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大數據在各行各業幾乎都站穩了腳跟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改變的不僅僅是傳統的商業模式,更深入到人們的生活、工作等各個環節,以及人們的傳統觀念之中。隨著互聯網的發展,信息交流也在不斷加速,大數據在各行各業幾乎都站穩了腳跟,特別是越來越多的政府機構與公司組織都已經把大數據應用作為了重要的一環。
大數據不僅是一場顛覆性的技術革命,更是一種思維方式、行為模式與治理理念的全方位變革。那麼,大數據在社會生活中都有哪些運用與實踐呢 在瞬息萬變的時代,行業信息也顯得愈發重要,數據猿編輯在此為您做詳細解析。
大數據助推金融機構的戰略轉型
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爆發式增長,未來將迎來一個大數據浪潮。在宏觀經濟結構調整和利率逐步市場化的大環境下,目前國內的金融機構主要表現出盈利空間收窄、業務定位亟待調整、核心負債流失等問題。而大數據技術正是能夠幫助金融機構深入挖掘既有數據,找准市場定位,明確資源配置方向,推動業務創新的重要手段。
國務院頒布的《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更是直接提到「鼓勵金融機構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新興信息技術,打造互聯網金融服務平台。」國內外各金融與類金融機構、互聯網金融企業紛紛開始探索大數據的應用,希望大數據可以帶來技術與應用上的突破,實現現有風控模型體系的升級,探索基於場景化的新消費金融市場,並提升催收效率、建設互聯網深層次大面積獲客能力,從而徹底提升國家金融行業的國際競爭力。
大數據提升科技管理系統升級
「在物聯網產生之前,或者大的感測器產生之前,我們的採集數據來源於訪談、測量或者是記錄在紙上,那個時候我們的數據量比較少,而如今,主要靠科學儀器獲取大量源源不斷產生的數據,數據產生的量非常大,而且復雜度非常高。」正如中國科學院計算機網路信息中心大數據部主任、CODATA中國委員會秘書長黎建輝所言,從手工記錄到儀器採集,大數據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
在智能汽車研發方面,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大數據分析。福特汽車早已把大數據應用到了公司生產的每一個環節裡面,無論是商品的價格、消費者理想的汽車狀態,還是公司應該生產的車型以及這種車型采購的零部件,抑或汽車應有的設計構造,福特汽車已將大數據應用深入骨髓。車聯網時代的到來,讓大數據應用於汽車領域越來越廣泛。
大數據促進政務大數據共享進程
如今,政務大數據共享還沒真正落實,有些政府部門基於風險考慮而不敢將管理數據拿出來與其他部門共享。主要原因是擔心共享會帶來負面影響和不利後果,要麼害怕共享時暴露出本部門原有數據不真實、不精確而問責,要麼認為「數據安全與保密比共享更重要」、採取封閉行為更妥當。
大數據時代的到來,給政府管理變革帶來了新的契機。2015年8月國務院印發《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明確提出「推動政府數據開放共享」;2016年12月國務院通過了《「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提出要打破各種信息壁壘和「孤島」,推動信息跨部門、跨層級共享共用。如何推動政府部門數據共享,打破信息壁壘和「數據煙囪」,優化政府管理流程和提升協同治理能力,已經成為當務之急。
大數據加速能源產業發展及商業模式創新
能源大數據理念是將電力、石油、燃氣等能源領域數據進行綜合採集、處理、分析與應用的相關技術與思想。不僅是大數據技術在能源領域的深入應用,也是能源生產、消費及相關技術革命與大數據理念的深度融合,將加速推進能源產業發展及商業模式創新。隨著信息化的深入和兩化的深度融合,大數據在石油石化行業應用的前景將越來越廣闊。
大數據與能源行業的結合目前主要體現在三個行業:(1)石油天然氣產業鏈與大數據的結合。在油氣勘探開發的過程中,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的方法尋找增長點,利用大數據平台可以幫助煉油廠提高煉化效率,也可幫助下游銷售挖掘消費規律,優化庫存,確定最佳促銷方案。(2)智能電網:利用大數據實時監測技術監測家庭用電量特徵,幫助電力公司調配電力供給,為客戶提供最佳用電方案。(3)風電行業:進行風電場分布式風機的在線監測,周期性及瞬時的實時數據採集和在線分析,生成警報、允許維護人員可視化和管理數據,簡化大規模監測系統的部署。
大數據推動天文學、微生物研究邁入新階段
