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網路數據 > 大數據推動雙創

大數據推動雙創

發布時間:2023-05-30 06:24:03

A. 如何構建共享型「雙創」服務平台

近日,國務院出台的《關於強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提出,共享創新資源、發展創業投資、加強「雙創」平台建設、發展分享經濟、激發人才「雙創」活力、持續「放管服」改革,推動形成政府、企業、社會互動的「雙創」生態等政策措施。要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其首要任務是深入拓展「雙創」服務,構建共享型「雙創」服務平台。

共享型「雙創」服務平台的內核

共享型「雙創」服務平台是指通過樹立「共享」與「眾創」的理念,藉助互聯網+等技術工具,優化人才、勞動、信息、知識、技術、管理、資本等資源的配置方式,為社會大眾廣泛平等參與「雙創」提供了更多元途徑和更廣闊空間的共建共商共享載體。
其內核主要包括三個方面。首先,關鍵是資源共享。服務平台要通過健全公共資源共享體系,完善公共資源共享機制,整合各種社會資源,產生聚合效應,增強「創客」的互動性和共建的實時性,提高公共資源的共享程度。其次,前提是信息對稱。服務平台要利用「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信息技術,兼顧效率和安全,這要求政府部門通過創新信息共享模式、健全信息平台解決信息資源在制度建設、行政管理、資源投入和安全保障方面的問題。最後,載體是無縫對接服務。服務平台要通過各種服務中心,完善政府購買服務政策協調、持續激勵、配合統一機制,這是滿足公眾需求、搭建共享型服務平台的體現。

B. 怎麼培養提高創新能力

導語:進入互聯網信息時代以後,由於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信息技術手段的應用,為各類眾創平台、眾創空間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使跨界融合、開放創新逐步成為全球創新的主要特點和趨勢。

怎麼培養提高創新能力

一是推動空間開放融合提高創新能力。

應鼓勵政府、高校、科研機構、社區拆除圍牆,消除地理隔閡,在空間上融為一體,通過構建創新要素快速流動的物理環境,提高創新資源配置效率。長期以來,我們各類機構習慣於修建圍牆與外界隔離,這種物理上的“圍牆式”隔離,成為各類信息和要素流動的障礙。

二是推動產城融合提高創新能力。

產業與城市融合是提高創新效率的基本條件,宜居宜業是創新創業前提。人是創新的核心要素,樹立以人為核心的發展理念,正確處理人與城市、產業、生態的`關系十分重要。城市的首要功能是供人居住生活,是人賴以生存的空間,發展產業的目的是為了吸納就業。應從這個根本點和落腳點出發,改善生態環境、交通條件、降低成本,提高人們生活工作的便利性。在產業與城市規劃中科學合理空間布局,蘆讓寬加強各類產業園區的生活服務設施建設,逐步改變目前產城分離所造成的“睡城”、交通擁堵等問題。

三是推動產滑螞業融合提高創新能力。

產業融合即是未來產業發展的趨勢,也是催生各種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重要條件。應抓住新一輪產業革命和數字經濟的機遇,加快推動製造業與服務業融合,傳統服務業與互聯網新經濟融合,加速產業創新和轉型升級。應注重發展平台經濟,構建共創分享、網路協同、社會創新的環境,提高城市科研院所、龍頭企業、產業園區的科研基礎設施、儀器設備等創新資源的共享水平。大力推動陪亮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應用,發展網路眾創平台、眾創空間,推動眾包、眾籌等新模式應用,提高“雙創”質量和水平。

四是建立政、產、學、研、用、金相互協同的體制機制。

政府宜著力營造良好的城市創新生態和公平競爭環境,更好地發揮市場配置創新資源的決定性作用,引導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服務產業創新。尤其要注重提高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引導金融機構創新融資產品和工具,解決長期以來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釋放中小企業創新活力。加強科研院所、企業與用戶、消費者的融合互動,通過產品創新、產業創新和服務創新引導和創造市場新需求。繼續深化教育體制改革,鼓勵學科交叉、知識跨界融合,加強教育與產業、企業的緊密互動,加快培養面向產業的復合型創新人才。

怎麼培養提高創新能力

要有求知慾。缺乏好奇心,對問題就不敏感.熟視無睹。缺乏求知慾,對學習就不感興趣,汲取不到新知識,所以要有求知慾。

知識面要廣。知識貧乏,頭腦就保乾涸的河,流不出水來:知識面狹窄,不能看到遠處;知識淵博,就會左右逢源,觸會貫通。

想像力豐富。缺乏想像力。創新能力肯定整;因為創新是大腦的創造性思維活動,不異想大開,只是在舊框框中思維,將—無所成:只右豐富的想像力,思維敏捷、清晰、靈活,才會有創新。

要充滿激情 有偉大的情感.才能造就偉大的人。

具有進攻性。對前人的成果要大膽質疑,勇於超越。膽怯是最危險的敵人:進攻性是青年人必須只備的素質。

留獨辟蹊徑:不要擔心自己的新創造荒誕不經。你給大家講講,如聽了神色困惑,甚至鬨堂大笑,就有希望了。

多參加討論。“獨學無友,孤陋寡聞”。與同學們一起討論爭辯,可以互相啟發,容易出現靈感,獲得創新成效。

發揮潛意識。要放鬆自己,考慮問題時,使腦子進入似睡非睡,似醒非醒的狀態,就有希望提高創新能力。

C. 「雙創周」傳遞出哪些創新創業新風向

新農業:功能農業帶動精準扶貧

郝衛芳將自己的創新創業經歷帶到了本屆「雙創周」上,她曾背著一口鍋和家鄉山西晉中的黑小米走遍中國三分之二的城市。作為返鄉創業大學生,她的辛勞沒有白費。如今,郝衛芳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博士後團隊等打造的晉中萬畝富硒雜糧基地,帶動家鄉200戶貧困戶精準脫貧。

郝衛芳是生態高值功能農業領域的深耕者。所謂「生態高值功能農業」,是用現代生物技術,以生態為基礎、高值為目標、功能農業為抓手,推動農業邁向更高階段的新農業。我國著名土壤學家、農學家趙其國院士曾預計,中國功能農業前景廣闊,到2025年,其規模將達2000萬畝,產值將突破2000億元;到2035年,全球規模將超過3億畝,產值突破3萬億元,其中,中國將佔三分之二。

如此大的市場,中國功能農業的發展不僅會大大增進本國和世界民眾的 健康 福祉,對於創業者來說,這樣的「新農業」領域也值得深耕。

新教育:人工智慧催發智能教育市場

教4至7歲幼兒編程,是李天馳參加「雙創周」的項目。他的團隊自主研發了零文字移動端幼兒編程學習平台——小火箭幼兒編程。這個幼兒編程工具,可幫助幼兒學習使用計算機解決實際問題,激發創新和自主學習興趣。目前,李天馳不僅自己創業成功,還帶來了很多就業崗位——他的企業擁有3000餘名員工,研發團隊人數超過400人。

今年的疫情讓3億學生觸網,也助推更多像小火箭幼兒編程這樣的智能教育走進千萬家。在這樣的「新教育」領域,結合5G、物聯網、雲計算等前沿技術,優質教育資源可以深度覆蓋更多中小城市與偏遠地區。

當前,我國數字經濟規模位居全球首位,人工智慧發展基礎堅實,而且我國擁有龐大的適齡教育群體。據中國互聯網路信息中心數據顯示,2020年,人工智慧教育將有近3000億元的龐大市場,稱得上「前程似錦」。

