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數據 > 對大數據授課老師的建議

對大數據授課老師的建議

發布時間:2023-06-04 09:28:09

A. 利用大數據教師在課前可以做什麼

利用大數據教師在課前可以精準定位教學目標和重難點;採集學生預習數據;進行學情分析。

教育大數據的本質是對教豎兆師教學過程中產生的信息進行的數據量化,它的產生讓教學從量的擴張轉到質的變革。在傳統教學時代,教師教學決策通常依據理論指導的演繹法和經驗總結的歸納法。

根據教學過程的不同階段,教學決策可分為教學前的計劃決策、教學中的互動決策、教學後的評價決策。教師依據學情,對課前、課中及課後依據技術手段搜集到的數據信息進行研判和加工並決定接下來的教學決策,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行為。

在教育大數據的驅動下,對不同階段採集到的數據信息進行分析研究可以探究教師教學的過程,實現課堂教學與教育大數據的融合,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決策具有科學性和有效性。

B. 應對大數據教師當有「轉化」思維

應對大數據教師當有「轉化」思維
教育信息化帶來了教與學方式的深刻變革,大數據等新技術已經與教師教育產生深度融合,在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助推教師教育教學全方位變革與創新發展過程中的巨大潛力也取得了教育界的共識。很多學校將課堂作為推動學校內涵發展的主陣地,通過信息化手段對教師進行課堂觀察、數據採集和分析,得出測評結果,然後制定相應的提升措施,不斷促進教師教學水平的提升。教師要有大數據轉化的主動自覺目前,以大數據技術為核心的課堂觀察方法與技術改變了以往單純憑借個人價值觀和個人經驗的聽評課方式,實現了基於數據證據鏈的課堂教學行為大數據的診斷與分析:這種方法首先對教師的教學模式、講授、提問、理答方式、師生對話等課堂教學的關鍵環節和關鍵因素進行觀察,通過信息化手段進行大數據採集和記錄,然後進行基於大數據證據鏈的綜合分析與評價,指出本次課堂教學的特徵、優缺點等,或者會給教師一份課堂大數據分析報告作為反饋。對於教師而言,閱讀一份課堂觀察大數據報告的文本不難,而真正發揮大數據的作用,將從中抽離出的結論反向「落地」,使之進入課堂教學的操作層面,實現大數據與教學實踐之間的融通,從而將大數據變成教師反思教學行為的依據、開展課堂變革的線索、改進和提升教學水平的抓手,為學校內涵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性資源,則需要教師建立起數據「轉化」的思維。目前,信息化手段被廣泛應用於學校的管理、教育教學等領域,對大數據的轉化、把握和利用已是無可迴避的大趨勢。面對這一挑戰,教師要在大數據轉化的三個環節形成自覺:首先是大數據輸入的自覺,即教師需要有一定的「數商」,即能對大數據敏感,並能進行大數據收集、分析等輸入的自覺;其次是大數據加工的自覺,即在大數據輸入之後,教師需要有意識地培養自己將大數據與教學實踐進行有效勾連,並將大數據轉化為教學方法、教學設計等的自覺;最後是大數據輸出的自覺,即在教學經驗、成果等的表達、推廣層面,教師需要自覺形成有數據、有依據、有證據地進行表達的習慣,使數據化表達成為教師教育教學生活的常態。教師要有大數據轉化的行動邏輯和實踐載體無論是從大數據到教學實踐還是從教學實踐到大數據的轉化,都暗含著各自的轉化邏輯。如,課堂教學觀察大數據是以一定的教學、評價等理論模型作為依據和行動邏輯,將教師直觀的、具體的、生動的、感性的課堂教學行為以一種高度抽象、概括和理性的形式呈現出來。同理,教師要充分挖掘和利用大數據,也需要按照一定的邏輯,依託教學領域的各種理論或實踐智慧,生成關於教學模式、講解、提問、理答方式、師生對話等大數據的轉化策略、方式、效果及評價。教師需要一定的載體,才有可能將從大數據中提取到的信息轉化落地。從一個教學過程的全景來看,大數據轉化有三個載體:教學設計。對大數據進行轉化的一度解讀在教學設計階段。