天文學作為一個典型的大數據應用領域,同樣需要通過標准化和一系列規范實現全球的天文科學數據的共享與交易。為了解決國際上天文大數據的開放、共享以及數據間的操作問題,天文學家提出了虛擬天文台的構想,這是一個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將全球范圍內的研究資源無縫透明連接在一起而形成的數據密集型網路化天文研究與科普教育平台。
在談及大數據對天文學方面的貢獻時,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信息與計算中心主任崔辰州表示,探索宇宙的奧秘,大數據正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目前,中科院微生物所正在通過研究和開發雲環境下微生物數據存儲和計算等一系列關鍵技術,形成完善的微生物數字資源體系、知識發現平台和大數據服務平台,建立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微生物資料庫,實現我國微生物領域數字資源建設的突破。
大數據助推國家健康醫療服務新模式
當前,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民群眾在健康方面的需求更加迫切和多元化,這就為健康產業和醫療服務新模式新業態構造創造了良好的生態條件,健康醫療大數據以其廣泛的應用性和特殊性未來將對經濟發展產生重大貢獻,必將成為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
據悉,6月20日,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副主任金小桃透露,組建以國有資本為主體的三大健康醫療大數據集團公司主要是為了落實黨中央「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及「推進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的精神,落實國務院辦公廳47號文件要求,推動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這三大集團將以國家隊的形式來承擔國家健康醫療大數據中心、區域中心、應用發展中心和產業園建設任務,努力為提高群眾獲得感、深化醫改新動力和增強經濟發展新動能作出新貢獻。
大數據構建智能交通和推動智慧城市發展
「智能交通」概念的提出,源於日益嚴重的交通擁堵和出行需求的復雜多元化。但是,在交通數據資源充足的情況下,如何才能真正讓數據變「活」 網路地圖的智能路線規劃、實時路況、路況預測是交通數據價值的最佳體現。
6月14日,WGDC2017全球地理信息開發者大會進入到第二天,網路地圖開放平台總經理李志堂、主任架構師張紹文、內容生態總經理劉斌共同出席「空間大數據+智能交通峰會」,從地圖大數據、人工智慧導航、數據內容升維表達等角度闡述了網路地圖在構建智能交通和推動智慧城市發展中的作用。
大數據讓人們的生活更加方便快捷
日常生活中,大數據幫助電商平台打造更極致的用戶體驗,尤其是網購狂歡節,電商由於提前對消費者需求做了充分調研,因此更能抓住消費者的心理,通過大數據優化產品的質量。而方興未艾的智慧旅遊,避免了旅遊旺季各大旅遊景點人數太多從而降低遊客的好感度,特別是網路大數據通過數據分析,及時了解景區內的狀況,幫助遊客合理安排出行、提供智能服務。
而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在今年的亞洲消費電子展上,京東、蘇寧等企業攜大數據與人工智慧,打造智慧物流產業鏈。伴隨著電商行業的迅猛發展,消費型物流需求激增,智慧物流有望成為快遞業下一個重要的突破口。這些都必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人們的生活,成為大數據帶給大家最直接的福利。
技術的不斷更新發展,讓數據的價值被重新發現和定義,進而帶來整個社會的變革。如今的大數據行業,正顯示出朝氣蓬勃的生命力,我們在享受這個時代賦予便利的同時,也將對其進行改變與創新。大數據,想說愛你真不容易。
B. 「互聯網+」背景下智慧醫療應用現狀研究
2015年兩會期間,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互聯網+」戰略,旨在充分利用信息與互聯網平台,對傳統產業進行優化升級轉型,使得互聯網與傳統產業實現深度融合,從而創造新的經濟發展生態。此基礎上,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全國醫療衛生服務體系規劃綱要(2015-2020年)》指出,要積極推動移動互聯網、遠程醫療服務等發展;開展健康中國雲服務計劃,積極應用移動互聯網、物聯網、雲計算、可穿戴設備等新技術,推動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務和智慧醫療服務,推動健康大數據的應用。