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4月70城房價大數據公布,哪些城市的漲跌成為了焦點
受疫情擾動、經濟增速放緩等影響,我國房地產市場承壓。5月18日,國家統計局發布4月70城房價數據顯示,4月70個大中城市中,47個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50個城市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下降。
深圳新房銷售價格環比下跌0.1%,為2022年以來的首次下跌。據業內分析,此次下跌,一方面是由於深圳嚴格的樓市調控政策導致;另一方面,也與疫情導致的市場需求下降有關。據深圳房地產信息網公開數據顯示,今年3月,深圳成交2859套新房住宅,二手房住宅成交1117套,新房成交數量為近三年同期最低,更比2021年3月成交5305套的數據降低將近50%。
㈡ 有四個房價暴漲城市被國家統計局遺漏
8月12日,非官方排名機構「標准排名」發布《1-7月全國均價萬元以上城市房價累計漲幅榜》,漲幅前四強依次為合肥、廊坊、蘇州和廈門。
未被國家統計局列入統計范圍的廊坊、蘇州、東莞、珠海等城市,在這份榜單上排位顯赫(每月18日,國家統計局會例行公布《70個大中城市住宅銷售價格變動情況》)。
「標准排名」的這份榜單說,1-7月天津房價累計漲幅超過南京,跟國家統計局1-6月份的數據有較大差異。具體究竟如何,還是看再過3天國家統計局會公布的7月份房價數據吧。
土地Territory
◆寧波:8月12日,中房地產競得寧波鄞州區長豐地段兩宗宅地,總價14.97億,樓面地價分別為16000元/㎡和14800元/㎡,溢價率均超70%,刷新鄞州區單價地王紀錄。
◆重慶:8月12日,保利競得重慶江北區觀音橋宅地,總價9.7億,樓面地價6823元/㎡,溢價率58%。
◆合肥:8月12日,首創底價競得合肥濱湖區廣西路一宗商業用地,總價2.94億,樓面地價2490元/㎡,擬建造連鎖性的奧特萊斯。
◆徐州:8月12日,綠地底價競得徐州新城區太行路宅地,總價2.15億元,樓面地價1268元/㎡。
合作Cooperation
◆遠洋:8月12日,遠洋集團宣布,日前通過法律拍賣形式,獲取上海市中心的科恩國際中心項目。該項目原為中國華融旗下不良資產處置項目,也是雙方在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後的首次合作。華融跟信達有點類似,華融脫胎於中國銀行,信達脫胎於中國建設銀行,專長於不良資產處置。
◆建業:8月11日,建業地產公告,3.5億元收購鄭州市中牟縣三幅地80%股權。
◆新城&招商&碧桂園:據8月12日招商蛇口公告,新城房產在蘇州吳江區江陵東路的住宅項目,招商持股34%,碧桂園持股33%。該項目地塊由新城在今年5月份競得,容積率1.0,總價29.2億,樓面地價8760元/㎡。
資本Blood
◆恆大:8月10日,廊坊發展舉行臨時股東大會,恆大在會上否決了廊坊發展修改公司章程的議案。從4月上旬至今四個月時間里,恆大先後6次出手吃入15%的股份,並一度躋身為第一大股東,廊坊控股進行4次保衛戰,截至8月11日,持股比例為15.3%,領先恆大0.3%。
◆萬科:8月11日,萬科置業海外公司公告,向銀行融資28.4億港元,用於開發香港西鐵荃灣西站六區項目。該項目將開發不少於894套住宅房源,其中至少520套戶型面積不會超過50㎡。
◆榮盛:8月12日,榮盛房產公告,擬向平安信託申請信託貸款20.3億元。
樓盤Higher
◆深圳:日前,據深圳羅湖區城市更新網站顯示,定位為金融商業核心區的蔡屋圍片區,將新建一座高達739米的高樓,建成後將超越上海中心大廈(632米),成為中國未來新的第一高樓。
◆廣州:8月13日,珠江金茂府首次開盤,據稱推出房源全部售罄,收金12.3億元,均價約3.9萬元/㎡,主推109㎡、125三房和㎡142㎡四房產品。
◆南京: 8月14日,龍湖·春江酈城項目二次開盤,共推出568套房源,據稱當天售罄,收金18億元,均價約2.8萬元/㎡,戶型區間為90-175㎡。
數據Data
◆國家統計局:8月12日,國家統計局數據,1-7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75760萬㎡,同比增長26.4%;商品房銷售額57569億元,增長39.8%。據此計算,全國平均房價為7599元/㎡。
7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71382萬㎡,比6月末減少34萬㎡,全國商品房待售面積連續5個月減少。
1-7月份,房企土地購置面積11167萬㎡,同比下降7.8%,土地成交價款3848億元,增長7.1%。
