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s技術有哪些軟體
遙感技術有遙感圖像處理軟體像比較簡單的ERDAS
地理信息系統的主流的是arcgis ,我國研發的是mapgis
全球定位的沒有軟體,主要硬體,gps導航儀。
2. 雲計算,大數據,智慧城市 將給生活帶來什麼變化
數字城市是數字地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統城市的數字化形態。數字城市是應用計算機、互聯網、3S、多媒體等技術將城市地理信息和城市其他信息相結合,數字化並存儲於計算機網路上所形成的城市虛擬空間。數字城市建設通過空間數據基礎設施的標准化、各類城市信息的數字化整合多方資源,從技術和體制兩方面為實現數據共享和互操作提供了基礎,實現了城市3S技術的一體化集成和各行業、各領域信息化的深入應用。數字城市的發展積累了大量的基礎和運行數據,也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城市級海量信息的採集、分析、存儲、利用等處理問題,多系統融合中的各種復雜問題,以及技術發展帶來的城市發展異化問題。
3. 基於3S技術的野外地質調查工作與管理服務關鍵技術研究的主要任務和技術難點
一、主要研究任務
.1 基於3S技術的野外地質工作管理與服務核心技術綜合研究
主要針對數字化野外地質工作管理與服務的相關技術進行集成研究。主要開展3S 技術、北鬥技術、IP 衛星應用技術、網格技術、「雲」計算技術、網格GIS技術以及上述技術的集成與協同技術的研究;開展北斗一代和北斗二代應用技術的研究,研究和總結滿足數字化野外地質調查、管理、服務和應急處置等方面的需求,並提出解決方案。
2.編制「數字化野外地質工作管理與服務技術指南」
該指南涉及的內容包括:基於3S 技術的野外地質工作管理與服務系統的北斗組網、應急服務、實時遙感數據服務、野外地質工作管理與服務系統資源組織、野外地質工作管理與服務系統結點建設等內容。
3.數字化野外地質調查管理服務應用系統和平台開發
基於我國衛星(定位、通訊、遙感)技術、GMSS(Global Mobile Satellite Service)技術、IP衛星技術、網路技術、物聯網技術和網格技術,建立基於3S技術的野外地質工作管理與應用服務系統和平台。通過數字地質調查系統和中國地質調查信息網格平台的統一的整合與集成,實現野外作業人員與駐地和野外工作站及大區中心的互聯互通,開發應對突發事件野外地質工作管理與服務的功能,全面提升公益性地質調查工作的綜合管理能力和水平,主要開發以下幾個應用系統。
(1)基於北斗衛星技術的地質調查野外數據採集系統
針對野外工作管理與服務需求,在數字填圖系統(RGMap)系統基礎上,開發基於雙星(國產衛星+GPS)的野外數據採集系統。該系統通過與北斗衛星技術的集成,可收發應急信息、調度信息等服務功能。同時可採用北斗一號和GPS進行定位。
(2)基於綜合衛星技術的數字地質調查信息平台
針對野外工作管理與服務需求,在數字地質調查信息平台(DGSInfo)基礎上,集成了野外工作管理與服務系統服務平台,該平台除了目前可以滿足野外地質人員單用戶進行地質填圖綜合處理需要的所有功能外,還具有如下功能:①能通過北斗衛星保障通信系統,連接野外數據採集器,跟蹤野外地質人員軌跡,並能進行應急救援保障和態勢管理。②在應急情況下,在駐地或工作站或中心根據數據資源的支持所做出的決策,直接指揮野外人員進行自救或給出最佳處置方案。③藉助國土資源應急與遠程會商系統的應用環境,搭建野外應急無線單兵傳輸系統,實現與結點大數據量地質礦產調查和數據服務實時傳輸,並自動整合在統一空間中。④與中國地質調查信息網格平台互聯互通。可獲取平台提供的十大基礎資料庫及其他結點發布的數據。⑤從遙感結點獲取實時的遙感數據。
(3)基於通訊衛星技術應用野外地質工作管理與服務網格平台