即教師在進行教學行動之前,根據從大數據中提取到的信息、自身教學風格和學情進行教學設計,通過大數據精準地定位一個教學設計的優勢、短板主要困難和障礙以及和沒有大數據做依據的教學設計之間的差異,從而規劃好下一步行動的「藍圖」。教學過程。對大數據進行轉化的二度解讀在教學過程階段。即教師按照教學設計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有意識地通過一定的策略、方法將從大數據中提取到的信息與教學實踐過程中的導入、講解、提問、理答、對話等環節相互作用,從而實現預期的教學目標。此外,教師也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對課堂現場生成的大數據加以識別和提取,並能夠在此基礎上進行利用和創造,將其轉化為新的大數據。教學反思。對大數據進行轉化的三度解讀在教學反思階段。即教師要對自己基於大數據的課堂教學進行反思,即通過前後數值的對比,分析自身的教學行為、課堂教學效果等通過大數據的引領所產生的變化,對哪些是預期變化,哪些是生成性變化進行判斷;對哪些因素和細節通過大數據的幫助由抽象變得具體、由模糊變得清晰、由不準確變得准確等進行記錄。反思之後,教師還要能夠帶著這樣的反思和改進措施進入下一個教學設計和教學過程中,形成不斷依靠大數據來提升課堂教學品質的循環。教師要有大數據轉化的理性判斷使用信息化手段對課堂教學進行大數據收集和分析處理,是教育通過與技術的結合來推動自身改革和創新的進步表現。可以預測,這種半智能化技術手段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范圍還會持續擴大和深入。但是,事物都有兩面性,教師在擁抱這種技術手段的時候,也要對其保持理性,保持批判,盡量做到有「理」有「限」有「度」。大數據使用的「理」。「理」就是不單就數據談數據,而是同時注重把握大數據背後的原理或理念。每一套大數據的產生,都建基於一定的原理或理念模型,而這些模型產生的背景、條件和核心要素等,有可能和當下的應用環境有所差異。因此,教師在使用大數據的時候,要努力追求做到不但知其「術」——能讀懂大數據,更知其「道」——能把握大數據背後的原理和理念,從而更加智慧和靈活地使用大數據。大數據使用的「限」。「限」就是為大數據的使用范疇劃定邊界。任何一種工具的開發都是針對某一種特定的對象,因此,每一種工具的適用性都是有限的,教師需要對測評方法與測評對象的適切性保持清醒的認知。大數據作為一種測評方法,適合何種性質的學科、何種類型的教學都需要教師進行審慎的判斷。大數據使用的「度」。「度」就是理性看待大數據手段的工具價值,不過度倚重數據。以大數據為代表的量化測評方法只是眾多教學測評手段中的一種。盡管這種方法因其精準性、直觀性等優勢在當前學校課堂中得到相當廣泛的應用,但因為教學過程是一個涉及教學技術、教育價值、師生心理變化等顯性、隱性要素交相作用的過程,教師依然要重視傳統質性測評方法的價值和作用,使二者有機結合,共同促進教學品質的提升。

閱讀全文

與對大數據授課老師的建議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觀影清單app 瀏覽:50
谷歌地球搜索時候連接網路失敗 瀏覽:938
n是什麼網站 瀏覽:149
win10提示卸載更新補丁 瀏覽:783
windowsxp幫助文件下載 瀏覽:546
linuxapache並發 瀏覽:455
怎麼建立網路映射 瀏覽:635
大數據除了運營商還會有哪些領域 瀏覽:509
idea配置文件中文變成了十六進制 瀏覽:704
買圖書上什麼網站便宜 瀏覽:644
犀牛保存的文件名 瀏覽:768
vmade是什麼app 瀏覽:927
word文件的大綱怎麼看 瀏覽:473
什麼app可以實景圖 瀏覽:335
ios代碼比較工具 瀏覽:511
技嘉b85bios教程 瀏覽:523
ps矩形直線工具 瀏覽:558
常州應急app的文件名叫什麼 瀏覽:544
通用汽車編程系統怎麼進入 瀏覽:485
fortran輸出文本文件不換行 瀏覽:102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