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德語時政詞彙:「大數據戰略」怎麼翻
1. 引領型發展
die richtungsweisende Entwicklung
2. 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nnovationsgetragenen Entwicklung
3. 優進優出戰略
Strategie für Im- und Export von Qualitätswaren
4. 網路內強國戰略
Strategie zum Aufbau einer starken Internetnation
5. 國家大容數據戰略
staatliche Big-Data-Strategie
6. 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
Strategie zur Absicherung hoher Getreideerträge rch fruchtbare Äcker und moderne Technik
⑵ 世界哪些國家把大數據 國家戰略
你在書上絕對能找到答案的只是需要你自己總結。我講一下思路啊
第一次工業革命內後,首先容是英國的經濟發展,成為世界工廠。然後講一下法國,德國,還有美國。而發展中國家此時卻在經濟落後中徘徊掙扎。兩者的差距越來越大了,這要你講些具體的例子,資本主義國家對亞非拉進行殖民侵略。,導致亞洲革命風暴
第二次工業革命之後,美國,德國超過英國,還有日本的快速發展。對亞非拉的資本輸出。亞非拉民主運動開始
第三次工業革命,發達國家恢復飛速發展。亞非拉國家開始利用新的新的科技革命發張本國經濟。
⑶ 談談國家針對大數據發展規劃是怎樣的
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部署和頂層設計,需要我們做到「四個結合」:把政府數據開放和市場基於數據的創新結合起來。
政府擁有80%的數據資源,如果不開放,大數據戰略就會成為無源之水,市場主體如果不積極利用數據資源進行商業創新,數據開放的價值就無從釋放;把大數據與國家治理創新結合起來。
國務院的部署明確提出,「將大數據作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提高社會治理的精準性和有效性」,用大數據「助力簡政放權,支持從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後監管轉變」。
具體如下:
1、此外,我國作為世界製造業第一大國,需要高度關注一個現實——大數據重新定義了製造業創新升級的目標和路徑。
無論是德國提出的工業4.0戰略,還是美國通用公司提出的工業互聯網理念,本質正是先進製造業和大數據技術的統一體。
大數據革命驟然改變了製造業演進的軌道,加速了傳統製造體系的產品、設備、流程貶值淘汰的進程。
2、數字工廠或稱智能工廠,是未來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必然方向。
我國面臨著從「製造大國」走向「製造強國」的歷史重任,在新的技術條件下如何適應變化、如何生存發展、如何參與競爭,是非常現實的挑戰。
3、在政府治理方面,政府可以藉助大數據實現智慧治理、數據決策、風險預警、智慧城市、智慧公安、輿情監測等。
大數據將通過全息的數據呈現,使政府從「主觀主義」「經驗主義」的模糊治理方式,邁向「實事求是」「數據驅動」的精準治理方式。
在公共服務領域,基於大數據的智能服務系統,將會極大地提升人們的生活體驗,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出行、智慧物流、智慧社區、智慧家居等等,人們享受的一切公共服務將在數字空間中以新的模式重新構建。
⑷ 大數據時代水產業如何與互聯網做加法
大數據時代水產業如何與互聯網做加法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物聯網和製造業服務化迎來了以智能製造為主導的第四次工業革命。2013年,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正式提出了「工業4.0」的概念。這是德國政府《高技術戰略2020》確定的十大未來項目之一,旨在支持工業領域新一代革命性技術的研發與創新。
農業作為工業生產原材料的提供行業和工業製成品的使用行業,也必將融入這場時代的變革,向農業智能化時代即農業4.0時代發展。作為農業4.0的重要內容之一,水產行業也將發生深刻的變革,智能化、網路化、精細化和便捷化的水產養殖時代即將到來。
農業1.0 到4.0的變遷
農業4.0是以物聯網、大數據、移動互聯、雲計算技術為支撐和手段的一種現代農業形態,即智能農業(Intelligent Agriculture),也是繼傳統農業、機械化農業、信息化(自動化)農業之後,進步到更高階段的產物。
縱觀國內外現代農業發展歷程,可以分為四個階段:農業1.0是依靠個人體力勞動及畜力勞動的農業經營模式,人們主要依靠經驗來判斷農時,利用簡單的工具和畜力來耕種,主要以小規模的一家一戶為單元從事生產,生產規模較小,經營管理和生產技術較為落後,抗禦自然災害能力差,農業生態系統功效低,商品經濟較薄弱。農業2.0,即機械化農業,是以機械化生產為主的生產經營模式,運用先進適用的農業機械代替人力、畜力生產工具,改善了「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業生產條件,將落後低效的傳統生產方式轉變為先進高效的大規模生產方式,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和農業生產力水平。隨著計算機、電子及通信等現代信息技術以及自動化裝備在農業中的應用逐漸增多,農業將步入3.0模式。農業3.0,即信息化(自動化)農業,是以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和局部生產作業自動化、智能化為主要特徵的農業。
