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在大數據時代,新聞該怎麼做
大數據時代,新聞工作可以從如下三點來參考:
一、掌握數據,挖掘數據——大數據時代做好新聞的首要任務
什麼是大數據?在網路搜索「大數據」一詞可以得出如下內容:大數據,或稱巨量資料,指的是所涉及的資料量規模巨大到無法通過目前主流軟體工具,在合理時間內達到擷取、管理、處理、整理並成為幫助企業經營決策達到積極目的的資訊。而在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Viktor Mayer-Schönberger)所著的被譽為國外大數據研究先河之作的《大數據時代》一書中,大數據指不用隨機分析法(抽樣調查)這樣的捷徑,而採用所有數據的方法。大數據具有4V特點:Volume(大量)、Velocity(高速)、Variety(多樣)、Value(價值)。
進一步來看,大數據時代的核心特徵是「一切皆可量化」。我們已經進入了大數據時代,大數據也在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比如我們日常使用的語言文字、圖片影像、娛樂方式、運動軌跡、地理坐標等都可以通過數據的形式來記錄,甚至連人與人之間的各種關系、情感和經歷,也都可以通過數據來呈現。
二、解讀數據,提供觀點——數據與新聞生產相結合的關鍵環節
數據與新聞生產相結合的關鍵,是掌握專家庫,提供獨到而精準的數據解讀。數 據挖掘是「通過仔細分析大量數據來揭示有意義的新的關系、趨勢和模式的過程」。對於新聞實務從業者來說,挖掘這個過程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如何將挖掘 出來的數據更有效地送達受眾。換一個說法,就是如何更有效地提供新聞產品。因此,挖掘數據之後,更關鍵的步驟是解讀數據。
三、亮出觀點,提供思想——觀點比資訊更重要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新聞傳播已經大面積地進入到了主觀傳播時代。數據和資訊對於任何媒體和媒體人都是平等和相同的,不同的是我們提供的選擇和亮出的觀點。
『貳』 5g大數據時代
5g大數據時代
5g大數據時代,隨著科技網路的發展,4g已經是成為了過去的時代,迎接我們的將是5g的全新時代,5G的到來將形成全球統一的網路標准,不僅能解決全球漫遊問題,還將大幅度降低設備、終端成本,以下分享5g大數據時代。
5G時代傳播特徵。
一是傳播突破時空尺度,時效性和靈敏度大大增強。
與4G相比,5G網路具有更高的速度和更低的延遲。在5G網路下,網路傳播理論上可以達到10GB/s的最高速度,網路時延可以達到1毫秒。
一個10G的視頻,下載5G只需要9秒。這意味著5G時代的信息發送和接收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完成,大大提高了媒體通信的效率,避免了因反饋不及時而造成的損失。
從空間的角度來看,5g通信進一步突破了信息通信的區域性。雖然4G通信技術在理論上可以達到全球通信的效果,但在實踐中,由於各國或地區地理、政治、經濟、文化等因素的限制,傳統媒體的覆蓋范圍往往局限於特定的空間。
在5g時代,一旦衛星互聯網與地面5g網路的兼容性成為現實,它將真正實現時間和空間的壓縮,信息通信將到達世界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邊緣地區還是人口密集地區,都可以通過移動設備進行遠程通信和通信。
二是突破物理尺度,推動萬物互聯。
目前,信息傳播更多的是人與信,人與人之間的聯系,5g時代將推動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屆時,5g技術將滲透到社會生活的每一個角落
包括智能家居、健康管理、智能交通和智能農業的應用場景,可以實現信息傳播。有些人甚至預測,未來的觸覺和味覺也可以信息化,信息可以轉化為數據,可以通過移動設備獲得。