2016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於促進和規范健康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擾叢意見》,進一步明確了醫療健康大數據是我國重要的基礎性戰略資源,並且對「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的提供與管理提出了規范性要求。2018年,《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對「互聯網+醫療健康」全生態的發展提供了政策指導,該文件鼓勵互聯網+與醫院醫療服務、公共衛生服務、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葯品供應保障服務和醫學教育和科普服務等深度融合。相較於之前的相關意見與政策,該文件強調,不僅要健全「互聯網+醫療健康」服務體系,同時更要完善「互聯網+醫療健康」支撐體系,著重強調了在互聯網+時代醫療質量監管的重要性、緊迫性以及大數據時代的信息安全。
目前,我國「互聯網+醫療健康」主要以五大服務模式展開,分別是移動醫療、基於區域衛生信息平台的互聯網醫療、應用「互聯網+」技術的遠程醫療、物聯網醫療和醫療大數據。移動醫療在我國醫療服務中的應用主要體現在醫院利用微信公眾號、小程序或APP進行預約掛號、取號、智能導診、繳費、查看檢驗結果等。不同地區和醫院可以通過互聯網+實現數據交換與醫療資源共享,為患者進行遠程問診甚至遠程指導手術操作。「雲診室」、「空中診室」的成立極大地便利了患者對醫療健康服務的獲取。物聯網的應用則體現在可穿戴緩孫櫻設備的飛速發展上,為監測患者的健康狀態和慢性病情況提供便利。醫凱陪療大數據在醫葯研究與開發和個性化診療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每一位患者提供「精準醫療」。與傳統醫療服務類似,互聯網+醫療健康提供的線上服務可以覆蓋患者就診的全流程,包括線上健康咨詢與問診、網上預約掛號、第三方醫療檢測、電子病歷與電子處方、線上葯品銷售(如阿里大葯房)、線上醫療結算系統等。
C. 大數據能給醫療帶來哪些改變_大數據在醫療方面的作用
如慧遲今是大數據時代,前景自然好了,據前瞻產業研究院《2016-2021年中國行業大數據市場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總的來說,醫療大數據應用主要體現在臨床操作、研發、新的商業模式、付款/定價、公眾健康五大領域,在這孫碧基些場景中,大數據的分析和應用都將發揮巨大的作用。
醫療大數據的應用對於臨床醫學研究、科學管理和醫療服務模式轉型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而大數據技術的運用前景是十分光明的。
醫院和醫療行業面臨的大數據主要有醫學影像、視頻(教學、監控)及文獻等非結構化數據。由於這些數據增長很快且結構復雜,給數據管理和利用帶來較大的壓力,存儲與管理成本不斷提高,數據利用困難、利用率低。除了數據數量和形態的迅速增加,醫療數據還需要越來越長的保留期。一旦存儲系統的安全性出現問題,導致醫療數據丟失,醫院會面臨嚴重不良局面。醫療大數據的應用要保證數據的全面性、准確性、實時性和使用的便捷性,要能快速運算和快速展現,要與日常工作平台緊密結合。
國人已經把健康大數據上升為國家戰略,而面對「大數據」的挑戰,醫院必須考慮三大主要問題。
(1)數據存儲是否安全可靠?因為系統一旦出現故障,首先考驗的就是數據的存儲、災備和恢復能力。如果數據不能迅速恢復,而且恢復不能到斷點,則將對醫院的業務、患者滿意度構成直接損害。
(2)如何提高醫院運行和服務的效率?提高效率就是節省醫生的時間,從而緩解醫療資源的緊張狀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解決「看病難」的問題。
(3)如何控制大數據的成本?存儲架構是否合理,不僅影響醫院IT系統的成本,而且關乎醫院的運營成本,醫療數據激增,使醫院普遍存在著較大的存儲擴容壓力。如今,醫院的存儲設備大多是由不同廠商構成的完全異構的存儲系統。這些不同的存儲設備利用各自不同的軟體工具來進行控制和管理,這樣就增加了整個系統的復雜性,使管理成本非常高。
未來,大數據必將影響醫療行業,未來醫療行業的大數據將會具體應用在:臨床輔助決策,則謹醫療質量監管,疾病預測模型,臨床實驗分析。其發展空間有:個人健康門戶,慢病管理和健康管理,電子病歷和臨床質量監控,醫學知識管理,臨床路徑和循證醫學,遠程醫療和移動醫療,醫學研究數據倉庫和共享平台,跨醫療機構協作平台。
D. 聚焦AI+醫療、互聯網+醫療等,高交會智慧醫療健康展盛大開幕
