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新基建」浪潮下,騰訊「上車」的邏輯
作者:何奇
新技術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催生了新基建浪潮,也給汽車行業發展帶來了新機遇。
「新基建將加速交通產業革新升級的過程,數字經濟時代5G、雲計算、AI、區塊鏈等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將進一步加速通信和交通行業的融合發展,為交通行業的智慧化帶來升級。」騰訊副總裁鍾翔平如是說。
5月22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一個新名詞「兩新一重」,明確指出要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發展新一代信息網路、拓展5G應用、建設充電樁、推廣新能源汽車和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加強交通等重大工程建設。
「兩新一重」戰略規劃的提出,將從產業結構調整上,帶動汽車產業新一輪的升級。
當前,國家和地方政府不斷地加大智能網聯、自動駕駛和自動交通場景示範區的建設和投入,鼓勵社會企業參與其中,共同推動智能交通技術的應用和場景的落地。
鍾翔平表示,新基建加速交通產業革新升級的歷史機遇下,騰訊希望幫助車企建設自己的數字化護城河。
投身新基建浪潮
出行是產業互聯網推動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新舊基建融合發展的典型場景。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兩會建言中,將新基建、數據要素和產業互聯網的三者關系比作「路—油—車」,產業互聯網與新基建的緊密結合,就如同未來智慧交通所必需的「車路協同」。
在近日央視網和騰訊聯合舉辦的「產業互聯網與城市智能交通」線上沙龍中,鍾翔平表示,在智能交通產業升級過程中,騰訊正發揮自身的技術和數據優勢,騰訊未來網路實驗室、自動駕駛技術團隊也正在開展5G-V2X的應用研究。
「隨著新基建的加速落地,數據的生產要素價值將不斷放大。」鍾翔平認為,在5G時代,移動互聯網從手機向更多終端延伸,汽車也從單純的交通工具升級成為出行產業鏈中的「數位元組點」。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汽車消費市場,作為互聯網原住民的年輕一代已經成為汽車消費主力,國家一系列政策將智能網聯汽車列入了頂層發展規劃,面對歷史性的升級發展機遇,各大互聯網企業開始搶占智能汽車流量入口,擴大自身產業邊界。
2018年11月,騰訊發布了智慧出行戰略,整合車聯網、地圖、位置服務、汽車雲、自動駕駛、乘車碼等業務,並不斷加大網路安全、AI、內容服務、微信等生態能力的協同,面向汽車行業提供完整的、一體化的數字化解決方案。
騰訊希望通過發揮好連接器的關鍵作用,讓智慧交通的產業鏈各個環節之間形成數據的流通。並通過出行「新基建」助力汽車產業數字化轉型,創造產業新價值。
共建車載生態
2020年成為了5G爆發的關鍵一年。據工信部部長苗圩5月25日介紹,中國每周大概增加1萬多個5G基站,4月份增加5G客戶700多萬,中國5G客戶累計超3600萬。5G正加速汽車產業數字化升級。
鍾翔平表示,汽車產業的數字化升級核心在於服務化能力的提升。要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突圍,比拼的是如何讓汽車產品給人帶來更好的體驗,與用戶建立更緊密的品牌情感聯系。通過數字化的工具,讓車更懂用戶,讓車上的服務更能滿足用戶需求,建立品牌區隔,形成車企的數字化護城河。
當前,汽車成為下一代智能移動終端,正從交通工具向移動生活空間轉型。
作為互聯網資深玩家,騰訊自帶流量和生態入局,與車企、開發者共建車載服務生態,通過微信車載版、車載小場景等不斷豐富車內服務場景,並與車企、開發者共同挖掘出行場景下的新商業模式,為汽車創造增值價值。
通過與產業鏈各方共建,騰訊打造車載輕應用生態。據悉,騰訊車聯開發了一套跨OS、雲端輕量化、易開發、易適配的車載輕應用框架——「騰訊小場景」。面向開發者,騰訊提供車載場景入口和開發者服務平台,支持開發者接入小場景生態,幫助構建商業閉環。
另一方面,騰訊面向車企提供車企服務平台,支持車企靈活上架適合車型品牌特徵的小場景「生態庫」,也支持車企自主開發「私域」小場景生態。此外,騰訊與長安汽車合資成立梧桐車聯,推出搭載微信車載版功能的梧桐車聯TINNOVE OS汽車智能系統。
擴大車企朋友圈
在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機遇之下,中國的自主品牌汽車也確實在智能化、數字化道路上做出很多前瞻的布局。
從2017年開始,騰訊就與廣汽集團達成了戰略合作協議,騰訊以數字化助手的角色,為廣汽集團的產品智能化轉型、企業數字化轉型、出行服務化轉型等方面,提供了從車端到雲端的全鏈路支持。
截止到目前,騰訊已與東風、長城、寶馬、本田等29家國內和國際車企達成戰略合作,落地7大平台、59款量產車型。同時,騰訊利用科恩實驗室的技術優勢,與多家車企建立了安全聯合實驗室。
今年5月16日,Honda中國與騰訊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雙方將整合各自的技術優勢,共同探索適合中國市場的車載生態服務體系,助力Honda在華本土化數字化戰略的發展。
出行行業的核心在於以人為中心的服務化轉型,鍾翔平坦言,騰訊希望在這個方面提供四種核心能力,幫助車企更好地服務用戶。包括認識和理解用戶的能力、與用戶對話和連接的能力、連接廣泛的生態服務的能力,以及貫穿品牌生命周期的能力。
例如結合騰訊汽車雲能力,通過大數據理解用戶、進行更精準的用戶溝通,實現千人千面的用戶服務體驗。
「我們想通過智能化的車,通過智能化的路,以及雲端大腦的數據處理能力,讓數據驅動智慧交通的演進,也加速整個行業的數字化升級。」鍾翔平直言。
騰訊也將在交通系統智慧化升級過程中,扮演好產業互聯網連接器的作用,讓產業鏈上下游各環節之間形成數據的流通,充分挖掘數據價值。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B. 「新基建」浪潮下,騰訊助力汽車產業數字化建設
「新基建」的熱度自年初到現在就一直居高不下。
日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明確強調要「加快5G網路、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與此同時,各地政府也紛紛下場,不僅將「新基建」列入2020年重點投資計劃,還投入高達40萬億的資金。
於是,「新基建」(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簡稱)這個概念,因為中央以及各地政府的積極部署,再次站在了風口之上。
什麼是「新基建」?
