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大數據應如何助力社會治理
日前有媒體評論稱,「大數據」曾經是個大眾眼中頗有距離感的專業詞彙,可是這專幾年「大數據」成了人屬們身邊的高頻詞彙,關於大數據如何助力社會治理再次引發了關注。
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的交匯融合引發了數據迅猛增長,數據已成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大數據正日益對全球生產、流通、分配、消費活動以及經濟運行機制、社會治理方式產生重要影響。大數據既為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巨大便利,打開了未來的無限可能,同時也提出了全新的挑戰
專家表示,大數據正在塑造未來的樣貌,目前大數據在社會治理的應用方面已經有了一些初步的探索,未來通過大數據來努力推動社會治理的網路化、智能化和系統化,最終可以有效解決政府治理精準化的問題。
② 大數據給國家治理方式帶來哪些變革
一、「四個結合」助力國家大數據戰略
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部署和頂層設計,需要我們做到「四個結合」:把政府數據開放和市場基於數據的創新結合起來。政府擁有80%的數據資源,如果不開放,大數據戰略就會成為無源之水,市場主體如果不積極利用數據資源進行商業創新,數據開放的價值就無從釋放;把大數據與國家治理創新結合起來。國務院的部署明確提出,「將大數據作為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重要手段」「提高社會治理的精準性和有效性」,用大數據「助力簡政放權,支持從事前審批向事中事後監管轉變」「藉助大數據實現政府負面清單、權力清單和責任清單的透明化管理,完善大數據監督和技術反腐體系」,並具體部署了四大重大工程:政府數據資源共享開放工程、國家大數據資源統籌發展工程、政府治理大數據工程、公共服務大數據工程;把大數據與現代產業體系結合起來。這里涉及農業大數據、工業大數據、新興產業大數據等,我國的產業結構優化升級迎來難得的歷史機遇;把大數據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結合起來。國務院專門安排了「萬眾創新大數據工程」,數據將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肥沃土壤,數據密集型產業將成為發展最快的產業,擁有數據優勢的公司將迅速崛起。
此外,我國作為世界製造業第一大國,需要高度關注一個現實——大數據重新定義了製造業創新升級的目標和路徑。無論是德國提出的工業4.0戰略,還是美國通用公司提出的工業互聯網理念,本質正是先進製造業和大數據技術的統一體。大數據革命驟然改變了製造業演進的軌道,加速了傳統製造體系的產品、設備、流程貶值淘汰的進程。數字工廠或稱智能工廠,是未來製造業轉型升級的必然方向。我國面臨著從「製造大國」走向「製造強國」的歷史重任,在新的技術條件下如何適應變化、如何生存發展、如何參與競爭,是非常現實的挑戰。
二、推動大數據在國家治理上的應用
在大數據條件下,數據驅動的「精準治理體系」「智慧決策體系」「陽光權力平台」將逐漸成為現實。大數據已成為全球治理的新工具,聯合國「全球脈動計劃」就是用大數據對全球范圍內的推特(Twitter)和臉譜(Facebook)數據和文本信息進行實時分析監測和「情緒分析」,可以對疾病、動亂、種族沖突提供早期預警。在國家治理現代化進程中推動大數據應用,是我們繁重而緊迫的任務。
在政府治理方面,政府可以藉助大數據實現智慧治理、數據決策、風險預警、智慧城市、智慧公安、輿情監測等。大數據將通過全息的數據呈現,使政府從「主觀主義」「經驗主義」的模糊治理方式,邁向「實事求是」「數據驅動」的精準治理方式。
經濟治理領域也是大數據創新應用的沃土,大數據是提高經濟治理質量的有效手段。互聯網系統記錄著每一位生產者、消費者所產生的數據,可以為每個市場主體進行「精確畫像」,從而為經濟治理模式帶來突破。判斷經濟形勢好壞不再僅僅依賴統計樣本得來的數據,而是可以通過把海量微觀主體的行為加總,推導出宏觀大趨勢;銀行發放貸款不再受制於信息不對稱,通過貸款對象的大數據特徵可以很好地預測其違約的可能性;打擊假冒偽劣、建設「信用中國」也不再需要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大數據將使危害市場秩序的行為無處遁形。
在公共服務領域,基於大數據的智能服務系統,將會極大地提升人們的生活體驗,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出行、智慧物流、智慧社區、智慧家居等等,人們享受的一切公共服務將在數字空間中以新的模式重新構建。
三、加強大數據動態的跟蹤研究
我國要從「數據大國」成為「數據強國」,藉助大數據革命促進國家治理現代化,還有幾個關鍵問題需要深入研究。