三是視頻傳播,網路直播將無處不在,成為新聞報道的主要方式。
視頻通信和網路廣播高度依賴於網路速度。5g網路的高速和低延遲將帶來視頻和直播的幾何增長。特別是短視頻,體驗更流暢,高清圖像質量更容易被接受,或者將成為用戶,特別是年輕人頻繁使用的信息獲取方式。
此外,與傳統的文本信息報道相比,視頻新聞報道具有豐富的信息和充分的細節。在5g技術的推動下,它可能成為新聞報道的主要方式。
在今年的兩會期間,兩會新聞中心首次實現了5g信號的全覆蓋,可以有效支持大屏幕高清信號代碼的返回和新媒體手機的實時直播,進一步豐富了媒體報道的方式和手段。
輿論應對5G時代的挑戰。
5G時代的高速率、低延遲、大容量等特點帶來了傳播的變化,這也是相關部門輿論處理和輿論引導工作面臨的前所未有的挑戰(眾輝科技, Alphainfo,碩智庫,大數據,網路輿論,輿論爆發,監測系統)。
首先,5G時代對輿論應對時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6年8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進一步應對政府事務公開工作的通知》。對於涉及特別重大和重大突發事件的政府輿論
最遲應在24小時內舉行新聞發布會,並在48小時內回應其他政府輿論,並根據工作進展情況繼續發布權威信息。同年11月,《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的意見》實施細則要求,重大輿論應在5小時內發布權威信息,24小時內召開新聞發布會。
隨著5g時代的到來,輿論傳播將比現在更快,傳播范圍更廣,影響也更大。輿論事件從萌芽到發酵再到全面爆發的時間將大大縮短,輿論傳播將面臨即時風險。
因此,5g通信將挑戰5小時內發布權威信息和48小時內響應的規定。重大疫情發生後,相關部門需要在第一時間介入,在第一時間發出聲音,對事件的原因、過程、性質和影響給出權威的定義,表現出負責任和重視的態度,獲得網路輿論的聲音。在5g時代,第一次將越來越短。
其次,5G時代視頻,直播影響網路輿情生態。
從理論上講,5g網路的傳輸速度是4g網路的數百倍。因此,視頻拍攝和傳輸將得到充分實現,信息審計窗口期將大大縮短,這可能進一步導致虛假信息和新聞逆轉現象,影響信息管理和社會治理。
目前,許多輿論事件都來自短視頻。由於發布門檻低,符合當前網民移動、碎片化、快節奏的閱讀模式。此外,圖片比文字更直觀,更容易增強網民的信任感和參與感,容易促進輿論的快速發酵和廣泛傳播。
今年3月,在江蘇響水天佳怡公司3.21爆炸事故中,一些造謠者利用短視頻、網路直播等新的傳播形式,如編輯拼接,將真實視頻內容轉移到花木中,編造文字進行傳播,增加了辨別謠言的難度,引發了次要輿論。
3月22日,江蘇省公安廳官方微博@平安江蘇發布#微博辟謠#,盤點了一些在鹽城響水爆炸現場廣為流傳的視頻。
在微博結束時,我們再次呼籲請不要相信謠言,不要散布謠言,保持對現實的敬畏。可以預見,隨著5g技術的廣泛應用,這類謠言視頻將出現更多,推動輿論風暴的發酵和升級。
最後,5G時代帶來了更加復雜的信息管理問題。
在5g技術的推動下,萬物互聯最近發布了未來汽車的概念,稱自己為未來旅遊平台和下一代媒體。整個汽車的功能、內飾和外觀將結合智能互聯和移動媒體的概念進行設計。
寶馬、奧迪和其他汽車品牌最近也強調,他們將在未來攜帶移動信息終端和智能媒體功能。這也意味著在未來,汽車互聯網、智能家居等5g應用可能成為製造網路新聞、產生網路輿論的平台,也可能成為輿論風暴的源頭和發酵池。
此外,隨著5g技術的廣泛應用,大量信息湧入網路,信息交互性更強,流動速度更快。例如,只要一部手機就可以成為信息的發布者和問題的發起者,完成復雜的信息收集任務,如外觀、采訪、編輯和發布,並通過5g網路迅速傳播和影響。
這將加劇輿論領域的噪音,或在一定程度上淹沒主流聲音,輿論風暴的爆炸點也將增加。
在5G時代,掌握輿論本前提是掌握輿論生成和傳播的規律。
只有掌握網路信息傳播的規律,了解輿論背後的利益訴求,才能真正做好應對突發事件的工作。例如,在5g網路高速的影響下,相關部門需要主動響應,提高響應效果。
