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數據 > 專訪網路大數據電影

專訪網路大數據電影

發布時間:2023-06-16 09:20:28

大數據於國內影視行業的意義

大數據於國內影視行業的意義
大數據為何近幾年大熱?
人類進入大數據時代,類似於生物學迎來了顯微鏡,天文學發現瞭望遠鏡,因為網路傳輸和計算機存儲運算能力的提高,交給了我們一把信息放大鏡,從此我們對現象的觀察進入一個新的領域。
其實自古就有多維度數據的挖掘行為,歷法的制定過程或許可以作為一個很好的例證,江湖上現在偶爾也會有關於林元帥諸葛軍師的傳說,自從計算機技術誕生之後,對數據的利用和處理一直在同步發展中,無論是分布處理還是並行處理,並不是一天就蹦躂到今日的技術高度,我們很多科學發現都是在近三十年之間才完成,正是得益於此。
但為何在這幾年「大數據」忽然大熱?原因其實很簡單,全球智能手機的普及。
隨著移動終端信息處理能力的提升,與用戶的交互界面不僅更加具備黏性,並且實現了全方位全時段互動,此時每個人的移動終端實際上就變成了一個數據記錄儀。它比PC所能獲取到的信息更加個人化,不僅暴露這個人的生活細節,位置動向,同時也記錄著他的消費習慣,人類第一次擁有了這么多數據的生產者。每一個元數據都可以直接掛鉤一份具體的支出額度,每一個數字都可以被貨幣量化,大數據的商業價值與各個企業的營收幾乎都可以直接掛鉤。所以,圍繞「大數據」來說故事迅速成為當下的主流。
但是揭開媒體的那些噱頭背後,你會發現,國內對復雜系統的研究,仍然是處於概念大於應用的階段,大部分行業對線性、封閉系統內的數據關系都沒辦法掌握,更不用說將大數據轉化成有價值的信息。而在影視行業,工業化體系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很多從業人士連財務報表這種基礎數據都看不明白,去理解大數據的價值更是有些不可想像了。
大數據於國內影視行業的意義
大數據技術作為一種工具,其應用方向,無非三個方面,一是對過於和曾經的理解,二是對以後和將來的認知,三是對當下進行判斷並進行實時處理,影視行業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如果想要有長足的發展,那麼在這三個方面都會面臨著一些需要解決的問題。
對過去和曾經的理解
既然是對已發生的進行判斷,就會涉及到數據採集,這個部分往往會引發爭論,中心議題是:到底多大才叫大,GB還是TB,PB還是EB?
如果我想要知道《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這部差一點就可以歸類到文藝片的電影,為什麼在2013年上半年票房僅次於《西遊·降魔篇》,我是應該僅以社交媒體的傳播效率來進行數據的挖掘,還是要追溯到原著小說里的青春以及被電影宣傳所喚起的記憶?
將數據挖掘的范圍放在社交媒體的范疇,那麼通過對一部電影推廣過程的梳理,我們很容易通過數據制定出一張細化到分鍾的參考,以及觀眾會被什麼樣的宣傳內容所吸引,但是它仍然只是在描述表象。
如果觀察只停留在眼前,將無法找到最終的因果。我們必須對推動現象發生的機制進行論證,那麼我們該用什麼樣的體量來儲存和分析觀眾們的記憶,從而找到個人經歷和集體共鳴之間的關系?
在這個方面,如果只用社交媒體的數據進行相關性的分析,其實和我們日常所做的感性推導沒有太大區別,甚至還不如感性推導靈活,很容易因為數據的不夠全面犯下「黑天鵝」式的錯誤(在發現澳大利亞之前,西方認為只有白天鵝)。必須要追溯到成因階段更龐大的外部數據,比如主要觀眾群十年間的消費偏好及社會經歷,以及對他們觀影之前的心理活動進行統計分析。會不會太復雜?但是從數據挖掘的角度來說,只有在這個方向上進行努力才可能會提供實質性的價值。
或者說,我們也可以簡單粗獷一些,如麥特的負責人陳礪志所言,《致青春》的成功最主要的因素是因為趙薇的敬業與投入,以及她個人在行業的積累。
大家可以想一想,以上三個角度,哪個會更容易接近整個事件的核心。
對以後和將來的認知