區別於2008年提出的「老基建」,也就是熟為人知的「鐵公基」(鐵路、公路、機場、港口、水利等),「新基建」更加側重於突出產業轉型升級的新方向,體現了加快推進產業高端化發展的大趨勢,泛指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慧、工業互聯網這7大領域。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一些傳統行業受到沖擊,中央對「新基建」進行重點部署一方面給疲軟的經濟吃了顆「定心丸」,另一方面也給產業互聯網的發展按下了「加速鍵」。
汽車、出行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也成為「新基建」的押注焦點。而早在「新基建」概念提出以前,BAT等頭部科技企業就已嗅到了機遇,紛紛搶佔了入局汽車行業的先機。就拿騰訊來說,雖然入局不是最早的,但是早已都在車聯網、自動駕駛5G車路協同等領域快速形成了自成一派的打法。
5G——「新基建」中的關鍵
首先來說說5G。
在「新基建」中,5G被列為支撐經濟社會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轉型的關鍵「新基建」,在智能汽車以及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相關設施建設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現在部署5G的重點,就是要推動5G的商用。
今年2月,我國11部委聯合印發《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明確指出要結合5G商用部署,推動5G與車聯網協同建設。而5G商用速度的加快,能夠為汽車產業的發展帶來巨大的想像空間,尤其在車路協同領域,那將是5G商用最重要戰場。
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中,騰訊先發制人,成立了中國互聯網公司中第一支專注5G技術和應用研究團隊——未來網路實驗室。去年5月,騰訊未來網路實驗室正式發布5G車路協同開源平台,聚焦於基於邊緣計算的車路協同領域,連接人、車、路、雲,著力於解決終端設備普及率低、沒有主流軟體觸達用戶、道路設備缺乏有效連接、道路信息碎片化等行業痛點。
目前騰訊未來網路實驗室已與交通部公路院、城市軌道交通綠色與安全建造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以及英特爾、諾基亞、中國聯通、東軟等企業達成合作,共同推進5G時代智能網聯汽車應用快速落地。
車聯網——5G應用落地的「領頭雁」
5G商業應用,就不得不提車聯網。
在行業內,有人將車聯網比作5G這一「關鍵新基建」應用落地的「領頭雁」,在政策、產業鏈和5G商用的三大要素驅動下,有望從明年開始迎來全面爆發。對於車企來說,想快速實現數字化進化,現在的首要任務就是要在車聯網之爭中拔得頭籌。
所以,車企也開始積極與互聯網科技企業展開合作,而在合作中,互聯網企業也有自己明確的定位。騰訊智慧出行副總裁鍾學丹曾多次強調,騰訊不碰硬體,也不碰操作系統,在上層打造車的場景和體驗,與互聯網生態對接,幫助車企連接用戶。而基於這樣的「連接者」定位,騰訊都做了什麼呢?
騰訊的車聯網版圖已經從理念正式落地上車。通過騰訊最新的TAI生態車聯網,車主可在車上體驗到微信車載版等專為駕車場景打造的應用,在減少手機使用的同時可以安全、自然地與真實世界交融互動,獲得打通上車前、行車時、下車後場景的無縫化體驗。目前,騰訊在車聯網方面已經和廣汽、長安、長城、東風柳汽等自主品牌的暢銷車型上合作,同時也在和寶馬等國際品牌探索合作。
自動駕駛——汽車「新基建」的風向標
在「新基建」中,5G、人工智慧、大數據等都在自動駕駛中應用廣泛。
而最近國家關於自動駕駛的動作也比較頻繁。先是工信部、發改委等11部委發布《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專門部署了自動駕駛的相關工作;近日,工信部也發布《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推薦性國家標准報批公示,首次制定了我國的自動駕駛汽車分級標准,將駕駛自動化分成0至5級。
早在多年以前,社會各界就已對自動駕駛投入了非常多的關注。經過政府、汽車行業、互聯網行業等多方的努力下,自動駕駛相關法律法規、高精地圖、雷達技術、5G/V2X、道路測試等都已有了相當大的突破。
在我國,騰訊自動駕駛團隊不僅打造出了集自動駕駛研發,測試以及評測驗證於一身的高精度地圖平台、數據雲平台、模擬模擬平台這三大平台,同時還整合出了打造完整的自動駕駛技術方案鏈條及包容、創新和可持續的智慧城市解決方案,助力自動駕駛研發和測試,輔助相關標準的制定和驗證。
目前,騰訊自動駕駛已與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聯手打造了湖南省"智能網聯汽車模擬實驗室"項目,致力於實現模擬環境下安全、高效的智能汽車實驗。此外,通過與寶馬中國的戰略合作,騰訊也在助力寶馬建立高性能數據開發平台,加速寶馬在中國市場的自動駕駛研發。
當前,國家推出的「新基建」政策,對汽車工業的發展甚至未來智慧城市的建設將帶來非常重大而積極的影響。對於騰訊這樣的「新基建」建設者而言,中央頻頻聚焦「新基建」,不僅是帶來了政策紅利,更是鼓舞了他們建設的決心。相信在新政策、新技術的引領下,我國汽車產業將會很快走上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C. 騰訊吹響智慧交通「沖鋒號」
在「新基建」等利好政策的推動下,2020年無疑是智慧交通的一個風口期,而各方「新舊」勢力為了不掉隊又都適當的加了一把火,讓「交通」這個原本傳統又垂直的領域在公開鏡頭下亮相的次數越來越多,「交通人」也開始習慣並享受出現在聚光燈下。
這種「處事風格」改變,和「新勢力」帶來的「外來文化」有關。