信息技術發展到新階段即可產生新的農業發展模式即農業4.0,即:智能化農業,這是融合物聯網、雲計算和大數據的高度智能化農業,其目的是要實現大范圍大尺度的農業生產全局的最優,以最高效率地利用各種農業資源、最大程度地降低農業能耗和成本、最大限度地保護農業生態環境以及實現農業系統的整體最優為目標;以農業全鏈條、全產業、全過程、全區域智能的泛在化為特徵,以全面感知、可靠傳輸和智能處理等物聯網技術為支撐和手段;以自動化生產、最優化控制、智能化管理、系統化物流、電子化交易為主要生產方式的高產、高效、低耗、優質、生態、安全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與形態。
農業4.0在我國「小荷才露尖尖角」,尚處概念、理念、設計和試驗示範階段:北京市重點開展了農業物聯網在農業用水管理、環境調控、設施農業等方面的應用示範,實現了農業用水精細管理和設施農業環境監測;黑龍江省側重在大田作物生產中搭建無線感測器網路,藉助互聯網、移動通信網路等進行數據傳輸及數據集中處理和分析,支撐生產決策;江蘇省開發了國內領先的基於物聯網的一體化智能管理平台,側重在水產養殖等方面進行探索;山東在設施溫室和水產養殖的整體行業信息化推進進步明顯;浙江省重點在設施花卉方面應用物聯網技術,各項環境指標通過感測器無線傳輸到微電腦中,實現了花卉種植全過程自動監測、傳輸控制;安徽省小麥「四情」監測項目建設已經啟動。此外,河南、重慶、遼寧和內蒙等地也開展了一些探索工作。
現階段,我國農業4.0主要以物聯網技術在各領域各環節的示範推廣應用為主,還未實現大規模、高階化的應用。隨著農業電商、農產品物流、農業市場化服務的快速發展,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等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並與物聯網技術進行了有效地融合。
「農業4.0」在水產行業的應用現狀
「農業4.0」的發展以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移動互聯等技術為關鍵,突破涉及農業物聯網的核心技術和重大關鍵技術,迎合現代農業的發展需求是邁向「農業4.0」的必經之路。現階段,「農業4.0」在水產行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以物聯網為核心的關鍵技術應用上。
物聯網等「農業4.0」技術在水產領域的深化應用需要有大批懂技術、會應用的實用性人才。然而,水產養殖歷來被視為艱苦、薪酬低、社會評價不高的職業,陳舊的社會偏見對農業院校特別是本身學水產養殖的學生及其親人的心理產生了巨大沖擊,這些學生畢業後,在自身有畏懼心理及其在家人勸阻之下,大部分轉向了飼料營銷等非養殖一線崗位,還有相當大一部分轉向了跟水產風馬牛不相及的行業,更不用說其它專業畢業生會投身這個行業。因此,在實用性人才不足的情況下,通過物聯網等「農業4.0」技術大力提升行業內技術裝備,打「技術牌」,才能更好地緩解水產行業高素質勞動力緊缺的困境。挪威的大型養殖場在人力成本高昂的情況下,通過集成現代信息技術,構建養殖物聯網平台,實現三文魚飼料投喂、收獲、洗網、加工的完全自動化,只要定期維護便可實現1~2 人管理全場所有事務,這種良性運作的養殖業模式值得我們借鑒。
長久以來,作為我國傳統的養殖方式,以低窪鹽鹼地和荒灘荒水等資源改造進行養殖,技術成熟、操作簡便、投入適中,適合我國農村以農民承包經營的經濟發展水平。但是其周期長、勞動強度大、生產效率低且養殖風險大、水體污染嚴重。因此,減輕勞動強度,提高生產效率,降低養殖風險,實現生態養殖是漁民多年來的夢想,也是新時期對漁業現代化的必然要求。通過物聯網等「農業4.0」技術把人工智慧系統和相關的儀器、儀表、裝備相結合,通過計算機控制實現水體質量監控、增氧、投餌、捕撈等養殖作業和運輸、加工、倉儲、物流等自動化管理,減少了人力物力的投入,也減少了人為經驗誤差造成的損失。同時,通過水產養殖戶走向聯合,各種行業協會、水產組織孕育而生,形成集群效應和規模效應,這就轉變了水產養殖的發展模式。
當前,我國水產養殖業發展正處於一個新的歷史階段,特別是深化水產養殖業結構調整,穩定增加農民收入,提高水產品市場競爭力,對推進水產養殖業信息化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緊迫。大力推進水產養殖信息化,以信息化帶動我國水產養殖業現代化,對於促進農業和水產養殖業的發展,提高漁民生活質量具有重要意義。
水產行業「農業4.0」面臨的問題
目前,以物聯網為代表的「農業4.0」技術涵蓋了水產養殖行業的多個方面,並在政策扶持、技術研發、示範應用等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對水產行業形成了良好的促進作用。但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總體仍處於初級階段,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關鍵設備與核心技術儲備不足。相對於其他領域,由於動植物的生命特徵、系統環境的開放性和復雜性,加之應用對象經濟條件的限制,農業對物聯網技術產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總體上看,水產養殖的裝備化程度低,自動化的基礎條件有待進一步夯實。同時,我國農業物聯網關鍵技術、產品、設備技術儲備不足,集成體系成熟度較低,大面積推廣應用的難度較大。比如在水產養殖業方面,由於我國水體富營養化程度高,穩定、可靠、耐用溶解氧、pH 值、葉綠素、氨氮、亞硝酸鹽的感測器技術仍不過關,需要小型化、精確化、靈敏化、運行穩定的感測器,這方面,我國與國外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其次,水產物聯網應用標准體系尚不完善。農業應用對象復雜、獲取信息廣泛,感測器的標準是否統一、採集的信息是否可以標准化應用,都成為影響水產物聯網應用成敗的重要因素。目前國內還沒建立完整的農業物聯網技術標准體系,現有標准還很零散、缺失和不統一,標准制定與市場應用結合不夠,導致物聯網市場分割,製造和服務成本偏高,這已成為制約物聯網技術在現代農業發展中推廣應用的重要因素,具體到水產物聯網更是如此。
