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數據有什麼風險
當大數據充斥各種場合,從馬雲到釋昭慧都侃侃而談,你還能不懂什麼是大數據嗎?你也許已經聽過無數的大數據神話,但對於大數據仍停留在一知半解階段,公子義為整理為梳理什麼才是真正的大數據。
大數據是什麼?
大數據(Big Data)又被稱為巨量資料,其概念其實就是過去10年廣泛用於企業內部的資料分析、商業智慧(Business Intelligence)和統計應用之大成。但大數據現在不只是資料處理工具,更是一種企業思維和商業模式,因為資料量急速成長、儲存設備成本下降、軟體技術進化和雲端環境成熟等種種客觀條件就位,方才讓資料分析從過去的洞悉歷史進化到預測未來,甚至是破舊立新,開創從所未見的商業模式。
一般而言,大數據的定義是Volume(容量)、Velocity(速度)和Variety(多樣性),但也有人另外加上Veracity(真實性)和Value(價值)兩個V。但其實不論是幾V,大數據的資料特質和傳統資料最大的不同是,資料來源多元、種類繁多,大多是非結構化資料,而且更新速度非常快,導致資料量大增。而要用大數據創造價值,不得不注意數據的真實性。
為什麼需要大數據?
因為當從人到機器都已經被數據解構,數據不僅僅是歐巴馬口中的石油或是黃金,它更是血液,貫穿每個人一生中每個生命階段。這並非危言聳聽,更不是科幻電影,而是正在逐步成真的現實。
大數據的應用廣泛
對企業而言,大數據可望提升服務質量、增加管理效率、幫助決策和創造商業模式;對一般民眾而言,大數據是另一個自我,它可能比本人更了解本人,為你預先解決每個未知,當一切都開始數據化,你能夠不需要數據嗎?
大數據一定要很大嗎?
雖然大數據的狹義定義是,資料量要在100TB到PB之間,但其實絕大多數的企業,都不符合這個標准,大企業如eBay、亞馬遜或AT&T或許符合大數據的標准。但其實資料量只是大數據的其中一個面向,大數據揭示的是一種「資料經濟」的精神,而非只是「大」。
「大,是大數據中最無趣的部分。」公子義認為,企業真正要尋找的是非傳統的、而且未曾被挖掘過的資料,並且從這些資料中去提煉出價值,這才是對大數據應有的正確認知,而非只是執著於資料大小,只要能從看似毫無意義的數據礦坑中挖掘出金礦,有誰會在意那座礦坑原本是大得像座山還是小得像狗屋呢?和沛科技創辦人翟本喬就指出,大數據這個名字容易讓人誤導,因為真正重要的其實是大智慧。大數據不只是說資料量有多大,速度快和資料量大都可以用技術輕易解決,但種類(Variety)比較需要智慧。
沒有大數據就不能用大數據嗎?
非也,建置大數據架構與環境的確所費不貲,一般中小企業通常無法輕易投入巨額成本,但大數據時代的精神在於如何妥善利用既有或非傳統資料,從中挖掘出新商機,因此即使是中小企業甚或者是新創企業,都能在大數據時代用「大數據」。
數據應該如何建立?
就技術面來說,現在有許多業者開始提供建置成本較低的大數據處理工具和雲端系統,有些甚至跟App一樣,只要根據自身需求挑選需要購買的功能即可,例如科智提供的工業化數據管理工具即為一例。另一方面,很多時候中小企業其實不需要建設大數據系統。公子義認為,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大數據項目其實不需要建置Hadoop系統,先用小量資料去驗證一個概念,是否能將資料轉換成商業機會,再來決定要不要建置大數據的作業環境。
大數據領域權威麥爾苟伯格(Viktor Mayer-Schönberger)在《大數據》一書中便提及,大公司有巨量資料的規模優勢,但小公司有成本及創新上的優勢,小公司因為速度夠快、靈活度高,就算維持小規模,還是能夠蓬勃發展。
要怎麼開始進行大數據項目?
第一步設置專門統籌大數據項目的部門和職銜, 而且層級越高越好,企業領導人必須足夠正視大數據的力量,才能帶動整個組織重視數據的文化。Etu負責人蔣居裕便指出,大數據其實是管理問題,而非技術問題,缺少跨部門協作,大數據項目很難有個美好的開始。
第二步,切勿陷入大數據迷思,與其急著想用數據變現,不如先回頭看看自己企業內部的問題為何,先定義問題,再試圖用數據找解方。 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車品覺建議,與其整天想著大數據,不如先整頓自己企業內部的數據,很多時候光是企業內部的數據就問題叢生,不同部門之間的數據無法兼容,「整個數據在一個中小企業裡面也是四分五裂,在這個地方沒做好的情況下,居然說你想用大數據,其實是有點難以理解。」
大數據從哪來?
