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大數據時代數據安全策略
大數據時代數據安全策略
大數據未來已來 商業價值巨大
眾所周知,今天的數據量正在呈幾何式增長,以個人消費者為例,現在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比如上網數據、購物數據、社交數據。而在企業市場,數據量更是驚人, 移動設備、互聯網以及企業自身的數據加速了大數據到來 。阿里的馬雲曾經說過,我們現在正在處於一個由IT時代向DT時代轉變。實際上,這不是在聳人聽聞,小到我們個人消費者大到行業企業的發展,處處在產生數據、又處處離不開數據,基於大數據技術,無論是個人還是行業企業可以去很多的業務創新以及價值轉換,事實上,大數據的價值已經不言而喻。梭子魚中國華南區高級技術經理范宏偉認為,大數據在行業發展的前景非常廣闊,不論是傳統的金融機構還是現在時髦的互聯網金融機構,通過大數據技術能夠分析每個人的特徵,根據所形成的特徵進行匯總,能夠助力金融機構實現對於貸款人的評判。
在政府和房地產行業,未來隨著數據的開放,通過大數據技術查詢房產不需要在回到原省區查詢,直接在所在當地就可以查詢。
對於企業的內部管理而言,通過大數據技術可以分析出營銷存在的問題,然後根據問題,不斷的優化、解決,從而使整體的團隊營銷水平最終得到有效的提升。
今天的大數據對於企業而言是非常有價值的,經過多年的大數據的發展,范宏偉認為,大數據現在呈現以下幾大特點:
第一,規模越來越大。在過去十幾年前,幾百GB的數據量已經非常巨大,但現在都已經是TB、PB級的,從這方面來看,數據規模越來越大;
第二,數據類型非常多,過去只有單一的數據,現在越來越多非結構化數據如音頻、視頻、社交數據等對數據處理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第三,數據處理速度快,對數據實時處理有著極高的要求,通過傳統資料庫查詢方式得到的 「當前結果」很可能已經沒有價值。
第四,數據價值高。海量數據帶來了巨大的商業價值。數據之間關聯性支持深層的數據挖掘。
大數據 安全不容小覷
雖然我們一再強調大數據的特點以及在行業中的價值,也傳遞了它的正向作用,但是任何事務都是雙向的,既然大數據有正向作用,那麼它也有反向作用暨開展大數據也是存在挑戰的,而安全成為企業開展在大數據不容小覷的「門檻」。
還是以金融為例,通常金融的數據信息是最「齊全」的,對於黑客而言,通常會進行多個點的「攻擊」,一旦攻開一個點,它就可以「拿」到整個數據,這對金融機構特別可怕,特別是互聯網金融如P2P的興起,由於技術薄弱以及眾多的後台介面,導致每天被都會被攻擊,而且在互聯網環境下黑客的成本在降低,這就導致了在大數據時代企業存在安全風險。
范宏偉表示,在大數據時代,黑客對於企業的攻擊點是無形中增加的,它已經不在局限於企業自身的攻擊,而是通過「外圍」的方式深入到企業內部比如美國某知名電商網站受到攻擊後發現原來黑客是從該網站的供應商系統中切入到,從而獲得了數據。因此,對於企業而言,企業的數據安全風險的,這也是企業的CIO、IT管理者在企業發展中需要思考的問題。
大數據時代數據安全策略
現在我們可以看到,在整個IT系統中,數據已經成為IT很重要的資產,那麼,數據作為企業中很重要的數據,我們怎麼保護數據?如何做到有效的容災?而且大數據存在安全風險,那麼作為企業的CIO、IT管理者而言又該如何來應對?
對於此,范宏偉認為,CIO開展藉助大數據安全,首先要做好大數據的安全策略:
第一,規范建設。不論上新應用信息系統還是過去舊的系統,都需要有規范化的管理,在大數據時代如果沒有規范,它所面臨的就是數據丟失。
第二,建立以數據為中心的安全系統。
第三,融合創新。
實際在這三點對於每個行業企業在開展大數據安全管理時,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對於企業的CIO而言,企業的核心數據如ERP系統首先可通過預判來進行防範,實現安全預警。比如平常員工很少晚上登陸ERP系統帳號,如果晚上登陸ERP系統,就可以判斷是疑似的預判,從而做出相應的應對措施。
對於企業的核心數據保護需要考慮以下五個方面的因素:
第一,災難的類型。會有哪些災難以及會對系統到來多大損失?當機器出現故意後,對於企業有多大影響比如ERP系統機器損壞以後會影響到企業的生存發展;
第二、恢復時間:災難發生後需要多久恢復?
第三,實用技術。目前有哪些可靠的技術,可以保護數據安全
第四、成本的問題。實施容災方案的成本以及不實施容災災難發生後的損失成本?
第五、恢復程度;系統恢復還是數據恢復?恢復數據的最後更新時間?
