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扶貧工作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精準扶貧是黨中央、國務院新時期對扶貧開發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推進精準扶貧、建成全面小康是當前最大的政治任務。下面是我收集的扶貧工作存在的問題和建議,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通過在蒼溪縣的調查,結合對全省88個貧困縣的比較分析,當前各地在推進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上積極性很高、干勁很足,但在如何更好地做到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實現從「灌」到「滴灌」上,還有六個方面的共性問題需要重視研究。
1.解決識別誤差和處於貧困邊緣的困難群體問題
做到「六個精準」,扶持對象精準是基礎。按照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低於2736元的標准識別和確定貧困戶並建檔立卡,既公開透明又簡便易行,但在實際篩選統計中還存在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入戶調查誤差帶來識別偏差。由於受傳統文化的影響,農戶大多有「藏富」心理,僅靠短時間的入戶調查,難以對農村家庭收入完全摸清,調查統計人員對數據的採集和在對數據真實性的確認上手段有限,不一定能做到完全精準。加之還有少數群眾有爭當貧困戶思想,有的農戶在識別前將子女與父母戶口分開,導致收入微薄的老年貧困戶增多;二是群眾平均主義心態造成人為「漏統」現象。部分地區評定貧困戶,群眾認為拿了低保再評貧困戶,是「騎了雙馬」,部分基層工作不細致、把關不嚴,導致部分貧困戶被「漏統」;三是處於貧困線臨界值之上的農戶,因病因災極易返貧。從抽樣調查情況看,2013年農民人均純收入剛邁過2736元的農戶仍佔到近2%,這類群體無法直接享受精準扶貧帶來的政策紅利,抗災抗風險能力較弱,容易演化成為相對弱勢群體。
2.影響和制約農村經濟持續增長的突出問題
調研中發現,隨著經濟新常態的來臨,廣大農村尤其是貧困地區也出現了一些影響農業增產農民增收、制約貧困群眾脫貧奔康的新情況新問題。一是農村勞動力大量外出帶來「空心化」。目前,農村人口普遍向外流動,大多數青壯年長期外出務工,農村留下的大多是老人和兒童。勞動力的缺乏,已難以推動農村經濟亮譽快速發展;二是農村產業結構單一帶來「低收益」。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來源於種糧、養豬等傳統產業,結構單一、農產品附加值不高,農民很難直接從傳統農業中獲利。加之貧困山區新的合作經濟組織發育遲緩、農村經濟合作組織存在大量「空殼」現象,造成貧困村土地流轉價格低,貧困戶獲得的收益少;三是農村基礎設施薄弱帶來「奔康難」。部分貧困鄉鎮、村地處偏遠山區,基礎設施建設滯後,道路「晴通雨阻」,農田水利設施不完善,靠天吃飯的局面還未徹底扭轉,當地老百姓以「垮垮房子爛泥路,亂七八糟無人顧,烏雞鳳凰都外飛,男人難以娶媳婦」的順口溜來形容他們的生活環境。
3.扶貧攻堅參與性不強和主體作用發揮不夠的問題
調研中發現,目前社會和群眾對扶貧開發攻堅的期望值過州陪高,不少人單純認為脫貧奔康只是各級黨委政府的責任。為有效統籌各方面資源和力量,形成扶貧攻堅合力最大值,必須正視主導性、參與性和主體性作用的發揮,研究破解以下幾個問題:一是部分鄉(鎮)、村黨組織引領帶富能力不足的問題。鄉鎮幹部任務繁重,承擔多個角色,既是組織領導者,也是具體實施者,既牽一條線,也管多個面。敬跡段有的邊遠鄉鎮還因工作人員流動快,難以保證扶貧攻堅力量。個別村黨支部班子軟弱渙散,村黨組織書記和村主任年齡較大、文化水平低。以蒼溪縣為例,214個貧困村黨支部書記平均年齡52.4歲,大專及以上學歷36人,僅佔16.8%,且黨員平均年齡57歲以上,在扶貧觀念、政策掌握、組織發動、技術指導、服務群眾方面跟不上形勢需要,「老馬拉大車」有心無力;二是一些部門幫扶措施簡單、針對性不強的問題。調研發現,負責幫扶貧困村的一些部門和單位有重資金物資幫扶、輕脫貧內力涵養,重當年增收見效、輕長期規劃扶持的現象。部門性質和行業特點不同,貧困對象受益效果也不同,特別是警察、醫生和教師等群體,由於工作性質特殊,對聯系對象的幫扶往往以送錢給物為主,幫扶效果達不到群眾的心理預期;三是社會扶貧整體呈點多、力弱「碎片化」的問題。社會組織和企業參與公益扶貧事業不同程度存在功利性,注重形式上的扶貧,加之信息的不對稱和整體聯動不夠,容易產生多頭救助、遺漏救助、重復救助現象;四是群眾主體作用激活不夠的問題。部分貧困群眾缺乏自主脫貧意識,認為扶貧就是國家給錢給物,甚至只拿錢不做事,存在「等靠要」依賴思想,缺乏主動性,出現了「上急下不急、外熱內冷淡」的現象。少數基層幹部對扶貧政策宣傳不夠,還沒能通過有效的脫貧激勵機制,真正把貧困群眾參與的積極性調動起來。
4.扶貧開發項目資金不足的瓶頸問題
調研中發現,缺項目資金是目前制約貧困地區脫貧奔康的一大瓶頸。一是專項資金條塊分割來源分散,整合難。各種項目資金在審批、撥付、管理、驗收等程序要求不一樣,地方政府只能將「買米的錢用來買米,打油的錢用來打油」,導致「小股匯不成大流」,無法集中力量辦大事;二是縣鄉本級財政體量不足,配套難。貧困縣大多屬於「吃飯財政」,90%以上的項目要求地方配套資金。迫於收支矛盾、新增債務等多重壓力,有的基層幹部對項目資金「既盼又怕」,有的項目因地方財政拿不出配套資金而放棄申報;三是扶貧項目對社會資本吸引力小,融資難。扶貧項目投資回報率低、周期長、潛在風險多,吸引社會資本投資難度較大。縣級融資平台發展程度低、融資平台缺乏,受信用等級所限,金融環境相對滯後,加之農民缺乏有效的資產抵押和第三方擔保,很難從金融機構獲得有效融資。
