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我國面臨哪些安全威脅
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中國仍然面臨多元復雜的安全威脅,遇到的外部阻力和挑戰逐步增多,生存安全問題和發展安全問題、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維護國家統一、維護領土完整、維護發展利益的任務艱巨繁重。
個別海上鄰國在涉及中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問題上採取挑釁性舉動,在非法「占據」的中方島礁上加強軍事存在。一些域外國家也極力插手南海事務,個別國家對華保持高頻度海空抵近偵察,海上方向維權斗爭將長期存在。
一些陸地領土爭端也依然存在。朝鮮半島和東北亞地區局勢存在諸多不穩定和不確定因素。地區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活動猖獗,也對中國周邊安全穩定帶來不利影響。
台灣問題事關國家統一和長遠發展,國家統一是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近年來兩岸關系保持和平發展良好勢頭,但影響台海局勢穩定的根源並未消除,「台獨」分裂勢力及其分裂活動仍然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最大威脅。
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的任務艱巨繁重,「東突」「藏獨」分裂勢力危害嚴重,特別是「東突」暴力恐怖活動威脅升級,反華勢力圖謀製造「顏色革命」,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面臨更多挑戰。
(1)伊斯蘭國網路技術擴展閱讀:
第六十八屆聯合國大會第四次評審並通過了《聯合國全球反恐戰略》,根據中國提出的修改意見,這份決議首次寫入打擊網路恐怖主義的內容。面對網路恐怖主義,各國應攜手打擊,決不能讓互聯網成為恐怖主義滋生蔓延的土壤
信息時代,網路在人們生活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並成為國家政治、軍事、外交以及眾多關系國計民生領域賴以生存的基礎。然而,科技進步讓人類享受文明進步的果實時,也為恐怖組織提供了新手段和新方法。
恐怖組織一切與網路有關的活動都可列入網路恐怖范疇
1997年,美國加州情報與安全研究所資深研究員柏利·科林第一次提出了「網路恐怖主義」一詞,認為它是網路與恐怖主義相結合的產物。同年,美國聯邦調查局專家馬克·波利特對這一概念進行了補充,認為「網路恐怖主義是有預謀的、有政治目的的針對信息、計算機系統、計算機程序和數據的攻擊活動,由次國家集團或秘密組織發動的打擊非軍事目標的暴力活動」。此後,網路恐怖主義的定義不斷得到補充和完善,「電子聖戰」「網路聖戰」等提法相繼出現,它們更突出了活動發起者及其目的,以區別於通常意義的網路罪犯和黑客。
盡管沒有統一的概念,但國際社會的共識是,與傳統意義上的恐怖主義一樣,恐怖組織一切與網路有關的活動都可列入網路恐怖范疇,包括恐怖宣傳、招募人員、傳授暴恐技術、籌措資金、組織和策劃恐怖襲擊、實施網路攻擊和破壞等,都應視為危害社會公共安全的行為。
