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數據 > 中華網大數據

中華網大數據

發布時間:2023-07-22 10:07:38

『壹』 國家政務大數據平台來了

10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建設指南》(以下簡稱《指南》)。
《指南》提出要建立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1+32+N」三類平台是握租其中重要組成部分,「1」是指國家政務大數據平台,「32」是指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統籌建設的省級政務數據平台,「N」是指國務院有關部門的政務數據平台,其中國家政務大數據平台是「政務數據管理的總樞紐、政務數據流轉的總通道、政務數據服務的總門戶」。
「國家政務大數據平台是整份指南中最關鍵的環節」,山東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清華大學數據治理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趙金旭對經濟觀察報表示。
趙金旭介紹,中國政務數據共享存在一些壁壘,包括橫向上的數據孤島——即同級部門間的數據分割,縱向上的數據煙筒——數據向上匯集容易,基層使用難。部分政務數據建設陷入了「管道冗餘」的困境,一個部門動輒有兩三套軟體系統,管道很多,但有皮灶效、標准、共享的數據卻不夠。
這其中技術並不是主要的原因,更重要的是數據系統所依賴的行政系統特徵。「比如條塊權力分割、績效競爭制度,都會減少部門間共享數據的動力,而科層壓力又會提高基層申請使用數據的難度。」趙金旭說。
在趙金旭看來,《指南》的思路即是跨過行政層級問題,選擇用一個統一的、最高級別的數據平台來統合所有政務數據,實現數據的開放、共享以及後續的授權運營。而這一平台的建立,從長期看,或許將會影響政府的治理結構以及中央地方考核管理機制,比如一個更為扁平化、彈性化和互動性的治理體系,趙金旭正在進行的一項課題研究即以此為題。
產業層對於《指南》也給予了頗多關注。《指南》中提出,「管運適度分離原則,加大政務數據運營力量投入」,「明確數據運營非歧視、非壟斷原則」。
數牘科技高級總監李宗勇對經濟觀察報表示:「目前已有一些地方政府在開展政務數據授權運營,燃皮扮但管運適度分離是第一次在中央文件中明確提出來,為全面政務數據授權運營指明了方向。政府不能既當裁判員,又當運動員。同時,政府也不可能投入大量資源進行經營性運營,需要社會單位投入到政務數據運營中來。政務數據授權運營需要明確數據運營機構的安全主體責任,強化授權場景、授權范圍和運營安全監督管理,需要建設信息化平台,支持線上運營、管控和場景應用開發以及跨網跨域數據流通,因此,構建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需要政務數據開放平台和隱私計算廠商協作推動。」
在李宗勇看來,《建設指南》對於延伸數據要素化生態,推動數字經濟發展以及政府數字化轉型具有極為重大意義。第一,有力支撐全網全域的數據要素化生態;第二,推動數字經濟數據供給側革新的重大舉措;第三,以數據協作和數據應用為導向來推動政府數字化轉型,深入推進政府內部跨部門、跨地域、跨層級政務數據協同共享,在社會治理、服務民生等領域打造政務大數據應用,將部門協作和政府決策數字化,提升數字化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落實服務型政府。
國家政務大數據平台
《指南》提出了兩個目標節點,一是到2023年底前,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初步形成,基本具備數據目錄管理、數據歸集、數據治理、大數據分析、安全防護等能力,數據共享和開放能力顯著增強,政務數據管理服務水平明顯提升;二是到2025年,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更加完備,政務數據管理更加高效,政務數據資源全部納入目錄管理。
李宗勇對經濟觀察報表示:「全國一體化」是一個相當明確的提法,自上而下,全國統籌,全國一體,國務院辦公廳統籌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的建設和管理,整合形成國家政務大數據平台,建立完善政務大數據管理機制、標准規范、安全保障體系。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的平台架構是 「1+32+N」。
上述體系中作為「1」的國家政務大數據平台是核心。《指南》中提出,國務院辦公廳統籌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的建設和管理,整合形成國家政務大數據平台,建立完善政務大數據管理機制、標准規范、安全保障體系。
國家政務大數據平台主要包括國家政務數據服務門戶,基礎庫和主題庫兩類數據資源庫,以及數據分析系統等六大核心系統,通用演算法模型等相關應用支撐組件。基礎庫包括人口、法人、自然資源、經濟、電子證照等,主題庫則涵蓋醫療健康、社會保障、生態環保、應急管理、信用體系等。
32和N均要「將本部門平台與國家政務大數據平台對接,同步數據目錄,支撐按需調用」。
趙金旭說:「這一平台的成立,是數據開放、共享的關鍵一步」。
按照《指南》要求,要全面摸清政務數據資源底數,建立政務數據目錄動態更新機制,政務數據質量不斷改善。
李宗勇對經濟觀察報表示,要摸清家底,這將是一項龐大的工程。在中國80%的政務數據都集中在政府部門。從《建設指南》的表述看,要建立覆蓋國家、省、市、縣等層級的全國一體化政務數據目錄,形成全國政務數據「一本賬」,支撐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數據有序流通和共享應用。建設完善人口、法人、自然資源、經濟、電子證照等基礎庫和醫療健康、社會保障、生態環保、應急管理、信用體系等主題庫,並統一納入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體系。