針對野外工作管理與服務需求,在中國地質調查信息網格平台(GSIGrid)基礎上進行擴展。主要擴展功能如下:①可在任一結點(如:拉薩、西寧、烏魯木齊等3個野外站(或地調院)以及成都、西安、沈陽地調中心和北京中心與具有野外衛星數字化填圖系統的地質人員建立連接,並同一時間跟蹤不少於1000個移動目標的軌跡與通訊,並能與結點、野外駐地結點與移動目標的互動,實現生產調度和管理服務。②利用IP衛星技術,對連入中國地質調查信息網格平台的結點可共享數據資源、硬體資源和軟體資源,野外移動結點可利用主結點的資源進行相關的計算並返回結果,也可以直接傳輸雙方所需的數據資源,進行專家會診,也可完成生產管理等工作。③在突發事件發生時,可根據地質調查遙感衛星數據服務系統給出的事發地點,在結點的平台上自動發現不同解析度遙感數據,為突發事件應急處置的管理、服務與決策提供數據支持。④與數字地質調查系統共享與協同,並互聯互通,提升了通信能力和服務能力在野外工作管理方面的應用。⑤基於3S 技術的野外地質工作在應急救援保障處置方案、態勢管理、生產調度等管理功能。⑥通過數字地質調查平台、中國地質調查信息網格平台與IP衛星技術的集成,異地動態完成部分野外數據的檢查、及時動態評價填圖質量及重大問題的會診,大大地提高了地質專家的使用率和質量監控的時效性。⑦藉助國土資源應急與遠程會商系統的應用環境,通過中國地質調查信息網格,實現野外應急無線單兵與結點的傳輸系統與天地一體的野外地質工作管理與服務網格平台互連互通。⑧條件成熟時可開展通信控制流程-點對點方式、專線方式的應用。
(4)地質調查遙感衛星實時數據服務系統
在應急狀態下可以快速獲取用戶需要的空間范圍內的遙感數據,進行快速處理後生成基礎遙感影像產品,並在地調專網環境下的門戶網站的後台功能中提供訪問介面。用戶可以在地調專網環境下下載至其所在結點,支持從該結點通過IP衛星傳送至移動駐地。
4.藍牙北斗數據接入器產品研發
開發重量輕體積小功能強的通訊裝置,並與野外數字地質調查系統的集成;可採用雙星定位及北斗通信技術綜合應用。集成研發符合野外地質調查特點的、可實現北斗衛星定位、通信、導航等功能的藍牙北斗數據接入器產品開發。根據野外地質調查需求,重點是改變原來體積大、重量大不利於野外應用的情況,開發集成小、輕、靈敏度高的藍牙北斗數據接入器,保證技術指標符合野外地質調查應用,經濟指標滿足推廣應用。
5.構建野外地質工作管理與服務網格體系
初步形成拉薩、西寧、烏魯木齊等3個野外站(或地調院)以及成都、西安和沈陽地調中心、北京等地網格結點,全面部署基於3S技術的野外地質工作管理網格平台,並對所轄的地勘隊伍進行野外地質調查工作管理和服務、結點資源服務、管理調度、應急救援保障和態勢管理等方面的示範,建立野外工作管理、信息服務、應急響應3 種工作模式。
二、主要技術難點和問題
1.一體化的數字化野外地質工作管理與服務信息化體系架構尚未建立
在基於我國衛星(定位、通訊、遙感)技術、GMSS技術、IP衛星技術、網路技術和網格技術的研究基礎上,編制數字化野外地質工作管理與服務技術指南,重點是建立基於3S技術的野外地質工作管理與服務系統的北斗組網、應急服務、實時遙感數據服務,野外地質工作管理與服務系統資源組織、野外地質工作管理與服務系統結點建設等內容。由於野外地質調查工作結構復雜(任務類型多、工作地區的人員隸屬單位復雜、通訊條件差、服務需求不確定性),特別是一體化的數字化野外地質工作管理與服務信息化體系架構尚未建立。
2.四級組網體系在野外地質工作管理、服務與應急系統的架構一致性、協同性是一個難點
建立基於3S技術一體化的野外地質工作管理、服務與應急架構。涉及當今前沿技術,如網格GIS技術、網格技術、雲服務等技術。如何把野外移動人員、野外駐地營地、屬地化的地質調查院、大區中心以及北京組成的5層應用層與基於3S 技術一體化的野外地質工作管理、服務與應急系統的架構一致性、協同性是一個難點。
3.基於網格技術的移動結點與靜態結點資源的互聯互通技術
基於網格技術的移動結點與靜態結點資源的互聯互通技術。技術難點:①基於經濟與技術雙指標的考衡,建立滿足野外地質調查工作需求的復雜北斗組網(動態與靜態)技術。②結合衛星IP 網路傳輸解決方案,特別是藉助國土資源應急與遠程會商系統的環境,搭建具有大數據量實時傳輸特點的數字地質調查信息平台(DGSInfo)和野外地質工作管理與服務網格平台(GSIGrid)。重點是解決野外數據結點可以快捷、准確無誤地連接到不同的專業網路系統中。③實時基礎遙感影像資料庫(大比例尺與小區域)、業務專題服務庫和作業管理庫3類主庫及野外信息的共享和協同。④能在最短的時間內遍歷100個以內目標。實現生產調度和應急事件處置。
4.野外工作管理、信息服務、應急響應三種工作模式的關鍵技術
