流、人工下降流等。而流場調控,則是海洋牧場生境營造技術的實質。

海洋人工上升流/下降流技術要點主要包括:簡易結構、流場優化、高效流控機理和原位供能技術。通過流場調控,人工上升流改變養殖環境生化參數,人工下降流減緩低氧現象。

浙江大學科研團隊在山東鰲山灣基於人工上升流技術的營養鹽提升工程實施,以及在山東養馬島基於人工下降流的海洋牧場缺氧減緩示範工程實施,初步證明了人工上升流、人工下降流技術的可行性。在未來海洋牧場的實踐中,浙江大學將與國內同行一道,有效地運用海洋技術,努力打造現代化海洋牧場。

自然資源部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副主任劉建強:

讓更多衛星數據上網,並在網上動起來,通過星地協同、多星組網提高數據獲取率,通過數據共享提高數據利用率。海洋應用除海洋衛星外,要把其他衛星用足用好,發揮各類衛星長處,陸地應用也要用好海洋衛星數據。

災害與環境監測痛點:采樣時空間隔長,下午數據少; 晴空 、有效數據少,質量不滿足;對接、宣傳不到位,服務跟不上。

在軌的海洋一號C/D衛星、海洋二號B/C衛星、中法海洋衛星、高分三號衛星形成網路,具備全天時、全天候、全球性觀測特點,可高頻次、周期性、近實時、快速獲得全球多尺度多要素信息。與現場海洋監測手段相結合,取得了過去單純用現場監測手段無法替代的重大成果,已成為海洋、海岸帶、南北極業務化觀測的主導手段。

海洋衛星在自然災害、生態環境監測中成功案例較多,多領域綜合應用前景很廣。期待與大家共同合作,挖掘在軌海洋衛星潛力,做好融合應用,做好最後一公里支撐,做好與地方政府、國際 社會 的對接服務,積極推進新一代海洋水色衛星研製、加快高軌海岸帶衛星的立項。

閱讀全文

與航運大數據論壇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什麼app可以用車架號查車 瀏覽:933
安卓手指滑動事件 瀏覽:427
順豐速運怎麼修改密碼 瀏覽:139
iphone抹掉之後重新激活 瀏覽:198
echo回聲使用教程 瀏覽:219
警察能查出微信ip地址 瀏覽:425
程序靜態分析工具 瀏覽:191
華為恢復文件如何打開 瀏覽:237
微信提示多文件分享 瀏覽:425
excel多文件如何一起列印 瀏覽:54
蘋果a1780支持什麼網路 瀏覽:625
大數據離我們有多少公里 瀏覽:950
win10修改文字大小 瀏覽:555
游戲編程異常怎麼解決 瀏覽:929
哪個職業學校的專業有電腦編程 瀏覽:220
s7200如何打開庫的源文件 瀏覽:55
有哪些非遺app 瀏覽:882
文件上的圖表如何塗黑關鍵文字 瀏覽:13
相同文件刪除使用哪個軟體 瀏覽:606
薇薇免費小說文件名 瀏覽:215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