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數據 > 共識網幸福日大數據

共識網幸福日大數據

發布時間:2023-07-23 11:58:59

網路的發展 越詳細越好

從點擊時代到觸摸時代,再到人網一體時代,互聯網迎來了加速度裂變式的新一輪革命,它使社會各方面發生了許多顛覆性變化,改變了人類世界的空間軸、時間軸和思想維度
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和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以及大數據、雲計算的出現和運用,互聯網迎來了加速度裂變式的新一輪革命。這場革命不僅使社會的各個方面發生了許多顛覆性的變化,而且改變了人類世界的空間軸、時間軸和思想維度。
總的看,今後互聯網的發展,在應用上,將由現在的商貿領域向製造業領域拓展;在智能化上,將由現在的人網分離向人網一體拓展;在連接上,將由現在的有限連接向連接一切拓展;在數據上,將由現在的部分採取向全方位自動採取拓展;在服務上,將由現在的產品體驗向個性化定製拓展;在使用上,將由現在的「獨建自營」向「合作共享」拓展。未來的互聯網時代,將是一個「人網一體」的時代,將是一個「連接一切」的時代,將是一個「數據為王」的時代,將是一個「個人定製」的時代,將是一個「互聯共享」的時代。
有專業人士把互聯網智能化進程劃分為兩個時代:第一個時代為點擊時代。1964年美國人道格·恩格爾巴特發明了具有實際意義的滑鼠,上世紀90年代微軟公司推出了windows系統。世界從此變成了地球村,自媒體的大幕也由此歷史性地開啟了。第二個時代為觸摸時代。喬布斯向全世界推出了Iphone觸摸屏幕智能手機,這個天才的創造,不僅顛覆了手機的使用方法,還改變了世界。有人預言互聯網智能化的第三個時代是聲音時代,不用動手只要說話就可以控制一切。也有人預測,未來互聯網的智能化是體感時代,還有人設想,未來互聯網的智能化是一個生態鏈。當然,互聯網智能化的最高境界,就是人們身在網路中卻不覺得它的存在。未來誰能在智能化的創新上領先並取得成功,誰就能佔領互聯網發展的前沿,引領互聯網發展的潮流。
互聯網的未來就在連接一切,而現在的連接都是「山頭主義」的。一個互聯網企業的成功,關鍵在於有沒有一個符合市場的平台
連接產生效率,連接產生價值,連接一切是互聯網發展的根本方向和終極目標。現在的連接都是「山頭主義」的,很多方面各成一體。大數據不等於大數字,目前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將物聯網確立為培育核心競爭力的戰略重點。美國已經明確將物聯網上升為國家創新戰略的重點之一,歐盟制定了促進物聯網發展的14點行動計劃,日本和韓國也制定了把物聯網作為重點發展的戰略。英特爾公司正在研發將工業、能源、交通、零售、醫療、安防、智能建築、智慧城市連接起來的網路系統;思科集團正在實施以雲計算和大數據為依託的「萬物互聯」戰略,准備投入20億美元,把獨立分散的雲計算連接在一起,為應用者提供快捷方便的服務。業內人士稱:2020年全球連接數將達到500億,萬物互聯將造就19萬億美元的市場,這個數字幾乎相當於我國去年GDP的兩倍。
市場就是平台,平台就在市場。一個互聯網企業能否行得通,歸根結底在於有沒有符合市場的平台。我國互聯網巨頭阿里巴巴通過建設淘寶等平台,從2006年至今已吸收網店1000多萬家,有的店銷售額做到了十幾億元。去年淘寶一萬多億銷售額,全部都是這些網店做的。特別是他們用三年時間將「雙十一」光棍節演變成了世界性的狂歡購物節,覆蓋194個國家和地區。中國人自創的新節日第一次被世界所接受,這說明了中國的互聯網文化開始影響全球。同樣,扎克伯格的「臉譜」網站為什麼能不斷發展壯大?因為它創造了一個可供人們自由平等交流的平台。不論是誰,都可以在這個平台上與影視明星、商業大腕、政界權威對話交流。移動互聯網音樂的平台也有很大市場潛力,我於2013年考察了中國移動四川無線音樂基地,其全年營業額就達到了300多億元。
