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數據是什麼時候提出來的
大數據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亂禪岩個世紀 90 年代,當時美國 IT 公司 Teradata 提出了「大型資料庫管理系統」(DBMS)的概念,這就是「大數據」的前身。然而,大數據這一術語的真正流行是在 2000 年之後的。隨著互聯網、移動設備和感測器技術襲尺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數據被持續地產生、收集、存儲和分析,這使得大數嘩御據概念得到了廣泛關注和應用。⑵ 大數據是誰發明的
大數據是馬曉東研發的,馬曉東,蘇州國雲數據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波士頓咨詢全球高級顧問、1986年出生於寧夏固原,中國科技大學計算機碩士。大數據領軍人物,「大數據魔鏡」發明人,擁有大數據發明專利二十餘項,貴州、江蘇、內蒙古多地政府大數據顧問專家。現擔任北京信息化協會副理事長,國民經濟大數據實驗室副理事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高等教育創新中心數字化人才研究院副院長,原阿里巴巴淘寶數據優化器負責人。
大數據的形成
大數據,首先是數據。數據是指計算機可以處理的電子化和數字化記錄與測量,將信息加工成電子化和數字化記錄與測度這一過程離不開信息技術的發展與應用,正是因為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與廣泛應用,才讓大數據應運而生。
在計算機和通信技術出現之前,信息主要以模擬數據的形式進行記錄與交互。如報章、書籍、影像和照片、圖書館、檔案室、書櫃、磁帶。信息的計量單位一般採用媒介的計量單位,如藏書多少冊、檔案多少袋、記錄多少本、影像多少卷、照片多少張等等。信息獲取不便利、信息交流不通暢、信息量相對較少是這一時期的典型特徵。
⑶ 人人都在說大數據,那大數據概念是怎麼產生的
概念產生:
「大數據」的名稱來自於未來學家托夫勒所著的《第三次浪潮》 盡管「大數據」這個詞直到最近才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但早在1980年,著名未來學家托夫勒在其所著的《第三次浪潮》中就熱情地將「大數據」稱頌為「第三次浪潮的華彩樂章」。《自然》雜志在2008年9月推出了名為「大數據」的封面專欄。從2009年開始「大數據」才成為互聯網技術行業中的熱門詞彙。
⑷ 大數據概念是在哪一年由誰首次提出的
1980年,阿爾文托夫勒提出。
1980年,美國著名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最早在《第三次浪潮》一書中提出了大數據(BigData)的概念,並將其贊頌為第三次浪潮的華彩樂章。直到現在,大數據在政府決策部門、行業企業、研究機構等得到了廣泛的應用,並實際創造了價值。
相關介紹: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給出的定義是:一種規模大到在獲取、存儲、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傳統資料庫軟體工具能力范圍的數據集合,具有海量的數據規模、快速的數據流轉、多樣的數據類型和價值密度低四大特徵。
大數據技術的戰略意義不在於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而在於對這些含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換而言之,如果把大數據比作一種產業,那麼這種產業實現盈利的關鍵,在於提高對數據的「加工能力」,通過「加工」實現數據的「增值」。
⑸ 大數據的起源是哪裡
大數據概念最初起源於美國,是由思科、威睿、甲骨文、IBM 等公司倡議發展起來的。大約從2009年始,「大數據」成為互聯網信息技術行業的流行詞彙。
大數據是一個不斷演變的概念,當前的興起,是因為從IT技術到數據積累,都已經發生重大變化。當今世界,大數據無處不在,它影響到了我們的工作、生活和學習,並將繼續施加更大的影響。
⑹ 誰最早提出大數據的概念
「大數據」概念最早由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庫克耶在編寫《大數據時代》中提出,指對所有數據進行整體分析處理,而不是採用隨機分析法,即抽樣調查進行分析。 大數據有4V特點,即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價值)。 大數據 (Big Data)又稱為巨量資料,具體指要更新新處理模式才能保證擁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大數據」概念最早由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和肯尼斯·庫克耶在編寫《大數據時代》中提出,指對所有數據進行整體分析處理,而不是採用隨機分析法,即抽樣調查進行分析。
大數據有4V特點,即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