加強野外工作管理、信息服務、應急響應三種工作模式的關鍵技術:①根據野外地質調查人員的應急請求,首先能夠從數字地質調查平台、中國地質調查信息網格平台與IP衛星的配合,提供必要的地質數據、遙感數據、地理信息等數據,快速地為決策提供所需信息。②駐地平台可同時監控l0~20個移動地質員目標,項目工程師可掌握每個移動目標的態勢,及時究偏或調整野外設計路線。並在應急狀況下,可自動找出離請求目標最近目標、進行救援。③通過數字地質調查平台、中國地質調查信息網格平台與IP 衛星技術的集成,實現野外駐地與地調中心或地調院總部的互通,完成部分野外數據的檢查、及時動態評價填圖質量及重大問題的會診,大大地提高地質專家的使用率和質量監控的時效性。
5.基於網路(格)技術的地質三維空間信息服務技術
基於網路(格)技術的地質三維空間信息服務技術的研究,包括網路三維地球模型(與天地圖數據的共享)、海量地理信息的存儲與管理、三維空間信息建模及可視化、三維空間信息高效傳輸與分析機制、網路三維空間信息服務技術的研究,為野外地質工作管理與服務的表現形式提供支撐。
6.通訊裝置——藍牙北斗數據接入器產品研發
開發重量輕、體積小、功能強的接收與通訊裝置——藍牙北斗數據接入器產品,並與野外數字地質調查系統、中國地質調查信息網格平台與網格體系的集成,實現無人艱險工作區的信息互聯互通。
4. Vpon威朋的3S數據洞察
Vpon目前每天分析數億次(billions)的移動廣告請求,目標是處理數兆次(trillions)的移動海量數據請求,幫助廣告主從近1億智能手機用戶(Smartphone user)的海量數據中,找到有價值的潛在消費者,在100毫秒內,做出正確的廣告決策,將位置與用戶喜好高度關連的廣告,投放給目標用戶。我們已經建立大中華區最大的MapRece的移動廣告運算叢集(cluster),並在Hadoop的海量雲結構上運營。然而,大數據並不直接代表數據的價值,通過數據分析找出數據背後的價值才是關鍵。Vpon擁有十多位來自Google、Yahoo、IBM、TrendMicro(趨勢科技)與HTC的碩博士級數據工程師,每天在百餘台的Hadoop雲計算伺服器上進行數百個復雜的MapRece分析任務。
Vpon的數據分析主要基於機器學習(Machine Learning)、關聯性(Association)分析與分群(Clustering)等數據挖掘演演算法,在500多億的用戶資料上進行多維度分析,進而建立出一套根據用戶興趣、性別、地理位置、慣用App類型與手機裝置的預測模型,讓每個用戶都有自己的profile。基於對用戶的了解讓Vpon有效地優化了Vpon的移動廣告配送服務,推薦給用戶最適合的廣告曝光,促進交易轉化率, 進而提高整體的廣告效益。
在定位技術方面,Vpon透過用戶的位置資訊來持續優化定位資料庫(Crowed-sourced database of WI-FI hot spots and cell towers),目前已累積了數千萬筆電信基站與Wifi基站等相關資訊。而且每月仍然不斷地透過近百億筆的請求資料來累積與更新定位資料庫。精準的定位技術讓Vpon可以提供基於位置的精準廣告,透過標示店家距離與附近店點的提示,大幅提升用戶到附近店點消費的動機。真正實現線上與線下(O2O, online to offline)的跨界營銷。
Vpon的數據分析技術回饋給用戶更佳的廣告體驗,是數據挖掘與用戶集體學習機制實踐的參考。
5. 大數據時代測繪地理信息如何發展
地理信息產業,是以現代測繪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通訊技術和網路技術相結合而發展起來的綜合性產業。既包括
GIS(地理信息系統)產業、衛星定位與導航產業、航空航天遙感產業,也包括傳統測繪產業和地理信息系統的專業應用,還包括LBS(基於位置服務)、地理信息服務和各類相關技術及其應用。
隨著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雲計算大數據移動互聯網的普及,地理信息軟體也應推動地理信息獲取、處理、管理和網路化分發服務軟體產品的集成,重點發展基於下一代互聯網、移動互聯網等,適應雲計算技術、時空技術、三維技術等的地理信息系統軟體產品。