互聯網將帶來一個低成本和零邊際成本營銷的時代。產品為王是一條鐵的規律,互聯網未來在產品體驗上、營利模式上的爭奪會更加激烈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產品為王是一條鐵的規律。為什麼人們那麼喜歡小米手機?根本原因就在於它把用戶體驗融入到了手機的製造之中。公司讓每一個用戶參與手機的設計和改進,並擇其善者而採納,極大地增強了用戶對小米手機的感情。一個用戶就是一個銷售渠道。所以2010年才起步的小米公司幾年時間就成長為手機製造的巨頭。網路游戲之所以受到年輕人的特別歡迎,也是因為其中有逼真的體驗。2014年網遊人數增至5.5億人次,產業收入超過1000億元。據有關資料,手機網民對移動互聯網的付費意願不斷上升,至去年6月底,有超過四分之一的人付過費。
互聯網將帶來一個低成本和零邊際成本營銷的時代。互聯網企業的營利模式目前最普遍的就是通過提供免費產品及服務而獲得利潤,這種免費營利模式因美國專家傑里米·里夫金所寫的《零邊際成本社會》一書翻譯成中文變得非常流行。網路通過提供免費搜索等內容服務吸引大量廣告而獲取巨額效益,其廣告收入去年已超過中央電視台。騰訊通過提供免費微信而主要經營游戲,賺青少年的錢。前些時候炒得很熱的「滴滴」「快的」大戰,就是互聯網公司免費為計程車提供APP軟體讓乘客能夠便捷地找到空閑計程車。同時還可以通過計程車,把快遞、外賣、采購等這些原本不搭界的事情連在了一起,並產生了增值效應。說到底,互聯網公司所謂的免費最終是為了收費,免這費最終是為了收那費,免小費最終是為了賺大錢。
有些互聯網企業還創造了嶄新的營利模式,最著名的是克里斯·安德森的長尾理論。他在分析亞馬遜書店的圖書銷售時發現,關注冷門商品「尾部」產生的總體效益有可能會超過熱銷商品的「頭部」。互聯網時代將是一個關注「長尾」,發揮「長尾」效益的時代。
一個沒有安全感的網路空間是十分可怕的,必將會給人類帶來混亂、爭斗甚至毀滅性的後果。未來在網路空間上、在維護網路安全上的爭奪會更加激烈
我們過去常說有四大自然空間,陸地、海洋、天空和太空。互聯網誕生以後,又增加了一個網路空間,這是一種人造空間。各國政府對網路空間越來越重視,圍繞網路空間的爭奪也就越來越激烈。主要表現在技術上的互聯網管理權,網路空間的規則制定權和話語權,軍事上的「制網權」。現在許多國家特別是美國等發達國家都在開發網路武器、組建網路部隊,發展網路軍事技術,以謀求在互聯網戰場上獲得絕對的軍事優勢。有位美國軍事專家說:要想戰勝敵國,100年前,是打一場大規模的機械化戰爭;50年前,是籌劃一場核戰爭;10年前,是發動一場信息化戰爭;現在,可能是無聲無息地開展一場網路戰爭。
網路安全也是各國十分關注的一個問題。大家所知道的斯諾登事件和去年的詹尼弗·勞倫斯等眾多好萊塢女星私密照片被泄露事件就是典型例證。最近有本新書叫《互聯的世界》,書中說將來每個人身邊都有很多的感測器,在這種情況下,整個世界包括人的一切活動都將在網路世界裡暴露無遺。這樣就給維護國家安全和保護個人隱私提出了更為嚴峻的挑戰。
互聯網既帶來政治透明化和民主化,又使政治暴力和擴張變得更加容易;它使人的思維變得更加開放敏捷,又使思維變得「碎片化」和膚淺化;它既有利於全球共識的形成,又會導致思想文化的多元和碰撞
互聯網誕生不久,就以鮮明的草根性走進了普通百姓的生活。目前,全球的網民人數約30億,其中中國網民有6.49億。2012年手機首次超過台式電腦,成為我國網民第一大上網終端。至去年年底,我國手機網民規模已達到5.3億以上。互聯網空前提高了網民對政治的參與度,需要注意的是,網民的輿論有時會缺乏理性,形成一種「一邊倒」的網路輿論,如失去控制就有可能會導致民粹主義和網上暴力,從而威脅社會和國家的穩定。同時互聯網還在某些程度上改變了政治權力運行的邊界,改變了民主政治運行的方式。國外無論是總統、議會選舉還是外交和集會等重大活動,互聯網都發揮了十分重要的政治組織和動員作用。2010年以來席捲中東、北非的政權更迭就是西方國家利用網路組織和動員的結果。
在互聯網上,人們可以實現一種新型的文化共享。互聯網已經把全球變成了一個思想文化交流的會場,變成了一個思想文化的沙龍。僅谷歌每天的在線翻譯就達到10億次,相當於全球一年人工的翻譯量。互聯網有利於迅速普及人類共同發展和進步的理念,然而,互聯網也為復雜多元以及錯誤丑惡的思想文化的蔓延洞開了方便之門。由於網路使文化變得「快餐化」,類型文學和娛樂文化將替代純文學成為文學的主流,「娛樂至死」甚至成為了一種時尚。