范宏偉進一步指出,在有限的成本中,把數據保護實現最大化,則需要CIO要在實施成本、宕機時間、解決方案達成一個平衡。因此,開展數據保護或者對於整體數據容災系統應該從底層的數據備份恢復開始做起,逐步開始數據復制、應用切換、業務接管等四個方向。
以上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關於大數據時代數據安全策略的相關內容,更多信息可以關注環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貨
Ⅱ 大數據時代如何保障個人信息安全
在當今社會、尤其在城市叢林裡面生存,必然要跟網路打交道,衣食住行、購物、娛樂、消費都離不開網路,更不用說幾乎無處不在的攝像頭。這些方便我們、一定程度上也保護了我們,但我們的隱私在大數據下基本上沒有處於裸露狀態。如果這些被別有用心的人利用的話,對我們的安全將會照成極大的傷害。但對於掌握大數據資源、且能有效利用都是互聯網行業巨頭、或者政府,通常不會做惡、因為互聯網的作用是雙向,任何行為都會暴露在網路上、甚至還沒有來得及處理就已經散播出去。
另外,隨著國人隱私的意識覺醒,國家也開始立法來保護公眾的隱私安全,公安機關在互聯網安全監督檢查中,發現互聯網服務提供者和聯網使用單位,竊取或者以其他非法祥滑鋒方式獲讓判取、非法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個人信息,尚不構成犯罪的,應當依照網路安全法予以處罰。
即便這樣,我們通常來說只需要注意一些事情就會讓自己的隱私泄露的概率大大降低,減少無謂傷害,如:在社交平台上要盡可能避免透露或標注自己的真實身份,在朋友圈曬圖片的時候,也須格外謹慎;不要在不正規的網站、APP上注冊真實姓名等信息;在網上交易收到產品後的快遞單一定要謹晌撕掉或塗黑等,隱匿個人信息等等。
Ⅲ 大數據時代給信息安全帶來的挑戰
大數據時代給信息安全帶來的挑戰
在大數據時代,商業生態環境在不經意間發生了巨大變化:無處不在的智能終端、隨時在線的網路傳輸、互動頻繁的社交網路,讓以往只是網頁瀏覽者的網民的面孔從模糊變得清晰,企業也有機會進行大規模的精準化的消費者行為研究。大數據藍海將成為未來競爭的制高點。
大數據在成為競爭新焦點的同時,不僅帶來了更多安全風險,同時也帶來了新機遇。
一、大數據成為網路攻擊的顯著目標。
在網路空間,大數據是更容易被「發現」的大目標。一方面,大數據意味著海量的數據,也意味著更復雜、更敏感的數據,這些數據會吸引更多的潛在攻擊者。另一方面,數據的大量匯集,使得黑客成功攻擊一次就能獲得更多數據,無形中降低了黑客的進攻成本,增加了「收益率」。
二、大數據加大隱私泄露風險。
大量數據的匯集不可避免地加大了用戶隱私泄露的風險。一方面,數據集中存儲增加了泄露風險,而這些數據不被濫用,也成為人身安全的一部分。另一方面,一些敏感數據的所有權和使用權並沒有明確界定,很多基於大數據的分析都未考慮到其中涉及的個體隱私問題。
三、大數據威脅現有的存儲和安防措施。
大數據存儲帶來新的安全問題。數據大集中的後果是復雜多樣的數據存儲在一起,很可能會出現將某些生產數據放在經營數據存儲位置的情況,致使企業安全管理不合規。大數據的大小也影響到安全控制措施能否正確運行。安全防護手段的更新升級速度無法跟上數據量非線性增長的步伐,就會暴露大數據安全防護的漏洞。
四、大數據技術成為黑客的攻擊手段。
在企業用數據挖掘和數據分析等大數據技術獲取商業價值的同時,黑客也在利用這些大數據技術向企業發起攻擊。黑客會最大限度地收集更多有用信息,比如社交網路、郵件、微博、電子商務、電話和家庭住址等信息,大數據分析使黑客的攻擊更加精準。此外,大數據也為黑客發起攻擊提供了更多機會。黑客利用大數據發起僵屍網路攻擊,可能會同時控制上百萬台傀儡機並發起攻擊。
五、大數據成為高級可持續攻擊的載體。
傳統的檢測是基於單個時間點進行的基於威脅特徵的實時匹配檢測,而高級可持續攻擊(APT)是一個實施過程,無法被實時檢測。此外,由於大數據的價值低密度特性,使得安全分析工具很難聚焦在價值點上,黑客可以將攻擊隱藏在大數據中,給安全服務提供商的分析製造很大困難。黑客設置的任何一個會誤導安全廠商目標信息提取和檢索的攻擊,都會導致安全監測偏離應有方向。
六、大數據技術為信息安全提供新支撐。
當然,大數據也為信息安全的發展提供了新機遇。大數據正在為安全分析提供新的可能性,對於海量數據的分析有助於信息安全服務提供商更好地刻畫網路異常行為,從而找出數據中的風險點。對實時安全和商務數據結合在一起的數據進行預防性分析,可識別釣魚攻擊,防止詐騙和阻止黑客入侵。網路攻擊行為總會留下蛛絲馬跡,這些痕跡都以數據的形式隱藏在大數據中,利用大數據技術整合計算和處理資源有助於更有針對性地應對信息安全威脅,有助於找到攻擊的源頭。
Ⅳ 大數據時代:如何守護我們的數據安全
大數據時代:如何守護我們的數據安全
不管你承認不承認,我們已經全面進入了大數據時代。無時無刻,我們的很多信息都被通過各種途徑傳播出去,這就必然導致安全問題的產生。
大數據的安全問題有多嚴重?在此前舉辦的「2016中國大數據產業峰會」上發生的一個實例,就可見一斑。
在360展區,市民嚴女士隨手將錢包、手機放到安檢筐里,空手走過安檢門。她通過安檢門,突然發現大屏幕上顯示出自己銀行卡的姓名拼音、身份證號、銀行卡號、卡片有效期、最近10次的消費時間、消費地點、取現記錄、轉賬記錄等等。嚴女士驚呼:「遇到了魔術師」。
360安全專家劉洋解釋,實際上,存放手機錢包的安檢筐里存有一張具有NFC(近距離通信)功能的無線讀卡器,旁邊還有配套的信號接收器和電腦等設備,就像公交車刷卡器,只要銀行卡靠近讀卡器,卡片的信息就顯示出來,安檢門其實就是「安全魔術師」手中的障眼法。就在嚴女士將錢包放進安檢筐的那一刻,嚴女士的個人信息就已經泄露了。
那麼,我們靠什麼來保障我們的數據安全呢?難道我們只能看著個人的數據和隱私到處泄露嗎?
