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數據未來的發展趨勢是怎樣的
當前,我國正在加速從數據大國向著數據強國邁進。國際數據公司IDC和數據存儲公司希捷的一份報告顯示,到2025年,隨著中國物聯網等新技術的持續推進,其產生的數據將超過美國。我國產生的數據量將從2019年的約9.4ZB增至2025年的48.6ZB,數據交易迎來戰略機遇期。1zettabyte大約是1萬億gigabyte,這是當今常用的測量方法。與此同時,美國2019年的數據量約為8.6ZB。到2025年,這個數字預計將達到30.6ZB。
_以上數據來源於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⑵ 全球大數據發展的新動向與新趨勢
全球大數據發展的新動向與新趨勢
目前,伴隨移動互聯網、智能硬體和物聯網的快速普及,全球數據總量呈現指數級增長態勢,與此同時,機器學習等先進的數據分析技術創新也日趨活躍,使得大數據隱含的價值得以更大程度的顯現,一個更加註重數據價值的新時代正悄然來臨。
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2017年度《世界數字競爭力排名》顯示,各國數字競爭力與其整體競爭力呈現出高度一致的態勢,即數字競爭力強的國家整體競爭力也很強,同時也更容易產生顛覆性創新。實際上,以美國、英國、韓國和日本等為代表的發達國家一向重視大數據在促進經濟發展和社會變革、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當前更是把大數據視為重要的戰略資源,大力搶抓大數據技術與產業發展先發優勢,積極捍衛本國數據主權,力爭在數字經濟時代佔得先機。我們從各國發展大數據的新舉措中或許可以窺探到大數據發展的新趨勢。
美國:穩步實施「三步走」戰略 打造面向未來的大數據創新生態
美國是率先將大數據從商業概念上升至國家戰略的國家,通過穩步實施「三步走」戰略,在大數據技術研發、商業應用以及保障國家安全等方面已全面構築起全球領先優勢。
第一步快速部署大數據核心技術研究,並在部分領域積極開發大數據應用。2012年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發布《大數據研究發展倡議》,以提升從海量和復雜數據中獲取知識、挖掘價值的能力,進而推動科學與工程領域創新步伐加速。第二步調整政策框架與法律規章,積極應對大數據發展帶來的隱私保護等問題。2014年美國發布《大數據:把握機遇,守護價值》白皮書,再次重申要把握大數據可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創新動力的重大機遇,同時也要高度警惕大數據應用所帶來的隱私、公平等問題,以積極、務實的態度深刻剖析可能面臨的治理挑戰。第三步強化數據驅動的體系和能力建設,為提升國家整體競爭力提供長遠保障。2016年美國發布《聯邦大數據研發戰略計劃》,形成涵蓋技術研發、數據可信度、基礎設施、數據開放與共享、隱私安全與倫理、人才培養以及多主體協同等七個維度的系統的頂層設計,打造面向未來的大數據創新生態。
特朗普就任美國總統後,對大數據應用及其產業發展持續關注,並督促相關部門實施大數據重大項目,構建並開放高質量資料庫,強化5G、物聯網和高速寬頻互聯網等大數據基礎設施,促進數字貿易和跨境數據流動等。2017年4月美國能源部與退伍軍人事務部聯合發起「百萬退伍軍人項目(MVP)」,希望藉助機器學習技術分析海量數據,以改善退伍軍人健康狀況。2017年9月醫療保健研究與質量局發布美國首個可公開使用的資料庫,其中包括全美600多個衛生系統。白宮科技政策辦公室一直積極與他國展開合作,以預防數字經濟監管障礙、促進信息流動和反對數字本地化等。
英國:緊抓大數據產業機遇 應對脫歐後的經濟挑戰
大數據發展初期,英國在借鑒美國經驗和做法的基礎上,充分結合本國特點和需求,加大大數據研發投入、強化頂層設計,聚焦部分應用領域進行重點突破。近期英國特別重視大數據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密集發布《數字戰略2017》《工業戰略:建設適應未來的英國》等,希望到2025年數字經濟對本國經濟總量的貢獻值可達2000億英鎊,積極應對脫歐可能帶來的經濟增速放緩的挑戰。