網路空間匿名、龐雜的特性使恐怖分子更易藏匿其中,邊界和距離的「終結」,理論上能讓恐怖分子在任何地方實施行動。每個晶元都是潛在的武器,每台電腦都可能成為有效的作戰單元。恐怖組織編織起一張復雜的網,每個人都是一個節點,即使組織的大部分被破壞,他們也能獨立完成行動。一次網上攻擊的發生通常沒有任何明顯徵兆,而且很難判斷攻擊的真正發源地。現實與虛擬世界的結合處成為恐怖分子最好的突破口和進攻點。
與恐怖分子相關的網站數量增長迅速,遍布全球,內容令人毛骨悚然
在恐怖分子看來,互聯網是發動心理戰和宣傳戰的「天然戰場」。「基地」組織頭目扎瓦希里曾說,「我們正處於一場爭奪人心的媒體戰中」。美國參議院國土安全和政府事務委員會2008年報告稱,「基地」組織已逐步建立起一個遍及全球的多層面網路宣傳網,從製作到傳播都有嚴格程序。它主要依靠四大媒體中心開展網上宣傳,即「隊伍」(屬「伊拉克伊斯蘭國家」)、「雲彩」(屬「基地」組織司令部)、「媒體委員會」(屬馬格裡布地區「基地」組織)和「聖戰之音」(屬阿拉伯半島「基地」組織)。這些機構製作的宣傳品種類繁多,包括記錄恐怖襲擊全過程的錄像並附帶圖示、聲效、標語、字幕和動畫等;還有各種網路雜志、實時新聞、文章、白皮書甚至詩歌等。宣傳品上傳互聯網前,通常要送到所謂的「交換所」核驗,同時確保信息實時更新。以色列海法大學傳播學教授加布里埃爾·威曼統計,1998年與恐怖分子相關的網站有12個,如今已增至近1萬個。2011年俄羅斯境內極端主義網站達7500家;東南亞地區以印尼、馬來語為主宣揚極端思想的網站和論壇增長快速,「印尼解放黨」「天堂聖戰」等網站聲勢浩大。
互聯網成了恐怖分子交流和傳授「技藝」的絕佳場所,也成為新生恐怖分子首選的「課堂」。一個名為「利劍」的「基地」網站每月雖然只開放兩次,內容卻令人毛骨悚然——恐怖分子公然討論綁架和殺害人質的技巧。該網站還提供了其他一些教程,比如沙林毒氣、汽車炸彈以及各種爆炸物的殺傷力和使用方法等。有專家利用網路搜索技術了解這些網站的現狀時發現,2008年已有5億個恐怖分子網頁和帖子,其中討論簡易爆炸裝置的就有數萬個。
恐怖組織利用網路大量收集各國政府信息,網路斂財向智能化發展
開放的網路也為恐怖組織提供了豐富的資源。網上內容包羅萬象,恐怖分子既能獲取有關國家的政治、經濟和軍事信息,也可掌握武器製造、黑客技術等。「9·11」事件前,美國科學家聯合會、核能協調委員會、環保局以及疾病防控中心等機構的官網上包含大量有關美核武清單、間諜衛星、核武器生產工廠分布、緊急情況處理以及化學設備安全等方面的檔案材料。在阿富汗發現的「基地」組織電腦中,就存有如何利用美國通信、電力、水力分布網的指示和計劃信息,以及一些水壩的詳細構造圖。2008年印度孟買爆炸案中,恐怖分子利用全球定位系統和谷歌地圖掌握目標地形,利用黑莓手機實時了解政府的應對部署。
此外,恐怖組織的網路斂財已擺脫原始的匯兌募捐方式,朝智能方向發展。例如通過進入他人電腦,竊取銀行卡、信用卡密碼,盜取錢財。號稱「網路007」的網路恐怖主義領袖特蘇里曾盜取過3.7萬張信用卡,總額達350萬美元。又如幕後操縱網上賭球、博彩業,每年恐怖分子利用網上博彩洗錢、籌資達數億美元。恐怖組織還打著「慈善」幌子騙取錢財,如利用與「基地」及塔利班聯系密切的「全球救援基金會」、打著人道救援旗號的非政府組織網站等。
恐怖組織的網上活動有了新的手法,呈現新的特點
首先,臉譜等新媒體的普及掀起新一輪網路恐怖潮。
有專家指出,社交媒體成了恐怖分子的「戰略工具」,使恐怖分子可以直接「敲開」目標受眾的大門,而無須等待訪客上門。各大聖戰論壇號召開展「臉譜入侵」行動,「推特恐怖」「優圖恐怖」等屢見不鮮。2013年9月,肯亞首都內羅畢西門購物中心恐怖襲擊事件的製造者就對襲擊事件進行了「推特直播」。
其次,催生大量「本土恐怖」。「基地」等恐怖組織的「網上轟炸」開始把年輕人,尤其是西方的年輕人作為新鮮對象。
