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北京大學的金融數學系怎麼樣在全國能排到第幾都學什麼
為適應我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要,特別是金融改革和防範金融風險的需要,北京大學於1997年正式批准在數學科學學院建立金融數學系。這是國際上第一個以金融數學命名的大學本科系。
金融數學是近十年來蓬勃發展的新學科,在國際金融界和應用數學界受到高度重視。199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授於Scholes和Merton,就是獎勵他們在期權定價(如著名的Black_Scholes公式)等金融數學方面的傑出貢獻。隨著我國經濟體制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過渡,證券業和保險業迅速發展,金融業逐步實現與國際接軌並參與國際競爭,社會對金融人才的需求,不僅在數量上要求越來越多,而且在層次上要求也越來越高,特別是對能做定量分析的金融專業人才更是求賢若渴。正是為了培養既具備金融基本知識又受到良好數學訓練的新型復合型金融人才,北京大學數學科學學院建立了金融數學系。
自1997年7月金融數學系正式成立至今已二年了。現己初具規模。
一、初步確立了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學計劃。主要參考了國際上著名大學金融數學本科和碩士的培養計劃,並徵求了北大經濟學院和光華管理學院有關教師的意見。指導思想是金融數學的教學必須體現文理結合。我們的本科課程主要由三個方面組成:1)數學基礎,加強概率統計、隨機過程、微分方程和計算方法
等內容;2) 經濟和金融基礎,主要依託北大經濟學院和光華管理學院現有的很好的師資和教學經驗,要求我系學生到他們那裡選上《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貨幣銀行學》、《國際金融》,等相關課程;3)金融數學專業課程,已開設由我系教師主講的如《利息理論及其應用》、《壽險精算》、《期權期貨與其它衍生證券》、《證券投資學》、《風險理論》等與金融數學密切相關的課程,並將進一步陸續增加這類課程。我們的課程設計受到兄弟院校的重視,常有人來我系索取金融數學教學計劃。香港城市大學和理工大學邀請我系系主任赴港專門探討金融數學的教學問題。此外,碩士研究生的教學計劃也已初步制定完成。
我系在保險精算的教學方面有較好的基礎,並得到瑞士再保險公司的贊助由97年起,我系學生參加北美精算師的考試,己連續3次,取得了傑出的成績其中有兩名獲並列全球第一,3人獲前五名,分別獲得獲得$200和$100的獎勵。到99年初我系已有從二年級到四年級的本科生三個班。碩士研究生兩個年級共六名學生。有一名研究金融數學的博士後己經進站.2000年將有第一批金融數學碩士畢業生。
1999年7月,第一批金融數學本科生畢業。在23名畢業生中,2人出國讀金融數學博士學位,9人被北大,清華、科學院,復旦大學等單位錄取為金融數學研究生,兩人到銀行工作,一人到保險公司工作,其餘的同學到各計算機公司工作,有的也是從事與金融有關的軟體開發工作。
我系目前有7名教員,其中正副教授4人,此外還有兼職教授多人。一年來我們不僅承擔了全系的教學和科研任務,而且在開展對外交流與合作方面也做了積極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績。
二、科研方面的良好開端。建系以後不久我們就參與了基金委和國家科委委託的一個研究項目:科技貸款的風險分析與防範。經過近半年的艱苦工作與北大金融數學與金融工程中心的同志們合作,較好地完成了這項課題的研究任務。特別是孫山澤教授的數據分析的成果受到科委和金融界同志們的好評。由胡德琨教授牽頭我系兩位教師為主要參加者的基金委國家重點項目「保險信息處與精算數學理論和方法」於1999年正式啟動。謝衷潔教授在匯率的研究方面應用時間序列和小波的技術已獲得很好的結果,並與香港理工大學開展合作。黃文灶教授和王鐸教授在經濟和金融中的非線性動力學方面也開始了研究。我們和香港城市大學,理工大學以及中文大學正在探討在金融數學的教學和科研方面開展合作。我們還准備在社會保障的研究方面與有關方面開展合作。我們的金融數學開放科研課題也已啟動,將支持若干項跨系的合作項目。