再者,水產物聯網應用商業模式亟待建立。包括水產物聯網在內,我國整個水產物聯網行業還處於發展初期,缺乏成熟的商業模式。目前水產物聯網的市場需求仍然是以設備采購、網路接入為主,導致農業物聯網的產出與預期的估計差別太大。從產業化發展角度來看,目前我國農業物聯網技術應用總體處於試驗示範階段,規模小而分散,農業感測控制設備等物聯網關鍵技術產品難於實現批量生產,導致產品價格高,用戶難於接受。農業物聯網技術產品投放市場前缺乏嚴格質量檢測,當設備暴露在惡劣自然環境下,導致設備穩定性差,故障率高,維護成本高,後續技術服務落後,農業物聯網應用系統不能持續正常運行,影響了用戶的使用積極性,導致農業物聯網產業發展緩慢。
最後,水產物聯網技術專業人才缺乏。目前廣大基層農戶、農技人員對於水產物聯網的概念還很模糊,對於水產物聯網的技術、設備等知識的認識還不全面,還不具備應用推廣物聯網技術的能力。同時,在水產物聯網的感測器開發、運算評價模型的研究等方面缺少跨專業的復合型人才。水產物聯網是整合了水產、通信、機械、計算機軟體等多行業的一個綜合產業。因此,就需要從事水產物聯網的相關技術人員對農學、通信、軟體編程等方面都要有較強的專業知識,這樣才能研發出符合農產品生產者實際需要,真正智能化、自動化的農業物聯網。
水產行業如何融入「農業4.0」
「互聯網+」縮短了信息化與農民之間的距離,但是還沒有很好的消除與養殖戶之間的技術障礙。只有讓互聯網自然融入到傳統水產行業,讓養殖戶像打電話和看電視一樣簡易操作就可以進行智能水產養殖,才是真正的「互聯網+水產」,也才真正邁出了水產行業「農業4.0」的第一步。
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環境對於加速信息化在農業領域的應用、推進「農業4.0」發展優勢明顯:一是軟硬體支出費用相對較低;二是可以隨身攜帶、隨時應用;三是交互方式相對優化,便於操作;四是易於附加個性化服務和實現精準推送,可載入更多智能化的應用。這些恰恰是長期以來困擾信息化在農業領域深度、廣度應用的關鍵難題。如今劣勢變優勢,意味著未來農業領域,特別是水產領域的移動互聯網應用前景十分光明:
「互聯網+水產」有利於實現生產智能化。移動互聯網與水產物聯網裝備結合後,能夠發揮全面感知、可靠傳輸、先進處理和智能控制等技術優勢,實現水產養殖的全程式控制制,降低污染,減少疫病,提高養殖品質,達到科學養殖和智能養殖的目的。
「互聯網+水產」有利於實現經營網路化。移動互聯網有利於加快水產電子商務的應用,實現水產品流通扁平化、交易公平化、信息透明化,建立最快速度、最短距離、最少環節、最低費用的水產品流通網路,解決買難賣難問題,大大提高水產經營的網路化水平。
「互聯網+水產」有利於實現管理精細化。移動互聯網的普及,能夠加快大數據、雲計算等先進技術的落地應用,通過對終端、用戶及其水產生產經營行為的跟蹤服務,進行生產調度、應急指揮、質量監管,對上輔助宏觀決策,對下優化生產經營行為,解決當前管理對象不明確、效率不高等問題。
「互聯網+水產」有利於實現服務便捷化。移動互聯網的便攜隨身和實時交互特點,很好地解決了農業信息服務「最後一公里」問題,便捷服務的同時,為市場化、多元化信息服務提供了機遇,通過創新型應用等多種手段,未來的水產信息服務將更加豐富便捷。
真正的信息化應該是「潤物細無聲」的,無需冗長的教程和繁難的培訓,一看就會,一用就見效,自然能夠受到農民追捧、贏得市場,這應該是互聯網融入水產行業的最佳情境設想。因此,「互聯網+水產」的發展,不能把重點放在教育一線養殖戶,而是從一線養殖戶的實際和思維出發,因勢利導、潛移默化地進行適應性改變,這就是所謂的「引導」。那麼,這個適應性改變應該如何進行?
一是要加快易用、實用APP的開發,建議模擬不同的養殖場景,按照養殖全過程設置重要節點和參數,按照農民的養殖習慣優化應用流程。
二是要打通生產和經營的通道,通過移動互聯網實現「扁平化」,藉助在線傳輸方式,讓消費者與養殖現場建立關聯,無論是水產品質量追溯,還是養殖現場視頻調閱,甚至是水產養殖眾籌,都可以大膽嘗試。
三是要充分利用政策資源,實施移動互聯網示範工程,通過創建「互聯網+」示範養殖場、養殖能手等行動,大力推廣信息化養殖理念和技術,加強用戶體驗,大規模提升水產養殖信息化水平。
四是要積極實踐互聯網思維,啟動水產信息化服務市場,借用打車軟體等先進的運營思維,合理配置盈利點,前端推廣多採用免費、補貼等手段,讓農民享受到實惠,再從水產養殖的其他環節找回企業收益。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時代水產業如何與互聯網做加法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⑸ 大數據應用分析 在企業發展占據重要地位
大數據應用分析 在企業發展占據重要地位_數據分析師考試
目前從國內情況來看,除了一些明星和科技狂人外,普通消費者在住宅設計時並未通盤考慮整體運用智能家居控制系統,人們的消費觀念仍然未能有效形成,但智能家居作為一個新生行業,目前正處於大規模興起的起點,市場消費觀念也正在逐步形成過程中,隨著智能家居市場推廣普及的進一步落實,培育起消費者的使用習慣,同時科技進步以及更大規模廠商介入將推動行業成本的下降,智能家居市場潛力將是巨大的,行業前景光明。在這大好前景背後,是數以萬計的數據集合。
2014年,google完成了對智能家居設備提供商nestlabs的收購,收購金額竟然高達令人咋舌的32億美金。僅有兩款智能設備的nestlabs在google這里為何值32億美金?一方面是由於智能家居行業前景可期,nestlabs在智能家居領域是一個消費級產品,利於google未來布局,另一方面是google看中了nestlabs設備背後的數據、信息收集能力,通過收購,nestlabs設備收集到的數據將成為Google的又一大數據源,幫助Google更好地了解人們的生活。
事實上,大數據並不只是google這樣的互聯網科技巨頭所在意的,物聯網技術得到迅速發展後,智能家居企業更是喜歡強調大數據。在幾年前,將大數據服務作為一個發展方向並不讓人信服,如今看來卻十分有遠見,那麼智能家居企業緣何喜歡強調大數據?