海量、雜亂、短小、膚淺,是互聯網信息和知識的特點。如果說過去傳統的閱讀所產生的是一種慢思維、專思維、深思維和系統思維的話,那麼今天的互聯網閱讀所產生的就是一種快思維、雜思維、淺思維和碎片化思維。據說有科學家正在研製一種特殊晶元,植入人腦後直接同網路對接,這樣就可以不用讀書不用記憶而自然而然地擁有豐富的知識了。果真如此,人類將很難出現大思想家、大理論家、大學問家和大科學家。
互聯網從根本上改變了現有的生產方式和經濟運行模式,但是經濟的脆弱性和風險性也會大幅度上升,容易催生經濟的虛擬化、泡沫化和空心化
電子商務的興起,首先對傳統商業形成了巨大沖擊。昔日一些門庭若市的大商場也顧客銳減,有的實體店被迫倒閉,有的被迫同互聯網結合起來,實行線上線下的O2O經營模式。其二,互聯網金融的興起,對傳統的金融業構成了巨大的威脅。2004年12月,阿里巴巴創立了首家定位於電子商務支付的第三方支付公司「支付寶」,拉開了網路金融的序幕。尤其是近幾年來P2P模式的迅速擴大,初步形成了完全區別於傳統金融的新型金融業態。2013年,P2P網路信貸平台增至1000家,交易規模突破1000億元。還有就是眾籌模式。截至去年10月底,全國已有眾籌網站113家。其三,3D列印和德國工業4.0革命,將使整個製造業向以用戶為導向的個性化定製轉變。3D列印將顛覆傳統製造業的標准化、規模化、同步化特徵。如3D列印這項技術進一步成熟,從現在列印小產品發展到將來可以列印大產品和構造復雜的高端產品,那生產流水線將徹底消失,規模化的大工廠也將徹底消失。至於被稱為德國工業第四次革命的4.0,則一改過去分工明確的生產流程,用大數據和雲計算將人、機器設備、產品、銷售和服務聯系在一起並不斷產生新數據,相互交流,高效分析,實時整合,優化資源和生產鏈,並根據用戶需求進行生產。其四,雲計算大數據的運用,可使宏觀經濟的情況一目瞭然,並根據數據的變化隨時調整,從而避免市場的盲目性。從這個角度來說,互聯網有可能改寫現在被人們譽為金科玉律的市場經濟體制,在全球范圍內實現馬克思所預言的計劃經濟體制。
但是,越是高科技的東西,其所隱藏的風險性也就越大,其所具有的脆弱性也就越突出。互聯網如果一旦遇到黑客的攻擊,或是嚴重的自然災害,以及網路本身出現大的技術故障,那所造成的損失和危害將十分慘重。同時,還應看到,網路經濟的高附加值和高收益率,容易導致人們的投資沖動,使經濟出現「泡沫化」,同時會催生經濟的虛擬化,從而導致實體經濟的衰弱,最後使整個經濟走向「空心化」。美國2001年的經濟危機就是因為互聯網泡沫的破滅造成的,2008年的金融危機就更是因為經濟的「泡沫化」和「空心化」造成的。
互聯網在為科學研究提供新的技術和手段的同時,也可能導致科學研究走向極端化
互聯網的最突出優勢,就是速度快和容量大。據可靠消息,英國、韓國正在研發5G,並打算在2020年前推出。這5G意味著什麼呢?就是速度是4G的100倍,相當於一秒鍾可下載33部高清電影,網路延時僅1毫秒。大數據和雲計算就為科研提供了這種極為難得的條件。人們對我國半個世紀前研製「兩彈一星」的情景記憶猶新。那時對有關數據的計算都是靠手搖計算機完成的,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後的數據是專家們穿著防化服到核爆現場採取的。現在有了感測器,有了互聯網,有了雲計算,許多復雜的高難度的數據運算都可以自動完成並得出精確的結果,許多過去靠人工無法計算的數據變得輕而易舉,一些重大的科學試驗甚至可以在網路上完成。如核武器的試驗就是在網上進行的。還有如人類DNA的排列這樣的科學研究,也只有在計算機和網路技術到了較高水平時才能取得實質性的成果。
但是,互聯網也有可能導致科學研究走向極端。比如人類生命密碼、克隆人和復制人工智慧的問題。如果對這些方面的科研不加限制和阻止,那有朝一日將會對人類產生災難性的後果。再就是互聯網強烈的實用性和趨利性,會誘導一些人熱衷於功利性的技術創新,而對科學基礎理論的研究不感興趣。
人類在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同時,似乎也在一步步成為互聯網的奴隸,從而患上「依賴症」、「冷漠症」和「恐懼症」
從農業時代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到工業時代的標准化、同步化、機械化,再到今天互聯網時代的即時化、個性化、智能化。人類的生活方式,是人類一定歷史時期生產力水平的體現。有什麼樣的生產力,就有什麼樣的生活方式。