傳統輿論對黃金4小時的回應也可能被壓縮為黃金2小時、黃金1小時或更短。因此,面對輿論風暴,相關部門需要更早發現和介入,把握好時間、程度、效率,因勢利導,才能達到最佳的輿論引導和處置效果。
在5G時代,進一步提高領導幹部網路媒體素養是處理輿論的重要保障。
在5G時代,相關部門首先要積極利用網路,接觸網路,不斷學習和應用新載體、新技術、新手段,建設網路陣地。通過網路陣地建設,網民可以暢通地表達自己的渠道,從而有針對性地應對關切,解決疑惑,推動問題解決。
例如,許多政府部門已經在微博、微信等平台上定居,並建立了政府標題和抖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另一個例子是,在5G時代,現場視頻傳播將成為常態。面對輿論風暴,領導幹部可能需要在鏡頭前發布權威,回應關注,緩解輿論情緒,平息輿論。
在5G時代,加強媒體技術創新是處理輿論的現實途徑。
互聯網時代是一個技術驅動的時代,新技術正在重建公眾輿論模式和媒體生態。例如,近年來,一些商業平台通過大數據對觀眾進行了描繪
然後通過智能演算法實現了准確的推送,實現了數千人和數千張臉的內容分發。該技術改變了傳統媒體使用編輯推薦的內容分發模式,提高了內容的准確到達率,重塑了用戶的閱讀習慣和行為偏好。
在推動媒體融合深入發展的背景下,國家需要投入專項資金,支持主流媒體、科研院所和科技企業的合作,努力實現5g技術從跟進到領先的發展升級,把握5g時代輿論引導的主動權。
如今,"5G"已經成為一個流行的詞,如立即下載1G電影,玩VR游戲沒有卡頓……在運營商開展的.體驗活動中,5G速度體驗被描述為"飛翔"。人們對5G的期待和熱情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釋放。
那麼,所謂的5G對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麼呢?2G網路誕生於1991年,並於2001年被3G網路取代。2009年,4G網路拋棄了3G。現在我們又聽到了5G的腳步聲。但與之前的升級相比,5G是一個更大的飛躍。事實上,高通在其網站上宣稱,它"比汽車和電力更具革命性"。
5G不僅適用於手機。它代表了一個互聯網無處不在的新世界,無論是電子設備、工業機械、農業機械,甚至汽車。例如,5G允許一些數據在其他數據之前插隊。隨著5G的到來,物聯網所依賴的數據傳輸正在升華。
那些需要很高網速的設備,比如AR和VR,將會像你的四肢一樣靈敏,不會有4G時代的延遲。例如,在VR技術的幫助下,你可以在網上購買衣服之前先在家裡試穿。假期里外出遊玩的人太多了,在VR技術的幫助下,你不用離開家就可以環游世界。
當5G應用於各行各業時,它將給整個生態系統帶來改變。我們將生活在智慧城市。當交通事故發生時,自動調整紅綠燈,為生命讓路。這一切都是實時發生的,沒有延遲,就在幾公里之外。
隨著5G的到來,它將徹底改變我們觀看短視頻的方式,它將以多角度攝像機位置、體育轉播和短視頻等技術的形式出現,旨在為在家觀看的觀眾創造一種身臨其境的體驗。
5G究竟是什麼?
在3G、4G和5G等名詞中,G是英文單詞「generation」(第x代)的縮寫。5G,即第五代行動電話行動通信標准,也稱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
早在2009年,華為就已經展開了相關技術的早期研究,並在之後的幾年裡向外界展示了5G原型機基站。華為在2013年11月6日宣布將在2018年前投資6億美元對5G的技術進行研發與創新,並預言在2020年用戶會享受到20Gbps的商用5G移動網路。
在移動通信領域:第一代是模擬技術;第二代實現了數字化語音通信;第三代是人們熟知的3g技術,以多媒體通信為特徵;第四代是正在鋪開的4g技術,其通信速率大大提高,標志著進入無線寬頻時代。
5G不是一個單一的無線接入技術(與4G、3G和2G不同),也不是幾個全新的無線接入技術,而是多種新型無線接入技術和現有無線接入技術集成後的解決方案總稱。
事實上,如果只打個電話、發個簡訊,2G就夠用了(即使喜歡看視頻,也都是WiFi下載下來看),那麼5G的優勢到底在哪裡呢?