5.對脫貧摘帽後政策削減帶來的返貧擔憂問題
調研中反映,各級脫貧奔康的目標已經確定,時間表和路線圖都十分清晰,但對提前實現脫貧摘帽的激勵措施還不明確。一是各級政府沒有明確脫貧摘帽的相關數據指標。目前省上對貧困縣下達了減貧任務,但尚未出台明確的脫貧摘帽退出機制。2014年試行的《四川省貧困縣農村扶貧開發工作考核辦法》中,也沒有對工作目標、保障目標、成效目標提出明確的量化要求。在實際工作中,應以什麼標准對貧困村、貧困戶脫貧進行驗收。隨著經濟增長和物價指數的變化,每年應按多大增幅才能如期完成脫貧任務,沒有具體參照標尺,因此幫扶措施和力度難以做到精準有效。若以縣為單位,各自根據扶貧規劃和實際情況測算出相關指標並付諸實施,如果與省上未來出台的脫貧指標不一致,很多基層幹部擔心相關工作將重新返工;二是脫貧摘帽後鞏固期的壓力預期造成「摘帽減政策」的擔憂。有的基層幹部認為,脫貧摘帽後扶持政策、項目資金遲早要減少,加之目前沒有明確對率先脫貧縣(市、區)的獎勵機制,因而對率先脫貧摘帽心存顧慮,擔心貧困邊緣人口由於無法預期的疾病、自然災害等影響會再次返貧,部分幹部對主動摘帽的積極性不高。
6.一些幹部中固有的「路徑依賴」導致粗放扶貧問題
推進扶貧開發攻堅,幹部是決定因素。實現省委確定的脫貧奔康各項目標任務,廣大幹部的能力素養還需要加快提升。一是在思想觀念上需要進一步革新。調研中反映,部分基層幹部對扶貧攻堅的重要性和緊迫性認識不足,對新階段的扶貧政策把握不準,用老眼光看待新扶貧,用老辦法解決新問題。認為扶貧就是送錢送物、拆舊建新、修路架橋,導致扶貧資源配置失序和工作效率低下;二是在工作方法上需要進一步改進。認為群眾「窮根」難拔、「窮病」難治,扶貧短期難以見效,習慣性地用抓示範點代替精準扶貧,搞盆景式、插花式、堆點式扶貧。有的扶貧項目資金沒有完全用到刀刃上,造成點上錦上添花,面上推進卻明顯滯後;三是在對症下葯治窮病上需要進一步強化。部分地方「因地制宜、一戶一策、標本兼治」的精準脫貧規劃和措施還沒有具體落地,或者乾脆把扶貧規劃當擺設,說一套做一套。有的地方還是按照傳統的思維,均衡用力、「撒胡椒面」,統籌不夠;四是在對精準扶貧的.認識把握上需要進一步提高。有的基層幹部對精準扶貧認識不到位,補短板的意識不強,認為只要通過持續發展就可以解決扶貧攻堅中的所有問題,仍然用重大項目驅動發展效應來掩蓋精準扶貧困境。調研中了解到,一些地方扶貧攻堅重點項目清單里列的多數是招商引資項目、重大工程項目,片面地用發展項目來代替精準扶貧項目。
對策建議
筆者在調研中深切感到,精準扶貧對實現全面小康意義重大,必須結合實際,重視研究扶貧開發攻堅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有針對性提出解決的對策和措施,推動省市委全會精神的貫徹落地。
1.堅持對象精準、分類明確,聚焦「六個精準」
全力推動扶貧攻堅規劃落實落地對象精準是落實「六個精準」的前提,蒼溪縣完善識別評定辦法,對貧困戶基礎數據進一步全面摸底調查,確保貧困對象識別准確無遺漏。建立貧困人口資料庫管理系統,切實加強建卡立檔貧困戶動態管理。一是著力消解「政策性貧困級差」。積極實施有針對性地扶貧,對調查中確定的建卡立檔戶之外的貧困人口、邊緣貧困人口,發動引導社會力量進行幫扶,杜絕出現宣布脫貧奔康後還有群眾仍在貧困線上徘徊的窘境;二是著力加強對群眾的宣傳教育。堅持進村入戶宣傳扶貧政策,加強黨員幹部帶動示範、鄉村先進文化引領,逐步破除部分群眾攀比心態和「等靠要」思想,摒棄「爭當貧困」「不願脫貧」的不良風氣,形成干群一心、共謀脫貧的良好局面;三是著力實現對農村「懶人」的扶志轉化。對少數四肢健全但不願通過勞動致富,處於貧困線以下的農村「懶人」,探索實施「有責任的扶貧」機制,制定責任清單,以量化勞動量、社會公益活動參與度、子女升學率等方式,由村民監督委員會評比打分,作為其享受國家扶貧政策的重要依據。運用經濟學手段,調動激發農村貧困「懶人」脫貧奔康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
2.堅持因地制宜、分類實施,激發農村經濟內生活力
堅持把脫貧解困和致富奔康結合起來,兩步並作一步走,立足資源稟賦,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推動新村建設和產業發展齊頭並進。突出規劃引領,統籌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發展、公共服務、生態保護和鄉村風貌改造,統一規劃、分步實施、梯次推進。在新村建設上,本著「宜聚則聚、宜散則散」,體現小規模、微田園、組團式山區村落特點,打造具有鮮明地方特色和文化內涵的民居。在產業發展上,本著「突出特色、農旅融合」,打造戶成園、組成片、村成帶、鄉鎮成規模的主導產業。大力推廣蒼溪縣現代農業園區「一區四園」綜合開發模式,綜合打造特色產業園、休閑旅遊園、科技示範園和創業孵化園,輻射貧困散戶發展產業、進園務工,多渠道實現農民增收。不把貧困區域經濟發展,簡單地等同於區域內產品與勞務產出的增長和農民人均收入的增加。
3.堅持統籌調度、整合資源,集聚各方力量支持參與扶貧攻堅
扶貧攻堅是一項系統工程,既需要各級黨委政府加強組織領導,在規劃設計、安排部署、統籌協調、重點投入、考核驗收等方面發揮主導作用。又需要各級各部門協同配合、真幫實扶。同時,也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參與。蒼溪縣在扶貧攻堅中,探索建立的「縣級統籌、鄉鎮主抓、群眾主體、部門聯動」的機制,較好地發揮了扶貧攻堅責任主體、實施主體和群眾主體的作用。建議在以下幾個方面加大工作力度:一是創新扶貧開發工作機制,解決好「怎麼扶」的問題。建立扶貧目標、任務、資金、權責「四到縣」制度,提高縣級黨委、政府對扶貧資源的統籌整合能力;二是分解落實各級各部門的扶貧開發責任,解決好「誰來扶」的問題。建立扶貧開發統計監測和績效評價機制,進一步督促調動各級各部門的積極性,確保每個貧困村都有1名聯系領導、1個駐村幫扶工作組、1個駐村幫扶單位、1名「第一書記」,層層傳導壓力、落實責任;三是引導社會力量有序參與,解決好「都來扶」的問題。積極培育多元社會扶貧主體,建立特困人口社會幫扶信息平台,及時通過網路、媒體布特困對象扶貧需求和社會幫扶動態,提高社會力量參與扶貧的精準性、有效性。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及愛心人士參與扶,促進社會資源向貧困地區和貧困群體聚集;四是堅持激勵導向提高群眾參與度,解決好「自己扶」的問題。運用市場手段推進扶貧開發,鼓勵群眾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發展產業,引導農村致富帶頭人以「傳幫帶」的方式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促進貧困戶在產業鏈上持續穩定增收,加快實現精準脫貧。