2012年,英國便將大數據作為八大前瞻性技術領域之首,一次性投入1.89億英鎊用於相關科研與創新,在八大領域投入總額中佔比高達38.6%,遠超其餘七個領域。隨後,英國將全方位構建數據能力上升為國家戰略,於2013年發布《把握數據帶來的機遇:英國數據能力戰略規劃》,提出人力資本(研發人才與善於運用數據的民眾)、基礎設施和軟硬體開發能力,以及豐富開放的數據資產是發展大數據的核心,事關能否在未來競爭中占據領先優勢。該戰略同時提出了11項具體行動部署,短短兩三年便釋放出巨大的數字潛力。從2010年至2015年,數字經濟對英國經濟增加值的貢獻增長了21.7%,超過了同期經濟增加值增長率的17.4%,2015年數字經濟規模為1180億英鎊,在經濟增加值中的佔比超過了7%,其中數字商品和服務出口總值超過500億英鎊。
為從數據中挖掘出更大的價值,創造並維護一個能夠保持更多收益和增長的經濟體系,同時讓全社會都能從中收益,英國政府在2017年3月提出了新時期發展數字經濟的頂層設計《數字戰略2017》。新戰略中提出七大目標及相應舉措,特別是對各個目標都提出了更高標準的要求。一是打造世界一流的數字基礎設施,二是使每個人都能獲得所需的數字技能,三是成為最適合數字企業創業和成長的國家,四是推動每一個企業順利實現數字化智能化轉型,五是擁有最安全的網路安全環境,六是塑造平台型政府,為公眾提供最優質的數字公共服務,七是充分釋放各類數據的潛能的同時解決好隱私和倫理等問題。
2017年11月,英國面向全社會發布《工業戰略:建設適應未來的英國》白皮書,強調英國應積極應對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綠色增長、老齡化社會以及未來移動性等四大挑戰,呼籲各方緊密合作,促進新技術研發與應用,以確保英國始終走在未來發展前沿,實現本輪技術變革的經濟和社會效益最大化。為此,2018年4月底英國專門發布《工業戰略:人工智慧》報告,立足引領全球人工智慧和大數據發展,從鼓勵創新、培養和集聚人才、升級基礎設施、優化營商環境以及促進區域均衡發展等五大維度提出一系列實實在在的舉措。
韓國:以大數據等技術為核心應對第四次工業革命
多年來,韓國的智能終端普及率以及移動互聯網接入速度一直位居世界前列,這使得其數據產出量也達到了世界先進水平。為充分利用這一天然優勢,韓國很早就制定了大數據發展戰略,並力促大數據擔當經濟增長的引擎。2016年年底,韓國發布以大數據等技術為基礎的《智能信息社會中長期綜合對策》,以積極應對第四次工業革命的挑戰。
2013年12月,韓國多部門便聯合發布「大數據產業發展戰略」,將發展重點集中在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和大數據市場創造上。2015年年初,韓國給出全球進入大數據2.0時代的重大判斷,大數據技術日趨精細、專業服務日益多樣,數據收益化和創新商業模式是未來大數據的主要發展趨勢。基於此,在同年發布的《K-ICT》戰略中,韓國將大數據產業定義為九大戰略性產業之一,目標是到2019年使韓國躋身世界大數據三大強國。韓國還非常注重對他國經驗的借鑒,2015年5月中國發布《大數據發展調查報告》後,韓國專門對中國與韓國大數據應用情況進行了比較分析,並聚焦韓國大數據應用水平與大數據市場不協調的問題,提出了一系列新舉措。
近兩年全球第四次工業革命浪潮的到來,倒逼韓國重新審視本國智能製造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並於2016年年底提出《智能信息社會中長期綜合對策》,將大數據及其相關技術界定為智能信息社會的核心要素,並提出具體的發展目標與舉措。