任何地方。隨著物聯網興起,任何以前不可能產生資料的東西或地方都可能「資料化」。公子義認為大數據的發展可以分成三階段,正說明了大數據的來源多樣化:.com時期、社群網路時期和物聯網時期。早在2000年初網路熱潮興起,人們就已經開始研究log資料,搜集使用者的cookie和搜尋行為等。而社群網路如Facebook或Twitter將人們的互動關系數據化,這些社群數據創造了大量的商業價值。而第三階段物聯網時期,可能是最有趣的階段,無論是機器還是人都開始被數據解構,數據可能來自手錶、鞋墊甚至皮帶,這些物聯網數據將是接下來重要的數據分析對象。
大數據有什麼風險?
傳統商業分析會有的風險,大數據也都會有,這並非大數據才有的問題,「個資安全問題」一直都存在,只是隨著資料來源越來越多且資料量越來越大,資安問題更顯迫切罷了。市場研究機構Gartner研究副總裁布萊恩(Brian Prentice)指出,大數據本身並沒有資安問題,問題在企業應用資料的方式,Gartner預測2018年,企業違反商業倫理的案件中,有近50%都來自不當的大數據應用。
另一值得關切的是大數據可能帶來的「資料獨裁問題」,根據大數據領域權威麥爾苟伯格(Viktor Mayer-Schönberger)的說法,資料獨裁指的是任由資料來管控我們,盲目受到分析結果的制約,導致濫用或誤用資料。例如根據數據分析將人群分類,其實有可能會把個體給標簽化,甚至污名化某些族群,想像未來若我們用數據預先打擊犯罪,那會是什麼情景?
2. 老年健康餐就是營養餐嗎
對於這個問題大概就是這樣的,因為這個就是適合老年人吃健康餐。近日,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營養食品分會與阿里本地生活(餓了么口碑)聯合舉辦了「『營』接老齡化挑戰,營養餐送到家—敬老月老年營養健康科普宣傳愛心公益活動」。
北京市老年產業協會副會長袁芳指出,老年人群由於生理功能、疾病、年齡等等因素影響,個體差異極大,所面臨的營養問題也是不同的,因此,從日常飲食上如何吃出健康,保證老年人有一份適合的營養膳食是非常重要的。
餓了么食品安全總監苗虹介紹說,餓了么積極響應《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年)》中提出的「共建共享,全民健康」、 「推動『互聯網+』、大數據前沿技術與營養健康融合發展」、「合理膳食行動」要求,在平台眾多餐品中篩好選對,通過外賣點餐APP多次推出營養健康餐線上活動。多年來,餓了么通過平台線上活動和線下講座等方式宣傳營養健康科普知識。今年10月敬老月期間,平台開展了「孝老愛親,向上向善,重陽金秋敬老月,敬老無須待重陽,關注老年營養,共築幸福家庭」的老年人合理膳食營養科普知識線上宣傳活動。平台還將聯合上線餐飲商戶開展長者營養餐以及合理膳食小份菜營養套餐上線活動,通過均衡膳食提高老年人營養健康水平,為實現健康老齡化添磚加瓦。
11月3日,「愛在金秋 給長輩點份營養餐」已正式上線餓了么點餐平台,西貝,嘉和一品,眉州東坡,眉州小吃,本草五味等餐飲企業在營養專家的指導下製作搭配了長者營養餐供消費者選擇。金百萬、西貝、嘉和一品、船歌、小南國、豐收日、和記小菜、望湘園等餐飲企業參加的「倡導合理膳食-小份菜營養套餐營養師都幫您選好了」平台活動將陸續上線,小份菜營養套餐加註了卡路里能量值,幫消費者吃得更健康。
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營養食品分會會長付萍教授說,將一份充滿愛意的生命盒飯送到每一位老人手裡,改善老年人群營養狀況,一直是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營養食品分會的初心。學會與餓了么聯合,利用互聯網技術首次在網路訂餐平台推出長者營養餐窗口,這將打破傳統的養老供餐模式,展現出養老服務社會共治的互聯網+新思路。所以,這個就是一些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