三、積極爭取與金融部門合作。從建系一開始我們就積極探索與金融界的合作,先後與多家銀行、證券公司和保險公司接觸並探討合作。目前我系已獲得到國內外多家金融單位的支持:瑞士再保險公司為我系師生提供參加北美精算考試報名費,並免費為我系提供精算資料;全球精算師協會已指定我系為該協會的資料中心,為我系免費提供圖書資料;聯合證券有限責任公司贊助我系建成金融數學實驗室,為教學科研提供了有利的條件,並將開展一些聯系實際的課題研究;華夏證券有限公司贊助我們在98年9月初舉辦了國際金融數學與金融風險防範研討會;華夏證券公司副總裁林義項博士還為我系開設了「金融風險分析"課;中保人壽公司,平安保險公司,新華人壽保險公司,北京證券公司,大陸期貨公司等還為我們安排了學生參加社會實踐活動,豐富了學生的金融實踐知識。
四、積極穩妥地開展輿論宣傳,加強與金融界的交流與合作,1998年4月29日,北京青年報第二版用了多半版的篇幅發表了一篇采訪文章:《中國高校瞄準華爾街》,這是國內第一次在新聞媒體上較詳細地介紹北大金融數學系。當天晚上,中央電視台二台在中國財經報導節目中報導了北大聯證金融數學實驗室簽約的消息。4月30日金融時報、中國證券報等金融界大報也都報導了這條消息。5月18日北京人民廣播電台在經濟時評節目中現場直播了對金融數學系主任王鐸的采訪.7月4 日中國證券報頭版發表了《數理工具:現代金融業的寵兒》,再次通過專訪的形式報導了北大金融數學系。這些宣傳使我系在國內外的影響迅速擴大,為我系教學和科研事業的發展,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五、舉辦「金融數學高級研討班」。經教育部批准,1998年8月28日至9月8日由我系主辦了一次全國性的金融數學研討班。來自各高校和金融機構的110 多人參加,正副教授多達近60人。研討班期間還舉辦了國際金融數學與金融風險防範研討會,中科院金融避險對策研究組組長馬志明院士等國內外專家在會上作了精彩報告。
金融數學系的目標是:完善教學計劃,深入開展科研,加強合作交流,爭取把我系建成金融數學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近期我們工作的重點是:1)進一步完善教學計劃。對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學計劃適當調整,使之更系統,更全面。同時,每門課都編寫出詳細提綱,並寫出課程簡介。2)進一步加強教材建設,爭取金融數學的每門課都能列入學校的教材建設計劃,盡快做到每門課都有自己的講義,部分課程能有自編的教材出版。3)深入開展科研,一方面爭取盡快有高水平的論文發表,另一方面也爭取盡快開展聯系中國金融實際的研究課題.4)鞏固並加強與金融界已經建立起來的聯系,爭取與更多的金融單位合作。5)完善金融數學實驗室。一方面實現接收和傳遞金融信息的功能,為聯系實際的科研課題提供好的環境,另一方面加強管理,為方便師生使用創造更方便的軟硬體環境。6)實現多種方式培養現代金融人才。為滿足國家對新型金融人才的需求,盡快創造條件招收在職研究生、與國外聯合培養研究生、金融在職人員的培訓等。
㈡ 北京大學 計算機技術(金融大數據)屬於哪個學科門類
早在1980年,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在 《第三次浪潮》一書中,就將大數據譽為「第三次浪潮的華彩樂章」。現在的大數據更是站在互聯網的風口浪尖上,是公眾津津樂道的熱門詞彙。同時這股熱潮也催熱了大學里的大數據專業。
到底什麼是大數據?本科專業中哪個專業是和它相對應的?一般開設在哪些院系?陽光高考特別采訪了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信息學院副院長華迎教授,來談一談這個大家關注的熱門專業。
一、專業解析
什麼是大數據?