◆河南省:8月14日,河南省統計局數據,1-7月份,全省商品房銷售面積4509.16萬㎡,增長26.4%;商品房銷售額2190.67億元,增長30.7%。據此計算,河南全省住房均價為4858元/㎡。
◆央行:8月12日,央行數據,7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149.16萬億元,同比增長10.2%,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低1.6個和3.1個百分點;狹義貨幣(M1)余額44.29萬億元,同比增長25.4%,增速分別比上月末和去年同期高0.8個和18.8個百分點。
M2與M1的剪刀差,進一步擴大。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有不少發出去的錢,躺在賬上,沒有用於投資。
7月份人民幣貸款增加4636億元,同比少增1.01萬億。其中,住戶部門貸款增加4575億元,中長期貸款增加4773億元(DK:住戶部門貸款和中長期貸款,均不同等同於個人房貸)。
政策Policy
◆南京:8月12日,也就是南京出台調控新政次日,南京國土局迅速掛出18宗地塊,總出讓起始價229.2億元,將在9月19日-21日進行競拍。
◆杭州:日前,杭州大江東產業集聚區正式通過首條地下綜合管廊的初步設計批復,規模為10公里,高低壓電纜、通訊、給水、污水、燃氣管道等管線都將收納其中,可避免動不動就開挖的「馬路拉鏈」現象。
(來源:公眾號德科地產頻道)
(以上回答發布於2016-08-15,當前相關購房政策請以實際為准)
更多房產資訊,政策解讀,專家解讀,點擊查看
㈢ 國家統計局公布5月份70個大中城市房價數據,哪些地區的房價較高
目前來講,上海北京的房價最高,其次像深圳廣州杭州等地的房價普遍也是比較高的。大家會發現,房價高的地方大多數經濟都比較的發達,那麼想要在這些經濟較發達的城市定居所需要付出的成本確實是更加高的。但是這些經濟發達的城市,工資收入普遍也比較高,再加上不斷的有外來人口湧入,所以城市內部的用房相對就比較緊缺。在這種狀況之下,房價自然就被抬升起來。
除了這些城市之外,近些年來能夠躋身一線的城市,房價也是在不斷的上升,很多地方的房價普遍都漲到了1萬到2萬左右。不過在近一年左右的時間由於受到大環境的影響,所以各個地方的房價相對來說也有回調,不過整體還是較高的。
㈣ 大數據來了 給政府統計帶來了機遇與挑戰
大數據來了 給政府統計帶來了機遇與挑戰
對於政府統計機構來說,沒有什麼比數據更重要的了。我們研究統計分類標准、統計調查方法、統計數據採集方式、統計數據加工處理方法、統計數據評估技術,都是為了獲取真實准確、完整及時、代表性強、分類科學、經濟適用的統計數據。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既給政府統計帶來重大發展機遇,也帶來嚴峻挑戰。
一、大數據在政府統計中的應用
國家統計局高度重視大數據在政府統計中的應用。到目前為止,已經與17家大數據企業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當然,目前大數據在中國政府統計中的應用仍處於起步階段,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大數據成為政府統計數據的部分資料來源;二是大數據成為政府統計數據質量的部分評估依據。
(一)大數據成為政府統計數據的部分資料來源
目前,大數據已經成為中國政府統計數據的部分資料來源,以下是幾個有代表性的方面:
1.利用重點網上零售交易平台數據測算網上零售額
為了掌握網上零售交易平台的交易規模和結構,綜合測算網上零售數據,從今年1月份開始,國家統計局實施了月度網上零售交易平台調查,調查范圍為42家重點網上零售交易平台,包括京東商城、亞馬遜、當當網、淘寶網、天貓商城、酒仙網、美團網、中糧我買網、國美在線、大眾點評網等。據對上述42家重點網上零售交易平台數據測算,今年1~8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22400.9億元,同比增長36.5%。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8653.4億元,增長35.6%,佔全部網上零售額的83.3%;非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3747.5億元,增長41.1%,佔全部網上零售額的16.7%。這對於宏觀管理部門和社會公眾了解網上零售情況具有重要的參考作用。
2.利用房屋交易網簽數據計算全國70個大中城市的新建住宅價格指數