所謂的「新勢力」,特指那些原有自家的主營業務,且都發展較好,但為了開拓新市場,尋找新的贏利點,近些年看好交通領域並相繼入場的資本和 科技 玩家們。
這些新晉玩家們在「打江山」時都有過「野蠻生長期」,過多的觸達C端讓他們都有「先聲奪人」占據市場主動性的習慣,這種「提前吹風、力抓先機「的路數和專攻交通多年的企業們形成了鮮明對比,後者」悶聲做事、穩中發展「的傳統也慢慢做出了調整。
如今,交通的圈內人也逐漸形成了共識,騰訊、華為、阿里、網路、滴滴、平安等企業屬於「新勢力」, 而關於人才的爭奪,怎一個「搶」字了得,這早已是圈內的熱門話題,且各地方的規劃設計院對「新勢力」的態度也不盡相同。
類似的討論還有很多,但有一點大家都明白:誰能切實的為行業做些事,不只空談口號,不為了技術而技術,不做一錘子買賣,這才最重要。
從各家的市場動作和發展定位的對比中,或許能看出他們在交通領域的「真實樣貌「,也能看出大家都在展望的智慧交通的未來究竟會以怎樣的形式到來。
現在,智能網聯示範區的旗幟已遍布全國,且進入到城市公開道路,各種測試里程不斷增加;智慧高速的建設也在如火如荼的開展,老路改造升級和新路規劃設計,讓各方無不盡力的深度參與其中。
在政策落實和執行過程中,5G、大數據、人工智慧、雲計算、區塊鏈等最精尖的技術手段不斷被安置在車路協同、自動駕駛、智慧高速、試點示範區上,成為各類建設的名詞前綴,且不說這是否是概念橫行,單論實施後的結果是否讓人滿意,很多人心裡都有答案。
尤其是當一個個動輒過億的大項目公開後,是否滿足了預期?如此大規模的投入,錢有沒有花在「刀刃」上?在市場過熱的情況下,這些問題愈發的引起圈內人士的重視和思考。
都說交通有著高大的門檻和縱深的壁壘,但在雄厚的資本和前沿的技術面前,竟也平易近人起來,並開始主動擁抱變化。其實,對主管部門來說,交通的本質就是保證安全、提升效率,若真能解決痛點問題,由誰來做也就沒那麼重要了。「何不一試」,是很常見的心態。
今年,賽文繼續對華為、阿里、網路、滴滴等市場上各領域的「寡頭」企業進行了一系列的跟蹤報道,這些原在交通垂直方面的並沒有太多「交集」的巨頭們總能從自身的業務和優勢中找到切入點,然後以一種「舍我其誰」的姿態昂首加入到智慧交通的大軍中。
比如,華為發布交通智能體,打造具有高辨識度的面向交警領域的整體解決方案;阿里發布多場景的智慧高速解決方案,不斷落地「新基建」;滴滴基於真實交通數據發布信號控制分析及優化系統,為城市交管賦能;網路在城市智能交通市場的業績不斷刷新 歷史 ,形成自動駕駛、智能車聯、車路協同三大業務方向;以及平安的智慧城市等等……
相對來說,騰訊就顯得沒有那麼「惹眼」了,盡管其很早就已經開始發展智能交通 ,並在交通管理、公共出行服務、智慧高速、智慧停車、智慧航空、智慧港口等領域都有一些實際的行動案例,但似乎都並沒有進行框架式的整合,總感覺缺少一把「柴火」。
9月10日,在新基建的大背景下,騰訊智慧交通終於以專場的形式向行業做了一次全面的匯報,其在2020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上從行業發展趨勢、行業成果分享、典型案例應用、產品生態分布等多個角度,為大家帶來了一場騰訊智慧交通的最全圖景。
對賽文來說,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可以進一步了解和深挖騰訊做交通的初衷和底氣,以及他們對自身的定位以及對未來規劃。
帶著問題,賽文和騰訊副總裁鍾翔平等人進行了深度交流和探討,也著實看到了騰訊眼中的這條「交通路」。
受疫情影響,此次騰訊數字生態大會亦是在線上舉行,大會以「布局新基建,騰訊智慧交通的新圖景」為主題,以「智聯世界,美好出行」為願景,期間還提出了未來交通的四大理念,並首次公布了騰訊智慧交通的新戰略We Transport。同時,面向交通產業鏈上下游參與者,在會上騰訊啟動了智慧交通生態合作夥伴計劃,並發布《騰訊未來交通白皮書》。
看得出,此次騰訊帶著誠意認真的對「自家交通」做了一次全面的梳理和展望。
比如,We transport業務版圖,希望結合騰訊「一碼」(乘車碼)、「一圖」(騰訊地圖)、「一雲」(騰訊雲)、「一ID」(超級ID)的數字化技術能力,提供雲端大腦和數字底座,連接人、車、路、網、雲。
鍾翔平對賽文說道,「以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始終是騰訊在交通領域的一個重要的出發點」。
他認為,隨著新基建的加速,數據的生產要素價值將不斷放大,而交通產業升級的巨大價值,主要包括三個維度:助力城市規劃、管理走向精細化;助力交通調度、運行更高效;助力民生服務,帶來更好的出行體驗。
面對智慧交通行業眾多的合作夥伴,鍾翔平表示騰訊致力於釋放自身價值,也將積極發揮自身技術優勢,攜手產業鏈合作夥伴,成為智慧交通的共建者。
此次大會中「以人為中心」幾個字頻繁被提及,騰訊果真在直指其背後龐大的用戶群,且符合騰訊本身以「用戶為本」的服務理念,而C端本就是騰訊最大的優勢之一,在此基礎上做進一步的連接和應用,無人質疑。
一直以來,騰訊在交通領域有著龐大又分散的業務線,呈多線並進的態勢,且沒有太明顯的主次關系,似乎都在試水,並沒有傾斜性很明顯的重點發展,而此次重點提及的「以人為中心」是否是騰訊進入智能交通的核心價值,仍需進一步的 探索 和觀望。
從賽文的視角來看,騰訊、華為、阿里、網路、滴滴、平安等「新勢力」們做交通總不可避免的有一些具備「互聯網特色「的話術,而賽文經常性做的工作正是將這些「互聯網語言」轉換成為交通行業人們能夠「聽」得明白的交通專業詞彙。
或者說,我們會從城市交通、公安交警、公共出行、高速公路、自動駕駛等行業線的角度來解析各家企業究竟有哪些業務和技術支撐,解決了哪些具體的問題。
此次騰訊大會智慧交通專場亦從願景規劃、交通建設、交通管理、交通運營、交通生態等方面做了詳細的介紹,盡管從內容上看,符合騰訊一貫低調的風格,以技術、產品方案、理念講解偏多,秀成績偏少,不過確實也將騰訊這些年分散的布局做了一次集中的梳理,且正在形成一股合力,大有集結之後、全面出擊之感。
總結來看,騰訊在交通的著力點主要在公共交通、城市交通治理、停車、智慧高速、車路協同和自動駕駛等幾個領域。