4.堅持探索實踐、廣開渠道,以多元投入破解扶貧開發資金制約
進一步拓寬支持貧困地區發展的融資渠道,解決扶貧開發攻堅「錢從哪裡來」的問題。一是推動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優先向貧困縣傾斜的政策連續不變。允許符合政策的秦巴山區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的結余指標,優先在省內一線城市掛鉤使用。支持規劃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民生改善等專項債券發行項目。對於縣級平台實力弱、融資難的地方,可採取「以市帶縣」的方式發行項目收益和國家專項債券,爭取更多的資金支持;二是推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引導工商資本、民營資本、社會資本投向基礎建設領域,破解因扶貧專項資金來源分散、需求面大而對地方投入不足的問題。有效整合金融資源,強化覆蓋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的便利化特惠金融政策措施,延伸金融服務鏈條;三是千方百計撬動金融資金投放。把財政直接補貼的項目資金更多轉變為政策性貼息、擔保資金和風險補償基金;建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抵押登記服務平台,適度開展農村產權抵押融資試點。擴大農村小額信用貸款投放規模和范圍。引導農業擔保公司、中小企業擔保公司優先向從事扶貧開發的龍頭企業提供信貸擔保服務。試點推行農村資金互助社發展模式,多渠道增加金融對貧困戶發展的支持;四是嚴格監督管理。加強對扶貧項目建設和資金使用的巡迴督查,確保項目落實精準到位、資金使用精準到位,防止跑冒滴漏。
5.堅持著眼長遠、脫貧奔康,以扶貧政策的持續深化助推持續發展
改變「脫貧即斷奶」的「反向激勵」,實施「扶上馬再送一程」的「正向激勵」。一是建立貧困退出機制。研究出台檢驗貧困村、貧困人口脫貧解困的指標體系和操作辦法,明確貧困縣、貧困村退出標准;二是堅持扶持力度不減。保持對貧困縣扶持政策的穩定性和連續性,進一步加大對貧困縣的投入力度,給予差異化的政策支持;三是獎勵鼓勵率先脫貧。出台脫貧減貧激勵政策,對提前實現脫貧的貧困村、貧困戶,給予一次性獎勵。試行「摘帽」績效與政績考評掛鉤,對提前「摘帽」的縣鄉領導班子給予表彰鼓勵。
6.堅持選好育優、建強隊伍,進一步提升貧困地區幹部群眾開放意識和能力素養
精準扶貧的推進,是扶貧思路之變,是發展理念之變,也是選人用人和考核評價幹部之變。一是堅持把扶貧開發工作實績作為選用幹部的重要依據。注重從扶貧開發一線考察識別幹部,對工作全心投入且成績突出的提拔重用,對工作不力甚至弄虛作假的嚴肅問責。注重把政治素質高、工作能力強、基層經驗豐富、作風務實的幹部選配到鄉鎮、村級領導班子中,對重點貧困鄉鎮應選配那些熟悉農業產業、旅遊發展、村鎮建設、農村金融、群眾工作的領導幹部。注重加強對「第一書記」隊伍的考核管理,選派的「第一書記」中優秀的可進入鄉鎮黨委班子,確保扶貧攻堅力量充實、引領能力強;二是全力推進貧困地區幹部人才培訓提能。建立專門的人才培訓基金,開設專門的基層幹部和扶貧人才培訓班,加強同高校、
科研機構和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合作,對扶貧人才因材施教、分類培訓,提升基層幹部和人才精準扶貧政策水平和實踐技能,激發扶貧「造血」潛力;三是優化貧困地區人才引進激勵政策。對有意願回貧困鄉鎮、村工作的貧困地區大學畢業生,在大學生「村官」招考、公務員錄用等方面給予政策傾斜。加大在外創業優秀人才回引力度,優化創業環境,鼓勵各地建立回鄉創業園,多渠道引進懂技術、會管理、善經營的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和農村實用技術人才隊伍。通過「人才+項目」、「人才+基地」、「人才+產業」等創辦實體,開辟綠色通道,給予政策優惠支持。
我縣在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中,向我鎮8個村都派駐了駐村工作隊,首次實現了駐村工作隊對貧困村、貧困人口的兩個全覆蓋。通過開展對貧困戶的摸底建檔立卡,解決了「扶誰的貧」的問題;通過開展結對幫扶,解決了「誰去扶貧」的問題;通過對扶貧對象實行精準化幫扶,將「漫灌」式扶貧轉變為「滴灌」式扶貧,形成了扶貧開發的強大合力,取得良好成效。但當地部分幹部群眾「等、要、靠」思想嚴重。貧困村裡基礎設施條件落後,產業支柱缺乏,氣候條件惡劣,生存資源匱乏,安居難、運輸難、灌溉難、飲水難、行路難、求學難、求醫難等7個「攔路虎」嚴重製約著農民的生產生活。隨著精準扶貧工作的深入,由於扶貧資金投入不足導致駐村工作隊缺乏服務手段;村級集體經濟實力薄弱,村級集體經濟普遍為零,「無錢辦事」的問題十分突出;三年時間內所有貧困戶都要脫貧等等原因,必然出現貧困戶是否能夠穩定脫貧、走出「扶貧-脫貧-返貧」怪圈問題。
建議:
一是深入推進駐村幫扶與精準扶貧深度融合,切實解決「無錢辦事」的問題。在縣屬范圍內對扶貧項目實行「鄉鎮申報、縣級審批、鄉村實施、鄉鎮初檢、縣級驗收、鎮級報帳」的管理體制。其核心就是以村為基礎,鄉鎮申報及實施項目,並且把村「兩委」和駐村工作隊的意見作為項目申報的必備條件,否則,縣級扶貧部門將不受理所申報的項目;
二是實行駐村工作隊「四個全程」。在堅持規劃引領和發揮貧困群眾主體地位的前提下,通過村民自治和「一事一議」等方式,實行駐村工作隊「全程參與項目申報、全程指導項目實施、全程加強項目監管、全程督促項目評估」等扶貧項目資金「四個全程」管理,加大項目公開公示力度,有效提升駐村工作隊行為能力和群眾的內生動力,促進精準扶貧和駐村工作的深度融合,把黨的強農惠農富民和扶貧開發政策落到實處;
三是深入推進駐村幫扶與「隊伍」建設深度融合,切實解決「無人辦事」的問題。一是打造一支「永不撤走」的工作隊。採取突出重點、分類指導的辦法,重點整頓軟弱渙散和處於癱瘓狀態的村黨支部,不斷提高村支兩委班子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能力,打造一支「永不撤走」的扶貧工作隊,為長效脫貧打下堅實組織基礎,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力。扶產業就是扶根本,大力推進山地特色農業建設,注重短平快的特色產業,又要注重長期產業的發展,實現農民有長期增收項目的結合。探索「公司+合作社+農戶」、「公司+扶貧龍頭企業+農戶」、村企合一、農工商貿工農一體化等以股份合作為主要內容的集體所有制有效實現形式。同時,對有貸款需求的建檔立卡扶貧對象,通過銀行支農再貸款,實行「5萬元以下、3年以內、免擔保抵押,對基準利率扶貧貼息」政策,逐步解決貧困戶貸款難、貸款成本高的問題。
四是充分發揮駐村工作隊的全程監管作用。圍繞扶貧項目申報、立項、審批、資金撥付、報賬、實施、監管、驗收、績效評價等重點環節,充分發揮駐村工作隊的全程監督作用,從源頭全面加強監督檢查,切實避免「長官意志」,做到守土有責、守土有方、守土有效。各職能部門要主動公開扶貧項目申報條件,嚴格項目申報程序,切實做到對扶貧項目資金申報「最先一公里」和實施「最後一公里」全程接受監管,讓精準扶貧充滿活力,切實做到陽光扶貧、公正扶貧和精準扶貧,使所有貧困戶真正脫貧。
㈡ 扶貧工作存在哪些問題
1,重視實物、資金扶貧,輕視精神扶貧。雖然常言道:扶貧先扶志。但在現實中,我們最先想到的是實物扶貧,比如發放低保金。現在有個現象,有些低保戶不種植糧食了,就靠國家救濟生活,人懶心懶,還大言不慚的說:「還有誰比我貧困?低保不給我給誰?」, 扶貧政策是救助貧窮,但不能慣養出一批懶漢二愣子。
2,產業扶持上政策有問題。目前我們不論在整村扶貧村還是對普通貧困戶,制定的政策是發展牛羊補助多少,新栽核桃補助多少。。。無形中引導貧困戶向這些方面發展,但這些方面過幾年後一定有發展潛力嗎?牛羊肉價格一直上漲,但是2014年牛羊價格下跌幅度很大,很多養殖戶虧本。
3,資金投向有偏差。就產業扶持政策來說,惠及的對象都是貧困戶,貧困戶大多數在經濟發展方面呈弱勢,他們與一般農戶比起來,在家庭基礎、個人前瞻性、能力等方面有較大差距,這樣就出現一個問題,想發展的一般農戶沒有發展資金,受各種主客觀因素制約的貧困戶難以發展卻有資金支持,這是一對矛盾。
4,政策疊加枝亂享受,群眾有意見。對貧困縣而言,農戶扒搭核普遍貧困,農戶與農戶之間差別不是很大,但現在低保金發放最高的每人每月165元,一家4口,每年就有近8000元收入,這在農村不是一個小數字,這相當一個婦女在縣城打工一年的收入(縣城超市打工一月900元)。低保戶除享受最低保障金之外,還有孩子上大學國家資助,醫院看病幾乎免費,產業發展資金春掘扶持等等,因此低保戶反而成為農村的香餑餑,人人都在搶,導致群眾意見很大。
5,關於扶貧的核心。很多人認為扶貧的核心持續增加貧困戶收入,如果核心是增收,那麼社會保障是不是不重要?社會保障包括教育保障、醫療保障、養老保障、住房保障等,這些都與增收沒有直接關系。因此,筆者認為扶貧的核心是提高貧困人口生活水平、生活質量,單純從收入來概括,感覺有點欠妥當。
㈢ 在精準扶貧工作中會遇到哪些問題
一、精準扶貧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從調查的情況看,一年來,全市各級政府高度重視精準扶貧工作,定期不定期地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和分析精準扶貧工作中存在的突出問題,按照時間節點穩步推進精準扶貧工作。各級部門主動適應新階段扶貧攻堅模式和國家扶貧政策導向,不斷探索完善扶貧開發方式方法,將精準扶貧與生態文明建設、新型城鎮化建設、新農村建設、美麗鄉村建設、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等有機結合,積極開展生態搬遷扶貧、就業轉移扶貧、產業扶貧、科技扶貧、金融扶貧等系列扶貧行動,推動了各項扶貧措施的實施。各駐村幫扶工作隊認真履行職責,認真開展各項幫扶工作,特別是在貧困對象建檔立卡、一對一結對幫扶、扶貧規劃編制、扶貧項目和資金爭取、引導市場主體參與扶貧開發、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確保了「四雙」精準扶貧工作的有序進行。總之,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全市精準扶貧工作已取得階段性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共性問題和不足之處,還需引起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
1、精準扶貧工作宣傳不夠。調查中發現,由於精準扶貧工作宣傳不夠深入、全面,導致部分群眾對精準扶貧工作產生錯誤的理解,少數貧困戶脫貧致富自身動力不足,「等、靠、要」依賴思想嚴重,個別非貧困戶相互攀比,競相要求納入被扶貧對象。