其中「數據目錄」是「摸清家底」的關鍵。目前多省份均已經建立本省的數據目錄,但趙金旭認為,目前各省各地的數據目錄存在標准不一的情況,比如電話工單,在不同地市可能歸屬於不同部門管理。而建立統一「數據目錄」的過程,也是統一數據標準的過程。
技術與治理
趙金旭介紹,盡管中國在政務數據建設上已經布局多年,但仍然存在大量數據難共享、難使用的問題。
2002年兩辦印發的《國家信息化領導小組關於我國電子政務建設指導意見》形成了我國政務數據的基本框架,即「一站兩網四庫十二金」(政府網站,內外網,四個包含人口、土地在內的基本資料庫和十二個包括金稅、金財在內的十二個垂直業務系統),這一框架經過近20年的建設,在2010年左右基本成型。
但在上述框架中,基於地方政府的「四庫」和基於垂直條線的「十二金」中存在的數據共享壁壘形成了所謂的政務數據「條條塊塊」。
所謂「塊」主要指的是同級部門間的數據共享難,數據也是業務,數據的共享意味著部門業務情況的分享,在沒有硬性要求的前提下,部門並沒有共享數據的動力,否則其工作節奏、業務邏輯等核心利益會受到影響,「就相當於權力被壓縮了」。所謂「條」主要是指稅務等垂直體系內的信息反饋。
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趙金旭認為其中一個關鍵的問題在於此前數據系統所依賴的行政體系。
「地方治理結構包括幾個重點,一把手負責制、臨時領導小組、運動型治理和績效考核,綜合起來類似於項目制管理,同級別的行政負責人之間有競爭關系,上下級層級關系也較為明確,結果就是同級別部門難以共享數據,上下級數據向上匯集容易,向下反饋難。」趙金旭說。
為改變這一狀況,從2015年開始,頂層設計即釋放了建立統一數據平台信號,2015年國務院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其中即提出「加快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推動資源整合,提升治理能力」,此後又相繼發布了《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辦法》《關於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等文件。
而此次《指南》,則是從技術上明確了路徑,即通過一個頂層的一體化數據體系,實現政務數據的開放共享。
與此前的文件相比,《指南》進一步明確了「誰管理誰負責、誰提供誰負責、誰使用誰負責」,這也為之後政務數據的使用提供了便利。「舉一個簡單的例子,街道、居委會要使用某一個數據時,可以直接通過省市平台與國家政務大數據平台申請『按需調用』,而不是向數據管理方的條塊部門申請。」趙金旭。
在趙金旭看來,當這一體系建成並開始運作後,也會對地方政府的行政治理體系和邏輯帶來變化,比如變得更加扁平化。趙金旭正在進行的一項研究即是信息化對央地關系的重塑和影響。
趙金旭預測:「可能的影響有幾個方面,第一個是政務數據整理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對各部門權責清單整理的過程,在整理清楚後,行政的業務流程有沒有可能會重塑?第二,在體系形成後,地方行政有可能會變得更加指標化,可以形成更多的數據指標,以衡量社會經濟方面的變化;第三在治理指標化後,地方的績效考核方式可能也會有變化;第四,在整體治理數據化後,地方的治理又可能會變得更加智能,就像工業中的大數據檢測一樣,政府可以通過一些指標對緊急情況作出預判,並提前採取措施」。
安全與邊界
《指南》中提出,至2025年,將推動達成「政務數據與社會數據融合應用水平大幅提升,大數據分析應用能力顯著增強,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高質量發展。」
趙金旭對經濟觀察報表示,政務數據的打通將會給社會治理帶來更多便利,也會給居民生活、企業運營提供更多便利。但是作為「一體兩面」,當數據更加集中時,對系統的安全性要求也會更高。
隨著數字滲透率的不斷提高,數據安全、數據隱私已經成為全球各國政府面臨的挑戰,我國也相繼頒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信息保護法》等法律法規。
《指南》中用了大量篇幅要求「安全保障一體化」,其中針對平台技術防護能力,提出要「充分利用電子認證,數據加密存儲、傳輸和應用手段,防止數據篡改,推進數據脫敏使用,加強重要數據保護,加強個人隱私、商業秘密信息保護,嚴格管控數據訪問行為,實現過程全記錄和精細化許可權管理」;針對強化數據安全運行管理,提出要「建立健全事前管審批、事中全留痕、事後可追溯的數據安全運行監管機制」。
李宗勇對經濟觀察報表示,按照《建設指南》提出的要求,構建全國一體化政務大數據的融合需要跨網跨域的多層級協調,過程勢必復雜,不僅涉及管理方面的問題,還需要通盤考慮數據質量、制度標准、生態構建、商業模式、平台建設等各個方面的問題。
李宗勇說,「數據的數字化形態對數據流通過程的數據隱私保護形成了主要阻礙。原因在於當前數據的形態是二進制的數字化形態,載體是計算機和互聯網。這就導致數據在流通過程中極為容易被無限復制和擴散。數據要素資源化的關鍵在於在保護數據隱私前提下,實現數據大規模社會化流通」,在李宗勇看來,針對數據這一特性,諸如隱私計算等可以實現數據「數據可用不可見」、「數據可用不可得」的技術手段可以發揮重要作用。
在趙金旭看來,除了數據本身的安全,數據的合理使用也是需要關注的重點,要防止政務數據濫用對個人權益邊界的影響。
《指南》中提出要「建立國家電子證照基礎庫,『一人一檔』、『一企一檔』等主題庫。」
趙金旭說:「當個人數據與政務數據匯集時,個人在數據方面會變得更加『透明』,需要在提高治理質量和效率的同時,保障每個人的合法權益,用制度性措施防止侵犯個人合法權益的行為」。