房屋交易網簽數據是指買賣雙方簽訂購房合同後,房地產開發企業在房管部門進行備案,並在房產信息網上公布的相關信息,包含地址、樓層、價格、面積和金額等詳細信息,基本涵蓋了當月新建住宅的全部交易情況。從2011年1月份開始,國家統計局開始採用房屋交易網簽數據計算全國70個大中城市的新建住宅價格指數。這對於提高70個大中城市新建住宅價格指數的數據質量起到了重要作用。
3.利用卓創資訊公司提供的價格信息,開展流通領域重要生產資料市場價格監測
國家統計局與卓創資訊公司開展合作,利用該企業提供的價格信息,開展流通領域重要生產資料市場價格監測。從2014年1月開始,按旬共同向社會發布流通領域9大類50種重要生產資料市場價格的檢測結果。行業涵蓋黑色金屬、有色金屬、化工產品、煤炭、石油天然氣、非金屬建材、農產品、農業生產資料、林產品等領域。地區監測范圍覆蓋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內蒙古、遼寧、吉林、上海等24個省區市。這對於宏觀管理部門和社會公眾了解流通領域重要生產資料市場價格信息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大數據成為政府統計數據質量的部分評估依據
國家統計局除了把大數據作為政府統計數據的部分資料來源外,也高度重視利用大數據評估政府統計數據質量。以下是目前比較有代表性的兩個方面:一是利用中國銀聯跨行銀行卡消費數據評估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數據質量;二是利用大型機械裝備企業物聯網數據評估固定資產投資數據質量。
二、大數據給政府統計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對於政府統計來說,大數據既帶來了重大發展機遇,也帶來嚴峻挑戰。
(一)大數據給政府統計帶來重大發展機遇
首先,大數據將不斷提高政府統計服務宏觀管理和社會公眾的能力。隨著大數據的不斷發展和完善,隨著政府統計機構開發應用大數據能力的不斷提升,政府統計產品的種類將會不斷豐富,政府統計數據的質量和時效性將會不斷提升,從而政府統計服務宏觀管理和社會公眾的能力會不斷提高。
其次,大數據將會推動政府統計發生革命性的變化。隨著大數據的發展和完善,隨著政府統計機構開發應用大數據技術的逐步成熟,政府統計將會發生革命性變化。一是現有的以周期性普查為基礎,以抽樣調查為主體,綜合運用全面調查、重點調查等方法,並充分利用行政記錄等資料的統計調查方法體系可能會發生重大變化。長期以來,抽樣調查方法,即在總體中抽選樣本、利用樣本推算總體的方法;普查和全面調查方法,即對總體中所有單位逐一進行調查的方法,在我國政府統計中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後,在較長的時期內這些方法仍然會被政府統計所廣泛採用。但在大數據不斷發展和完善的情況下,某些領域、某些方面的大數據可能會取代抽樣調查、普查和全面調查方法,成為獲取統計數據的重要方法,而且這種獲取統計數據的方法將會變得越來越重要。二是政府統計中的數據採集方式可能會發生重大變化。長期以來,政府統計機構主要以企業填報、住戶記賬、調查員入戶等方式採集原始數據。在大數據不斷發展和完善的情況下,一部分原始數據將通過挖掘大數據的方式獲取,而且這種新的數據採集方式將會變得越來越重要。三是政府統計的數據處理模式可能會發生重大變化。在大數據不斷發展和完善的情況下,現行的對普查和全面調查數據進行直接審核、匯總、加工處理和對抽樣調查數據進行推算放大的數據處理模式可能會發生重大變化。
(二)大數據給政府統計帶來嚴峻挑戰
首先,大數據對政府統計能力帶來挑戰。從大數據本身的產生到發展完善,從政府統計對大數據的初步運用到成熟運用,需要一個較長的時期。在這個過程中,一方面,政府統計中傳統的統計調查方法、數據採集方式和數據處理模式將繼續運行,否則滿足不了宏觀管理和社會公眾的需求。另一方面,政府統計系統必須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對大數據進行挖掘、加工處理和運用,否則也適應不了大數據時代宏觀管理和社會公眾的需求。這種雙軌運行的模式,對政府統計能力將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其次,大數據對傳統政府統計理念帶來挑戰。傳統的政府統計有一個約定俗成的理念:抽樣調查方法可降低調查成本,提高效率和數據質量。因為抽樣調查只對總體中部分抽中的樣本進行調查,並非對總體中的每一個單位都進行調查,所以調查單位明顯減少,可降低成本,節約時間,提高效率。同時,由於調查單位較少,政府統計機構有能力對基層統計調查人員進行較為扎實的培訓和指導,有精力對統計調查數據進行較為嚴格的檢查和審核,從而能夠提高統計調查數據質量。隨著大數據不斷發展完善,政府統計機構將會越來越多地通過大數據企業間接地獲取統計數據,不需要對總體中的具體單位進行直接調查,不需要調查員,從而也不需要對調查員進行培訓,抽樣調查所具有的調查成本低、能夠提高統計調查數據質量的優點就不復存在了。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來了 給政府統計帶來了機遇與挑戰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㈤ 大數據思維下的統計新變革