數據安全事件日益高發
近來,大數據安全事件呈高發之勢。日前,廣東警方破獲一起高科技經濟犯罪案件,17歲的「黑客」葉世廣,攻破了多個商業銀行網站,竊取了儲戶的身份證號、銀行卡號、支付密碼等數據,帶領一批人在網上大肆盜刷別人的信用卡,涉案金額近15億元,涉及銀行49家。
今年2月,發生了世界上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網路盜竊案。黑客入侵了孟加拉國央行在紐約聯邦儲備銀行的賬戶,盜走了8100萬美元,後來孟加拉國官方表示,黑客出現了一個拼寫錯誤,否則隨後還將進行一筆近10億美元的轉賬。
今年3月,與敘利亞有關聯的激進黑客組織對一個自來水廠發起網路攻擊。黑客操縱系統改變了進入到自來水中的化學物含量,阻礙凈水過程。
類似的案例不勝枚舉。
360公司總裁齊向東向《中國科學報》記者表示,接入互聯網的設備越多,網路攻擊的發生幾率就越高,網路攻擊首先瞄準大數據,攻擊造成大數據丟失、情報泄密和破壞網路安全運行。大數據技術是一把雙刃劍,既可以造福社會、造福人民,又可以被一些人用來損害社會公共利益和民眾利益。
大數據安全體系構建勢在必行
「在互聯網乃至物聯網時代,如果我們不能很好地解決安全問題,就會影響社會各方面的發展。因此,各級政府在鼓勵發展大數據的同時,要同步考慮構建大數據安全體系。」齊向東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傳統的網路安全思路已經無法保障大數據時代的安全。劉洋向記者介紹,傳統網路安全的防護思路是劃分邊界,將內網、外網分開,業務網和公眾網分離,用終端設備將潛在風險隔離。通過在每個邊界設立網關設備和網路流量設備,來守住「邊界」,以期解決安全問題。但隨著移動互聯網、雲服務的出現,移動終端在4G信號、Wi-Fi信號、電纜之間穿梭,網路邊界實際上已經消亡。
「很多傳統的大企業認為,只要自己購買伺服器並搭建獨立的機房,安排專門的技術人員就能夠保護企業的數據不被泄露,能夠保護企業的信息安全。但實際上,在如今的互聯網時代,這種傳統的方法更加容易被不法分子所攻破。」阿里雲安全資深總監肖力向《中國科學報》記者介紹,這是因為從技術實力來看,絕大部分企業並不是專門做網路安全、數據安全,其設置的技術壁壘難以阻擋專業的黑客。
齊向東介紹,360安全中心每天發現木馬樣本近千萬個,每天發現的各種軟硬體漏洞、網站漏洞超過120個,「每一個木馬每一個漏洞,都可能攻破預先部署的安全設備和安全軟體」。這種情況下,企業的傳統防護的確難以奏效。
雲平台和大數據需「雙劍合璧」
在采訪中,有專家認為,對付大數據時代的數據安全問題,防止信息泄露,除了完善相關法製法規,更加需要雲平台的防護技術,結合大數據技術來應對數據安全。
「在雲計算不斷深入發展的當下,將數據存儲在雲平台上,或許比傳統的企業信息防護更加安全。」肖力介紹,以阿里雲為例,阿里雲在架構設計之初就同步考慮了安全架構,不僅將安全的基因植入到整個雲平台和各個雲產品中,也將數據安全要求嵌入產品開發生命周期的各個環節。依靠專業的雲計算平台,強大的技術團隊能夠更好地應付來自黑客的攻擊。
不同用戶之間,無論是CPU、內存,還是存儲和網路,都默認相互隔離,既看不到對方的數據,也不會相互影響。「就像一間五星級酒店被分割成多個房間,他們之間是相互獨立和封閉的,從而確保不同租戶互不幹擾和數據隔離。」肖力表示。
據介紹,目前全國35%的網站的數據安全防護都依託於阿里雲平台的防護。阿里雲的雲盾,涵蓋網路安全、伺服器安全、數據安全、業務安全和移動安全這五個安全領域,來保護數據安全。
360也有自己的雲安全管理平台。劉洋介紹,該平台將360獨有的雲安全漏洞挖掘能力輸出給廣大用戶,通過統一管理、安全可見以及網路、主機、應用、數據的分層縱深防禦,為用戶全面解決雲安全問題。
「用大數據技術來解決大數據時代的安全問題十分必要。」齊向東進一步指出,必須建立「數據驅動安全」的思維,搭建全新的互聯網安全體系—「傳統安全+互聯網+大數據」。也就是說,要利用漏洞挖掘技術、網路攻擊技術、軟體樣行為分析技術以及由網路地址解析資料庫、網路訪問日誌資料庫、文件黑白名單資料庫等組成大數據系統與分析技術,構建全天候全方位感知網路安全態勢。「要基於強大的大資料庫、利用先進的大數據技術和廣泛的用戶覆蓋率,提前感知網路威脅態勢,為大眾提供未知威脅的發現與回溯功能並進行有效防護。」齊向東說。
「未來還應當聯合各方力量,共建互聯網安全產業鏈生態,來應對大數據時代的安全風險。」肖力表示。
Ⅳ 大數據時代如何保護信息安全
總結了以下幾點:
1、在公開網站平台填寫信息時,避免用真名或拼寫,非必要時不要在線填表,盡量用郵箱代替手機號碼。
2、一定要仔細閱讀涉及個人隱私內容(如通訊錄、簡訊等)的許可權獲取申請。
3、在不必要的情況下記得關閉軟體定位,以免泄露個人位置信息。
4、收集整理好含個人信息的票據,集中銷毀。
5、不要在社交媒體隨意公開自己及家人隱私信息。
6、及時注銷,解除綁定長時間不使用的賬戶。
7、不點擊瀏覽不知名的網站、不隨意下載來歷不明的應用軟體。
另外,我們不但要注意保護自己的個人信息安全,同時也要保護他人信息安全。
Ⅵ 大數據背景下的信息安全問題探討
大數據背景下的信息安全問題探討
大數據具有體量巨大、類型繁雜、處理速度快、價值密度低四大特點,因此,對於個人來說,難以處理極其龐大的數據,只有國家和大型企業等組織或集團才有可能獲取到各種敏感信息;大數據所搜集提取的個人信息可能連本人都不完全知曉,比如個人的行為特徵、語言風格、愛好興趣等。在大數據時代如何保護個人敏感信息或隱私,必將成為高難度的世界課題。
2013年6月,美國前中情局雇員斯諾登曝光了始於2007年小布希時期美國國家安全局和聯邦調查局啟動的代號為「棱鏡」的秘密項目。美國國家安全局通過接入雅虎、谷歌、微軟、蘋果等9家美國互聯網公司中心伺服器,對郵件、圖片、視頻、電話等10類數據進行監控,以搜集情報,監視民眾的網路活動。「棱鏡」項目緣於2004年美國政府的「星風」監視計劃。但是,當時小布希政府由於法律程序等敏感問題而做出讓步,美國本土的監聽項目有所縮減。為了「星風」計劃的繼續進行,小布希政府通過司法程序將「星風」監視計劃分拆成由國家安全局執行的4個監視計劃,包括「棱鏡」、「主幹道」、「碼頭」和「核子」,均交由美國家安全局執掌。「棱鏡」項目用於監視互聯網個人信息。「主幹道」和「碼頭」項目負責存儲和分析通信和互聯網上數以億兆計的「元數據」。元數據主要指通話或通信的時間、地點、使用設備、參與者等,不包括電話或郵件等的內容。「核子」項目負責內容信息的獲取,截獲電話通話者對話內容及關鍵詞,通過攔截通話以及通話者所提及的地點,來實現日常的監控。由此可見,斯諾登不僅揭露了美國的大規模竊聽計劃,更揭示了大數據時代國家信息安全保護問題。大數據的分析與使用,無論對個人(如跟蹤健康狀況防範疾病)、對企業(如了解市場偏好以有效安排產品設計生產營銷)乃至對國家(如防範疫情或恐怖主義)顯然都有巨大的好處,從商業用途來說,谷歌、微軟、雅虎等互聯網公司,完全可以通過它們掌握到的數以百萬計、千萬計甚至億萬計的數據,經由「超級計算」,准確推斷消費者的愛好及習慣、商品的銷售額、疾病疫情的發展趨勢。商業如此,在政治、經濟、軍事等方面亦存在諸多的用途和潛在利益。像「棱鏡」計劃里涉及的谷歌、雅虎、蘋果、微軟等大網站,人們每天由於各種業務需要,會把大量個人信息輸入其中,但常常並不被事先告知數據的用途。而這些數據會被企業或政府用來進行一些特殊的計算或分析,如通過對大數據的分析預測來對人們尚未實施的行為進行懲罰。比如「大數據之父」舍恩伯格曾披露過一個例子:在美國有一個計劃名為「預測式配警」,通過對大數據分析來預測美國某個城市的某條街道的某個時段是犯罪高峰時段,然後在那個位置部署更多的警力。從此該地區居民將長時間被監控,這是一種變相的侵犯或懲罰。他們不是因為做錯事,而是因為某個計算機的演算法預測他們可能做錯事而被懲罰了,顯然這是不公平的。美國國安局擁有的正是類似的一套基於「大數據」的新型情報收集系統,這套名為「無界爆料」的系統,以30天為周期,從全球網路系統中接收到970億條訊息,再通過比對信用卡或者通訊記錄等方式,能幾近真實地還原個人的實時狀況。當然,像谷歌這樣的商業組織也有可能掌握同樣量級的信息而進行商業預測分析。因此,必須建立一套規則予以規范和約束對大數據的收集和使用。第一,雖然這些信息儲存在不同的伺服器上,但這些數據是用戶的資產,擁有權屬於用戶自己而不是這些公司,這是必須明確的,就像財產所有權一樣,個人隱私數據也應該有所有權。第二,利用大數據、雲計算技術給用戶提供信息服務的公司或企業,需要把收集到的用戶數據進行安全存儲和傳輸,這是企業的責任和義務。第三,如果企業或政府要使用用戶的信息,一定要讓用戶有知情權和選擇權,泄露用戶數據甚至牟利,不僅要被視作不道德的行為,而且是非法行為。大數據時代的數據存儲和應用方式是跨地域甚至是跨國界的。作為國家層面要將大數據上升為國家戰略,奧巴馬政府在2012年3月將「大數據戰略」上升為最高國策,像陸權、海權、空權一樣,將對數據的佔有和控製作為重要的國家核心能力。