全球伊斯蘭極端思想網路「At-tibyan出版」主要負責向西方國家宣傳,它刊登的《服務及參與「聖戰」的39種方式》一文在網上非常流行。「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蘭國」的宣傳視頻亦針對英國等歐洲國家。視頻中一位20歲的英國學生到敘利亞旅遊後加入該組織,聲稱「工作不多,薪水不錯,包吃包住」。借用這些招數,恐怖組織成功在美國和西歐國家「感召」了大量「白人穆斯林」並使他們化身為「聖戰鬥士」。「基地」組織葉門分支前頭目安瓦爾·奧拉基是土生土長的美國人,血洗肯亞購物主義的疑犯「白寡婦」是土生土長的英國人。美國華盛頓智庫兩黨政策中心擔心,「美國面臨的最大恐怖威脅不再來自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邊境山區,而是來自於美國國內滋生的本土恐怖分子」。歐盟委員會內政事務委員馬爾姆斯特倫稱,已有1200多名歐洲人前往戰亂地區參與恐怖主義組織的活動,若日後重返歐洲,勢必構成威脅。今年5月24日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猶太博物館實施槍擊的,就是一名從敘利亞戰場返回的法國人。
第三,「獨狼」式恐怖分子激增,網路技術已成「獨狼」賴以生存的血液。
2013年2月,美政治風險評估公司總裁傑弗里·西蒙在《「獨狼」式恐怖主義:了解它日益增長的威脅》一書中指出,科技進步,尤其是網路技術革命助長「獨狼」式恐怖主義,人類即將面臨第五次「恐怖浪潮」,即「科技恐怖浪潮」。「獨狼」無須現身就可通過網站和社交媒體等工具獲取各地信息,甚至直接實施網路恐襲。「基地」組織阿拉伯半島分支就專門製作、出版英文網路雜志《激勵》,煽動西方極端分子發動「獨狼」式恐怖襲擊。2009年胡德堡軍事基地槍擊案中殺害13名美軍士兵的陸軍心理醫生尼達爾·哈桑、2013年4月在波士頓馬拉松現場製造恐怖襲擊的察爾納耶夫兄弟都是受「聖戰」思潮洗禮的「獨狼」。
第四,恐怖分子開始從利用網路轉向攻擊網路,激進分子、黑客、恐怖分子之間的界線趨於模糊。
網路上出售攻擊程序、系統漏洞和用戶信息的黑市遍布全球,甚至還可通過掮客牽線「買兇」,實施網路攻擊的門檻大大降低。此外,激進分子、黑客、恐怖分子之間的界線也越來越模糊,不排除未來出現三者「合流」的可能。如名聲赫赫的黑客組織「敘利亞電子軍」,越來越多地插手國際國內事務,影響惡劣。2013年4月23日,該組織盜取美聯社官方推特賬號,謊稱「白宮發生兩起爆炸,奧巴馬受傷」,美股市應聲大幅波動,損失約2000億美元。
B. 中國面臨的恐怖主義威脅大體分為哪五類
恐怖勢力、個體恐怖犯罪分子、國際恐怖主義勢力、國內的情況、國外、境外情況五類。
作為一個發展中大國,中國仍然面臨多元復雜的安全威脅,遇到的外部阻力和挑戰逐步增多,生存安全問題和發展安全問題、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相互交織,維護國家統一、維護領土完整、維護發展利益的任務艱巨繁重。
一些海上鄰國在涉及中國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問題上採取挑釁性行動,在非法「佔領」的中國島礁上加強軍事存在。一些域外國家也千方百計干涉南海事務。一些國家對中國進行近距離海空偵察頻繁,維護海洋權益的斗爭將長期持續。
一些領土爭端也依然存在。當前,朝鮮半島和東北亞地區存在許多不穩定不確定因素。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活動猖獗,也對周邊安全穩定造成不利影響。