新航天:衛星「變現」邁入藍海市場

雲遙宇航 科技 有限公司在「雙創周」上帶來了商業空間氣象探測項目。這個創新型企業通過完成80顆氣象小衛星組網工作,填補了相關領域的探測空白。他們未來的目標是服務全球的地震短臨預報及氣象預報,為「一帶一路」國家提供實時性優於20分鍾的地震短臨預報信息及氣象預報信息。

今年4月,我國將衛星互聯網首次列入新基建范圍,此後隨著北斗組網、「天問」升空等一系列重大航天事件,目前的商業航天市場炙手可熱。不過,商業航天技術門檻高,設計製造衛星和發射火箭耗資巨大。因此,盡管前景非常廣闊,這一領域對創業者的技術創新能力和資本運營能力仍有較高要求。

新文旅:打造沉浸式高品質文旅業態

今年4月26日,利用互動新媒體、光影秀、增強現實、大數據等新技術,姑蘇老城成為沉浸式網紅 美食 集市和文化潮流集市。在「雙創周」,該項目的打造者中關村中恆文化 科技 創新服務聯盟展示了相關成效——開街以來,人流量突破1800萬人次,通過電子圍欄和聚合支付為商家提供大數據服務,觀前街大型商城的銷售額累計超10億元,充分顯示了文化、 科技 、金融集成創新的突出作用。

在剛剛過去的國慶節, 旅遊 業成績喜人,據中國 旅遊 研究院測算,8天長假期間,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37億人次,15省份 旅遊 收入超百億元。

疫情後的 旅遊 市場呈現出低密度、高品質、微度假的發者消稿展趨勢,非標化、個性化、智慧化、自助出遊等特徵凸顯。面對如此大的文旅市場, 探索 由大眾 旅遊 向高品質 旅遊 升級,推動文旅產業從傳統 旅遊 觀光向文化體驗消費的轉型才是創新創業該看準的「風向標」。

新藝術:融合 科技 拉動就業

事實上,疫情的催化和 科技 的變革,使得在線音樂快速成為國內服務領域的創新點。線上演唱會、線上音樂會等「雲演藝」模式,顯首孝示出音樂在線行業的巨大市場與創新活力。

9月份,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還正式發布5G數字音樂超高清音質團體標准,這被認為將促進數字音樂千億產業創新發展。 科技 與藝術相融合,相信也會帶動橋攔更多的「新藝術」創新創業形態出現。

D. 國務院關於強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的意見

國務院關於強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進一步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的意見

國發〔2017〕37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創新是社會進步的靈魂,創業是推進經濟社會發展、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徑,創新和創業相連一體、碧指李共生共存。近年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興起,催生了數量眾多的市場新生力量,促進了觀念更新、制度創新和生產經營管理方式的深刻變革,有效提高了創新效率、縮短了創新路徑,已成為穩定和擴大就業的重要支撐、推動新舊動能轉換和結構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正在成為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的活力之源。為進一步系統性優化創新創業生態環境,強化政策供給,突破發展瓶頸,充分釋放全社會創新創業潛能,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上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現提出如下意見。

一、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載體

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新舊動能接續轉換,著力振興實體經濟,必須堅持「融合、協同、共享」,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要進一步優化創新創業的生態環境,著力推動「放管服」改革,構建包容創新的審慎監管機制,有效促進政府職能轉變;進一步拓展創新創業的覆蓋廣度,著力推動創新創業群體更加多元,發揮大企業、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的領軍作用,有效促進各類市場主體融通發展;進一步悔遲提升創新創業的科技內涵,著力激發專業技術人才、高技能人才等的創造潛能,強化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的有機銜接,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有效促進創新型創業蓬勃發展;進一步增強創新創業的發展實效,著力推進創新創業與實體經濟發展深度融合,結合「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和軍民融合發展等重大舉措,有效促進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和產業結構優化升級。

——創新為本、高端引領。以科技創新為基礎支撐,實現創新帶動創業、創業促進創新的良性循環。堅持質量效率逗畢並重,引導創新創業多元化、特色化、專業化發展,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堅持創新創業與實體經濟相結合,實現一二三產業相互滲透,推動軍民融合深入發展,創造新供給、釋放新需求,增強產業活力和核心競爭力。

——改革先行、精準施策。以深化改革為核心動力,主動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面向新趨勢、新特徵、新需求,主動作為,針對重點領域、典型區域、關鍵群體的特點精準發力,出實招、下實功、見實效。著力破除制約創新創業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促進生產、管理、分配和創新模式的深刻變革,繼續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積極探索包容審慎監管,為新動能的成長打開更大空間。

——人才優先、主體聯動。以人才支撐為第一要素,改革人才引進、激勵、發展和評價機制,激發人才創造潛能,鼓勵科技人員、中高等院校畢業生、留學回國人才、農民工、退役士兵等有夢想、有意願、有能力的群體更多投身創新創業。加強科研機構、高校、企業、創客等主體協同,促進大中小微企業優勢互補,推動城鎮與農村創新創業同步發展,形成創新創業多元主體合力匯聚、活力迸發的良性格局。

——市場主導、資源聚合。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決定性作用,整合政府、企業、社會等多方資源,建設眾創、眾包、眾扶、眾籌支撐平台,健全創新創業服務體系,推動政策、技術、資本等各類要素向創新創業集聚,充分發揮社會資本作用,以市場化機制促進多元化供給與多樣化需求更好對接,實現優化配置。

——價值創造、共享發展。以價值創造為本質內涵,大力弘揚創新文化,厚植創業沃土,營造敢為人先、寬容失敗的良好氛圍,推動創新創業成為生活方式和人生追求。踐行共享發展理念,實現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使創新創業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二、加快科技成果轉化

重點突破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制度障礙,保護知識產權,活躍技術交易,提升創業服務能力,優化激勵機制,共享創新資源,加速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一)建立完善知識產權運用和快速協同保護體系,擴大知識產權快速授權、確權、維權覆蓋面,加快推進快速保護由單一產業領域向多領域擴展。搭建集專利快速審查、快速確權、快速維權等於一體,審查確權、行政執法、維權援助、仲裁調解、司法銜接相聯動的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探索建立海外知識產權維權援助機制。發揮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台樞紐作用,加快建設國家知識產權運營服務體系。(國家知識產權局牽頭負責)

(二)推動科技成果、專利等無形資產價值市場化,促進知識產權、基金、證券、保險等新型服務模式創新發展,依法發揮資產評估的功能作用,簡化資產評估備案程序,實現協議定價和掛牌、拍賣定價。促進科技成果、專利在企業的推廣應用。(國家知識產權局、財政部、科技部、中國科協等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探索在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領域率先建立利用財政資金形成的科技成果限時轉化制度。財政資金支持形成的科技成果,除涉及國防、國家安全、國家利益、重大社會公共利益外,在合理期限內未能轉化的,可由國家依法強制許可實施轉化。(科技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引導眾創空間向專業化、精細化方向升級,支持龍頭骨幹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圍繞優勢細分領域建設平台型眾創空間。探索將創投孵化器等新型孵化器納入科技企業孵化器管理服務體系,並享受相應扶持政策。(科技部牽頭負責)

(五)推動科研院所落實國家科技成果轉化法律法規和政策,強化激勵導向,提高科研院所成果轉化效率。堅持試點先行,進一步擴大科研院所自主權,激發科研院所和科技人員創新創業積極性。(科技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六)促進儀器設備開放共享,探索儀器設備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機制,對於財政資金購置的儀器設備,探索引入專業服務機構進行社會化服務等多種方式。(科技部牽頭負責)