地理信息產業總產值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地理信息產業發展前景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底,行業內企業達2萬多家,從業人員超過40萬人,年產值近2,600億元。新應用、新服務不斷產生,互聯網搜索和電子商務提供商、通信服務提供商、汽車廠商等紛紛涉足地理信息應用領域,形成了遙感應用、導航定位和位置服務等產業增長點。
到2020年,政策法規體系基本建立,結構優化、布局合理、特色鮮明、競爭有序的產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互聯網搜索和電子商務提供商、通信服務提供商、汽車廠商等紛紛涉足地理信息應用領域,新應用、新服務不斷產生,形成遙感應用、導航定位和位置服務等產業增長點。2016
年4360億人民幣,年均復合增長率為20%,到2020年地理信息產業的總產值規模將達到9040.90億人民幣,未來10年,地理信息產業總產值將保持穩定高速的年均增長率,到2021年形成萬億元的年產值。
地理信息服務業服務總值持續快速增長,2020年將達1,736億元
地理信息服務業是地理信息產業的核心部分,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的提出,不動產統一登記等一系列國家重大項目和重點工作的啟動,國家現代測繪基準體系基礎設施建設的推進,基礎地理信息數據更新速度的加快,數字城市及智慧城市應用范圍的不斷擴大,地理信息服務總值持續快速增長。
同時,隨著地理信息的不斷發展,新應用、新服務不斷產生,互聯網搜索和電子商務提供商、通信服務提供商、汽車廠商等紛紛涉足地理信息應用領域,形成了遙感應用、導航定位和位置服務等產業增長點。參與主體的多樣化結合商業模式的創新,地理信息產業正逐步走向應用多元化、深度化的時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不斷提高。
阿里巴巴、騰訊、網路等大型互聯網企業積極進軍地理信息產業,給傳統的中小地理信息企業帶來了不小的競爭壓力,導致了企業競爭的加劇,但同時也為加快產業提質增效和地理信息企業轉型升級提供了強大外力。今後,產業的發展應是「互聯網+
」驅動下的有質量、有效益的創新發展。
地理信息服務業未來發展趨勢
產業鏈將進一步延伸
在大數據時代,基於物聯網、雲計算、互聯網技術發展的大數據技術將對地理信息服務業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產生全方位的影響,引起地理信息服務業產業鏈結構的調整。
產業鏈結構的調整主要表現為產業鏈變長的趨勢。在大數據時代,地理大數據分析與挖掘可以直接創造價值,為用戶提供服務。而地理大數據分析與挖掘需要掌握專門的技術,可能還需要一定的行業背景,因此很可能發展成為一個獨立增值的產業鏈環節。此外,地理數據與其他大數據的集成,地理大數據的存儲、管理與運營都需要專門的設備和技術,在大數據時代,也很有可能發展成為一個獨立的產業鏈環節。
「互聯網+測繪」將成行業新常態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時代的深刻變革,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智能化技術的發展對測繪科學不斷滲透,地理信息服務業的產業結構、產品內容及服務范圍發生了重大變化,「互聯網+測繪」將成為地理信息服務業新常態。
行業內企業向綜合性和個性化方向發展
在大數據時代,以需求為導向的地理信息服務企業主要向兩個方向發展。一是綜合性,即地理信息服務企業提供的服務從單一內容的服務向多類型服務發展,從滿足單一需求向提供整體解決方案發展,從提供某一種產業活動向提供多種產業活動發展。地理信息服務企業的綜合化發展趨勢同時也順應和體現了地理信息技術的發展趨勢。
近年來,3S技術趨於融合發展,地理信息服務領域的內外業一體化、軟硬體一體化也更加明顯,同時,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的發展,也使地理信息服務企業提供應用整體解決方案服務成為可能。二是個性化,在大數據時代,利用大數據發現需求、挖掘各類信息、解決各類問題的需求將迅速增長,公眾用戶的個性化產品發展空間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