2020年是個非常不平凡的年份,年初始發的新冠疫情尚未過去,大 健康 產業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已經成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而受益於經濟水平提高,人口老齡化和 健康 意識的增強,我國大 健康 產業更加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隨著5G、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等前沿技術的充分整合和運用,智慧醫療被按下了加速鍵,將為醫療服務業帶來革命性升級,推進深化醫葯衛生體制改革和「 健康 中國」城市大 健康 產業集群發展建設。
而正在深圳高交會現場開幕的智慧醫療 健康 展,展示醫療行業熱點,專注於智慧醫療、致力於個人 健康 、打造「家庭-醫療機構-社康-醫院」生態醫療圈,聚焦展示AI+醫療、 科技 +中醫、互聯網+醫療、智慧醫療解決方案、康復理療大 健康 、智能養老、醫療機器人、 健康 檢測、醫療電子配件、醫療大數據等,是一個了解中國大 健康 產業發展的最佳窗口。
中國醫療 健康 產業5大發展趨勢
近年來,亞 健康 狀態不斷蔓延,世界銀行針對中國慢性病做的調查數據稱,在今後的20年,40歲以上人群慢性病的發病人數會增長三倍。 健康 中國戰略,其核心就在於「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周期 健康 服務」,必須以「以 健康 為中心」替代「以疾病為中心」,預防保健、醫療、康復三駕馬車必須齊頭並進。而大 健康 產業恰恰是「防、治、養」模式的產業體現,隨著公眾自我保健意識不斷提高,「治未病」被視為下一個藍海。
此次疫情帶動大 健康 產業出現爆發式增長。目前,國內各大城市也都在爭相構建大 健康 產業集群,例如武漢在今年4月發布了大 健康 產業發展規劃,目標是建成世界級萬億大 健康 產業集群,力爭產業規模、發展水平走在全國前列。
根據《" 健康 中國 2030" 規劃綱要》顯示,2020年「 健康 中國」帶來的醫療 健康 產業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0萬億元;到2023年,我國的大 健康 產業預計將實現超14萬億的產值;2030年將超過16萬億元,是目前市場規模的3倍。業內人士分析後認為,將主要有五大發展趨勢。
一是高 科技 化:未來可穿戴設備、遠程醫療、雙向音頻遠程、慢病監測、區塊鏈醫學等高 科技 將在醫學領域大范圍應用,或將引導行業新風向。
二是精準化、標准化和專業化:未來將通過精準的檢測、治療、康養來實現個性化、專業化的全生命周期 健康 的照顧管理系統。
三是智能化: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技術將為大 健康 產業帶來變革。針對醫療行業的需求,AI 醫療企業可以利用AI技術提高醫療行業的診斷效率和服務質量,提升組織管理效率,進一步實現醫療資源的優化配置及合理利用。
四是融合化:未來的大 健康 產業將與文化、 旅遊 深度融合,更多企業和行業都將跨界大 健康 產業。據悉,當前就有省市,在研究大 健康 + 旅遊 的產業模式。
五是國際化:國際合作與資源共享是未來醫療 健康 產業發展的趨勢。通過「一帶一路」大 健康 驛站建設,為中國與世界醫療 健康 產業合作搭建平台。
5G、AI、大數據為 「數字醫療和全民 健康 」 探索 經驗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救治中,AI、5G、大數據等數字技術在疫病智能診治、物資調配、葯物研發等方面涌現出了一批服務於疫情防控的非典型服務場景,為提高管控工作效率發揮了重要作用。智慧醫療是以「感、知、行」為核心的智能遠程疾病預防與護理平台,需要融合多種數字技術。如何通過物聯網、人工智慧以及互聯網的優勢來幫助醫生解決難題,成為當下智慧醫療的建設難點。
5G打破地域限制,實現遠程醫療高效對接
智慧醫療是5G技術在物聯網的應用中的一個十分重要的場景。在5G網路下,診斷和治療將突破原有的地域限制,醫療資源更加平均。 健康 管理和初步診斷將家居化,醫生與患者可以實現更高效的分配和對接。目前,5G醫療 健康 在細分領域的應用主要包括遠程會診、遠程超聲、遠程手術、應急救援、遠程示教、遠程監護,以及智慧導診、移動醫護、智慧院區管理、AI輔助醫療等方面。
AI醫療對誤診說NO,提高每個人長期存活率
AI在醫療領域的應用,意味著全世界的人都能得到更為普惠的醫療救助,獲得更好的診斷、更安全的微創手術、更短的等待時間和更低的感染率,並且還能提高每個人的長期存活率。從全球醫療行業發展狀況來看,AI醫療將會在醫學影像識別、智能診療、葯物研發、醫療機器人、智能 健康 管理這5個方向深入影響我們的生活。
未來,智慧醫療將出現三大趨勢:開發人工智慧醫生緩解醫護人員不足,助力葯物挖掘效率,利用精準醫療治療癌症。谷歌、微軟、網路、騰訊、阿里巴巴等巨頭也爭相進入AI醫療領域,AI醫療肯定會迎來極速發展階段。
醫療大數據資源共享,可穿戴遠程 健康 監護