(七)實施科研院所創新創業共享行動,鼓勵科研院所發揮自身優勢,進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轉化能力和創新創業能力,進一步開放現有科研設施和資源,推動科技成果在全社會范圍實現共享和轉化。(國家發展改革委、中科院、科技部等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拓展企業融資渠道

不斷完善金融財稅政策,創新金融產品,擴大信貸支持,發展創業投資,優化投入方式,推動破解創新創業企業融資難題。

(八)在有效防控風險的前提下,合理賦予大型銀行縣支行信貸業務許可權。支持地方性法人銀行在符合條件的情況下在基層區域增設小微支行、社區支行,提供普惠金融服務。支持商業銀行改造小微企業信貸流程和信用評價模型,提高審批效率。(銀監會牽頭負責)

(九)完善債權、股權等融資服務機制,為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投融資服務。穩妥推進投貸聯動試點工作。推廣專利權質押等知識產權融資模式,鼓勵保險公司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融資提供保證保險服務,對符合條件的由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提供風險補償或保費補貼。持續優化科技型中小企業直接融資機制,穩步擴大創新創業公司債券試點規模。支持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債提供擔保。鼓勵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建立政銀擔、政銀保等不同類型的風險補償機制。(銀監會、人民銀行、保監會、財政部、科技部、國家知識產權局、證監會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改革財政資金、國有資本參與創業投資的投入、管理與退出標准和規則,建立完善與其特點相適應的績效評價體系。依法依規豁免國有創業投資機構和國有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國有股轉持義務。(財政部、國務院國資委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一)適時推廣創業投資企業和天使投資個人有關稅收試點政策,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創業投資。推動創業投資企業、創業投資管理企業及其從業人員在第三方徵信機構完善信用記錄,實現創業投資領域信用記錄全覆蓋。(財政部、稅務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二)推動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設立一批創業投資子基金。引導和規范地方各級人民政府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建立完善對引導基金的運行監管機制、財政資金的績效考核機制和基金管理機構的信用信息評價機制。(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三)健全完善創新券、創業券的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在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域探索建立創新券、創業券跨區域互通互認機制。(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四、促進實體經濟轉型升級

深入實施「互聯網+」、「中國製造2025」、軍民融合發展、新一代人工智慧等重大舉措,著力加強創新創業平台建設,培育新興業態,發展分享經濟,以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改造傳統產業,增強核心競爭力,實現新興產業與傳統產業協同發展。

(十四)加強基礎研究,提升原始創新能力。改革和創新科研管理、投入和經費使用方式。高校和科研院所要鼓勵科研人員與創業者開展合作和互動交流,建立集群思、匯眾智、解難題的眾創空間。面向企業和社會創新的難點,凝練和解決科學問題,舉辦各種形式的創新挑戰賽,通過眾包共議方式,提高創新效率和水平。(科技部、財政部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五)在戰略性領域布局建設若干產業創新中心,整合利用現有創新資源形成充滿活力的創新網路。依託企業、聯合高校和科研院所,建設符合發展需求的製造業創新中心,開展關鍵共性重大技術研究和產業化應用示範。推動建立一批軍民結合、產學研一體的科技協同創新平台。(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教育部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六)實施企業創新創業協同行動。支持大型企業開放供應鏈資源和市場渠道,推動開展內部創新創業,帶動產業鏈上下游發展,促進大中小微企業融通發展。(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資委、全國工商聯等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七)鼓勵大型企業全面推進「雙創」工作,建設「雙創」服務平台與網路,開展各類「雙創」活動,推廣各類大型企業「雙創」典型經驗,促進跨界融合和成果轉化。(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務院國資委、全國工商聯等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八)促進分享經濟發展,合理引導預期,創新監管模式,推動構建適應分享經濟發展的包容審慎監管機制和社會多方協同治理機制,完善新就業形態、消費者權益、社會保障、信用體系建設、風險控制等方面的政策法規,研究完善適應分享經濟特點的稅收征管措施,研究建立平台企業履職盡責與依法獲得責任豁免的聯動機制。(國家發展改革委、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人民銀行、工商總局、稅務總局、中央網信辦等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十九)發布促進數字經濟發展戰略綱要,強化系統性設計,打破制約數字生產力發展的制度障礙,推進市場化的生產資料分享,提升市場配置資源效率,加速數字化轉型,引領和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發起「一帶一路」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倡議,促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數字經濟交流與合作。(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等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進一步完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統計分類,充分利用大數據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研究制定「雙創」發展統計指標體系,科學、准確、及時反映經濟結構優化升級的新進展。(國家統計局牽頭負責)

(二十一)加快研究制定工業互聯網安全技術標准,建設工業互聯網網路安全監測平台和中小企業網路安全公共服務平台,強化工業互聯網安全保障支撐能力。(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負責)

(二十二)積極落實支持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用地政策,加大新供用地保障力度,鼓勵盤活利用現有用地,引導新產業集聚發展,完善新產業用地監管制度。(國土資源部牽頭負責)

(二十三)研究制定促進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示範應用的意見,建立健全首台(套)重大技術裝備研發、檢測評定、示範應用體系,完善財政、金融、保險等支持政策,明確相關招標采購要求,建立示範應用激勵和保障機制,營造良好的政策和市場環境。(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負責)

(二十四)充分利用產業投資基金支持先進製造業發展。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升級重大工程,支持關鍵領域和瓶頸環節技術改造。(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完善人才流動激勵機制

充分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改革分配機制,引進國際高層次人才,促進人才合理流動,健全保障體系,加快形成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創業人才隊伍。

(二十五)制定人才簽證實施細則,明確外國人申請和取得人才簽證的標准條件和辦理程序;全面實施外國人來華工作許可制度,簡化外國高層次人才辦理工作許可證和居留證件的程序。開展外國高層次人才服務「一卡通」試點,建立安居保障、子女入學和醫療保健服務通道。進一步完善外國人才由工作居留向永久居留轉換機制,實現工作許可、簽證和居留有機銜接。(國家外專局、公安部、外交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六)允許外國留學生憑高校畢業證書、創業計劃申請加註「創業」的私人事務類居留許可。外國人依法申請注冊成為企業的,可憑創辦企業注冊證明等材料向有關部門申請工作許可和工作類居留許可。(公安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家外專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七)實施留學人員回國創新創業啟動支持計劃,吸引更多高素質留學人才回國創新創業。繼續推進兩岸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設,推動內地與港澳地區開展創新創業交流合作。深入開展「萬僑創新行動」,支持建設華僑華人創新創業基地,探索建立華僑華人創新創業綜合服務體系,為華僑華人高層次專業人才和企業家出入境、停居留以及申辦外國人永久居留身份證件提供便利。推動來內地創業的港澳同胞、回國(來華)創業的華僑華人享受當地城鎮居民同等待遇的社會公共服務。繼續推進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建設。(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外交部、公安部、國務院港澳辦、國務院台辦、國務院僑辦、中國科協等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八)完善高校和科研院所績效考核辦法,在核定的績效工資總量內高校和科研院所可自主分配。事業單位引進高層次人員和招聘急需緊缺人才,可簡化招錄程序,沒有崗位空缺的可申請設置特設崗位,並按相關規定辦理人事關系,確定崗位薪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二十九)實施社團創新創業融合行動,搭建創新創業資源對接平台,推介一批創新創業典型人物和案例,推動創新精神、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融合,進一步引導和推動各類科技人員投身創新創業大潮。(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科協等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加快將現有支持「雙創」相關財政政策措施向返鄉下鄉人員創新創業拓展,將符合條件的返鄉下鄉人員創新創業項目納入強農惠農富農政策范圍。探索實施農村承包土地經營權以及農業設施、農機具抵押貸款試點。允許返鄉下鄉人員依法使用集體建設用地開展創新創業。返鄉農民工可在創業地參加各項社會保險。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將返鄉農民工納入住房公積金繳存范圍,按規定將其子女納入城鎮(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參保范圍。地方人民政府要建立協調推動機制,有條件的縣級人民政府應設立「綠色通道」,為返鄉下鄉人員創新創業提供便利服務。(農業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國土資源部等部門和有關地方人民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一)各地區可根據實際需要制定靈活的引才引智政策,採取不改變人才的戶籍、人事關系等方式,以用為本,發揮實效,解決關鍵領域高素質人才稀缺等問題。(各地方人民政府負責)