2、整村推進規劃編制滯後。調查中了解到,目前重點貧困村整村推進規劃普遍沒有編制出來,從而帶來貧困村經濟社會發展總體目標不明確,扶貧項目安排缺乏科學論證,產業發展零亂,幫扶工作重點不夠突出等一系列問題。座談中,駐村幫扶工作隊同志反映,由於工作隊普遍存在人員結構單一、專業知識有限等情況,因此,對如何編制整村推進規劃、美麗鄉村規劃,深感力不從心,希望有專業人士參與和指導。
3、基礎管理工作有待加強。一是貧困對象基本信息有待完善。由於精準扶貧前期排查摸底工作時間倉促,范圍廣、任務重,使得每一個貧困對象的基本情況、致貧原因等信息還不夠全面、准確,有待進一步充實完善;二是貧困對象管理機制不夠健全。由於貧困村貧困人口多,家庭情況又復雜,脫貧返貧人數處於不斷變化之中,加之村一級貧困對象管理機制不夠健全,因此缺少貧困村貧困人口變動情況。
4、有關扶貧政策落實難。一方面扶貧工作有關政策推進緩慢。如金融扶貧行動,每個縣市建立1000萬元小額信貸風險抵押金,由貸款銀行按照不低於1:5的比例發放貸款,此項措施鄖西縣至今沒有落實到位。整村推進重點貧困村,專項扶貧投入不低於100萬元,整合資金不低於200萬元,而目前白岩河村只到位了專項扶貧投入107萬元;另一方面,相關部門行業扶貧項目和資金整合難。整村推進,要求實施部門聯合立項、聯合審批、聯合驗收、資金直達的「三聯合一直達」管理模式,但一些部門行業認為整村推進工作主要是扶貧部門的事,因此,在項目安排時慧遲核沒有把部門行業扶貧擺上議事日程,各部門各行業扶貧項目和資金的整合不夠。
5、技術支持服務引進不夠。駐村幫扶工作隊主要精力往往放在幫助貧困村多方爭取項目、爭取資金上,而忽視技術方面的引進,喜歡新建項目,而放鬆對現有產業的改造升級,注重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輕視農業項目的發展。
6、貧困村生態扶貧搬遷進程較慢。貧困村生態扶貧搬遷指標太少,而且安置缺乏統一規劃。基層幹部年齡偏大,文化水平不高前掘,專業技術人員缺乏,已難於適旦顫應形勢發展需要。
㈣ 2020年幫扶幹部精準扶貧工作存在的問題和建議
實施精準扶貧,是扶貧開發方式的重大創新,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點、難點和著力點。為深化推進全市脫貧攻堅工作,我們調研組一行,於7月9日-7月12日深入我市部分扶貧村組織開展實地調研、入戶走訪建檔立卡貧困戶、已脫貧戶、非貧困戶、幫扶幹部,進行座談了解,聽取各方意見建議,理清精準脫貧工作思路,以便精準發力。現將考察調研精準扶貧工作面臨的問題及建議報告如下:
一、當前精準扶貧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三大誤差」致貧困戶「出入兩難」
一是入戶調查有誤差。由於受傳統文化的影響,農戶大多有「藏富」心理,僅靠短時間的入戶調查,難以對農村家庭收入完全摸清。加之還有少數群眾有爭當貧困戶思想,有的農戶在識別前將子女與父母戶口分開,導致收入微薄的老年貧困戶增多。
二是精準識別有誤差。找准「人」是精準扶貧的先決條件,從目前的政策規定來看,貧困農戶的識別主要是在鎮、村兩個層面,村幹部是識別貧困戶的關鍵人物。第二輪精準識別過程缺乏剛性標准,有的鎮、村存在識別貧困農戶時盲目採用了逐級分配指標的方法,導致在精準識別皮賣貧困戶方面存在偏差,造成一些非貧困戶意見很大。
三是動態調整有誤差。致貧或脫貧是個動態過程,而我們信息及管理機制相對滯後,造成該納入的未納入,該摘帽的未摘帽。一些貧困戶為發展產業,申辦營業執照、購買車輛跑運輸等,按政策規定便成了「硬傷」戶被剔除,導致貧困戶寧可不發發展產業,也不願退出低保戶;還有一部分好逸惡勞、賭博酗酒者、因子女不盡贍養義務致生活無著者被納入扶貧對象,從而帶來價值導向錯誤,一部分勤勞者或盡孝者會降低熱情,產生攀比和坐等要的心理。
(二)「一廂情願」致政策落地「走形變樣」
一是頂層設計為摘貧帽而急於求成。在制訂扶貧政策時頂層設計搖擺不定,政策創新一級一級變形,鎮村幹部在夾縫中工作,沒有什麼話語權,導致責權不匹配的懶政、不敢觸及擾巧矛盾、職權錯位等等。
二是「到戶增收」更是一地雞毛。產業扶貧到戶實施難度大,幫扶辦法不對路無法形成規模效益。幾年來扶貧工作重心更多是放在基礎設施建設上,很少強調能力培養和可持續發展。同時在發展中存在一定盲目性,要麼「一刀切」,要麼無所適從,缺乏發揮自身優勢的好項目。
(三)「機制困惑」致貧困戶「動力不足」
一部分貧困戶缺乏自我脫貧的決心、勇氣和行動,沒能通過有效的脫貧激勵機制,真正把貧困群眾參與的積極性調動起來。還有少數貧困群眾認為扶貧就是國家給錢給物,你發補貼我到手就花,你發實物我到手就賣,只圖眼前的實惠;甚至只拿錢不做事,存在「等靠要」思想,出現了「上急下不急、外熱內冷淡」的現象。
(四)「政策沖突」致扶貧工作「進退維谷」
我們調查發現:在產業扶貧上大力倡導貧困戶發展養殖業,可與當前環境保護大政策有沖突,一些貧困戶辛辛苦苦建起養雞、養豬等養殖產業,在環保督查中被取締關閉。還有建立生產基地或生態園地、養殖基地等需要流轉土地,但很多已被納入國家農田、林業保護范圍,存在政策沖突,手續批不下來。有部分「脫貧不脫政策」的脫貧戶,仍居住危房,想進行危房改造,但不能享受住建部門危房改造獎補資金政策。
(五)「形式幫扶」致扶貧工作「虛多實少」
一是包保人員層次多,有市區鎮村四級幹部,有黨政部門工作人員,也有教師、醫護人員、行業協會負責人等,人員結構復雜,扶貧政策培訓難,更不便於管理,導致扶貧手冊填寫不規范。有的幫扶幹部一人要聯系五、六個貧困對象,精力有限,不能達到理想的幫扶效果。
二是督查考核不能因地制宜。現在上級督查主要是看檔案信息、扶貧手冊,走訪難免走馬觀花;燃李逗一些幹部因為表格數字的邏輯錯誤被嚴厲追責是不公平的;還有的督查、第三方評估人員只聽貧困戶意見,不聽扶貧幹部反映實際問題,導致追責存在片面性。處理了一人,打擊了一群幫扶幹部的積極性。
三是幫扶缺乏激勵機制。一些鎮、村扶貧專職幹部人員調動頻繁,不能做到專職專責,只有無限責任,沒有獎勵晉升機制;由於缺乏必要的考核激勵制度,扶貧幹部的後續管理和保障不到位,存在扶貧幹部身入而沒有心入,影響了工作積極性和扶貧效果。