何為大數據?大數據,Bigdata,又稱巨量數據、海量數據,指的是所涉及的數據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通過人工,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截取、管理、處理、並整理成為人類所能解讀的信息。大數據不僅強調數據量的無限巨大、數據類型的十分多樣,而且強調數據處理的難度高、數據所蘊藏的價值高。高德納咨詢公司於2012年修改了對大數據的定義:「大數據是大量、高速、及或多變的信息資產,它需要新型的處理方式去促成更強的決策能力、洞察力與優化處理。」
隨著信息處理技術的發展以及大數據被越來越多的提及,大數據時代越來越近。早在2012年,《紐約時報》的一篇專欄中就寫到,大數據時代已經降臨,在商業、經濟及其他領域中,決策將日益基於數據和分析而作出,而並非基於經驗和直覺。如今,大數據逐漸開始應用於多個領域,包括醫療、能源、通信、零售業、公共服務、社會學等,而與智能家居相關的物聯網、雲計算、移動互聯網、車聯網、手機、平板電腦、PC以及遍布地球各個角落的各種各樣的感測器,無一不是數據來源或者承載的方式。
在今年的世界盃上,德國隊憑借出色的發揮最終捧得大力神杯,而這背後就有大數據的力量。世界盃打響前,德國足協便與SAP巴西分公司合作推出SAPMatchInsights足球解決方案。實際上就是通過數據處理系統對球員跑動、傳球等數據的捕捉和分析,為教練團隊評估每場比賽的主要狀況和每個球員的特點提供更為精準的依據,從而優化球隊的訓練方法和戰術,最終提高球隊戰績。這種對大數據的處理和應用幫助德國隊在世界盃開始的第一場比賽便以4比0的大比分橫掃勁敵葡萄牙。
大數據的影響遠不止這些。近日,全球著名的咨詢公司埃哲森(Accenture)聯合通用電氣共同發起了一項調查,內容主要圍繞大數據分析以及物聯網應用的拓展對於整個行業競爭格局的變革將起到什麼樣的作用。調查結果表明,「有87%的企業主相信在未來三年內大數據分析將會徹底改變其所在行業的競爭格局,有89%的受訪者相信尚未啟動大數據戰略的企業將在明年內面臨市場份額丟失以及競爭力降低的風險」,並且「有73%的企業計劃將自身IT支出總額的20%以上投入到大數據分析方面,有超過20%的企業表示他們投入在相同領域的資金佔比達到30%以上」。可見,大數據在企業未來發展中將佔有更為重要的地位。
回到與大數據關系也十分密切的智能家居領域。一方面,物聯網智能家居將會產生比互聯網更多的數據。「物聯網智能家居涉及智能照明、智能開關、智能電器、智能感測、智能安保、智能健康等等。這些設備數量在1個現代家庭中平均達到50-100個,現代家庭中人員一般為2-3人,移動設備數量一般為2-3部。」而這每一個設備都將在應用過程中都為產生大量的數據。
據估計,到2020年一個中國普通家庭一年產生的數據相當於半個國家圖書館的信息儲量。另一方面,物聯網智能家居是大數據應用的方向。智能家居的「智」是以對數據的處理和分析為基礎的,也就是說沒有對數據的精準處理,智能家居的設備至多停留於自動化的階段,難以實現智能家居真正的智能。這其中離開雲技術,但更離不開「原材料」——大數據。
大數據在智能家居的地位和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但大數據也並非完美無缺。雖然不少智能家居企業都在宣揚大數據,但實際的技術能力有限,特別是數據的精準性和安全性。精準性得不到解決,智能家居設備的智能化將大打折扣;安全性沒有保障,智能家居用戶家庭的隱私可能受到威脅。因而,大數據雖然在未來智能家居的發展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真正能利用好大數據的路還遠。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應用分析 在企業發展占據重要地位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⑹ 大數據時代的德國信息化戰略
大數據時代的德國信息化戰略
德國是世界主要的經濟強國之一,也是歐盟國家中重視信息化建設、信息化程度較高的國家之一。為迎接信息社會的新挑戰,確保德國在大數據時代居歐洲領先地位,2014年8月20日,德國聯邦政府內閣通過了由德國聯邦經濟和能源部、內政部、交通與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部聯合推出的《2014—2017年數字議程》,提出在變革中推動「網路普及」「網路安全」「數字經濟發展」三個重要進程,希望以此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強國」。無論是之前的信息社會發展戰略,還是現在的數字議程,德國始終在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數據安全保護、挖掘數字化價值創造潛力在公共管理和國民經濟各領域的運用等方面保持了高度關注,這些措施為德國邁入大數據時代提供了有力支撐。
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為大數據發展奠定基礎