台灣問題事關祖國統一和長遠發展,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必然要求。近年來,兩岸關系保持了和平發展的良好勢頭,但影響台海局勢穩定的根源沒有消除,「台獨」分裂勢力及其分裂活動仍然是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的最大威脅。
維護國家政治安全和社會穩定的任務十分艱巨。「東突」、「藏獨」分裂勢力構成嚴重威脅,特別是「東突」暴力恐怖活動威脅加劇。反華勢力正在策劃「顏色革命」,對中國的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提出了更多的挑戰。
(2)伊斯蘭國網路技術擴展閱讀:
恐怖組織的網上活動有了新的手法,呈現新的特點:
1、Facebook等新媒體的流行引發了新一波網路恐怖主義。
專家表示,社交媒體已成為恐怖分子的「戰略工具」,使他們可以在不等待訪客的情況下「敲」目標受眾的門。聖戰分子論壇呼籲「Facebook入侵」,「Twitter恐怖」和「YouTube恐怖」也很常見。2013年9月,在肯亞首都內羅畢韋斯特蓋特購物中心發動襲擊的兇手在推特上「直播」了這次襲擊。
2、滋生了大量的「局部恐怖」。像「基地」組織這樣的恐怖組織的「網路炸彈」已經開始瞄準年輕人,尤其是在西方國家。
一篇名為《39種服務和參與聖戰的方式》的文章在西方國家推廣伊斯蘭極端主義的全球網路Tiby出版物上走紅。
3、隨著「獨狼」恐怖分子的增多,網路技術成為「獨狼」恐怖分子的命脈。
2013年2月,公司總裁傑弗里·西蒙的「獨狼」恐怖主義:政治風險評估來理解它的日益增長的威脅,「一本書指出,科學和技術的發展,特別是網路技術革命鼓勵「獨狼」恐怖主義,人類將面臨第五批「恐怖分子」,即「恐怖分子」技術浪潮。
4、恐怖分子開始從利用互聯網轉向攻擊互聯網,激進分子、黑客和恐怖分子之間的界限正變得模糊。
黑市、網路程序中的漏洞和用戶信息在世界各地無處不在,甚至可以通過中間人「收買」犯罪分子,這使得實施網路攻擊變得更容易。
此外,武裝分子、黑客和恐怖分子之間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不能排除這三者未來融合的可能性。臭名昭著的黑客組織敘利亞電子軍(SyrianElectronicArmy)越來越多地干涉國內和國際事務。
C. 美俄網路對峙,俄羅斯准備好了嗎
日前,美國正式宣布針對「伊斯蘭國」組織發動網路攻擊,作為打擊極端主義勢力的另一重要力量,俄羅斯也先後多次針對「伊斯蘭國」組織展開網路攻防。
近年來,俄羅斯網路作戰力量倍增,早在烏克蘭危機期間,俄烏雙方就在網路空間狹路相逢,頻繁交手。自蠕蟲病毒Stuxnet爆發之後,俄羅斯政府開始密切關注網路入侵的防禦問題,俄國防部正式組建專門的網路部隊,以對抗來自其他國家的網路攻擊,並在必要時發動反擊。
當前,網路空間已經成為繼陸、海、空、天之後的第五維空間,並開辟了地緣政治的新時代。一場圍繞網路安全的攻防之戰正悄然興起,網路空間也已成為大國博弈的焦點所在,是維護國家安全的戰略新疆域。目前俄軍正在加緊布局網路作戰,並先後在愛沙尼亞、喬治亞和烏克蘭等數次沖突中頻現網路攻擊實力,俄軍網路戰實力不容小覷。
「沙場」練兵
目前,俄政府正在武裝力量內部建立網路部隊,以保障武裝部隊的信息系統,並在近期加快了專業網路部隊和網路安全力量的建設力度。