騰訊乘車碼作為騰訊智慧交通中的核心產品,自2017年上線以來,已經覆蓋了29個省份、直轄市,150多個城市中的1.5億人群均可在BRT、公交、地鐵、索道、輪渡等場景下進行移動支付。乘車碼不僅能解決C端用戶出行便利性的問題,也能以數字化助手的角色,為公交和地鐵等企業提供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助力城市公共交通運營企業實現智慧化的轉型。
在智慧公交方面,利用騰訊位置大數據分析,挖掘用戶交通出行需求和出行特徵,結合供需平衡分析,服務公交運行監測、供需對比分析、線網規劃優化和服務發展評估等關鍵場景,提供公交大數據和綜合交通客流分析等能力開放平台,以及公交線網診斷及優化、定製公交、微循環、動態預約等多元公交服務、公交專用道規劃管理、重點區域/重大活動客流管控和一站式出行服務等系列應用服務能力。
另外,騰訊構建的MaaS一體化出行服務平台,根據用戶乘車前、中、後的全流程,圍繞用戶出行時間需求、出行偏好,連接多種出行方式,形成一個「01357」出行構架體系,包括停車服務、1公里范圍內的共享單車、3公里范圍的公交、5公里范圍的打車服務、7公里地鐵出行,由此實現服務找人,出行跟著人走。
會上,騰訊還提出了用數據驅動交通治理現代化的建設思路,對海量的政府交通數據和企業數據,進行多元和多源數據的匯聚分析,可以幫助交通管理部門解決擁堵、物流效率低和道路安全三大難題,讓交通治理從被動到主動,從信息化到智慧化。
同時,還推出了城市交通模擬引擎,可以應用在交通運行管控、應急與指揮等;交通樞紐監測、運營調度等;以及面向公眾的公共交通出行信息服務、停車信息服務等。
通過對交通運行態勢的推演,能夠幫助交管部門進行動態交通的管控,包括信號管控、擁堵研判等;對用戶來說,經過對特定場景進行預測和評價,包括公交優先、大型活動、臨時管制等場景,城市交通模擬引擎能夠輔助用戶做出最佳決策。
這一方案適用於諸多交通治理場景。例如,對擁堵進行預判以提前部署警力,對公共交通進行優先控制引導,減少小 汽車 出行、通過智能信號優化對擁堵進行動態的管控,藉助地圖、微信等載體實時發布出行建議,幫助用戶獲得更好的出行體驗。
據悉,在城市綜合交通的場景中,騰訊依託自有數據,接入車駕管、營運車輛數據、融合卡口視頻數據,補充氣象水文地理數據,包括車路協同條件下的更豐富的感知數據,打造了GIS時空引擎,並應用騰訊雲的大數據與AI能力,以支撐政府、企業、出行者三類用戶群體的個性化需求。
此外,今年6月,騰訊與西安交通局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構建西安公共交通領域的智慧大腦,推進西安智慧交通體系建設。7月,騰訊與交通部公路院聯合發布「公共交通出行大數據平台」,推動交通大數據在交通產業發展中融合應用。
針對車主停車難、運營方收費難、政府管理難等問題,騰訊雲推出了智慧停車解決方案,主要從建、管、用三個層面來建設。
首先政府自上向下的進行規劃、設計、吸引投資和基礎建設;然後在管理的層面,政府制定全市統一的收費管理、數據管理、徵信管理和標准管理等等標准;最後在使用的層面通過制定統一的處罰策略、業務協同機制,指揮決策機制來進行項目的持續運營。
在智慧停車市場,騰訊主要提供三大軟體平台和一系列的停車硬體產品,從而來實現行業的信息化建設。
首先對路內、路外的停車場進行基礎建設和設備的升級,這里騰訊可以提供智元系列等一套智能硬體產品;然後通過智停平台對各種形態的智慧停車場景進行管理,再逐步地對 社會 停車資源進行從稅務和城市資源的方面進行統一的升級和接入,統一匯集到城市級的智慧停車平台,也是騰訊的「智城平台」;最後進行統一界面的展示、管理和分析處理,再向城市的公眾服務小程序或公眾號以及可視化的運行監控中心,進行統一的呈現,並且還可以向更高級別的城市第三級平台進行輸出,在完成數據統一管理之後,騰訊還會通過用戶的運營平台,也叫「智融平台」建立精準營銷的推送和 汽車 的後向運營服務。
騰訊雲智慧停車解決方案是覆蓋城市停車全場景的端到端的解決方案,包括路內停車位、路外停車場、智能充電,城市級靜態交通的一體化管理,以及停車後向運營場景。
針對高速公路行業數字化目前面臨眾多挑戰,騰訊雲也給出了自己的應對策略。
關於雲化,通過建設雲控中心,構建高速數字化的基礎底座,涵蓋了感知監測、運營管控、設施全周期管養、出行服務;
關於協同,在車側,騰訊TAI系統為車主提供多元的車內信息發布,藉助地圖導航與微信車聯,完成與出行者的無縫觸達;在路側,部署邊緣計算節點和車路協同設施,實現視頻智能分析、事件識別和信息快速分發,通過互聯運營雲和騰訊多端化的連接觸手,完成人車路三者的有機融合。並藉助騰訊雲數字孿生平台,將全景化的視頻和基礎設施數字模擬融合,實現場景化遠程化的指揮調度,再通過企業微信構建的互聯平台,真正做到指揮調度的協同化;
關於服務,藉助地圖、車聯網、微信等連接器,通過位置與社交大數據精準把握用戶的出行特徵、個性化需求,提供主動的信息推送,將線下的服務區鏈接到線上,實現行前行中行後的一體化服務;
關於開放,騰訊雲將大數據、AI等能力從接入、採集、分析、應用等層次開放不同的技術平台,並開啟基於生態化的產業互聯網之路,攜手行業廠商,一起建設智慧高速行業;
關於高速運營,騰訊雲圍繞新的不停車收費系統,將門架、抓拍、視頻、收費流水等數據進行雲邊端一體的融合,形成新的感知模式,再將自身一系列大數據與AI等能力裝到一起,構建數據計算引擎,最後驅動運營的應用與服務的建設,包括收費稽核、綜合態勢感知、通行預約、高速營銷、智慧服務、信息發布等等。
8月下旬,騰訊雲發布了AI收費稽核產品,基於騰訊雲的AI與大數據技術應用,將多渠道的收費流水、圖片抓拍等海量數據接入雲端,把地圖路徑還原、以圖搜圖能力進行匹配,實現十秒級的稽核結果計算,輕松應對收費特情處理。
另外,騰訊還聯合交通部路網中心發布交通行業首個「高速公路數字化運營雲平台」,助推高速公路智慧化運營。
今年,各方勢力和主管部門的視野都離不開車路協同和自動駕駛,相關的很多探討一次次的被擺上了檯面,對於這些並非是新名詞的老概念,商業模式、投資盈利、運營管理、持續發展等問題仍在不斷的 探索 和尋找。
盡管如此,但阻擋不了大家「攀登珠峰」的腳步,且在攀登過程中會有許多意外的收獲,賽文也曾在之前的分析報道中表示:「珠峰」就在那裡,不動,就永遠到不了。