『貳』 簡述互聯網的發展史

1、互聯網始於年的美國,又稱網際網路。是美軍在ARPA(阿帕網,美國國防部研究計劃署)制定的協定下將美國西南部的大學UCLA(加利福尼亞大學洛杉磯分校)、Stanford ResearchInstitute(斯坦福大學研究學院)、UCSB(加利福尼亞大學)和UniversityofUtah(猶他州大學)的四台主要的計算機連接起來。這個協定由劍橋大學的BBN和MA執行,在1969年12月開始聯機。

2、1978,UUCP(UNIX和UNIX拷貝協議)在貝爾實驗室被提出來。1979年,在UUCP的基礎上新聞組網路系統發展起來。新聞組(集中某一主題的討論組)緊跟著發展起來,它為在全世界范圍內交換信息提供了一個新的方法。然而,新聞組並不認為是互聯網的一部分,因為它並不共享TCP/IP協議,它連接著遍布世界的UNIX系統,並且很多互聯網站點都充分地利用新聞組。新聞組是網路世界發展中的非常重大的一部分。

3、1989年,在普及互聯網應用的歷史上又一個重大的事件發生了。TimBerners和其他在歐洲粒子物理實驗室的人----這些人在歐洲粒子物理研究所非常出名,提出了一個分類互聯網信息的協議。這個協議,1991年後稱為WorldWideWeb,基於超文本協議――在一個文字中嵌入另一段文字的-連接的系統,當你閱讀這些頁面的時候,你可以隨時用他們選擇一段文字鏈接。盡管它出現在gopher之前,但發展十分緩慢。

4、1991年,第一個連接互聯網的友好介面在Minnesota大學開發出來。

5、現在——至今

微軟全面進入瀏覽器、伺服器和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市場的轉變已經完成,實現了基於互聯網的商業公司。1998年6月微軟的瀏覽器和Win98很好的集成桌面電腦顯示出Bill Gates(比爾.蓋茨)在迅速成長的互聯網上投資的決心。

『叄』 大數據時代很多人都是從各大瀏覽器、微博獲取信息,這些信息真的可以取代書本知識嗎

可以說現在大數據時代已經來了,我們現代人的生活還有生活習慣也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回。你需要的各種知識答可以從網上瀏覽器或者各種APP微博等中獲取,那麼這些東西是不是可以取代我們書本知識呢?我們是不是就不需要書本了呢?