答案是,5G最大的優勢體現在「物聯網」上,物聯網就是物物相連的互聯網,即通過互聯網,任何物品與物品之間,都可以進行信息交換和通信。
而物聯網則離不開速度快、低時延、信號穩定、低功耗的無線通信,也就是5G了
5G的到來將形成全球統一的網路標准,不僅能解決全球漫遊問題,還將大幅度降低設備、終端成本。同時,也會促成無人駕駛、虛擬現實、智能家居等概念商用,從而進入全面數字化時代。
那麼問題來了,5G對普通老百姓有什麼用?
它究竟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1.速度大幅提升5G表面上看只比4G多了1個「G」,但實際上差距非常大!如果說4G是雙向8車道的高速公路,那麼5G最起碼是雙向100車道的高速公路。說白了,就是快!更快!
2.全景視頻:移動端也能實現不少人一定會對體育館內的巨屏所吸引。但如果你能在游戲或者智能手機中獲得同樣的實時畫面呢?你甚至可以切換鏡頭,即時重播,高分辨的4K視頻會讓你耳目一新。
3自動駕駛汽車我們目前使用的4G網路,端到端時延的極限是50毫秒左右,還很難實現遠程實時控制,但如果在5G時代,端到端的時延只需要1毫秒,足以滿足智能交通乃至無人駕駛的要求;
現在的4G網路,並不支持這樣海量的設備同時連接網路,它只支持數量不多的手機接入,而在5G時代,1平方公里內甚至可以同時有100萬個網路連接,它們大多都是各種設備,獲知道路環境,提供行車信息,分析實時數據、智能預測路況……
通過它們,駕駛員可以不受天氣影響地,真正360度無死角地了解自己與周邊的車輛狀況,遇到危險也可以提前預警,甚至實現無人駕駛。
4互聯網機器人:實時反饋醫生指令對醫生而言,機器人在手術方面將大有可為。但是它們需要對醫生發出的指令作出實時反饋。在執行復雜的命令時,正在工作的機器人更需要與醫生實現無縫「溝通」。
5虛擬現實:各種體感需要極速網路傳輸當你戴上VR(頭)盔後,你便進入了一個虛擬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你可以與他人進行互動,游戲甚至擊掌。
有了5G,用戶之間的相互協作將迎來新的時代。相同物理位置的兩人將可以實現相互合作。各種體感功能需要極速網路傳輸,才能加強虛擬現實,網路天生就是管道。
『叄』 什麼是大數據,它對新聞業有什麼影響
什麼是大數據,它對新聞業有什麼影響?
答:(1)大數據及其特點
「大數據」(Big Data,Massive Datasets)是指無法在一定時間范圍內用常規軟體工具進行捕捉、管理和處理的數據集合,是需要新處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強的決策力、洞察發現力和流程優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長率和多樣化的信息資產。
大數據具有4V特徵,即海量的數據規模(volume)、快速的數據流轉(velocity)、多樣的數據類型(variety)和價值密度低(value)四大特徵。
在互聯網行業中,大數據是指互聯網公司在日常運營中生成、累積的用戶網路行為數據。大數據技術的戰略意義不在於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而在於對這些含有意義的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目前,大數據技術已廣泛應用於電子商務、O2O、物流配送等領域,對新聞生產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2)大數據對新聞報道的幫助
①提升新聞報道的質量。由於大數據能夠精準地檢測出確切的數據信息,不僅檢測范圍廣大,而且能夠呈現整體的事實並預測事件的發展趨勢。因此利用大數據技術,可以有效地檢測出媒體的報道方式和報道成果是否有缺陷。另外,新聞工作者可以藉助計算機網路技術,利用新聞媒體以及合作機構資料庫來挖掘大量的數據信息,進行深層次的數據挖掘,有了這樣的技術,媒體的新聞報道水準將得到有效的提升。