我國也應從國家高度重視大數據,在對其進行安全保護、政策制定需要重視三個方面:一是要正視數據霸權,要清醒認識到我國在網路控制權、關鍵技術和高端設備等方面,還受制於西方。二是要明確主權,數據作為一種重要的戰略資源,無論是個人擁有還是國家擁有,都要納入到主權范圍裡面來考慮。三是要有治權,因為有主權不一定能夠管治。比如:數據存到國外,雲計算跨越國境,可能不在你的主權范圍之內。要區別對待不同的數據,對確需保護的數據,必須有切實可靠的手段進行有效管理。如果做不到對數據的有效管理,大數據就必然面臨失控的危險。政策界定安全責任問題。大數據的安全問題涉及政府、相關企業、網路運營商、服務提供者,以及數據產生者、使用者等方方面面,必須對各自的安全責任有明晰的政策界定。信息安全風險存在於數據的全生命周期之中,從技術思路、產品開發、用戶使用、服務管理,各個環節均要分擔相應的安全責任。監管保障基礎設施安全問題。大數據的發展離不開電信網路甚至工控系統等關鍵基礎設施,其安全可靠同樣依賴於這些基礎設施,受供應鏈全球化、產業私有化的影響,網路與關鍵基礎設施間的安全日趨復雜,一國的大數據可能存放在別國的網路中,一國的基礎設施可能同時服務於多個國家,高度的全球相互依賴性,挑戰著原有的國家主權觀念。所以,關鍵基礎設施的安全監管體系十分重要,我國需要盡快確立對供應鏈的實質性國家安全審查和對基礎網路的常態化安全監管。
網路空間沖突管理問題。大數據的資源價值越來越高,圍繞大數據的爭奪和沖突就越來越激烈。大數據的生成、處理和利用方式,將極大改變各種沖突的表現方式和破壞烈度。通過立法與國際合作應對包括知識產權的保護、網路犯罪的處置、網路破壞活動特別是網路恐怖主義的打擊以及網路戰爭的威脅。
Ⅶ 如何解決大數據時代下的個人信息安全問題
一)加大信息安全宣傳力度對於政府部門來說,大數據時代下的個人信息安全問題雖然需要政府主導進行解決,但卻不能完全依靠政府力量來完成各種個人信息安全問題的防範處理,針對當前國內網民信息安全素養不足的普遍性問題,政府部門還需從學校教育、媒體宣傳等多方面入手,展開信息安全知識、技能的宣傳教育工作,幫助網民實現個人信息安全素養的有效提升,從源頭上實現對信息安全問題的有效防範。例如在教育方面,可以由教育部門對小學、中學、大學等各階段、各學科的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將個人信息安全保護的相關知識、技能融入到教材或實踐教學活動中來,使學生能夠從小接觸、學習信息安全知識與技能,並具備良好的信息安全素養。而在媒體宣傳方面,則可以以專題節目、紀錄片、網路知識科普活動等形式對網路信息安全的相關知識、技能展開宣傳,並由網警部門或其他相關政府機構開通官方微博、微信賬號,向公眾推送各種與日常生活相關的個人信息安全保護知識,幫助其樹立良好的信息安全防範意識,這樣公眾的信息安全素養能夠得到有效提升,個人信息安全問題也會隨之逐漸減少。(二)健全政府網路監管機制在大數據時代下,政府對於網路環境的監管是必不可少的,雖然從目前來看,政府網路監管工作存在很大的困難,但為了保護公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仍然需要在現有政府網路監管工作的基礎上,建立完善的網路監管機制,使政府監管工作能夠更加規范、高效。例如針對網警部門警力不足的問題,可建立專門的公民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機構,與公安部門共同負責處理群眾的個人信息安全問題,並對侵犯公民個人信息安全的行為展開全面監控與事前預防,一旦發現違法分子,應立即依法對其進行懲處,並將這類行為納入到個人或企業徵信體系中來,為公眾提供有效警示。同時針對一些潛在的個人信息安全隱患,則可以轉變工作思路,在從網路入手的同時,與公民主動進行溝通,了解社會中存在的各種個人信息竊取、泄露、交易的情況,並以此為線索對不法分子進行打擊,從而降低網路監管的難度。(三)強化互聯網行業監管大數據時代下的個人隱私信息泄露有很大一部分都來自於各網路平台系統,因此為避免公眾個人信息被互聯網企業所泄露,政府還需加強對整個互聯網行業的監管,從行業准入方面入手對用戶個人信息安全進行嚴格把關,將存在非法利用他人個人信息行為的用戶隔絕在互聯網行業之外,改變當前互聯網行業內的不良風氣。同時,由於整個互聯網行業目前尚未形成完善的自律機制,因此政府部門還需對互聯網加以引導,強調用戶個人信息泄露問題的嚴重性,鼓勵企業健康使用大數據,主動擔負起保護用戶個人隱私信息安全的責任,切不可為了眼前的短期利益選擇「竭澤而漁」,這樣整個行業都會為了長遠發展而重視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而互聯網企業的數據信息使用也會變得更加規范。