不可否認,在大數據時代,我們可以從網上獲得更多的信息和支持,這些是指書籍無法所代替的。而且紙質書籍中也沒有視頻或者音頻等信息,這些我們可以從網路上進行獲取,或許真的有一天這些信息可以取代紙質書。

『肆』 大數據時代的隱私現狀

數據,已經是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之一。


自2008年「大數據」概念被提出以來,這項技術快速對各行業進行「顛覆」。但數據在賦能行業、改變生活的同時,也頻頻引發亂象:大數據殺熟、隱私侵犯、數據黑產等問題考驗著各國政府管理者,更影響了大數據產業的發展。


前一段時間,美國知名社交媒體平台臉書(Facebook)用戶數據遭泄露,3天內曝光了5.33億用戶個人數據,其中涉106個國家和地區,泄露的信息包括用戶在臉書的賬戶名、位置、生日以及電子郵件地址等,非常的詳細。其中還包括不少知名人士和公眾人物。

也許很多人對數據給我們造成的影響,並沒有明顯的感知,我們先用一些事例來說明數據帶來的或大或小的影響。


2013年,電商開始根據用戶的收藏夾、購物種類、搜索記錄、瀏覽記錄、相似推薦等數據,為每一位消費者量身定製自己的購物清單。這一年,余額寶橫空出世,基於淘寶和支付寶的數據平台,余額寶可以及時把握申購、贖回變動信息,同時還可以利用 歷史 數據把握客戶的行為規律。不到半年時間,余額寶規模超1000億、用戶近3000萬,相當於當年國內全部78隻貨幣基金總規模的近20%。互聯網與大數據結合的威懾力,讓傳統銀行側目。

2015年,基於大數據的個性化推薦第一次在雙11中大放異彩:平台的跳失率首次達到個位數,用戶只訪問一個頁面就離開的次數降到了一個 歷史 新低,而個性化推薦系統引導的人數和人均引導頁面數都是前一年的2 3倍。在交通、教育、醫療、智慧城市等領域,大數據也在快速滲透。


至此,人們對英國數據科學家及數學家克萊夫·哈姆比 (Clive Humby) 在2006年提出的口號「數據是新時代的石油」已經完全認可,在 科技 公司口中,它變成了另外一句表述:得數據者得天下。


數據大時代:得數據者得天下


英國皇家工程院院士郭毅可曾在節目中講過一個故事:一家著名的制葯公司,以上百萬英鎊的巨資,購買了一位罕見的癌症患者的數據。這家公司之所以願意花這么多錢,是因為該患者患有6種癌症,他的數據在世界上幾乎是獨一無二的。


互聯網巨頭的數據之爭


2017年6月,順豐關閉豐巢自提櫃和淘寶平台物流數據信息回傳,阿里巴巴旗下物流平台菜鳥與順豐在網路上隔空「掐架」,顯現的是兩者在客戶數據信息控制權的深度較量;兩個月後,華為Magic手機在嘗試人工智慧應用中,想調用微信數據時遭遇騰訊拒絕,進而引發糾紛。企業之間的競爭,變成了對「數據」的競爭。

被詬病無數的「大數據殺熟」


2018年,一些經常出差的網友發現,在攜程預訂機票或酒店時,同一件商品或者同一項服務,平台顯示給老用戶的價格要高於新用戶。隨後,攜程被爆出利用大數據「殺熟」。隨後攜程回應,內部調查中未發現對使用同一賬號,不同手機預定同酒店、同房型進行差別定價。


但對「大數據殺熟」的質疑不僅沒有就此打住,反而波及到互聯網打車、電商、外賣等領域,幾乎成了互聯網行業的「潛規則」。其背後的「推動力」則源於互聯網平台的盈利壓力——為了填平早期燒錢帶來的巨額虧損,只能不斷提價,而老用戶對平台的粘性比新用戶高,因此相對更能承受更高的價格。


個人隱私和「數據啟蒙運動」


最早注冊各種APP的那一批人,根本不會想到這些APP會背叛他們、販賣他們個人隱私。因為互聯網時代是免費的、是公開的、是嘗鮮者的樂園。互聯網時代也是快節奏的,它可以迅速淘汰掉弱者,迅速推翻前一個巨頭。


在這些互聯網公司咿呀學語的時候,都是懵懂無知的理想主義者:扎克伯格並不想在Facebook上放廣告,拉里·佩奇只想做一個簡單的網頁搜索,楊致遠想把雅虎變成一個互聯網門戶,陳士駿只想把 YouTube 變成人們分享小視頻的廣場。

Facebook、谷歌、雅虎,它們最早都不是廣告公司,但都想不出更好的賺錢辦法。於是創業者們發明了一種完美的模式——免費模式。用戶注冊免費,但個人數據會被網站追蹤,用來推送廣告。因為注冊是免費的,所以Facebook、谷歌這樣的公司用戶量會出現暴增,可以迅速成為霸主。個人數據是無窮無盡的,只要認真挖掘,一定能賣個好價錢。