一是充分挖掘數據資源價值,強化未來競爭力源頭。構築開放共享的大規模數據基礎設施,到2025年實現320個公共機構的數據開放;促進數據流通和使用,激活數據交易市場,推動公共和民間數據實現以價值為導向的交易;激活數據分析企業,到2020年數據專業服務企業規模達到100家;培養大數據專業人才,將每年培養的數據科學家數量從2017年的500名增長到2030年的1000名;發展區塊鏈技術,提高數據管理可靠性等。二是築牢大數據技術基礎。加強數學方法論研究,長期穩定支持新型學習推斷、量子計算、神經形態晶元等下一代計算技術研究,推動科研大數據開放共享,推進產業數據中心建設,強化產學研合作共同研發產業共性技術等。三是面向數據服務需求,構築超連接網路環境。確保頻率資源供應,有序推進5G商用化進程,實現大規模機器間通信,實現不同業務網路之間的實時超連接;推動通信運營商體系優化,摒除後發企業進入運營行業的壁壘;進一步強化物聯網和雲計算基礎設施並充分利用智能感測器數據;分階段引進量子通信與安全網路等。
大數據發展新趨勢
綜合以上幾個典型國家的新動向和新舉措,可以發現當前及未來全球大數據發展的新趨勢。
一是大數據與人工智慧、雲計算、物聯網、區塊鏈等技術日益融合,成為各國搶抓未來發展機遇的戰略性技術。英國在工業戰略中強調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的發展,很有可能推動現有的商品和服務市場被顛覆和取代。日本將大數據、物聯網和人工智慧界定為建設超智能社會服務平台必不可少的共性技術。韓國與日本相似,將智能信息化社會定義為「ICBM(物聯網、雲服務、大數據和手機)與AI(人工智慧)相融合的社會」。
二是大數據資源對各國經濟政治博弈的重要性更加凸顯。美國最新版國家安全戰略中,特朗普再次將「數據」比喻為一種能源,他認為掌握了數據及相關能力,就是為美國經濟的持續增長、有效抵制敵對意識形態以及部署建設最強大軍事力量等構建了最基礎的保障。最近的「臉書危機」事件,再加上近年來「劍橋分析」及其母公司「戰略通訊實驗室」參與多國領導人選舉活動事件,使得大數據資源及相關技術成為某些國家利益集團及企業影響政治生態和社會安全的重要手段,各國政治社會發展面臨的風險變得更加復雜和不可預測。
三是大數據應用基礎條件發生跨越式變化。一方面政府數據開放的廣度和深度將進一步拓寬,多源數據融合技術的進步,為公共服務數字化與智能化水平的提升提供了技術層面的保障,數據的標准化及開放則成為各國建設服務型政府和平台型政府的資源保障。另一方面大數據應用的基礎設施將成為與水電氣暖等相類似的設施,成為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這其中包括物聯網、智能硬體等數據採集類設施,5G、光通信等超高速數據傳輸類設施,以及超級計算機、雲計算以及邊緣計算等計算類設施,以及新型的存儲設施等等。
四是大數據安全為各國實現「平衡」發展帶來更嚴峻的挑戰。各國大數據發展戰略中,不同國家和地區對「數據開放共享」與「個人信息保護」的側重點不同,比如歐盟希望通過強制性的統一標准最大限度的保護個人隱私,而美國則更相對弱化法律約束、希望充分調動企業的主動性,這種態勢對未來全球大數據國際規則的融合發展提出了新難題。同時對大數據企業權利和義務也要進行再平衡,監管太嚴將限制企業創新的腳步,但如果放手太多,在實踐中難免出現企業對個人隱私大規模侵害的問題。
⑶ 大數據技術的發展趨勢有哪些
大數據是信息技術與專業技術、信息技術產業與各行業領域緊密融合的典型領域回,有著旺盛的答應用需求、廣闊的應用前景。為把握這一新興領域帶來的新機遇,需要不斷跟蹤研究大數據,不斷提升對大數據的認知和理解,堅持技術創新與應用創新的協同共進,加快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大數據開發與利用,推動國家、行業、企業對於數據的應用需求和應用水平進入新的階段。
⑷ 大數據發展前景如何
隨著信息技術和人類生產生活交匯融合,全球數據呈現爆發增長、海量集聚的特點。無論是國家、企業還是社會公眾,都越來越認識到數據的價值。因此,近年來,各地紛紛成立大數據發展局,企業紛紛推動數據資產治理,大數據輻射的行業也從傳統的電信、金融逐漸擴展到工業、醫療、教育等。一時間,彷彿各行各業都在談大數據,人人都在談大數據。但也有聲音說大數據迎來了「七年之癢虛爛世」,面對大數據熱潮也需要一些「冷思考」。我國大數據究竟發展得如何?未來我國大數據發展還有哪些機遇和挑戰?