大數據技術雖然可以讓人類對現象的理解進行更深入的探究,但是當對國產的影視項目前景進行預測,首先需要面對的問題是,我們仍然處於一個觀眾群體持續波動的時期。
在北美市場,貢獻50%票房的觀眾約占人口的10%,也就是3000萬左右,這部分群體基本上結構相當穩定。上世紀70年代末,當北美電影的平均製作預算開始攀升到1000萬美元以上,宣發費用達到500萬以上時,對觀眾的監測從階段性的調研逐漸轉變成常態性的監控。在計算機還只是個神話的時期,「好萊塢」是用人工+信件的形式,建立了最早的大范圍觀眾研究模型,這些歷史數據通過幾十年的積累,已經讓一部電影與觀眾之間的聯系變得非常透明。但即使是如此嚴謹的市場監控,近幾年也因為受到移動互聯的影響,觀眾去影院觀影的行為隨機性逐漸提高,導致傳統的觀眾研究模型頻頻出現一些問題。
反觀國內電影市場,差不多有三分之二的銀幕是在近三年之內才出現的,2010年時,我們所擁有的現代化銀幕不過才6223塊,而如今,這個數字差不多是17000。可想而知,影院目前所迎來的觀眾,基本上是近三年才開始逐漸培養去影院觀影的興趣,這種行為暫時還不能稱之為習慣。
所以說,中國電影市場目前的波動很難通過現有的技術手段完成監測,會因為存在有其他我們不可知的變數,而導致結果南轅北轍,這在統計學的回歸分析上被稱之為「變數遺漏偏差」,大數據技術目前所能覆蓋到的范圍並不能幫我們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還需要時間來不斷修正對市場數據的理解,觀眾也需要時間來不斷培養在影院觀影的習慣。
2013年上半年,幾乎所有從業者都對有動作元素的電影過於樂觀,而下半年,所有從業者包括我個人又會對以愛情元素為主的電影過分看好。從一些公司的大數據監測上來看,這種觀眾消費行為的變化已經反饋在可以被抓取的數據中,但是我們並不知道它所形成影響究竟該如何定量。也就是說我們可以看到趨勢,但是很難確定結果。
那麼,在如今的中國電影市場中,我們不如將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方向,從對未來的預知上轉移到可以讓我們規避哪些操作上的錯誤,或許更具有現實意義。
對當下進行判斷並進行實時處理
現在對大數據的理解,往往會糾纏於第一個字「大」,而忽視了它的另外一個重要特徵「細」,其實後者才是最重要的,因為它會創造大數據真正的實用價值。
基於社交媒體的數據挖掘,其實已經可以做到讓我們將觀眾的分類從簡單的年齡、性別、職業等維度,落實到區域、活動空間以及性格特徵等等更為豐富的細節,在這樣的基礎上,我們要做的就是怎樣給觀眾提供個性化的影響,而不再是以電影為本位的共性宣傳。
舉例來說,當一名男性觀眾在某個媒介上看到的電影海報,可能是大長腿和小翹臀,但一個女性觀眾同時接觸這個媒介時,所看到的可能是一個賣萌的大叔。當陣地宣傳中的預告片貼片到一部好萊塢大片之前時,它可能主要是用來渲染情感或者突出搞笑,但同樣的一分多鍾,在視頻網站所上線的預告片,則被分成數個版本,用來對應每一個點擊背後用戶的個人資料。這樣,觀眾便會加入到生產的過程中,通過對觀眾偏好的快速處理,最終創造更適合於傳播的信息。
目前,數據調研公司參與電影推廣的過程,所做的仍然只是一個統計的工作,決策是在片方或者是公關公司,其實可以將決策機制與數據同樣進行細化,成為實時的互動,減少時間的損耗,提高電影推廣的效率。我們以前在電影的推廣中,常常會為如何照顧到大部分觀眾的興趣而頭疼,那麼換一種思路,用現有的觀眾數據進行群體的細分,給不同的觀眾群提供不一樣的信息,海納百川比光芒四射或許更符合當下社會化營銷的要義。
不過,這一切其實都只是理想化的願景,現實的情況是,中國的電影產業目前仍然是處於一個極其原始的狀態。
僅從電影投資成本的角度來說,目前所公映的電影,平均投資約在3000萬人民幣以內,不足500萬美元,這樣的投資規模在不考慮通脹以及觀眾收入的情況下,只相當於北美70年代初期的水平。面對這樣的市場環境,很多議題其實都顯得比較空洞,因為拍腦袋做決策雖然有著莫大的風險,但畢竟成本很低。