六、創新政府管理方式

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普惠性政策支持力度,改善營商環境,放寬市場准入,推進試點示範,加強文化建設,推動形成政府、企業、社會良性互動的創新創業生態。

(三十二)出台公平競爭審查實施細則,進一步健全審查機制,明確審查程序,強化審查責任,推動全面實施公平競爭審查制度,為創新創業營造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市場環境。(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商務部、工商總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三)推進「多證合一」登記制度改革,將涉企登記、備案等有關事項和各類證照進一步整合到營業執照上。對內外資企業,在支持政策上一視同仁,推動實施一個窗口登記注冊和限時辦結。推動取消企業名稱預先核准,推廣自主申報。全面實施企業簡易注銷登記改革,實現市場主體退出便利化。建設全國統一的電子營業執照管理系統,推進無介質電子營業執照建設和應用。(工商總局牽頭負責)

(三十四)加大事中事後監管力度,實現「雙隨機、一公開」監管全覆蓋,開展跨部門「雙隨機」聯合檢查,提高監管效能。健全跨部門、跨地區執法協作機制,推進市場監管領域綜合執法改革。(工商總局、中央編辦、國務院法制辦等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五)在有條件的基層政府設立專業化的行政審批機構,實行審批職責、審批事項、審批環節「三個全集中」。(各地方人民政府、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六)適時適當放寬教育等行業互聯網准入條件,降低創新創業門檻,加強新興業態領域事中事後監管。(教育部牽頭負責)

(三十七)推進跨省經營企業部分涉稅事項全國通辦。推進銀行卡受理終端、網上銀行、手機銀行等多元化繳稅方式。加強國稅、地稅聯合辦稅。建立健全市、縣兩級銀稅合作工作機制,加大基層銀稅合作力度,逐步擴大稅務、銀行信用信息共享內容。探索通過建立電子平台或在銀稅雙方系統中互設介面等方式,實現銀稅信息「線上」互動。(稅務總局牽頭負責)

(三十八)積極有序推進試點示範,加快建設全國雙創示範基地,推進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範,整合創建一批農村創新創業示範基地。推廣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經驗。研究新設一批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高新區,深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政策試點。(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農業部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十九)辦好全國「雙創」活動周,營造創新創業良好氛圍。組織實施好「創響中國」系列活動,開展創業投資企業、院士專家、新聞媒體地方行。高質量辦好創新創業賽事,推動創新創業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國科協等單位按職責分工負責)

各地區、各部門要認真落實本意見的各項要求,進一步細化政策措施,切實履職盡責,密切配合,勇於探索,主動作為,及時總結經驗,加強監督檢查,確保各項政策落到實處,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發展,為全面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培育壯大新動能、改造提升傳統動能和促進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提供強勁支撐。

國務院


2017年7月21日

(此件公開發布)