5G 邊緣醫療雲可提供安全可靠醫療數據傳輸,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系統互聯互通,為院前急救、智慧醫療提供強大技術支撐。依託 5G 低時延和精準定位能力,可以支持可穿戴監護設備在使用過程中持續上報患者位置信息,進行生命體徵信息的採集、處理和計算,並傳輸到遠端監控中心,遠端醫護人員可實時根據患者當前狀態,做出及時的病情判斷和處理。
大 健康 時代已經真正來臨,而今年的特殊時期又催生了智慧醫療的更快發展,時不我待,高交會開啟的智慧醫療 健康 展得到行業和觀眾的熱捧,或許從2020年開始,全世界都要重新審視人類未來的大 健康 和全球性的智慧醫療,來確保人類 社會 的文明發展和進步。
E. 醫療行業大數據數據治理概況
1、醫療行業大數據數據治理痛點
醫療行業的大數據,存在數據收集、存儲、整合、管理不規范的情況,導致數據利用率不高;加之跨部門、跨機構之間數據共享機制的缺失,「信息孤島」現象普遍,直接影響到大數據的有效利用。
2、醫療行業對數據治理的要求
(1)數據採集環節:存在海量多源異構數據,數據採集工具需覆蓋全業務、多終端、多形態的數據。
(2)數據處理環節:需要標准化的數據處理工具,將匯集整合的數據,與國際標准、國家標准、行業標准進行比對,轉換為統一格式的標准化數據。
(3)數據質控環節:可通過數據邏輯校驗,對數據的完整性、准確性、一致性、關聯性、規范性、可用性等方面的質量進行評價管理,並及時對匯總數據進行修正,從而提高數據質量。
(4)數據安全環節:需要滿足數據採集、傳輸、存儲、處理、交換及銷毀等各環節的數據安全防護需求,實現數據的分類分級管控、許可權管控、敏感數據監控、數據操作異常行為監控、數據加密等服務。
(5)數據應用環節:需要面對輔助診斷、精準醫療、臨床科研等數據應用場景,提供便捷的數據查詢、分析和展示服務,並基於一定的安全保障措施,實現數據流全流程留痕、可查詢、可追溯。
3、醫療行業數據治理工具全景
中國電子技術標准化研究院新出的《數據治理工具圖譜研究報告(2021版)》中,將數據治理工具分為三層,數據戰略層、數據管理層和數據操作層,如下為全景圖譜。
F. AI賦能醫療的背後,臨床大數據該如何「跑起來」
19世紀,英國流行病學家、麻醉學家約翰·斯諾運用近代早期的數據科學,記錄每天的死亡人數和傷患 人數,並將死亡者的地址標注在地圖上,繪制了倫敦霍亂爆發的「群聚」地圖,霍亂在過去被普遍認為是由有害空氣導致,斯諾通過調查數據的匯總,確定了霍亂的元兇是被污 染的公共水井,並同時奠定了疾病細菌理論的基礎,這算是大數據運用的早期雛形之一。
斯諾大概不會想到,在近兩百年後,大數據的應用早已不再是偶然,隨著醫療衛生信息化的迅速發展,其通過與AI的結合在生物醫葯研發、疾病管理、公共衛生和 健康 管理等方面的滲透已逐漸常態化,但問題也相應地隨之凸顯。
信息孤島仍存
近兩年,關於醫療大 健康 數據的政策頻出,從頂層設計、具體規劃指導、數 據隱私和安全、數據管理等多個方面提出了相關的指導意見。
2016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關於促進和規范 健康 醫療大數據應用發展的指導意見》指出,鼓勵各類醫療衛生機構推進 健康 醫療大數據採集、存儲,加強應用支撐和運維技術保障,打通數據資源共享通道,加快建設和完善以居民電子 健康 檔案、電子病歷、電子處方等為核心的基礎資料庫。
2018年9月, 國家衛生 健康 委印發《國家 健康 醫療大數據標准、安全和服務管理辦法(試行)》,對醫療 健康 大數據行業從規范管理和開發利用的角度出發進行規范。《辦法》從醫療大數據標准、醫 療大數據安全、醫療大數據服務、醫療大數據監督四個方面提出指導意見,直擊目前醫療大數 據領域的痛點,未來對數據的統籌標准管理、落實安全責任、規范數據服務和管理具有重要意義。
然而,即使有專項政策的支持,但都限於宏觀層面,相較於其他成熟領域而言, 健康 醫療大數據領域的法律法規依然存在明顯的滯後性,缺乏比較全面、細致、明確的指引和規則,使其的發展受到嚴重製約。雖然現階段,已有很多企業在醫療大數據領域進行深耕布局,但受制於市場准入和產業政策的不確定性,目前尚在摸著石頭過河,市場熱情和活力並未得到充分、有效地釋放。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生物醫學研究院教授劉雷認為,正是醫療大數據政策的不明朗,標準的不統一,也直接導致了各個系統之間難以進行數據交換和信息共享,產生了大量的「信息孤島」。舉個簡單的例子,患者在A醫院拍的片子到了B醫院卻不認,B醫院的醫生想要了解患者的信息則需要從零開始,患者曾在A醫院做的檢查需要在B醫院重新再來一輪,「想要打通醫療機構間臨床大數據資源的共享通道,至少在現階段是一件挺困難的事情。」劉雷表示。
相似的困擾也發生在相距超過一萬公里之外的美國,華盛頓大學醫學院信息研究所所長Philip Paynes在接受醫谷采訪時表示:臨床大數據間的彼此「孤立」給國家醫保機構、患者和醫院都帶來了負擔,實現大數據間的互通互用,是全世界范圍內都在著力解決的問題。