要推動大數據快速發展,網路基礎設施需要達到較高的水平。上世紀末,德國就開始大力進行互聯網基礎設施的建設,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在1999年德國制定的《21世紀信息社會的創新與工作機遇》行動綱領中,德國提出行動綱領的三個目標,分別是發展傳輸速度更高的互聯網基礎設施、實施「全民享有互聯網」項目以及幫助平時接觸不到網路的弱勢群體也能夠上網。從這份有著統領性質的行動綱領可以看到,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被認為是德國迎接信息社會挑戰的首要任務和基礎性任務。2009年2月,德國公布了「寬頻戰略」的主要目標和舉措,力圖將德國寬頻網擴充成高速、富有競爭力的網路。在2010年出台的《德國ict戰略:數字德國2015》中,德國提出擴大數字基礎設施和網路以滿足未來需要的要求。為進一步滿足數字化需求、建設必不可少的數字化基礎設施,在近期出台的《2014—2017年數字議程》中,德國決定於2018年前在全國普及高速寬頻。
在政策的不斷強化下,近年來,德國的互聯網基礎設施一直走在時代的前列。1998年,德國互聯網使用者僅為1400萬人,只有15%的學校接入互聯網;而到2009年,根據德國經濟和技術部等機構發布的《數字德國監控報告》,德國家庭互聯網接入普及率達到79.1%,家庭計算機普及率為84.1%,大眾無線電話普及率為130.9%。截至2012年底,德國在100個城市建設了第四代移動通訊網路(4g),大大提高了居民上網的速度。
以數據開放促進科學決策與社會創新
對政府管理而言,大數據的價值在於提供盡可能多的詳盡信息並對信息進行有效分析,促進決策科學化和管理精細化。德國憑借自身較高的信息化水平,通過大型基礎資料庫和地方資料庫的建設,重視在政府管理中運用數據資源服務公眾和服務決策。早在2000年,德國就發布了《2005年聯邦政府在線計劃》,要求聯邦政府到2005年將所有可在網上提供的服務在線提供給公眾。2003年6月,德國推出了整合電子政務的「德國在線」計劃,加強基礎資料庫和地方資料庫建設力度,整合集成大量分散的信息資源,以公眾需求為導向,為公眾提供更便捷的數據服務。資料庫的建設和開放體現了德國一直以來所倡導的「讓數據而不是讓公民跑路」的導向,切實地為公眾提供了便利;資料庫的建設和開放也為各地政府的科學決策提供了基礎。在資料庫的建設中,涉及人口資源、經濟社會、地理環境等基礎資料庫資源的開發建設,主要由聯邦和州一級政府負責,州一級的統計局兼具州政府全面信息服務商的角色。例如,德國西部的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統計局建立了該州的「中央資料庫」,專門向州政府提供人口分布、地理數據、礦藏信息等信息服務,並提供相應分析軟體。通過應用軟體對大量數據的分析,州政府的各部門能獲得很多有價值的信息,從而促進決策的科學化。類似的大型資料庫的建立,將分散在各個政府部門大量數據整合起來,使德國的政府信息資源得到了很好的利用。
除了強調資料庫在政府系統的運用,德國也重視各行各業之間的信息資源共享。例如,2013年1月,為了提高科研與教育中的數字信息支撐能力,德國科學組織聯盟啟動了第二期數字信息計劃,該計劃主要包括以專業的信息科學與信息技術方法實現科研數據的收集、存儲和開放共享、確保用於科研目的的科研數據不受訪問限制、實現數字出版物的永久保存等內容。可以看到,德國對數據資源的運用並不僅僅局限於數據本身的開放和提供,數據更是促進政府更有效運轉和社會更多發揮創造能力的強有力的支撐,以數據開放來支持和促進社會創新,能夠更好地發揮數據的價值。
「工業4.0」與傳統製造業的數字化升級
「工業4.0」概念於2011年首次出現在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2013年,德國聯邦教研部與聯邦經濟和技術部正式將「工業4.0」戰略納入了《高技術戰略2020》。德國認為,工業革命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三次工業革命引入了電子與信息技術,在此基礎上,如果德國可以廣泛地將物聯網和服務網應用於製造領域,在智能工廠中實現數字和物質兩個系統的無縫融合,德國就可以在第四次工業革命的道路上佔領先機,鞏固德國的競爭地位。德國「工業4.0」戰略打出「確保德國製造業的未來」的口號,是德國將信息化的時代特徵與工業化歷史進程緊密結合的戰略。
「工業4.0」的實施重點在於信息互聯技術與傳統工業製造的結合。通過機械和機械之間的互聯和信息流轉,未來的生產過程將變得更加快捷。據德國國家科學與工程院估算,「工業4.0」可以使企業的生產效率提高30%。在「工業4.0」戰略下,生產企業如果能夠增強對大數據的處理能力,整個行業就能更快地邁向數字化與信息化的新階段。
做數據保護和信息安全的典範