(四)加快個人信息保護立法個人信息的隱私性是受到法律保護的,當前我國有關個人信息安全的相關法律體系存在著一定的不足,實際問題也比較明確,因此只要立法部門能夠針對現存法律問題來加快個人信息保護的相關立法工作,那麼網路個人信息法律安全保護的法律體系就必然能夠得到完善。例如在個人隱私信息的使用上,就應在法律中對互聯網企業的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責任加以明確,只要收集並使用了用戶的個人信息,就必須要承擔相應的用戶個人信息保護責任,無論是主動販賣用戶個人信息,還是用戶個人信息因其他問題而被泄漏,互聯網企業都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並對用戶損失進行賠償,對於一些無須長期使用的個人信息,則需要在達到收集目的後及時刪除,不可繼續保存或備份。而對於主動售賣用戶個人信息、竊取他人個人信息等惡性違法行為,則需要將其納入到刑法中來,強制違法分子承擔相關刑事責任,並對個人信息所有者提供賠償,這樣在違法成本及風險高於個人信息商業價值後,違法行為自然就會變得越來越少。(五)重視信息安全技術研發防火牆、數據加密、數據備份等信息安全技術在個人信息安全保護方面能夠發揮出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未來政府部門還需與相關科研機構、高等院校進行積極合作,圍繞信息安全技術及個人信息安全保護展開專項研究,在掌握各種先進信息安全防範技術的同時,結合實際需求對現有信息安全技術進行創新,實現信息安全技術水平的有效提升,這樣既可以為互聯網企業的平台系統安全管理提供指導幫助,同時也能夠尋求互聯網企業的支持,解決信息安全技術研發的相關資金問題。
Ⅷ 大數據時代信息安全隱患
大數據時代信息安全隱患
近年來,隨著信息數據的爆炸式增長,數據的財富轉換率也出現了大幅度的增長。這就造成了一個大數據時代的背景。很多人都把數據的增長看做了未來最重要的財富。但是數據的大幅增長,給越來越多的人敲響了警鍾:大數據時代的數據安全十分的脆弱!沒有安全的數據是缺乏足夠財富支撐的,因此很多企業開始著手建立自己的新型數據安全模式,雖然這個過程顯得是十分的殘酷艱難,但是一切都勢在必行,刻不容緩。 2012年很多國際IT巨頭都推出了自己的雲服務,許多企業都購買了公有雲,或是建立了私有雲。
雲計算時代的到來促進了網路數據的高速發展,在過去的三年裡增長的數據甚至超越了人類幾百年的數據增長。這些數據的出現意味著巨大的財富,但是數據的非結構化和安全隱患不斷增加,讓這些數據的價值沒能夠得到充分的發掘。一方面由於現有技術對於信息開發的成本過大,限制了數據的價值,另一方面由於數據安全得不到足夠的保證,也阻礙了數據財富化的進程。數據開發成本的優化是一個緩慢的過程,人們更希望能夠得到安全保護的同時,緩慢的去開發數據價值,這也把大數據時代的數據安全問題推到了風頭浪尖,這是對於數據安全開發者的一次嚴峻考驗。 大數據時代的數據安全怎麼做?對於這個問題有著不同的理解。有的人認為需要在原有安全的基礎上加入新的的網路元素,繼續沿用既有的數據安全思路,穩中求進;有的人認為需要重新構建全新的數據安全模式,打破原有的桎梏,重組現有技術構成,建立全新的數據安全模式。
這兩種看法都可以看做一種對於大數據時代特性的適應,很難說孰優孰劣,只能說大家的發展路線不同,思路不同。 主張在原有安全基礎上發展的人們認為,原有的端點數據安全模式十分的穩定,具有較長的運用經驗,安全可靠高效。現在的雲端技術對於數據安全的要求主要體現在網路安全的應對上。對於傳統的端點安全技術來說,有多種方式可以實現最終的安全。面對現有的大數據特性,需要在一些方面做出調整。一般來說有以下的幾個方面需要改進。
第一,大數據時代的數據結構化。數據結構化對於數據安全和開發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大數據時代的數據非常的繁雜,其數量非常的驚人,對於很多企業來說,怎樣保證這些信息數據在有效利用之前的安全是一個十分嚴肅的問題。結構化的數據便於管理和加密,更便於處理和分類,能夠有效的智能分辨非法入侵數據,保證數據的安全。數據結構化雖然不能夠徹底改變數據安全的格局,但是能夠加快數據安全系統的處理效率。未來數據標准化,結構化是一個大趨勢,不管是怎樣的數據安全模式都希望自己的數據更加的標准。