作為兩所頂尖大學的知名研究學者,劉雷和Paynes想在臨床大數據領域做一些努力和嘗試。
兩人共有的想法迅速得到了學校層面的大力支持,2019年7月26-29日,由復旦大學醫學院和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聯合授課的「應用臨床信息學和數據分析研修班」進行了第一次開班。
復旦大學生物醫學研究院教授、復旦大學大數據研究院醫學信息與醫學影像智能診斷研究所所長劉雷授課
據劉雷介紹,此次研修班得到了業界人士的積極響應,在第一屆學員中,來自醫院、醫療企業、高校各佔了三分之一,「就是純粹地想把對臨床大數據分析和感興趣的業界人士聚集在一起,通過共有的努力,能把臨床大數據的有效運用更推進一步。」
聖路易斯華盛頓大學醫學院信息學研究所主任Philip Paynes授課
「希望通過這種國際化的合作,能讓臨床大數據在醫療機構間甚至跨國間真正地』跑』起來多一種可能性。」 Paynes說道。
各自所做的 探索
而在這種可能性之前,劉雷和Paynes各自所在的研究機構均已做了大量的工作。
據悉,劉雷所在的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生物醫學研究作為一家致力於創建「中國第一、世界一流的生物醫學交叉學術研究機構」,已經在生物醫學交叉學科領域形成「代謝與腫瘤的分子細胞生物學」、「醫學表觀遺傳學」、「系統生物醫學」三個優勢方向,並正在努力拓展轉化醫學研究和精準醫學研究,包括老年醫學、腫瘤和心血管疾病、出生缺陷、靶點結構與活性小分子、組學和大數據、生物治療與干預,形成新的交叉學科生長點和下游技術。
另悉,目前,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生物醫學研究還在申請一個超算中心的建設項目,以該項目來支撐生物學大數據的研究,「復旦大學有包括中山醫院、華山醫院、仁濟醫院等17所附屬教學醫院,這其中有一些醫院也在做自身的臨床大數據中心,從研究所層面,希望能夠給他們提供一些人才培養和技術研究的有力支持。」劉雷表示。
Paynes所在的華盛頓大學醫學院信息研究所則是華盛頓大學所有大數據計劃的中心, 「我們擁有世界上最好的基因組研究所和最具生產力和影響力的基礎科學研究企業」,在醫學信息技術方面的能力非常強,但在大數據的整合方面還有待加強。」而這也成了Paynes擔任華盛頓大學醫學院信息研究所第一屆所長之後重點開展的工作。
自Paynes上任後,首先將研究所與旗下15所附屬教學醫院進行了打通聯動,從臨床大數據的收集到整合再到挖掘,最後到應用,鋪設了一條全鏈式的臨床大數據之路。
在Paynes看來:研究所下屬的15所教學醫院簡直就是大數據來源的寶藏,這15家在全美醫療機構中排名比較靠前的醫院每天產生大量的臨床數據,依託這些已有的臨床數據的回顧性研究,是分析研究疾病最基本、最重要的研究方法之一,通過將這些海量的臨床數據進行統計分析,分析的結果又將反過來為醫生臨床診療全過程提供疾病共享的發病及治療總體情況信息,幫助醫生科學決策,實現精準醫療。
「我們的夢想是不僅僅是利用臨床大數據幫助患者,而是希望這些臨床大數能滲透到他們的生活和工作,甚至休閑 娛樂 ,通過大數據的分析能夠把他們患病的概率降到最低,讓人們能一直保持 健康 的狀態。」 Paynes對醫谷展望道。
未來發展構想
在劉雷、Paynes和其團隊所做的大量臨床數據整合的工作中,由於各自旗下擁有多所強大的教學醫院,數據的來源已不是問題,然而,擺在他們面前更為現實的問題有兩個,一是要解決多模態臨床大數據的選擇問題。臨床大數據來源多樣,是一種多模態數據,其包括有結構化很好的數據,比如化驗單、處方;還有一些半結構化的數據,比如住院小結、出院小結;還有完全無結構化的數據,比如醫療影像;還有像基因測序這樣的組學數據;以及時間序列數據,比如ICU里會看到患者插著各種各樣的儀器測量血壓心率脈搏等各種流數據。
怎樣從這些不同模態的數據裡面選出需要的數據,劉雷表示他們,他們需要的更多的是結構化很好的臨床數據,為了得到這部分數據,會通過一定的技術平台會對數據進行一定的清洗,從中選取高質量的有效數據。
這個問題解決後,還有一個臨床大數據一直以來繞不開的一個爭議--安全和隱私問題。
對此,劉雷表示,依託現有的技術,目前收集的臨床大數據基本都能做到「不出院」,這在一定程度程度上很好地保證了數據的安全性。Paynes也指出,美國對於醫療大數據有很嚴密的保護法規,患者的關鍵隱私數據,如姓名、住址、電話、身份證號等進入數據管理的時候必須要打馬賽克,同時對數據進行強加密,數據即使被泄露也是不可解密的,對所有的數據訪問(誰什麼時間能訪問什麼)都要有一套嚴格的訪問控制,通過這樣的方式來保證數據安全性。
當技術的問題已不再是問題, 這意味著臨床大數據和AI的結合會變得更為完美,因此,劉雷和Paynes更多希望監管層能在未來對基於大數據訓練的AI能進行更多關於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評估,也就是審批准入要做到嚴,同時,還要加強公眾對醫療AI的認知,不管AI發展到多麼先進的程度,總歸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它永遠不可能替代醫生,只能是醫生的一種輔助診斷工具。