出於嚴謹的民族特徵,德國一方面大力推動信息化建設,另一方面格外重視數據保護和信息安全。通過立法來保障信息安全,是德國的一大特色,德國的數據保護法律比較系統和規范,被譽為「歐洲信息安全的典範」。1997年,德國頒布了全面規范互聯網信息傳播行為的法律——《信息和通訊服務規范法》。2002年,德國通過《聯邦數據保護法》,並於2009年進行修訂。《聯邦數據保護法》是德國關於數據保護的專門法,其中規定,信息所有人有權獲知自己哪些個人信息被記錄、被誰獲取、用於何種目的,私營組織在記錄信息前必須將這一情況告知信息所有人,如果某人因非法或不當獲取、處理、使用個人信息而對信息所有人造成傷害,此人應承擔責任。《聯邦數據保護法》修改生效後,更多德國企業開始對客戶信息實施高水平的保護措施,提高了客戶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在《2014至2017年數字議程》中,德國進一步提出最晚將於2015年出台《信息保護基本條例》。除了立法,德國也通過一系列戰略方案和具體的行動來加強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安全。
一系列的信息安全戰略提高了德國對大數據的安全運用能力。目前,德國大型企業和政府部門的郵件系統早已運用郵件加密技術;未來,普通電郵用戶發送的信息也將逐步使用加密技術傳送,並且,這些數據信息都將存儲在德國境內的數據中心裡。在大數據時代,德國將朝著加密技術本土化的目標進一步加強數字安全建設。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時代的德國信息化戰略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⑺ 有哪些國家將大數據上升為國家戰略
1、美國
美國是第一個將大數據上升至國家戰略並制定行動計劃的國家。2010年,美國總統科學技術顧問在呈給總統奧巴馬的報告中建議:「聯邦政府都要制定一個應對『大數據』的戰略」,大數據對美國政策制定的效果也越來越明顯。
2、英國
2010 年英國政府開放數據門戶網站Data.gov.uk 正式上線以來,英國政府開放數據范圍已涵蓋福利待遇、法律、交通、教育學習、公民權利、工作求職、稅收、移民簽證等15 個領域,涉及人們日常生活的各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將政府財政稅收和公務員收入完全公開與透明化,以達到迎接社會挑戰、打擊腐敗和加強民主、增強政府誠信的目的。
3、澳大利亞
2011年5月,澳大利亞政府公布了《國家數字經濟戰略》報告,旨在確保2020年前基本完成國家寬頻網路的物理建設,使澳大利亞成為世界數字經濟的領軍者。
隨著大數據發展戰略得到全球各國的高度重視,聯合國秘書長執行辦公室於2009 年正式啟動了「全球脈動」(Global Pulse)倡議項目,旨在推動數字數據和快速數據收集和分析方式的創新。
4、中國
2015年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公報提出要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這是大數據第一次寫入黨的全會決議,標志著大數據戰略正式上升為國家戰略。五中全會,開啟了大數據建設的新篇章。
(7)德國大數據戰略擴展閱讀
就大數據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而言,五中全會的公報具有五個方面的重要意義,也對應著相應五個方面的建設努力方向。
1、大數據戰略要堅持黨的領導、政治引領。黨代表人民利益,黨性的本質是人民性,堅持黨的領導就是要堅持在大數據建設中切實保障公共利益、人民利益。
2、大數據戰略要政府表率推動。大數據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首先是需要政府做出表率,在開放數據、開放政府建設方面做出表率和積極努力。
3、大數據戰略要立法規范。在開放政府數據,搜集儲存記錄個體、企業、組織信息,交易、再利用大數據資源等方面,要通過國家立法的形式予以規范。
4、保障大數據產業發展的市場均衡與有效競爭秩序。在大數據產業發展中,政府是推動力量,然而企業由於直接從事商業活動,更有動機成為大數據產業發展的主體。然而,由於網路時代,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更為明顯,大數據產業很容易形成強者愈強的產業壟斷。
5、大數據產業發展要保障公共安全。任何產業的發展不能只顧經濟利益而忽視公共安全。
⑻ 發達國家如何布局大數據戰略
發達國家如何布局大數據戰略
大數據在美國之所以能被迅速、廣泛應用,與美國高度重視大數據價值、積極推動數據開放和擁有一批掌握核心技術的信息技術企業密切相關。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大數據戰略課題組
最近幾年,美國、歐盟、日本等主要發達經濟體採取各種政策舉措,積極推進國家大數據戰略,取得了長足進展,成功經驗值得中國借鑒。
將推動大數據產業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
美國在推進大數據應用上形成了從發展戰略、法律框架到行動計劃的完整布局,已實施四輪政策行動。第一輪是2012年3月,白宮發布《大數據研究和發展計劃》,並成立「大數據高級指導小組」。第二輪是2013年11月,白宮推出「數據-知識-行動」計劃,進一步細化了大數據改造國家治理模式、促進前沿創新、提振經濟增長的路徑,這是美國向數字治國、數字經濟、數字城市、數字國防轉型的重要舉措。第三輪是2014年5月,美國總統辦公室提交《大數據:把握機遇,維護價值》政策報告,強調政府部門和私人部門緊密合作,利用大數據最大限度促進增長,減少風險。第四輪是2016年 5月,白宮發布《聯邦大數據研發戰略計劃》,在已有基礎上提出美國下一步的大數據發展戰略。