在發達國家,一種「隨時使用、何必擁有」的新的生活方式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接受。在美國,年輕人共享汽車正在成為時尚,全國有80萬人加入了汽車共享俱樂部,全球有27個國家共170萬人享受汽車共享服務。還有一種「沙發旅行」也很流行。它原本是指不認識的兩個人,通過網路相識,到對方所在的國家旅遊時借宿對方家客廳的互助旅行方式,沒想到現在卻成了一種旅遊新潮流,其會員已發展到全球207個國家的550萬人。
人類在充分利用互聯網改善生活方式獲取更大幸福的同時,似乎也正在一步一步成為互聯網的奴隸。從目前已暴露出來的問題看,主要表現為對互聯網的「依賴症」、由互聯網導致的「冷漠症」,以及對互聯網的「恐懼症」。

⑵ 大數據的理想與現實之間

大數據的理想與現實之間
我與數據打了25年的交道,經歷了從電信、網通到聯通的多次重組,親身參與了數據專業線從弱勢群體逐漸發展壯大的全過程。一直想找個機會,談談我的體會,但是沒有下這個決心動筆。最近,受范總原創《「一篇文看懂Hadoop」讀後感》的鼓舞,想從數據工作實務的角度分享一下我的想法,就當拋磚引玉吧。
1. 關於數據中心的定位我們就按照論文里通常的套路開始吧。首先「什麼是數據?」通俗的理解就是:如果把企業比作一個「生產線」,數據就是在這個「生產線」上各項活動所產生的,以各種形式存放在各個系統中或者其他載體上的信息,把這些信息按照一定的屬性和規則進行分類加工就形成了數據,它反映著企業經營發展的狀況,記錄著企業用戶的使用情況,還有產業鏈上各個參與者的狀況。 受現代企業的部門設置、專業線管理架構的影響,企業完整的「生產線」被各部門分割,數據散落在由各部門管理的系統中,這就是大型企業通常的業務和數據管理的現狀~~「職責分割、數據分散」。那麼,如何反映企業整體的發展現狀呢?通常是公司月度經營分析會上,財務部門的分析報告中,匯報公司的總體情況,而市場、集團客戶等部門的報告分別匯報本專業條線的經營情況。曾經出現的情況就是財務部門匯報公司總體利潤下降,而各業務部門紛紛完成任務形勢一片大好的反差。老闆心裡納悶~~「你們都完成了任務,敢情就我沒完成任務?」聯通重組以來,頂著來自省里還有其他專業的壓力,一直在推行數據的集中。信息化部把各省、各系統中的數以億計的用戶明細數據在集團層面進行了集中存儲,並經過統一的規則加工數據,再加上後來的分析應用,不僅使每個月統計的用戶發展數據更加真實了,還發現地市層面違規經營、業績造假的行為。集團董事長召開全國地市級工作會議,點名批評、撤換了幾個地市老總。當時,地市老總還在雲里霧里~~「我都沒有這么詳細的數據,董事長怎麼知道的?」這就是數據在打破部門和省分之間的壁壘,使領導層能縱觀企業真實情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方面發揮的至關重要的作用。近兩年來,聯通通過與外部公司的合作,使用脫敏的用戶標簽數據為企業創造了真金白銀的實際價值,「數據」的應用價值日益突出,真正成為企業的又一寶貴資源。而之前,企業內部並沒有這么一個專門的部門是站在全局的角度,承擔起「數據資源」管理者的角色的,這就是成立「數據中心」的初衷,也是其定位和義不容辭的責任。聯通數據中心的成立,是「數據線」這個弱勢專業有史以來擺脫依附關系成為獨立二級部門的第一次,也是對於聯通信息化部門實踐數據集中整合、應用,支撐公司管理方面取得成果的高度肯定。說起這個,數據線工作的人都會有深深的共鳴,這裡面有多少苦衷啊。2. 主動還是被動?都是「支撐」惹的禍「數據中心」脫身於信息化部門,而信息化部門的基本定位就是「支撐」,就是要「有求必應」。我們熟悉的場景是每個月的那麼幾天,業務部門的人員為了寫分析報告,需要些報表以外的數據進行分析,給數據部門打電話,然後心急火燎地等待他們提供的數據結果。另一場景,數據部門的人員被各部門各種的數據需求折騰得團團轉,為了提供數據,加班到天亮。曾經有負責數據服務的處室,在總結年度工作時用到的數據是「提供報表上萬張」。經分系統在用戶的堅持下,開發了大量內容相近、格式不同的報表。一方面是用戶層出不窮的需求無法滿足,另一面卻是系統里大量的報表沒有人訪問。因為用戶無法自己獲取數據,日常數據服務工作顯得相當被動。其實從內容上看,一個企業的數據是唯一的,只是各部門因為關注的角度不同,提出了不同的展現要求,實際上在數據層面有較高的重疊性。