Ⅱ 大數據 如何驅動電影產業

大數據 如何驅動電影產業

近日,谷歌公布研發了一個准確率高達94%的電影票房預測模型,據其統計,電影相關的搜索量與票房收入之間存在很強的關聯性。此票房預測模型正是大數據分析技術在電影業的一個應用案例。此前,大獲成功的美劇《紙牌屋》也是美國視頻網站NetFlix基於大數據投資拍攝的這部電視劇。隨著越來越頻繁地被提及,「大數據」是否能成為中國電影的新驅動?

「大數據不能代替創作行為」

電影產品不同於其他產品的最大特點,就是它的非理性占很大比例。它的體驗性消費很難用一個數據去分析、前瞻。我認為,大數據就是在海量數據面前,用軟體上的技術分析,幫你把所有行為通過數據方式整理出來。但是這是基於已經發生過的事情,它的價值在於為你未來做什麼東西提供一些方向。所以說,數據分析可以給我們一些參考的價值,但是我認為其不能代替創作行為。

「大數據應預測未來」

大數據是我們所有的產品平台里一個最核心的關鍵詞。整個視頻行業大數據有三方面:用戶大數據、內容大數據、渠道大數據。在互聯網時代,這三大數據將融合在一起。現在由點擊量很高的原創網路文學作品改編的電視劇劇本,已經被證明有比較好的收視率,這是簡單的商業模式。更重要的是如何基於這三大數據,更好地用現在的數據預測未來?這在短時間內是非常重要的挑戰。

「學會洞察大數據是關鍵」

時代在變,消費者在變,我們要跟隨這種變化趨勢。萬達的電影院很早就已經開始變了,資料庫已成為我們重要的核心「礦藏」,到今年底建立會員資料庫達到600萬、AMC達到400萬。大數據能否發揮作用,取決於看到這個數據的人能不能通過大數據做事情。在信息、數據特別多的當下,如果沒有洞察之心或洞察之力,有可能被數據吞噬。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 如何驅動電影產業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Ⅲ 為何近年來美國電影偏好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的電影

我個人覺得造成這種想像的有兩部分原因,第一是社會背景原因,是因為當代信息進步、科技發展日新月異,電影市場發展自然也要跟隨時代步伐,拍攝與社會相匹配的電影,另一部分是電影市場要求,則是因為消費者,消費者喜歡看什麼,電影商自然要投其所好拍什麼。

就我個人來看,近幾年來,美國偏愛拍攝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的電影應該就是由上述兩點原因。

Ⅳ 小時代3:刺金時代的影片評價

看完《小時代3:刺金時代》其實很感慨,國內擁有導演夢的才子才女其實很多,但是要擁有好的項目、好的劇本和好的團隊卻非常難得。盡管郭導的《小時代》只能算粉絲電影,但至少能看出這個團隊用了十二分的力量在拍攝製作。(《市場導報》評)
《小時代3:刺金時代》借鑒好萊塢青春片,第一,大量使用超級大特寫,這是偶像的力量。拍一般的實力派電影,大特寫的比例沒有這么高。第二,對音樂的使用都遠超於一般電影音樂的使用量。
電影《小時代3:刺金時代》成為中國電影史上首部大規模啟用大數據技術的電影。無論電影立項還是上映前後,來自互聯網的大量數據都成為製作方下一步如何行動的參考。互聯網讓人類重新回到小圈子的部落化時代,為粉絲經濟的爆發提供了足夠的空間和養分。(《中國大數據》評) 從電影本體來講,《小時代》系列讓人心悅之處乏善可陳,那些生怕超長的長鏡頭,那些動不動就環搖的美景美人,都有些鋪張,甚至有些無的放矢。(《新京報》評) 把《小時代》系列電影理解成一幕流動的小說PPT都不為過—熒幕上充斥著被美圖秀秀濾鏡過的漂亮畫面,它們彼此並無鏡頭意義上的關聯,只能通過演員在對白里把小說的只言片語原封不動地搬運到電影上,才勉為其難地完成了粗糙不堪的敘事。(《金融時報》評)