②准確預測新聞報道走向。未來新聞業務層面的一個發展方向是趨勢預測性新聞,以往新聞報道的選題更多來源於正在發生或已經發生的事實,如果媒體能夠廣泛藉助大數據技術來進行重大趨勢的預測與分析,那麼,它對 社會 的影響力就能得到提升。
③減輕新聞報道工作人員的工作量。大數據技術的靈活運用,催生了數據新聞和機器人寫作。數據新聞是將數據轉化為信息的一種新聞生產形式,表現形式以數據和圖表為主,這不僅大大增強了新聞報道的真實性、准確性和可說服性,還緩解了新聞報道人員的工作壓力。機器人寫作則是通過計算機對數據進行分析,按照新聞結構來對數據進行整理和自動撰寫,平均每分鍾就能夠生產出兩條新聞報道,這也為新聞報道撰稿人員分擔了不少的工作量。
④使新聞報道更能滿足受眾需求。一方面,新聞生產者和發布者通過對受眾的新聞閱讀行為進行大數據分析,可以找出影響受眾的各方面因素,使新聞報道的受眾定位更加准確;另一方面,大數據技術不僅對受眾的行為進行普遍化分析,而且還強調受眾的個性化特徵,從而促使媒體機構為受眾提供更加個性化的新聞報道和服務。
『肆』 美國谷歌數據中心發生爆炸,將會造成哪些影響
數據中心發生的爆炸事件,讓谷歌伺服器的正常運行也受到了巨大影響。部分西方國家表示不光是搜索引擎出現問題,谷歌的地圖、郵箱、圖片都沒有辦法正常顯示。但谷歌發言人在爆炸事件過後卻表示,此次谷歌伺服器出現問題與爆炸事件沒有任何賣磨關系。這次故障是因為軟體處於升級狀態的原因,該公司認為現在最重要的是三位技術人員的健康。因為技術人員受了很嚴重的傷,該公司也會與當地負責部門共同查詢此事的真正原因。
所以說數據是這個時代最重要的東西,刷臉支付、指紋錄入、網上支付等這些都是數據時代下產物。不僅推動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而且也幫著人們走向更加便利的生活。對於谷歌中心此次伺服器的故障問題,無論是因為爆炸引起的,還是因為軟體問題都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大家應該知道大數據時代已經來臨,想要成為更加強大的國家,中激斗必須擁有更加強勁的技術能力。大家也相信,中國的互聯網大戶企業一定能脫穎而出。
『伍』 大數據時代是什麼意思大數據是在什麼背景下提出的
大數據時代:
最早提出大數據時代到來的是全球知名咨詢公司麥肯錫, 大數據在物理學、生物學、環境生態學等領域以及軍事、金融、通訊等行業存在已有時日,卻因為近年來互聯網和信息行業的發展而引起人們關注。
大數據提出的背景:
進入2012年,大數據(big data)一詞越來越多地被提及,人們用它來描述和定義信息爆炸時代產生的海量數據,並命名與之相關的技術發展與創新。
它已經上過《 *** 》《華爾街日報》的專欄封面,進入美國白宮官網的新聞,現身在國內一些互聯網主題的講座沙龍中,甚至被嗅覺靈敏的國金證券、國泰君安、銀河證券等寫進了投資推薦報告。
數據正在迅速膨脹並變大,它決定著企業的未來發展,雖然很多企業可能並沒有意識到數據爆炸性增長帶來問題的隱患,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將越來越多的意識到數據對企業的重要性。
正如《 *** 》2012年2月的一篇專欄中所稱,「大數據」時代已經降臨,在商業、經濟及其他領域中,決策將日益基於數據和分析而作出,而並非基於經驗和直覺。
哈佛大學社會學教授加里·金說:「這是一場革命,龐大的數據資源使得各個領域開始了量化進程,無論學術界、商界還是 *** ,所有領域都將開始這種進程。」
(5)大數據時代的新聞擴展閱讀
大數據影響
現在的社會是一個高速發展的社會,科技發達,信息流通,人們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密切,生活也越來越方便,大數據就是這個高科技時代的產物。