如果想要在減少需求量的同時,提高用戶滿意度,就需要數據管理部門的人員具備高度的綜合能力,這個人不僅要熟悉公司的業務、流程、部門的職責分工,還要有很好的溝通能力,能夠正確理解、綜合、引導用戶的需求,然後在總體框架下將整合後的、被驗證過的需求在系統中固化。如果能力強,從個人層面,還是可以主動地做一些事情的。但是,要想改變數據工作的被動局面,就需要數據管理部門不再局限於「支撐」的角色,而是應該站在」數據資源管理者」的角度,主動地從數據、應用、管控、系統四個方面,形成一個體系化的數據管理架構,並指導日常工作和系統建設。 上圖是2009年聯通開展的數據管理體系研究工作的成果,是對數據工作的一次很好的總結和提升。它是數據管理體系L0架構,揭示了數據管理工作的組成部分以及各個部分之間的關系。與其他專業線不同,數據專業的管理核心是」數據」,數據質量、生命周期和安全管理都是核心的管控內容,而組織(人員、制度)和系統是數據產生價值的基本保障。數據、應用、管控、系統四個方面的內容缺一不可,同時又存在相互關聯、不斷優化的過程(流程),絕對不是建幾個系統那麼簡單,這也是數據專業管理的難度所在。 上面這張圖就是對數據工作的流程很好的詮釋,數據部門要想扭轉被動的局面,首先必須有自己完整的架構(數據、應用、系統、流程、管理制度)。而這一架構的形成,是需要通過以下4個步驟:正確評估自身能力現狀;找到公司業務戰略、目標對數據專業的期望和差距;有選擇性地確定數據工作的戰略目標和階段性計劃後組織實施的;在完成階段性計劃之後,還需要評估能力提升的結果,以便對現狀形成新的評價,循序漸進,有效積累。信息化的同事對於數據、應用、系統這三項內容都容易理解,但是,對於制度和流程就不太容易理解了。制度就是游戲規則,規定了該誰做,做什麼,怎麼做,做到什麼程度。流程則是為了明確一件工作的步驟和涉及的部門之間的關系。目前流程的缺失帶來太多的問題,常見的場景就是一項業務已經下線了,我們的系統中還在展示;新的業務已經為公司創造價值了,其收入還沒有在財務報表中單獨體現,不能及時反映這項業務的發展狀況;系統中數據和報表功能已經具備了,業務部門還在要求數據部門人工提供數據,用戶的需求無法及時傳遞到建設環節。
解決這些問題的根本就是必須形成閉環的數據工作流程,在數據生產、服務、建設、維護內部各個環節的有效溝通的同時,加入到公司運營、網路、管理的前端環節,第一時間參與產品策劃、基建計劃、科目調整等前期工作,才能確保數據工作的有效積累和正常運轉。
3、誰在用數據?他的核心需求是什麼?在清楚了定位和工作內容之後,首先要明確的就是工作目標,而目標的確定就需要了解數據的使用者是誰,他們的核心需求是什麼。那麼,誰是數據的需求方呢?站在企業經營的角度看,通常把數據需求分為:內部需求和外部需求。具體包括:(1)內部需求是數據服務於企業管理的職責所在。從管理層級上看,包括集團及分子公司、省級分公司;從管理職責上分就是公司管理層、職能部門、基層操作人員。管理層的訴求就是通過數據掌握公司運營的整體情況,知道「發生了什麼?什麼是主要原因?我應該去找誰?」你給我10個指標都多,因為這10個指標也許是反方向變化的,我要自己判斷哪個是核心指標。管理層需要的是「簡潔但不簡單」,這個要求也是最高的。「如何讓領導的桌面變得簡潔?」如果這樣的問題你沒有想過,領導層對你的工作就很難滿意。滿足領導層需求的最好辦法就是提供綜合指數,就像是溫度計,或者上證指數,一個指標就能縱覽全局。而這一個指數背後是高度綜合的評價體系,需要專門的研究與大量的實踐檢驗。 (上圖為DW1.0設計的領導首頁UI規范,這是一個工作台,包括:問題發現、任務指派和問題反饋三個功能。中間是對目前公司當月總體情況的評價結果,雷達圖中顯示綜合評價指標池中業務發展、財務狀況、企業運營、創新能力四類指標值與目標值的差距,並支持預警提示和問題的下鑽探索。頁面下方,是熱點信息和信息反饋的連接,支持領導任務指派和問題反饋。)職能部門是我們打交道最多的,他們的訴求就是獲取本專業的數據支持日常管理。應用最多的就是每月的經營分析,有的部門使用的是自己的報表體系,有的部門基本靠數據部門支撐,有的部門基本沒有什麼可用的數據,有的部門乾脆重新建立了自己的系統進行模型沉澱。從數據的應用層次看,我們能夠提供給職能部門使用的還停留在數據的粗加工層面。「哪個是我們最賺錢的產品?哪些是我們含金量最高的用戶?我們應該採用什麼樣的策略?