Ⅳ 專訪 | 《星游記之風暴法米拉》首部網大動畫電影是如何成功的

數年前,二次元、ACG、動畫都是小眾愛好、經過了數年的發展,當年那群愛好二次元的小朋友已經長大,在新鮮血液不斷湧入的情況下,二次元不再小眾,動畫題材也終於登上了大熒幕。

從大的電影市場來講,中國的動畫粉絲一直在期待真正的國產主流作品。動畫也被傳統院線公司認為是下一個增長熱點。正是抱著這種期待,《大魚·海棠》在當初憑借著一支亮眼的 Flash 短片獲得了 158 萬的眾籌投資。導演田曉鵬、楊志剛(不思凡)也都已經在電視和網路動畫領域工作多年,他們後來分別推出了《大聖歸來》和《大護法》。

而不久前,中國首部網路動畫電影《星游記之風暴法米拉》在愛奇藝視頻網站的上線,更是二次元再度拓展疆域的里程碑時刻,該影片上線首日8小時播放量突破 800萬 ,上線3天更是完成歷史性的突破 2000萬 大關。

此劇在還未上映前,蛋撻數據就已經對此片關注頗多,也曾參與報道線下首映的情況。現在《星游記之風暴法米拉》的成績如此優秀,讓人不免對本片製作、風控、宣發推廣、平台方的運作等各環節充滿了好奇心,為此,蛋撻君特意采訪了《星游記之風暴法米拉》的宣發團隊,映美傳媒聯合創始人,內容創意副總裁張余先生。來聊聊映美傳媒是如何在沒有任何行業先例參考的情況下,挑選、評估、推廣一部動畫電影在網路平台發行的,又是通過何種工具和手段來衡量和判斷作品的發行前景,避免不必要的風險。

(以下內容中Q為蛋撻數據,A為被采訪對象映美傳媒聯合創始人、內容創意副總裁張余先生)

Q1: 《星游記》作為第一部國產動畫網路電影問世,是一個很大膽的嘗試,這個項目為何會選擇網路院線?

A1:可能現在看《星游記》的成績足夠亮眼,但是在形成熱播局面前,我們也面臨了不小的困境。

2011年,《星游記》第一季首播於央視少兒頻道,當年豆瓣評分便沖至 9.2分 ,在網路平台愛奇藝上的點播量也順利突破 1.6億 。

雖然獲得了觀眾和專業機構的肯定,但《星游記》依然面臨著盈利模式的困境,官方微信公眾號曾透露:「電視台支付的播出費不及製作成本的十分之一,這意味著僅僅靠電視台的播出費用來維持《星游記》的運行,根本就是天方夜譚。」

也是基於對這些數據的了解和對粉絲用戶的長期觀察,我們選擇了愛奇藝網路獨播。首先,我們有提前了解到愛奇藝網大用戶和動畫頻道用戶有7成的重合,但現在還沒有一部動畫網路電影出現;其次,我們對粉絲的提前發酵和發布會預告做好了充足的准備;然後,影片本身扎實的內容也讓我們充滿自信。

首日上線數據是,24小時實現1230萬播放量,我們其實是有這個信心的。此前影片的預約數破40萬,創造了愛奇藝網路電影預約數的記錄,這也充實了我們的信心。

Q2: 在《星游記》這個項目上,曾經面臨的最大的風險是什麼?

A2:就《星游記》來說,最主要的風險來自國產動畫市場本身的孱弱,我們通過分析各類型國產動畫電影在傳統院線市場所面臨的困境,可以看到:

普通觀眾對國產動畫抱有既定的印象,會覺得動畫電影普遍低齡向,製作不如好萊塢精美,內涵也不如日本有深度,一直處在觀影鄙視鏈的底層。但如果硬把受眾的年齡層往上拉,最後出來的作品卻可能由中規中矩的開頭、搖擺不定的線索、莫名其妙的高潮以及自圓其說的結尾組成,其投資價值肯定不如一部真人影視作品。

其實,市面上已經出現不少鎩羽而歸的動畫作品。市場只看到《大聖歸來》和《大魚海棠》的亮眼成績,卻看不到《熊出沒》的題材困境。

再加上,整體產業鏈尚不成熟,國產動畫一直缺少可行的變現模式,容易因此帶來「不可預計的困難」。

於是我們在選擇《星游記》的變現渠道和模式時,做了很多分析和考量。從產業前景,到可能面臨的各種困難,我們最終的決策,都是建立在我們對風險做了全方位管控的基礎上。

Q3: 網路院線是否已經能容納一部動漫了?