四是扶貧不扶志、扶智。在實際工作中,一些幫扶人員忽視思想引導,不願做細致的思想工作,不願進行細致的調研幫其梳理發展策略,大都是直接給錢走人。一些貧困戶長期企盼工作隊送溫暖,相互攀比誰的幫扶者官最大、誰送的最多。所送的經費物質不是用於發展生產,而是用於生活開銷或打牌賭博。有則一頓充,明日敲米桶。甚至連送去的種羊、種豬、種子等發展用物資也坐吃山空。
二、對當前精準扶貧工作的建議
(一)做好「加法」,注重脫貧攻堅實效性,讓脫貧攻堅有合力
一是要在脫貧攻堅戰役中下足「綉花」的功夫,鎖定脫貧攻堅不「玩花架子」,幹部思想認識不「跑音走調」,駐村幫扶人員「演好角色」,建立定期聯席會議制度和扶貧智庫或專業咨詢團隊,完善扶貧工作考核、獎勵、晉升機制。
二是注重扶貧工作考核的科學性。加大對基層幹部的關懷和保障工作,比如建立互聯網大數據平台,加強行業部門資料庫的互通互聯, 讓數據多跑路,而不能只當甩手掌櫃,把壓力和矛盾都留給基層幹部。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黨中央、國務院的精準扶貧政策不走樣、不變形, 基層幹部才能靜下來、沉下去,找准「窮根」,治好「窮病」,帶領貧困群眾走向康莊大道。
三是要完善對接、幫扶、引導機制、助推機制。充分發揮好扶貧工作隊的作用,使扶貧工作隊成為「政策漏斗」「精確滴灌」的管道,成為群眾歡迎、幹部滿意的脫貧「催化劑」和致富「助推器」。要引導社會力量有序參與,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及愛心人士參與扶貧,促進社會資源向貧困地區和貧困群體聚集;堅持激勵導向提高群眾參與度,運用市場手段推進扶貧開發,鼓勵群眾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發展產業,引導農村致富帶頭人以「傳幫帶」的方式幫助貧困戶脫貧致富,促進貧困戶在產業鏈上持續穩定增收,加快實現精準脫貧。
四是建立公正的「雙考核」機制。既考核官員,又考核貧困戶。現在的脫貧的考核機制主要是針對貧困戶屬地的黨委和政府,但對貧困戶個人缺乏考核機制。建立「雙考核」機制,既明確政府職責和獎懲,又明確貧困戶的職責和獎懲,有助於調動雙方的積極性、發揮扶貧工作的制度優勢。
(二)做好「減法」,實施脫貧越線計劃,讓貧困戶出庫
一是嚴格進入、進出機制,加強建卡立檔貧困戶動態管理。貧困人口致貧原因各不相同,有的讀不起書,有的看不起病,有的住危房,有的沒有勞動能力,有的缺乏啟動資金,不能「眉毛鬍子一把抓」,而要「一把鑰匙開一把鎖」。積極實施有針對性地扶貧,建卡貧困戶之外的貧困人口、邊緣貧困人口,發動引導社會力量進行幫扶,防止出現貧困線上徘徊的人群體。
二是著力加強對貧困對象正確價值的引導。堅持進村入戶宣傳扶貧政策,加強貧困戶帶動示範、先進文化引領,逐步破除部分群眾攀比心態和「等靠要」思想,摒棄「爭當貧困」、「不願脫貧」的不良風氣,形成共謀脫貧的良好局面;著力加強對貧困戶的扶志轉化。運用經濟學手段,「感恩」引導方式,調動激發農村貧困戶脫貧奔康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要把那些希望靠扶貧資金均沾的富裕家庭剔出來;要把那些因懶致貧的對象剔出來;要把那些因子女不盡贍養義務致生活無著落的對象剔出來。讓大家真正明白,扶貧是助推脫貧的助推器,而不是天上掉餡餅。
三是推動參與式扶貧,提升貧困戶主動脫貧的內生動力。發揮貧困農戶在扶貧開發中的主體作用,讓他們有機會或責任根據他們自己的需求與意願參與扶貧開發的全過程,並藉此改造貧困農戶的依賴思想和守舊意識,逐步提高貧困農戶自我發展能力。調整扶貧資源分配辦法,把扶貧資金更多地投向「發展的窮人」,形成資源配置的市場競爭機制。減少以至停止對農戶生產經營項目的無償資金支持,引導貧困人口樹立獨立的市場主體意識,參與競爭意識,逐漸培養貧困人口的自我發展能力,使有限的扶貧資金發揮出最大的投資效益。
(三)做好「乘法」,實施立體發力計劃,讓貧困戶收入整體「越線」
一是加強和完善貧困戶危房改造。在數據清洗及貧困戶入戶核查基礎上,堅持「應進盡進」的實事求是原則,對建檔立卡貧困戶危房改造上不設指標,不按脫貧年限設限,確保危房戶應改盡改。
二是積極培育和發展各類專業合作組織。推動土地流轉,健全土地流轉市場,完善權益保護。支持貧困戶將承包林地、土地通過託管、租賃等多種形式投靠大戶、規模企業,增加務工收入和現金收入。出台優惠政策支持企業到農村興辦農業產業園、農場和各類實體,貧困村可以集體林地、土地入股,貧困戶可以扶貧貸款入股,建立現代企業制度,貧困戶實現收益保底、按股分紅。
三是探索產業幫扶新模式。按照「區域化布局,規模化建設,產業化經營,全產業鏈開發」的精準產業扶貧思路,推行「1+1+N」脫貧攻堅幫扶模式,即1名包保責任人、1名幫扶結對能人、N項就業解困崗位,通過產業發展帶動貧困戶增收致富,重點打造以苗木花卉、果蔬種植、光伏為主的主打扶貧產業,對因環保問題而關閉的貧困戶養殖場,實行生態補償,支持產業轉移。
四是落實完善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制度、社會保障兜底政策,持續實施教育扶貧工程。簡化健康扶貧兜底政策辦理程序,在各醫院實行一站式窗口服務,不能讓老百姓圍著相關部門跑辦各項政策落實的繁多手續,而應讓政府相關職能部門跟著群眾需求做服務。對無法依靠產業扶持和就業幫助脫貧的家庭實行政策性保障兜底。建立全覆蓋、多層次、及時有效的助學體系,確保貧困家庭孩子和其他孩子不因交不起學費而輟學,實現一個不落、一分不少。
(四)做好「除法」,實施全方位督導,讓幹部不出事
一是實施全方位監督計劃。轉變幹部工作作風,嚴厲杜絕懶政怠政現象發生,制定完善的扶貧成果驗收機制。嚴格落實責任追究制度,嚴格實行定期例行考核,督促提高扶貧幹部工作能力。嚴肅查處不正之風與腐敗問題,防止幹部貪污挪用、截留私分、虛報冒領、優親厚友、雁過拔毛、強占掠奪等現象發生。