1、大數據產業進展顯著
過去幾年,大數據理念已經深入人心,「用數據說話」已經成為所有人的共識,數據也成了堪比石油、黃金、鑽石的戰略資源。五年來,我國大數據產業政策日漸完善,技術、應用和產業都取得了非常明顯的進展。
在政策方面,我國從中央到地方的大數據政策體系已經基本完善,目前已經進入落地實施階段。自從2014年「大數據」這個詞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以來,我國大數據發展的政策環境掀開了全新的篇章。在頂層設計上,國務院《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對政務數據共享開放、產業發展和安全三方面做了總體部署。《政務信息資源共享管理暫行辦法》《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等文件也都已經出台。十九大報告中提出「推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十三五」規劃中提出「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衛健、農業、環保、檢察、稅務等部門還出台了領域大數據發展的具體政策。截至2019年初,所有省級行政區都發布了大數據相關的發展規劃,十幾個省市設立了大數據管理局,8個國家大數據綜合試驗區、11個國家工程實驗室啟動建設。可以說,大數據的政策體系已經基本搭建完成,目前已經紛紛進入落地實施甚至評估檢查階段。
在技術方面,我國大數據技術發展屬於「全球第一梯隊」,但國產核心技術能力嚴重不足。我國獨有的大體量應用場景和多類型實踐模式,促進了大數據領域技術創新速度和能力水平,處於國際領先地位。在技術全面性上,我國平台類、管理類、應用類技術均具有大面積落地案例和研究;在應用規模方面,我國已經完成大數據領域的最大集群公開能力測試,達到了萬台節點;在效率能力方面,我國大數據產品在國際大數據技術能力競爭平台上也取得了前幾名的好成績;在知識產權方面,2018年我國大數據領域專利公開量約佔全球的40%,位居世界第二。但我國大數據技術大部分為基於國外開源產品的二次改造,核心技術能力亟待加強。例如,目前國內主流大數據平台技術中,自研比例不超過10%。
在產業方面,我國大數據產業多年來保持平穩快速增長,但面臨提質增效的關鍵轉型。2018年,我國大數據產業延續多年來的增速,繼續保持相對高速的增長。根據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的歷槐測算,2018年我國大數據產業整體規模有望達到5400億元,同比增長15%。然而,綜合國內外環境、新興技術發展等多種因素,大數據產業的增速出現了下滑。我國的大數據產業也面臨著從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轉型期。
在應用方面,大數據的行業應用更加廣泛,正加速滲透到經濟社會的方方面面。隨著大數據工具的門檻降低以及企業數據意識的不斷提升,越來越多的行業開始嘗到大數據帶來的「甜頭」。無論是從新增企業數量、融資規模還是應用熱度來說,與大數據結合緊密的行業正在從傳統的電信業、金融差肢業擴展到政務、健康醫療、工業、交通物流、能源行業、教育文化等,行業應用「脫虛向實」趨勢明顯,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更加深入。
2、產業的五大困局
雖然我國大數據總體發展形勢良好,也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
一是,涉及核心技術的產業發展薄弱,未能有效提升我國核心技術競爭力。核心技術的影響力在大數據產業有著極高的重要性。由於大數據企業在完成產品開發後,可以近乎零成本無限制的復制,因此擁有核心技術的大企業,很容易將技術優勢轉化為市場優勢,即憑借具體的信息產品贏得海量用戶獲得壟斷地位。當前,從大數據技術與產品的供給側看,我國雖然在局部技術實現了單點突破,但大數據領域系統性、平台級核心技術創新仍不多見。大數據處理工具都是「他山之石」,大部分企業用的都是國外的數據採集、數據處理、數據分析、數據可視化技術,自主核心技術突破還有待時日。尤其是開源產品的技術標准方面,我國的影響力尚亟待提升。
二是,數據孤島和壁壘降低了大數據產業資源配置效率。大數據產業發展必須實現數據信息的自由流動和共享,如果數據不開放、不共享,數據整合就不能實現,數據價值也會大大降低。無論是政府數據、互聯網數據還是其他數據,數據擁有者往往不願對其進行開放流通。受制於前期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目前我國政府數據往往還存在著諸多「數據孤島」和「數據煙囪」,數據價值難以發揮。