我們採取的措施收效如何?」太多的問題需要用數據來回答。現在是離開數據部門的後台提數,職能部門的人自己基本拿不到數據,做不了事情。什麼時候他們能自己取數自己分析,什麼時候職能部門的用戶滿意度就能提升了。基層操作人員是與用戶最接近的環節,他們能夠用到的數據確實非常少。近年來的激發基層單元活力的工作,對數據服務於基層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但是,一個基於產品線的用戶級粒度的收入數據,與一個基於管理主體的成本數據,怎麼能夠支撐一線人員的資源配置和績效管理?數據層面為基層人員做的還非常少。最後為我們的用戶說幾句吧,如果我是一個世界500強的用戶,第一次走進聯通的營業廳辦業務,聯通能不能第一時間給我提供大客戶級的服務而不要等我給聯通創造了多少收入之後才發現我的價值?如果我使用了聯通10年以上的寬頻業務,聯通能不能辨識出我的價值,給我提供VIP級的一體化服務?聯通能不能通過我喜歡的方式、在我方便的時間、通過更加便捷的手段,推薦給我貼心的服務,而不是關注於挖掘我的隱私?以上用戶的訴求,背後都是大量的數據作為支撐的。公司經營策略中說了多少年的「以客戶為中心」,但是從數據指標體繫上看,仍然是「以產品為中心」。數據層面確實應該為我們的用戶做點什麼了。 上面這張圖,幫助我們換個角度去思考我們的工作目標,我們應該站在數據的使用者的角度,考慮應該做什麼,能做什麼,做了些什麼,形成我們的工作目標。不能再固守傳統的工作模式,數據工作需要總結和創新。(2)外部需求是數據服務於社會,為企業創造價值的體現。近年來,由於聯通數據集中的優勢,與招商、螞蟻金服多家企業進行合作,開拓了手機終端、用戶信用指數等多項應用,為企業創造了新的收入來源。(我不了解的工作,沒有發言權)「去年9月國務院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稱,國家政府數據統一開放平台將在2018年底前建成,率先在氣象、環境、信用、交通、醫療、衛生等20餘項重要領域,實現公共數據資源合理適度向社會開放。」「在政府和市場的雙重催動下,那些原本封存在伺服器里的陳年數據,成為一座座蘊藏豐富的「金礦」,興奮的企業和研究人員一邊著手搜尋數據,一邊將有價值數據按需篩選出來重構。然而,能真正做深度挖掘的企業並不多,這一領域正在等待著「殺手級」應用的出現,助推金融、醫療健康、零售業、製造業等各行業產生根本性的變革。」~《大數據的痛點》聯通正經歷著和社會上其他領域一樣的探索過程,首先是完成了自身數據的集中整合,接下來就是考慮外部數據整合和應用的事情。對於聯通而言,外部用戶包括:政府主管部門、資本市場監管和審計機構,有意向的合作夥伴。對外服務合作,特別是收費服務,產品化的要求也就更高。另外,作為一個國企有它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聯通的大數據應用也許能夠在治理交通擁堵、解決看病難等社會問題、提升居民幸福指數方面發揮點兒自己的作用。各行業的大數據都有同樣的感覺,目前缺少「殺手級」的應用。個人認為,「殺手級」應用首先應該是基於大數據的分析預測能力與個性化需求相結合的結果,比如:高德導航提供每條路的擁堵峰值的預測,用戶輸入出行計劃時,就可以預測到一天甚至一周分時段的擁堵情況,選擇出行時間,而不是已經在路上了,再糾結於選擇哪條路。再比如,最近微信發布的電子發票功能,在為用戶解決實際問題,提高效率的同時,撬動企業級的應用,從個人應用深入到企業內部,讓銀行進一步感覺無力。另外,最近很高興地收到了高德地圖推出的早高峰的預警信息。我想無論怎樣的應用,都要站在親身體驗的角度,問問自己需要的是什麼,再用負責任和踏實的態度,沉下心來把問題解決到最好,就不會被評價成「簡單粗暴」了。4、什麼東西需要系統來實現?~~復制、流程、積累,歸根到底還是積累最近接連幾次有其他部門的朋友跟我抱怨,現在提一張報表的需求需要很長的時間,跟新的同事溝通多次根本不知道我們想要什麼,真是無語。這樣的事情已經是人員變動之後的常態了。小的事情看,無論是市場部的分析人員、信息化部的需求管理人員、廠商的開發人員,換了人,就會出現一段時間「歸零」的狀況。大的事情看,人換了,之前的工作沒有積累,後來的人根本不明白之前工作做到什麼程度了,這項工作似乎也「歸零」了。另一個場景,每個月市場部分析人員獲取數據編寫分析報告,經營分析會開過之後,就「塵埃落定」了。