二是堅持把精準有效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突出問題導向,合理確定進度,確保脫貧攻堅實效。要對精準識別對象,全面開展檔外對象普查和返貧篩查,切實做到貧困人員一個都不漏掉、非貧困人員一個都不能納入。要對精準幫扶舉措,深入分析致貧原因,對有資源有勞動力但無門路的、因學因病致貧的、無力脫貧無業可扶的、缺基礎設施缺技術資金的以及其他原因的要對症施葯,措施到戶,堅決杜絕形式主義和「虛假脫貧」「數字脫貧」。
三是責任要再壓實。各級黨政主要負責人要嚴格履行第一責任人責任,堅持帶頭安排部署、帶頭駐點聯系、帶頭調查研究、帶頭檢查督辦,切實形成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良好格局。
;㈤ 大數據背景下政府扶貧專項資金審計研究的意義
近年來,為了更好的發揮審計在脫貧攻堅戰中的重要作用,各地審計機關圍繞精準扶貧實施強化落實各種政策,對專項資金使用和項目建設情況進行了跟蹤審計。扶貧資金的審計涉及到的部門數量多,海量數據,業務量大,以及耗用的時間長,不藉助計算機審計是無法完成這項工作。因此,積極探索利用大數據審計扶貧資金就有著重要意義。
精準扶貧項目審計存在的問題
只有對精準扶貧做出科學的指導戰略方針,全面落實相關政策,才能真正地幫助貧困地區脫貧發展,而現在對於精準扶貧的審計工作中,仍存在著一些問題。
(一)審計范圍未實現全覆蓋。扶貧資金涉及政府的各個部門,扶貧內容包括教育、醫療、旅遊、交通等多個方面,由於扶貧項目多,資金的來源用途廣泛,扶貧審計范圍有限,很難做到審計范圍全覆蓋,全方面無死角。且扶貧資金使用的大部分范圍在偏遠地區,下放環節多,手續復雜,存在分散使用和交叉投入的現象,使之審計人員沒有辦法層層檢查相關步驟,審計難度加大。
(二)績效審計未成為扶貧資金審計的重點。從近年來我國開展的財政扶貧資金審計來看,更多的仍是關注財務收支審計,判斷扶貧資金的使用是否國家規定,而真正起作用的績效審計工作還沒有成為扶貧審計工作的重點。當前,大多數審計部門沒有從根本上認識了解績效審計工作的內容和意義,對於扶貧資金的使用,是否達到了預期的使用效果,審計部門雖會對其進行評價,但是不同的審計人員對於標準是不同的,沒有一個相應的制度體系去加強績效審計工作。
(三)審計工作中現代信息技術利用不夠。近幾年,我國經濟改革發展和信息技術日益普及,審計署十分重視審計信息化工程建設,不斷推動發展「金審工程」,實施「預算跟蹤+聯網核查」審計模式,增強審計機關在信息網路環境下的工作能力,維護經濟秩序,更好地履行審計法定監督職責。但是,盡管審計署和地方審計部門在實際的精準扶貧審計工作應用中有了很大的成效,但對於仍未建立起相應的信息統計系統的地區而言,沒有辦法充分利用信息的統計數據,給高效審計帶來了一定的困難;對於可以使用信息系統的地區,要確保建檔立卡信息系統貧困人口信息真實、數據更新及時,避免將不符合條件的人員納入系統。
(四)審計指標體系不夠完善。近年來,由於各地區貧困程度、貧困原因各不相同,各地政府分別制定了各種扶貧政策,例如:旅遊扶貧、教育扶貧、易地扶貧搬遷等,因地制宜,對症下葯。我國目前還沒有形成較完整的扶貧審計體系和指標,績效審計還沒有成為扶貧審計工作的重點,導致其沒有充分發揮作用,審計力度相對較弱。審計結果利用率較低,群眾監督機制不完善,沒有嚴格的問責機制,審計處罰辦法沒有明確的定義,導致相關人員會藉助這些法律漏洞逃避自己的責任。
(五)扶貧資金審計專業力量不足。各地區貧困人口數量多,分布廣,扶貧內容包含多個方面,導致在扶貧審計工作中涉及范圍廣、工作時間長、審計項目多,與扶貧資金專業審計力量的關系緊密相連。在大數據時代,扶貧審計不應局限於資金的流向與使用過程,而應在其他過程有所涉及,大數據技術下的審計程序不再表現為單純的進行抽樣和函證,更多的是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這就要求審計人員涉及到的專業領域廣。但目前國家審計人員的數量有限,某些領域的專業人才匱乏,面對大數據時代下的審計工作,部分審計人員不會或不能熟練運用電子數據系統,不能更好的利用數據,這也導致了當前的審計力量薄弱。
加強大數據背景下精準扶貧審計的建議
扶貧資金審計涉及到的部門多、對象廣,且時間緊、任務重。如果採取傳統的手工查帳模式,短時間內是難以完成工作任務的,運用大數據和計算機審計技術對扶貧政策落實和扶貧資金管理使用情況進行監督檢查,提高了審計工作效率,結合扶貧項目實際實施情況進行數據比對、篩選分析,重點核實,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提供了重要保障。
(一)加強大數據審計平台建設,精準定位扶貧對象。如今是大數據時代,應該對所有的貧困人口的信息進行電子歸檔並進行分類,通過大數據審計平台的建設、建立相應的審計對象資料庫,及時更新扶貧數據信息,實現對扶貧工作成效的精確評估,逐步完善的評估體系。通過對信息進行共享分析,及時發現潛在的風險,從而實現扶貧資源的精準利用。一方面,在審計人員獲取審計證據時,利用大數據可以實現對審計范圍的全方面覆蓋;另一方面,通過大數據平台可以及時對數據進行傳遞並處理數據,審計人員可以通過線上數據對線下扶貧政策的落實以及扶貧工作內容進行實施跟蹤審計,將扶貧過程透明化,實現全民監督,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貪污腐敗扶貧基金的行為的發生。
對於各地區的貧困信息庫數據尚不完善的問題,政府同樣可以利用雲數據資源,導入整合貧困地區人員信息資料,對貧困人員的數據進行全面分析,明確篩選相關內容,構建起一套完整的扶貧信息數據系統,實現不同省份之間的信息互聯共享,這樣也將有利於各地政府在開展扶貧過程中及時更新貧困數據。
(二)開展績效審計工作。財政資金扶貧是以政府財政撥款為主的扶貧,首先審計工作人員要充分認識績效審計的重要意義,強化績效審計意識,通過開展績效評測,使精準扶貧工作進入良性循環。在使用扶貧基金上,加強相關部門的監督情況,提高扶貧資金的使用效率以及管理模式。其次,對扶貧項目進行量化考核,關注績效,對扶貧資金使用後產生效果的進行檢查評估,幫助政府合理判斷項目落實情況以及實施情況,提高政府行政效率,預防貪污腐敗行為的產生。最後,對審計報告進行公開透明化披露,加強群眾對審計過程的監督,通過審計結果側面對審計人員起到激勵作用,提高績效審計成果的利用手段。