E. 國家出台了多少個推動大眾創業 萬眾創新的政策文件

國務院關於大力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見
國發〔2015〕32號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國務院各部委、各直屬機構:
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發展的動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計、強國之策,對於推動經濟結構調整、打造發展新引擎、增強發展新動力、走創新驅動發展道路具有重要意義,是穩增長、擴就業、激發億萬群眾智慧和創造力,促進社會縱向流動、公平正義的重大舉措。根據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部署,為改革完善相關體制機制,構建普惠性政策扶持體系,推動資金鏈引導創業創新鏈、創業創新鏈支持產業鏈、產業鏈帶動就業鏈,現提出以下意見。
一、充分認識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重要意義
——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培育和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的必然選擇。隨著我國資源環境約束日益強化,要素的規模驅動力逐步減弱,傳統的高投入、高消耗、粗放式發展方式難以為繼,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需要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就是要通過結構性改革、體制機制創新,消除不利於創業創新發展的各種制度束縛和桎梏,支持各類市場主體不斷開辦新企業、開發新產品、開拓新市場,培育新興產業,形成小企業「鋪天蓋地」、大企業「頂天立地」的發展格局,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打造新引擎、形成新動力。
——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擴大就業、實現富民之道的根本舉措。我國有13億多人口、9億多勞動力,每年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困難人員、退役軍人數量較大,人力資源轉化為人力資本的潛力巨大,但就業總量壓力較大,結構性矛盾凸顯。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就是要通過轉變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營造公平競爭的創業環境,使有夢想、有意願、有能力的科技人員、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失業人員等各類市場創業主體「如魚得水」,通過創業增加收入,讓更多的人富起來,促進收入分配結構調整,實現創新支持創業、創業帶動就業的良性互動發展。
——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激發全社會創新潛能和創業活力的有效途徑。目前,我國創業創新理念還沒有深入人心,創業教育培訓體系還不健全,善於創造、勇於創業的能力不足,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良好環境尚未形成。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就是要通過加強全社會以創新為核心的創業教育,弘揚「敢為人先、追求創新、百折不撓」的創業精神,厚植創新文化,不斷增強創業創新意識,使創業創新成為全社會共同的價值追求和行為習慣。
二、總體思路
按照「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改革推動,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放寬政策、放開市場、放活主體,形成有利於創業創新的良好氛圍,讓千千萬萬創業者活躍起來,匯聚成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動能。不斷完善體制機制、健全普惠性政策措施,加強統籌協調,構建有利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的政策環境、制度環境和公共服務體系,以創業帶動就業、創新促進發展。
——堅持深化改革,營造創業環境。通過結構性改革和創新,進一步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增強創業創新制度供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扶持政策和激勵措施,營造均等普惠環境,推動社會縱向流動。
——堅持需求導向,釋放創業活力。尊重創業創新規律,堅持以人為本,切實解決創業者面臨的資金需求、市場信息、政策扶持、技術支撐、公共服務等瓶頸問題,最大限度釋放各類市場主體創業創新活力,開辟就業新空間,拓展發展新天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堅持政策協同,實現落地生根。加強創業、創新、就業等各類政策統籌,部門與地方政策聯動,確保創業扶持政策可操作、能落地。鼓勵有條件的地區先行先試,探索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創業創新經驗。
——堅持開放共享,推動模式創新。加強創業創新公共服務資源開放共享,整合利用全球創業創新資源,實現人才等創業創新要素跨地區、跨行業自由流動。依託「互聯網+」、大數據等,推動各行業創新商業模式,建立和完善線上與線下、境內與境外、政府與市場開放合作等創業創新機制。
三、創新體制機制,實現創業便利化
(一)完善公平競爭市場環境。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增加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為創業者提供更多機會。逐步清理並廢除妨礙創業發展的制度和規定,打破地方保護主義。加快出台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建立統一透明、有序規范的市場環境。依法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消除不利於創業創新發展的壟斷協議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以及其他不正當競爭行為。清理規范涉企收費項目,完善收費目錄管理制度,制定事中事後監管辦法。建立和規范企業信用信息發布制度,制定嚴重違法企業名單管理辦法,把創業主體信用與市場准入、享受優惠政策掛鉤,完善以信用管理為基礎的創業創新監管模式。
(二)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快實施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一照一碼」,落實「先照後證」改革,推進全程電子化登記和電子營業執照應用。支持各地結合實際放寬新注冊企業場所登記條件限制,推動「一址多照」、集群注冊等住所登記改革,為創業創新提供便利的工商登記服務。建立市場准入等負面清單,破除不合理的行業准入限制。開展企業簡易注銷試點,建立便捷的市場退出機制。依託企業信用信息公示系統建立小微企業名錄,增強創業企業信息透明度。
(三)加強創業知識產權保護。研究商業模式等新形態創新成果的知識產權保護辦法。積極推進知識產權交易,加快建立全國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台。完善知識產權快速維權與維權援助機制,縮短確權審查、侵權處理周期。集中查處一批侵犯知識產權的大案要案,加大對反復侵權、惡意侵權等行為的處罰力度,探索實施懲罰性賠償制度。完善權利人維權機制,合理劃分權利人舉證責任,完善行政調解等非訴訟糾紛解決途徑。
(四)健全創業人才培養與流動機制。把創業精神培育和創業素質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實現全社會創業教育和培訓制度化、體系化。加快完善創業課程設置,加強創業實訓體系建設。加強創業創新知識普及教育,使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深入人心。加強創業導師隊伍建設,提高創業服務水平。加快推進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破除人才自由流動制度障礙,實現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社會各方面人才順暢流動。加快建立創業創新績效評價機制,讓一批富有創業精神、勇於承擔風險的人才脫穎而出。
四、優化財稅政策,強化創業扶持
(五)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和統籌力度。各級財政要根據創業創新需要,統籌安排各類支持小微企業和創業創新的資金,加大對創業創新支持力度,強化資金預算執行和監管,加強資金使用績效評價。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政府設立創業基金,扶持創業創新發展。在確保公平競爭前提下,鼓勵對眾創空間等孵化機構的辦公用房、用水、用能、網路等軟硬體設施給予適當優惠,減輕創業者負擔。
(六)完善普惠性稅收措施。落實扶持小微企業發展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落實科技企業孵化器、大學科技園、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固定資產加速折舊等稅收優惠政策。對符合條件的眾創空間等新型孵化機構適用科技企業孵化器稅收優惠政策。按照稅制改革方向和要求,對包括天使投資在內的投向種子期、初創期等創新活動的投資,統籌研究相關稅收支持政策。修訂完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辦法,完善創業投資企業享受70%應納稅所得額稅收抵免政策。抓緊推廣中關村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稅收試點政策,將企業轉增股本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試點政策、股權獎勵分期繳納個人所得稅試點政策推廣至全國范圍。落實促進高校畢業生、殘疾人、退役軍人、登記失業人員等創業就業稅收政策。
(七)發揮政府采購支持作用。完善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府采購政策,加強對采購單位的政策指導和監督檢查,督促采購單位改進采購計劃編制和項目預留管理,增強政策對小微企業發展的支持效果。加大創新產品和服務的采購力度,把政府采購與支持創業發展緊密結合起來。
五、搞活金融市場,實現便捷融資
(八)優化資本市場。支持符合條件的創業企業上市或發行票據融資,並鼓勵創業企業通過債券市場籌集資金。積極研究尚未盈利的互聯網和高新技術企業到創業板發行上市制度,推動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建立戰略新興產業板。加快推進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向創業板轉板試點。研究解決特殊股權結構類創業企業在境內上市的制度性障礙,完善資本市場規則。規范發展服務於中小微企業的區域性股權市場,推動建立工商登記部門與區域性股權市場的股權登記對接機制,支持股權質押融資。支持符合條件的發行主體發行小微企業增信集合債等企業債券創新品種。
(九)創新銀行支持方式。鼓勵銀行提高針對創業創新企業的金融服務專業化水平,不斷創新組織架構、管理方式和金融產品。推動銀行與其他金融機構加強合作,對創業創新活動給予有針對性的股權和債權融資支持。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向創業企業提供結算、融資、理財、咨詢等一站式系統化的金融服務。