切實建設數據政策體系、數據立法體系、數據標准體系。以數據立法體系為例,一定要在數據開放和隱私保護之間權衡利弊,找到平衡點。
重視對「數據主權」問題的研究。藉助大數據技術,美國政府和互聯網、大數據領軍公司緊密結合,形成「數據情報聯合體」,對全球數據空間進行掌控,形成新的「數據霸權」。思科、IBM、谷歌、英特爾、蘋果、甲骨文、微軟、高通等公司產品幾乎滲透到世界各國的政府、海關、郵政、金融、鐵路、民航系統。在這種情況下,我國數據主權極易遭到侵蝕。對於我國來說,在伺服器、軟體、晶元、操作系統、移動終端、搜索引擎等關鍵領域實現本土產品替代進口產品,具有極高的戰略意義,也是維護數據主權的必要條件。
「數據驅動發展」或將成為對沖當前經濟下行壓力的新動力。大數據是促進生產力變革的基礎性力量,這包括數據成為生產要素,數據重構生產過程,數據驅動發展等。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其邊際成本為零,不僅不會越消耗越少,反而保持「摩爾定律」所說的指數型增長速度。這就可能給我國經濟轉型升級帶來新動力,對沖經濟下行壓力。
需要建設一個高質量的「大數據與國家治理實踐案例庫」。國家行政學院一直重視案例庫的建設,在中央的重視和支持下,就大數據促進國家治理這一主題,各部門、各地方涌現出大量創新性的實踐案例,亟須進行系統梳理和總結,形成一個權威的「大數據與國家治理實踐案例庫」,以方便全國領導幹部進行借鑒和推廣。
在大數據時代,個人如何生存、企業如何競爭、政府如何提供服務、國家如何創新治理體系,都需要重新進行審視和考量。我們不能墨守成規,抱殘守缺,而是要善於學習,勇於創新,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政府和市場兩個輪子一起轉,把我國建設成「數據強國」。
③ 用大數據打造「三共」社會治理格局
用大數據打造「三共」社會治理格局
近些年來,社會變遷使得我國社會治理創新面臨多重挑戰,大數據思維可以促進整體性治理、精準化治理和參與式治理,提升我國社會治理的水平。我國各級政府的治理手段越來越依靠以雲端存儲為載體的大數據平台,民眾生活也越來越依賴以大數據分析為基礎的智慧化終端,大數據平台的建構越來越成為社會治理必不可少的一環。政府要不斷增強大數據在創新社會治理方面的優越性,通過建構多種模式的大數據社會治理平台加以實現。
其一,需求導向模式。即從「用戶」出發來構建大數據治理平台,「用戶」即普通民眾。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百姓美好生活需求是什麼、民眾的痛點在哪裡,成為大數據參與社會治理的前提。獲取「用戶」需求,仍需要諸如智庫等第三方社會主體通過科學的方法來收集,並長期跟蹤獲得不斷變化的需求,為大數據社會平台提供准確的需求信息。獲知用戶需求後,政府和市場聯手搭建大數據社會治理平台,開發符合民眾需求的產品和服務。
其二,政績評估模式。在當前我國行政體制的運轉模式下,社會治理的績效在相當程度上應體現為政府績效,要杜絕「唯GDP論」的考核方式,將大數據平台的搭建納入幹部考核范圍,敦促政府尋求建立科學、高效、易用的大數據平台。目前較為流行的是BOO(Building-Owning-Operation)模式,即各級政府根據當地情況提出建設要求,大數據公司依託專業技術完成平台設計,社會主體按照實際需求進行運營評估。在這種模式下,政府不投入人力、不幹預運營、不主導評估、不獲得產品所有權,僅需為交付的產品買單而獲得使用權,不僅節省人力物力,而且讓專業人員運營平台更保證了數據的真實性。
其三,市場運營模式。構建大數據平台是一個共建共治共享的工程,它的建設成敗在於社會是否有活力,市場是否有熱情。在市場運營模式中,政府和社會主體分別提出需求,通過大數據公司的市場化創建與運營,調動市場主體的積極性,促進供需方進行公平交易,為頂層制度設計和基層社會治理提供保證,實現收支平衡的大數據平台常態化運轉。例如目前走在互聯網技術創新前沿的BAT(網路、阿里巴巴、騰訊)等大型互聯網企業正立足既有資源再創新,利用企業自身力量推出大數據的治理平台,推動政務服務便利化。
目前我國大數據推動社會治理創新還剛剛起步,對社會治理創新未能發揮真正的引導作用。而大數據的開放精準運用,必定會將社會引向共治共享。這需要突破以下瓶頸:
打破「數據孤島」,完善大數據基礎建設,由政府、市場和社會多主體共建大數據治理平台。由於收集技術和制度體系不健全,我國目前政府數據的調查、編碼和存儲的科學程度並不高;政府部門條塊分割,形成「數據孤島」,許多政府公共信息仍處於零散、分割、封閉狀態;政府主導建立大數據治理平台缺乏其他主體參與,完全依靠政府力量往往難以完成或者效率不高。此外,大數據前提是統一、連接和共享。政府部門之間要摒棄「地方保護主義」和「自我保護主義」,通過規范政府數據採集的標准、建設統一的政府大數據中心,推進公共數據開放和基礎數據資源跨部門、跨區域共享,優先推動信用、交通、醫療、衛生、就業等領域數據向社會開放。除了打通政府各個部門和條塊,還需要政府、市場及社會的共同參與構建大數據治理平台。目前以BAT為代表的互聯網巨頭成為收集大數據的先頭兵。社會民眾也在生產大量數據,如社區居民通過互聯網互動就是大數據的生成過程。因此要推動政府、企業和社會信息資源共建共享和開發利用,形成優勢互補、多元參與、開放競爭的發展格局。