歐盟及其成員國已制定大數據發展戰略,主要包括:數據價值鏈戰略計劃、資助「大數據」和「開放數據」領域的研究和創新活動、實施開放數據政策、促進公共資助科研實驗成果和數據的使用及再利用等。歐盟力推數據價值鏈戰略計劃,用大數據改造傳統治理模式,試圖大幅降低公共部門成本,並促進經濟和就業增長。2012年9月,歐盟委員會公布「釋放歐洲雲計算服務潛力」戰略,旨在把歐盟打造成推廣雲計算服務的領先經濟體,預計到2020年,大數據技術領域新增投資將為歐盟創造9570億歐元產值,增加380萬個就業崗位。2013年英國政府發布《英國數據能力發展戰略規劃》,並建立世界首個「開放數據研究所」。
日本把培育大數據和雲計算派生出的新興產業視為提振經濟增長、優化國家治理的重要抓手。2013年6月,安倍內閣正式公布《創建最尖端信息技術國家宣言》,這一以開放大數據為核心的IT國家戰略,旨在把日本建成具有「世界最高水準的廣泛運用信息產業技術的社會」。
2011年,韓國科學技術政策研究院正式提出「大數據中心戰略」以及「構建英特爾綜合資料庫」。2012年,韓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就大數據未來發展環境發布重要戰略規劃。2013年,韓國未來創造科學部提出「培育1000家大數據、雲計算系統相關企業」的國家級大數據發展計劃,以及出台《第五次國家信息化基本計劃(2013-2017)》等多項大數據發展戰略。
注重數據開放共享和隱私保護
目前,全球有75個國家明確承諾要建設開放政府、推行政府數據公開,並以政府白皮書、宣言和最高首長指令等形式啟動開放政府數據戰略。
與此同時,各國政府加強了數據隱私保護。目前全球已有近90個國家和地區制定了保護個人信息的法律。歐盟從1995年通過《數據保護指令》以來,不斷完善法律法規,加強對個人隱私數據的保護。從2002年的《隱私與電子通訊指令》到2009年的《歐洲信息緩存指令》,都是保護個人隱私的監管規定。
2016年4月,歐洲議會通過《一般數據保護條例》,以歐盟法規形式確定對個人數據的保護原則和監管方式,將於2018年5月開始實施。英國、法國、德國、愛爾蘭、荷蘭等國家也紛紛出台要求電信運營商和互聯網企業進行數據留存的法規。2016年10月27日,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批准了一項消費者隱私保護規則,要求寬頻服務提供商在使用消費者的網路搜索、軟體使用、位置信息和其他與個人信息相關的數據之前必須徵得用戶同意。另外,2016年8月1日,美國和歐盟簽署的「隱私盾」協議正式生效,替代以前的「安全港」協議,提高了個人數據保護水平。
重視大數據重大項目研究與應用,佔領大數據產業和技術制高點
發達國家以點帶面引導大數據發展,通過資助重大項目研究,破解大數據發展核心技術,引導企業和社會推動大數據發展。2012年3月,美國發布《大數據研究和發展計劃》時宣布投資2億美元,聯合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國家衛生研究院、國防部、能源部、國防部高級研究局、地質勘探局等6個聯邦部門和機構,共同提高收集、儲存、保留、管理、分析和共享海量數據所需核心技術的先進性,並形成合力。2013年1月,英國財政部明確將投入1.89億英鎊用於大數據和節能計算技術研發,旨在提升地球觀測和醫學等領域的大數據採集分析能力。2013年4月,英國經濟和社會研究委員會又宣布新增6400萬英鎊用於大數據研發,其中3400萬英鎊用來建立「行政數據研究網路」,匯聚政府部門和機構所收集的行政數據,促進發揮政府數據對科學研究、政策制定和執行的作用。2014年,英國政府投入7300萬英鎊進行大數據技術開發,包括在55個政府數據分析項目中開展大數據技術應用。2013年,法國政府投入1150萬歐元,用於7個大數據市場研發項目,促進大數據研發。
建立高規格的領導機構,統籌和強化部門間協作
各國戰略規劃都指定專門的管理機構和執行機構,其共同特點是凌駕於傳統政府機構之上,突破了傳統的政府管理模式,提高了決策與執行的效率。美國由白宮科學和技術政策辦公室牽頭建立大數據高級監督組,通過協調和擴大政府對大數據的投資、提供合作機遇、促進核心技術研發和勞動力發展等實現大數據戰略目標。日本政府內閣和總務省信息通信技術(ICT)基本戰略委員會作為日本大數據戰略制定和執行部門,肩負制定面向2020年日本新ICT戰略的任務。澳大利亞設立跨部門大數據工作組負責戰略落地,同時配備專門的支撐機構,從技術、研究等角度提供支撐。英國大數據戰略分別針對提高技術能力、基礎設施和軟硬體建設、推進合作、數據開放與共享,指定具體機構負責,同時由信息經濟委員會根據發展戰略制定具體實施辦法。
政府營造環境,充分調動企業發展大數據的積極性
大數據在美國之所以能被迅速、廣泛應用,與美國高度重視大數據價值、積極推動數據開放和擁有一批掌握核心技術的信息技術企業密切相關。谷歌、易安信、惠普、IBM、微軟、甲骨文、亞馬遜、Facebook等企業很早就通過收購或自主研發等方式布局大數據,成為大數據技術的主要推動者,並快速推出與大數據相關的產品和服務,為各領域、各行業應用大數據提供工具和解決方案。除了傳統信息技術企業,在大數據分析、應用及安全等領域還涌現出一批像盛龐卡(Splunk)、天睿(Teradata)等創新能力較強的創業公司,在風投資本支持下快速成長,並引導新的市場發展,為各界應用大數據提供了豐富的創新工具。