進入21世紀,網路空間逐漸發展成為第五維作戰空間,傳統戰爭也隨之發生急劇變化。早在2009年,美軍就組建了網路戰司令部,憑借其在信息產業領域的雄厚基礎,在網路安全領域握有近乎「單向透明」的優勢。俄羅斯也不甘落後,迅速推出了自己的網路戰戰略。俄軍認為,網路戰可用於對敵實施直接軍事打擊,效果與傳統火力突擊相似,因此將網路戰作為一種變相突擊作戰的「第六代戰爭」。
俄羅斯對網路戰的理論研究很早就已經起步,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果,為俄軍網路戰的發展指明了方向。目前俄軍已充分認識到,隨著信息網路技術延伸到世界各國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等各個領域,俄軍可以利用網路戰充分發揮非對稱作戰優勢。在軍事行動中,俄軍可以通過網路攻擊破壞敵民用網路,從而擾亂其正常的社會秩序;破壞敵方的指揮控制系統,可以大大降低敵軍的快速反應能力;打擊敵方軍事和通信及其他關鍵基礎設施,在傳統戰爭開始之前削弱敵作戰實力和反應能力。
目前,俄政府在武裝力量內部建立網路部隊,以保障武裝部隊的信息系統,並在近期加快了專業網路部隊和網路安全力量的建設力度。近年來,俄多次組織網路演習,意在全面評估俄國內網路穩定性,檢驗俄網軍防禦作戰實力,研究制定有效措施以提升俄網路防護能力。
多管齊下
建立法理依據、吸納優秀人才、加強網路安全領域科學研究及網路基礎軟硬體設施研發,俄羅斯加緊布局網路戰。
近年來,俄羅斯加強了對網路安全領域的研究,俄《網路安全戰略構想草案》中就明確指出,「隨著信息技術向生活各個領域滲透能力大幅增強,對個人、社會和國家安全造成了一系列新的威脅,原有的某些威脅也進一步增大。」尤其是「斯諾登事件」的爆發,美國利用「棱鏡計劃」針對網路空間進行監視丑聞事件的曝光,更加劇了俄羅斯對網路安全問題的擔憂。
隨著俄羅斯國內經濟的逐步好轉,信息化和網路建設也進入了加速發展階段,俄羅斯也日益注重加強「第五維空間」的安全維護。目前俄羅斯正在加緊制定國家層面的《網路安全戰略》,在網路安全頂層設計上逐步達成共識。近年來俄陸續公布了《俄羅斯網路立法構想》、《俄羅斯聯邦信息和信息化領域立法發展構想》、《信息安全學說》等綱領性文件,起草和修訂了《關鍵信息基礎設施法》、《信息權法》等20餘部法律。通過這些網路立法建設,加強了俄應對網路安全的能力,為俄加強網路安全領域執法提供充分的法理依據。
目前俄羅斯已完成網路安全部隊的組建,並通過建立專門應對網路戰爭的兵種,不斷地吸納優秀的編程人員。與世界其他國家相比,俄羅斯計算機教育相當出色,每年軍方和地方院校都有大批優秀的計算機和網路專業學生畢業,俄羅斯黑客更是廣泛活動於互聯網的各個領域。由於強烈的民族自豪感,俄羅斯黑客普遍擁有強烈的愛國之心,俄軍方更是招募到優秀的俄籍黑客為軍隊服務。作為一種技術密集型兵種,網路安全部隊組建的先決條件是擁有一支數量與質量兼優的人才隊伍,俄軍方在人才隊伍擴充方面出台了多項舉措。
俄羅斯還非常注重加強網路安全領域科學研究。根據俄聯邦安全會議批準的《俄羅斯聯邦保障信息安全領域科研工作的主要方向》,俄政府和軍方明確網路安全領域前沿科學技術研究重點,以實現提升重要信息基礎設施的可靠性,改進網路空間內國家信息資源的安全保障措施等戰略目的。
近期俄羅斯加強了網路基礎軟硬體設施上的研發力度,先後開發出了「厄爾布魯士-2C」、「厄爾布魯士-4C」等為代表的微處理器晶元,研發了「Rupad」系列平板電腦產品。這些設施可軍民兩用,可以有效提高俄軍方在網路基礎設施領域的控制實力。
聚焦實戰
建設以網路戰為代表的新一代作戰力量,以非對稱手段贏得軍事實力的相對平衡,成為其現有條件下維護國家安全利益的重要戰略選擇。