(十)豐富創業融資新模式。支持互聯網金融發展,引導和鼓勵眾籌融資平台規范發展,開展公開、小額股權眾籌融資試點,加強風險控制和規范管理。豐富完善創業擔保貸款政策。支持保險資金參與創業創新,發展相互保險等新業務。完善知識產權估值、質押和流轉體系,依法合規推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專利許可費收益權證券化、專利保險等服務常態化、規模化發展,支持知識產權金融發展。
六、擴大創業投資,支持創業起步成長
(十一)建立和完善創業投資引導機制。不斷擴大社會資本參與新興產業創投計劃參股基金規模,做大直接融資平台,引導創業投資更多向創業企業起步成長的前端延伸。不斷完善新興產業創業投資政策體系、制度體系、融資體系、監管和預警體系,加快建立考核評價體系。加快設立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和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逐步建立支持創業創新和新興產業發展的市場化長效運行機制。發展聯合投資等新模式,探索建立風險補償機制。鼓勵各地方政府建立和完善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加強創業投資立法,完善促進天使投資的政策法規。促進國家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國家科技成果轉化引導基金、國家中小企業發展基金等協同聯動。推進創業投資行業協會建設,加強行業自律。
(十二)拓寬創業投資資金供給渠道。加快實施新興產業「雙創」三年行動計劃,建立一批新興產業「雙創」示範基地,引導社會資金支持大眾創業。推動商業銀行在依法合規、風險隔離的前提下,與創業投資機構建立市場化長期性合作。進一步降低商業保險資金進入創業投資的門檻。推動發展投貸聯動、投保聯動、投債聯動等新模式,不斷加大對創業創新企業的融資支持。
(十三)發展國有資本創業投資。研究制定鼓勵國有資本參與創業投資的系統性政策措施,完善國有創業投資機構激勵約束機制、監督管理機制。引導和鼓勵中央企業和其他國有企業參與新興產業創業投資基金、設立國有資本創業投資基金等,充分發揮國有資本在創業創新中的作用。研究完善國有創業投資機構國有股轉持豁免政策。
(十四)推動創業投資「引進來」與「走出去」。抓緊修訂外商投資創業投資企業相關管理規定,按照內外資一致的管理原則,放寬外商投資准入,完善外資創業投資機構管理制度,簡化管理流程,鼓勵外資開展創業投資業務。放寬對外資創業投資基金投資限制,鼓勵中外合資創業投資機構發展。引導和鼓勵創業投資機構加大對境外高端研發項目的投資,積極分享境外高端技術成果。按投資領域、用途、募集資金規模,完善創業投資境外投資管理。
七、發展創業服務,構建創業生態
(十五)加快發展創業孵化服務。大力發展創新工場、車庫咖啡等新型孵化器,做大做強眾創空間,完善創業孵化服務。引導和鼓勵各類創業孵化器與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相結合,完善投融資模式。引導和推動創業孵化與高校、科研院所等技術成果轉移相結合,完善技術支撐服務。引導和鼓勵國內資本與境外合作設立新型創業孵化平台,引進境外先進創業孵化模式,提升孵化能力。
(十六)大力發展第三方專業服務。加快發展企業管理、財務咨詢、市場營銷、人力資源、法律顧問、知識產權、檢驗檢測、現代物流等第三方專業化服務,不斷豐富和完善創業服務。
(十七)發展「互聯網+」創業服務。加快發展「互聯網+」創業網路體系,建設一批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促進創業與創新、創業與就業、線上與線下相結合,降低全社會創業門檻和成本。加強政府數據開放共享,推動大型互聯網企業和基礎電信企業向創業者開放計算、存儲和數據資源。積極推廣眾包、用戶參與設計、雲設計等新型研發組織模式和創業創新模式。
(十八)研究探索創業券、創新券等公共服務新模式。有條件的地方繼續探索通過創業券、創新券等方式對創業者和創新企業提供社會培訓、管理咨詢、檢驗檢測、軟體開發、研發設計等服務,建立和規范相關管理制度和運行機制,逐步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八、建設創業創新平台,增強支撐作用
(十九)打造創業創新公共平台。加強創業創新信息資源整合,建立創業政策集中發布平台,完善專業化、網路化服務體系,增強創業創新信息透明度。鼓勵開展各類公益講壇、創業論壇、創業培訓等活動,豐富創業平台形式和內容。支持各類創業創新大賽,定期辦好中國創新創業大賽、中國農業科技創新創業大賽和創新挑戰大賽等賽事。加強和完善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網路建設。充分發揮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大型企業發展創業平台、投資並購小微企業等,支持企業內外部創業者創業,增強企業創業創新活力。為創業失敗者再創業建立必要的指導和援助機制,不斷增強創業信心和創業能力。加快建立創業企業、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統計指標體系,規范統計口徑和調查方法,加強監測和分析。
(二十)用好創業創新技術平台。建立科技基礎設施、大型科研儀器和專利信息資源向全社會開放的長效機制。完善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國家級科研平台(基地)向社會開放機制,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有力支撐。鼓勵企業建立一批專業化、市場化的技術轉移平台。鼓勵依託三維(3D)列印、網路製造等先進技術和發展模式,開展面向創業者的社會化服務。引導和支持有條件的領軍企業創建特色服務平台,面向企業內部和外部創業者提供資金、技術和服務支撐。加快建立軍民兩用技術項目實施、信息交互和標准化協調機制,促進軍民創新資源融合。
(二十一)發展創業創新區域平台。支持開展全面創新改革試驗的省(區、市)、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等,依託改革試驗平台在創業創新體制機制改革方面積極探索,發揮示範和帶動作用,為創業創新制度體系建設提供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依託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區等創業創新資源密集區域,打造若干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創業創新中心。引導和鼓勵創業創新型城市完善環境,推動區域集聚發展。推動實施小微企業創業基地城市示範。鼓勵有條件的地方出台各具特色的支持政策,積極盤活閑置的商業用房、工業廠房、企業庫房、物流設施和家庭住所、租賃房等資源,為創業者提供低成本辦公場所和居住條件。
九、激發創造活力,發展創新型創業
(二十二)支持科研人員創業。加快落實高校、科研院所等專業技術人員離崗創業政策,對經同意離崗的可在3年內保留人事關系,建立健全科研人員雙向流動機制。進一步完善創新型中小企業上市股權激勵和員工持股計劃制度規則。鼓勵符合條件的企業按照有關規定,通過股權、期權、分紅等激勵方式,調動科研人員創業積極性。支持鼓勵學會、協會、研究會等科技社團為科技人員和創業企業提供咨詢服務。
(二十三)支持大學生創業。深入實施大學生創業引領計劃,整合發展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基金。引導和鼓勵高校統籌資源,抓緊落實大學生創業指導服務機構、人員、場地、經費等。引導和鼓勵成功創業者、知名企業家、天使和創業投資人、專家學者等擔任兼職創業導師,提供包括創業方案、創業渠道等創業輔導。建立健全彈性學制管理辦法,支持大學生保留學籍休學創業。
(二十四)支持境外人才來華創業。發揮留學回國人才特別是領軍人才、高端人才的創業引領帶動作用。繼續推進人力資源市場對外開放,建立和完善境外高端創業創新人才引進機制。進一步放寬外籍高端人才來華創業辦理簽證、永久居留證等條件,簡化開辦企業審批流程,探索由事前審批調整為事後備案。引導和鼓勵地方對回國創業高端人才和境外高端人才來華創辦高科技企業給予一次性創業啟動資金,在配偶就業、子女入學、醫療、住房、社會保障等方面完善相關措施。加強海外科技人才離岸創業基地建設,把更多的國外創業創新資源引入國內。
十、拓展城鄉創業渠道,實現創業帶動就業
(二十五)支持電子商務向基層延伸。引導和鼓勵集辦公服務、投融資支持、創業輔導、渠道開拓於一體的市場化網商創業平台發展。鼓勵龍頭企業結合鄉村特點建立電子商務交易服務平台、商品集散平台和物流中心,推動農村依託互聯網創業。鼓勵電子商務第三方交易平台渠道下沉,帶動城鄉基層創業人員依託其平台和經營網路開展創業。完善有利於中小網商發展的相關措施,在風險可控、商業可持續的前提下支持發展面向中小網商的融資貸款業務。
(二十六)支持返鄉創業集聚發展。結合城鄉區域特點,建立有市場競爭力的協作創業模式,形成各具特色的返鄉人員創業聯盟。引導返鄉創業人員融入特色專業市場,打造具有區域特點的創業集群和優勢產業集群。深入實施農村青年創業富民行動,支持返鄉創業人員因地制宜圍繞休閑農業、農產品深加工、鄉村旅遊、農村服務業等開展創業,完善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環境。
(二十七)完善基層創業支撐服務。加強城鄉基層創業人員社保、住房、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完善跨區域創業轉移接續制度。健全職業技能培訓體系,加強遠程公益創業培訓,提升基層創業人員創業能力。引導和鼓勵中小金融機構開展面向基層創業創新的金融產品創新,發揮社區地理和軟環境優勢,支持社區創業者創業。引導和鼓勵行業龍頭企業、大型物流企業發揮優勢,拓展鄉村信息資源、物流倉儲等技術和服務網路,為基層創業提供支撐。
十一、加強統籌協調,完善協同機制
(二十八)加強組織領導。建立由發展改革委牽頭的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部際聯席會議制度,加強頂層設計和統籌協調。各地區、各部門要立足改革創新,堅持需求導向,從根本上解決創業創新中面臨的各種體制機制問題,共同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重大事項要及時向國務院報告。
(二十九)加強政策協調聯動。建立部門之間、部門與地方之間政策協調聯動機制,形成強大合力。各地區、各部門要系統梳理已發布的有關支持創業創新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抓緊推進「立、改、廢」工作,將對初創企業的扶持方式從選拔式、分配式向普惠式、引領式轉變。建立健全創業創新政策協調審查制度,增強政策普惠性、連貫性和協同性。
(三十)加強政策落實情況督查。加快建立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有關普惠性政策措施落實情況督查督導機制,建立和完善政策執行評估體系和通報制度,全力打通決策部署的「最先一公里」和政策落實的「最後一公里」,確保各項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各地區、各部門要進一步統一思想認識,高度重視、認真落實本意見的各項要求,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明確任務分工、落實工作責任,主動作為、敢於擔當,積極研究解決新問題,及時總結推廣經驗做法,加大宣傳力度,加強輿論引導,推動本意見確定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到位,不斷拓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空間,匯聚經濟社會發展新動能,促進我國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邁向中高端水平。
國務院
2015年6月11日