(三)提高審計風險防範能力。在大數據時代下的,扶貧審計產生風險的原因主要是由於在數據採集、處理、分析等過程中,因為數據量大、所需專業知識強等特點,以至於採集數據不準確、分析數據困難等問題的產生。
審計風險模型為:審計風險=重大錯報風險×檢查風險
重大錯報風險是由於大數據自身特徵而引起的錯報風險;檢查風險產生是由於審計人員在處理數據時,未能正確的使用相關技術而導致錯誤的可能性。對於檢查風險可以通過擴大審計范圍來降低,而大數據背景下,可以讓審計范圍進行全面覆蓋,擴大審計范圍,獲取更多的數據進行分析;審計人員需要對於不同的扶貧工作執行不同的方案,保持職業懷疑態度以及監督、指導和復核執行的審計工作內容,提高審計人員的風險防範能力,可以相應的減少審計風險的程度。
(四)完善財政資金扶貧審計監督機制。當前我國審計正面臨著從傳統審計模式向現代審計模式的轉變,審計開展現代化大數據是時代要求。國家審計署在2014年成立了電子數據審計司,建立了國家審計數據中心,為大數據審計指明了發展方向。精準扶貧工作國家高度重視,全國各地都開展了相應的財政扶貧工作,但是扶貧審計工作仍面臨著復雜局勢,因此要建立一套規范有序、動態發展的運行機制,協調各部門的工作內容。第一,要從整個扶貧過程出發,在扶貧前、扶貧中、扶貧後都需要進行審計工作,從根源上杜絕問題的發生。第二,設立專門的監督機構,對審計過程進行全方面的監督,對於發生的問題及時整改,促使問題得以解決。
(五)提高審計人員的綜合能力。大數據背景下的扶貧審計工作不僅要求審計人員需要精通掌握審計相關知識,還需要掌握計算機技術,有效利用大數據平台下的審計資源,加強對審計人員的培訓技能以及分析能力。第一,加大對審計人員的技術培訓,各省市可以邀請研究大數據審計的專家在各個市、縣區進行專業講座,學習大數據審計的原理以及利用方法,作為日後實際操作的基礎,大數據時代信息技術更新速度快,開展專題培訓的速度需要緊跟信息技術變化。第二,加強對審計人員的思想教育,減少可能出現的違規違紀現象,使得審計人員不僅可以勝任審計工作能力,思想教育水平也有所提高,不斷適應發展的工作需要。
㈥ 科技扶貧攻堅工作中存在什麼問題
扶貧工作存在以下幾點問題 :
(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亟待加強。
(二)投入不足,持續發展能力弱。
(悶談擾三)扶貧工侍銀作螞旦長效機制有待健全,返貧現象較為突出。
㈦ 安財學子三下鄉:大數據精準扶貧 小康路攜手並肩
從精準扶貧到全面小康,中國用實際行動為國際減貧事業貢獻了中國智慧,發揮了中國力量,提供了中國方案。而作為中國脫貧攻堅、鄉村振興背後的「秘訣」之一,大數據有效解決了當前脫貧攻堅工作中扶貧數據不通、數據不準等問題,切實提高了精準扶貧的效率,提升了貧困治理的能力。
其中甘肅省將大數據的能動性與時下熱門的電子商務相結合,極大地促進了當地中小型產業的升級,原有的未售產品也成為大數據電子商務下的熱點明星產品。為了深入了解這一鄉村振興新模式,同時響應國家關於大學生「三下鄉」的號召,1月12日,安徽財經大學「徽羽金朝」隊通過線上與線下結合的方式前往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肖金鎮芮嶺村開展了寒假社會實踐。
基層政府在扶貧助困和鄉村振興中發揮著主導作用,而這一特點在甘肅省芮嶺村的扶貧工作中也體現得淋漓盡致。在和村委會工作人員的交談中,團隊成員了解到,芮嶺村全村共11個村民小組,603戶共2615人,自2013年共識別建檔立卡貧困人口63戶248人,已在2019年底全部脫貧。其次,芮嶺村成立合作社1個,與西峰區園林局、西峰區核算中心、西峰區公共資源交易中心、肖金鎮人民政府建立了機制良好的幫扶制度,共幫扶63戶群眾,在幫助芮嶺村脫貧工作順利完成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圖1 芮嶺村精準扶貧駐村工作隊
貧有百樣,困有千種。數據「孤島」、數據壁壘是大數據發展的「痛點」,也是扶貧工作的難點。團隊通過采訪了解到,為了更好地識別貧困、分析貧困、解決貧困,甘肅省各級政府通過建立精準扶貧大數據支撐平台,將原來分別儲存於各部門的小數據變成大數據,通過探索對貧困戶精準畫像、精準識別,初步實現了假貧退出去、真貧真幫扶。而數據的融合共享打通了精準扶貧的數據經脈,使得每個扶貧對象的情況得到精準描繪,不僅有利於減輕基層扶貧幹部負擔,更使得對幹部工作進行監督,對扶貧資金使用效益進行評估等成為可能。
圖2 芮嶺村西嶺組自然村道路建設
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新渠道、新動能,電商扶貧為鄉村振興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走訪村委會過程中,團隊成員了解到,近年來甘肅省積極落實電商扶貧有關工作,通過推廣農村電商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貧困地區農產品銷售,幫助增加貧困戶收入。以被評為「全國電商扶貧示範市」的隴南為例,其將發展電子商務作為促進農業增收的重要舉措,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與大數據結合的創新性模式,打造了獨具特色的「隴南模式」。全市開辦網店1.4萬多家,真正實現了讓隴南農產品走出大山。
圖3 芮嶺村村民今年收獲的玉米
扶貧工作沒有所謂的終點,鄉村振興始終是進行時。通過此次實地調研,團隊成員切身感受到了精準扶貧以及鄉村振興給老百姓日常生活帶來的福祉以及大數據和電商直播在鄉村扶貧工作中的巧妙運用。未來,隨著雲計算和5G技術的發展,大數據的價值將被進一步挖掘和發揮,芮嶺村的小康路、甘肅省的振興路,中國的復興路必將走得越來越穩,越來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