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數據對生活的影響
不知不覺地影響著人們的日常生活。
逐漸變成「透明人」
對大數據時代,當下有一個形象又略帶幽默的說法:隨著大數據的廣泛應用,這個世界越來越透明,人們就像生活在玻璃魚缸里。
在這個時代,每個人都是大數據的生產者,數據讓孤立的個人不再神秘。隨著智能終端的發展,人們的每一個行為都可能產生數據,並且被記錄下來。比如,每一次心臟跳動、生活中的每一筆花銷、每一次外出旅行等等。
在這個時代,不僅人人生產數據,而且數據被廣泛收集並分析利用。淘寶網一分鍾就處理9萬個訂貨單據,新浪微博高峰期一秒鍾接受一百萬次請求,網路每天要處理60億次搜索。你的IP地址是什麼,精確到幾月幾日幾時在哪裡上過網,瀏覽過哪些網站,何時又打開了另外一個網站……大數據系統可以對用戶的上網活動進行詳細記錄。
遍布城市各個角落的大小攝像頭也是收集個人數據的重要渠道。只要你上街,就會被拍到。一年下來,就會產生大量有價值的數據。
甚至還出現了讓人們主動提供數據的平台。2016年數博會期間,觀眾紛紛湧向數據堂(北京)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台,爭相體驗眾包數據採集活動。觀眾只需拍張照上傳,就能拿到一個小禮品,完成相關任務還可獲得現金報酬。
「數據眾包採集即發動社會大眾的力量,利用業余時間,通過一個手機端的數據採集工具,採集各類線下數據,如地圖數據、車流數據、環境數據、市場價格等。」數據堂創始人、CEO齊紅威說,相對於其他數據採集方式,數據眾包採集具有準確、客觀、靈活等特點,能彌補現有信息基礎設施難以對線下數據進行採集的不足。大眾提供的線下數據,經過加工、處理,能得到有效的應用。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社會逐步進入大數據時代,金融數據、交通數據、購物數據、企業數據、醫療數據、健康數據、教育數據等成為我們虛擬與現實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工信部賽迪研究院軟體所所長潘文說。
數據讓生活更輕松
在大數據時代,數據採集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如何讓數據產生價值。「大數據技術現在已經被應用在了我們生活當中的很多地方,其中包含了我們日常的衣食住行。」潘文表示,不管是在工作場所、購物娛樂場所還是家中,人們都能夠隨時隨地發現大數據帶給生活的改變。
目前,大數據在電子商務領域的應用最廣,成為大數據最成熟的應用模式。京東通過建立PB級大數據平台,將每個用戶在其網站上的行為數據進行記錄和分析,提高與用戶的溝通效率、提升用戶體驗,實現了向不同用戶展示不同內容的效果。比如,針對用戶不同的屬性特徵、性格特點或行為習慣,在他們搜索或點擊時,網站將展示符合該用戶特點和偏好的商品,盡力給用戶提供友好舒適的購買體驗,這就能有效提高用戶的購買轉化率甚至重復購買,提高用戶忠誠度和用戶黏性。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網上購物,頁面總能很「神奇」地出現我們最想購買的商品的原因。
大數據在公共交通、打車出行等交通領域的應用也已經初步開展。以往很多人都有在寒冷的冬天裡,在戶外苦苦等公交車的經歷,如今出門前只需要提前查詢地圖,就知道車輛多久能夠到站。例如,北京交管部門通過將實時路況與網路地圖大數據對接,依託網路地圖的交通大數據,可為公眾提供專業的城市實時交通信息,並可根據需要自行選擇,滿足個性化出行需求,提升出行效率。
「利用大數據,還可以通過分析預測出行交通規律,指導公交線路的設計、調整車輛派遣密度,進行車流指揮控制,及時做到梳理擁堵,合理緩解城市交通負擔。」工信部信息化和軟體服務業司副司長李冠宇說,比如,滴滴出行通過掌握的用戶打車記錄、司機行車軌跡等交通大數據,可以科學實現運力調度,精確匹配乘客和司機,優化路徑,減少擁堵。
與民生福祉密切相關的健康醫療領域也在逐步應用大數據。李冠宇透露,我國部分省市正在實施病歷檔案數字化,配合臨床醫療數據與病人體征數據的收集分析,用於遠程診療、醫療研發,甚至結合保險數據分析用於商業及公共政策制定等等。北京市政府聯合網路公司及其他智能設備商和服務商共同宣布推出了「北京健康雲」項目,利用大數據技術和數據實時展示流感、手足口病、肝炎、艾滋病、肺結核等主要傳染病動態,預測未來7天傳染病趨勢。
警惕大數據威脅
大數據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但在「魚缸生活」中,每個人都赤裸裸地暴露著,從衣食住行到醫療信息,無一不被外界掌握,一旦被不法分子或別有用心的人利用,都將帶來巨大的威脅。可以說,大數據對人們的隱私權帶來嚴重挑戰。
「隨著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人們在使用手機、電腦等設備時,就會暴露個人隱私,未來大家都是裸露的人,要查找個人信息將非常容易,我們都活在大數據的『陰影』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信息中心研究處處長李廣乾坦言。
在防範數據泄露的同時,人們還要警惕個人數據被無休止濫用。許多公司強調收集、儲存、分析數據都是「匿名」的,但事實可能並非如此。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計算機科學家納拉亞南曾表示,可供分析的數據越多,就越不可能保持「匿名」,識別一個人的身份只要33個位元組的信息量。
李廣乾說,我們通常將信息安全受到威脅的情況分為兩種,一種是系統被黑客攻入、被人為破壞,無法正常運轉;還有一種是個人隱私泄露,給個人帶來很大的困擾和危險。保護個人信息安全,一是要提高個人信息自我保護意識和隱私意識,謹慎對待信息採集等;二是要規范數據採集、使用部門的行為,嚴格管理,杜絕信息被盜取、泄露;三是要完善相應的法律法規,對罔顧個人信息安全的行為進行嚴懲。
「大數據安全一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保護隱私需要國家從立法層面積極推動,同時需要在數據確權、數據存儲保護和數據交易規則制定等方面突破困局。」潘文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