在免費模式里,你和我都不是這些APP的客戶,而是這些APP的產品。我們的隱私數據會被他們提取、優化、處理,打包賣給出價最高的廣告商。可用戶的增長如果達到了飽和怎麼辦?那就從已有的用戶身上挖掘更多的數據,用更高級的工具做出更細致的分析,賣給更多的廣告商。


2018年,360創始人周鴻禕推崇「免費模式」,360快視頻盜取了B站大量賬號和視頻,可以說是把「免費模式」做到了極致。互聯網公司像從奶牛身上擠奶一樣,從用戶身上「擠」數據。

然後數據工程師用 Kafka、Storm、Hadoop、Spark 這些外行人根本沒聽說過的工具,仔細地把用戶數據整理歸類,然後給廣告商端出來。一個谷歌的前部門經理曾說過,谷歌的核心競爭力不是搜索或者安卓,也不是地圖或者日歷,它的競爭力是能把用戶數據變成錢。「把用戶數據變成錢」,這才是免費模式的背後邏輯。


可隨著Facebook隱私丑聞的爆發,人們越來越意識到,泄露個人網路隱私是危險的。這種個人隱私的覺醒,會帶來一場「數據啟蒙運動」,加上數字經濟的崛起及在GDP中的佔比越來越舉足輕重。


這都推動著各國數據隱私立法,數據也不在僅僅是互聯網企業爭奪的對象,它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的層面上。數據安全已經是國家安全的一部分。


一場全球性的數據立法競賽


世界上較早對數據立法的是歐盟。2018年5月25日,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 (簡稱GDPR) 在成員國內正式生效實施。


該條例的適用范圍極為廣泛,比如:用戶自己的數據,必須可以隨時被自己查看、修改、刪除、下載;任何公司,必須在收集用戶數據之前,讓用戶簽一個協議;收集16歲以下兒童數據,必須經過家長同意。 簡言之,就是用戶的數據,控制權必須要在用戶手中。

其實,GDPR是歐盟2016年就已經頒布的隱私法,但他們給轄區內各大互聯網公司兩年的准備時間,直到2018年5月25日才開始執行。從執行日起,如果發現任何公司違反,要麼罰2000歐元,要麼是該違規公司4%的營業額,哪個罰得多交哪個。


在GDPR生效的第一天,Facebook和谷歌就被告了,理由是強迫用戶同意共享個人數據。2019年1月,法國以谷歌違反歐盟GDPR隱私法為由,對谷歌處以5000萬歐元 (約5700萬美元) 的罰款。


大洋彼岸的美國也未閑著。2018年6月28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頒布了《2018年加州消費者隱私法案》 (簡稱CCPA) ,對消費者隱私權和數據安全進行保護。CCPA被認為是美國國內最嚴格的隱私立法,於2020年1月1日生效。

此外,新加坡頒布並實施了《個人資料保護條例》,印度也公布《2019年個人數據保護法》草案。


全球性立法沖動的背後,是大家都逐漸意識到:誰如果在立法上落後一步,誰就將在數字時代處於被動態勢。


盡管我國早在2017年就實施了《網路安全法》,但在數據領域並沒有一部專屬的法律規范。到了2018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公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立法規劃。 2021年6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正式出爐,並將於2021年9月1日起實施,至此,中國也有了第一部針對數據安全的法律。


法律對數據確權的同時,還需要有操作層面的技術支撐。目前建立個人數據賬戶已經沒有技術難度,一個可能的設想是,給個人配套一種類似身份證系統的個人數據授權賬戶系統。有這樣一套系統,就可以使個人對數據授權,進而擁有對個人數據的主動權。

閱讀全文

與中華網大數據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win7更改文件格式 瀏覽:195
對件內文件排序通常按照什麼順序 瀏覽:12
win10怎樣修復系統文件在哪裡 瀏覽:772
frs文件復制服務 瀏覽:305
有圖片文件相冊不顯示 瀏覽:354
一般網站名是什麼樣的 瀏覽:823
win10用戶下有亂碼文件名 瀏覽:973
測風塔數據有哪些 瀏覽:196
哪些財務數據不能作假 瀏覽:349
華為待機接收不到微信 瀏覽:199
sqlite資料庫表設計 瀏覽:627
微信小程序可以關閉嗎 瀏覽:81
數控編程需要掌握什麼 瀏覽:322
找不到離線文件怎麼辦 瀏覽:134
c盤開機文件在哪裡 瀏覽:275
matlab教程張志涌2012pdf 瀏覽:779
運行程序c盤空間被佔用找不到文件 瀏覽:289
怎麼上架appstore 瀏覽:686
app高炮不還會怎麼樣 瀏覽:729
數據間隔有哪些軟體 瀏覽:620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