強化開源社區在技術開發中的作用,打造大數據產業鏈的核心競爭力
從大數據技術發展歷程看,大數據核心技術如分布式存儲、雲端分布式及網格計算均依賴開源模式,吸引全球開發者開發、維護和完善代碼,從而匯集全球智慧推動大數據技術不斷進步。大數據處理的核心技術哈杜普(hadoop)、映射歸約(MapRece)和星火(Spark)等均基於開源環境的創新發展。阿帕奇軟體基金會(ASF)是推動大數據技術發展的全球頂級開源社區,集結了全球最主要的大數據技術研發公司。同時,大數據領先企業也圍繞自身生態打造技術開源社區,這種開源項目方式吸引了全球頂尖技術人才共同開發,推動了技術創新和成果推廣。
多措並舉,堅守大數據安全底線
一是構建多方協同合作的安全機制。以美國為代表,通過體制機制改革打破數據割據與封鎖,整合大數據資源,協調大數據處理和分析機制,推動重點數據平台之間的數據共享,消除和控制高級可持續攻擊的危害。
二是組建網路部隊,增強威懾能力。2005年4月,美軍正式組建專門負責網路作戰的「網路戰聯合功能構成司令部」。日本2005年底決定組建一支由陸、海、空自衛隊計算機專家組成的5000人左右的網路戰部隊,專門從事網路系統的攻防。2013年初,俄羅斯國防部下令要求俄總參謀部確定建立陸軍網路司令部的計劃。目前,世界上已有46個國家組建了網路戰部隊,很多國家仍在不斷加大網路空間安全投入。
三是提高防範意識,加強主動防禦。美國政府要求各聯邦機構對所制定的安全計劃,至少每隔三年執行一次獨立的安全檢查或審計。
四是注重「撒手鐧」的戰略性技術。發達國家緊緊抓住操作系統、密碼專用晶元和安全處理器等「撒手鐧」的戰略性技術研究。
五是依託國家外交戰略,促進國際合作。美國利用網路安全話題與其他國家開展外交活動,為美國信息產業謀求更大市場份額。德國推動建立和保持歐盟在世界范圍內的廣泛合作、聯邦政府內部的合作、聯邦政府信息技術特派員負責的公共和私營部門之間的合作。
六是推進軍民融合,確保制信息權。美國有關機構對大數據投入巨資,目的是應對軍事和國家安全領域面臨的大數據挑戰,提升維護國家安全和信息網路安全的能力。美國不斷加強大數據資源開采,聯合有關盟友組建「五眼聯盟」,進行全球監控。
⑼ 領導幹部應關注大數據治理的哪些理念
總的來說,我們認為,領導幹部大數據思維方式的建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需從「經驗主義」向「數據主義」決策轉變,真正認識到數據的價值。先拋開大數據的概念不提,我們國家的政府信息化和電子政務系統已經實施了很多年,各政府部門也積累了大量關系國計民生的數據,但政府部門的領導幹部在決策的過程中往往還是「經驗主義」主導,甚至不少領導不知道本部門有哪些數據,數據放在哪裡。因此,領導幹部首先需要了解自己本部門的數據狀況,這些數據目前有哪些主要的應用場景,已經為本部門管理水平和公共服務能力的提升發揮了哪些作用,是否曾經共享給其他兄弟部門以發揮更大的價值等基本問題。另外,還需對數據的價值和作用有基礎理解,有意識地提升數據支持決策的能力。
以利他分享的大數據思維思考政府數據共享開放。目前很多政府部門的數據實際上是處於信息孤島狀態,數據由於沒有與其他部門進行共享,也沒有實現開放,使得數據的價值發掘非常有限。而且,很多政府部門的領導把自己部門的數據看作是部門利益的基礎,認為數據的共享開放輸出就意味著利益的輸出,這種現象在數據能力強的部門體現得尤為明顯。領導幹部需要認識到,部門的數據如果不流動起來,不與其他的外部數據進行融合,就會成為死數據,而真正發揮價值的是活數據。數據的外部性說明數據的價值不是只存在於內部,站在更高的層次和角度考慮政府數據共享才能使得數據的價值最大。
不少領導幹部以政府數據的安全為由,或多一事兒不如少一事兒的心理,對政府數據開放持拒絕或者消極態度。縱觀國外政府數據開放的歷程,基本是從信息公開起步,在數據開放方面本著「開放為默認,不開放為特例」的原則,才使得數據開放成為建設智慧城市或智慧政府的重要基礎。需要認識到政府的數據開放其實是在利用社會力量實現政府治理現代化的目標,因此,把與民生相關的、經過脫敏的政府數據開放給民眾以及企業,會促進基於大數據的創新創業發展,也才能讓數據通過流動和融合,發揮更大的社會和經濟價值。
在服務型政府創建過程中,大數據對於政府提升管理效率、科學決策能力和公共服務水平都能夠起到關鍵作用。服務型政府的願景是政府能夠為百姓提供互動、主動、有效的個性化公共服務,而大數據正是提供智慧服務的基石,尤其在智慧城市建設中起的作用最為顯著。領導幹部需要從這些目標中總結大數據所起到的價值和作用,有的放矢地開展大數據相關項目規劃和實施。
為適應大數據時代的治理需求,領導幹部的思維模式需實現自上而下為主向自下而上為主的轉變,數據化決策、管理、服務和創新的能力亟需進一步提升。各級領導幹部對大數據的認識不能僅局限在概念和產業吸引投資上,而是需要在推動政府治理創新上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唯此才能真正促進我國政府治理現代化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