反觀騰訊在這些方向的進展,也是不曾停下。
一年前,騰訊曾發布《5G時代車路協同創新應用白皮書》並喊出:車路協同涉及產業鏈諸多企業,騰訊願意作為產業鏈上下游的連接器,並為車路協同的快速落地構建起可靠的一體化安全保障體系。
首先連接人、車、路、雲,並打通路側系統、車載系統和數據交互系統,確保三者之間的數據無縫連接、功能得到充分發揮,將產業鏈上下游的高速公路公司、無線網路設備商、數據中心設備商、運營商、內容提供商等企業組織在一起,將移動互聯網的服務無縫連接到整個智慧出行的場景下。
在此基礎上,實現人和車、設備、服務之間的連接,多個終端場景的打通,最終構建起高速公路、運營商、設備商、數據中心設備商、互聯網企業共同參與的產業鏈格局。
如今,針對行業普遍存在的重建設輕運營、重演示輕落地、重功能輕平台等突出問題,騰訊的5G車路協同方案不斷優化升級,具備了5G能力/異構網路、統一的V2X消息集、全產業鏈的協同、開源開放的平台、提供道路數字化轉型的工具箱等能力,通過「5G車路協同邊緣計算平台」和「交通雲控平台」加上「V2X數據服務引擎」,打通傳統的人、車、路的數據閉環,強化智慧交通的運營環節,並針對高速、園區、測試場、城市道路等不同場景提供不同組合的解決方案,在和第三方合作夥伴的方案集成上,也能夠從用戶界面、介面到開發框架等不同層次進行整合,提供更加靈活多樣的選擇。
目前,已經在北京首鋼冬奧園區做了5G邊緣計算的車路協同場景驗證,可以提供基於騰訊TAI車機或微信小程序的國民級車路協同應用,海量站點自動運維的平台系統,低成本算力,對第三方接入賦能等多個核心能力。
截止目前,無論是高速場景下的自動駕駛技術研發,還是泊車場景中的自動駕駛,都聚集了大批玩家,騰訊的籌碼是基於自身的AI、雲、信息安全等技術優勢,打造出了集自動駕駛研發及評測驗證於一體的數據雲平台、模擬模擬平台和高精度地圖平台三大平台,為行業賦能。
騰訊投入融合感知、高效地圖構建、多感測器融合定位、系統決策、路徑規劃、系統控制等核心技術研發,結合虛擬模擬、數據雲和高精度地圖雲平台,構建自動駕駛和智慧交通兩個領域的核心能力。
如今,騰訊可以提供城市級模擬、雲控平台、3D可視化引擎、以高精地圖為基礎的多要素地圖、車端/路側、車路協同方案,在為車企提供工具鏈和雲服務的同時,依託於這些能力,助力智能網聯先導區建設、港口無人駕駛自動化、高速公路信息化以及城市交通治理。
同時,騰訊在自動駕駛領域深度合作,利用虛擬模擬技術加速長沙開展智能網聯 汽車 模擬實驗項目,助力建設國家智能網聯 汽車 (長沙)測試區。
今年5月,騰訊曾對外宣布:騰訊未來五年將投入5000億,用於新基建的進一步布局。足見其在新基建領域布局的決心。
當賽文問及騰訊智慧交通的發展決心是否會有「猶豫」時,鍾翔平同樣給出了堅定的答案 ,「多年來,我們對交通領域進行了垂直性的切入,輸出了相關解決方案,並積累了用戶、 科技 、數字雲平台等方面的優勢,也得到了大家的認可。現在,我們准備將交通領域的各項能力整合後進行全面發布和釋放,也讓行業可以更好的理解我們。」
很明顯,騰訊的智慧交通之路,才剛剛拉開序幕。
D. 打造以人為中心的未來交通 騰訊智慧交通戰略升級
易車訊 在新基建加速布局下,智慧交通正在成為新基建的主力軍,不僅可以助力新基建與傳統基建融合,還將推動智慧城市建設,推動我國實現「交通大國」向「交通強國」的升級。9月10日,騰訊全球數字生態大會智慧交通分論壇雲上召開,騰訊發布了重磅升級後的智慧交通戰略——「We Transport」,將從建設、管理、營運和服務四個具體環節發力,助力建設「以人為中心」的未來交通。
「面向未來交通的全生命周期,騰訊始終堅持以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發揮自身的數字技術能力,讓交通基建具備感知能力、實現智慧決策的管理方式、提高運營效率、提升服務體驗,加速傳統交通發展模式走向基於數據與科技的新型智慧交通。」騰訊公司副總裁鍾翔平表示,騰訊將攜手產業鏈合作夥伴,成為智能交通產業的共建者。從整體交通戰略布局入手,以開放協同的理念,積極與政府、企業、行業協會和科研機構,推動交通產業的智慧升級。
據了解,過去幾年,騰訊持續深耕交通各個細分領域,從乘車碼到城市公共交通,從自動駕駛、5G車路協同、交通大數據到城市交通管理,以及從智慧高速、智慧港口、智慧航空到城際交通運營等方面,都在持續性輸出行業解決方案,與合作夥伴打造了標桿案例。而此次全面升級發布的We Transport布局,正是在此基礎上,面向整個交通行業的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同時,面向交通產業鏈上下游參與者,在會上騰訊啟動了智慧交通生態合作夥伴計劃,並發布《騰訊未來交通白皮書》。
騰訊We Transport 打造以人為中心的未來交通
隨著新基建加速布局,智慧交通產業迎來發展新機遇,智慧交通的發展重點聚焦三個問題,解決用戶出行的痛點、保障出行安全、提升出行效率,最終實現可持續發展。騰訊智慧交通「We Transport」業務版圖,將提供雲端大腦和數字底座,連接人、車、路、網、雲,助力實現智慧城市的科學規劃和治理、智慧交通的高效運營與管理、民生出行的舒適體驗。
騰訊智慧交通副總裁施雪松表示,未來交通將是以人為中心的,將車、路、雲、網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的交通生命體。騰訊將通過端邊雲的協同,實現全域感知;實時建立物理世界的映射空間,達到全息孿生;搭建數字交通大腦,實現全局優化;通過覆蓋超10億用戶的APP,讓交通服務全民觸達。
基於此,騰訊提出了平台即孿生、數據即治理、智聯即服務、生態即共創等未來交通四大理念,並從創新交通建設、數字交通管理、城市交通營運和交通出行服務等四個具體場景中,提供以人為中心的交通行業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助力未來交通具備一流的設施、一流的技術、一流的管理和一流的服務能力。
在創新交通建設方面:騰訊將在智慧道路、交通大數據中心、智能網聯先導區建設等主要場景,以交通新基建為核心,通過數字化手段,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用戶美好出行,助力打造更好的交通軟硬體基礎設施。