三是,數據安全管理薄弱增加了大數據產業的發展風險。大數據技術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創新活力的同時,也使數據安全、個人信息保護乃至大數據平台安全等面臨新威脅與新風險。海量多源數據在大數據平台匯聚,來自多個用戶的數據可能存儲在同一個數據池中,並分別被不同用戶使用,極易引發數據泄露風險。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海量數據(21.90 -5.19%,診股)進行挖掘分析所得結果可能包含涉及國家經濟社會等各方面的敏感信息,需要對分析結果的共享和披露加強安全管理。
四是,產業壟斷與惡性競爭現象頻發,「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明顯。由於資源型產業門檻低、利潤高,新興的大數據企業往往首先將目光盯在獲取數據資源上面。大量依託數據資源優勢的企業誕生,為大數據產業帶來了低附加值的壟斷經濟模式,使得依靠技術壁壘打江山的企業不得不面對殘酷的市場競爭,放緩了技術研發的步伐。同時,數據壟斷問題也愈發明顯。少數互聯網巨頭企業擁有巨大數據,不但對產業發展不利,甚至存在巨大的數據聚集隱患。
五是,各地發展同質化嚴重,普遍存在重存儲輕應用的現象。由於缺乏統一的大數據產業分類統計體系和產業運行監測手段,各地大數據產業的定位相似,同質化競爭加劇。而盲目的重復建設,更是可能導致大數據產業過剩。同時,由於部分地區信息化發展程度有限,大數據應用場景不夠豐富,更是以數據中心等大數據存儲設施的建設作為發展大數據產業的關鍵,且規模巨大,目標動輒以百萬台計,後期若無法有效利用,將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
⑸ 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安全和未來展望
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安全和未來展望
隨著高級可持續性攻擊的出現以及惡意軟體的復雜性與日俱增,企業急需一種突破傳統信息安全保障模式的、靈活的技術和方案來應對未來不斷變化的安全威脅。大數據徹底的改變了信息安全行業,基於大數據分析的智能驅動型安全戰略將幫助信息安全從業人員重獲警惕性和時間的優勢,以使他們更好地檢測和防禦高級網路威脅。
大數據時代信息安全面臨挑戰
在大數據時代,無處不在的智能終端、隨時在線的網路傳輸、互動頻繁的社交網路使得互聯網時時刻刻都在產生著海量的數據。隨著產生、存儲、分析的數據量越來越大,在這些海量數據背後隱藏著大量的經濟與政治利益。大數據如同一把雙刃劍,在我們享受大數據分析帶來的精準信息的同時,其所帶來的安全問題也開始成為企業的隱患。
1、黑客更顯著的攻擊目標:在網路空間里,大數據是更容易被「發現」的大目標。一方面,大數據意味著海量的數據,也意味著更復雜、更敏感的數據,這些數據會吸引更多的潛在攻擊者。另一方面,數據的大量匯集,使得黑客成功攻擊一次就能獲得更多數據,無形中降低了黑客的攻擊成本,增加了其「收益率」。
2、隱私泄露風險增加:大量數據的匯集不可避免地加大了用戶隱私泄露的風險。一方面,數據集中存儲增加了泄露風險,而這些數據不被濫用,也成為人身安全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一些敏感數據的所有權和使用權並沒有明確界定,很多基於大數據的分析都未考慮到其中涉及的個體隱私問題。
3、威脅現有的存儲和防護措施:大數據存儲帶來新的安全問題。數據大集中的後果是復雜多樣的數據存儲在一起,很可能會出現將某些生產數據放在經營數據存儲位置的情況,致使企業安全管理不合規。大數據的大小也影響到安全控制措施能否正確運行。安全防護手段的更新升級速度無法跟上數據量非線性增長的步伐,就會暴露大數據安全防護的漏洞。
4、大數據技術成為黑客的攻擊手段:在企業用數據挖掘和數據分析等大數據技術獲取商業價值的同時,黑客也在利用這些大數據技術向企業發起攻擊。黑客會最大限度地收集更多有用信息,比如社交網路、郵件、微博、電子商務、電話和家庭住址等信息,大數據分析使黑客的攻擊更加精準。此外,大數據也為黑客發起攻擊提供了更多機會。黑客利用大數據發起僵屍網路攻擊,可能會同時控制上百萬台傀儡機並發起攻擊。
5、成為高級可持續攻擊的載體:傳統的檢測是基於單個時間點進行的基於威脅特徵的實時匹配檢測,而高級可持續攻擊(APT)是一個實施過程,無法被實時檢測。此外,由於大數據的價值低密度特性,使得安全分析工具很難聚焦在價值點上,黑客可以將攻擊隱藏在大數據中,給安全服務提供商的分析製造很大困難。黑客設置的任何一個會誤導安全廠商目標信息提取和檢索的攻擊,都會導致安全監測偏離應有方向。
6、信息安全產業面臨變革:大數據的到來也為信息安全產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契機,還沒有意識到這場變革的安全廠商將在這場變革大潮中被拋棄。大數據正在為安全分析提供新的可能性,在未來的安全架構體系中,通過大數據智能分析有效的將原來分割的安全產品更好的融合起來,成為不同的安全智能節點,這將是在大數據時代安全產業需要研究突破的重點。
大數據安全未來趨勢展望