「兩極」格局解體以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戰略觀念並未發生轉變。目前北約持續東擴,俄羅斯的戰略空間持續遭到壓縮,美俄兩個大國對峙局面時有發生,在網路安全領域這一戰略博弈新疆域也是如此。
由於歷史原因,俄網路空間安全的維護力度遠不能與其對網路的依存度相適應,網路安全曾一度面臨巨大威脅。網路安全的戰場上,早已硝煙彌漫,「戰火」甚至已經燃燒到了克里姆林宮。目前俄安全部門已將克里姆林宮的內部網路與網際網路隔絕開來,同時全面禁止U盤等移動設備在克里姆林宮內的使用。巨大的網路安全壓力迫使俄羅斯加強了網路安全領域研究,推行國家網路安全戰略,全面提升俄軍網路作戰實力。
由於國力所限,俄羅斯已難以與西方國家展開全面軍備競賽,建設以網路戰為代表的新一代作戰力量,以非對稱手段贏得軍事實力的相對平衡,成為其現有條件下維護國家安全利益的重要戰略選擇。俄國防部網路司令部的組建,使俄在網路力量組織架構上的「三駕馬車」基本成形,內務、安全與軍隊三大系統下轄的網路力量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可以有效減少由於定位不清、職責不明引起的浪費與內耗,大大提高俄網路力量的使用效率。
隨著新軍事變革的深入,俄羅斯高層對國家網路安全的重視程度日益提高,信息網路安全已被納入國家安全戰略。目前俄國內普遍認為,社會穩定、公民權利和自由的保障、法制秩序以及國家財富和國家領土完整的維護,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信息安全保護是否有效。為保證在戰時能有效遂行作戰任務,俄軍方正在努力提升網路戰的攻防實力,建設一支攻防兼備的網路作戰力量。未來俄軍將強化以網路戰為基礎的電子干擾和輿論信息戰,建構「網路威懾」力量,力求使網路戰從理論到實踐更加完善。
實戰案例
2007年4月,愛沙尼亞決定將位於首都塔林的蘇軍紀念銅像移到軍人墳場,這一舉動遭到俄政府的強烈抗議。隨後,在沒有任何徵兆的情況下,愛沙尼亞境內包括政府、銀行、新聞媒體在內的各大網站相繼遭到攻擊,整個國家秩序陷入一片混亂。事後愛沙尼亞國防部長表示其遭到的網路攻擊是「沒有被注意到的第三次世界大戰」,並譴責俄羅斯對其發動網路戰。
2008年8月8日,俄羅斯和喬治亞軍隊因南奧塞梯問題交火後,喬治亞互聯網遭受到有組織的大規模攻擊。在烏克蘭危機期間,俄羅斯也開展了富有成效的網路信息戰,而且伴隨著有組織的互聯網宣傳活動。雖然這些未曾載入史冊的戰斗遭到了俄官方的否認,但不可否認的是,俄羅斯目前擁有包括無線數據通信干擾器、網路邏輯炸彈病毒和蠕蟲、網路數據收集計算機和網路偵察工具、嵌入式木馬定時炸彈等先進的網路武器,其網軍擁有強大的作戰實力。
D. 美軍進攻性網路空間作戰力度加大的意義何在
8月18日,網路司令部升格為美軍第10個作戰司令部,今後將與轄區范圍幾乎佔半個地球面積的太平洋司令部「平起平坐」。美國總統特朗普當日發布簡短聲明稱,網路司令部升級有助於「提升美國網路行動和國防水平」,乍看並未顯山露水,實則蘊藏波濤,其意圖顯然絕不限於表明所謂的「美國抵禦網路威脅的決心」。縱觀不同時期,美網路空間戰略內容與側重點雖有不同,但總體是一個從全面防禦到攻防結合再到主動進攻的演進過程。
網路空間里沒有硝煙、沒有鮮血,但並不意味著沒有暴力、沒有毀傷。有軍事專家認為,網路空間戰在幾秒鍾甚至更短時間內造成的破壞不亞於核彈。俄羅斯軍事學說已將網路攻擊定性為大規模毀滅性武器。極端連鎖反應下的網路空間戰後果,可能是整個世界都難以承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