A3:這個問題在《星游記》推出之前,從沒有人想過。

在創新突破和現存市場之間,《星游記》達到了一個平衡點。第一層,它是具有粉絲基礎的話題作品;第二層,故事題材的熱血燃向符合當下網大的觀影習慣,第三層,付費模式的入口讓追捧和支持成為更親民的事情。

《星游記》的鐵桿粉絲以中學生、大學生為主。比起去線下影院,他們的移動觀影消費習慣更加普遍,為影視內容付費也不再是陌生的消費行為。這和網生內容的用戶畫像有深度重合。

互聯網用戶中粘性最大、使用頻次最高是高學生,接下來是自由職業者和平均收入在3000-5000元的上班族。這其中大部分人並不熱衷美劇、英劇,更喜歡哪吒、僵屍、武俠、戰爭等題材的內容,平時用的是oppo或vivo手機,觀看影片的主流渠道就是視頻網站。這些對用戶的研究,都在構建我們的變現信心,以及我們在內容管理和判斷上的邏輯。

《星游記》本身帶有影響力和話題性,也是由於題材的精準定位,造就《星游記》的熱播。選擇當年十分少見的少年熱血向的動畫題材,藉此表達一個更加強烈有力、直達人心的價值,讓粉絲和觀眾能夠通過具有感染力的故事,形成情感上的共鳴,由此引發粉絲的粘性和傳播效果。截至目前,星游記官方貼吧關注人數逾12萬,發帖數量超過400萬。

題材定位清晰之後,我們並沒有認為所有動畫電影一定要在傳統院線和大片火拚,在渠道的多元考量以及變現路徑上,我們在選擇一個時機,也可以說是星游記用六年等一個機會。在我們對項目和時機都看好的基礎上,才有了這次愛奇藝、光線、映美傳媒的合作。看似是一次冒險,其實我們更認為是一次突破和振興。

Q4: 您認為《星游記》的成功主要來自於哪些因素?

A4:《星游記》的成功是經驗、市場、執行能力的成功。

首先要了解自己處於什麼樣的大環境之中,也就是說要有個周期預判,切記不能盲目跟風,這就需要提前預判未來半年到一年什麼題材有機會,來反推應該拍攝何種題材。武俠、喜劇、合家歡、科幻、情景劇,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種類型受歡迎,而且一些多年前流行過的題材也有重新煥發生機的可能。舉例來說,二十年前風靡的古惑仔題材通過新元素的加入和合適的運作,也能打造具有時代感的爆款。如果能夠判斷趨勢,在題材風潮來臨之際製作完成並推出,獲得一部爆款影片的機率就比單純跟風要大,甚至引領題材風向。

理性推算也少不了數據的支持。映美傳媒作為宣發營銷平台有著豐富的數據和實操經驗,有自己的一套數據系統,同時還可以從網路指數、各大視頻網站,以及像蛋撻網大數據這樣垂直於網大行業的數據平台找到豐富的數據參考,通過平台的點擊量排行榜、評論數,彈幕風格中收集數據,再通過製作人本身經驗判斷製作此類內容是否可行。

選定題材之後,就是如何講好這個故事和高質量的將作品呈現出來。無論是從源頭開始創作劇本、人物設定、動畫製作到最後的調色都是確保一部動畫電影能夠不辱使命的完成公映的核心要求。總之,找准題材,講好故事,保證拍攝場景細節沒有問題,那麼這樣的作品一般就會有一定的基礎。

而我們也是通過參考以往網路電影的發行經驗,比對了《星游記》動畫電影的多方面狀況,和未來的發行時機,預估和控制可能的風險出現,最終實現了這次的熱映。

另外,隨性地把網漫、網路小說、海外版權生硬地移植到一起,而不考慮影視化的可能性和可操作性,可能會害了它,不能在這方面任性。

Q5、那麼我們要如何通過系統的風險評估,提升項目的成功率呢?