據MacDonald預測,到2016年,40%的企業(銀行、保險、醫葯和國防行業為主)將積極地對至少10TB數據進行分析,以找出潛在危險的活動。然而,供應商的產品格局卻無法在短期內進行轉變。現在,企業通常依賴於SIEM系統來關聯和分析安全相關的數據,MacDonald表示目前的SIEM產品無法處理這么大的工作量,大多數SIEM產品提供接近實時數據,但只能處理規范化數據,還有些SIEM產品能夠處理大量原始交易數據,但無法提供實時情報信息。
Gartner公司分析師表示,使用「大數據」來提高企業信息安全不完全是炒作,這在未來幾年內這將成為現實。大數據將為安全團隊帶來新的工作方式,通過了解大數據的優勢、制定切合實際的目標以及利用現有安全技術的優勢,安全管理人員將會發現他們在大數據進行的投資是值得的。
RSA大中國區總經理胡軍表示,「大數據將帶動安全行業方向性的改變,安全與數據互相影響,未來共同促進發展。現今的安全需要更全面和廣泛的可視性,敏捷的分析,可採取行動的情報和可擴展的基礎設施。」
我們可以看到,大數據安全已經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在未來,不論是從商業需求角度,還是產業技術角度,大數據安全都將成為業界關注的熱點。而在這場大數據安全的盛宴中,也必然會出現新老更替、推陳出新,這一切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⑹ 大數據技術未來發展前景會很好嗎
2025年全球數據量將達163ZB
近年,隨著人工智慧、AIoT、雲計算等技術的推動,全球數據量正在無限制地擴展和增加。根據國際權威機構Statista
的統計和預測,全球數據量在2019年約達到41ZB1。
國際數據公司IDC統計顯示,全球近90%的數據將在這幾年內產生,預計到2025年,全球數據量將比2016年的16.1ZB增加十倍,達到163ZB。
大數據安全立法進程加速
大數據通過一部部終端和一個個應用軟體,為我們帶來更便捷、更美好的生活。此外,大數據被廣泛應用於各行各業,產生了巨大的經濟、社會效益,為引領經濟轉型升級、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服務社會民生事業發揮了重要作用。
但是,大數據發展與應用在創造價值的同時,也面臨著復雜而嚴峻的安全挑戰,如公民個人信息和隱私數據被泄露的風險大大增加;行業或企業在利用大數據獲得信息價值時的風險也在不斷累積;國家在海量數據的採集、傳輸、存儲、處理過程中,增加了遭受信息攻擊的可能性,進而威脅國家安全。
2019年以來,我國在數據安全方面的立法進程不斷在加快。中央網信辦針對四項關於數據安全的管理辦法相繼發布徵求意見稿,其中,《兒童個人信息網路保護規定》已正式公布,並於10月1日開始施行。一系列行政法規的制訂,喚起了民眾對數據安全的強烈關注。
但不可否認的是,從法律法規體系方面來看,我國的數據安全法律法規仍不夠完善,呈現出缺乏綜合性統一法律、缺乏法律細節解釋、保護與發展協調不夠等問題。2018年,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中的「條件比較成熟、任期內擬提請審議的法律草案」包括了《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安全法》兩部。個人信息和數據保護的綜合立法時代即將來臨。
——更多數據請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⑺ 大數據安全時代 號角已吹響
大數據安全時代 號角已吹響
從越來越多的安全產品及解決方案紛紛引入大數據分析技術,到今年的ISC互聯網安全大會所提出的「數據驅動安全」的主題,再到如今一批致力於大數據安全的新興安全公司創立,不可否認的是,大數據安全的時代正在向我們走來。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讓「數據驅動」成為新的全球大趨勢。大數據顛覆了以往各方面的固有模式,在各個領域都引發了巨大的變革。對於信息安全而言,大數據安全當前已成為國家最重要的戰略安全之一。而隨著數據安全的威脅愈加嚴重復雜,與之而來的嚴重後果也日益引起各方關注。可以說,大數據安全已經上升成為國家安全極為關鍵的組成部分。與此同時,隨著商務、政務乃至製造業向數據化信息化極速邁進,各類網站伺服器宕機、網站癱瘓的安全事故層出不窮,大數據安全和企業業務安全問題逐漸顯露出來。
盤點下近年來所發生的的安全事故便不難發現,諸如網易新聞客戶端、攜程網站發生癱瘓事件、蘋果官網癱瘓、新浪微博網頁版癱瘓、、滴滴打車系統宕機、知乎出現癱瘓……這些安全事故一次次震驚了安全界,不但為當事企業造成了大量的數據損毀丟失,同時帶來的還有因業務中斷為企業和用戶造成了大量不可估量的損失。