第二,網路層的安全策略是端點數據安全的重點加固對象。常規的數據安全模式往往喜歡分層構建。這也是數據安全的常規做法。現有的端點安全方式對於網路層的安全防護並不完美。一方面是大數據時代的信息爆炸,導致網端的非法入侵次數急劇增長,這對於網路層的考驗十分的嚴峻,另一方面由於雲計算的大趨勢,現在的網路數據威脅方式和方法越來越難以預測辨識,這給現有的端點數據安全模式造成了巨大的壓力。在未來,網路層安全應當作為重點發展的一個層面。在加強網路層數據辨識智能化,結構化的基礎上加上於本地系統的相互監控協調,同時杜絕非常態數據的運行,這樣就能夠在網路層構築屬於大數據時代的全面安全堡壘,完善自身的缺陷。
第三,本地策略的升級。對於端點數據安全來說已經具備了成熟的本地安全防護系統,但是由於思路的轉化,現有的端點數據安全系統有一定認識上的偏差,需要進行及時的調整。由於大數據時代的數據財富化導致了大量的信息泄露事件,而這些泄露事件中,來自內部的威脅更大。所以在本地策略的構建上需要加入對於內部管理的監控,監管手段。用純數據的模式來避免由於人為原因造成的數據流失,信息泄露。由這一點出發我們可以預想到在未來的數據安全模式中,管理者的角色權重逐漸分化,數據本身的自我監控和智能管理將代替一大部分人為的操作。這對於大部分企業來說都是能夠減少損失和成本的大事情,值得引起大家的關注和思考。
在本地安全策略的構建過程中還要加強與各個環節的協調。由於現在的數據處理方式往往會依託與網路,所以在數據的處理過程中會出現大量的數據調用,在調用過程中就容易出現很大的安全威脅。這個時候如果能夠把本地和網路的鏈接做的更細膩,完善緩存機制和儲存規則,就能夠有效保證數據源的純潔,從根本上杜絕數據的安全威脅。本地數據安全策略還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問題,也有很多還沒有發現的隱患,這些都需要在完善自有系統的基礎上,繼續開發。
第四,數據存儲的問題。在傳統端點的數據安全中,數據存儲作為非法入侵的最後一站,被業界人士高度的重視,對於數據存儲建立了全面完善的防護措施,這些非常值得借鑒,但是還要有進一步的完善。這里的完善主要是數據存儲隔離與調用之間的數據邏輯關系策劃。這同樣是為了適應現在的數據模式。 經過上面幾個問題的針對性完善,就能夠開發出相對更加適應現在大數據時代應用的數據安全模式。只是在開發力度上的不同導致了現有的端點安全專家們很難深入的調整自己的方法,導致現在市場上存在一批似是而非的數據安全方案,這應該是發展的一個過程吧! 對於想要重新建立數據大時代數據安全的人們來說,他們面對的不是細節的問題,而是整體布局的問題。
想要針對現有的大數據背景,開發出屬於下一代的虛擬數據安全方案,絕對是一種創新性的變革,對於未來數據安全的發展具有革命性的作用。因為,針對大數據時代設計的安全方案應該是在虛擬化、移動化的基礎上進行的深入開發,而虛擬化安全和移動化網路是未來發展的方向,這樣以來,從方向上擺正了自己的位置,具有更快的發展速度和更遠的發展空間。但是想要做到這一步需要花費的精力也不是每個團隊都能夠付出的。以泰然神州為代表的一些具有前瞻性的企業已經開始了這方面的嘗試,並取得了不錯的成果。泰然神州在虛擬化、移動化和信息安全上做出了傑出的貢獻。他們在考慮到虛擬化數據安全問題的時候,就是從整體入手,解決現有的痼疾,打造出全新一代數據安全方案。 在未來的虛擬化數據安全方案中,需要從全面的數據安全系統入手,建立合理的邏輯監管程序,全面數據處理模型,標准化信息配置,同時加強數據的監管,人員監管與外部智能辨識,做好各個環節的相互支撐與防禦。虛擬化數據安全的核心是一條貫穿整個安全體系的數據通道,這條渠道需要通過分層管理,交叉監控,實現絕對的隱蔽和安全,同時合理的邏輯關系讓整條數據通道變得更加合理和快捷。虛擬化數據安全更加註重客觀的數據邏輯,盡量避免由於人為操作造成的數據安全隱患,杜絕數據泄露。