在數字交通管理方面:騰訊將在交通綜合監控和指揮、交通安全管理與應急、綜合智能緩堵整治等場景中持續發力,基於騰訊豐富的交通大數據生態,讓用戶出行更安全、更便捷;讓貨物運輸更高效、更經濟。
在城市交通營運方面:騰訊將在智慧園區,城市交通樞紐,公交、地鐵等城市公共交通,航空、港口等城際交通,智慧停車等重要場景,輸出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助力交通運營企業降本增效。
在交通出行服務方面: 基於MaaS等綜合出行服務,將讓用戶出行更綠色、更便捷、更愉悅。
同時,為了支撐以人為中心的交通行業全生命周期解決方案,騰訊構建了強大的業務能力圖譜,簡單概括為5+5+3+3架構。即:包括大數據、AI、騰訊雲、5G和GIS等在內的5大基礎設施;包括V2X數據服務引擎、高精差分服務引擎、信息安全引擎、交通大數據引擎及城市級模擬引擎等在內的5大核心引擎;包括車路協同邊緣計算平台,自動駕駛雲平台及交通雲控平台等在內3大能力平台,以及包括內容生態、社交生態、服務生態等在內的3大泛在生態。以此實現人、車、路、網、雲的全鏈路服務。
施雪松表示,智慧城市和智慧交通的核心都是服務於人,面向未來交通,騰訊始終堅持「以人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希望更好地服務用戶,提高效能,不斷提升用戶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基於騰訊的C端觸點優勢,可以將交通數據通路全面打通,幫助交通管理者和用戶建立更強的連接,從而讓交通信息全面觸達億萬用戶,增強服務能力。
全面整合優勢能力 騰訊持續深耕交通產業
據悉,多年來騰訊在交通領域持續拓展與積累,發掘智慧交通潛在的數字化價值,為行業合作夥伴帶來了諸多具有創新性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在自動駕駛和車路協同領域,基於邊緣計算搭建的5G車路協同平台、交通雲控平台以及V2X數據服務引擎,打通人、車、路、雲數字閉環。目前,在北京首鋼冬奧園區已經做了5G邊緣計算的車路協同場景驗證。同時在自動駕駛領域深度合作,利用虛擬模擬技術加速長沙開展智能網聯汽車模擬實驗項目,助力建設國家智能網聯汽車(長沙)測試區 。
同時在城市公共交通領域,騰訊乘車碼已覆蓋29個省份直轄市、包括北上廣深等150多個城市,支持BRT、公交、地鐵、索道、輪渡等交通出行移動支付場景,用戶數已超過1.5億,騰訊實時公交已落地全國近70座城市,而且已經與廣州地鐵、北京一卡通、上海公共交通卡等全國重要交通企業達成戰略合作。特別是騰訊與廣州地鐵聯合推出的全國首個軌道交通智慧大腦「穗騰OS」,助力地鐵企業在數字化軌道交通、無人化運營管理、智能化運維控制、場景化應用服務等多個方面智慧升級。
此外,今年6月,騰訊與西安交通局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構建西安公共交通領域的智慧大腦,全面推進西安智慧交通體系建設。7月,騰訊與交通部公路院聯合發布「公共交通出行大數據平台」,推動交通大數據在交通產業發展中融合應用。隨後聯合交通部路網中心發布交通行業首個「高速公路數字化運營雲平台」,助推高速公路智慧化運營。
「可以說,騰訊在城市交通運營管理、公共出行服務以及智慧高速、智慧停車、智慧航空、智慧港口等領域都有了一定的成果和積累。「鍾翔平表示,交通領域是新基建的主力軍,為了迎接交通行業發展機遇和挑戰,騰訊將發揮自身所擅長的連接能力,與合作夥伴共同構建大交通領域的生態鏈,做好交通產業的共建者。
強化交通產業生態協同 共創未來交通新圖景
據了解,在本次智慧交通論壇中,騰訊聯合廣州地鐵、中國信科集團、上海公共交通卡公司、高新興、海信、天安智聯、金溢科技、世紀高通、鐳神智能、海梁科技等交通產業合作夥伴,共同開啟了智慧交通生態合作夥伴計劃,將共同打造未來交通生態圈,實現交通產業的生態協同。
對此,施雪松表示,在新基建提速布局下,智慧交通正在邁入新階段。騰訊也將緊跟新基建的重大歷史機遇,秉持開放協同的理念,攜手合作夥伴一起,共系政府夥伴生態、共建商業合作生態、用戶服務生態和產業協同生態等四大生態,共同建設交通新基建的智能底座,做好「交通強國」建設的智慧化助手。同時也希望更多交通企業加入「騰訊智慧交通生態合作夥伴計劃」,與行業一起共創未來交通,共建本地生態,共享發展成果。同時根據對未來交通布局和思考,在大會上騰訊還發布了《騰訊未來交通白皮書》,白皮書從宏觀背景、關鍵理念、能力架構、落地應用、生態合作等維度,全面闡釋了騰訊理解的「數字互聯、安全智能、高效貼心」的未來交通,以及「智聯世界、美好出行」的願景使命。
「我們正在經歷能源、信息技術革命,城市變得越來越智慧,交通出行作為城市運轉的『神經網路』,也正在迎接智慧化升級。」鍾翔平表示,面對不斷增長的用戶量和服務需求,利用數字化技術、新基建的手段,對傳統基建進行智慧化升級,提升管理精度、運行效率和服務質量,可以讓交通、出行產業釋放出更大價值。
E. 騰訊專用貨車導航地圖
1.騰訊地圖在新版車中推出了一款新的卡車導航功能,可以幫助許多直車司機准確避開卡車的道、限高限重等路線,讓大車出行更加智能、安全。
2.在所有車輛類型中,卡車對導航和地圖數據細化的要求是最高的。騰訊地圖的負責人說,由於嚴格限制高度,寬度,重量和交通路上的卡車,卡車很難扭轉一旦進入受限制的道路,這不僅會導致罰款,但也導致道路擁堵,甚至安全風險。
3.更新完最新版本的騰訊地圖後,用戶可以點擊底部的「路線」跳轉到頁面,然後看到「卡車」按鈕。第一次使用時,司機應按要求輸入卡車的型號、品牌、重量、長、寬、高等基本參數。騰訊地圖基於高精度大數據進行智能計算。
4.根據每輛車的不同高度、寬度、重量(載重)信息,為司機提供不同路線,自動避開車輛的高度、寬度、重量和限行區域,並通過界面提醒當地限行政策。
5.騰訊地圖覆蓋了超過100萬輛卡車交通限制,如重量、高度、寬度、軸重、交通限制和禁令等。該地圖添加了全國卡車檢查站的位置數據,並在導航過程中進行導航和語音提醒,讓司機了解檢查站的數量和位置。