盡管還有一段路要走,但對於臨床大數據和AI的搭配,劉雷和Paynes都充滿信心,至少在他們現有開展工作的規劃里,「應用臨床信息學和數據分析研修班」能最終逐步發展為一個碩士人才培養項目,為臨床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培養更多專業人才。同時,基於兩個研究機構現階段開展的工作,有天能實現跨國界的匯聚統一,可以把所有的臨床大數據統一在同一個模型上,建立一個類似於聯盟數據一樣的聯合體,這對於數據的整合和應用就會變得游刃有餘。
【凡本網註明來源非大 健康 Pai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G. 醫療數據合規觀察⑩:政策趨嚴成本抬升,醫療數據跨境應走向何方
編者按:醫療大數據產業作為國家最早布局和推動數據要素市場的行業,正進入飛速發展時期。與此同時,去年以來,《個人信息保護法》《數據安全法》等數據立法框架搭建並落地執行,給醫療 健康 行業的數據處理帶來了壓力。
跨境會診、跨境醫學研究、國際臨床試驗、醫療器械出海…… 跨境醫療 近年來發展迅速,而這其中大量敏感個人信息的醫療數據跨境對於相關機構和企業而言,意味著更高的合規要求。
受訪專家認為,我國目前醫療數據的跨境流動機制尚未明確, 亟需在《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的框架下,結合醫葯行業的特性設計有針對性的行業規則,既做好個人權益及數據安全的保護,又兼顧葯品、醫療器械創新研發的效率 。同時,積極實現本國數據治理規制與國際數據治理規制的融合,將助力我國與境外醫葯企業、高校和醫院更加深度的合作。
2020年以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一定程度上阻斷了跨境尋醫之路,持續刺激著跨境遠程醫療的需求。
網路將患者與身處異國的醫生連接起來,可以通過視頻或電話交流,得出診療結論。在此過程中,往往涉及到醫生對於患者醫療影像等信息和數據的跨境調取。
這是醫療數據跨境傳輸常見的應用場景之一。事實上,隨著全球醫學交流日益頻繁,醫療數據所面臨的跨境需求也愈加迫切。
國家計算機網路應急技術處理協調中心發布的《2020年中國互聯網網路安全報告》顯示,2020年,共發現境內醫學影像數據通過網路出境497萬余次,其中, 我國未脫敏醫學影像數據出境近40萬次,占出境總次數的7.9% 。而醫學影像文件在未脫敏的情況下包含大量患者個人信息。
除患者個人信息、 健康 狀況數據外,醫療數據還囊括了醫療應用數據及人類遺傳資源等,這些數據的大量向外流失可能對我國醫療衛生安全帶來隱患。
早在2018年10月, 科技 部官網就曾公布6則處罰信息,涉及華大基因、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蘇州葯明康德、阿斯利康、艾德生物、昆皓睿誠等6家公司。罰單顯示,這6家公司均違反了人類遺傳資源管理規定,或違規轉運接收已獲批項目的剩餘樣本;或違規開展國家合作研究;有的甚至將人血清作為犬血漿違規出境。
北京世輝律師事務所合夥人盧璟介紹, 《個人信息保護法》將「醫療 健康 」信息視為敏感信息,醫療行業中的大量患者相關信息均會因其「醫療 健康 」的屬性落入敏感個人信息的范疇。例如:診療過程中的病歷信息、不良反應報告信息、臨床試驗數據等。
以國際臨床試驗為例,中倫律師事務所合夥人蔡鵬介紹,在國際臨床試驗合作中,將會涉及構成敏感個人信息的醫療數據,數據處理者在收集處理敏感個人信息時,應當遵循《個人信息保護法》中關於處理敏感個人信息的合規要求,並按規定事前進行個人信息保護影響評估。同時,涉及跨境提供的,境內數據提供者還需要確保符合《個人信息保護法》中針對個人信息跨境提供的規則。
除了上述監管要求,如果國際合作臨床試驗所涉數據被認定為「 健康 醫療大數據」、「人口 健康 信息」或是涉及到基因、基因組等遺傳物質或遺傳材料,則需按照《國家 健康 醫療大數據標准、安全和服務管理辦法(試行)》《人口 健康 信息管理辦法(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或是《人類遺傳資源管理條例實施細則(徵求意見稿)》等法規的具體要求進行合規處理。
今年2月,國家衛生 健康 委公布對全國政協委員陳紅專《關於加強臨床研究受試者個人信息數據保護的提案》答復的函。其中提到,對「 關於數據不出境但是處理結果出境、境外機構通過代理人在內地臨床數據等新的挑戰,相關部分應及時出台有效應對辦法 」的建議, 國家衛健委將積極配合相關部門推動出台有關應對辦法,並在此基礎上推進醫療衛生機構落實相關工作。
對於醫療 健康 企業而言,實現醫療數據跨境合規有何難點?