在大部分人的眼中數據泄露一直是個非常難纏的項目,但是在泰然神州新開發的產品中就重點針對了這個項目。他們通過建立監控網路完成對數據流的監控和控制,更多的避免了由於內部和外部原因造成的數據泄露,同時加強了對於既定存儲數據的保護措施,很好的避免了數據的泄露。 虛擬化數據安全更加註重對於智能的運用。數據智能處理一直是安全領域最鍾愛的一門技術,能夠強化各個環節數據智能化,加強數據的辨識智能,處理智能對於數據安全的發展具有很強的促進作用。虛擬化數據安全未來發展的核心要素就是實現純數據監控的完美形態,讓數據管理數據安全,同時為所有用戶提供可靠的數據埠,實現最終的數據轉換目標。結合端點數據安全發展的歷程,我們看得出數據本身具有很強的適應性,如果善加疏導,就能夠整合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智能數據一直是泰然神州研發的一個重要目標,為了能夠在大數據時代發揮自己的智能數據優勢,泰然神州在自己的產品中加入了智能數據的元素,讓泰然神州新一代數據堡機完美的呈現了各個層面的技術高度和安全高度。 不管是傳統的改進,還是重新建立,對於大數據時代的數據安全發展都具有一定的促進意義,只要進一步發展下去,就能夠實現預想的目標。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數據安全行業是所有行業最先起飛的一個,對於業內人士來說,這不僅僅是一次機會,更是一次挑戰。只有堅持走在最前列的人,才能夠最終獲得勝利。
同時,整個世界環境內都開始針對網路信息數據做出適當的調整規范,這必然使得未來的數據安全發展得到極大的支持和鼓勵,這對於所有從業人士來說都是一個展示自己團隊才華的舞台,一個大數據時代的舞台!
Ⅸ 大數據時代要如何保證信息安全
臉部識別畝禪罩、網路支付的郵件認證,這些可靠的安全認證,實際上不能完全保證信息安全.看到這里,你覺得更新了你的安全觀嗎?大數據時代如何保證信息安全
在這樣一個大數據泛濫的時代,如何保護自己的隱私,如何限制企業使用用戶的個人數據是非常重要的問題.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公安機關調查網路侵害市民個人信息事件2100件以上,調查市民個人信息500億件以上,逮捕嫌疑犯5000人以上,這可能只是冰山的一角.
最近,監督層也開始動手大數據混亂,開始整理行動,很多大數據公司被列入調查名單.國內互聯網黑色產業鏈一直非常發達,相對於歐美國家來說,國內在詐騙、黑客層面因為違法犯罪成本低,形勢更加嚴峻.對於個人用戶來說,個人信息安全意識的覺醒目襲孝前主要是一二線城市少數市民有個人信息保護意識,很多農村鄉鎮地區對此不敏感,也可以隨意借出身份證等個人證明.在法治層面,中國信息安全立法迅鬧也相對滯後.民法中,沒有個人信息權的概念,個人信息的民法保護依據主要見民法人格權、名譽權、隱私權、侵權責任法等規定.
Ⅹ 大數據時代信息安全現狀以及對策建議
【導讀】隨著大數據的推行,我們的個人信息安全受到了很大的安全隱患,相信大家有過這樣的感覺,自己手機總是可以莫名其妙的收到很多消息或電話,瀏覽淘寶,抖音時總是自己想的,其實這都是大數據的後台推算結果,今天我們就來聊聊大數據時代信息安全現狀以及對策建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鑒於大數據資源在國家安全中的戰略價值,除加強基礎軟硬體設施建設、網路攻擊監控、防護等方面外,對國內大數據服務和大數據應用提出以下建議。
對重要的大數據應用或服務進行國家網路安全審查。重要的大數據應用程序或服務涉及國民經濟、人民生活和政府治理應該被包括在國家網路安全審查的范圍,並明確安全評估規范應盡快制定確保這些大數據平台有嚴格的和可靠的安全措施,防止受到攻擊和受到敵對勢力。
合理限制敏感和重要部門使用社交網路工具。政府部門、中央企業和重要信息系統單位應避免或限制使用社交網路工具作為日常辦公的通訊工具,將辦公移動終端和個人移動終端分開使用,防止重要保密信息的泄露。
敏感和重要的部門應該謹慎使用第三方雲計算服務。雲計算服務是大數據的主要載體。越來越多的政府部門、企事業單位在第三方雲計算平台上建立了電子政務和企業業務系統。然而,由於缺乏安全意識、安全專業知識和安全措施,第三方雲計算平台本身的安全往往得不到保障。因此,政府、中央企業和重要信息系統單位應謹慎使用第三方雲服務,避免使用公共雲服務。同時,國家應盡快出台雲服務安全評估和測試的相關規范和標准。
嚴格規范和限制境外機構數據跨境流動。在中國提供大數據應用或服務的海外機構應接受更嚴格的網路安全審計,以確保其數據存儲在國內伺服器上,並嚴格限制數據跨境流動。
以上就是小編今天給大家整理的關於「大數據時代信息安全現狀以及對策建議」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總的來說,大數據的價值不可估量,未來發展前景也是非常可觀的,因此有興趣的小夥伴,盡早著手學習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