大數據思維下的統計新變革
日前,谷歌宣布其雲計算平台通過大數據分析准確地預測了巴西世界盃8強。據了解,谷歌雲計算平台使用了英國體育數據提供商Opta Sports的數據,評估了全球每個職業足球聯盟過去多個賽季的情況,以及巴西世界盃小組賽期間的統計數據。於是乎,大數據再度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對於其應用價值的討論更加熱烈。
然而,我們發現,即使以谷歌強大的技術實力,也不得不從英國體育數據提供商Opta Sports那裡獲取數據。也就是說,數據的採集並不是谷歌的優勢,大數據產業走向商用和規模化發展,更多的要依賴Opta Sports這樣的數據採集者。從這個角度看,作為最具權威性和採集能力的統計部門,無疑將是大數據產業發展壯大的基礎。反過來看,從大數據發展的趨勢看統計行業的發展方向,也必然全面應用大數據思維。我們注意到,從國家統計局局長馬建堂在2012年年底提出「統計部門要擁抱大數據時代」,到不久前國家統計局在廈門建立首個大數據基地,可以斷言,統計行業的大數據變革已經到來。
2013年11月,國家統計局與網路、阿里巴巴等11家企業簽訂了大數據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此舉目的在於共同推進大數據在政府統計中的應用,不斷增強政府統計的科學性和及時性。馬建堂在協議簽訂時表示:「現在許多發達國家紛紛將大數據利用提升到國家戰略層面,我們也要適應這一大勢,將大數據視為國家戰略資源,主動擁抱大數據時代,積極搶抓機遇、應對挑戰。」數據與統計是一對共生詞,而數據成為生產要素的前提條件也是有效的梳理與歸類,這恰恰是統計的內容。馬建堂說,大數據為政府統計提供了總體性、非結構化、豐富真實的原始資料,可以極大地縮短數據採集時間,減少報表填報任務,減輕調查對象負擔,提高統計數據質量。
一場統計方式和方法的變革正在醞釀。企業既是大數據的主要生產者,也是經驗豐富的使用者,還是大數據的直接受益者,有數據的資源、有應用的技術、有市場的機制。而國家統計局作為組織領導和協調全國統計工作的主管部門,具有統計制度和標准制定,統計數據搜集、發布、分析等方面的優勢。
統計數據是各級領導作出科學決策的重要支撐。隨著企業一套表建設的基本完成,各行各業的數據被採集上來,這只是第一步,用好這些數據是關鍵。企業一套表只是一個業務系統,更重要的是在這套系統上幫助統計部門搭建一套數據資源體系,通過這套體系來對數據進行規劃、整理和加工,建設監測評價中心、輔助決策中心,這也是統計行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現在一些地方統計局已經開始做統計方面的規劃和使用。例如原來的統計工作主要是查詢,現在希望除了查詢、檢索、展示之外還具備監測、評價的功能。監測評價需要標准,在政府部門這個標准就是政策。監測是對企業、家庭等對象進行調查,數據上傳之後經過計算、加工等與初定的指標相比較,並對監測結果進行評價,發現問題及時預警、報警。輔助決策則更需要智能化,當發現監測評價出的結果與初定指標存在較大差異時,就要追本溯源,為領導提供准確的問題分析報告,列出導致問題的主要原因,提出可行性建議,為領導提供輔助決策,為其做出下一個階段的判斷和調整提供幫助。例如,自去年以來,浙江溫州市統計局建立了GDP聯席會議制度,按季度召集30多個部門進行分析論證部門數據與GDP數據之間的關系,特別是充分運用電力、銀行、交通、財政、外貿等部門數據,以及對GDP數據的影響,使GDP數據更加科學可靠。今年進一步擴大了GDP聯席會議職能,把涉及部門的經濟、社會、民生等監測評價數據進行綜合審查分析,進一步提高統計數據質量。
與此同時,統計行業的大數據變革,也將為大數據產業的下一步發展打造堅實的基礎。從企業一套表到電子終端採集數據,中國統計的技術和制度改革近兩年不斷深入,而與大數據概念的交匯與融合也將助推中國官方數據更加真實全面。統計部門在人口、農業、投資、交通等領域,大力研究利用遙感RS、地理信息系統GIS、全球定位系統GPS為代表的空間信息技術和物聯網技術,既極大提升了統計信息化水平,也為進一步推進大數據的統計應用打下了較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