F. 大數據為創業創新提供巨大空間

大數據為創業創新提供巨大空間

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人們普遍關心,在這樣的時代,它會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在昨天的「大數據創新發展論壇」上,與會嘉賓用通俗的語言,生動的例子,深入淺出地向聽眾解釋了大數據的概念、作用,以及大數據時代如何影響我們的生活,並針對如何抓住大數據時代的機遇實現強國夢提出了建議。

大數據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大數據是什麼?它與我們的生活有什麼關系?在當今社會,為什麼世界各國都如此重視大數據?在昨天的論壇上,每位嘉賓都紛紛強調了大數據的重要性。

中國工程院鄔賀銓院士用「大數據已經成為國家基礎性戰略資源」強調了大數據的作用和價值。他說,大數據的產業鏈覆蓋了社會經濟、生活各個領域,可以應用到各個行業,大數據的思維代表了認知論的升華,蘊含著廣闊的創新空間。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曹淑敏也認為,隨著互聯網信息的發展和普及,特別是移動互聯網,使得通信網的普及程度非常之高,已經從連接人到連接物。整個互聯網已經從消費型互聯網轉向產業型互聯網,這為大數據的存儲、處理、挖掘、應用奠定了基礎。目前,大數據在各方面的應用已經開始逐漸顯現,除了傳統的服務業領域之外,工業領域的應用也已經開始興起。

在阿里巴巴副總裁塗子沛看來,大數據已經與我們生活緊密聯系在一起,幾乎成了每個人生活的一部分。現在,很多人都離不開手機,下飛機第一件事打開手機,早上起來第一件事打開手機,看微信,看朋友圈,看信息,其實,人們所看到的這些都是數據,人們離不開的不是手機而是數據,所以說,大數據的時代已經到來。

華為集團高級副總裁鄧彪認為,大數據可以幫助企業增加收入、幫助企業提升運營效率。大數據的應用比數據的存儲和計算更重要,大數據一定要用才會有價值,此外,大數據一定要流動、貫穿、沉澱。

抓住大數據機遇實現強國夢

怎樣抓住大數據時代機遇,實現強國的夢想?與會嘉賓結合目前國內大數據產業發展的現狀,提出了各自的建議。

在貴州省委常委、貴陽市委書記陳剛看來,大數據發展到今天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就是數據存儲越來越多,數據處理量越來越大,人類積累數據的能力遠超過人類處理數據的能力的發展。換句話說,在未來發展過程中,大數據越來越大,但是,大數據並不能保證我們能把這些數據處理好,因此在未來大數據處理時代,由計算機形成的熱點「頭腦風暴」,可能是人類社會進入大數據處理能力的最高一個階段。

他以貴陽市為例說明大數據對一個城市發展的重要性。目前,貴陽市正在做的一件事情就是以交通大數據為基礎,成立一個公共數據開放的平台,進而建立一個孵化器的平台,向國內所有的法人企業進行契約式的數據開放;從局部利益來說,通過這些數據的開放,利用社會的資源可以改善貴陽交通,使政府智能化管理,服務民生得到改善。但是它的價值遠不止於此,我們考慮的是能不能通過交通大數據的孵化器,通過契約式的方式,吸引社會企業、社會法人來,作為一種契約式的開放管理,進而形成一種良性互動的循環,形成各個部門數據競相開放,出現各個部門數據融合開放的格局,這是貴陽想做的探索。

鄔賀銓院士在演講中直陳目前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所存在的問題,他說,中國是網路大國,也是數據大國,擁有數據資源是中國的優勢。但大數據的開發能力和人才是中國的短板,大數據的法治與數據開放共享的不足是我們的「軟肋」。他認為,大數據運行需要大平台,過去的數據是靜止的,現在數據是活的,所以對平台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實現信息融合,需要從大量的復雜數據裡面突出感興趣的數據。

曹淑敏也建議,要加強數據開放共享,推動應用創新,提升政府治理新能力。大數據的開放給創業創新提供了巨大的空間和潛力,其中既包括大數據的開放平台,又包括培育大數據的眾包平台,還有建設大數據的眾創平台,這將為中小企業提供很多的創業機會。同時,還要加強數據安全管理。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為創業創新提供巨大空間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G. 如何用大數據做高效社會創新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各領域的數據量都在爆發式增長,尤其在雲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等it技術得到廣泛應用之後,數據的增長實現了從量變到質變的轉型,大數據如浪潮般席捲而來,人類社會進入大數據時代。大數據不僅僅只是一次顛覆性的技術革命,更是一場思維方式、行為模式與治理理念的全方位變革,尤其在政府治理領域,大數據帶來了巨大的變革潛力和創新空間。在「全面深化改革,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時代背景下,應充分重視大數據在政府治理中的重要價值,牢牢抓住大數據為政府治理提供的創新機遇,切實提高各級政府部門的治理能力。
一、大數據為政府治理理念轉型帶來新機遇
治理理念的轉型是提升政府治理能力的前提,理念的轉型需要新文化、新思維的融入,大數據所蘊含的數據文化與數據思維恰好可以為治理理念轉型提供突破口,基於大數據探索政府治理的多元、多層、多角度特徵,最終實現以政府為主體的政府管制理念向以協同共治、公共服務為導向的政府治理理念的轉型。在大數據時代,政府治理的依據不再是個人經驗和長官意志,而是實實在在的數據,在過去深入群眾、實地調研考察的基礎上,系統採集的客觀數據和實證分析的科學結果將成為最為重要的政府決策依據。「尊重事實、推崇理性、強調精確」的特徵和「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理念將成為政府治理理念轉型的核心要義。
二、大數據為政府治理模式創新帶來新機遇
大數據通過把數學演算法運用於海量數據,從數則做據中尋找相關關系,通過這種相關性預測事情發生的可能性,這是大數據方法論的核心思想。此外,依託於大數據技術和平台,通過外包、眾包等靈活的組織方式,可以推動政府治理的組織架構從科層、分割、封閉向開放、協同、合作轉型,因此把大數據的方法和手段引入到政府治理領域,是實現政府治理模式創新的有效路徑。基於上述方法論,大數據為政府治理模式創新帶來的新機遇主要包括:從粗放式管理到精細化治理、從單兵作戰型管理到協作共享型治理、從被動響應型管理到主動預見型治理、從電子政務管理到政府2.0治理、從風險隱蔽型管理到風險防範型治理,最終實現全面數據驅動的治理模式創新。
三、大數據為政府決策科學化帶來新機遇
隨著公共事務的日益復雜,僅憑個人感知已經很難全面了解所有正在發生的事情並做出正確判斷,政府部門想要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就需要把大數據思維與技術運用到政府治理與決策中,依靠大規模數據的收集來直觀呈現經殲茄濟社會運行規律,通過相應的數據挖掘來輔助政府部門進行科學決策。大數據為政府決策科學化帶來的機遇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在決策的制定階段,大數據背景下,政府決策不再是個別領導幹部「拍腦袋」做出的,而是通過「用數據說話」,讓聽得見炮火的人(數據)做出決策,這樣的政府決策是在對客觀數據進行科學分析、充分了解客觀現實的基礎上做出的,這樣大孫改衡大提高了決策的精準性、適用性和科學化水平;其次,在決策實施效果的跟蹤反饋階段,通過物聯網和社交網路的普及,大量的客觀數據能夠快速匯集給決策者,通過這些數據對決策的實施過程和效果進行實時監控,能夠更全面地掌握決策的實施效果和下一步的改進方向。
四、大數據為政府服務效能提升帶來新機遇
提升政府服務效能是政府治理能力提升的重要支撐,也是大數據背景下服務型政府建設的關鍵所在,在政府治理的范疇下,提升政府服務效能主要包括政府部門行政審批的效率提升和公共服務產品的質量提高兩個方面。在提升行政審批效率方面,大數據可以打通各個政府部門的信息孤島,打破各部門數據的條塊分割,通過構建統一的政府行政審批雲平台,讓數據為老百姓「跑腿辦事」,省去了「跑斷腿、磨破嘴,辦事跑十幾個部門,蓋幾十個公章」的苦惱和無奈,這樣既提高了行政審批效率,又節約了政府開支。在提高公共服務產品質量方面,大數據通過對公共服務產品數據和服務對象數據的挖掘、分析,提升公共服務產品供給的精準化、分層化、個性化;通過公共數據的開放和兼容,讓公眾參與到公共服務產品設計、提供和監督等各個環節,實現公共服務產品質量的提高。