A5:其一,就像我們前面說的,要敢於放棄一些特大IP,將目標轉向一些故事扎實、深耕細作的中型IP,它們反而有成為「流量怪獸」的潛力。以今年來說,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我的前半生》,亦舒對於現在的90後已經比較陌生了,《我的前半生》也不是具有爆款相的IP,但是因為優秀的改編和製作,最後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效果。

其二,不同的網生內容需要不一樣的故事節奏。要有精品製作意識,比如網路大電影需要故事、製作和團隊的全面升級,讓網大更有電影屬性,行業才有做下去的希望。

其三,任何太過急於求成的單兵作戰會面臨越來越大的風險,因此可以通過小成本試錯,系列化操作的形式以減小風險。

映美傳媒一直在系統評估和風險控制的前提下做題材創新的嘗試,並且致力於在每一個細分的領域中,創作出頭部的精品內容,不斷推動網大進化升級。升級後的網大,不再是單純的以創作者為中心的產品,而是以消費者的觀賞需求為創作出發原則。網大的升級迭代和互聯網的產品一樣,更加強調用戶的體驗,把故事講好,是其中要做好的最基礎的一條,此外,還需要有頭部公司和平台的加入和支持,有專業的製作團隊,合力推動好作品不斷問世,帶來正向的收益循環,這才能帶來網大的跨越式升級。

總結

《星游記》作為網大首部動畫電影,在原有熱門IP的基礎上,擁有足夠的粉絲族群,在制播初期引入數據和風控的手段,在拋開傳統的「合家歡」式動畫模式,通過強強聯手的運作方式,結合平台方的資源扶持,最終實現了業內、用戶、投資方的多方贊譽。

蛋撻數據在未來的日子裡,依舊會通過數據的手段來關注整個網路電影,和更多的行業人士對話為大家分享更多的經驗和心得,也希望有更多動畫電影在網路的世界裡獲得大家的認可,為網路電影的題材增加更為豐富的一片天空。

-- END --

Ⅵ 大數據時代,票房不再是唯一

大數據時代,票房不再是唯一

經歷了數代學院派導演在藝術上的探索和產業化白手起家的拓荒,電影不再只是「聲光電」的藝術形式,更開啟了一個雄心勃勃的市場化運作的時代。眾多資本的湧入,一方面創造出巨大的利益空間,另一方面也暴露出行業內部的「魚龍混雜」——創作者的良莠不齊,伴之以評論界的莫衷一是,網路世界的眾說紛紜,可謂「亂哄哄你方唱罷我登場」,亂象頻生。

群龍無首:電影評估權威性缺失

一般而言,常態文藝評價體系中文藝作品的傳播效應,也許和老百姓的喜好息息相關,而其藝術質量的高下,往往取決於專家學者等專業人士的評價意見。然而,信息時代的來臨,發聲渠道的多樣化,卻讓「專家」地位岌岌可危。

「一些所謂的『專家』常常只說『溢美之詞』」「太缺乏同行之間相互辯論的氛圍」「被權力和資本綁架」是當下的專家群體常常受到的指責。具體到電影行業,則更多體現為學術界在電影藝術價值判斷方面的混亂。不同學者、不同場合、不同媒介在話語上的參差,加之背靠專家的各類評獎不斷被權力關系裹挾,一些「專家」在公眾心目中淪為「磚家」,公信力一落千丈。

專家群體權威性的下降,並不代表公眾話語能取而代之,因其內部本就呈現出魚龍混雜的「非理性」。相比於公正的評估,網民更傾向於狂歡式「站隊」,比如近年來圍繞《小時代》《後會無期》等電影出現的粉絲戰爭,正是其典型症狀——如此任性的口舌之爭,權威性從何談起?此外,一些民間電影評分網站如豆瓣、時光網等,在電影評估和影迷互動等方面的確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然而,由於演算法規則的粗糙、參與人員的隨意性以及資本滲透的加速,其公正性與客觀性也面臨嚴峻挑戰。

環顧四周,中國電影似乎身陷評價體系混亂的困局。然而,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市場的規范化和標准化畢竟是大勢所趨。在可以預見的將來,電影市場興衰高下究竟應由誰來裁斷,作為完善產業的權威評價體系又該如何構建?