從整個安全界來看,信息安全也正在經歷的巨大演變:在歷經以單機殺毒、病毒特徵碼為代表的時代,到病毒網路化、惡意木馬、網路攻防以及黑白名單+特徵碼的時代之後,信息安全已經進入到APT、金融欺詐、雲、以及全量數據分析+安全智能的嶄新時代。安全本身已經從以前攻與防的思路,越來越多開始向快速偵測和響應的思路去轉變。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要求我們採取足夠多的數據進行分析,以此實現對安全的快速偵測和響應。在這一趨勢下,根據Gartner的預測,傳統的以控制為中心的安全解決方案到2020年將會失效,到2016年,25%的大型企業將會採用至少一種大數據安全解決方案;到2020年,60%的企業信息安全預算將會分配在快速檢測和響應的方法上。
而從整個安全產品的情況來看,就在不久的一兩年之前,一些新推出的安全產品在加入大數據分析技術時還是比較新鮮的,而如今,大數據分析技術幾乎已成安全產品都必需組成部分。這也從一方面說明依託大數據安全分析的安全防禦思路正在變得越來越被廣泛認可、接受。
誠然,大數據安全的發展勢必已成為未來信息安全發展的一大重要方向,如何利用好大數據這一新時期的工具,則成為當下安全業界所需要思考和面的問題。我們看到,不管是傳統的安全廠商還是新興的創業安全公司,在大數據安全方面都已開始紛紛發力。從目前看來,我們並不能判斷大數據安全是否已進入爆發的階段,但毋庸置疑的是,大數據安全是時代的號角已經吹響。而如何能夠在這一浪潮中准確的把握住大數據所帶來的機遇,或許是當下整個信息安全界都需要思考面對的當務之急。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安全時代 號角已吹響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⑻ 大數據未來的發展前景怎麼樣
大數據市場規模不斷提升增加了我國隱私數據監管的難度
根據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2016-2019年我國大數據市場規模呈不斷上升趨勢。大數據是指在一定時間內用常用軟體對內容進行抓取和處理的數據集合,不同於傳統的數據抓取方式,在大數據環境下,80%以上都是非結構化數據通常採用非關系型資料庫(NoSQL)存儲技術完成對大數據的抓取、管理和處理。
而非關系型資料庫目前尚無嚴格的訪問控制機制及相對完善的隱私保護工具,現有的隱私保護技術,如去標識化、匿名化技術等,多適用於關系型資料庫。
因此,大數據環境下,傳統的數據監管技術已經失效,目前我國較難以對大數據進行監管。此次滴滴事件就是利用「滴滴出行」APP對用戶信息進行了大數據抓取。
——以上數據參考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網路安全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⑼ 大數據分析在安全防禦中的前世今生
大數據分析在安全防禦中的前世今生
在《碟中諜5:神秘國度》中,神勇的阿湯哥再一次完成不可能任務,冒死進行無氧潛水更換了儲存信息的晶元。這是因為其所要進入的領域啟用了「步態分析識別密碼」,即通過機器掃描進入者的走路姿勢、行動喜好,一旦檢測異常立即釋放高能電壓。而實際上,隨著大數據安全分析技術和產品的發展,這樣的高級密碼形式或許在不久的將來便會從銀幕走進現實。
試想,在未來,即使有人掌握了你的開機密碼,也根本無法成功打開你的電腦。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在原來的安全認證體系中,我們一般都是通過基於身份認證的控制、以及口令、令牌等來解決安全問題。而現在,我們可以把人的因素和情景的因素全部進行結合,例如根據使用者鍵盤的使用習慣,對這些數據進行細膩度的精準分析,即便有人掌握了口令而使用習慣不對,也照樣無法打開。」在近日北京的一場采訪中,啟明星辰集團副總裁、泰和本部負責人張穎如是說道。而張穎同時也強調:如果不是使用大數據分析,僅靠傳統的常規安全手段是做不到這一點的。可以說,大數據安全分析正在為企業的安全防禦帶來質的改變。
在即將過去的2015年,無論是大數據安全分析,還是數據驅動安全的口號都變得異常火熱,其似乎已成為安全界公認的未來安全的發展重要方向之一。那麼,大數據安全分析究竟為安全帶來了什麼?它究竟因何「火」了起來?
對此,啟明星辰泰和本部產品總監葉蓬談道:「其實,大數據本身在學術界的一些相關理論、研究出現的比較早,但是真正得到大規模應用,還是隨著近年來互聯網應用的逐漸興起應運而生的。對於安全領域來說,引入大數據分析的手段所帶來的利好首先表現在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其次,一些大數據分析演算法的引入、以及針對安全領域的新演算法的出現,都將為未來的安全帶來一種質的提升。」
同時,葉蓬認為,當前從總體上而言大數據安全分析技術作為熱點已經炒作到了最高峰,但單純從大數據安全分析在安全層面的應用來看,尚處於發展初期,但對這一技術本身來說,已經越來越趨於成熟了。目前,已經有先進或者領先的安全企業推出了新相關產品。