進入互聯網時代,中國的網民人數已超7億,大數據的應用涉及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你在網站上買書,商家就會根據你的喜好和其他購書者的評價給你推薦另外的書籍;手機定位數據和交通數據可以幫助城市規劃;甚至用戶的搜索習慣和股市都有很大關系。
在談到大數據的時候,人們往往知道的就是數據很大,但大數據≠大的數據。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信息學院副院長華迎教授介紹:「現在的大數據包括來自於多種渠道的多類數據,其中主要來源網路數據。數據分析不是新的,一直都有,但是為什麼叫大數據呢?主要是因為網路數據的格式、體量、價值,都超出了傳統數據的規模。對這些海量信息的採集、存儲、分析、整合、控制而得到的數據就是大數據。大數據技術的意義不在於掌握龐大的數據信息,而在於對這些數據進行專業化處理,通過『加工』實現數據的『增值』,更好地輔助決策。」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
本科專業中和大數據相對應的是「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它是2015年教育部公布的新增專業。2016年3月公布的《高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中,北京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和中南大學3所高校首批獲批開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隨後第二年又有32所高校獲批「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兩次獲批的名單中顯示,該專業學制為四年,大部分為工學。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是個交叉性很強的專業,很難說完全歸屬於哪個獨立的學科。所以,不同的學校有的是信息學院申報,有的是計算機學院牽頭申報,有的設在統計學院,還有的在經管學院。像北京大學這個專業是放在理學下,授予理學學位。大多數是設在工學計算機門類下,授予的是工學學位。」華迎教授說:「數據科學很早就存在,是個比較經典的學科,現在和大數據技術結合形成了這個專業。目前教育部設定的本科專業名稱為『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科名稱是『大數據技術與應用』。」
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學什麼?
以對外經濟貿易大學該專業為例,專業知識結構包括數學、統計、計算機和大數據分析四大模塊,具體課程設置如下:
數學:數學分析一、數學分析二、高等代數、離散數學。統計學:概率論與數理統計、多元統計分析、隨機過程。計算機:數據結構、計算機組成原理、操作系統、資料庫系統原理、C++程序設計、Java程序設計、Python與大數據分析、科學計算與Matlab應用、R語言等。大數據分析:數據科學導論、機器學習與數據挖掘、信息檢索與數據處理、自然語言處理、智能計算、推薦系統原理、大數據分析技術基礎、數據可視化、大數據存儲與管理、大數據分析實踐等課程。
華迎教授介紹:「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新興交叉復合型學科,無論是開設在哪個學院下,數學、統計學、計算機三大塊課程是必須得有。各高校在這幾門背景學科的基礎上,交叉融合其他的專業知識技能。如我校在數學、統計學、計算機知識體系模塊中又增加了體現學校特色的財經類行業應用和外語模塊,以提升學生的行業應用能力和國際化水平。根據各校偏重的專業方向,課程設置有所差異,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具體查看各校的專業和課程設置情況。」
二、專業與就業
行業增速快 人才缺口180萬
隨著移動互聯網和智能終端的普及,信息技術與經濟社會的交匯融合,引發了數據迅猛增長。新摩爾定律認為,人類有史以來的數據總量,每過18個月就會翻一番。而海量的數據蘊含著巨大生產力和商機。
2011年至2014年四年間,我國大數據處於起步階段,每年均增長在20%以上。2015年,大數據市場規模已達到98.9億元。2016年增速達到45%,超過160億元。預計2020年,我國大數據市場規模將超過8000億元,有望成世界第一數據資源大國。但數據開放度低、技術薄弱、人才缺失、行業應用不深入等都是產業發展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根據領英發布《2016年中國最熱職位人才報告》顯示,有六類熱門職位的人才當前都處於供不應求狀態,稀缺程度各有不同,其中,數據分析人才的供給指數最低,僅為0.05,屬於高度稀缺。
中國商業聯合會數據分析專業委員會資料顯示,未來3至5年,中國需要180萬數據人才,但截至目前,中國大數據從業人員只有約30萬人。同時,大數據行業選才的標准也在不斷變化。初期,大數據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ETL研發、系統架構開發、數據倉庫研究等偏硬體領域,以IT、計算機背景的人才居多。隨著大數據往各垂直領域延伸發展,對統計學、數學專業的人才,數據分析、數據挖掘、人工智慧等偏軟體領域的需求加大。