革故鼎新:中國電影產業指數誕生

2015年9月18日,在第24屆中國金雞百花電影節期間,吉林省吉林市舉辦了「『互聯網+』時代的中國電影產業高峰論壇暨電影教育和產業發展委員會2015年年會」。這次會議上,一份名為《中國電影產業指數研究》的研究報告,吸引了眾多與會人員的關注,而項目的主持者則是北京電影學院黨委書記侯光明。

「中國電影現在面臨的問題,要宏觀而長遠地看。」從2013年起,身為北京電影學院電影產業戰略研究所所長的侯光明,就和副所長劉正山一起,開始了整個項目的數據搜集和調研。作為國內發布的首個綜合性的電影產業指數,其成果也為電影評估權威性的建立,指明了方向。

其實,大數據概念的提出早已不是新鮮事,近年來用大數據思維將產業形勢指數化的嘗試屢見不鮮,但對於文化領域而言,步伐卻似乎顯得緩慢,且更多局限在微觀研究領域。「許多電影人總覺得電影的本質在於藝術性,在於主觀評價而非量化評估,因此很少用標准化、數據化的方式去綜合考量電影行業。」在中國傳媒大學講師龍思薇看來,中國電影產業指數作為產業背景下的宏觀指標被提出,具有「革故鼎新」的意義。

「我們的電影發展環境是比較好的,像硬體環境方面,投資環境、政策環境都不錯,總的銀幕數和影院數也是很可觀的。然而從『效益』來講,每塊銀幕的平均觀影人次和票房數卻不盡如人意,這會拉低產業的整體數值。」綜合報告數據,侯光明得出了一個重要結論:票房數據漂亮,不等於電影產業綜合發展好。「我們可以算是電影大國,但離電影強國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走。」

這對於空前膨脹的中國電影市場而言,不啻為一味苦口良葯。

路在何方:行業呼籲綜合性評估

1895年,電影誕生於法國巴黎卡普辛路14號大咖啡館的地下室里,距今已整整120年。在這一百多年的時間里,對電影藝術作出最大貢獻的是歐洲,而電影產業的引領者則是美國。相比於好萊塢電影成熟的產業體系和完善的評估制度,中國電影無論是在數據基礎、評獎機制還是第三方評估等領域,都剛剛起步。而無論是出品方還是影評人,似乎都囿於文藝作品「生產—接受」的主觀視角——這顯然無法滿足當下電影市場客觀評估的需求。

侯光明指出,中國電影產業指數的誕生,旨在「給政府提供決策支持,制定中長期發展規劃,同時也給企業提供決策依據」。然而「海外競爭力」這一指標,由於數據搜集等原因在綜合指數中卻無法體現出來。由中國文化國際傳播研究院院長黃會林所領銜的「中國電影國際傳播」數據調研,自2011年啟動以來,已連續開展五年,也在相當程度上填補了產業評估的空白。

「以今年的調研為例,我們採取多階段抽樣和隨機抽樣結合的方式,向全球五大洲66個國家共投遞並收回有效問卷1592份,在SPSS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得出了一些相當有益的結論。」黃會林介紹說,其年度報告《銀皮書》顯示,中國電影在國外仍屬「非主流」電影,其中現代題材的電影發展明顯滯後。「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國產電影對於展現國家的飛速發展,並沒有促進作用,這應該是未來需要著力的方向。」

無論是國內產業指數報告,還是海外電影傳播的調研,都是從個別案例的水窪中走出來,面向整片「海洋」的壯闊之舉。龍思薇認為,綜合性評估的逐漸涌現,標志著國內電影產業正逐步走向成熟。「正如資本運作需要根據客觀的證券指數來進行規劃籌謀一樣,電影產業的走向也有賴於行業的『晴雨表』。產業評估為資本流動和政策導向提供了標尺,也可由此預測行業的發展前景。」

隨著「蛋糕」的不斷做大,越來越多的民間或官方機構可能會參與到產業評估的盛宴中來。對於大數據時代的中國電影而言,我們也的確需要「說一不二」的量化標准,以更加客觀的方式、經常性地為產業把脈問診,指點迷津。正如黃會林所言,中國電影作為國家文化傳播的有機組成部分,既要靠微觀上電影人的不懈努力,也要在宏觀上提升到戰略高度,把握好准確的航向。從這個意義上來說,電影產業評估的天地大有可為。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時代,票房不再是唯一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Ⅶ 大數據時代電影如何做精準營銷

大數據時代電影如何做精準營銷

在2015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GMIC)上, 著名電影營銷專家《失戀33天》營銷推廣負責人張文伯,悠易互通CEO周文彪,以及知名演員秦海璐為我們帶來圓桌論壇:大數據小電影,移動互聯時代的精準營銷。

以下為對話實錄:

張文伯:大家中午好,馬上要吃午飯了,估計這是我們今天上午的最後一場,今天兩位嘉賓有點跨界的意思,一位是來自我們互聯網行業的專家,一位是來自於影視圈的,既然今天有跨界的朋友來,我們可以先從影視聊起,秦海璐最近有一檔電影馬上上映是吧?