(5)騰訊交通大數據應用平台擴展閱讀:
1.電梯操作方便,卡車導航入口
卡車導航也超級方便:升級到最新版本8.22,點擊底部的「路線」,跳轉到頁面後就可以看到「卡車」按鈕,根據要求輸入各種卡車參數,就可以放心使用了。
2.改善卡車信息,避免違規
卡車導航對道路條件有嚴格的要求,如限行、限高、限重、限寬等。在正式使用騰訊Aude地圖的卡車導航之前,需要對車輛信息進行改進。
開通更多自營服務:填寫車高、車寬、車高、總重、批准載重量等基本參數。根據每輛車的參數,地圖將匹配最合適的路線和駕駛時間,避免各種違規。
3.更全面的卡車導航提醒功能
釋放貨運汽車導航也反映出和駕駛導航有不同的廣播提醒:當使用卡車導航規劃,騰訊地圖根據每個高度,寬度,卡車的重量(負載),不同的線和其他信息,避免高溫限制,限制車輛的寬度和極限重量和限制的路線,並通過介面來提醒周圍的限制政策。如果用戶不能避免上述貨車限制,我們強烈建議他們。
F. 鍾翔平:騰訊智慧出行,從「助手」向「共建者」轉變|汽車產經
6月24日,騰訊的「2020智慧出行新品發布會」正式舉行。據說,這是騰訊入局智慧出行行業以來,首次集中舉辦年度新品發布會。
在發布會上,騰訊一口氣發布了包括車聯網、自動駕駛、數字營銷等在內的諸多重磅新品,基本覆蓋了其智慧出行業務的整個矩陣。
之所以在這樣一個節點大張旗鼓地加碼智慧出行,騰訊副總裁鍾翔平在發布會前接受汽車產經網采訪時表示,疫情給整個出行行業帶來的巨大改變,是重要原因。
「疫情催生了人們對出行行業進行新的思考,包括如何利用數字化的方法面對用戶,如何更好地做數字化營銷,如何構建數字底座的交通設施,如何進行更好的基礎性建設……」
據鍾翔平介紹,面對疫情帶來的出行數字化變革需求,騰訊對原本的智慧出行產品進行了升級。
其中針對個人出行,疫情期間,騰訊在基於微信小程序的乘車碼服務中,增加了乘車登記碼功能,和地鐵車廂擁堵情況查詢,助力疫情期間的出行安全。
而聚焦車端和路端的車聯網、自動駕駛、智慧交通等領域的新增服務,則是此次發布會詳細介紹的重點。
從此次發布會的內容來看,從車聯網到自動駕駛,再到智慧城市,可以說騰訊的智慧出行新產品致力於讓每個人、每輛車、每條路都成為「數位元組點」,進而充分挖掘、發揮數字化價值,讓消費者、車企,甚至整個社會都能收獲出行數字化帶來的新價值。
而隨著一系列新品的推出,在鍾翔平及騰訊的定位里,騰訊的角色也在從以前的「車企數字化的助手」向參與度更深、角色更加重要的「智慧出行產業的共建者」轉變。
1
車聯網新產品TAI3.0:兩個車載APP即可幫助車企構建特色車聯網
相比華為死磕鴻蒙、阿里聚焦打造斑馬車聯網底層系統,騰訊選擇了從內容生態的角度切入車聯網。
2019年,騰訊首次提出了生態車聯網理念,並將微信引入上車,推出微信車載版。而在6月24日的發布會上,騰訊生態車聯網的理念已經相當成熟,全新升級的TAI 3.0生態車聯網也正式亮相。
據鍾翔平介紹,TAI3.0包含兩個車載APP——騰訊隨行和騰訊愛趣聽,以及一個生態開放平台——騰訊小場景。
「騰訊隨行」是一個定位為車載出行生活助手的應用,裡麵包含車載微信等海量車載輕應用服務。
「騰訊愛趣聽」則是一個聚合有聲內容的車載應用,通過打通騰訊賬號體系,用戶收藏的興趣內容手機和車機上的可以實現同步。
「騰訊小場景」則如同微信小程序一樣,面向所有開發者,提供車載場景入口和開發者服務平台。
從TAI 3.0的功能介紹不難發現,騰訊在車聯網中想要打造的生態,與移動互聯網中的微信生態十分相似。
而這種生態最大的優點,就是只需車載APP的輕量化方式,即可幫助車企構建具有自己特色功能的車聯網。同時,據悉,TAI3.0還能夠自適應不同的車載系統和硬體平台,最短2個月就能快速上車,刷新了行業普遍的「上車速度」。
與此同時,除了更易於操作之外,在鍾翔平看來,騰訊在生態車聯網領域的優勢還在於長期在To C業務中積累起來的對客戶的深刻認知。而這,正是車企缺乏又急需的能力。
☆☆☆
騰訊TAI3.0生態車聯網有兩個車載APP——騰訊隨行和騰訊愛趣聽,以及一個生態開放平台——騰訊小場景。三者之間的關系是怎樣的?
鍾翔平:TAI3.0可以看做是騰訊打造的車載雲端基礎設施,它包含兩大車載APP——騰訊隨行和騰訊愛趣聽。
騰訊隨行定位為車載的生活服務助手,它把LBS、感知能力、內容生態進行結合,為用戶提供場景化、個性化服務。微信車載版也會作為騰訊隨行緊密的結合模式。
騰訊的愛趣聽則是聚合騰訊生態,以及騰訊開放生態有聲內容的APP。通過一個帳號進行打通,可以讓用戶快速尋找到他想聽的內容。
騰訊小場景其實是基於微信的小程序進行構建的。微信小程序生態已經非常大,達到了三百萬量級,而且小程序生態是極為開放的。基於微信小程序的基礎,騰訊車載小場景也專門打造了一些面向駕車場景的精品小場景。囊括專門服務於車載場景的內容,甚至還有車主服務、生活服務等,滿足用戶的出行場景需求。
現在騰訊小場景還在建設之中,有一些是騰訊自己開發的,也有一些是開發者自願加入的,也有一些是屬於車企的。
小場景的實施非常便捷,開發成本很低,運營方式也不像過去的APP的建設方式,它可以以很輕量化的方式就上線到車上去。
現在一些車企,尤其是造車新勢力都更傾向於自己開發車機操作系統。那麼,騰訊是否也會切入這一領域?
鍾翔平:我們在開始建設騰訊車聯時就認為,車企其實能夠很充分地掌控他們的系統。現在有很多車企會自建,或者會通過投資以及分拆一些組織模型的方式去構建系統,這都是很合理的方法。
系統應該充分地被品牌方掌控,這關乎品牌的特色和特點,也關乎系統和硬體之間的安全保護,也保障了後續品牌方能夠長效運營內容應用及生態。但面對有需要助力的車企,騰訊願意幫助他們構建屬於他們的系統,這是我們對系統的態度。
在應用方面,騰訊隨行和騰訊愛趣聽,一方面我們希望它能夠便捷地為車企所用,高效合作,快速上車。另一方面,我們也認為從長遠看,車企需要構建運營生態和服務生態的能力,我們也很願意助力車企。
目前,與騰訊在車輛網領域達成合作的車企以及量產車型有多少?
鍾翔平:到目前為止,騰訊和寶馬、長安、廣汽、東風、一汽、本田等大概29家車企達成了戰略合作,已經量產或即將量產的車型超過110款。
除騰訊外,在互聯網企業中,阿里、網路等也布局了車聯網。相較於其他互聯網企業,騰訊的優勢在哪裡?