隨著雲時代的來臨,大數據(Big data)也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
大數據(Big data)通常用來形容一個公司創造的大量非結構化和半結構化數據,這些數據在下載到關系型資料庫用於分析時會花費過多時間和金錢。
大數據分析常和雲計算聯繫到一起,因為實時的大型數據集分析需要像MapRece一樣的框架來向數十、數百或甚至數千的電腦分配工作。
在現今的社會,大數據的應用越來越彰顯他的優勢,它佔領的領域也越來越大,電子商務、O2O、物流配送等,各種利用大數據進行發展的領域正在協助企業不斷地發展新業務,創新運營模式。
有了大數據這個概念,對於消費者行為的判斷,產品銷售量的預測,精確的營銷范圍以及存貨的補給已經得到全面的改善與優化。
「大數據」在互聯網行業指的是這樣一種現象:互聯網公司在日常運營中生成、累積的用戶網路行為數據。
這些數據的規模是如此龐大,以至於不能用G或T來衡量。
大數據到底有多大?一組名為「互聯網上一天」的數據告訴我們,一天之中,互聯網產生的全部內容可以刻滿1.68億張DVD;發出的郵件有2940億封之多(相當於美國兩年的紙質信件數量)。
發出的社區帖子達200萬個(相當於《時代》雜志770年的文字量);賣出的手機為37.8萬台,高於全球每天出生的嬰兒數量37.1萬……
截止到2012年,數據量已經從TB(1024GB=1TB)級別躍升到PB(1024TB=1PB)
EB(1024PB=1EB)乃至ZB(1024EB=1ZB)級別。
國際數據公司(IDC)的研究結果表明,2008年全球產生的數據量為0.49ZB,2009年的數據量為0.8ZB,2010年增長為1.2ZB,2011年的數量更是高達1.82ZB,相當於全球每人產生200GB以上的數據。
而到2012年為止,人類生產的所有印刷材料的數據量是200PB,全人類歷史上說過的所有話的數據量大約是5EB。
IBM的研究稱,整個人類文明所獲得的全部數據中,有90%是過去兩年內產生的。
而到了2020年,全世界所產生的數據規模將達到今天的44倍。
每一天,全世界會上傳超過5億張圖片,每分鍾就有20小時時長的視頻被分享。
然而,即使是人們每天創造的全部信息——包括語音通話、電子郵件和信息在內的各種通信,以及上傳的全部圖片、視頻與音樂,其信息量也無法匹及每一天所創造出的關於人們自身的數字信息量。
這樣的趨勢會持續下去。
我們現在還處於所謂「物聯網」的最初級階段,而隨著技術成熟,我們的設備、交通工具和迅速發展的「可穿戴」科技將能互相連接與溝通。
科技的進步已經使創造、捕捉和管理信息的成本降至2005年的六分之一,而從2005年起,用在硬體、軟體、人才及服務之上的商業投資也增長了整整50%,達到了4000億美元。
大數據的精髓
大數據帶給我們的三個顛覆性觀念轉變:是全部數據,而不是隨機采樣;是大體方向,而不是精確制導;是相關關系,而不是因果關系。
A.不是隨機樣本,而是全體數據:在大數據時代,我們可以分析更多的數據,有時候甚至可以處理和某個特別現象相關的所有數據,而不再依賴於隨機采樣(隨機采樣,以前我們通常把這看成是理所應當的限制,但高性能的數字技術讓我們意識到,這其實是一種人為限制);
B.不是精確性,而是混雜性:研究數據如此之多,以至於我們不再熱衷於追求精確度;之前需要分析的數據很少,所以我們必須盡可能精確地量化我們的記錄,隨著規模的擴大,對精確度的痴迷將減弱;擁有了大數據,我們不再需要對一個現象刨根問底,只要掌握了大體的發展方向即可。
適當忽略微觀層面上的精確度,會讓我們在宏觀層面擁有更好的洞察力;
C.不是因果關系,而是相關關系:我們不再熱衷於找因果關系,尋找因果關系是人類長久以來的習慣,在大數據時代,我們無須再緊盯事物之間的因果關系,而應該尋找事物之間的相關關系;相關關系也許不能准確地告訴我們某件事情為何會發生,但是它會提醒我們這件事情正在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