秦海璐:對,明天由王小帥導演的電影《闖入者》。

張文伯:周總看過這個電影嗎?

周文彪:後來在PC上面偶爾瀏覽到一個標題,說要去沖擊威尼斯的金獅獎,在微軟上面看視頻的時候有一些片花,有更多的了解,上周我想去找看電影《速7》,突然看到它已經在開始預收,19.9一張票,毫不猶豫地搶了兩張。

秦海璐:謝謝。

張文伯:周總這么忙,對娛樂圈的事還挺關注的?

周文彪:談不上太多關注,對娛樂圈了解比較少。

張文伯:海璐正好借這個機會介紹一下這個電影,做個廣告。

秦海璐:這個電影秉承了一貫王小帥導演的風格,它也從不同的視點講了一個故事,我們生活當中每個人都是闖入者,也是被闖入者,比如說我的生活現在就有一個闖入者,我剛生了寶寶,但是其實我在之前我也闖入到了我先生的家庭,就是組建家庭。其實每天包括說我們兩個人今天闖入到這樣一個峰會當中有不同的行業,每個人可能都是一個闖入者和被闖入者,但是這個闖入的時機和你的契機,還有你產生的一連串的這樣一個連鎖效應其實是很難估算的。

張文伯:所以你看電影其實這兩年非常地火,跟互聯網行業有很多的交集,我們說BAT,每家公司都在以各種不同的方式參與到我們電影行業當中。不知道從周總,你是一個偏技術、偏大數據,做精準營銷的公司,從你的公司的工作的業務范疇和我們這個行業有沒有一些交集?

周文彪:首先恭喜海璐,有一個小小的闖入者,升級做了媽媽,恭喜。我們這邊主要是做一個跨屏的叫程序化購買,其實底層是大數據的支撐,所以剛剛提到的《闖入者》這個片子我最近也在看它在互聯網上的一些營銷推廣的方式。比如說如果從我們的角度去看的話,怎麼樣利用大數據和多屏的技術可以去找到一些目標的受眾,跟它去發生交互,有一點就比如說海璐的,或者是小川的你的忠實粉絲這是一個群體。

另外這個片子本身是偏文藝類的,或者去歐洲、去威尼斯獲獎、沖獎,對於文藝片很執著的,或者對歐洲很關注的群體是可以抓到的,再有一個群體通過我們互聯網的技術,我是可以把過去的比如一個月,或一段時間當中關注《闖入者》這些片子的人扒出來,第二部分在我自己切身的體會當中看到怎麼樣在不同的屏幕、不同的節點去抓到他們,因為有的人可能只是找到那四個節點當中的一個,我通過跨屏的技術不停地去提醒他。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時代電影如何做精準營銷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閱讀全文

與專訪網路大數據電影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大數據對會計審計有什麼影響 瀏覽:142
文件上的補短板是什麼意思 瀏覽:435
公司保密文件如何歸檔 瀏覽:568
蘋果6手機上傳不了照片 瀏覽:317
win10不能玩codol 瀏覽:758
ps怎麼在文件上加文字 瀏覽:376
手機網站幻燈片代碼 瀏覽:549
上海雲動網路 瀏覽:435
無效的ps文件什麼意思 瀏覽:522
中國移動app如何查家庭網 瀏覽:699
微信顯示未注冊 瀏覽:977
粒子匯聚圖像教程 瀏覽:619
pdf文件能替換圖片 瀏覽:727
製表位不居中word 瀏覽:265
dell驅動盤裝驅動程序 瀏覽:577
編程中如何創建密碼 瀏覽:135
林納斯托瓦茲使用什麼編程語言 瀏覽:132
安卓qq不能指紋支付密碼 瀏覽:476
sap原因代碼 瀏覽:242
數據反饋有什麼好處 瀏覽:502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