數據部門加班為市場部人員提供的數據及材料,每年都花費了大量的費用。而這些支出到底創造了什麼價值?是不是就是為了領導聽起匯報來賞心悅目?我們真的需要坐下來好好想想了。曾經見過一個市場部的同事,使用Excel做了一個很復雜的模板,就為了把每月的數據匯總成逐月的數據,然後計算同比、環比、構成、繪制趨勢圖,而這些東西,用技術手段很容易實現的。為什麼他們不把這個模板變成系統能力,讓系統幫他?之前曾經有技術弟跟我說,現在懂業務的人才是最有價值的,沒有技術實現不了的事兒,主要是要知道用技術做什麼。再好的技術也要想好了要做什麼,能做什麼。個人認為,系統要做的事情就是復制、流程和積累,人都沒有解決的問題,系統也不可能替你解決。如果你已經擁有成熟的模板,系統就可以把它復制用於各月、全國,在提高效率的同時,避免了人為操作的錯誤。如果你制定了完善的閉環流程,系統就能幫助你嚴格地執行。但是,最最有價值的還是積累,不僅數據應用、流程的積累,還有固化在系統中的「知識」的積累。它幫助後來的人熟悉數據,也不會因為人員的變動讓工作歸零。「積累」,是需要時時刻刻想到的事兒。 上面這張圖,從大數據應用價值、系統能力層次的角度顯示了能力積累的層級,也幫助我們很快地定位到我們目前能夠達到的層級,清楚自己努力的目標。我們是在滿足於提供數據粗加工的原材料,還是已經嵌入到企業的生產環節中,形成了商業合作模式?5、數據專業發展的關鍵是什麼?~~人,還是人。從2008年聯通公司重組到2012年數據中心成立,經過了4年的時間,期間多少艱辛不用多說。(此處略去301個字。)做什麼事兒也離不開人,特別是數據專業,需要一批懂數據、用數據、踏實肯干、耐得住寂寞的人,團隊才是最寶貴的資源。而人才隊伍的建設必須具備的條件包括:(1)支持優勝劣汰的幹部任免制度;(2)支持留住最優質的員工薪酬體系;(3)幫助員工快速成長的有效的培訓交流、知識積累機制;(4)支持我們擁有競爭力的自主開發團隊的薪酬體系;(5)支持我們選擇最優質的合作夥伴的招標流程;(6)合作夥伴意識到自身的不足,專心積累,認真做事,和我們一起成長。6、總結最後,按照「自己的事兒、別人的事兒、老天爺的事兒」的分類方法,說說我們能做點兒什麼「自己的事兒」吧:(1)首先要有穩定的數據管理架構,包括了數據、應用、系統、制度。這樣的架構與公司戰略目標相結合,形成演進路線和年度工作目標,通過年度目標的達成,循序漸進地逐步實現。數據管理架構需要在數據中心內部(集團、省級分公司),以及公司管理層、信息化部內部、其他業務部門之間達成共識,並堅定地、不打折扣地一起去推進實施。(2)明確崗位職責和分工界面(集團、省級分公司),並保持相對穩定,避免「臨時的因事兒設崗」。定期組織員工培訓、溝通,做好知識傳遞、信息共享,年度工作目標在員工層面達成共識,使新來的員工盡快進入新角色。通過專題研究組的形式邀請省公司參與數據的能力建設,調動省公司層面的積極性,養成數據中心人人「看數據、用數據」、「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良好習慣,做好自我完善、形成有效積累,形成「成長型」數據專業團隊。(3)建立定期的用戶(數據服務對象)溝通制度,主動介紹我們的數據架構和系統能力的提升情況,職責分工及年度工作目標,在用戶層面達成共識。引導用戶更多地使用系統能力並從中獲益,讓用戶真實地感受到效率的提升,並願意和我們一起來積累。(4)多方位整合身邊資源,在完善自身能力、提高方法論、產品化水平等方面與合作夥伴達成共識,共同進步。引進咨詢機構及高校專業人士參與開展綜合指數、客戶指標體系等多項專題研究,提升數據產品化和創新能力。(5)建立一個閉環的工作流程,使相對後端的數據流程參與到企業運營的前端流程中,以便及時反映企業的經營的變化,定期更新指標體系、報表架構及相關應用,避免前後脫節的問題,有效實施數據及應用的生命周期管理。說了這么多,一方面是因為這些年積攢的心裡話不吐不快,另一方面想著這個專業能抓住機會,取得更好的發展成果。想起某位領導多少年前說的那句話~~「有為才有位」。乘著大數據的東風,我們的隊伍已經再次壯大,但是,「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我們更應該意識到差距和肩上的責任,切忌浮躁,要腳踏實地。希望新來的同事們盡快適應,進入角色吧。