據悉,啟明星辰集團已經將大數據分析技術充分融合到現有安全管理平台技術架構中,發布了其新一代安全管理平台系列產品。而在此之前,啟明星辰已跟蹤大數據安全分析技術有五年多之久。之所以在現在才推出相關的產品,張穎說道:「我們更注重的是當一個新的技術發展程度要達到工程化和產品化的時候,對我們而言才會迎來一個轉折點。大數據安全分析在去年的呼聲特別高,發展至今年,一些開源的技術和相關的技術群已經形成了。而啟明星辰在這個時候推出我們的大數據安全分析平台,可以驕傲的說我們發布的就是成熟的產品,客戶已經可以直接享受到大數據安全分析的成果。」
而對於企業的安全防禦而言,大數據安全分析的應用還有其獨特之處。「對於大數據安全分析產品的定位一定要准確,企業級客戶使用的是一個相對封閉的內網,其所產生的數據與互聯網有著本質的區別。」葉蓬說道:「互聯網數據我們稱之為『窄數據』,這些數據比較單調,都是一些防病毒或者Web應用等,雖然它的量會超級大,但是分析的種類並不是很多。而在企業網裡面,用戶的應用、協議、數據種類很豐富,數據的寬度很大、深度也比較深,數據分析的維度特別高。企業級的大數據分析在提升數據質量、分析展現的時候都會有所不同。」
在過去,因為缺乏相關技術,企業級應用里所產生的數據很難被全部統一存儲起來,只能篩選出最具價值的數據進行分析。而如今,對大數據安全分析技術的利用使得我們可以對全量的數據進行分析。
在此背景下,與互聯網企業利用大數據分析技術有所不同,作為專注企業級安全防禦的安全廠商,啟明星辰的戰略導向十分明確。對此葉蓬向記者說道:「首先,我們不會將企業網的數據拿去贏利,而是用來作為解決用戶的安全問題。因此我們也在也很積極的參與威脅情報、聯盟,以及威脅情報的分析等工作,我們在企業安全領域深耕了十幾年,從企業安全數據的豐富度上講我們的理解要深入得多,我們的優勢就是在於我們更聚焦,我們更懂企業安全數據、更理解企業的安全數據。」
我們看到,在即將過去的2015年,國家《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正式發布,大數據的發展已經成為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在安全領域,隨著大數據分析技術的不斷引入和應用,未來的安全防禦態勢將隨著數據的不斷豐富帶來潛移默化的改變。「大數據安全分析對安全的改變達到從量變到質變的時刻一定會到來,屆時,整個信息化的業務方式、互聯網的組網方式、以及整個安全防禦方式,都將全部會改變。」張穎說道。
而著眼於實際,在即將到來的新的一年中,讓大數據安全分析更加見到實效、讓大數據應用場景更加豐富、從而為用戶帶來更大的數據價值,將成為企業級安全界對自己的期許和努力方向。
⑽ 數據安全怎麼做,安全性更高
數據泄露將面臨天價損失
近日,波耐蒙研究所發布了《2018數據泄露成本調研》,對安全事件的年度損失進行評估,首次計算出丟失100-5000萬記錄的數據泄露事件可致的損失金額。
調研結果顯示,數據泄露事件的平均總成本在 220到 690 萬美元之間,而對於上述提到的重大數據泄露事件,每百萬條記錄會導致高達3949萬美元的損失,且這一數字會隨著泄露記錄數量的增加而增加,5000萬條記錄泄露將會讓3.5億美元巨款不翼而飛。
圖:數據泄露平均成本
數據泄露不僅會造成企業經濟損失,企業信譽損失影響更為深遠。如果客戶因數據泄露事件或需等待交易處理而放棄業務合作,就會帶來更具破壞力的結果。調研結果顯示,現有客戶流失1%,就會對企業造成270萬美元的損失;客戶流失4%,企業的平均損失達到490萬美元。
原來數據泄露帶來的損失如此巨大!
這也印證了盤石董事長兼CEO田寧在MWC2018世界移動大會上所說的話:「和食物、衣服這些商品不同,數據是反復使用,卻越來越值錢的。」
圖:盤石董事長兼CEO田寧在MWC2018世界移動大會發表演講
學會保護數據,是企業的必修課
既然數據泄露損失如此巨大,那企業更應該防患於未然,做好數據的保護工作。
調研報告中給出的解決方案指出,建立一支專業化安全團隊可提前為保護數據安全做好充足准備,從而最大程度削減泄露損失。然而對於大多數企業來說,打造一支團隊不是那麼容易的事,尤其是中小企業。
為打造誠信安全的互聯網環境,解決企業數據泄露等問題,北京盤石信用管理有限公司根據國家誠信網站資料庫、火眼金睛企業徵信資料庫及國家公開企業基本信息、輿情信息、法院信息等數據源建立信用模型,以大數據智能分析為核心,建立了一整套互聯網安全認證防護生態系統。該系統從對企業PC網站、APP、小程序的信用認證,到安全預警系統、安全信用缺失曝光系統,再到互聯網信用安全技術的研究等,對企業和用戶數據安全進行全方位的預防和保護。
圖:盤石誠信認證生態服務體系
對於想建立互聯網安全防護體系的企業來說,這樣的一站式安全防護系統,能夠最大程度地為他們節省成本,便捷、高效的實現企業的互聯網安全,預防數據泄露,盡量減輕互聯網安全問題造成的損失。
如今,網路空間已被視為繼陸地、海洋、天空、外空之外的第五空間,數據作為各大公司的寶藏,也吸引著不法者的目光。如何最大程度地保護數據安全,是包括盤石信用在內的所有企業應了解並重視的問題。希望在多方的努力下,關於數據泄露的報道會越來越少,用戶的隱私數據不再「裸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