鍾翔平:騰訊致力於做好車企數字化建設的助手、共建者。騰訊的優勢除了技術能力外,很重要的一點是騰訊一直致力於To C用戶的服務。
當下很多汽車品牌都需要加強和C端用戶的互動,需要更加認識和理解用戶,需要以更有效的方式和用戶進行溝通,同時也需要幫助用戶和服務內容進行銜接。而這些都是騰訊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已經具備的能力,我們可以把這些能力優勢發揮到車企需要的各種場景里去。
2
新一代自動駕駛模擬平台:數據+游戲雙擎驅動,加速自動駕駛技術成熟
疫情期間,由於人與人之間的接觸受限,自動駕駛也成為了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熱詞。而市場刺激之下,互聯網巨頭們在自動駕駛領域的腳步也在不斷加速。
據悉,目前騰訊旗下有三個和自動駕駛相關的產品:自動駕駛開發雲、模擬平台和高精度地圖。在本次發布會上,騰訊發布了自動駕駛模擬測試平台TAD Sim 2.0版本。
據介紹,這一平台在行業內率先使用了數據+游戲技術雙擎驅動的技術路線,在真實性、全面性、可視化、標准化、輕量化五個維度進行了升級。
同時,其場景庫有超過1000種場景類型,具備每日1000萬公里以上的測試能力。數據傳輸能力可以獲得10倍速提升,減少30%的資源佔用。
而關於這一平台的價值,在鍾翔平看來,充分應用合理的模擬平台,能加快自動駕駛車輛的上路節奏,也將有效加速自動駕駛技術的成熟。
☆☆☆
這次發布會騰訊發布了升級版的自動駕駛模擬測試平台,那麼除模擬平台外,騰訊在自動駕駛研發上是否也在進行路測?在很多開發自動駕駛的車企看來,要進行自動駕駛開發,必須就行實地測試。
鍾翔平:騰訊一直在進行車輛的上路測試。2016年下半年,騰訊建立了自動駕駛實驗室;2018年,騰訊自動駕駛實驗室變成了業務中心。事實上在實驗室階段我們就完成了自動駕駛車輛的改裝上路等工作。到目前為止,我們也一直在持續進行測試和迭代。
我認為,上路測試是自動駕駛技術成熟的關鍵。我們一邊在進行這些測試驗證工作,也一邊在思考清楚如何幫助車企提高上路效率。
目前騰訊旗下有三個和自動駕駛相關的產品:自動駕駛開發雲、模擬平台和高精度地圖。這次發布的升級版模擬平台起到的作用是怎樣的?
鍾翔平:模擬平台是在高精度地圖資料庫之上,通過採集不同城市、道路、氣象和時段等多維度的實際交通數據進行模型訓練,建立虛實一體的交通流數據,同時藉助虛擬現實技術、游戲引擎、和雲游戲技術、工業級的車輛動力學模型和專業的渲染引擎,三維重建技術等,構建模擬系統,相當於一個運行在雲端的平行世界。
在實際的路測中,車輛可能遇不到太多復雜的路況和風險。我們的模擬平台就是強調通過雲模擬考驗車輛的演算法,再把雲模擬和現實中的測試結合起來。
充分應用合理的模擬平台,能加快自動駕駛車輛的上路節奏,也會有效加速自動駕駛技術的成熟。
關於模擬平台,有零部件企業表示他們做模擬的邏輯是做70%的軟體,做26%的硬體,剩下個位數是實地測試,騰訊在這方面的比例是怎樣的?
鍾翔平:這個數字是由車企端把控的,騰訊提供的只是模擬平台這個技術工具。但我們希望未來能夠減少路測成本,提高效率。
除模擬平台外,騰訊也很早就開始做高精度地圖,並且投資了四維圖新。騰訊在高精度地圖領域的布局上,是如何處理自己與四維圖新之間的關系的?
鍾翔平:騰訊在很多維度上都和思維圖新保持了緊密合作,在地圖維度也有大量的數據共享以並進行協同。
但雙方的核心也有一些差異。騰訊更強調高精地圖雲服務的方向,而四維圖新更具備道路採集、製作生產的能力。
3
智慧城市建設:雲端大腦+數字底座,推動城市交通數字化
事實上,不管是車聯網還是自動駕駛,其終極目的,都是打造智能交通。而除私家車之外,要真正實現智能交通,打造智慧城市,公共出行如何實現數字化,進而整個城市治理如何實現數字化,更是重中之重。
據鍾翔平介紹,此前,騰訊已經發布了智慧城市的方案,目前也正在與多個城市進行深度合作。目前全國已經有130多個城市的公交、地鐵、索道、輪渡等公共交通系統開通了騰訊乘車碼服務,用戶數超過1.3億,構建起了一個龐大的「數字底座」。
而與此同時,騰訊也與各地的政府交通部門建立了戰略合作,開展交通大數據融合共享,共同構建城市公共交通領域的智慧大腦,為地方政府部門和交通運營方提供覆蓋交通管理、決策、服務等方面的全方位交通優化方案,為城市交通規劃、公共交通優化提供決策依據。
而至於這一領域的商業運營盈利性,鍾翔平坦言,「對於民生相關的項目,騰訊還是秉承合理的商業化理念。目前其實對於比較成熟的2B領域,投入和回報之間還算比較良性。」
☆☆☆
此前,您曾表示,騰訊在出行領域的布局會偏向智能交通和智慧城市。那麼目前騰訊是否已經與一些城市達成了合作?
鍾翔平:目前,全國已經有130多個城市的公交、地鐵、索道、輪渡等公共交通系統開通了騰訊乘車碼服務,用戶數超過1.3億。騰訊還跟北京、深圳、重慶、天津、成都、西安等全國60多個城市公交集團合作,為用戶提供城市實時公交動態信息服務,提高市民出行效率。
其實智慧城市的范疇更大,包括城市相關的更多東西,尤其是一線大城市,交通問題嚴峻復雜。我們當下主要把交通看成是幾類,也正在和交通企業、交通管理部門進行合作:
第一,公共交通運營,比如公交公司、地鐵公司、港口、機場等。我們面對這些會構造智慧公交、智慧地鐵解決方案,讓公共交通設施發揮更大效率,讓它的運營能力和即時調度能力更高。
第二,交通管理部門。針對這些部門,我們需要更數字化的方式幫助他進行交通管理,比如什麼地方擁堵,什麼路段事故多發,什麼時候潮汐波動大……這些都可以通過大數據和位置服務了解到到。我們當下在這些維度都有比較成熟的解決方案,已經和多地的交通管理部門進行了合作。
第三,更加面向未來的智能交通模式。自動駕駛會一步步演進發展,路也會越來越聰明,具備更好的感知能力,這個方向正在快速發展,各地都在進行嘗試,並且在有些地方可能已經成型。騰訊目前確實正在和幾個城市合作,但這個需要和我們的業主方及合作夥伴端共同發布。
對於騰訊來說,在構建智慧城市方面,怎麼保證商業運營的盈利性?
鍾翔平:首先,對於智慧城市以及其他民生相關的業務,騰訊一直秉承著合理商業化的理念。這在當下其實是相對比較成熟的2B的領域,我們的投入和回報之間也比較良性。其實很多關於智慧城市構建的項目都不止是騰訊在參與,騰訊也會調動產業生態合作夥伴共同面對,讓生態合作夥伴也能夠得到良性的循環,大家都越來越好。
另外在這種民生相關的業務上,騰訊在商業上有極大的剋制。我們會把用戶價值、社會效應擺在前面。
舉例來說,我們現在正在使用的騰訊會議,也有大量的民生使用場景,尤其在疫情期間,有非常大的用戶使用量,也會帶來很高的帶寬成本。但是騰訊認為,這個是解決民生的,是社會普遍的痛點需求,所以應該是免費的。
總的來說,面對這種民生相關的項目,剋制同時保持生態的良性循環是我們的基本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