⑶ 大數據是什麼意思,大數據概念怎麼理解

大數據(big data),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體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對於「大數據」(Big data)研究機構Gartner給出了這樣的定義。「大數據」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來適應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麥肯錫全球研究所給出的定義是:一種規模大到在獲取、存儲、管理、分析方面大大超出了傳統資料庫軟體工具能力范圍的數據集合,具有海量的數據規模、快速的數據流轉、多樣的數據類型和價值密度低四大特徵。

大數據技術的戰略意義不在於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而在於對這些含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換而言之,如果把大數據比作一種產業,那麼這種產業實現盈利的關鍵,在於提高對數據的「加工能力」,通過「加工」實現數據的「增值」。

從技術上看,大數據與雲計算的關系就像一枚硬幣的正反面一樣密不可分。大數據必然無法用單台的計算機進行處理,必須採用分布式架構。它的特色在於對海量數據進行分布式數據挖掘。但它必須依託雲計算的分布式處理、分布式資料庫和雲存儲、虛擬化技術。

隨著雲時代的來臨,大數據(Big data)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分析師團隊認為,大數據(Big data)通常用來形容一個公司創造的大量非結構化數據和半結構化數據,這些數據在下載到關系型資料庫用於分析時會花費過多時間和金錢。大數據分析常和雲計算聯繫到一起,因為實時的大型數據集分析需要像MapRece一樣的框架來向數十、數百或甚至數千的電腦分配工作。

大數據需要特殊的技術,以有效地處理大量的容忍經過時間內的數據。適用於大數據的技術,包括大規模並行處理(MPP)資料庫、數據挖掘、分布式文件系統、分布式資料庫、雲計算平台、互聯網和可擴展的存儲系統。

最小的基本單位是bit,按順序給出所有單位:bit、Byte、KB、MB、GB、TB、PB、EB、ZB、YB、BB、NB、DB。

閱讀全文

與共識網幸福日大數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in7更改文件格式 瀏覽:195
對件內文件排序通常按照什麼順序 瀏覽:12
win10怎樣修復系統文件在哪裡 瀏覽:772
frs文件復制服務 瀏覽:305
有圖片文件相冊不顯示 瀏覽:354
一般網站名是什麼樣的 瀏覽:823
win10用戶下有亂碼文件名 瀏覽:973
測風塔數據有哪些 瀏覽:196
哪些財務數據不能作假 瀏覽:349
華為待機接收不到微信 瀏覽:199
sqlite資料庫表設計 瀏覽:627
微信小程序可以關閉嗎 瀏覽:81
數控編程需要掌握什麼 瀏覽:322
找不到離線文件怎麼辦 瀏覽:134
c盤開機文件在哪裡 瀏覽:275
matlab教程張志涌2012pdf 瀏覽:779
運行程序c盤空間被佔用找不到文件 瀏覽:289
怎麼上架appstore 瀏覽:686
app高炮不還會怎麼樣 瀏覽:729
數據間隔有哪些軟體 瀏覽:620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