H. 大數據將如何推動智慧城市管理創新

在人工智慧、物聯網和數據分析等領域加速創新的過程中,近年來智慧城市運動迅速發展。根據聯合國的估計,到2050年,全球68%的人口將居住在城市地區,這是在適當時機推動世界城市更緊密聯系、更高效和對公民更友好的推動力。

大數據是智慧城市創新的核心。利用來自互聯設備、公共機構、私人公民等的數據,將能夠優化家庭和城市運營並有效地管理變化。

收益將是非常可觀的。據麥肯錫全球研究院(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估計,智慧城市技術有可能將關鍵的城市生活質量指標提高10%到30%。盡管智慧城市的好處將是深遠的,但特別是交通管理、公共安全和基礎設施維護這三個領域,證明了數據驅動的創新對城市生活的未來至關重要。

優化智能交通管理

關於智慧城市交通的討論通常集中在自動駕駛 汽車 的遙遠前景上,但是城市已經在利用數據來極大地改善城市交通。這種趨勢只會在未來幾年內加速發展,專注於交通領域的智能城市技術的收入將從2019年的20億美元翻倍至2023年的44億美元。

例如,物聯網感測器和視頻監控攝像機收集的數據可用於幫助城市規劃者解決瓶頸,提高交通流量效率並減少交通擁堵。市民還可以從開放數據中受益:例如,通過實時訪問交通信息,通勤者可以更好地計劃行程並避免擁堵。

業已存在的交通管理平台可以將來自公共機構、聯網 汽車 、攝像頭、物聯網感測器、移動應用和許多其他來源的數據進行整合,這僅僅是智能利用大數據,不僅可以實現更好的交通管理,甚至還可以拯救生命。

從可以監控停車位的攝像頭和感測器,到實時向交通信號燈饋送數據以促進更高效的交通流,大數據正在推動交通創新的新潮流,盡管此類解決方案對城市官員和市政規劃者而言是福音,最終用戶(普通公民)是最大的受益者。

促進公共安全

公共安全有望成為智慧城市的主要增長市場,預測人士呼籲到2023年市場規模達到2959.8億美元。

在實踐中,公共安全技術是什麼樣的?利用GPS數據查找失蹤人員。它是從IoT設備和感測器收集的數據,可將重要信息提供給應急人員,以進行更准確的調度。這是配備AR的無人機的部署,這些無人機覆蓋了緊急響應者的關鍵信息,從而可以在諸如加州野火之類的重大事件中更有效地進行搜救行動。

同時,還通過熱圖、槍擊檢測技術、智能攝像機等使用數據驅動的策略。這樣的用例引發了人們對「Big Brother」入侵的擔憂,盡管平衡公民自由和公共安全至關重要,但明智的城市規劃者不能忽視大數據對公共安全的承諾。麥肯錫預測,智慧城市公共安全解決方案可以將死亡人數減少多達10%,將犯罪發生率減少多達40%,並將緊急響應時間減少多達35%。

管理智慧城市的基礎設施

在未來幾十年中,人口增長和氣候變化都將對城市的基礎設施構成重大的,重疊的挑戰,但是大數據可以幫助城市規劃者適應。

無人機監視難以到達的區域,可以生成豐富的可操作數據,以指導有關基礎設施維修和維護的決策,從而防止無法解決的潛在致命結構缺陷。我們都已經看到了由於大壩維護監督而可能造成的災難性破壞,使用智能數據監視和檢查異常情況很可能會發現漏洞。

除了預防損壞之外,數據的使用不僅可以使建築物保持良好的物理狀態,還可以保持城市的動脈暢通。供應鏈依賴於平坦的道路,穩固的橋梁和運轉良好的火車,沒有它們,經濟就會陷入自由落體。利用數據,政府可以確保這些生命線的長期完整性。

有關資源可用性,供應和需求以及氣候的數據將實現更智能的電網管理,因為IoT設備會實時向運營商提供信息,從而在高峰和非高峰時段推動有關供應管理的更明智的決策。

對於渴望成為真正智慧城市的城市,制定可靠的數據策略至關重要。他們用於簡化和優化運營的數據必須足夠豐富,這就是城市規劃者必須採取整體方法進行數據收集和共享的原因。這將需要公私合作以及對分析功能的持續投資。當城市承諾採用這種方法時,他們將變得更加智能,他們的居民也會獲益更多。

I. 安徽男子高燒39.4度被殯葬商家「盯」上,大數據到底是怎樣推送的

大數據通過對大量數據分析得出結論,根據用戶的生活習慣,工作性質,系統的進行比對分析,然後進行智能匹配推送。

大數據到底是怎樣推送的?

生老病死是人生的必經之路,我們在生活中也不應該對某個行業存在偏見,在這次的事件中,這名男子希望神孝通過社交平台來分享自己的日常點滴,沒有想到卻被他人惡意引流博人眼球。在大數據推送的過程之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真正的營銷方式應該以用戶為中心,大數據在了解用戶的消費習慣以及收入等情況之後也會惡意進行推送,是不是這種方法對於普通人來說也會造成極大的困擾,通過演算法精準推送滿足了人們多元化個性化的信息需求,但是在大數據推動的過程中也出現了大量低俗劣質的信息的推送,因此應當理性的看待大數據的存在。

閱讀全文

與大數據推動雙創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有線網路電視機頂盒如何看直播 瀏覽:909
linux掛載硬碟home 瀏覽:964
word2010全部接受修訂 瀏覽:802
咋找文件管理中找下載路徑 瀏覽:967
冒險小鎮怎麼快速升級 瀏覽:573
如何修改5g手機的5g網路 瀏覽:486
為什麼網站查不到流量 瀏覽:215
微信錄音怎麼錄音文件 瀏覽:450
iphone6顯示無法滿屏 瀏覽:747
2602i升級胖ap 瀏覽:642
macbookair怎麼關閉程序 瀏覽:485
有道機器人編程課怎麼樣 瀏覽:791
商業銀行app如何查看銀行卡號 瀏覽:522
貴港市直播app開發怎麼樣 瀏覽:674
iphone6畫面同步電腦 瀏覽:801
adf上傳文件 瀏覽:772
微信撩妹表情包 瀏覽:935
作息app 瀏覽:24
29星卡哪些app免流 瀏覽:842
如何查找歷史地震數據 瀏覽:315

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