運用大數據思維,深入挖掘大數據,多方低成本使用此平台的大資料庫及分析成果推進社會治理。「大數據」真實價值隱藏於各種各樣、毫無規則的數據之下,要發掘數據背後的價值並真正加以利用,才是大數據推動社會治理創新的關鍵。建立大數據社會治理平台仍是第一步,不解決好應用和服務的問題,重金打造的開放大數據平台很容易「空心化」,難以對社會治理和社會福祉產生應有的支持。從大數據社會治理平台上,政府、市場和社會等各類社會治理主體可以低成本地通過獲取、存儲、管理、分析等手段,將具有海量規模的大數據變成活數據,並廣泛應用於社會治理領域,服務不同社會群體。
全面提升共享意識,助力治理能力升級,引導由此形成的福利增值和精神歸屬。大數據的平等、開放和共享,與社會治理共享共融的本質有共通之處,政府利用大數據的契機,在全社會形成共享的精神:引導各類社會主體整合和開放數據,形成政府信息與社會信息交互融合的大數據治理平台,構建民主開放的社會氛圍;引導基層民眾參與社會協商、社區自治,促進政府與社會之間的協同和合作;引導社會和民眾尊重規則、秩序、信用等,培育全社會的公共文明和契約精神
④ 以大數據打造社會治理新模式
以大數據打造社會治理新模式
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的交匯融合引發了數據迅猛增長,數據已成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堅持創新驅動發展,加快大數據部署,深化大數據應用,已成為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和推動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內在需要和必然選擇。
《綱要》提出,要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大力推動政府信息系統和公共數據互聯開放共享,加快政府信息平台整合,消除信息孤島,推進數據資源向社會開放,增強政府公信力,引導社會發展,服務公眾企業;以企業為主體,營造寬松公平環境,加大大數據關鍵技術研發、產業發展和人才培養力度,著力推進數據匯集和發掘,深化大數據在各行業創新應用,促進大數據產業健康發展;完善法規制度和標准體系,科學規范利用大數據,切實保障數據安全。《綱要》明確,推動大數據發展和應用,在未來5至10年打造精準治理、多方協作的社會治理新模式,建立運行平穩、安全高效的經濟運行新機制,構建以人為本、惠及全民的民生服務新體系,開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創新驅動新格局,培育高端智能、新興繁榮的產業發展新生態。
《綱要》部署三方面主要任務。一要加快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推動資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大力推動政府部門數據共享,穩步推動公共數據資源開放,統籌規劃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支持宏觀調控科學化,推動政府治理精準化,推進商事服務便捷化,促進安全保障高效化,加快民生服務普惠化。二要推動產業創新發展,培育新興業態,助力經濟轉型。發展大數據在工業、新興產業、農業農村等行業領域應用,推動大數據發展與科研創新有機結合,推進基礎研究和核心技術攻關,形成大數據產品體系,完善大數據產業鏈。三要強化安全保障,提高管理水平,促進健康發展。健全大數據安全保障體系,強化安全支撐。《綱要》還明確七方面政策機制。一是建立國家大數據發展和應用統籌協調機制。二是加快法規制度建設,積極研究數據開放、保護等方面制度。三是健全市場發展機制,鼓勵政府與企業、社會機構開展合作。四是建立標准規范體系,積極參與相關國際標准制定工作。五是加大財政金融支持,推動建設一批國際領先的重大示範工程。六是加強專業人才培養,建立健全多層次、多類型的大數據人才培養體系。七是促進國際交流合作,建立完善國際合作機制。
《綱要》要求,各有關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認真落實各項任務,共同推動形成公共信息資源共享共用和大數據產業健康發展的良好格局。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以大數據打造社會治理新模式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⑤ 如何實現大數據時代的政府治理創新
1、在政府系統進一步確立大數據的理念,研究制定大數據施政發展規劃
2、夯實大數據產業基礎,提供大數據施政平台技術支撐。
3、打通各部門各層級之間信息孤島,實現大數據信息資源互聯共享。
4、發揮第三方力量的作用,政府積極購買大數據相關技術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