從醫葯企業的角度來看,盧璟指出,醫葯企業需要付出額外的時間成本履行合規義務,葯品、醫療器械的研發時間也會相應增加。而部分合規要求(例如:在向境外提供個人信息前,要向自然人告知每一境外接收方的名稱和聯系方式),在臨床試驗國際合作的場景下可能難以落地執行。
「 在規則設計層面過於嚴格的合規要求,很可能會導致在規則實施層面的普遍性違法,從而影響法規的嚴肅性 。」盧璟說。
因此,他建議在《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的框架下, 結合醫葯行業的特性,有針對性地設計行業規則,既保護個人權益及數據安全,又兼顧葯品、醫療器械創新研發效率。
鍩崴 科技 創始人、董事長王爽則認為,目前醫療數據跨境的難點主要在於滿足跨境合規性前提下同時滿足不同業務場景的需求。在國內,醫療數據可能涉及到多部法律法規,在不同場景下將產生不同的受保護數據分類。而全球各國的法律規制並不相同,因此也將產生不同的分類分級標准。
對此,王爽建議在進行醫療數據跨境前,相關企業和機構應首先確保根據本國法律法規要求進行數據的分類分級。然後,在數據出境時尋找各國要求的共同點,以符合規定。這其中,可通過隱私計算等技術手段處理明確規定無法交換的數據,使其以達到合規要求,實現跨境醫療數據在「可用不可見」模式下「可管、可控、可計量」的合作。此外,建設完備的人員制度同樣必不可少,應形成由決策層、管理層、執行層、監督層及協同層構成的組織結構。同時,完善文檔制度,應包含與數據安全相關的政策方針、制度流程規范、人員培訓材料、數據收集情況等詳細內容。
中倫律師事務所認為,企業實施醫療數據信息跨境傳輸必須明確數據收集、使用、傳輸發送和接收方,以及為此提供服務的第三方,明確醫療數據內容與屬性;明確數據存儲地;同時定好數據出境計劃等方案,定立涵蓋數據處理目的、方式和採取的安全措施等條款的協議;還應完善重要數據處理活動風險自評機制、網路安全等級保護機制、關鍵信息基礎設施(CII)安全保護機制以及非CII運營者網路安全審查應對機制。
對於有上市需求的醫療 健康 企業而言,數據跨境監管趨嚴所產生的影響或更為直接。 「醫療大數據企業已經將數據跨境的難題作為選擇上市地的考慮重點之一。 」互聯網醫療系統與應用國家工程實驗室副主任翟運開表示。
近期,醫療大數據龍頭零氪 科技 撤回美國IPO計劃。其先前披露的招股書顯示,該公司有超過250萬名患者超過900萬次縱向醫療記錄。在去年7月該公司突然暫停赴美IPO後,同年9月曾傳出或轉赴香港上市的消息,零氪並未對此進行回應。
目前,國際上對於個人 健康 醫療數據跨境流動的專門標准並不多,國際標准化組織(ISO)2004年頒布的《 健康 信息學 推動個人 健康 信息跨國流動的數據保護指南》提及,除保護數據主體切身利益所必要的傳輸之外,個人 健康 數據不應傳輸,除非得到數據主體明確的同意。澳大利亞則明確禁止與 健康 醫療相關的數據出境。
「 醫療數據在不同國家的流通對於推動相關領域科學研究和產業發展並進一步推動醫療 健康 服務水平意義重大,但越來越多的國家或地區基於『重要』『敏感』數據對國家安全或個人隱私保護,公開呼籲將醫療 健康 數據完全本地化,這不利於促進數據自由流動,更不利於科學研究和產業發展。 」翟運開表示。
對於我國而言,一方面,可通過完善醫療數據合規跨境的制度體系本身推動面向國際的數據流動。蔡鵬指出,《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出台毋庸置疑使得企業面臨更高的合規成本,但該法案的問世也是我國在保障人權上的一大進步,促使我國企業在相關領域與國際接軌,並得到國際認可。以GDPR為例,若我國後續的配套立法能夠與之接軌,那麼對於國內企業與歐洲的企業、高校、醫院開展深度科研臨床合作,在保障國家安全的情況下促進數據流動,將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另一方面,我國還多番 探索 數據跨境試點。早在2019年7月,國務院印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 明確支持新片區聚焦生物醫葯等關鍵領域,試點開展數據跨境流動的安全評估,建立數據保護能力認證、數據流通備份審查、跨境數據流通和交易風險評估等數據安全管理機制。2020年底,北京市又聚焦人工智慧、生物醫葯等關鍵領域推進數據跨進流動安全管理試點工作。
「醫療數據作為特殊數據,應該建立什麼樣的跨境流動機制,法律法規和實踐的確都還需要進一步明確。」翟運開強調。他建議我國可參考歐盟及其他國家經驗,設立符合我國國情需要的多樣化合法流動機制,以及指引性的數據跨境流動協議範本。
同時,從國際協調來看,可推動形成數據跨境統一治理體系,由相應的國際組織,如WHO、ITU等,聯合制定醫療 健康 數據跨境流動與交易的詳細規范,共同協商制定有關國際標准。 面對海量醫療大數據跨境傳輸保護,形成獨立統一的數據保護執法機構,獨立實現對數據活動安全的保障,避免不同國家重復執法,提高數據流動效率。
更多內容請下載21 財經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